氨气泄露应急处理预案.doc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蒙牛安字[2006]15号 氨气泄露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氨制冷系统突发氨气泄露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全体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各本部及所属事业部的制冷车间、冷库及生产车间。 二、组织机构 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职责分工 (一)事故抢救组 应由具有多年氨制冷工作经验,熟悉制冷系统工艺,了解隐蔽设施状况,心理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尽可能与行政职务相结合,其职责是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事故性质进行有秩序的抢救工作,制定抢救方案并加以实施,有权调动一切抢救人员和抢救物资。 (二)治安维护组 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疏导无关人员和车辆,其要求事故发生后,治安保卫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风向,控制一定范围的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保证其它人员安全,疏导无关人员车辆离开事故现场,保证抢救车辆、物资畅通无阻。 (三)后勤服务组 负责急救物资供应工作,抢救中需要的物资应及时组织到现场,应注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到应设专人负责。 (四)氨中毒者救护组 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时刻准备抢救伤员,备好担架、汽车及药品等。 (五)事故原因调查处组 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事故抢救设施 机房、设备间要备有足够的水源及抢救事故用的通风设施,在机房或设备间附近便于索取的位置应设置事故抢救物品专用柜,柜内设有空气呼吸器、防毒衣,碱性过滤罐、防毒面具、橡胶防护手套、胶皮水管等防护用具。 机房、设备间配备必要的抢修工具,放置易取处,如管钳子、活搬手、各种规格管卡子、橡胶板、石棉板、阀门、填料、铁丝、改锥、克丝钳子等。配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其中包括柠檬酸、硼酸和酸性浓缩柠檬汁、酸梅汁或食用醋等。对抢救物品和药品,应按期进行检查和检验,及时更换各种安全用具,必须进行检验后方可使用。 四、事故报告程序 漏 氨 当班人员 查明漏氨原因 组织抢救组抢救 带班班长 查明漏氨原因 动力主管 治安维护组作好准备 后勤服务组作好准备 安全生产小组 中毒者救护组作好准备 安全生产分会 组织调查组分析原因 五、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保护和维护好现场秩序十分重要,也是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伤亡和进行技术分析,对减少今后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事故发生的区域一般分为制冷机房、设备间和冷库蒸发器、调节站及生产车间,在机房设备间区域又分为室内高低压和室外高低压设备。因此,要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漏氨的扩散范围、区域大小加以现场控制。 事故现场安全区域的划分应根据事故发生时的气候状况来划定室内和室外有不同的区域并与天气有关,阴天气压低时,氨气一般不向高空扩散,沿地面顺风飘移,防范区域应沿下风口逐步扩大,这是应特别加以注意的。天气晴好,一般氨气直升高空,大风天气虽然氨气容易扩散,但是要防止风不定向乱刮,以上这些情况布置安全区域时应提醒抢险人员注意,逆风脱离险区,特别是治安维护人员做好人员疏导和维护减少伤亡和损失。 事故被控制住后,应保持好现场,不得破坏现场,以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六、事故抢救方案 对各种制冷设备、管道、阀门的泄氨事故,由于发生的对象和条件不同,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处理的原则是一样的,即找准泄漏部位、截流堵源、抽气降压、排风净气,然后再焊补修复。漏氨时进入事故现场必须带好防护器具。 (一)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断事故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5、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氨部位,使氨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二)压力容器漏氨事故 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采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氨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用水淋浇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时排空处理。属于此类设备有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气器、低压贮液桶等。 1、油分离器漏氨 油分离器漏氨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氨分离器的排气阀。利用放油阀通过集油器将油氨全部放净后再进行补焊处理。 2、冷凝器漏氨(立式、卧式、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漏氨后,如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桶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放空气器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视情况开关出液阀。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 3、高压桶漏氨 高压贮液桶漏氨后,立即关闭高压贮液桶的进液阀、均液阀、出液阀、放油阀及其它关联阀门。如氨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迅速切断压缩机电源,在条件及环境允许时,立即开启与低压容器相联的阀门进行减压、排液、尽量减少氨液外泄损失,当高压桶压力与低压压力一致时,应及时关闭减压排液阀门,桶内油氨通过放油阀全部放净后再进行处理。 4、中间冷却器漏氨 中间冷却器漏氨后,当低压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该机电源,关闭压缩机的排气阀、吸气阀及与其它设备相通的阀门,同时开启放油阀进行排液放油减压,利用高压机抽空。 5、低压贮液桶漏氨 低压贮液桶漏氨后,关闭低压桶的进气、均液、放油及其它关联阀门,开启氨泵进液、出液阀及氨泵,将低压贮液桶内氨液送至库房蒸发器内,待低压贮液桶内无液后关闭氨泵进液阀,利用回气减压抽空后进行补焊等处理。 6、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后,在放油过程中,都应立即关闭集油器的进油和减压阀。 7、空气分离器漏氨 放空气器漏氨,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进气阀、供液阀、回流阀、蒸发回气阀。 8、设备玻璃管,油位指示器漏氨 液油位批示器,玻璃管破裂漏氨,当上、下侧弹子失灵,应立即关闭指示器上、下侧的弹子角阀,尽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三)冷库内蒸发盘管漏氨 库内蒸发器漏氨包括冷风机、墙排管、顶排管等。 处理原则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排液阀、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氨液排空。 1、值班操作人员首先应立即关闭该库房供液阀(及氨泵),并安排压缩机抽氨降压。 2、装设排气风机排除库内含氨气体,并组织检修人员穿戴好防毒面具、防护服,携带抢修工、器具查明库内准确的泄漏部位,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氨的外泄量。并设法堵漏。 3、若库内氨气较浓,可用10-15乳酸溶液喷雾中和。 4、要注意的是焊补蒸发盘管或连接管道的裂缝必须在氨气降至许可浓度后才可进行,以免发生爆炸。 (四) 阀门漏氨 1、发现氨阀门漏氨后,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 2、容器上的控制阀门漏氨。 (1)关闭事故控制阀前最近的阀门。 (2)关闭容器的进、出液、进出气、均液、均压、放油、供液、减压等阀门。 (3)如高压容器上的控制阀门事故,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减少氨外泄量和损失。 (4)开启事故排风进行通风换气。 (五)管道漏氨 由于车间内工作人员较为密集,当发生车间内管道漏氨时应启动氨气泄露应急预案。 1、发现管道漏氨后,及时指挥有序疏散员工到安全的地方,迅速关闭事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氨液的来源。 2、根据漏氨情况,管子漏氨的大小,可采取临时打管卡的办法,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进行事故部位抽空。 3、开启事故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并对事故部位抽空,更换新管或修理补焊。 (六) 加氨装置漏氨(加氨站) 在加氨过程中,加氨装置漏氨,应迅速关闭加氨装置最近的阀门和氨瓶的出液阀。 (七)调节站漏氨 1、调节站的阀门及管路和压力表漏氨后,应迅速关闭漏氨事故处两侧最近的控制阀,切断氨的来源。 2、开启事故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待氨液处理完毕后进行系统抽空,更换阀门或进行补焊。 (八)处理漏氨事故时氨的排放 容器设备漏氨,容器内氨液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将其设备内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内或排放掉的处理工作。免得造成更大的漏氨现象,减少伤亡及空气污染。氨液的排放分为系统内排放和向系统外排放。 1、向系统内的排放一般应采取设备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将漏氨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压力较低的容器内。 2、向系统外的排放,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事故设备的氨液外泄,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将氨液通过串联设备放油管与耐压胶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证安全,在向外界排放氨液或氨气时,注意阀门不要开的过大、过猛、防止胶管连接处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七、中毒人员的急救 (一)严重中毒者要及时送往定点医院 氨制冷系统漏氨发生严重中毒时,必须及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抢救,在送往医院的过程要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急救电话120。 (二)氨侵入人身体的途径 氨的大量泄漏将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一般是通过人的皮肤和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氨可深入从鼻腔到肺泡的整个呼吸道,同时人们因鼻受不了刺激而用口呼吸,进入到胃里,引起恶心等现象,氨很容易侵入粘膜部位,使人们出现刺激难忍等现象。 (三)氨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在发生事故大量泄漏时极会出现急性中毒,往往引起喉痉挛声门水肿,严重还会造成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大量吸入氨气会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呼吸道炎症、尿道炎症、眼部炎症等。 (四)现场抢救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抢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2、将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外,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将中毒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松开,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 3、中毒病人严禁饮水 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4、当眼、鼻、咽喉、皮肤等部位沾有氨液的处理 (1)眼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水或2硼酸水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清洗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应脱掉沾有氨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 (4)人员呼吸三种方法背压、振臂式和口对口呼吸式。 最好采用口对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同时可以用针灸扎穴进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冲。 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上,抢救者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头部,用双手的冲击式挤压中毒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八、责任与处罚 氨气泄露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制冷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处理过程的信息记入日志,并妥善保存以供日后分析研究之用。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OO六年六月二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