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pdf
C E C S 2 12 0 0 0 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 化 协会标准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 陷 技 术规 程 T echnic沮S pecificationfor I nspectionof C oncreteD efects by U ltrasonicM ethod 中目城市 出从杜 中国工程建 设标 准化协会标准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技 术 规 程 T echnical S pecification for I nspection of C oncreteD efects by U ltrasonicM ethod C E C S 2 12 0 0 0 主编单位 批准单位 施行日期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上海同济大学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0 1 年 1 月 1 日 中目城市 出风社 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超声 法检测混凝土缺 陷 技 术 规 程 C E C S 2 1 2 0 0 0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 院 上海同济大 学 中国城市 出版社 出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甲 主编 4 0号) (邮政编码1 0 0 0 3 9电话0 1 0 一 6 3 4 5 4 85 7 、0 1 0 一 6 3 2 89 9 4 9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 限公司印刷 85 0 又1 1 6 8 毫米 1/3 22.2 5印张6 2千字 2 0 0 只年5月第l版 2 0 0 9年5月第i次印刷 印数1 一 2 0 2 0册 统 一 书号1 5 5 0 7 4 0 0 5 2 定价2 1.5 0元 .J 名. J 卜. 月 lJ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9 8)建标协字第0 8号关于下 达1 9 9 8年第 一 批推荐性标准编制计划的函的要求,制订本标准。 本规程是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 E C S2 1 9 0 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超声检测仪器最新成 果 和超声检测技术的 新经验,结合我国建设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 测 的实际需要 进行修订的。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适用范围, 检测设备技术要求,声学参数测量方法,混凝土裂缝深度、混凝土 不密实区、新老混凝土结合质量、灌注桩 和钢管混凝土缺陷等的检 测及判断方法。 本规程 主要对 “超声波检测设备”及“声学参数测量”两章作了 全面修订将原 “ 浅裂缝检测 ”和“深裂缝检测”两章合并 成 “ 裂缝深 度检测 ” 一 章;删除了 “匀质性 检测 ” 一 章;对平测裂缝深度的判定 .、 混凝土密实性检测的异常数据判断和表面损伤层检测 的数据处理 等方法做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灌注桩 和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 现批准协会标准超声 法检测 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编号为 C E C S2 1 2 0 0 0,推荐给工程建设 设计、施工、使用单位采用。本 规程 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混凝 土结构委 员会 归口管理 ,由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陕西省西安市环城西路北段 2 7 2号, 邮编7 1 0 0 82)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 现需 要修改 和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 和资料寄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上海同济大学 1 参编 单 位 主要起 草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 水利电力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工程质检中心第三检测所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 张治泰李乃平李 为杜林维正 张仁瑜罗骥先淮存亭林 文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 0 0 0年1 1月1 0日 目次 1 总则 , ⋯⋯ (1 2 术语、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主要符号 ⋯ ⋯ (2 3 超声波检测设备 ⋯ ⋯ (4 3,1 超声波检测仪的技术要求 ⋯⋯ (4 3.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 ⋯ ⋯ ( 5 3.3 超声波检测仪 的检定 ⋯⋯ (5 4 声学参数测量 ⋯ ⋯ (6 4.1 一 般规定 , ⋯ ⋯ (6 4.2 声学参数测量 ⋯⋯ ’ “ 6 5 裂缝深度检测 , , ⋯ ⋯ (9 5.1 一 般规定 ⋯ ⋯ (9 5.2 单面平测法 , ⋯ ⋯ (9 5.3 双面斜测法 ⋯ ⋯ (1 1 5.4 钻孔对测法 ⋯ ⋯ (1 1 6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 ⋯ ( 1 3 6.1 一 般规定 ⋯ ⋯’ ⋯’“‘ ⋯⋯ (1 3 6.2 测试方法 ⋯ ⋯”’ ’ ⋯”““““ 1 3 6,3 数据处理及判断 , ⋯ ⋯ (1 5 7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 ⋯ (1 7 7.1 一 般规定 ⋯⋯ (1 7 7.2 测试方法 ⋯ ⋯’ ”二’““’ ⋯ ” “““““ 1 7 7.3 数据处理及判断 , , ⋯ ⋯ (1 8 l 8 表面损伤层检测 ⋯⋯ (1 9 8.1 一 般规定 ⋯⋯ (1 9 8.2 测试方法 ⋯⋯ (1 9 8.3 数据处理及判断 , ⋯⋯ (2 0 9 灌注桩混凝土缺陷检测 一 ( 2 1 9.1 一 般规定 , ⋯ ⋯ ( 2 1 9.2 埋设超声检测管 ⋯⋯ ( 2 1 9.3 检测前 的准备 ⋯ ⋯ (2 2 9.4 检测方法 ⋯⋯ (2 2 9.5、 数据处理及判断 , ⋯⋯ (2 3 1 0 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 , 一 ( 2 5 1 0.1 一 般规定 一 (2 5 1 0.2 检测方法 ⋯ ⋯ (2 5 1 0.3 数据处理及判断 ⋯ ⋯ (2 6 附录A测量 空气声速进行声时计量校验 ⋯ ⋯ ( 2 7 附录B径 向振动式换 能器声时初读数(t。 。)测量 ⋯⋯ ( 2 9 附录C空洞尺寸估算方法 , ⋯⋯ ( 3 0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3 2 条文说明 , ⋯ ⋯ ( 3 3 1 总则 1.0.1 为 了统 一 超声 法检测 混凝土缺陷的检测程序和测试判定 方法,提高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1.0.3 缺陷检测 系指对混凝土内部空洞 和不密实区的位置 和范 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质 量、灌注桩和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进行检测。 1.0.4 超声法(超声脉冲法)系指采用带波形 显 示功能的超声波 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 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 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 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定混凝 土中的缺陷情况。 1.0.5 按本规程进行缺陷检测 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 标准 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超声法 U ltrasonic 本规程所指 的超声法,系采用带波形 显示 的低频超声波检测 仪和频率为2 0 一 2 5 O kH z 的声波换能器,测 量混凝土的声速、波幅 和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分析判断混凝 土缺陷的方法。 2.1.2 混凝土缺陷 C oncretedefects 破坏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在 一 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 的不密实区、空洞、裂缝或夹杂泥砂 、杂物等。 2.1.3 声速V elocity of sound 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2.1.4 波幅A mplitude 超声脉冲波通过混凝土后,由接收换能器接收,并由超声仪显 示 的首波信号幅度。 2.1.5 衰减 A ttenuation 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由于散 射、吸收和声束扩散等因素引起的声压减弱。 2.1.6 主频 M ainfrequency 在被接收的超声脉冲波各频率成份的幅度分布中,幅度最大 的频率值。 2.2 主 要 符 号 A 测点i接收信号 的首波幅度值; h。 混凝土裂缝深度; hf混凝土损伤层厚度; d 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直径; d 钻出的声测孔直径或预埋声测管的内径 ; dZ预埋声测管的外径; 关测点i的接收信号主频率; l ,测点i的超声测试距离; Z 平测 时发射和接 收换 能器内边缘之 间的距离; mx、,x分别为混凝土某 一 声学参数x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m , 、 ,v 分别为混凝土声速 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爪空气的摄氏温度; 卫狈纽 点i的首波周期; t 测点i的测读声 时值; t 测点艺的混凝土声时值; t 。声时初读数; 片跨缝平测时测点i的测读声 时值; to。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测试 的声时初读数; th绕过空洞传播的声时值; vc 空气声速标准值; vs 空气声速实测值; vf损伤层混凝土 的声速; va未损伤混凝土的声速; 巩被测水中的声速; X、 测点i的某 一 声学参数值; X 。声学参数异常情况 的判断值。 3 超声波检测设备 3.1超声波检测仪的技术要求 3.1.1 用 于混凝土 的超声波检测仪分为下列两类 1 模拟式接收信号 为连续模拟量,可 由时域波形信号 测读 声学参数; 2 数字式接收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量,具有采集、储存数字 信号、测读声学参数和对数字信号处理 的智能化功能。 3.1.2 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在法定 计量检定有效期限内使用。 3.1.3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2 声时最小分度为。.1衅; 3 具有最小分度为ldB的衰减系统; 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1 0 5 0 O kH z ,总增益不小于S O dB, 接收灵敏度(在信噪 比为3 , 1时)不大于5 0拜V ; S 电源 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士1 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 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 于4 h。 3.1.4 对 于模 拟式超声 波检测仪还应满 足下列要求 1 具有手动游标和 自动整形两种声时读数功能; 2 数字显示稳定。声时调 节在2 0 3 0拌s范围,连续lh,数 字变化不大于士O 2衅。 3.1.5 对 于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具有手动游标测读和 自动测读方式。当自动测读时,在同 一 测试 条件下,lh内每隔smin测读 一 次声时的差异应不大于士2 个采样点; 4 2 波形显示 幅度分辨率应 不低于1/2 5 6,并具有可 显示、存 储和输出打印数字化波形 的功能,波形 最大存储长度不 宜小于 4 kbytes ; 3 自动测读方式下 ,在显示 的波形 上应有 光标指示声时、波 幅的测读位置; 4 宜具有 幅度谱分析功能( F F T功能)。 3.2 换 能器 的技术要求 3.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 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选用。 3.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的频率宜采用2 0 一 2 5 O kH z 。径向振 动式换能器 的频率宜采用 2 0 一 6 0 kH z ,直径 不 宜 大 于3 2 mm。当 接收信号较弱 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3.2.3 换能器 的实测 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士1 0%。对 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密性应在I M P a水压下不渗漏。 3.3 超声波检测仪 的检定 3.3.1 超声仪声 时计量检验应 按 ” 时 一 距 ” 法 测 量 空气声速 的实 测值vs(见附录A,并与按 公式(3.3.1 )计算的空气声速标准 vc 相 比较,二者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士。 .5%。 vc 一 3 3 1.4了1十0 . 。 。3 6 7.,T K 3.3.1 式中 3 3 1.4 一 。 ”C 时空气的声速( m/s; vc 温度为T K度的空气声速( m/s; T K被测空气的温度( ℃ ) 。 3.3.2 超声仪波幅计量检验。可将屏幕显示 的首 波幅度调 至 一 定高度,然后把仪器衰减系统的衰减量增加或减 少6 dB,此 时屏幕 波幅高度应降低 一 半或升高 一 倍。 4 声学参数测量 4.1 一 般 规 定 4.1.1 检测前应取得下列有关资料 1工程名称; 2 检测 目的与要求; 3 混凝 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 4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 5 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图或钢筋隐蔽图; 6 构件外观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4.1.2 依据检测 要求和测试操作条件,确定缺陷测试 的部位(简 称测位)。 4.1.3 测位混凝 土表面应清洁、平 整,必要 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 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4.1.4 在满足首波幅度测读精度的条件下,应选用较高频率的换 能器。 4.1.5 换能器应通过祸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保持紧密结合,祸 合层不得夹杂泥砂 或空气。 4.1.6 检测 时应避免超声传播路径 与附近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 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 连线与该 钢筋 的最 短距 离 不小 于超声 测距 的1/6。 4.1.7 检测中出现可 疑数据时应及 时查找原 因,必要时进行复测 校核或加密测点补测。 4.2 声 学参数测量 4.2.1 采用模 拟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1 检测之前应根据测距大小将仪器的发射电压调在某 一 档, 并以扫描基线不产生明显噪音干扰为前提,将仪器 ” 增益 ” 调至较 大位置保持不动; 2 声时测量。应将发射换能器( 简称T换能器) 和接收换能 器( 简称R换能器) 分别藕合在测位中的对应测点上 。当首波幅 度过低时可用 “ 衰减器 ” 调节至便于测读,再调节游标脉冲或扫描 延时,使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对准游标脉冲前沿,读取声时 值t、( 读至0.1林s; 3 波幅测量。应在保持换能器 良好祸合状态下采用下列两 种方法之 一 进行读取 l) 刻度法将衰减器固定在某 一 衰减位置,在仪器荧光屏上 读取首波幅度的格数。 2)衰减值法采用衰减器将首波调至 一 定高度,读取衰减器 上的dB值。 4 主频测量。应先将游标脉冲调至首波前半个周期的波谷 (或波峰),读取声时值tl(娜),再将游标脉冲调至相邻的波谷( 或 波峰),读取声值tZ(娜) ,按( 4.2.1 )式计算出该点( 第i点) 第 一 个周期波的主频关( 精确至0.I kH z)。 关 = 1 0 0 0/t 一 tl4 .2.1 5 在进行声学参数测量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 或包络线的形状,必要时进行描绘或拍照。 4.2.2 采用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测量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1 检测之前根据测距大小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情况,将仪器的 发射电压、采样频率等参数设置在某 一 档并保持不变。换能器与 混凝土测试表面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祸合状态; 2 声学参数 自动测读停止采样后即可自动读取声时、波幅、 主频值。当声时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前沿基线弯曲 的起始点有差异或者波幅自动测读光标所对应的位置与首波峰顶 ( 或谷底) 有差异时,应重新采样或改为手动游标读数; 7 3 声学参数手动测 量先将仪器设 置为手动判读状态 ,停止 采样后调节手动声时游标至首波前沿 基线弯曲的起始位置 ,同时 调节幅度游标使其与首波峰顶(或谷底)相切,读取声时和波幅值; 再将声时光标分别调 至首波及其相邻波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 时差值△t(拼s,取 1 0 0 0 /△t即为首波的主频( kH z ; 4 波形记 录对 于有分析价值的波形,应予 以存储。 4.2.3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 tc t‘ 一 t 。或t。; t, 一 t 。。 (4.2.3 式中tc,第i点混凝土声时值(衅); t, 第i点测读声时值(衅); t 。、t。。声时初读数(拜s;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时,t。应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方 法测得;当采用径 向振动式换能器 时,to。应按附录B规定 的 “ 时 一 距 ”法测得 。 4 .2.4超声传播距离(简称测距)测量 1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对 测 时,宜 用钢卷尺测 量T、R 换能器辐射面之间的距离; 2 当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平测时,宜 用钢卷尺测量T 、R 换能器内边缘之 间的距离; 3 当采用径 向振 动式换 能器在钻孔或预埋管中检测 时,宜用 钢卷 尺测量放置T、R换能器 的钻孔或预埋管内边缘之 间的距离; 4 测距 的测量误差应不大 于士1%。 5 裂缝深度检测 5.1 一 般 规 定 5。1。1 5。1。2 本章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裂缝的深度。 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5.2 单面平测法 5.2.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 一 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 大于5 0 omm时,可 采 用单面 平 测 法。平测 时应 在 裂 缝 的被 测部 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 和不跨缝布置 测点(布置测点时应 避开 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1 不跨缝 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 置 于裂缝附近同 一 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z )等于1 0 0、1 5。、2 0 0、2 5 0 mm 一 分别读取声时值(t,,绘制 “ 时 一 距 ” 坐标图(图5.2.1 一 1 )或用 回 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 间的 回归直线方程 l 、 = abt 、 l mm 引月坦恤 列丫 t ,乓气 t(户s 气 1 5 l , / 2 L I, / 2 O 似 / / / / / 1 . L .弓 居心 图5.2.1 一 1 平测 “ 时 一 距 ” 图图5.2.1 一2 绕过裂缝示意图 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Z、为 l ‘ 一 Z }a5.2.1 一 1 式中 Z, 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mm; Z 第i点的R 、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 mm; a - “ 时 一 距 ” 图中Z ’轴的截距 或回归直线方程 的常数项 mm)。 不跨缝平测 的混凝 土声速值为 v I n 夕 一 l /t。 一 tl km /s5.1.1 一 2 或v bkm/s 式中I n ’ 、1 1 第 n点和第1点的测距(mm; t 。、t,第 n点和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 衅); b 回归系数。 2 跨缝的声时测 量如图(5.2.1 一 2 )所 示,将T、R换能器分 别置 于 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l ’取 1 0 0 、1 5 0、2 0 omm、 ⋯⋯ 分别读 取声时值对,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5。2。2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人。‘ 一 l */2 丫(分 v/l、) 2 一 1 n mh。 一 1/n 乏hci 葱一1 气 5.2.2 一 1 5.2.2 一 2 式中 Z 不跨缝平测 时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hci第i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片第艺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娜); mh。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m; n 测点数。 5.2.3 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 1 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 距 及 两个相邻测距 的测量值按(5.2.2 一 1 )式计算h。‘值,取 此三点hc 、的 平均值作为该裂缝 的深度值(h。); 2 跨缝测量 中如难于发 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 按(5.2. 2 一 1 )式、(5.2.2 一 2 )式计算hc 、及其平均值(mh。)。将各测 距l ’与 mh。相 比较,凡测距l* ’小于 mh。和大于 3 mh。,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 1 0 取余下h。,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 5.3 双面斜测法 5.3.1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 用双 面穿透斜测法检测。测点布置如图5.3.1所示,将T、R换能 器分别置 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1、2、3 . ⋯ 的位置,读取相应声 时值 t*、波幅值A 、及主频率f‘。 a) 平面图 b)立面图 图5.3.1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 5.3.2 裂缝深度判定当T 、R换能器的连线通 过裂缝,根据波 幅、声时和主频 的突变,可 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 内 贯通。 5.4 钻孔对测法 5.4.1 钻孔对测法适用 于大体积混凝土,预计深度在5 0 O mm以 上 的裂缝检测。 5.4.2 被检测混凝土应允许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 5.4.3 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孔径应 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5 一 1 0 mm; 2 孔深应不小 于 比裂缝 预计深度深7 0 0 mm。经测试如浅于 裂缝深度,则应加深钻孔; 3 对应的两个测试孔 ( A 、B,必须始终位于裂缝 两侧,其轴 线应保持平行; 4 ’ 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Z 0 0 0 mm ,同 一 检测对象各对 1 1 测孔 间距应保持相同; 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 如图5.4 .3a)所示,宜在裂缝 一 侧多钻 一 个孔距相同但 较浅 的孔(C,通过B、C两孔测试无裂缝混凝土 的声学参数。 4.4 裂缝深度检测应选 用频率为2 0 一 6 0 kH z .的径向振动式挨 -- 一 器。 4.5 测试前应先向测试 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T 、R换 能器分 . 匕 匕 . 5 八 目 5 别置 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1 0 0 一 4 0 O mm 从上到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如 图5.4 .3b )所示。 5.4.6以换能器所处深度(h )与对应 的波幅值 ( A )绘 制h 一 A 座 标图(如图5.4 .6所示)。随换能器位置 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 换能器下移至某 一 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 应 的深度便是裂缝深度值h。 。 波幅注(dB 凡气 心之 0 nU C U n } 勺 一 月 络 6 0 0 a)平面图 ( C 为比较孔) b1 一1剖面图 hcm 图5.4.3钻孔测裂缝深度示意图图5.4.6 h 一A 坐标 图 2 当构件只有 一 对相互平行的测试 面时,可采用对测 和斜测 相结合的方法。如图6.2.1 一 2所 示,在测位两 个相互平行的测试 面上分别画 出 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从翻/ z产 尹尸、、 2 产 一 今崛‘一 ~一 / } \ 拼 产尸、、 、、 洲尸 . / 气 . 、、 产尸 刃二 .又-排 , \ Y X 杖 Y \ \ 一 / \ 一 / \ 一 / \ 一 / 卜 巨 公 甘 二 二 { T 图6.2.1 一 2 斜测法立面图 3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 或 预埋管测法。如图6.2. 1 一 3 所示,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 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 径 宜 比换能器直径大5 一 1 0 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 宜为2一3 m, 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分别置 于两测孔中进行 测试,或 用 一 个径 向振动式与 一 个厚度振 动式换能器,分别置 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 的侧面进行测试 。 lT 一 R 一 一 一 R R 一 一 R 一 a)平面图 b)立面图 图6.2.1 一 3 钻孔法示意图 6.2.2 每 一 测点的声时、波幅、主频 和测距,应按本规程第4.2节 进行测量。 6.3 数 据处理及判 断 6.3,1 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mx)和标准差(,x)应 按下 式计算 m 、 = 乏X 、/n , 6.3.1 一 1 sx 一 丫(奴 一 n ’m夏)/n 一 1 6.3.1 一 2 式中 X 、第i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6.3.2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1 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 排列,即 X l X Z) ⋯ )X n X n, ⋯⋯ ,将排在后面 明显小的数据 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 一 个(假定X n )连同其前面 的数据按本规程第6.3.1条计算出mx及 s、值,并按下式计算异 常情况 的判断值 ( X 。) X 。 = m 、 一 几 sx6.3.2 一 1 式中 久1按表6.3.2取值。 将判断值 ( X 。)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 ( X 。)相比较,当X。不大 于X。时,则X。及排列 于其后 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 去掉 X 。,再用 X l 一 X n 一 1进行计算和判别,直至判不出异常值为止;当 X 。大于X。时,应再将X n1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 2 当测位中判 出异常测点时,可 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 按下式进 一 步判别其相邻测点是否异常 X。 = m 、 一 久 、、或X。 = , 咒、 一 久3 ,、(6.3.2 一 2 式中 几、几3按表6.3.2取值。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 时取几2;当单 排布置测点时(如在声测孔中检测)取 久3。 注若保证不 了祸合条件的 一 致性,则波幅值不能作为统计法 的判据。 表6 . 下 不 3,2统计数的个数n与对应的几1认、久3值 3 9 一 1 9 3 8 一 1 8 3 7 一 1 7 3 6 一 1 6 , 工 1 jl 3 4 一 1 4 1 1 一 1 1 3 3 一 1 2 1 1 1 1 1 3 1 一 n 2 9 一 0 g , 工 1 les 一 6 9 一 2 7 月‘ 人 1 1 1 4 9 一 3 1 4 9 一 3 0 4 S 一 2 9 一 丫 一 〔 乙 左 工 一 n 乙 , 土 1 1 1 4 6 一 2 7 弓 . 一 一 弓. 孟 4 5 一 2 6 4 4 一 2 5 1 1 一 1 1 4 3 一 2 3 O 乙 一 , 上 9 8 一 4 2 1 1 一 1 14 1 一 2 0 1 1 一 1 1 O 山 一 , 土 1 4 一 5 1 Q 乙 一 , 土5 7 一 3 9 5 6 一 3 8 5 6 一 3 7 5 5 一 3 6 , 土 』 1 上 5 4 一 3 6 5 3 一 3 4 , 土 } 1 上 5 2 一 3 3 9 〕 一 , l 9 4 2.3 0 6 2 一 4 5 6 2 一 4 4 6 1 一 4 3 6 1 一 4 2 6 0 一 4 2 邪 一 4 1 口 自 一 , 土 2 5 一 5 8 O 乙 一 , l n / 】 一 1 1 1 0 011 011 5 } 1 2 0 } 1 2 51 3 01 4 01 5 01 6 0 n 一 幻 一 肠 一 肠 一 n 一 山 一 赴 一 而 一 n 一 幻 一 舫 一 丸 】 n 一 幻 一 灿 一 灿 一 n 只 口 成 d O 口 叹 〕 Q 乙 1 1 . . 1 . 二 卫 lse . O 乙 左 } no 只 U O 白 1 1 , r .几 .. .. .. .. . . 1 1 句 ‘ 、 入 ‘ 人 “, } ’4 6 { ’4 7 { ’4 8}’4 9 } ’5, } ’5 3 } ’5 4 } ’5 6 } ’5 8}’5 9 6.3.3 当测位中某些测点的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可结合异 常测点的分布及波形状 况确定混凝土 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和空洞 的 位置及范围。 当判定缺 陷是空洞,可按 附录C估算 空洞 的当量尺寸。 1 6 7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7.1 一 般 规 定 7.1。1 量检测。 7.1.2 要求 1 围; 2 条件。 本章适 用 于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接触面的结合质 检测混凝土结合面时,被测部位及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下列 测试前应 查 明结合面 的位置 及走向,明确被 测部位及 范 构件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 的测试 7.2 测 试 方 法 7.2.1混凝土结合面质量 检 测 可采用对 测法 和斜测 法,如图7. 2.2所示。布置测点时应 注意下列几点 1 使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2 各对T 一 R l(声波传播不 经 过结合面)和T 一 R (声波传 播经过结合面)换能器连线的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3 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宜为 1 0 0 一 3 0 0 mm。 7.2.2 ‘ 按布置好 的测点分别测 出各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值。 风 凡 主 律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 } } .门 脚. -门.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