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_郭长娜.pdf
第 51 卷第 7 期 2020 年 7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7 Jul. 2020 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及存在的问题 郭长娜 1,2 (1.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抚顺 113122; 2.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 抚顺 113122) 摘要 分析了煤矿井下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针对煤矿机器人提出需 进一步研究组合型防爆安全检测检验技术, 并应引入基于仿真分析对机器人爬坡、 越障、 防爆结 构设计合理性及环境适应性的检测评估技术, 急需搭建井下应急救援环境实验室, 开展煤矿机 器人环境适应能力实验与分析,通过大量实验对煤矿机器人动力电源充电安全性进行验证, 同 时应加快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标准或规范的制定, 更有效地对煤矿机器人性能、 指标、 工作及贮 存条件等进行管控。 关键词 矿用机器人; 防爆安全检测检验技术; 组合防爆型; 充电安全性; 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 TD687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3-496X (2020 ) 07-0125-03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blems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Robot GUO Changna1,2 (1.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Fushun 113122, 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Safety Technology, Fushun 113122,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about the inspection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robo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oal mine robo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combined explosion-proof safety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inspection and u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rationality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the robot’ s climbing, obstacle crossing, explosion-proof structure design should b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It is urgent to build the underground emergency rescue environment laboratory and carry out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coal mine robots.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charging safety of coal mine robot power supply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pection standard or specification for coal mine robots, thus the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achieved for the perance, index, work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f coal mine robots. Key words mine robot; explosion-proof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explosion-proof type; charging safety; emergency rescue 目前煤矿井下安装有视频监视系统等,基本均 能实现远处监视功能,但由于视频监视系统存在监 视死角,主要依赖于调度人员的人工监看,且不具 备智能识别、故障判断、与安全监控系统联动的智 能功能,所以不能及时准确的对生产过程及设备运 行状态进行监控,因此提高矿井智能化程度,降低 矿井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设备的连续运行, 及时发现设备存在风险,引进煤矿用机器人非常必 要。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冶在 2019 世界机器 人大会煤矿机器人专题论坛中指出“煤矿机器人 DOI10.13347/ki.mkaq.2020.07.026 郭长娜. 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J] .煤矿安全, 2020, 51 (7) 125-127, 131. GUO Changna.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blems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Robot [J] . Safety in Coal Mines, 2020, 51 (7 ) 125-127, 131. 基金项目国家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资助项目 (发改投资 〔2018〕 1371) 移动扫码阅读 125 ChaoXing 第 51 卷第 7 期 2020 年 7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7 Jul. 2020 研发应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 求,是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有效举措,是实现煤炭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然而, 当前煤矿用机器 人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质量良莠不齐,作为新兴产 业,安全标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多次组织专家 会议,讨论煤矿用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检验 等,这将意味煤矿用机器人的检测检验工作的全面 开展将提上日程。 目前,国内外针对于不同用途机器人的实验室 检测检验技术处于推进的过程中,尤其煤矿领域机 器人的检测检验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家煤矿质 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均未建立完整、专业的检测检 验体系, 为此分析煤矿机器人在井下高低温、 高湿、 剧烈振动、环境照度低、电磁干扰及爆炸性气体浓 度高等应急救援环境下的爬坡性能、越障性能、 防 爆安全及充电安全性等主要性能的检测检验技术的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在 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就已经开 始研究煤矿用机器人,澳大利亚、美国等相继研制 了多种煤矿救援机器人, 并已用于煤矿救援工作[2]。 2006 年初,美国西弗吉尼亚 Sago 煤矿发生矿难, 造 成 12 名矿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 美国劳工部矿业安 全与卫生局通过深孔向井下派出了 1 个救援机器 人,这是搜救机器人被第 1 次用于矿难的救援, 但 最终因机器人中途行进过程中陷入泥潭而受阻[3]。 2010 年, 位于新西兰南岛西部阿塔劳的派克河煤矿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29 名矿工被困井下,新西兰国 防部提供 1 台改装后的机器人进行搜救,而很不幸 的是, 这台搜救机器人在水中行走了 550 m 就发生 了短路, 不到它的设计行程的 1/4[4]。通过上述例子 来看,应用机器人进行井下工作面临诸多难题, 恶 劣的井下环境很容易造成机器人发生故障。朱华[5] 在总结国内外矿井救灾机器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认为目前研制的机器人与实际应用还存在较大差 距,研发机器人时应充分了解矿井下的自然环境和 灾害环境的特点,提高机器人的机械可靠性、避障 能力、通讯能力和安全防爆性能,同时在研发机器 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设计的理念[6]。 国内外对煤矿用机器人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煤矿条件不同,所以防爆安全 要求标准也不同,因此国外较成熟的煤矿用机器人 不宜在我国使用。我国对煤矿用机器人的研究起步 较晚, 中国矿业大学从 2004 年开始研究, 并成功研 制了国内第 1 台煤矿救援机器人样机。但由于机器 人体积庞大、 笨重、 遇水易短路等原因导致应用效果 并不理想。与之相反, 在火灾及地震救援中, 消防、 地震救灾机器人的成功案例较多,造成这些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煤矿井下灾后环境特殊,存在瓦斯等易 燃、 易爆气体, 一旦这些气体的含量超限, 易发生爆 炸事故并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7]。针对我国煤矿井 下环境特点,在研发阶段通过建立机器人移动平台 的模型,利用检测评估技术对其煤矿用机器人防爆 性能、环境适应能力等进行仿真分析十分重要。国 内高校已开始通过仿真软件对煤矿用机器人移动平 台行走性能进行了仿真试验[2], 但缺少对煤矿井下 机器人结构耐压、爆炸环境适应性等综合考虑。李 允旺等[8]探讨了防爆外壳的设计与加工, 对用于我 国煤矿井下灾后环境探测与救援工作的煤矿机器人 进行了防爆设计。王长龙等[9]将静态正压技术引入 机器人防爆外壳设计领域,很好地解决了防爆要求 和机器人性能之间的矛盾。巩利萍等[10]将弹塑性力 学理论运用到矿用机器人外壳的初始化设计中, 根 据分析结果改进结构,再次计算实体力学以检测改 进的煤矿机器人外壳结构能否达到强度和刚度要 求。但上述等研究均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并未 采取有效的检测检验手段对其进行验证。 目前,国内外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对于其非电 气部分的机械火花等组合型防爆安全、井下救援环 境适应能力等的检测检验处于空白阶段,动力电源 井下充电问题仍无法更好的解决,且目前国内并未 编制相关的检测检验标准,因此煤矿用机器人的检 测检验工作需加快推进。煤矿领域机器人检测检验 的推进及检验规范的制定是该领域技术发展到一定 程度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市场的需要, 不仅能够为 企业研发的煤矿机器人提供资质评定,同时也可为 用户提供参考依据。 2煤矿井下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目前国内外煤矿用机器 人检测检验技术及规范正在推进中,但仍存在以下 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1) 组合防爆型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有待深入研 究。煤矿用机器人结构复杂,需由多种结构组合而 成, 各部分主要有隔爆型, 本安型, 浇封型, 光保护 型等多种防爆型式,属于组合防爆型电气设备。由 于机器人普遍具有机动性,正常运行时势必会与外 126 ChaoXing 第 51 卷第 7 期 2020 年 7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7 Jul. 2020 (下转第 131 页) 部或自身发生摩擦和碰撞,目前煤矿暂未考虑由此 产生的机械火花,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必将规模 化应用于煤矿井下,因此必须考虑其特殊性,迫切 需要对机器人的非电气部分进行防爆试验研究, 避 免机械结构引起的爆炸。同时,煤矿机器人需在整 个矿井运行, 井下不同区域, 如掘进面、 巷道、 水泵 房及临界处等对其防爆安全要求不同,因此针对于 组合型防爆电气设备应深入分析井下各不同区域对 煤矿机器人安全性能的影响。 2) 煤矿机器人检测评估技术亟待迅速发展。目 前,中国矿业大学已开始初步研究了通过仿真软件 对煤矿用机器人的移动平台行走性能部分验证, 但 缺少对其防爆结构的考虑,应结合对防爆安全要 求,建立更加完善的煤矿井下特殊环境,更好的导 入机器人设计参数,进行机器人爬坡性能、越障性 能、行走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检测评估,同时通 过建立样机三维立体模型,设定设计参数,进行仿 真分析与计算,检查防爆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及抗压 能力等。检测评估技术将问题提前展现在研发阶 段,既节省了人员精力也大大缩减了整个研发周 期,因此针对我国煤矿井下环境特点,在研发阶段 通过建立机器人移动平台的模型,利用检测评估技 术对其煤矿用机器人防爆性能、环境适应能力等进 行仿真的检测评估技术亟待迅速发展。 3) 煤矿井下应急救援环境实验室检测检验技术 亟待开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研发 团队投入到煤矿用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过程中, 而 普通的实验室环境并不能满足煤矿井下的特殊环 境, 如应急救援环境下的高低温、 高湿、 剧烈振动、 环境照度低、电磁干扰及爆炸性气体浓度高等。经 过研究表明,煤矿用机器人在井救援环境下性能会 大大衰减,到了煤矿井下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不适 用。因此,建立煤矿井下严酷的应急救援环境实验 室, 经过大量实验论证, 分析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 在机器人投入使用前进行实验室检验,深入研究其 煤矿井下复杂环境适应性检测检验技术十分必要。 4) 煤矿用机器人动力电源井下充电可行性亟待 验证。目前, 煤矿用机器人多选用蓄电池供电方式, 但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易燃气体,制约着蓄电池机 器人在煤矿井下应用,急需研究解决煤矿机器人蓄 电池安全问题, 包括使用安全和充电安全等[11]。 现井 下充电安全问题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 因 煤矿安全规程 (2016 版) 规定, 目前移动机车类动力 电源尚不允许在井下除专用硐室以外充电,这就大 大降低了机器人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空间,使机器人 在井下的推广前景降低, 因此, 迫切需要经过大量实 验对井下充电安全问题进行验证,为煤矿机器人在 井下的充电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 5) 煤矿用机器人检验标准亟待制定。目前煤矿 用机器人研发过程中无统一标准对其进行规范, 很 多企业均凭自身了解或是对其他行业标准的参考来 进行研发, 导致研发的机器人质量良莠不齐, 致使出 现的越来越多机器人不能得到质量保障。因此, 制 定统一的检验规范, 对其性能、 指标、 工作及贮存条 件等进行统一规范与限制,对其煤矿用机器人的发 展非常关键。 3结语 煤矿用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的深入发展可大大 促进煤矿领域机器人行业的创新与研发,并且加快 市场分级,有益于机器人产品的质量保障,同时煤 矿用机器人检测检验技术的深入研究也可促进国际 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分析了煤矿机器人检测检 验技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总结如下 1) 应进一步完善煤矿机器人防爆安全检测检验 技术, 研究组合型防爆安全检测检验技术, 考虑各部 分在机器人运动时因摩擦与碰撞引起的机械火花安 全问题, 分析煤矿 0 区、 非 0 区及临界区对防爆型式 的特殊要求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2) 急需针对于煤矿机器人动力电源井下充电安 全性进行验证, 经过大量实验, 研究其井下充电安全 性, 为推动机器人在井下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3) 应引进基于模型仿真的检测评估技术, 建立 移动平台运动模型、 三维立体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针对煤矿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爬坡、越障及防爆机械 设计合理性等在研发过程中进行检测评估。 4) 需搭建煤矿井下应急救援环境实验室, 对其 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分析煤矿用机器人环境适应 能力,进一步实现对煤矿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 考核。 5) 应加快脚步研究并制定煤矿机器人检测检验 行业标准或检验规范, 对其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工 作及贮存条件等进行管控,推动煤矿用机器人的研 发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 佚名.大力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 [J] .中国安全生产, 127 ChaoXing 第 51 卷第 7 期 2020 年 7 月 Safety in Coal Mines Vol.51No.7 Jul. 2020 (上接第 127 页) 2019 (9) 5. [2] 刘建.矿用救援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D] .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 2014. [3] Murphy R R, Kravitz J, Peligren K, et al. Preliminary reportRescue robot at Crandall Canyon, Utah,mine dis- aster [C] .//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8. ICRA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8 2205-2206. [4] Robot broken in River mine [EB/OL] . [2020-02-05] . 23/c-13618358.htm. [5] 朱华.矿井救灾机器人研究现状及需要重点解决的技 术问题 [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 (6) 5-8. [6] 郑学召, 赵炬, 张铎, 等.煤矿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J] .工况自动化, 2019, 45 (9) 7-12. [7] 郑学召, 闫兴, 郭军, 等.煤矿救灾机器人防爆技术研 究 [J] .工况自动化, 2019, 45 (9) 13-17. [8] 李允旺, 葛世荣, 朱华, 等.煤矿救灾机器人隔爆壳体 的设计与加工 [J] .煤矿机械, 2009, 30 (2) 104-106. [9] 王长龙, 李学威, 徐方, 等.静态正压防爆技术在矿井 搜救机器人中的应用 [J] .煤炭工程, 2009, 41 (11) 96-98. [10] 巩利萍, 宋志安, 刘泽勇.矿用隔爆型圆筒外壳的设 计方法 [J] .煤矿机械, 2009, 30 (1) 30-33. [11] 孙继平.煤矿机器人电气安全技术研究 [J] .煤炭科学 技术, 2019, 47 (4) 1-6. 作者简介 郭长娜 (1986) , 女, 天津人, 工程师, 硕士, 2012 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从事煤矿安全仪器仪表 检测检验及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3-05; 责任编辑 李力欣) 井下的应用尚属首例。无人机巡检通过搭载不同的 检测传感器及网络摄像机,可以实时高效的检测带 式输送机沿线的环境参数,以及通过视频分析检测 是否有异物, 大块煤, 是否有人违规操作等, 最终将 检测数据通过 WIFI 信号传输至监管平台,提高了 对带式输送机检测的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 度,无人机样机已在神东公司上湾煤矿 402 工作面 已完成试飞, 试飞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军.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 涂洁, 冯智慧, 梁文勇, 等.小型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 检中的应用分析 [J] .电气时代, 2016 (11) 75-77. [3] 张增雷.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工厂安全巡视系统设计 [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7. [4] 兰玉彬, 王林琳, 张亚莉.农用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应用 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9) 104-113. [5] 徐亚明, 石娟, 安动动, 等.利用影像分割和匹配特征 进行无人机影像变化检测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 学版) , 2016, 41 (10) 1286-1291. [6] 马跃涛.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无人机智能避障系统的 研究与应用 [D] .郑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 [7] 杨磊, 陈海华, 娄鹏彦.基于机器视觉的无人机避障技 术研究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 (17) 73-78. [8] 王新东.基于机器视觉的无人机避障技术研究 [D] .西 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9] 冯现东.无人机室内避障及场景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 [D]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 2018. [10] 张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技术研究 [D] .成 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9. 作者简介 李标 (1986) , 辽宁阜新人, 助理研究员, 硕士, 2013 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事矿山自动化 与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3-19; 责任编辑 李力欣) 131 Cha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