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543-1996 滑槽带式输送机.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 / 1 5 4 3 一 1 9 9 6 滑槽带式输送机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槽带式输送机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短距离输送各种块状 d 、 于1 0 0 m m , 粒状等松散物料的滑槽带式输送机 以下简称 输送机 , 其工作环境为海拔高度不超过 2 0 0 0 m、 环境温度为一2 5 -4 0 0C 、 环境湿度不大于 9 0 0 o 士2 5 ℃时 2 } I 用标准 G B 9 8 5 气焊、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扩焊焊缝坡口 的 基本形式与尺寸 G B 9 8 6 埋弧焊焊缝坡口 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 B 9 8 7 带式输送机 基本参数和尺寸 G B 9 8 8 带式输送机 滚筒 基本参数与尺寸 G B 9 9 。 带式输送机托辊 基本参数与尺寸 G B 3 3 2 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 B 3 7 6 7 噪声源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及准工程法 G B 3 8 3 6 . 1爆炸 性环 境用防 爆电 气设备 通用 要求 G B 1 0 5 9 5 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 J B 4 2 5 6 . 1 Y D油冷式电动滚筒 基本参数与尺寸 J B 4 2 5 6 . 2 Y D油冷式电动滚筒 技术条件 MT 1 1 3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 聚合物 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MT 1 4 7 煤矿用阻燃输送带 M T 1 5 4 . 4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Z B D 9 3 0 0 8 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 技术条件 3 产品分类 3 . 1 型式 见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1 9 9 6 一 0 4 一 1 8 批准1 9 9 6 一 1 0 一 0 1 实施 MT / T 5 4 3 一 1 9 9 6 A -A旋转 图 1 滑槽带式输送机 1 -枯送带 2 -滑槽; 3 一支架; 4 一下托辊; 5 一头架; 6 一电动滚筒; 7 一托架; 8 一机架; 9 一进料斗d。 一改向滚筒 3 . 2 基本参数 见表 1 表 1 参数单位 规格 DC4 0 0DC5 0 0DC 6 5 0DC 8 0 0DC1 0 0 0 带宽 B m m4 0 05 0 06 5 08 0 01 0 0 0 带速 的m/ s0 . 8 , 1 , 1 . 2 5 , 1 . 6 , 2 , 2 . 5 , 3 . 1 5 倾角 R 。 0 - 1 8 机长 L m 根据用户要求 电源 功率 尸 k W 由 输送量、 带宽、 带速、 长度确定 电压 D V3 8 0 / 6 6 0 八1 4 0 频率 f Hz5 0 3 . 3 产品型号标记 回 回 回 Y 〔二 团 主参数[ 带宽 c m / 输送量 1 0 t / h / 功率 k W 习 移动式 固定式 滑槽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 3 8 3 MT / T 5 4 3 一1 9 9 6 示例 D C G 6 5 / 2 1 . 7 / 5 4 技术要求 4 . 1 输送机应符合G B 9 8 7 -9 8 8 , G B 9 9 0 , G B 1 0 5 9 5 , MT 1 1 3 , MT 1 5 4 . 4 , Z B D 9 3 0 0 8 和本标准的规 定, 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 . 2 输送机的主要原材料、 外购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并附有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 对制作滑槽用 的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 U H M W - P E 板材应附 有机械性能检测报告和磨损试验报告。 4 . 3 输送机的铸件其重要部位不允许有影响强度的砂眼和气孔。 4 . 4 输送机的金属结构件的焊接应符合G B 9 8 5 , G B 9 8 6 的规定, 焊缝应符合G B 3 3 2 3 中II 级要求。 4 . 5 输送机中的锻件不应有夹层、 折叠、 裂纹、 结疤等缺陷。 4 . 6 所有零部件、 外协件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装配, 配套件、 外购件必须有合格证。 4 . 7 输送机的滑槽和进料架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其他代用板材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 要求 表 2 序号 项目单位 指标 1密度g / c m 0 . 9 3 - 0 - 9 5 2吸水率 环簇0 . 0 1 3拉伸强度 MP.2 3 4断裂伸长率 2 0 0 5 冲击强度 缺口 J / m1 0 0 0 6低温冲击强度 缺口, 一3 0 C J / m, 1 0 0 0 7弯曲弹性模量 M Pa3 6 0 8硬度 洛氏 5 0 - 6 5 9 摩擦系数 胶带对滑槽 0 . 1 5 - 0 - 2 0 1 0 il w a 系 数一 - 30- 300C 30- 60C ℃一 ,1 . 0 X 1 0 - “ -1 . 2 X 1 0 - 4 “C- ,1 . 0 X 1 0 - 4 -1 . 2 X 1 0 - 4 1 1磨损指数 1 7 4 . 8 煤矿井下转载用输送机滑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或其他代用材料应符合MT 1 1 3 规定。 4 - 9 用专用的带帽螺钉将滑槽板材固定到基板上要求表面平整, 连接处两块板材的上平面差不得超过 0 . 2 m m, 专用的带帽螺钉头部不允许高出板面。 4 . 1 0 配套的电动滚筒应符合J B 4 2 5 6 . 2 规定, 在煤矿井下使用时应符合G B 3 8 3 6 . 1 要求。运转应平 稳、 无脉动、 啮合均匀, 噪声低于8 5 d B , 滚筒中部温升小于5 0 0C 。 选用其他型式的驱动装置时应符合相 应标准的规定。 4 . 1 1 滚筒的精度应符合G B 1 0 5 9 5 中3 . 8 条的规定。 4 门2 托辊的精度应符合G B 1 0 5 9 5 中3 . 9 条的规定。 4 . 1 3 输送带过渡用槽形托架或槽形托辊的上端面应位于同一圆弧面上并比滑槽上端面高出 5 - 1 0 mm 4 . 1 4 除锈与涂漆 4 . 1 4 . 1 除锈处理应达到表3 规定的S a 2 规定或S a 3 级。 MT / T 5 4 3 一 1 9 9 6 表 3 要求 喷丸处理 去掉轧制氧化皮、 锈皮异物, 清理后表面呈灰色 采用手工蹭及钢丝刷子刷、 机械刷子刷、 砂轮打磨等方法去除锈层后表面呈明显的金属光泽 邹-竺sa3 4 . 1 4 . 2 输送机表面涂层应均匀、 光亮、 底漆及中间层漆不允许有针孔、 气泡、 裂纹、 脱落、 流挂、 漏涂等 缺陷。 4 . 1 5 安装装配 4 . 1 5 . 1 输送机机架中心线直线度 机长3 0 m以内时, 任意 1 5 m长度内的直线度不大于 3 m m, 机长 3 0 m以上时任意2 5 m长度内的直线度不大于5 m m, 4 . 1 5 . 2 滚筒轴线与水平面的平行度为滚筒轴长度的1 / 1 0 0 0 , 4 . 1 5 . 3 滚筒轴线对输送机机架中心线的垂直度为滚筒轴线长度的2 / 1 0 0 0 。对机架中心线对称度为 3 mm. 4 . 1 5 . 4 滑槽工作面应在同一圆弧面内, 其中心线直线度在 1 m长度内为0 . 5 m m, 在1 5 m长度内为 1 . 5 m m, 全长上不应大于 3 m m, 滑槽面的不平度与圆轮廓度允差为 。 . 5 m m; 接缝处间隙不得大于 2 mm , 4 . 1 5 . 5 清扫器安装后, 刮板或刷子与输送带在滚筒轴线方向上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8 5 . 4 - 1 5 . 6 输送带接头只能用硫化或冷粘连接, 连接后应平直, 在l o m长度上的直线度为1 0 井下应使用阻燃输送带并符合M T 1 4 7 的规定。 4 . 1 6 格机性能 4 . 1 6 . 1 4 . 1 6 . 2 4 . 1 6 . 3 4 . 1 6 . 4 4 . 1 6 . 5 4 . 1 6 . 6 规定。 4 . 1 6 . 7 输送机应运行平稳, 负荷运行时不得有异常振动。 输送带应在滑槽宽度内对中运行, 其边缘与滑槽外侧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 0 m m, 输送机空载及负荷运转时的噪声应符合G B 3 7 6 7 的规定。 拉紧装置应调整方便, 动作灵活并保证输送机起动和运行时不打滑。 清扫器清扫效果好, 性能稳定。刮板与输送带的接触应均匀, 其调节行程应大于 2 0 m m。煤矿 】 1 1 niv 各种机电 保护装置需反应灵敏, 动作准确可靠。 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G B 3 8 3 6 . 1 中的 用于煤矿井下时还必须符合Z B D 9 3 0 0 8 的规定。 导料槽使用过程中应保证输送机在满负荷运行时不出现堵塞和撒料现象。 5 试验方法 5 . 1 按G B 1 0 5 9 5 中4 . 1 条有关项目 进行。 5 . 2 滑槽的直线度检验可采用直线检查仪在滑槽两端圆弧弧底中心拉钢丝检验或用经纬仪测试, 圆弧 轮廓度可用专用样板及塞尺分段检验。 5 . 3 煤矿井下转载输送机制造滑槽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或其他代用材料应按MT 1 1 3 规定作 阻燃试验及导电性试验。 检验规则 输送机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厂, 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 输送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每台 输送机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 为技术要求中的4 . 2 , 4 . 3 , 4 . 4 , 4 . 5 , 4 . 1 2 项。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4 . 7 , 4 . 9 , 4 . 1 0 , 6引6263 ;. ; ‘ ’ MT / T 5 4 3 一 1 9 9 6 6 . 5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须进行型式检验 a . 试制的新产品; 当材料和结构的变更足以引起性能和参数变化时 长期不生产的产品再次投产时; d . 转厂生产时的首批产品。 6 . 6 作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每次一台。 型式检验若有不合格项目, 允许调 整复测, 若仍不合格, 则判定为该产品不合格。 7 标志、 包装、 运输及贮存 按G B 1 0 5 9 5 中第6 章的规定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带式输送机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振邦。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