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3-sup--1-_sup-煤层Sr和Ba的分布及赋存模式_王华.pdf
第 45 卷 第 2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5 No.2 2017 年 4 月 COAL GEOLOGY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ulin University,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Sr and Ba are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oal seam coal-ing pala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coal clean utilizati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Sr and Ba in the 24 main mined seams from 5 coal mines in Hengshan were studied using proximate analysis, ultimate analysis, mineral constituent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experiment. 75 coal sample were ultra-low ash coal.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of about 96 coals was more than 1. Kaolinite, pyrite and calcite were main mineral composition in the studied coals. Sr and Ba were enriched in more than 75 coals, and the content of Sr and Ba was high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All results showed that Sr and Ba were mainly carried by celestite, barite, strontium, witherite, calcite and aragonite in the studied coals. The occurrence of mineral containing Sr and Ba in the coal seam causes the enrichment of Sr and Ba. Keywords Sr; Ba; mode of occurrence; Jurassic; Yan’an ation; coal 陕北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具有煤炭资源 量1 340亿t的巨型侏罗纪煤田, 榆横矿区是其中的 4 个矿区之一[1]。 窦廷焕等[2]对陕北煤田神府矿区的微 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为矿区环境保护和煤炭利用 提供基础数据。王海江[3]通过分析神府东胜矿区煤 中有害元素含量,发现该区煤中有害元素整体含量 水平偏低。汪小妹等[4]对神府东胜地区的侏罗纪煤 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造 成延安组各段煤层常量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Zhao Cunliang 等[5]分析了黄陵 2 号矿煤中微量元素 Ba 的赋存模式, 发现高含量的 Ba 主要赋存在碳酸钡矿 和菱锶矿中。而对于陕北煤田 4 个矿区之一的榆横 矿区, 特别是横山区煤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报道甚少。 依据美国国家委员会NRC,将煤中有害元素分为 3 类,其中 Sr 和 Ba 属于第 3 类有害元素[6]。因此研 究 Sr 和 Ba 在陕北横山矿区主采煤层中的分布和赋 存模式,对该区煤炭的洁净利用、推测该区煤层成 煤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ChaoXing 第 2 期 王华等 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 3-1煤层 Sr 和 Ba 的分布及赋存模式 9 1 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自下而上被划分为富县 组、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和芬芳河组,其中延 安组是盆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侏罗系延安组又被 分为 5 段,其中每段都含有厚度不等的煤层。横山 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3-1煤层是横山区厚度 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煤层,该煤层位于侏罗系延 安组第 3 段的上部,是该区的主采煤层[8]。 2 样品制备和分析 采样点的5 个矿区位于横山区无定河以南, 分别为 常沟台、樊家河、张家洼、石马洼和高兴庄矿区。各个 矿区的煤样均在工作面刻槽取样,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编 号。为了避免氧化和污染,采集的煤样被立即储存在塑 料袋中,并带回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煤样进行破碎, 缩分,制成分析用煤样。工业分析用煤样过 80 目筛, 元素分析煤样过200 目筛。煤的工业分析采用河南鹤壁 市生产的 HTGF–3000 型自动工业分析仪测试。全硫 的测定采用长沙友欣生产的 YX–DL库伦定硫仪。 形态 硫测定按照国家标准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 硫的测定方法[7]测定。煤的低温灰测定采用 Quorum K1050X 等离子低温灰化仪。用于 Varian 715–ES 型的 ICP–AES 分析的样品采用微波消解仪制备。0.1 g 样品 加入硝酸∶氢氟酸∶双氧水9∶3∶3 的混酸体系进行 微波处理,赶酸后用 5的硝酸定容到 50 mL。低温灰 的 XRD 分析,选择 2θ 角范围为 1080,Cu 靶,X 射线发生器电压 45 kV,电流 40 mA,采用的步长为 0.02,每步扫描的时间为 10 s 左右。采用 JSM–6390A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带能谱分析粉煤样品。ICP–AES 分 析 Ba 和 Sr 采用的标准溶液 GSB04-17672004ICP 分析用标准溶液 24多种元素混合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煤的灰分和全硫含量 研究区煤的灰分产率、全硫和形态硫含量的分 析结果见表 1。灰分是煤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 表 1 研究区煤样的煤质分析及 Sr 和 Ba 含量 Table 1 Coal quality analysis and content of Sr and Ba in the study coals 样品 矿区 Mad / Ad / Vdaf / St,d / Ss,d / Sp,d / So,d / Sr /μgg-1 Ba /μgg-1 CG1 4.76 14.37 36.96 3.59 0.357 3.012 0.221 388 341 CG2 5.63 4.68 35.81 2.28 0.072 1.998 0.210 65 23 CG3 4.85 9.56 36.38 4.53 0.286 4.021 0.223 212 72 CG4 4.96 16.38 38.89 4.8 0.392 4.278 0.130 952 179 CG5 5.98 15.51 39.13 4.1 0.504 3.198 0.398 817 159 CG6 常沟台 6.64 10.21 44.94 4.26 0.656 3.203 0.401 329 230 平均值 460.5 167.3 FH1 6.51 5.78 39.90 3.76 1.148 2.313 0.299 3 049 1 386 FH2 6.26 5.44 36.11 2.36 0.188 1.988 0.184 276 46 FH3 5.94 10.36 40.87 5.42 1.238 3.761 0.421 3 863 2 594 FH4 6.59 6.32 39.38 1.98 0.783 1.032 0.165 1 060 412 FH5 樊家河 5.53 4.19 37.32 1.25 0.188 1.023 0.039 137 29 平均值 1 677 893.4 ZJW1 4.59 5.48 40.34 2.14 0.439 1.470 0.231 1 325 394 ZJW2 3.27 6.06 49.75 2.42 1.07 1.105 0.245 3 062 896 ZJW3 5.69 6.54 35.37 2.78 1.47 1.009 0.301 3 334 884 ZJW4 张家洼 5.16 9.51 37.78 3.36 1.253 1.801 0.306 3 553 1 140 平均值 2 818.5 828.5 SMW1 4.75 7.66 31.5 1.81 1.222 0.567 0.021 5 058 694 SMW2 5.38 9.06 30.89 2.1 1.369 0.630 0.101 6 978 1 009 SMW3 石马洼 4.91 7.05 31.5 1.59 1.257 0.302 0.031 4 800 380 平均值 5 612 694.3 GXZ1 2.33 12.96 38.44 2.23 1.554 0.674 0.002 20 790 2 712 GXZ2 2.29 3.83 32.06 1.38 0.977 0.360 0.043 108 389 GXZ3 2.08 4.69 31.40 1.06 0.17 0.405 0.485 958 385 GXZ4 2.42 6.3 37.61 1.3 0.296 0.597 0.407 2 010 1 511 GXZ5 2.2 3.3 29.72 0.81 0.177 0.622 0.011 434 445 GXZ6 高兴庄 3.25 5.07 40.99 2.38 0.078 2.136 0.166 75 309 平均值 4 062.5 958.5 5个矿区平均值 2 651 709 ChaoXing 1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5 卷 煤的灰分产率也可作为恢复原始成煤沼泽环境的一 个重要参考指标[9]。研究区内 3-1煤层灰分产率最高 值为 16.38, 其中有 75的测试点样品的灰分产率 低于 10表 1, 属于特低灰煤[10]。 硫含量与灰分一 样是煤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影响煤炭加工利用的 重要因素。研究区煤的全硫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樊家 河矿区,为 5.42,超过 33的测试煤样属于高硫 煤,33的测试煤样属于中高硫煤,约 29的为中 硫煤,此外仅有 1 个煤样属低硫煤[11]。可见,研究 区煤中全硫含量比文献报道的硫含量高[9]。硫化物 硫是该区硫的主要赋存形式,其次为硫酸盐硫和有 机硫。其中有机硫的含量较低,且分布范围较窄。 3.2 煤的矿物组成 煤中无机矿物的来源比较复杂, 主要有来自煤 层中的薄层夹矸,分散在煤基质中的细粒无机矿 物,以及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外来液体的结晶[12]. 由 于直接对粉煤样品进行 XRD 分析很难获得煤中无 机矿物晶体结构和含量信息, 需要对煤中无机矿物 进行分离, 目前最有效的去除煤中有机质的方法是 采用等离子体低温灰化仪脱除有机质, 采用该方法 脱除粉煤样品中的有机质, 获得研究区煤样中无机 矿物。 对经过低温灰化的煤灰样进行 XRD 分析,采 用 Jade6.5 分析软件对 XRD 数据进行物相检索和 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各采区煤样的矿物组成中均 含有较高比例的高岭土、黄铁矿和方解石;而天 青石、重晶石、碳酸钡矿和菱锶矿在大部分煤的 低温灰样品中均检测到,但含量相对较低;除了 这些矿物还检测到少量文石、绿锥石、斜绿泥石、 利蛇纹石、水钒铜矿、白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等矿物。 3.3 Sr 和 Ba 的分布特点 Sr 和 Ba 这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危险元素的分布, 尤其是这些元素高含量分布的特点,对该区煤的洁 净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依据 Dai Shifeng 等[13]关于不同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结果可知,中 国不同研究区煤中的 Ba 和 Sr 背景值分别为 201 μg/g 和 157 μg/g。 而研究区煤中 Sr 含量为 6520 790 μg/g, 平均 2 651 μg/g,是中国煤背景值的 16.9 倍,其中 大于中国煤中 Sr 的背景值的煤样超过总分析煤样 的 83;Ba 含量为 232 712 μg/g,平均 709 μg/g, 是中国煤背景值的 3.5 倍,其中超过中国煤 Ba 背景 值的煤样占总分析煤样的比例超过 75。 由此可见, 研究区大部分煤样中 Sr 和 Ba 富集。 依据横山区 5 个矿区的煤样 Sr 和 Ba 含量分析 结果,可计算各矿区中 Sr 和 Ba 的平均含量分布情 况, 结果见图 1。 各矿区 Sr 含量为 460.55 612 μg/g, 而 Ba 的含量为 167.3958.5 μg/g, 可见 Sr 含量的分 布变化较 Ba 大。Sr 和 Ba 平均含量的最低值均出现 在研究区南端的常沟台矿区。 研究区煤层均位于无定河以南,离成煤初期的 湖泊中心相对神府煤田较近,且越往南距离成煤初 期湖泊中心越近[8]。研究区北部较南部 Sr 和 Ba 含 量较高,且含量相差较大,Sr 和 Ba 含量分布的差 异与该区成煤初期环境差异有必然的联系。 图 1 Sr 和 Ba 在各矿区的含量 Fig.1 Concentration of Sr and Ba in coals from different coal mine 3.4 Sr 和 Ba 的赋存模式 煤中元素的赋存模式决定元素在煤加工和利用 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因此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 赋存模式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煤中 Sr 和 Ba 以无机和有机形式赋存在煤中[14]。 利用激光消融 ICP–MS 仪器分析发现,在含有 Sr 和 Ba 矿物的煤 样中,Sr 和 Ba 的检测值在携带其矿物的检测点中数 值比在有机质检测点中的数值高很多[14]。目前,在煤 中已检测到含有 Sr 和 Ba 矿物有天青石SrSO4、 重晶 石BaSO4、磷铝锶石SrAl3PO42 OH5H2O、菱磷 铝锶钒、菱锶矿SrCO3、碳酸钡矿BaCO3、方解 石、文石等[15-19]。 3.4.1 Sr 与 Ba 和灰分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灰分的相关性常被用来研究微量元 素与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亲疏关系,相关系数为正 且越大,意味着亲无机矿物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相 关系数为负值且越小,亲有机质的概率越高。Sr 和 Ba 与灰分的相关系数见表 2。这两种元素与灰分的 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微量元素 Sr 和 Ba 在研究 区趋于赋存在无机矿物中,特别是在高兴庄矿区 Sr 和 Ba 与灰分的相关系数在 α0.01 水平达到显著相 关,在常沟台矿区的 Sr 和樊家河矿区的 Ba 与灰分 在 α0.05 水平均达到显著相关。 ChaoXing 第 2 期 王华等 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 3-1煤层 Sr 和 Ba 的分布及赋存模式 11 表 2 煤样中微量元素 Sr 和 Ba 含量与灰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ntent of Sr and Ba and ash yield of coal samples R 所有样品(N24 CGN6 FHN5 ZJWN4 SMW N3 GXZN6 SrAd 0.289 0.895* 0.799 0.667 0.982 0.971** BaAd 0.187 0.637 0.894* 0.804 0.975 0.947** 注**表示在 α0.01 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 α0.05 水平上显著相关;N样品数目。 3.4.2 逐级化学提取过程中 Sr 和 Ba 分布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了其溶出行为。逐级 化学提取法是目前研究煤中微量元素赋存模式的一 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最初是从土壤中微量元素赋 存状态的分析方法借鉴发展而来,先后有不同的研 究者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逐步分析煤中各种赋存形 态的微量元素[20-23],采用 K W Riley 等[23]改进的逐 级化学提取方法分析研究区煤样中 Sr 和 Ba 的赋存 模式,共分为 6 个处理步骤,各步萃取结果分别代 表①水溶态;②离子交换态;③碳酸盐、硫酸盐、 单硫化物及其他氧化物等的结合态;④二硫化物结 合态;⑤硅酸盐结合态;⑥以及经过上述步骤仍未 被溶出的形态残留态,包括有机结合态,难溶矿 物,以及由这些物质包裹的细粒矿物、进入矿物晶 格的形态。 Sr 和 Ba 的具体萃取结果见图 2。由图中可看 出,Sr 在 5 个矿区的煤样分析中,均以多种形态 赋存,但主要都以碳酸盐、硫酸盐、单硫化物及 其他氧化物等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这种状态所 占据的比例均超过总量的 50;其次残留态、离 子交换态和硅酸盐结合态的 Sr 也占有一定比例。 Ba 和 Sr 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中具有相似的表现, Ba 也主要以碳酸盐、硫酸盐和单硫化物及其他氧 化物等的结合态形态赋存。对比分析发现,均有 超过 80的 Sr 和 Ba 在前 5 步中被萃取出来,可 见在研究区 Sr 和 Ba 主要以无机矿物的形态负载 在煤层中。 图 2 Sr 和 Ba 的逐级化学提取结果 Fig.2 The result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Sr and Ba 3.4.3 Sr 和 Ba 赋存模式 研究区煤中 Sr 和 Ba 主要以无机矿物的形式赋 存在煤层中,且主要以碳酸盐、硫酸盐、单硫化物 及其他氧化物等模式赋存。XRD 分析发现,煤样中 含有可能携带 Sr 和 Ba 的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 文石、菱锶矿和碳酸钡矿物;负载 Sr 和 Ba 的硫酸 盐矿物有天青石和重晶石。此外由粉煤样的扫描电 镜SEM二次电子图和能谱分析EXD图也进一步 确认了研究区煤样中存在重晶石和天青石图 3。 Zhao Cunliang 等[5]研究陕西黄陵 2 号矿的煤层样, 也检测出菱锶矿和碳酸钡矿是携带 Ba 和 Sr 的主要 载体。由于测试样品和测试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本 次在 SEM-EDX 分析中未能找到菱锶矿和碳酸钡 矿。但 Sr 和 Ba 与 Ca 同属碱土金属,具有相似的 化学性质, 因此在方解石和文石中 Sr 和 Ba 可取代 Ca 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在方解石和文石的晶格 中[24-25]。 综上所述,3-1煤层中 Sr 和 Ba 主要以无机矿物 的形式赋存,且天青石、重晶石、方解石、碳酸钡 矿、 菱锶矿及文石是 Sr 和 Ba 的主要无机矿物载体。 4 结 论 a. 研究区煤样主要为特低灰、中硫煤以上的低 变质烟煤。煤样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土、黄铁矿 和方解石,其余矿物含量相对较少。 b. 研究区的大多数煤样中 Sr 和 Ba 富集,Sr 含 量为 6520 790 μg/g,平均 2 651 μg/g,是中国煤背 景值的 16.9 倍,其中大于中国煤中 Sr 的背景值的煤 样超过总分析煤样的 83; Ba 含量为 232 712 μg/g, 平均 709 μg/g,是中国煤背景值的 3.5 倍,其中超 过中国煤 Ba 背景值的煤样占总分析煤样的比例 超过 75。且北部矿区较南部矿区 Sr 和 Ba 含量 更高。 c.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 合煤中无机矿物组成分析得出,研究区 Sr 和 Ba 主要以无机形式赋存在煤中,主要被天青石、重 晶石、碳酸钡矿、菱锶矿、方解石和文石等矿物 载体所携带。 ChaoXing 1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5 卷 图 3 煤中重晶石和天青石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和能谱图 Fig.3 SEM secondary electron and EDX images of barite and celestite in coals 参考文献 [1] 裴荣富,梅燕雄,毛景文,等. 中国中生代成矿作用[M]. 北 京地质出版社,200835–36. [2] 窦廷焕,肖达先,董雅琴,等. 神府东胜矿区煤中微量元素初 步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311–15. DOU Tinghuan, XIAO Daxian, DONG Yaqin,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ce elements in coals of Dongsheng mining district, Shenfu coalfield[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1998, 26311–15. [3] 王海江. 神东煤中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初步研究[J]. 煤质技术, 200737–9. WANG Haijiang. The primary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armful elements in Shendong coals[J]. Coal Quality Technology,200737–9. [4] 汪小妹,焦养泉,吴立群,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神木地区 侏罗系煤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沉积学报,2011, 293520–528. WANG Xiaomei,JIAO Yangquan,WU Liqun,et al. Major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Jurassic coal in Dongsheng-Shenmu area,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1, 293 520–528. [5] ZHAO Cunliang,SUN Yuzhuang,XIAO Lin,et al. The occurrence of barium in a Jurassic coal in the Huangling 2 mine,Ordos basin,northern China[J]. Fuel,2014,128 428–432. [6] 周桂萍,刘吉堂,范志斌,等. 电厂燃料[M]. 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7200–201. [7]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 200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陈陇刚,陈磊,陈丽荣,等.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含煤地 层及煤层的重新厘定划分[J]. 陕西地质,2005,23170–78. CHEN Longgang, CHEN Lei, CHEN Lirong, et al. Strats and coals seams in the Shenfu coal deposit of the Jurassic coalfield in northern Shaanxi[J]. Geology of Shaanxi,2005, 23170–78. [9] 李志民.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凹陷湖泊的淤浅机制和聚煤作 用以陕西榆横区为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2 82–82. [1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炭质量分级 第 1 部分灰分GB/T 15224.1201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1]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炭质量分级 第 2 部分硫分GB/T 15224.2201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2] 宋党育. 煤中矿物质的定量及赋存特征研究[M]. 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29–30. [13] DAI Shifeng, REN Deyi, CHOU Chenlin, et al. 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in Chinese coals A review of abundances, genetic types,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and industrial util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2, 943–21. [14] CHATZIAPOSTOLOU A,KALAITZIDIS S,PAPAZISIMOU S,et al. Mode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Pellana ChaoXing 第 2 期 王华等 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 3-1煤层 Sr 和 Ba 的分布及赋存模式 13 ligniteSE Peloponnese, Gree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logy,2006,651/23–16. [15] SPEARS D A,BORREGO A G,COX A,et al. Use of laster ablation ICP–MS to determin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in coal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V,Ge and 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logy,2007,72165–176. [16] ESKENAZY G M. Trace elements geochemistry of the Dobrudza coal basin,Bulgar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9,783192–200. [17] ZHOU Jibin, ZHUANG Xinguo, ALASTUEY A, et al.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coal in the recently explored Zhundong large coal field in the Junggar basin,Xinjiang Province,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0, 821/251–67. [18] DAI Shifeng,ZOU Jianhua,JIANG Yaofa,et 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Pennsylvanian coal in the Adaohai mine,Daqingshan coalfield,Inner Mongolia,China Modes of occurrence and origin of diaspore, gorceixite, and ammonian illi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2, 94250–270. [19] DAI Shifeng, ZHANG Weiguo, WARD C R, et 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e Fusui coalfield, Guangxi Province,southern China Influences of terrigenous materials and hydrothermal flui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3,10560–84. [20] 朱长生, 李大华. 重庆长河碥煤矿晚三叠世 2 号煤中微量元素 的赋存状态[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3 259–263. ZHU Changsheng,LI Dahua. Occurrenc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No.2 coal of the Changhebian coal mine,Chongqing, China[J]. 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9,283259–263. [21] 吕海亮,陈皓侃,李文,等. 义马煤中几种微量元素的赋存形 态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03,31131–34. LYU Hailiang,CHEN Haokan,LI Wen,et al. Mode of occurrence of several harmful trace elements in Yima coal[J]. 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2003, 311 31–34. [22] SPEARS D A.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coals using sequential chemical leching–A new approach to an old [J]. Fuel,2013,11431–37. [23] RILEY K W,FRENCH D H,FARRELL O P,et al. Mode of occurrence of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some Australian co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2,94214–224. [24] DAVIDSON R M,CLARKE L B. Trace elements in coal[M]. LondonIEA Coal Research Publisher,199627–49. [25] WANG Jie,YAMADA O,NAKAZATO T,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 a wide diversity of co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elemental modes of occurrence[J]. Fuel,2008,8710/11 2211–2222. 责任编辑 范章群 上接第 7 页 [34] 刘池洋,赵红格,王锋,等.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 造属性[J]. 地质学报,2005,796737–745. LIU Chiyang, ZHAO Hongge, WANG Feng, et al. Attributes of the Mesozoic structure on the west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J].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5,796737–745. [35] 申屠炳明, 徐煜坚, 汪一鹏. 韩城断裂的活动特征及断裂带古 地震遗迹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1990,811–10. SHENTU Bingming,XU Yujian,WANG Yipeng.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y of Hancheng fault and earthquake vestiges near the fault[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1990,811–10. [36] 陈家弦. 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151–59. [37] 徐煜坚, 申屠炳明, 汪一鹏.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 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1988,10177–87. XU Yujian, SHENTU Bingming, WANG Yipe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y of the northern boundary fault belt of Weihe basin[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1988,10177–87. [38] 权新昌. 渭河盆地断裂构造研究[J]. 中国煤田地质,2005, 1731–7. QUAN Xinchang. Weihe basin faulted structure study[J]. Coal Geology of China,2005,1731–7. [39] 陈昌彦,王思敬,王贵荣,等. 陕西渭北东部区新生代伸展构 造网络系统对奥灰水的控制作用[J]. 地质力学学报,1996, 2421–30. CHEN Changyan,WANG Sijing,WANG Guirong,et al. Cen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control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in Ordovician limestion in east Weibei , Sha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Geomechanics,1996,2421–30. 责任编辑 晋香兰 Cha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