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宇煤矿2021年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
银宇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二〇二一年一月 综合防灭火措施审批签字表 部门/职务 审批人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矿 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矿长 通风副总 运输副总 掘进副总 采煤副总 机电副总 地测副总 通风科 调度室 安全科 机电科 技术科 地测科 编 制 银宇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一、开拓开采方面措施 1.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及巷道布置,本矿井虽然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煤层中,但井底车场、硐室及主要开拓巷道均采用锚网喷支护,巷道局部冒顶处采用不燃性材料充填,或用无腐蚀性、无毒性材料处理。 2.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并遵守正常的开采顺序,本矿井采用综采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回采过程中不得随意留煤垛或煤柱。 3.加快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利于防止煤炭自燃。 4.回采中尽量减少丢煤,回采工作面浮煤要清扫干净,减少煤炭的氧化,防止煤炭自燃。 5.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适当位置构筑防火门墙(套)。 6.在回采工作面采完后,应立即进行永久性封闭。 7.开拓部署及采区巷道布置要保证各工作地点风流畅通,煤层巷道要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 二、通风方面措施 防火对通风系统的要求是风流稳定,漏风量少及通风网路中的有关区段易于隔绝。为了减少漏风,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结合开拓方式和开采顺序,采用全负压通风系统。 2.采掘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矿井布置有单独的进、回风巷道,各工作面有独立的风流,避免串联风。这样既可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减少漏风,也有利于调节和控制风量。在矿井发生火灾时,便于控制风流,抢救人员,隔绝火区,限制受灾范围。 3.正确选择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风门、风桥、调节风门等井下通风设施应安设在围岩稳定、压力小、支护完整、煤壁完好的地点。生产过程中要确保通风构筑物质量并注意维护,不产生漏风。 4.利用调节风压法减少漏风。调节风压法的实质是设法调整和改变通风系统内的风压分布,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达到减少漏风、抑制自燃的目的。 5.回采工作面均采用“U”型通风,有利于防止工作面自燃。 三、巷道掘进期间防灭火措施 银宇煤矿主要巷道大多均沿煤层布置,服务时间长,在长期矿山压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巷顶和巷帮煤体破碎、位移、裂隙发育、空帮等情况,加之长期微风漏风,易于积聚热量发生自燃。 1.掘进时最大限度减少顶板松动下沉量,尽量减少破坏围岩、煤体松动圈;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支护,确保支护质量,减少顶帮煤体的位移量。 2.瓦检员每班不少于两次到迎头检查气体的浓度和温度,并查看整个巷道的气体的浓度和温度,监测自燃隐患情况。 3.维持巷道帮顶的平整度,减少局部扩散漏风供氧的可能性。 4.加强风筒质量的管理,减少风筒漏风,减少向巷道煤体的漏风。 5.巷道掘进期间发生冒顶,必须在采掘工程图上标注,并进行充填喷浆处理,杜绝漏风供氧现象。高冒处实行挂牌管理,并打钻定期对高冒处的温度及气体成分进行观测分析。 6.当通过观测孔监测到出现自燃发火标志气体,应对自燃发火区域采取注水降温、喷洒阻化剂或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措施。 四、工作面安装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安装期间自燃隐患主要来自于开切眼周边破碎煤体,尤其是开切眼和采空区侧煤壁交接区附近。开切眼断面较大,受矿压影响易压裂破碎,存在漏风供氧;支架设备安装时,供风量较小,风流温度较高;安装时间较长,初期工作面推进度速度一般相对较慢,开切眼松散煤体氧化升温时间长,煤体温度较高,因此开切眼区域采空区是自燃易发生地点。 1.工作面安装前和安装期间对开切眼周边煤壁及扩切眼侧破碎离层等自燃危险区域采用直接喷洒阻化剂的措施进行煤层自燃的预防。 2.优化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工作面安装时应加快其速度,尽可能地缩短破碎煤体的氧化时间,并合理调整供风量,减低氧化危险性。 3.安装期间合理调整供风量,减少风量,降低氧化危险性。 4.安装期间加强自燃隐患的检测,瓦检员每班不少于两次进行气体的浓度和温度的监测。 5.对架顶存在的冒落孔洞进行充填处理。 五、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严格按设计和工艺要求采煤,提高回采率,减少人为丢煤量;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并采取以预防性喷洒阻化剂(工业CaCl2)和黄泥灌浆防灭火措施。 六、工作面停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因故停采或推进速度缓慢时,采空区浮煤发火可能性增大,主要采取以下防灭火措施 1.及时在进回隅角挂设风障或封堵墙,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2.加大阻化剂喷洒次数和数量,以保证阻化效果; 3.加强对采空区浮煤的监测监控,做好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 4.若工作面出现自燃倾向,应连续的向采空区内注水降温和灌浆进行灭火。 七、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回撤期间,由于工作面停止不前,并且风量和通风方式发生改变,采空区遗煤发火可能性增大,主要采取以下防灭火措施 1.工作面停采后,控制工作面风量,保持工作面温度不超过26℃,风速不低于0.4m/s,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 2.工作面推至停采线后,及时在进、回隅角建立封堵墙,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3.加强自燃发火隐患检测力度,每班由专职人员进行气体浓度和温度全面测定,及时预报自燃情况。 4.实行加大阻化剂喷洒次数和数量,以保证阻化效果,防止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 5.加强机电设备维护,集中力量,优化劳动组织,减少工作面回撤周期。 八、工作面封闭后防灭火措施 1.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2.密闭墙按设计指定的地点砌筑,且应按照以下要求施工密闭墙厚2.5m,里外墙均用料石或砖砌筑,墙厚1000mm,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应大于20mm,中间充填0.5m黄土,加少量白灰粉,每加高200mm捣一次;密闭的四周要掏槽,其掏槽见实煤后,不小于350mm350mm;墙面要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在倾角超过30的巷道砌筑密闭时,密闭墙体宜垂直于巷道轴线,并采用基座结构,用以承受测压和自重。墙基四周必须嵌入巷帮一定深度,煤壁宜大于1.0m。 3.密闭墙按规定留设措施孔、观察孔和放水孔。设置如下 ⑴放水孔直径不少于50mm,并带有水封结构,用于观测水温、疏放密闭内积水,离底板300mm处; ⑵观察孔直径不少于50mm,用于观测压差、气温和取样,离底板高度为墙高的2/3处; ⑶措施孔直径不少于50mm,以备灌浆用,离底板高度为墙高的2/3处; ⑷密闭墙砌筑完毕后,立即完善灌浆管路系统,进行连续足量灌浆防灭火,确保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低于7。 ⑸定期对密闭墙内外气体情况进行检查,平时用便携仪检测,阶段性取样用色谱仪分析,掌握封闭区内气体成分的变化,发现自燃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⑹对遭变形破坏的墙体,要组织人员及时维护,确保密闭处于完好状态。 九、预防冒高处自然发火措施 1、加强地质探查,准确分析地质资料,及时掌握煤层变化情况。若工作面遇断层或煤层变厚等特殊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时,提前采取打骨架、撞楔、注水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顶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现象的发生。 2、施工单位要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及时记录冒高台帐;技术员做好冒高隐蔽工程报告工作,详细记录冒高地点、位置等相关技术参数,并绘制现状描述图,及时报送通风科、生产技术科等相关单位备案。 3、对冒高地点用不燃性材料充满填实,消除瓦斯积聚空间。 4、冒高空间充实后,由施工单位在冒高处前后5米范围内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保证封堵严密。 5、通风科每周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及时记录防火台帐,每周进行一次气体取样,地面色谱仪化验校对。 十、预防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1、如巷道顶板较为破碎,施工前采取打骨架、撞楔等顶板超前管理措施,有效防止顶板压力过大,压碎煤柱。 2、定期向煤柱破坏区喷洒阻化剂,阻止煤炭自燃。 3、煤柱破坏严重,漏风较大的区域应及时对煤壁进行喷浆,阻断漏风通道。 4、强化防灭火检查,通风科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对井下防灭火检查,煤柱漏风情况,浮煤堆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在掘进工作面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并加强观测、巡查、维护,报警浓度为≥24ppm,监测中心站加强CO传感器的监视,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向通风科及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十一、其他方面防灭火措施 1.加强矿井火灾预测预报系统,除了采掘工作面的煤层自燃监测,还应加强井下微风巷道及高冒区巷道的监测。 2.井下不利用的微风巷道必须按规定及时进行封闭,个别出现高冒区的巷道,应及时人工做假顶并进行全断面封闭,以减少巷道煤体与空气的接触,杜绝煤层自燃。 3.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及时堵封地表裂隙及封堵不严的施工钻孔,减少采空区的漏风量,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 十二、工作面安全回采合理推进度的确定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需要不断的通风供氧,但当风流过大时,氧化生成的热量可被风流带走;风流太小时,供给的氧气又不足以维持氧化的发展。按照漏风大小和遗煤发生自燃的可能性,采空区可分为“三带”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由于各个矿井的通风、开采、地质等条件不同,应根据现场实测采空区气体和温度变化结果,确定“三带”各自的宽度,同时结合矿井最短自燃发火期,确定工作面安全回采合理推进速度。当工作面日推进度大于合理推进速度时,采空区一般不会发生自燃,这是防止矿井自燃火灾最经济适用的方法。 十三、矿井防灭火的一般措施 1、矿井所有的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都要建立防火措施和制度。 2、防止烟火入井。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3、进风井口装设防火铁门。 4、井口附近和每一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都应设置消防材料库。 5、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6、井口房和井架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 十四、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防止明火点燃。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上述作业时,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2、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引燃。 (1)预防电气设备失控引火,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都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正确运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 (2)预防机械摩擦引火,对机械设备要安装良好,经检查维修,保证设备不“带病”运行。 (3)防止爆破引火,严禁明火放炮。 3、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十五、矿井灭火措施 (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设法弄清火灾情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迅速报告调度室。 2、调度室在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方案,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 3、矿领导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成立以矿长为首的救灾指挥部,调整风流控制火势,组织人员侦查火区、确定火源,果断决定灭火方案并组织实施。 4、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要服从领导,迎着新鲜风流、沿着灾害预防计划规定的避灾路线,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5、采取相应的风流控制方法,控制风流并符合以下要求 (1)有效控制火势,防止扩大灾情。 (2)创造接近火源、采取直接灭火的条件。 (3)不会造成瓦斯积聚和煤尘飞扬。 (4)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6、井下发生火灾时的避灾路线 (1)当井下回采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采区胶带巷(轨道巷)→主斜井(副斜井)→地面安全地点 (2)当井下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掘进工作面→采区胶带巷(轨道巷)→主斜井(副斜井)→地面安全地点 (二)灭火方法 1、直接灭火 (1)用水灭火 ①在火源明确(非电气设备和油类火灾),火势不大,灭火地点顶板稳定,通风系统正常,风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采用。 ②用水灭火采取的措施灭火前要首先切断电源;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防止有害气体伤人;保证水量充足;保持正常通风,瓦检员在现场随时检查瓦斯含量。 2、用沙子或岩粉灭火 (1)当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2)当发生电气设备和油类火灾时,使用沙子或岩粉直接撒布在火源上。 3、挖出火源直接灭火 (1)在火灾初期,火势范围不大,无瓦斯积聚,无煤尘爆炸危险。 (2)挖出火源前,先用压力水喷浇,待火源冷却后再挖出。 (3)瓦检员在现场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空气湿度,瓦斯浓度不超过1、温度不高时才能挖出。 对井下从业人员进行救灾演练,确保所有入井人员都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 4、封闭灭火 在矿井火灾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扑灭时,采用防火墙将火源或发火区域严密封闭,切断火区空气源。 5、联合灭火 为了使矿井灭火工作迅速有效,通常采用联合灭火方法灭火,即在使用防火墙隔绝灭火的同时,采取向火区注入黄泥灌浆的方法来灭火,通过注浆,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火源温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