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pdf
第 4 2卷 第 1 o期 2 0 1 6年 1 O月 工矿 自 动化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u t o ma t i o n Vo 1 . 4 2 NO . 1 0 Oc t .2 O 1 6 ‘ 帅 ’ ’ i 科研成果 1 .| . ◆ ◆I .’ 文章 编 号 1 6 7 1 2 5 1 X 2 o 1 6 1 0 0 0 0 1 0 5 DO I 1 0 . 1 3 2 7 2 / j . i s s n . 1 6 7 1 2 5 l x . 2 0 1 6 . 1 0 . 0 0 1 孙继平 , 钱晓红. 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E J ] . 工矿 自动化, 2 0 1 6 , 4 2 1 0 1 - 5 . 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孙继 平 , 钱 晓红 中 国矿 业 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分析 了 2 0 0 4 --2 0 1 5年全 国煤矿各类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及其 占比。分析 了现有煤矿事故应急救 援技术和装备存在的问题 事故主要 靠人工发现, 应急救援响应时间长 ; 无抗 灾变应急通信与遇险 难 人 员 精确定位 系统, 无法及 时了解灾情和遇险 难 人 员位置 ; 灾区环境远程侦测范围小、 可靠性差 , 难以满足救灾 侦测需求; 应急预案针对性 、 适用性差 , 应急救援 决策主要靠经验 ; 人工破拆和支撑救援装备效率低 ; 不能及 时、 有效控制灾后风流等 。提 出了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关键 科学技术问题 ① 煤矿重特 大事故识 别和 波 及 范 围判 定 方 法与技 术 ; ② 基 于大数 据 的智 能应 急预案 和 应 急救 援辅 助 决 策技 术 ; ③ 矿 井抗 灾 变应 急通信技术 ; ④ 遇险 难 人 员精确定位技术 ; ⑤ 火灾、 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后风流智能控制技 术; ⑥ 遇险人员 逃 生 引导技 术 ; ⑦ 灾变环境 侦 测飞行 机 器人技 术 ; ⑧ 灾变环 境 气体 遥 感技 术 ; ⑨ 救 援 通道快 速构 建技 术等 。 关键词 煤矿事故 ; 应急救援 ;灾害识别 ; 应急通信;精确定位 中图分类号 TD 7 7 4 文献标志码 A 网络出版时间 2 0 1 6 0 9 3 0 1 0 2 6 网络 出版地 址 h t t p / / w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3 2 . 1 6 2 7 . TP . 2 0 1 6 0 9 3 0 . 1 0 2 6 . 0 2 1 . h t ml Co a l mi ne a c c i d e n t a n d e me r g e nc y r e s c u e t e c hn o l o gy a nd e q u i p me nt S UN J i p i n g , QI AN Xi a o h o 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e c h n o 1 o g y Be l j i n g ,B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e p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e n umbe r o f v a r i o us t y pe s o f a c c i de nt s , de a t hs a nd t he i r r a t i os i n Chi ne s e c o a l mi ne s f r o m 2 0 04 t o 2 0 1 5, a n d a na l y z e d e x i s t i ng p r ob l e ms of c o a l mi n e a c c i de nt e me r g e nc y r e s c u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q u i p me n t . Oc c u r r e n c e o f a c c i d e n t s ma i n l y r e l i e s o n ma n u a l d i s c o v e r , a n d e m e r g e nc y r e s p o ns e t i me i s l o ng.Eme r g e nc y c o m muni c a t i on a n d p r e c i s i o n p e r s on ne l p os i t i on i n g s ys t e m s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a 1 mi n e a r e v u l n e r a b l e t o d i s a s t e r ,wh e r e d i s a s t e r l o c a t i o n a n d / o r p e r s o n n e l p o s i t i o n c a n n o t b e d e t e r mi n e d.Re mo t e s e n s i n g r a n g e o f d i s a s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i s s ma l l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i s p o o r ,a n d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me e t n e e d s o f d i s a s t e r r e l i e f . Eme r g e n c y s c h e me h a s p o o r p e r t i n e n c e a n d 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 Eme r g e n c y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i s ma i n l y d e p e n d e d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Ef f i c i e n c y o f ma n u a l d e mo l i t i o n a n d s u p p o r t r e s c u e e q u i p me n t i s l O W.W i n d f l o w a f t e r d i s a s t e r c a n n o t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r e a l - t i me l y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e t c .I t pu t f or wa r d e me r g e nc y r e s c ue t e c hno l o gy o f c o a l m i ne a c c i d e n t a nd ke y s c i e nt i f i c a nd t e c hni c a l pr o b l e m s of 收稿 日期 2 0 1 6 0 9 0 8 ; 修回 日期 2 0 1 6 0 9 1 8 ; 责任编辑 李明 。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 2 0 1 6 YF C 0 8 0 1 8 0 0 。 作者简介 孙继平 1 9 5 8 一 , 男, 山西翼城人 , 教授 , 博士 , 博士研 究生导师 , 中国矿 业大学 北京 副校长 ; 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 其中作为 第 1完成人 2项 、 第 2完成人 1项 ; 作 为第 1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7项 ; 作 为第 1完成人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 生产行业标准 2 6项 ; 主持制定 煤矿安全规程 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 ; 作为第 1 作者或独立完成著作 1 z部 ; 被 S C I 和 E I 检索的第 1 作者或独立 完成论文 8 O余篇 ; 作 为第 1 发 明人获 国家授权发 明专利 3 7项 ; 作 为国务 院煤矿事故 调查专 家组组长 参加 了 1 O起 煤矿特别 重大事故 调查工 作 ; E - ma l t s i p c u mt h . e d u . c n 。 2 工矿 自动化 2 0 1 6 年 第 4 2卷 e q u i p me n t ①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me t h o d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s p r e a d r a n g e o f s e r i o u s a c c i d e n t s i n c o a l mi n e ; ② i n t e l l i g e n t e me r g e n c y s c h e me a n d r e s c u e a s s i s t a n t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d o n b i g d a t a ;③a n t i d i s a s t e r e me r g e n c y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c o a l mi n e ; ④p r e c i s i o n p e r s o n n e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i s a s t e r d i f f i c u l t ; ⑤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i n d f l o w a f t e r f i r e ,g a s a n d c o a l d u s t e x p l o s i o n d i s a s t e r s ; ⑥ e v a c u a t i o n g u i d a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p e o p l e i n d i s t r e s s ; ⑦ f l y i n g r o b o t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mo n i t o r i n g d i s a s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 ⑧g a s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i s a s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⑨ r a p i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r e s c u e c h a n n e l ,e t c . Ke y wo r d s m i n e a c c i d e n t; e me r g e nc y r e s c u e; d i s a s t e r i d e nt i f i c a t i o n; e m e r ge nc y c o mm u ni c a t i on s; pr e c i s e po s i t i o ni n g 0 引言 煤炭 是 中 国 主 要 能 源 , 约 占 一 次 性 能 源 的 7 O 。中国是世界第 1大煤炭生产 国和消费 国, 煤 炭产量和消费量约 占世界 5 O 。煤炭行业是高危 行业 , 瓦斯、 水、 火 、 顶板等事故 困扰 着煤矿安全生 产。2 0 0 4 --2 0 1 5年全 国煤 矿发 生 各 类 一 次死 亡 1 O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3 1 9 起 , 死亡 6 9 9 4人 , 其 中重 特大瓦斯事故 2 0 0起 , 死亡 4 6 4 9人 , 分别 占 6 2 . 7 和 6 6 . 5 , 其 次 是水 灾 、 火 灾 等_ 1 。 。 自 2 0 0 4年 以 来 , 全国煤矿事故总量、 较大事故 、 重特大事故、 百万 吨死亡率、 亿吨重特大事故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 安全 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煤 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重 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 百万吨死亡率远高于美 国、 南非 等其他主要产煤国家。 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因此 , 研发煤矿事故应急救援 技术与装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1 煤矿事故分析 2 0 0 4 --2 0 1 5年 , 中 国煤 矿 共 发 生 死 亡 事 故 2 0 7 3 1起 , 死 亡3 4 7 2 9 人 。 其 中 ,顶 板 事 故 1 0 7 9 8起 , 死 亡1 2 6 8 9 人 , 分 别 占 5 2 .1 和 3 6 . 5 , 事故 起数 和死 亡人 数 均 最 多 ; 瓦斯 事 故 2 3 3 1 起 , 死亡 1 0 2 9 8 人 , 分别 占 1 1 . 2 和 2 9 . 7 , 事故起数 位居第 3 , 死亡人 数位 居第 2 ; 水 害事故 6 5 4 起 , 死亡2 8 3 3 人 , 分别 占3 . 2 和 8 . 2 , 事故起 数位居第 5 , 死亡人数位居第 4 ; 火灾事故 8 7 起 , 死 亡 6 6 1 人 , 分别 占 0 . 4 和 1 . 9 , 事故起数和死亡 人数 位均居 第 7 ; 运 输事故 3 5 1 1 起 , 死 亡 3 9 2 8人 , 分别 占 1 6 . 9 和 1 1 . 3 , 事故起 数位居第 2 , 死 亡 人数位居第 3 ; 机电事故 8 8 1起 , 死亡 8 8 8人 , 分别 占 4 . 2 和2 . 6 %, 事故起数位居第 4 , 死亡人数位居 第 5 ; 爆破事故 5 5 1 起 , 死亡 6 6 1 人 , 分别 占 2 . 7 和 1 . 9 %, 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 6 ; 其他事故 1 9 1 8起 , 死 亡 2 7 7 1人 , 分 别 占 9 . 3 和 8 . 0 。 2 0 0 4 --2 0 1 5年全国煤矿各类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及 占比分别见 表 1 、 表 2 。 分析表 明, 1 2年来 , 煤矿 瓦斯 、 顶板 、 水 害、 火 灾、 运输、 机电、 爆破等各类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均 大 幅 下 降 , 事 故 总 量 由 2 0 0 4年 的 3 6 4 1起 、 死 亡 6 0 2 7人 , 降低 为 2 0 1 5年 的 3 5 2起 、 死 亡 5 9 8人 ; 顶 板事故起数 占比和死亡人数 占比、 爆破事故起数 占 比和死亡人数占比均大幅下降 ; 水害事故起数 占比 和死亡人数 占比、 运输事故起数 占比和死亡人数 占 比均有所上升, 机电事故起数 占比和死亡人数 占比 均 大 幅上 升 。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 置与救 援技 术研 究” 简介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实践表 明, 现有技术 和装备存在下列问题 ① 事故主要靠人工发现 , 应 急救援响应时 间长 ; ② 无 抗灾变应急通 信与遇险 难 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 无法及时了解灾情 和遇险 难 人员位置 ; ③ 灾 区环境远 程侦测范围小、 可靠 性差 , 难以满足救灾侦测需求 ; ④ 应急预案针对性 、 适用性差 , 应急救援决策主要靠经验 ; ⑤ 人工破拆 和支撑救援装备效率低 ; ⑥ 不能及时、 有效控制灾 后 风流 等 。 因此 , 国家 重点研 发计 划项 目“ 煤矿 重特 大事故 应 急处 置与 救 援技 术 研 究 2 0 1 6 YF C O 8 O 1 8 0 0 ” 以 下简称项 目 , 针对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 中灾害辨识、 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 3大环节科技 问 题 , 研发新一代智能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和 系统 , 具 有重要 的社会 效益 和经济 效益 。 项 目牵头承 担单 位 为 中 国矿 业 大学 北京 , 项 目负责人 是孙 继平教 授 , 项 目执行期 限 2 0 1 6年 7 月一2 O 2 0年 6月。项 目积 聚了煤炭行业科 学研 究、 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方面的国内一流高校、 科研 院所和龙 头企 业 , 共 有 中国矿业 大学 北 京 、 中国矿 业大学、 神华集 团、 中国煤矿机械装备公司、 天地 常 州 自动 化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北 京 大 学 等2 1 家 单 位 。 2 0 1 6年 第 1 0期 孙继平等 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人数/ 人 其他 占比/ 5 5 4 9 . 2 2 6 2 4. 4 3 8 1 8 . o 2 3 7 6 . 4 2 7 7 8 . 6 2 4 9 9 . 5 1 9 3 8 . o 1 7 8 9 . o 1 42 l O 4 1 O . 3 9 . 7 1 3 1 1 4 . 1 6 3 1 o . 5 2 7 71 8 . O 合计 人数/ 人 6 0 2 7 5 9 3 8 4 7 4 6 3 7 8 6 3 2 1 5 2 6 3 1 2 4 3 3 1 9 7 3 1 3 8 4 1 0 6 7 占比/ % 1 7 . 4 1 7 . 1 1 3 . 7 l O . 9 9 . 3 7 . 6 7 . o 5 . 7 4 . o 3 . 1 9 3 1 2 . 7 5 9 8 l _ 7 3 4 7 2 9 l O O 研究团队成员长期从事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及应急救 援技术和装置的研 发, 研究水平及 成果在 国内煤炭 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孙继平教授 、 武强院士 、 朱红青 教授 、 周心权教授等, 均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 4 工矿 自动化 2 0 1 6年 第 4 2卷 组长参加 了数十起煤矿水灾、 火灾、 瓦斯煤尘爆炸等 重特大事故调查和应急救援工作 。 2 . 1 项 目研 究 目标 与研 究 内容 2 . 1 . 1 项 目研究 目标 项 目将突破煤矿水灾、 火灾、 瓦斯煤尘爆炸等重 特大灾害快速识别 、 快速响应 、 智能决策 、 应急通信、 遇险 难 人员精确定位 、 灾后环境侦测、 逃生救援通 道保障与构建等技术瓶颈, 研发应急救援新装备及 支 持系统 , 构建 新 一代 智 能煤 矿 重 特 大事 故 应 急 救 援系统 , 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水平 , 提 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 为煤矿事故高效 快速处置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 2 . 1 . 2 项 目研究 内容 项 目根据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基础理论一 关键技术一核心装备一示 范应用全链 条融合 的思 路 , 采用理论分析 、 实验测试 、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现场测试等多种方法 , 开展矿井水灾 、 火灾 、 瓦斯煤 尘爆炸灾情演变规律等研究 ; 研发煤矿重特大事故 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等; 研发成果示范应用。 项 目拟解决矿井水灾 、 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灾 情演变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 ① 矿井水灾及其灾情 演变规律 矿井水灾识别 、 灾情演变 、 时空演化和波 及范围预测模型等 ; ② 矿井 火灾及其灾 情演变规 律 矿井火灾识别 、 灾情演变、 时空演化和波及范 围 预测模型等 ; ③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及其灾情演变规 律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识别、 灾情演变、 时空演化和 波 及范 围预测模 型 等 , 二 次爆炸 危 险性 预测 模型 等 。 项 目拟解决煤矿重特大灾害感知、 智能应急预 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 、 灾 害矿井应急通信与人员 精确定位 、 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与引导、 煤矿灾变 环境 信息 侦测 和存储 、 煤矿 重 大 灾 害抢 险救 灾 等关 键 技术 问题 ① 煤矿 重特大 灾 害感 知技 术 水灾 、 火 灾、 瓦斯煤尘爆炸等煤矿重特大灾害辨识方法及感 知技术等 ; ② 智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 术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辅助决 策技术等; ③ 灾害矿井应急通信与人员精确定位技 术 矿井抗灾变应急通信技术 , 遇险 难 人员精确定 位技术等; ④ 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与引导技术 火灾 、 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后风流智能控制技术 , 遇险 人员逃生引导技术等 ; ⑤ 煤矿灾变环境信息侦测和 存储技术 灾变环境侦测飞行机器人技术, 灾变环境 气体 遥感技 术 等 ; ⑥ 煤 矿 重 大 灾 害 抢 险救 灾 技 术 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等。 项 目按 任 务需 求 分解 为 9个课 题 课 题 1为矿 井水灾识别理论及时空演化模型 , 课题 2为矿井火 灾燃 烧特性 及烟 流 扩散 规 律 , 课题 3为 瓦 斯煤 尘 爆 炸传播演化规律及识别 , 课题 4为煤矿重大灾害感 知技术和装备, 课题 5为智能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 辅助决策系统与项 目示范应用 , 课题 6为灾害矿井 应急通 信及人 员定 位 系 统 , 课题 7为 煤 矿重 大 灾 害 紧急逃 生与 引导系 统及 装 置 , 课 题 8为煤 矿 灾 变环 境信息侦测和存储技术及装备, 课题 9为煤矿重大 灾害抢险技术与装备 。 2 . 2项 目预期 成果 与效益 2 . 2 . 1 项 目预期成果 项 目将 研制 1 O种具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装置 , 并 通 过 第 三 方 检 测 和 现 场 应 用 ① 水 灾 感 知 装 置 ; ② 火 灾感 知装置 ; ③ 瓦斯 煤尘爆 炸感知 装置 ; ④ 灾 变环境 侦测 机器 人 ; ⑤ 瓦斯遥 感装 置 ; ⑥ 逃生 引 导 装置; ⑦ 便携式 破拆 装 置; ⑧ 便携 式 支护装 置 ; ⑨ 火 灾 、 瓦斯 煤 尘 爆 炸灾 后 风 流调 控 装 置 与系 统 ; ⑩ 逃生通道快速构建装置及系统等。 项 目将 研发 1 O 种 具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系统 , 并 通过现 场应用 ① 水灾评估 系统; ② 火灾评 估系 统; ③ 瓦斯煤尘爆炸评估系统; ④ 应急通信系统; ⑤ 遇险 难 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 ⑥ 应急预案系统; ⑦ 辅助决策系统 ; ⑧ 救灾指挥系统; ⑨ 紧急逃生支 持 系统 ; ⑩ 模 拟应 急救援 系统 等 。 项 目拟制 修订 1 O项 国家/ 行 业 技术 标 准 送 审 稿 ; 申请 1 0 0项 发明专利、 2 O项计算机 软件著作 权 ; 公开 发表 2 0 0篇 学术 论 文 ; 出版 6部 专著 ; 创 建 2个示 范工程 。 2 . 2 . 2 项 目预期 效益 通过项 目研究 , 使中国在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 处置与救援技术和装备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 分达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成果应用 , 将提高事故应 急 救援 响应 速度 和效 率 , 为 减少 事 故 人员 伤 亡 和财 产损失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具有重大的社 会 效益 和经 济效益 。 3 结语 在 中 国各类 煤 矿事 故 中 , 顶板 事 故起 数 和死 亡 人数均位居第 1 ; 瓦斯事故起数位居第 3 , 死亡人数 位居第 2 ; 运输 事故起数 位居第 2 , 死 亡人数位 居 第 3 ; 水害事故起数位居第 5 , 死亡人数位居第 4 ; 机 电事故起数位居第 4 , 死亡人数位居第 5 ; 爆破事故 起 数 和死 亡 人 数 均位 居 第 6 ; 火 灾 事 故起 数 和 死 亡 人数位均居第 7 。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减少事故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 划 项 目“ 煤矿重 特 大事 故 应急 处 置 与救 援 技 术研 究 2 0 1 6年第 1 0期 孙继平等 煤矿事故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 5 。 2 0 1 6 YF C O 8 0 1 8 0 0 ” 将突破煤矿水灾 、 火灾、 瓦斯煤 尘爆 炸 等重 特 大 灾 害 快 速 识 别 、 快 速 响 应 、 智 能决 策、 应急通信 、 遇险 难 人员精确定位 、 灾后环境侦 测、 逃生救援通道保障与构建等技术瓶颈 , 研发应急 救援新装备及支持系统 , 构建新一代智能煤矿重特 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 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与装备水平 , 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 , 为 煤矿事 故高 效 快 速处 置 提供 有 效 的 技术 和装 备 保 障 。 参 考文献 [ 1] [ 2] [ 3] [ 4] 孙 继平. 互联 网煤矿监控与通 信[ M] . 北京 煤炭 工 业 出版社 , 2 0 1 6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 局. 2 0 0 4年全 国煤 矿安 全 生产状 况分析[ R ] . 2 0 0 5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 局. 2 0 0 5年全 国煤 矿特 大 事故 分 析报告[ R ] . 2 0 0 6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 局. 2 0 0 6年全 国煤 矿 事故 分析 报 告[ R ] . 2 0 0 7 . [5] 国家煤 矿安全 监察 局. 2 0 0 7年 全 国煤矿 事故 分析 报 告[ R] . 2 0 0 8 . [6]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 局. 2 0 0 8年 全 国煤矿 事故 分析 报 告I- R ] . 2 0 0 9 . [7] 国家煤 矿安 全监察 局. 2 0 0 9年全 国煤矿 事故 分 析报 告 J R ] . 2 0 1 0 . [ 8] 国家煤矿安 全监 察局. 2 0 1 0年全 国煤 矿事 故分 析报 告 [ R ] . 2 0 1 1 . [ 9] 国家煤矿 安全监 察局. 2 0 1 1年全 国煤 矿事 故分 析报 告J R ] . 2 0 1 2 . [ 1 O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局. 2 0 1 2年全 国煤 矿 事故 分析报 告J R] . 2 0 1 3 . [ 1 1 ] 国家煤矿 安全监 察局. 2 0 1 3年 全 国煤 矿 事故 分析 报 告[ R] . 2 0 1 4 . 1- 1 2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局. 2 0 1 4年 全 国煤 矿 事故 分析报 告[ R] . 2 0 1 5 . [ 1 3 ] 国家煤矿 安全 监察局 . 2 0 1 5年 全 国煤矿 事故 分析 报 告[ R ] . 2 0 1 6 . 第二届 中国煤炭 工业技术委员会 电气 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暨 煤矿物联 网与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征文通知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煤科工集 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征稿 单位 工矿 自动化 编辑部 论 坛 时 间 2 0 1 6 年 1 2月 煤矿智 能化技术与装备是实现煤 炭安全高效生产 的保 障 。近年 来 , 国家重 点支持 煤炭工 业发展 自动化 、 智能 化 , 数 字化 矿 山和矿 山物联 网技术也取得很 大发展 , 相关科研 机构 取得 了一批先进技术成 果 , 国家科技部 十三五重 大专项也支 持矿 山安 全生产物联 网关 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因此 , 为进一 步促 进学术交流及重大技术 研究 , 推动煤 矿 自动化 、 智能化 水平提高 , 中国 煤炭科工集 团拟于 2 0 1 6年 1 2月举办 以“ 煤矿物联 网与智 能化技术与装备” 为主题的“ 第二届煤炭工业技术 委员会 电气专 家委 员会学 术年会” , 并拟在 工矿 自动化 开设“ 煤矿物联 网与智能化” 专 栏 , 对 录用征文进行 连续刊登 。 1论 坛 主 题 煤 矿物联 网与智 能化 技术 与装备现状及趋势 。 2论 坛 内 容 ① 煤矿物联 网、 智能化热点和前沿 问题 专题报告 。② 煤矿物联 网重大技术 与装备研究 专题报告 。③ 矿 山物 联网、 数 字 矿 山 、 无人 化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学 术探 讨 。 3论 坛 征 文 3 . 1征 文 方 向 ① 煤矿物联 网、 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 与发展趋势 。② 煤矿物联 网技术前沿 、 热点 、 难点 问题研究 。③ 矿 山物联 网、 数 字 矿 山 、 无人化智 能开采 、 煤 矿 自动化技术理论研究及实 践 。 3 . 2征 文要 求 论 文 内容符合征 文主题 , 来稿重 点突出 、 论点 明确 、 论据可靠 、 语言精练 , 具有科学性 、 新颖性 、 实用性 。论文应为原创或未 公 开发表的作 品 , 具有较强 的学术价值 , 能反 映所研究 领域的最新 科研成果 及发展趋 势 。论文字 数不超 过 6 0 0 0字 , 要求 图、 表 清晰 , 专 业术语和法定计量单位规 范统一 , 请参 照 工 矿 自动化 论 文格式 撰写规 范 h t t p / / ww w. g k z d h . c n 。论 文所 涉及 的课题若取得 国家或 省部级以上基金项 目资 助 , 请在文 中注 明完整的项 目名称和项 目编号 。 3 . 3 征 文截止 日期 请于 2 0 1 6年 1 1 月 3 0日前将 Wo r d 稿 件发送 至邮 箱 t d c z k j f z b 1 6 3 . c o rn, 来 稿请 注 明作 者简 介 姓名 、 出生年月 、 籍 贯、 职称 、 学位 、 研究 方向或主要从事 的工作 、 邮箱 、 通信地址 、 邮编 、 联系电话等 。 3 . 4征 文 联 系方 式 联系人 武福生 联 系电话 0 5 1 9 6 8 9 7 1 6 0 7 , 1 3 8 6 1 2 1 3 5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