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三矿2020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
附件3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 2020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潘三矿概况及2020年度生产任务的安排1 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1 第二节 2020年度生产任务安排3 第二章 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的预兆5 第一节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5 第二节 煤层自然发火的预兆6 第三节 井下透水的预兆6 第四节 顶板事故的预兆8 第三章 各类重大危险源及监控措施8 第一节 瓦斯监控防治措施8 第二节 煤(岩)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措施15 第三节 矿井火灾的防治措施17 第四节 煤(岩)尘的事故监控预防措施23 第五节 矿井水灾的监控预防措施25 第六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29 第七节 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35 第八节 预防环境污染措施40 第九节 地面厂房及要害车间火灾预案40 第四章 二水平延深及安全改建工程42 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2020年度计划42 第二节 矿建工程施工灾害预防及处理措施43 第三节 土建工程施工灾害预防措施46 第四节 机电安装施工灾害预防与处理47 第五节 火灾、瓦斯、水灾害避灾路线50 第五章 矿井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1 第一节 事故抢险组织机构51 第二节 通讯、监控系统52 第三节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52 附表 潘三矿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一览表63 附表 2020年度采煤工作面接替表65 附表 2020年度煤巷进尺计划表(按工程分类)66 附表 2020年度煤巷进尺计划表(按施工队伍分解)67 附表 2020年度岩巷进尺计划表(按资金分类)68 附表 2020年度岩巷进尺计划表(按施工队伍分解)70 附表 潘三矿地面井口消防库房材料一览表72 附表 潘三矿井下消防材料库备用品表72 附 潘三矿突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73 附 潘三矿矿井停风应急处理预案86 附表潘三矿灾害事故应急演练计划安排表91 第一章 潘三矿概况及2020年度生产任务的安排 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条 井田范围 潘三矿井田东起第九勘探线与潘一矿井田毗邻,西至十五勘探线与丁集矿井田相连,北以F1断层为界与潘北矿井田相邻,南以13-1煤层-900m底板等高线在地面的投影线为界,东西走向长约9.3km,南北倾斜宽约5.8km,面积约54 km2。 第二条 井田开拓方式 立井--集中运输大巷--分区石门及上下山开拓,工业场地内设有主井、副井、矸石井,其中副井井底标高-717m,主井井底标高-735m,矸石井井底标高-689m;原西风井已充填,新西风井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深部进风井正在施工。副井、主井、矸石井进风,东风井、新西风井回风。 第三条 井田地质特征 潘三矿井田位于潘集背斜南翼,总体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W-SE,倾向SW,倾角一般5-10,局部受构造影响可达30-50;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区内发育次级褶曲即董岗郢次级向斜和叶集次级背斜;根据勘探资料,井田构造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中大小型断层较发育,断层走向以NW向的断层组为主,少数为斜切断层,浅部断层密度大、落差大,且伴有岩浆侵入。 第四条 煤系及煤层 一、煤系地层 本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 (一)石炭系太原组C 以往勘探资料表明,本组含煤建造所含煤层薄而不稳定,不可采,不作为勘查对象。 (二)二叠系P 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总厚度为755m,含煤40余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七个含煤段。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各为一个含煤段,上石盒子组有五个含煤段。 二、煤层 钻探及井巷工程表明18煤以上煤层不稳定,变化大,易相变为炭质页岩或尖灭,均不可采,也就是说,二叠系六、七两个含煤段不含可采煤层,可采煤层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下部五个含煤段中,共有可采煤层12层,总厚27.66m,自上而下分别为17-1、16-2、16-1、13-1、11-2、8、7-1、6-1、5-2、4-2、4-1及1煤,其中13-1煤层煤厚0.94~6.83m,平均煤厚3.94m;11-2煤厚0~10.55m,平均煤厚1.72m,具有冲刷现象,主要分布在十线至十一线;8煤厚0.5~12.07m,平均煤厚3.2m。我矿现主要开采煤层为13-1煤、11-2煤及8煤层。自投产至今己采完收作63个工作面,其中13-1煤层47个面,11-2煤层12个面,8煤层4个面。现在正在回采的工作面为1612(3)、17101(3)和17181(1)工作面。2020年回采的工作面有12628、17181(1)、1632(1)、1612(3)、1611(3)、1791(3)工作面。 第五条 煤质 井田内煤层主要为半亮及半亮~半暗型QM及1/3JM,,煤质稳定、牌号单一、低硫、低磷、中灰、高发热量、富含焦油,为主要炼焦配煤及动力用煤。 第六条 水文概况 全井田为巨厚层(186.54~483.55m)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其下伏地层有二叠系、石炭系及奥陶系等。区内对矿井生产有影响的含水层有新生界底部砂砾层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现矿井主要开采13-1、11-2和8煤,矿井设计留设80m防水煤(岩)柱开采。在矿井留设80m防水煤(岩)柱的情况下,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对提高上限开采工作面,新生界下含水可能会通过构造裂隙补给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成为煤系砂岩裂隙水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回采工作面的间接充水因素。在西一12318工作面曾首次揭露一陷落柱,根据实际揭露调查结果该陷落柱在8煤层位不导水,揭露陷落柱后工作面留设了54m防水煤柱,重新做开切眼进行了跳采。根据潘三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32.3 m3/h(2019年1~10月份平均值),最大涌水量482.6 m3/h(2010年2月份西风井出水期间矿井最大涌水量)。矿井的最大出(突)水量为330m3/h[2010年2月18日西风井井筒发生出(突)水]。 第二节 2020年度生产任务安排 第七条 开采现状 一水平现有生产系统剩余17个综采块段,剩余可采出量1412.6万吨。具体为13-1煤层剩余6个综采块段,其中东四2个,西一1个,西三3个;11-2煤层剩余7个块段,其中东四1个,西三5个;8煤剩余4个,均在西一采区。分采区开采现状如下 1、东三采区13-1煤层已回采完毕,回采下限-670m[1551(3)工作面]。11-2煤层非保护层,目前暂不开采。 2、东四采区现有生产系统13-1煤层剩余2个综采块段[分别是1791(3)和17111(3)工作面],回采下限-700m[1792(3)工作面];11-2煤层剩余1个综采块段[17181(1)工作面],回采下限-775m[1792(1)工作面]。目前17181(1)工作面已回采230m。 3、西一采区-650m以上13-1煤层已回采完毕,-650~-730m之间仅剩1个综采块段[为1281(3)工作面],回采下限-738m[1271(3)工作面]。11-2煤层调整到东三进行开采。B组仅8煤层已打开,目前剩余4个综采块段[分别为12128、12228、12328和12628工作面],回采下限-727m[12528工作面]。目前12628工作面正在掘进。 4、西二采区11-2和13-1煤层均已回采完毕,11-2煤回采下限-850m[14102(1)工作面],13-1煤回采下限-775m[1482(3)工作面]。 5、西三上部13-1煤层采区1622(3)首采面已收作,目前1612(3)工作面正在回采,1611(3)工作面为提高上限工作面(已批)正在掘进,该采区还设计有1个1632(3)工作面;西三上部11-2煤层采区1642(1)首采面已收作,该采区剩余5个综采块段[分别为1611(1)、1621(1)、1612(1)、1622(1)和1632(1)工作面];西三C组煤中部采区正在准备,目前西翼-810m轨道大巷、西三C组煤中部采区轨道上山正在掘进。 6、二水平东一采区该采区为二水平首采区,2111(1)首采面预计2016年6月份投产,采区设计4个综采块段[分别为2111(1)、2121(1)、2131(1)、2141(1)工作面],目前该采区正在开拓。 第八条 采场布局 矿井一水平始终保持3个综采工作面,主采煤层为13-1煤,11-2煤作为其保护层连续开采,8煤配采。 生产格局为东翼采区安排1个综采工作面,西翼采区安排2个综采工作面,安排 18个掘进头。 矿井2010年开始实施二水平延深工程,2012年3月新西风井投入运行,深部进风井已施工到8煤顶板,目前正在打钻。-817m水平车场部分巷道已施工,将深部进风井与一水平巷道贯通。 第九条 生产系统 一、 主运输系统 我矿东、西翼部分主运输胶带机进行了运输系统改造,西翼胶带机系统于2004年2月投入使用,东翼胶带机系统于2006年3月正式运转,西三胶带机系统于2011年9月正式运转,东四下山胶带机系统于2013年9月安装投入运转。 2008年8月停产检修期间已对西翼胶带机系统进行改造,运输能力提高到1800t/h,西三皮带机大巷胶带机2012年8月进行改造,运输能力提高到1600t/h,满足原煤运输需要。我矿井下原煤主运输系统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东、西翼各采区的煤炭均实现胶带机运输。 二、 辅助运输系统 我矿东、西部辅助运输在平巷采用CDXT2-12型蓄电池式电机车 、CTL12/9P型电机车运输,在斜巷采用JKYB-21.5(JKB-21.5P、JKY2.5/1.3BS)型绞车和SQ-160/160PS型无极绳绞车运输。井下泄漏通讯系统、运输“信、集、闭”系统覆盖整个-650m平巷,-650m水平主要运输大巷安设司控道岔,斜巷和各车场安设气动道岔,在弯道处安设弯道报警器,保证了运输的高效安全。 在西二三联半轨道下山安设了湖南恒欣公司RJHZ75-18/2500型可摘挂式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担负西二三联半-650~-810m水平的人员提升。 在西三皮带机上山安设了湖南恒欣公司RJHY45-18/1600型可摘挂式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担负西三采区-650~-513m水平的人员提升。 在东四皮带机下山安设了湖南恒欣公司RJHY75-18/2500型可摘挂式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东四采区-650~-750m水平的人员提升。 在-650~-817m暗副斜井内安设了湖南恒欣公司RJHZ45-18/1200U(A)型可摘挂式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担负--650~-750m水平的人员提升。 三、 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了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主要进风井为副井、矸石井,主井为辅助进风井;回风井为分别位于矿井井田东翼的东风井及西翼的新西风井。 全矿总进风量为29250m3/min,总回风量为30182m3/min,矿井风量有效利用率达88.25。东风井配备两台ANN-2960/1600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2250kW,东翼采区总进风量14650m3/min,回风量15103m3/min,负压2902Pa,等积孔为5.62m2。新西风井风井装备两台GAF35.5-21.1-1FB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3200kW。西翼采区总进风量14600m3/min;回风量为15079m3/min,负压2864Pa,等积孔为5.51m2。 第十条 采掘接替(后附表) 第十一条 生产工艺 采煤工作面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其中1791(3)工作面为大采高工作面、17181(1)运顺采用原巷充填工艺。煤巷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岩巷采用炮掘和综掘两种施工工艺。 第二章 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的预兆 第一节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第十二条 瓦斯喷出的预兆 风流中瓦斯浓度增大或忽大忽小,并有嘶嘶的喷出声,顶、底板来压的轰鸣声,煤层变潮变软等。 第十三条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一、 有声预兆 (一)煤壁发生颤动或冲击,并伴有响声,如煤炮声、闷雷声。 (二)顶板来压,出现裂缝,发出断裂和支架被压断的声音。 二、 无声预兆 (一)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质变软、煤质干燥、光泽暗淡、易粉碎或煤层倾角变大、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工作面压力增大,掉碴、片帮、煤壁外鼓等。 (二)瓦斯涌出量增大或瓦斯浓度忽大忽小或呈喷出状。 (三)打钻时夹钻、顶钻、喷孔及装药时顶炮等。 (四) 温度下降、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气味异常、煤尘增多等。 第二节 煤层自然发火的预兆 第十四条 煤层自然发火常发生的地点 一、有大量遗煤、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特别是采空区停采线处)。 二、煤层巷道两侧和遗留在采空区内受压破坏的煤柱。 三、巷道内堆积的浮煤或煤巷的冒顶、垮帮等。 第十五条 煤层自然发火的预兆 一、煤的氧化初期生成水,往往使巷道内空气温度增加,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 二、煤在从自热到自燃过程中,氧化产物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在井下可以闻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等。 三、从煤层自燃地点流出的水和空气,其温度较平常时段高。 四、人体有不舒服感,如头痛、闷热、精神困乏等。 第三节 井下透水的预兆 第十六条 透水预兆 采掘工作面透水前一般都有预兆,井下工作人员熟悉这些预兆,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对策,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主要预兆有 一、煤层发潮变暗。煤层本来是干燥、光亮的,由于水的渗入,就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一层,还是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二、巷道壁或煤壁“挂汗”,这是由于积水透过微孔裂隙而凝聚于岩石表面。顶板“挂汗” 多呈尖形水珠,这可以区别自然发火预兆中的“挂汗”,后者常是平形水珠,为蒸汽凝结于顶板所形成。 三、顶板淋水加大,尤如落雨状。 四、有时透水前底板突然涌水。 五、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雾气。 六、煤层或岩层里有“吱吱”的水叫声。这是因为被淹井巷的积水具有较大的水压,能够把水从煤层或岩层中挤出来,水与裂缝摩擦而发出“吱吱”水叫声,表示有涌水危险。 七、出现压力水流,这是离水源很近的征兆。若出水清净,说明距水源还稍远,若出水混浊,表明已迫近水源。 八、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一般从积水区散发出来的气体是甲烷、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九、煤壁或巷道“挂红”,水的酸度大,味发涩,有臭鸡蛋味。 第十七条 矿井水的类型不同,预兆也不同 一、老空水一般年代很久,水量补给较差,通常属于“死水”,所以“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 二、断层水由于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故一般工作面出现来压,淋水增大。此外,断层水通常补给比较充分,多属“活水”,因此很少出现“挂红”,水无涩味。若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有时能在岩缝中见到淤泥。 三、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层中遇到,有时出现顶板来压,柱窝渗水,裂缝浸水等现象,这种水有时呈黄色或灰色,带有臭味。 四、冲积层积水在浅部掘进井筒时常遇到冲积层水,其特点是开始水小、发黄、夹有泥砂,以后水量变大。 五、陷落柱陷落柱若与奥灰或太灰含水层导通发生突水,其特点是水压大、水温高、突水猛、水量大。 上述为一般预兆,有时也会遇到特殊情况,如巷道上方有一条盲巷通老空区,并有较厚的淤泥隔水,预兆不明显,造成假象,结果当巷道掘过去即引起岩石松动,发生突然透水。当发现工作面有涌水预兆或发生大量涌水时,说明已接近水区,应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节 顶板事故的预兆 第十八条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一般预兆 顶板事故发生前,均有各种预兆发生,一般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顶板压力急剧增大,靠近两巷的木点柱发生劈裂声;工作面液压支架安全阀泄液量大,活柱下降较快。 二、老塘内有顶板断裂的“闷雷声”。 三、顶板掉碴量增多,出现“下煤雨”现象。 四、煤帮松软,片帮现象严重。 五、顶板“放线”裂缝增大,且缝内出现淋水或流出“白浆”现象。 六、“问顶”时,声响不清脆,发出“空空”的响声。 七、伪顶顶板难以管理,局部冒顶次数明显增加。 八、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 第十九条 掘进、修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兆 一、迎头煤层、岩层松软,片帮、掉渣频繁。 二、支架变形、损坏严重,“U”型支架明显下缩。 三、支架“打旋”,邻棚前后“分离”退山迎山,淋肩吊斜严重,腰帮背顶材料短时间内损坏较多。 四、“煤炮”频繁,有时伴有瓦斯溢出量增大。 五、顶板出现裂缝,有时伴有淋水。 六、伪顶难以控制,局部冒顶次数明显增多。 七、使用锚索网支护的巷道,出现大面积的断锚、断索或顶板离层速度聚变等。 第 三 章 各类重大危险源及监控措施 第一节 瓦斯监控防治措施 第二十条 强化瓦斯抽采,降低采掘工作面风排瓦斯量 一、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和集团公司“可保必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在高瓦斯突出区域,实施区域性瓦斯治理措施。认真落实矿井十年规划,合理布置采场,为保护层开采创造条件。通过开采保护层将突出煤层变成非突出煤层,高瓦斯煤层变成低瓦斯煤层。 二、严格执行矿井十年规划,采用“一面三巷,一巷多用,联合治理,连续开采”,确保保护层开采连续性。实行穿层钻孔预抽进行区域性消突或顺层钻孔预抽消突后再从事采掘活动。回采期间采用高抽巷、顶板走向钻孔、边孔、顺层钻孔、穿层钻孔、地面钻孔、采空区埋管等综合抽采措施。 第二十一条 加强通风管理 一、加强东、新西风井主通风机管理,确保正常运转。 (一)机电工区要加强东、新西风井在用、备用主通风机及附属装置和其它安全设施日常检修工作,确保10分钟之内能够完成主备切换。 (二)东风井、新西风井的35KV备用保安电源及线路,必须保证完好,可以随时投入运行。 二、要加强矿井主要风巷的扩修工作,确保有效通风断面。 三、矿井通风系统必须稳定、可靠。采掘设计要合理,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和其它不合理的扩散通风、老塘通风。溜煤眼原则上不得兼作进风眼,若兼作进风眼,则中间必须用隔墙隔开,并保持足够的通风断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严禁经过其它采掘工作面唯一安全出口。 四、所有下井人员必须要爱护井下通风设施,行人或过车严禁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防止风流短路。井下所有风门必须实行机械闭锁,主要风门要装设风门开关传感器。 五、采取炮掘的巷道贯通相距20m前、综掘巷道贯通相距60m前,地测科应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矿总工程师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并会审贯通措施;通风区要及时做好巷道贯通前后的调风准备工作,确保巷道贯通后,风流稳定,无瓦斯积聚;贯通时,通风区、生产单位必须有科级干部跟班指挥。 六、加强局部通风管理。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必须编制局部通风设计,局部通风机设专人管理,实行挂牌留名制;局扇司机必须现场交接班,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所有掘进工作面供风局扇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并设置同等能力的备用局扇,备用局扇必须取自另一路电源,能实现电源自动切换不间断供风。严禁一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严禁使用三台及以上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一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 七、加强风筒和通风设施维护,减小漏风量,采掘(开)工作面的供风量必须满足作业规程的规定。 八、加强综采工作面上下顺槽的管理,确保足够的通风断面,严禁风速超限。 第二十二条 加强瓦斯管理 一、建全瓦斯管理和巡回检查制度。采煤工作面和煤巷、半煤岩巷、石门揭煤和有瓦斯异常的岩巷掘进工作面以及措施规定要安设专职瓦斯检查工的地点必须设置专职瓦斯检查工,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巡查图表,做到“三对口”。严禁空班漏检、测大报小和不测就报等严重违章行为。 二、重点瓦斯日报和监测日报要准确、及时,审批程序要齐全。严禁瓦斯超限隐瞒不报。 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下井必须随身携带瓦斯便携仪的人员入井时必须按要求执行。 四、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严格按要求安设甲烷传感器及断电装置。确保监控甲烷传感器的位置、数量、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断电范围等符合作业规程和有关规定,各装置必须定期标校。 五、停电或其他原因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必须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处,并切断电源。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开关10m范围内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六、严格执行排放瓦斯的有关规定,编制排放瓦斯措施要做到内容齐、审批严、分工明、责任清,排放时严格按措施要求执行,严禁违章排放。 七、从巷道设计、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产生盲巷。 八、严格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管理,采取充填和抽采措施,消除瓦斯积聚及超限现象。 九、掘进工作面高冒处要及时喷、注浆,防止瓦斯积聚。 十、掘进(开拓)工作面原则上应一直施工到作业规程规定的位置或贯通,中途不得随意停工,如确需停工,要有停工报告,报告书必须经通风、调度、安监部门和总工程师审签后,方可有效。 十一、严格执行爆破管理规定。凡需爆破方式进行作业的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措施,并按要求审批后严格执行。 十二、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有关瓦斯管理的各项规定,瓦斯超限时,要严格按规定停电、撤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分析处理。 第二十三条 打钻防喷孔措施 为落实集团公司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要求,实现打钻喷孔可控,杜绝打钻喷孔及延期喷孔伤人事故,杜绝3以上高值瓦斯超限事故,特制定本措施。 一、保障措施 (一)钻孔施工单位在编制措施钻孔施工措施前必须向地测科、通防科提取准确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可靠地质资料和钻孔设计。 (二)巷道断面必须满足钻孔施工要求,严格按措施要求配足风量,原则上全负压通风系统配风量不小于1000m3/min,局部通风系统配风量不小于600 m3/min。 (三)抽采系统满足“抽采四化”要求,并专设一路防喷抽采系统,每隔30m留一拨头,用于连接气、煤分离器,抽采能力不得低于30m3/min,确保打钻期间能实现连续抽采,防止喷孔时瓦斯外溢。 (四)监控部门必须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灵敏可靠,监控探头严格按规程及措施要求安设,不得随意挪动,当瓦斯浓度≥1时必须切断钻机及其回风侧非本安电源,必须待瓦斯浓度<1.0方可人工复电。 (五)避灾路线必须保证畅通,现场每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施工区域的避灾路线。 (六)钻孔施工地点的瓦斯压力≥2MPa时,如上述5条达不到要求,钻孔施工单位应严禁进行钻孔施工。 (七)钻孔施工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资料和通防科提供的钻孔设计认真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合理确定钻孔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2.钻孔撤钻过程中必须确保孔内畅通,避免因孔内不畅发生延期喷孔。 3.严禁人员在钻孔下风侧或正对钻孔逗留,如确需通过钻孔孔口必须快速通过。 4.必须加强Ⅰ、Ⅱ代防喷装置使用培训,确保所有施工人员能熟练安装、使用Ⅰ、Ⅱ代防喷装置。 5.穿层钻孔施工措施中必须编制防止钻孔喷孔的专项内容。 二、不同瓦斯压力情况下的针对性措施 (一)瓦斯压力小于2MPa,且有喷孔现象的钻孔施工地点,除执行保障措施外,钻孔施工时必须使用Ⅰ代防喷装置。 (二)2MPa≤瓦斯压力<3MPa,且有喷孔现象的施工地点,除执行保障措施外,必须采取提前下孔口带三通的直径108mm的套管预注浆,下套管长度不低于8m,注浆压力不小于2MPa,钻孔施工全过程应使用I代防喷装置,过煤时必须执行采用直径75mm孔径进行过煤的措施。 (三)瓦斯压力≥3MPa的地点、断层构造带前后20m、应力集中区等地点,还必须执行如下规定 1.勘探处调度必须重点调度,建立钻孔施工重点日报。 2.严禁钻孔一次性过煤,除预注浆下套管之外,必须使用I代或II代防喷装置,方可采取采用直径75mm孔径过煤措施。 3.一个施工地点几部钻机同时施工时,只允许一部钻机过煤。 4.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钻孔撤钻后,能直接合茬抽采。 5.断层构造带前后20m、应力集中区等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当采取钻孔加密措施。 6.石门揭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全负压通风巷道揭煤法揭煤。 (四)喷孔特别严重地点钻孔施工执行第二、(二)条同时,必须使用II代防喷装置,钻孔施工地点必须先施工减压钻孔,钻孔撤钻后实现快速封堵、抽采,施工措施钻孔必须在减压钻孔掩护之下。 三、电气设备的管理规定 (一)所有打钻地点的泵站、操作台、开关都必须放在巷道的进风侧,不准放在打钻点的回风侧。 (二)现场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的电缆、密封圈、高压胶管、三角皮带等材料必须符合阻燃、抗静电等要求,并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装置。 (三)液压钻机的电机联轴器与主油泵的联轴器之间保证2~3mm的缓冲间隙,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和柱销确保完好,确保弹性联轴器的缓冲效果,杜绝两联轴器之间刚性联结,防止摩擦产生高温。 (四)施工时每小班必须安排一名跟班电工。电工负责对施工地点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检查,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并留名确认;施工单位分管机电副区长、电工班长每周对施工地点的电气设备检查不得少于一次,并有检查记录;机电办要及时掌握各工区施工的高瓦斯突出头面,每月对其重点进行督查。 (五)加强对施工头面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力度,做到每半月对施工头面的电气设备进行一次检修,不漏检。电气设备及电缆每半月测量一次绝缘电阻值,绝缘不合格者应立即处理或更换,认真填写检修记录及绝缘摇测记录。 (六)积极配合、督促矿上搞好施工地点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装置测试工作,确保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装置(短路保护、漏电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完好无损、动作可靠;闭锁装置功能完整。 第二十四条 防止引燃瓦斯的高温热源产生 一、入井职工严禁携带烟草、火种和穿化纤衣服入井。 二、井下烧焊必须制定专门的烧焊措施,并由总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执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作业的规定。 三、矿井必须使用煤矿许用安全炸药和许用等级的毫秒延期电雷管,最长延期不大于130ms。 四、加强入井电器设备管理,杜绝不合格电器设备入井。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维护,杜绝失爆、失保现象。 五、所有入井人员严禁携带不防爆的电子仪器、仪表入井。特殊情况下在进风大巷使用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六、井下使用的风筒必须是阻燃抗静电风筒,皮带机必须完善各种保护装置,并使用阻燃皮带。 七、对各种抽采钻孔每天进行巡查,对异常钻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巷道高冒处、突出形成的孔洞及废弃的钻孔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实或按规定进行封堵,防止因煤炭自然发火产生高温。 第二十五条 瓦斯综合治理 潘三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20年度开采的六个采煤面中17181(1)、12628、1791(3)工作面为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 一、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m3/min,使用通风方法解决不合理的,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执行先抽后掘、先抽后采的原则。 二、六个采煤工作面 17181(1)、12628、1791(3)、1632(1)、1612(3)、1611(3)工作面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回采时采用顶板高抽巷、地面钻孔、钻场顶板走向孔、采空区埋管、顺层孔、穿层钻孔等综合抽采措施治理瓦斯,抽采系统以永久瓦斯抽采系统为主,临时抽采系统为辅。 三、突出危险煤层突出危险区域工作面采掘前必须采用区域措施消突,方可进行采掘活动,严格执行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要准确控制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巷道法线距离,根据法线距离大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误穿煤层。地质构造异常带、瓦斯涌出异常带、应力集中带必须编制针对性防治措施。 四、17181(1)、1791(3)工作面以及12628工作面切眼向处280米范围内,必须进行消突效果评价合格后,方可进行回采。 五、加强突出煤层采掘过程中的防突管理,在突出煤层中突出危险区进行采掘活动必须执行区域措施先行,局部措施补充的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六、坚持推广穿层钻孔“掏穴”、水力压裂等增透技术提高瓦斯抽采量和使用大功率局部通风机增加风排瓦斯量等综合治理措施。 七、加强抽采系统管理,建立新采区、新水平的永久抽采系统。 第二节 煤(岩)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措施 第二十六条 防突组织措施 矿长对防突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检查、平衡防突工作,解决防突所需人、财、物,以确保防突工作的正常开展;矿总工程师负责防突技术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检查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对分管范围的防突工作全面负责,负责防突措施的贯彻执行;区、队、班、组长对管辖范围内的防突工作负直接责任;工人对所在岗位的防突工作负责。通风防突科、生产技术科、地质测量科、安监处、掘进区队、通风区、抽排队、监控中心和钻孔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人员分管防突工作;企管科必须把季、月度的防突措施计划列入季度、月度的生产计划。 第二十七条 防突技术措施 一、潘三矿2020年主采的8、11-2、13-1煤均为突出煤层,必须按照矿井十年规划,连续开采保护层,合理布置采场,从根本上消除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二、在有突出危险的突出煤层未保护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时, 采掘前要采用顶(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顺层孔预抽消突,采掘时必须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办法及有关规定要求,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严格执行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三、在突出煤层无突出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内容(或专门编制)。过断层、异常带、应力集中带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突出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在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消突后,必须进行区域效果检验,检验结果确认工作面无突出危险后,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下进行采掘作业,在采掘过程中执行循环预测,一旦指标超限,立即采取局部防突措施,效检合格后方可作业,否则继续采用补充防突措施,直到效检合格。 五、区域防突措施采用预抽率、残余瓦斯压力和含量共同进行检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屑量S值,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或K1值)共同检验。 六、大力开展防突技术研究,2020年要重点做好石门安全高效快速揭煤工艺和全矿井突出煤层新采区、新块段的瓦斯资料收集工作,确保防突区划准确,为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七、认真做好突出煤层顶(底)板岩石巷道地质预报和煤层探查工作,防止巷道误穿煤层。 八、加强石门揭煤管理。严格按揭煤设计、揭煤措施要求施工。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颁布的淮南矿业集团井巷揭煤管理规定执行。 九、认真进行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突出煤层瓦斯地质资料,使防突措施的制定更有针对性。 第二十八条 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煤层采掘面必须采取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一、设置防瓦斯逆流隔断装置 煤巷掘进工作面和石门揭煤工作面,在其进风侧必须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设置至少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4m。风筒、水沟及链板机过风门墙处设置防瓦斯逆流装置。 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反向风门的组数,应当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但反向风门距工作面回风巷不得小于10m,与工作面的最近距离一般不得小于70m,如小于70m时应设置至少三道反向风门。 反向风门墙垛可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的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垛厚度不得小于0.8m。在煤巷构筑反向风门时,风门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见硬帮硬底后再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通过反向风门墙垛的风筒、水沟、刮板输送机道等,必须设有逆向隔断装置。 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工作面放炮和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 二、远距离爆破 揭煤工作面、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爆破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爆破地点应设在反向风门以外距工作面300m以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所内,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炮后至少30min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三、在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中之一或混合设置,但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内必须设置工作面避难所。 避难所避难所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按照标准设置反向风门,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m,宽度和长度至少满足15人避难,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 m2,避难所必须有足够的饮用水、隔离式自救器,并安设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给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 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距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内,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的压缩空气管道上。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 m3/min。 四、在突出煤层中作业及石门揭煤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防突措施及设计的要求,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五、入井人员,必须随身佩戴防护时间不少于30min的隔离式自救器。 六、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防突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七、监控中心必须按规定在井下各作业地点设置直通矿调度所的电话。 八、对突出孔洞,应及时充填封闭严实或者进行支护。突出的煤必须及时清理,清理时必须制定防煤尘、防片帮、防冒顶、防瓦斯超限、防火源的安全技术措施。当恢复采掘作业时,应当在其附近30m范围内加强支护。 九、突出危险区的采掘工作面严禁使用风镐作业。 十、任何采掘开工作面发生瓦斯异常涌出事故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