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银宇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doc
- 版本号HRYY-NO.1-2020 2020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银宇煤矿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编 制 人 员 名 单 专 业 专业负责人 审 核 编 制 人 采掘专业 王建军 陈慧文 梁 帅 通防专业 闫俊明 霍保后 王毅鹏 机电专业 张有 闫晋鹏 张林旺 地测防治水 专业 高则伟 武 卫 张强 安全管理专业 李明山 常 龙 郭志刚 调度监控专业 李占有 尚泽雷 李 杰 会 审 签 名 矿 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通风矿长 防治水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运输副总 掘进副总 采煤副总 综 合 科 技 术 科 安 全 科 人 事 科 通 风 科 机 电 科 地 测 科 调 度 室 会 审 意 见 目 录 总 则7 (一)矿井概况8 1、矿井开采自然状况8 1.1地理位置8 1.2地质概况8 1.3可采煤层8 1.4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8 1.5瓦斯9 2、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简述9 2.1采掘生产系统9 2.2全矿井通风系统及局部通风系统..9 2.3矿井“六大”系统及产量监控系统9 2.4提升运输系统9 2.5矿井排水系统9 2.6 地面生产系统10 2.7矿井供电系统10 2.8 综合防尘系统11 2.9矿井防灭火系统12 2.10环保运行系统12 2.11 2020年度矿井采掘计划25 二) 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27 2.1 火灾隐患分析27 2.2 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28 2.3火灾发生的处理31 (三)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3 3.1 矿井瓦斯防治的重点33 3.2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33 3.3瓦斯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26 (四)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8 4.1 主要尘源及易发生煤尘爆炸地点的情况分析38 4.2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38 4.3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40 (五)水灾的预防和处理41 5.1工作面水灾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41 1)水灾情况分析41 2)预防措施45 5.2发生水害事故后的处理58 (六)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8 6.1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58 6.2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48 (七)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49 7.1空气压缩机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49 7.2主排水泵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0 7.3主扇风机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2 7.4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3 (八)提升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63 8.1可能发生提升、运输事故地点的预测和分析69 8.2胶带输送机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69 8.3斜巷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8 8.4架空乘人装置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9 8.5主井强力皮带断带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59 8.6煤仓、溜煤眼溃仓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61 (九)发生火灾、水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的避灾路线62 9.1掘进工作面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避灾路线81 9.2综采工作面发生重大事故的避灾路线82 (十)煤矿灾害事故现场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78 (十一)事故汇报及处理程序75 (十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组成及职责77 1、成立救灾指挥部77 2、救灾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78 附表1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98 附表2井下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岗位灭火器材配备表84 附表3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器材配备表. 89 总 则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煤矿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的规定、公司关于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编审与实施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结合银宇煤矿生产安全状况,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经常受到瓦斯、煤尘、火灾、水灾、冒顶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为保证我矿顺利完成2020年度安全生产任务,确保银宇煤矿安全平稳有序生产,同时增强抵御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特制定银宇煤矿2020年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编制我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意义在于预先做好防备,一旦井下发生事故,能及时采取措施,迅速掌握处理事故的主动权,充分利用井下现有条件,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故,有效的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迅速抢救受灾遇险人员,把事故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此外它也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贯彻,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矿井概况 1、矿井开采自然状况 1.1地理位置 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银宇煤矿位于古交市西北7km,白家沟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梭峪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6′46″-11208′12″,北纬3758′11″~3759′10″。 1.2地质概况 我矿地质构造简单,本井田处于吕梁山隆起东翼,西山煤田平缓不对称向斜的北部。井田褶曲构造较发育,轴向北东的白家沟背斜穿过井田西部,背斜西北翼在井田内走向北北西,倾向西,倾角约9左右;东南翼地层走向北东,倾向东南,倾角约13。在井田中部发育一个宽缓的向斜构造,轴向与白家沟背斜近平行,向南倾伏,其西北翼为白家沟背斜的东南翼,其东南翼地层走向北西,倾向西南,倾角约8左右。井田断裂构造较发育。 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只发育一些较小的沟谷,这些沟谷平时干涸,遇大雨或暴雨常发洪水,水流以井田东部山梁为分水岭,东部向东南汇入矾石沟,再向南汇入汾河,西部向西南、西北汇入陵足沟,再向南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银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型。 1.3可采煤层 该井田可采煤层有23、4、8、9号煤层。现采8煤层 1.4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井田面积1.6356km2,井田内23、4号基本采空,共获得保有资源/储量15.472Mt。8煤层设计可采储量3.918Mt,9煤层设计可采储量1.759 Mt,共计5.21Mt。设计服务年限6.1年。 1.5瓦斯 根据2018年6月19日,太原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并煤瓦字[2018]206号文关于上报山西华润银宇煤矿2018年度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请示,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涌出量1.27m3/min,相对涌出量1.26 m3/t,回采最大绝对涌出量0.6m3/min,掘进最大绝对涌出量0.22m3/min,属低瓦斯矿井。目前矿井为生产矿井。 1.6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 井田内8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类,为自燃煤层,煤层最短发火期85天,8煤尘有爆炸性。 2、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简述 2.1采掘生产系统 矿井现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即80103综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80106运输顺槽、80106回风顺槽。 综采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的采煤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采用MG300/730-WD 1型采煤机,SGZ764/40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采用SZZ764/160转载机1台,PLM1000型破碎机,DSJ80/63/255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中间架采用ZZQ6000/21/42型液压支架,端头支架选用与ZZQ6000/21/42配套,工作面供电控制系统。工作面上下出口20m范围内采用DW45型单体支柱配HDJA-1000型金属铰接梁进行超前支护。回风顺槽调度绞车运输系统,运输顺槽胶带运输系统。 掘进工作面采用综掘机掘进。 2.2全矿井通风系统及局部通风系统 (1)风井数目、位置 井田共布置三个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主、副斜井和回风立井均布置在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工业场地内。 (2)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 风。回风立井安装2台FBCDZ-8-№22型防爆轴流式对旋通风机,电机功率为2160kW。现矿井使用永久全风压通风系统。在回风立井场地安装FBCDZ/NO.22、功率为2160KW防爆轴流风机两台,额定风量3300~6900m3/min,风压2700~600Pa;在80106运输顺槽安装安装2台FBD/NO6.3-230KW的局部通风机,为80106运输顺槽供风;在80106运输顺槽轨皮联巷内安装安装2台FBD/NO5.6-211KW的局部通风机,为80106回风顺槽供风。 现银宇煤矿主要通风机开单级风机,已满足现矿井通风需求。12月份运行2号风机1号电机,总进风量3344m3/min,总回3474m3/min,负压600Pa,有效风量率95,绝对瓦斯涌出量0.34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35m3/min。 现银宇煤矿通风设施密闭40座,风门5组,风桥2座。 综采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顺槽采用两巷布置,运输顺槽为进风巷,回风顺槽为回风巷。 两个综掘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所需风量由局部通风机对其压入式供给,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两台局扇,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两台局扇均为独立供电,设自动切换装置,实现自动切换。 矿井现独立通风的硐室有临时配电点、避难硐室和采区变电所,其它硐室均布置在进风流中。 2.3矿井“六大”系统及产量监控系统 2.3.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矿井综合办公楼内设置信息中心,安全监控系统主机型号为KJ160N型,配备UPS电源、打印机、录音电话、声光语音报警装置等设备。KJ160N-F型分站地面安装1台,井下5台,甲烷传感器10个,其他模拟量传感器16个,开关量传感器27个。该系统可连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传感器进行连续监测,具有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功能和通讯功能,数据传输至地面中心站,并执行中心站发出的各种命令,及时发出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于集团公司和监管单位实施联网上传,方便监管单位及时掌握我矿井下实时情况。 2.3.2人员定位系统 安装1套KJ301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安装KJ301-F型读卡器15台,通过双频点实现可靠的全双工通信,每个信息采集器和人员识别卡采用全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具有读卡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张人员识别卡、具备双向呼叫功能,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该系统能满足矿井生产监控要求。 2.3.3通讯系统 矿井调度通信系统设计选用KTJ7-8000型数字程控调度通信系统200门,行政、调度合一,办公区域、井下作业区域都设有固定电话,方便全矿信息联络,要害场所均安装调度直通电话。通信交换机设置在调度总机房内,该系统能满足矿井生产监控要求。 井下煤矿数字语音广播系统安装一套KTK125煤矿数字语音广播系统,由音频服务器及软件、采播工作站及软件、领导工作站及软件、传输部分和KTK18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扩音电话组成。系统功能个性化定时播放、语音实时采播、背景音乐、定时广播管理、任意分区自动直播/广播和及时呼叫、本地通话、直拨调度等功能。 矿井无线通讯系统安装1套KT109R煤矿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安装无线基站共13台,地面基站4台,无线信号覆盖整个工业广场及井下所有进风巷道,并通过专用接口接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移动通信配置,对地面生产管理、消防、救护、运销等,井下主要班组人员等专门调度人员及时快捷地通信联络。 2.3.4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及固定式自救装备或设施组成。 矿井采用地面集中供风,目前已安装三台空压机并建有空压机站,其中一台为LG-27/8型(额定流量27m3/min,排气压力0.8MPa,电机160kW、380V);另外两台为S-132AII/8G型(额定流量20m3/min,排气压力0.8MPa,电机132kW、380V)。 压风管路自地面压风机房经副斜井入井,主斜井主管选用ф133mm型无缝钢管,井底车场、采区轨道巷主管选用ф133mm型无缝钢管,其它配巷分管选用ф57mm型无缝钢管。 压风自救装置位置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阀门要求正常状态处于常开位置,并放置清晰、醒目标志,加强日常维护及管理),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每隔200米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隔50米设置一组三通阀门。压风自救装置选用了设计用的ZYJ-M6压风自救装置,自救装置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装置的装置底距底板1.5m,并在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处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及供气阀门。 2.3.5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与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共用一趟管路,地面设静压清水池2座,水源来自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井下排水。水池容积 V200m,一用一备。主斜井、井底车场、采区轨道巷敷设Φ133mm无缝钢管,其他配巷敷设Φ57mm无缝钢管,将水供至井下各采掘、防尘地点。 ①矿井在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供水管路,胶带巷管路每隔50m设一个固定手柄三通阀门,其他管路不大于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各阀门开关灵活,确保了部分地点应急供水要求。 ②供水施救系统水源、水质 供水施救系统水源来自深水井,出水能力为50m/h,水质符合用水要求。地面设两个200m的生活用水清水池。 ③供水施救装置 供水施救装置选用KGS供水施救装置,供水压力为0.1~0.5MPa。 2.3.6紧急避险系统 ①紧急避难硐室 在采区胶带巷和采区回风巷之间,距副斜井井底车场100m处建设了一座可容纳80人的避难硐室,并配备了安全防护系统、气幕喷淋系统、压风供氧系统、医用氧气瓶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降温除湿系统、供水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供电系统、生命保障辅助系统。避难硐室整体分为过渡室和生存室两部分。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避难硐室生存室长30.4m,净宽3.5m,面积106.4m2;每侧过渡室长5.0m,净宽4.0m,面积20.00m2;过渡室和大巷间的防护密闭墙厚度0.8m,密闭墙与生存室之间的连接段3.0m,过渡室与大巷连接段长度8.5m。避难硐室总长度50.9m,可满足80人同时避难。 ②可移动救生舱 矿井装备KJYF-96/10型可移动式救生舱,可移动救生舱长度为10002mm,宽度1592mm,高度1862mm,空载质量12吨,额定人数10人,额定防护时间96h,应急逃生口0.28m2。随着80101、80102综采工作面结束,为简化通风系统,对采区巷道缩短,可移动救生舱进行了撤除。 2.3.7产量监控系统 安装一套KJ219型产量监控系统,在主井井口房与筛分间1输送机中间安装电子称,采集分站悬挂在距秤架2.0m处的走廊侧壁上;在离秤架10m处走廊顶上安装一部KBA154型防爆摄像机,防爆摄像机取景范围包含分站和电子秤。安装在现场的KJ219-F本安型产量数据采集分站采集现场称重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总线上传到监控机房的矿用信息传输接口,称重显示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据存储、显示,通过煤炭专网将产量数据上传煤管局服务器。皮带现场的防爆摄像机和监控机房的摄像机会通过网络硬盘录像机将视频信息存储、上传煤管局服务器。 2.4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选用DTL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担负全矿井设备材料升降、重大件运送等除人员以外的所有辅助提升任务。副斜井提升设备选用JK-3.02.2/31.5型单滚筒提升机。 主斜井安设一部RJY37-32/1000A型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人员提升任务。 井下原煤运输主要采用带式输送机。采区胶带巷选用DTL型带式输送机,井下所有带式输送机均安装设有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保护、烟雾保护、洒水灭尘装置.防撕裂保护装置、急停闭锁装置。采用液压机械张紧方式。驱动装置配有液压推杆制动器防爆。巷道内有充足的照明,在机头和机尾设有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 2.5矿井排水系统 井下排水系统 在井下副井底布置主排水泵房和可蓄水1100m3主副水仓,水泵房装备三台DF85-456型离心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主排水泵房经管子道至主斜井铺设二趟直径为133mm排水管道直通地面污水处理厂蓄水池。井下涌水量正常14m3/d,最大为21m3/d,经地面水处理站处理。采用预沉(酸碱中和)、投药、反应、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使之能满足排放和其它回用水要求,通过消防洒水管道供至各需水点。 井下采区巷排水系统采用自然排水方式,采区巷道内均设有水沟,直接流至井底水仓。 2.6地面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包括在主井皮带头安装一部DTL80/45入储带式输送机1部,DTL100/15手选带式输送机1部,DTL1000*50选矸带式输送机1部,YAH-1548型圆振动筛1台,筛孔直径50mm;主井皮带机头上部安装除铁器1台。由10kV变电所低压配电室引两回电源至选矸楼配电室。配套安装相关配套电机、减速器、制动器。 2.7矿井供电系统 银宇矿现为双回路供电,主供引自镇城底110KV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185/30mm2,送电距离为架空线路5.5km;备供引自腾飞35KV变电所,导线型号为LGJ- LGJ-240/30mm2, 送电距离约7.5km;。 矿井地面建有一座10kV变电站。所内现有2台S11-1250kVA变压器,供全矿井地面负荷用电。 地面供电;矿井10kV变电所以双回10KV电压向主斜井胶带机、副斜井绞车和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以双回380V电压供电的负荷有主扇风机、生产系统、架空乘人器、锅炉房、主、副井空气加热室、供水系统、灯房浴室及联合建筑;以单回380V电压供电的负荷有黄泥灌浆站、办公楼、单身楼、水处理等。 井下电源引自矿井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供井下设备用电,配电选用KBZ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从矿井10kV变电站的10kV 不同母线段引两回下井,电缆经主斜井井筒敷设至井下主变电所。两回下井电缆选用MYJV22/10-395型煤矿用交联铠装电力电缆。当任一回电源电缆停止运行时,另一回仍可满足井下全部负荷用电。主井井筒中的电力采用在井筒帮部用电缆挂架敷设,挂架间距不超过3m。 井下主变电所内10kV、0.69kV母线均为单母线分段,主变电所以10kV电压向采区变电所供电;以660V电压向主水泵、采区轨道巷、采区胶带巷、井底设备等低压负荷供电。 采区变电所以10kV电压向回采工作面,其余设备以660V电压向采区变电所附近的低压负荷供电。 2.8综合防尘系统 (1)防尘系统 ①采煤工作面采用煤层注水措施,对煤层进行采前预注水工艺,预湿煤体。综掘工作面采用了内外喷雾开启、冲洗巷帮、洒水装渣和净化风流等防尘措施。 ②在井下设有消防洒水供水系统。井下消防洒水管路由主斜井引入井下,主干管选用DN1334.5mm的无缝钢管,采区胶带巷、采区回风巷均采用DN504无缝钢管,首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均采用DN504无缝钢管。井下消防、洒水采用合流制系统。 消防洒水管路呈枝状沿巷敷设,送至各用水点。 在管网上每隔100m、胶带巷为50m设置一个三通管及阀门,为清洗巷道和消防之用。并设置有消火栓;在采煤、掘进工作面,煤仓等处设置喷雾喷头、水幕,以净化空气,工作面设置洒水器。 ③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掘进工作面综掘机设有内外喷雾洒水装置。 ④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通风,防治悬浮粉尘积累,在掘进工作面配备有效通风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严格控制回风巷道的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⑤矿井配备防尘人员,配备粉尘采样器,粉尘预捕集装置,呼吸性粉尘测定仪等设备及化验室,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及时对井下粉尘进行监测和化验。 ⑥定期测定风流中的粉尘量,定期清扫和冲洗巷道帮顶、支架和设备表面上的煤尘,清除转载点处的浮煤。 ⑦煤仓下口、输送机巷转载点和卸载点及地面生产系统设计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⑧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均配备防尘口罩及防尘安全帽,进行个体防护。 ⑨回采工作面配备了喷雾泵站,采煤机上设内、外喷雾装置,液压支架上安装有喷雾洒水喷嘴。截煤时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⑩各转载点,放煤口安装喷雾设施,要求喷组距落煤点0.5m。喷雾装置必须齐全到位,操作灵活可靠,使用正常,雾化效果好。 ⑪综掘机装有喷雾降尘装置。作业时,应当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 MPa,外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 ⑫在工作面上、下顺槽中设置风流净化水幕降尘。 ⑬锚杆支护采用湿式钻眼作业,供水压力以0.3MPa左右为宜。 (2)煤层注水 ① 注水方式选择 回采工作面采用超前静压注水工艺,结合回采工作面长度,设计采用单侧长钻孔注水方式,即从回采工作面顺槽垂直煤壁打长钻孔注水。 ②注水孔布置参数 在80102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钻孔,采用静压注水的方法进行煤层预注水,钻孔直径89mm;单向钻孔深度100m,钻孔角度与煤层角度基本一致,钻孔间距 20m。选用水泥砂浆封孔方式。 ③注水设备选型由于设计采用静压注水,所注水为纯水,因此注水压力以1.5~5Mpa为宜;一般采用调节钻孔的注水量流量来控制注水压力,注水时从低压逐渐升压,直至注水压力稳定为止。注水泵型号为7BD-4.5/130。 ④注水时间单孔累计注水时间不少于1个月或直到煤帮在预定湿润范围内“出汗”为止。注水超前回采的距离不小于1个月的推进度,超前时间不少于1个月。 (3) 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 在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掘进工作面掘进机上部均设置强喷雾。 在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顺槽与采区巷道连接处、带式输送机机头、消防材料库、采区变电所等附近,设置消火栓。 在井底煤仓、胶带机卸载处、转载机转载处等地点设置转载点喷雾,在胶带输送机机头设自动洒水灭火装置,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手动水幕。 在采区巷道、回采工作面胶带顺槽距工作面40m的地方、掘进巷道距工作面30m的地方设置矿井风流净化水幕装置。 在井下采区轨道巷、采区回风巷、工作面回风顺槽均设消防洒水管道,并每隔100m设置一DN50支管阀门和快速接头;采区胶带巷和工作面运输顺槽每50m设一DN50支管阀门和快速接头。 (4) 粉尘检测及个体防护设备 ①粉尘检测 采用粉尘采样器和测尘仪相结合的粉尘检测方法。粉尘采样器采用“长周期粉尘采样器”,型号为CCHG1000型;测尘仪采用“粉尘粒度分布及浓度测定仪”。 ②个体防护 本矿井接触粉尘工人个体防尘用品主要是防尘口罩。井下主要接尘人员应佩戴个体粉尘采样器,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5)隔爆措施 根据8煤层煤尘测试结果,井田内8煤煤尘有爆炸危险性,应加强煤尘管理工作,设计了以下综合防爆棚。 采区轨道巷、采区胶带巷、采区回风巷均按要求设置了主要隔爆棚。 各采掘工作面均按要求设置了辅助隔爆棚。 2.9矿井防灭火系统 2.9.1消防给水系统 井下水排至地面井下水处理站经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处理达标后储存在工业场地的静压水池内,水池容积为V200m3两座,管道从主斜井引入井下,静压供给井下消防、降尘洒水及井下其它设施用水。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采用枝状管网。根据井筒高差,及各巷道坡度变化,分段减压,满足各用水点压力要求。各消火栓、给水栓连接处当静压超过0.5MPa时,设置截止阀或减压孔板减压至0.5MPa以下。 井下用水点需水压力大于1.0MPa的,采用动压给水。 2.9.2井下消防洒水管路 井下消防洒水管路由主斜井和副斜井敷设至井下,经井底煤仓敷设至采区胶带巷、采区轨道巷,然后分别到80102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和首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 主斜井、井底车场、采区轨道巷采用D1334.5无缝钢管,采区胶带巷、采区回风巷配巷均采用D573.5无缝钢管,80102工作面掘进和备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均采用D574无缝钢管。有胶带运输的巷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井下消防洒水管道管径≥50mm时,采用法兰连接;管径50mm时,采用丝扣连接,闸阀采用法兰连接,管道敷设用支架架设在巷道侧壁上。 2.9.3井下消防、洒水设施 在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顺槽与采区巷道连接处、带式输送机机头、消防材料库硐室等附近,胶带输送机大巷每隔50m,采用可燃性材料支护的巷道每隔50m,供水管路设一个阀门;工作面运输及回风顺槽等水平或其余巷道的供水管道每隔100m设一个阀门。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及顺槽等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在井下变电所、绞车硐室、皮带机头、皮带机尾、临时供电配电点,配备消防灭火器材。 2.9.4井下灭火系统 矿井设计采用以黄泥灌浆为主,以喷洒阻化剂为辅的防灭火方法。 ① 泥注浆灭火 在回风立井西南侧设黄泥灌浆泵站,安装D108钢管,敷设线路为回风立井筒→采区回风巷→80103回风顺槽→切眼。灌浆方法采用随采随灌,即随采煤工作面推进的同时向采空区灌注泥浆。 灌浆站设两个灌浆池,池深2.0m,直径2.4m,一侧设300030002450mm泵坑,池四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厚度200mm。 ②移动式阻化剂灭火 选用BH-40/2.5型煤矿用阻化剂移动式阻化剂喷洒压注系统。 设计中采用向采空区和煤巷顶、壁同时喷洒阻化剂的阻化防火工艺。阻化剂泵选用WJ-24型阻化剂喷射泵,阻化剂选用阻化效果较好的五水氯化钙[CaCI2H2O5],阻化剂浓度为20。考虑到阻化剂阻化周期要求,喷射阻化剂时要求必须全面覆盖巷道顶部、煤壁。巷道喷射周期为3个月。每班向采空区喷洒阻化剂一次喷洒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V(K1K2LshA)/γ(1.20.91501.20.40.058)1.054.29m3 式中 V工作面一次喷洒阻化剂量,m3; K1喷洒加量系数,取1.2; K2采空区遗煤容重,t/m3,取0.9; L工作面长度,m; S一次喷洒宽度,按每班循环进度计算,为1.2m; h顶底板遗煤厚度,0.4m; A吨煤吸液量,0.058t/t; γ阻化剂容重,1.05t/m3。 阻化剂喷洒随回采班进行,同时要求矿方在喷洒过程中,要经常性在采空区分段10-20m取遗煤样,每段至少取4个煤样,然后分选成小于0.6mm、0.6-5mm、5-15mm、大于15mm粒度煤样,分别送有关检测部门,检查其与10和20浓度阻化剂液的吸液量,从而取得适宜的阻化剂浓度。 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测阻化剂阻化率,及时调整阻化剂配比及材料,以适应煤层阻燃要求,阻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EA-B100A 式中 E阻化率; A煤样处理前在100C时,一氧化碳放出量ppm; B煤样阻化剂处理后100C时,一氧化碳释放量ppm; 设计要求阻化剂阻化率应在65-85之间。 喷洒阻化剂主要设备选型 WJ-24阻化剂喷射泵2台; φ503.5无缝钢管,200m; DN25压力胶管,100m; 调度绞车JD-25,2台; MC1-6A矿车,5辆; DN50闸阀,10个; Y型压力表,10个; 泥浆泵3PN,2台; 喷枪,QWF-1,4个。 井下灭火监测 井下设置JSG8型井下移动式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监测系统,在进、回风顺槽按一定间距布置束管采样器,采空区气体成份测定范围大约距工作面150m左右,约50m设一个测点,保持采空区内部进、回风侧各3个探头,上下顺槽同时观测。 2.10环保运行系统 井下水处理系统主要安装设备有150WQ87-7-5.5污水提升泵2台,150型自偶2台,DN250管道混合器1台,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2台,PAM加药装1台,DNT-500带式浓缩一体机2套、HB-300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套、ATK-8刮吸泥机、DLF-5清洗水泵1台。 2.11 2020年度矿井生产采掘计划 2.11.1 采掘计划 2020年计划原煤产量58.8万吨,其中掘进煤量5.6万;回采煤量53.2万吨。 2020年综合总进尺2765m,其中掘进进尺2765m,开拓进尺0m,准备进尺745m,回采进尺2020m。煤巷单进机掘260m; 1综采工作面计划日产量、回采工艺、计划回采、结束时间 80103工作面,计划日产量1600吨,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计划回采、结束时间2020.1.1-2020.5.30 2020.6.1-2020.6.30,进行工作面搬家。 80104工作面,计划日产量1600吨,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计划回采、结束时间2018.11.1-2019.12.31。 (2) 掘进计划 掘进队组名称 工程名称 巷道 类型 起止时间 总工程量m 煤巷所在煤层 掘进断面m2 净断面m2 巷道规格(宽高) 支护形式 掘进方式 月进度(m) 煤岩别 机掘二队 80104回风顺槽 回采 2020.1.1-2.29 360 8 12.6 12.6 3.6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80104开切眼 回采 2020.3.1-4.30 150 8 23.8 23.8 6.83.5 锚杆锚索 机掘 80 煤 辅助回风巷 准备 2020.5.15-8.31 495 8 11.2 11.2 3.2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80105运输顺槽 回采 2020.9.1-12.31 560 8 11.2 11.2 3.2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机掘一队 80104运输顺槽 回采 2020.1.1-3.30 360 8 12.6 12.6 3.6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辅助进风巷 准备 2020.4.20-6.30 330 8 11.2 11.2 3.2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80105回风顺槽风桥 2020.7.1-2020.7.31 20 8 4.83.2 锚杆锚索 机掘 岩 80105回风顺槽 回采 2020.8.1-11.20 570 8 11.2 11.2 3.23.5 锚杆 机掘 150 煤 80105开切眼 回采 2020.11.21-12.31 100 8 23.8 23.8 6.83.5 锚杆锚索 机掘 80 煤 2) 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 2.1 火灾隐患分析 井下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地点井下各机电硐室、中央变电所、80103工作面、采掘面皮带运输巷、采区胶带巷等地点。 ①内因火灾一般是煤层自燃引起的,根据2019年山西省煤炭厅综合测试中心鉴定报告我矿8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II类,自燃倾向性为自燃;8煤层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为88天。我矿废旧巷道比较多,具备煤层自燃的遗煤条件和供氧条件,煤层自燃危险性较大。火灾发生后,造成火风压,出现风流逆转现象,使灾情扩大,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系统,并造成国家资源的损失。发火后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可采煤量,严重的影响到矿井的服务年限,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发火后有时要烧毁高昂设备或将其来不及撤出就被封闭在火区内;从灭火救灾到封闭火区恢复生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矿井火灾产生的高温火源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②我矿现布置2个综掘工作面,如违章操作电器设备,电器失爆,供电线路短路,漏电都可能造成矿井外因火灾的发生。 2.2 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 预防内因火灾 1、 建立健全防灭火制度与机构,加强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2、各采掘工作面开工前,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编制防灭火内容,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由各施工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2、 生产技术科必须明确回采工作面的停采线位置,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进行回采,不准推过停采线,防止煤柱压裂造成采空区漏风。 4、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将浮煤清净,同时采取黄泥灌浆与喷洒阻化剂等措施。掘进工作面严格按设计施工,巷道中浮煤要及时清理。 5、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加快回收速度,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封闭。 6、各施工地点冒项、空顶区必须刹实背严,进行防火处理。 7、通风科切实加强永久密闭施工质量,对失修密闭及时进行拆建,经常检查密闭的漏风情况,有漏风现象及时修补。 每周对所有可查永久密闭内外气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8、加强对矿井黄泥灌浆设备的维修维护,做好黄泥灌浆记录与台账。 9、继续加强采空区密闭自燃发火检查,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10、优化通风系统,合理配风,加强巷道的修复和维修工作,降低通风阻力。 11、合理选择通风设施的位置,风门、密闭位置要选择在围岩坚固的地方,防止裂隙漏风,同时兼顾均压防火的要求。 12、合理利用束管监测、黄泥灌浆、喷洒阻化剂等综合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总结经验,掌握好发火规律做好防灭火工作。 13、加强对煤层自燃发火的监测,开展预测预报,瓦检员每小班必须对工作面、周围采空区密闭、高冒处、回风流、上隅角CH4、CO浓度和水温进行检查,并向通风队及矿调度汇报。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化验、普查,并采取措施处理。 外因火灾 1、 井下作业人员熟悉火灾撤退路线,掌握作业地点巷道出口位置和道路情况,必须熟悉撤退路线上电话安装的位置。 2、 所有井下人员要知道本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并能熟悉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