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矿井通信系统技术要求.pdf
第 3 9卷 第 8期 2 0 1 3年 8月 工矿 自 动化 I nd us t r y a nd M i n e Aut oma t i on VoI . 3 9 No . 8 Au g.2 0 1 3 。 “ “ ” 。 “ “ i 科研成果 专 . l ◆ .⋯ ◆ ◆ 文 章编 号 1 6 7 1 2 5 1 X 2 0 1 3 0 8 0 0 0 1 0 5 DOI 1 0 . 7 5 2 6 / j . i s s n . 孙继平. 安全高效矿井通信系统技术要求E J ] . 工矿 自动化 , 2 0 1 3 , 3 9 8 1 67 1 2 5 1 X. 2 01 3 . 0 8. 0 01 安全 高效矿井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孙 继 平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北京1 O O O 8 3 摘 要 提 出 了矿 用有 线调度 通信 系统 、 矿 井 广播 通信 系统 、 多基 站 矿 井 移 动通 信 系统 、 矿 井漏 泄 通信 系 统 、 矿 井感应 通信 系统 、 矿 用透 地通信 系统 、 矿 井救 灾通信 系统 的技 术要 求 。矿 井 广播 通 信 系统应 具 有音 频 和视频全播 、 组播 、 选播及录音和记录功能; 具有调度台与井下终端双向通话功能; 具有井下终端呼叫地面调 度功能等。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 系统应具有移动 台与移动 台、 移动台与固定电话之间通话功能; 具有短信和 数据传输功能; 具有移动台位置登记和越 区切换功能; 具有优先权设置、 用户限时、 非法用户禁用、 中继; 15 接、 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矿 井救 灾通信 系统应具有移动台与移动 台、 移动 台与基站、 移动 台与地面基地通信 终端、 基站与地面基地通信终端通话功能; 具有发起急呼、 全呼和组呼的功能; 具有基站和移动 台脱 网工作功 能 ; 具有图像监视功能; 具有 CH , C O, O 2 及温度等监测功能; 具有救护队员心跳 、 体温、 姿 态监测功能等。 关键 词 矿 井通信 ; 调 度通 信 ;移 动通 信 ;广播 通信 ;漏泄 通信 ;感应通 信 ;透地 通信 ; 救 灾通 信 中图分类号 TD 6 5 5 . 3 文献标志码 A 网络出版时间 2 0 1 3 0 7 2 3 1 3 5 1 网络 出版 地址 h t t p / / ww 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3 2 . 1 6 2 7 . T P . 2 0 1 3 0 7 2 3 . 1 3 5 1 . 0 0 1 . h t ml Te c h n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t s o f c o mmu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s a f e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mi n e S UN J i p i 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B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h i n a Abs t r a c t Te c h ni c a l c o m mu n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mi n e wi r e d d i s p a t c h i n g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mi n e b r o a d c a s t mi n e mo b i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wi t h mu l t i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 mi n e l e a k a g e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 mi n e i n du c t i ve c omm u n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 mi ne t hr o ug h t he e a r t h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 mi ne r e s c u e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s ys t e m we r e pu t f o r wa r d. M i n e br o a d c a s t c o mm u ni c a t i on s ys t e m s h ou l d ha ve f u nc t i o ns s u c h a s a u d i o a n d vi de o b r oa d c a s t ,mul t i c a s t ,a n ye a s t ,t a p e r e c o r d i ng a n d r e c o r di ng. I t s ho ul d a l s o h a v e f un c t i o n of i nt e r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be t we e n di s pa t c h i ng de s k a n d un de r gr ou nd t e r mi na 1 . The un de r g r ou nd t e r mi na l c o ul d c a l l t h e d i s p a t c hi n g d e s k o n t he gr o und. M i n e mo bi l e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wi t h m u l t i b a s e s t a t i o ns s h ou l d ha ve f un c t i o ns o f c omm u ni c a t i on a mon g m o bi l e s t a t i o ns a n d b e t we e n mo b i l e s t a t i o n a n d f i x e d t e l e p h o n e .I t s h o u l d h a v e a b i l i t i e s t o t r a n s f e r d a t a a n d s h o r t me s s a g e ,t o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5 2 7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重 点项 目 5 1 1 3 4 0 2 4 ;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项 目 5 1 0 7 4 1 6 9 ; 国家 高技 术 研究 发展 计 划 8 6 3计划 资助 项 目 2 0 1 2 AA0 6 2 2 0 3 。 作者简介 孙继平 1 9 5 8 一 , 男 , 山西翼城人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博士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副校长 ; 获 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 3项 其 中第 1 完成人 2 项 、 第 2完成人 1项 ; 作为第 1 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6项 ; 作为第 1 完成人主持制定 中华人 民共和国煤 炭行业 和安全生产 行业标准 2 6项 ; 主持制定 煤矿安全规程 第 3章通风安全监控 ; 作为第 1作者或 独立完成著作 l l 部 , 发表论文 1 0 0 余 篇 其 中被 S C I 和 E I 检 索的第 1作者论文 6 0 余 篇 ; 作 为第 1 发 明人获 国家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 3 6项 ; 作为 国务 院煤矿事故调查专 家组组长参加 了 1 0起煤矿特 别 重大事故调查工作 , E - ma il s i r c u mt b . e d u . c n 。 2 工矿 自动化 2 0 1 3年 第 3 9卷 r e gi s t e r l oc a t i o n i nf o r ma t i o n o f m o bi l e s t a t i on s, t o ha n do v e r b e t we e n 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s , t o s e t pr i o r i t y, t i me l i mi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u s e r s a n d t o f o r b i d i l l e g a l u s e r s .I t s h o u l d a l s o h a v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r e l a y t a n d e m,s e l f d i a g no s i s an d f a i l u r e i nd i c a t i o n. M i ne r e s c u e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s ys t e m s h ou l d h a v e f un c t i o ns o f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be t we e n mob i l e s t a t i o ns ,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be t we e n m o bi l e s t a t i o n a n d ba s e s t a t i on,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be t we e n m o b i l e s t a t i o n a n d ba s e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t e r m i n a l on t he g r ou nd a nd c o mm un i c a t i o n be t we e n ba s e s t a t i o n a n d ba s e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t e r mi na l o n t h e gr o un d.I t s h ou l d ha ve a b i l i t i e s t O l a unc h ur g e n t c a l l i ng,g e n e r a l c a l l i n g a nd g r ou p c a l l i ng.I t s h ou l d a l s o h a v e f unc t i o ns s uc h a s t a l ka r o un d o f ba s e s t a t i o n a n d mo b i l e s t a t i o n, v i d e o mo n i t o r i n g, mo n i t o r i n g o f CH4 ,CO,02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 a n d mon i t o r i ng o f he a r t be a t ,t e mpe r a t ur e,po s t u r e of r e s c u e r . Ke y wo r d sm i n e c o m mu ni c a t i o n; d i s p a t c hi n g c o m muni c a t i o n; mob i l e c ommun i c a t i o n; br o a dc a s t c o mm u ni c a t i on; l e a ka ge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i nd uc t i v e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t hr o ug h t he e a r t h c o m mun i c a t i o n; r e s e t 1 e c o mm t 1 n j c a t i o n 1矿 井通信 系统 通 用技术 要求 矿井通信系统应满足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 工作 稳定性 、 抗 干 扰 性 能、 可 靠 性、 防 爆 性 能 等要 求 ① 供电电源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 围内变化时, 系统 应能正常工作 , 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应符合要求 。 ② 系统 应 进 行 工 作 稳 定 性 试 验 , 通 电 时 间 不 小 于 7 d , 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 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应 符合要求 。③ 系统应能通过 GB / T 1 7 6 2 6 . 3 2 0 O 6 规定的、 试验等级不低 于 1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扰 度试验 l_ 1 ] , 系统应 能正 常工 作 。④ 系统 应能 通 过 GB / T 1 7 6 2 6 . 4 2 O 0 8规定的、 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 的电 快速 瞬 变 脉 冲群 抗扰 度 试 验『 2 ] , 系统 应 能正 常 工作。⑤ 系统应 能通过 GB / T 1 7 6 2 6 . 5 2 0 0 8规 定的、 试验等级不低于 1级 的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 验 口 ] , 系统应 能正 常工作 。⑥ 系统 平 均无 故 障工 作 时间 MTB F 应不 小 于 8 0 0 h 。⑦ 系统 中用 于 煤矿 井下的设备应为防爆型电气设备 , 其输入输出信 号 应 是 本质 安 全 型 。防 爆 电气 设 备 应 优 选 本 质 安 全 型。移动台应为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型 设备应符合 G B 3 8 3 6 . 1 一GB 3 8 3 6 . 4的规定[ 4 。 ] 。 2矿用 有线 调度通 信 系统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一般 由矿用本质安全防 爆电话、 调度交换机 含程控交换机、 I P交换机等 、 安全栅 、 调度台、 录音设备 、 矿用通信 电缆 、 接线盒、 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① 系统应具有双向呼叫和 通话功能 。调度能通过对讲或扩音方式与系统内任 一 用 户实 现无 阻塞 通话 ; 调度 呼 叫用户 时 , 调 度 台有 发铃显 示 , 被 呼话 机 有收铃 响应 , 用 户摘 机后交 换机 自动截铃 ; 用户呼叫调度时, 调度台可闻振铃和地址 显示 。② 系统 应具 有双 向紧急 呼 叫 、 通 话 和 自动 录 音功能。用户能紧急呼叫调度 , 调度 台有 区别于正 常呼叫的可见可闻信号及地址显示 ; 调度能紧急呼 叫任 一个 、 一 组或 全 部 用户 , 调度 台有 相 应 显 示 , 话 机有 区别于正常振铃 的可见可 闻信号 。③ 系统应 具 有 用 户 通 话 状 态 显 示 、 监 听 、 插 入 和 强 拆 功 能 。 ④ 系 统应具 有 交 换 功能 。通 过 人 工 接 续 或 自动 接 续 , 实 现用 户间 呼叫通 话 , 调 度 台有相 应操 作和 用户 状态显示。⑤ 系统应具有通播功能 。调度能将井 下 用户 话机 全部 或部 分打 开 , 实 现话 音通 播 , 并 自动 录音 。⑥ 系统 应具 有 会议 电话 功 能 。⑦ 系 统 应具 有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和 广 播 通 信 系 统 接 人 功 能 。 ⑧ 系统应具有 汇接 功能。通过 中继线路实现 与其 他通 信系 统 的连接 等 ]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系统最大通信距离 应不 小 于 1 5 k m。② 系统 最 大 接 入话 机 数 量 应 能 满 足 用 户 需 要 。③ 系 统 调 度 话 路 应 不 少 于 2路 。 ④ 系统 交换 绳路 应不 小于 总容 量 的 1 0 。⑤ 系统 中继线路 应 不 小 于 6路 。⑥ 井 下 用 户 话 机 振 铃 响 度应不小于 8 0 d B A ; 地面调度台振铃 响度应不小 于 6 0 d B A 。⑦ 话 机供 电电压应在 6 O 、 4 8 、 2 4 V 中选取 等 ] 。 3 矿 井广 播通 信 系统 按采用的技术不同,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可分为 基于有线调度通信的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基于光纤 以太网的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基于有线调度通信的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 由调度交换机 含程控交换 2 0 1 3年 第 8期 孙 继 平 安 全 高效矿 井通信 系统技 术要 求 3 ‘ 机 、 I P交换 机等 、 安全栅 、 调度 台、 录音及 记 录设 备 、 井下防爆广播设备 、 井下 防爆显示屏 、 矿用通信 电缆 、 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基于光纤 以太 网的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 由地面网络交换机 、 调 度台、 录音及记录设备 、 井下 防爆 网络交换机 、 井下 防爆广播设备 、 井下 防爆显示屏 、 防爆电源 、 光缆和 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① 系统应具有音频和视频 全播 、 组播 、 选播及 录音 和记录功能。② 系统应具 有调度台与井 下终端 双向通话功能 。③ 系统应具 有井下终端呼叫地面调度功能等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系统最大通信距离 应不小于 1 5 k m。② 系统 最大接入广播设备 和显 示屏数量应能满足用户需要 。③ 显示屏光信号强 度应在黑暗中 2 0 m处可见 。④ 广播设备声音信号 响度应符合表 1的要求[ 9 ] 。 表 1 广播设备声音信号 响度要 求 d B 4 多基站 矿 井移 动通信 系统 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一般 由移动台、 基站、 基站电源 可与基站一体化 、 系统控制器、 调度终端 可与控制中心一体化 、 电缆 或光纤 、 漏泄 电缆 、 接线盒 、 中继器 可缺省 、 避雷器 和其他必要设 备 组成 。 系 统主 要功 能要 求 ① 系 统应 具 有移 动 台与 移 动 台 、 移 动 台与 固定 电话 之 间互 联 互 通 功能 。② 系 统宜 能对 不 同用 户设 置 不 同 的优 先 权 , 并 能 对 申请 信道的用户按优先权 的不 同和 申请 的先后顺序排 队。③ 系统宜具有连续服务功能。④ 系统宜具有 用户限时功能 。⑤ 系统宜具有分布管理功能 , 以提 高系统抗故障能力 , 扩大应用范 围。⑥ 系统宜具有 移动台位置登记功 能。⑦ 系统应具有越 区切换功 能。⑧ 系统应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 。⑨ 系统应 具有 自诊断和故 障指示功能 。系统应具有对调度终 端 、 控制中心、 基站等进行定 时或连续诊断功能 , 当 发生故障时, 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⑩ 系统应 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⑩ 系统应具有备用 电池过放 电告警及过充过放保护功能 。⑩ 系统宜具有计费 功能。⑩ 系统应具有 中继汇接功能 。⑩ 系统宜具 有短信功能。 移动台主要功能要求 ① 移动台应具有选呼功 能 。② 经授权 的移动 台应 具有组 呼和全 呼功能。 ③ 移 动 台应 具有 急 呼功 能 。④ 移 动 台宜 具 有重 拨 功能。⑤ 移动台宜具有脱 网工作功能 。⑥ 移动 台 应具有超 出服务区域提示功能和当前信道繁忙提示 功能。⑦ 移动台宜具有短信收发功能 。⑧ 移动 台 应具 有低 电压 报警 功能 。 调度终端主要功能要求 ① 调度终端应无阻塞 呼 叫 内部 用户 , 可 强 拆 、 强 插 中 继或 用 户 , 应 符 合 调 度通信畅通无 阻的要求 。② 调度终端应能接收 内 部用户的紧急呼叫, 显示紧急呼叫的用户号码 , 声光 报警 , 优先处理并 自动录音 。③ 调度终端应具有全 呼和 组呼 功能 。④ 调 度 终 端 宜 具 有 召 开 多 方 会 议 的功能, 用户可随时发言 , 调度终端也可控制某用户 发言或终止发言 , 外 线入 中继用户 也可参加会议 。 ⑤ 调度终端应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而互不干扰 , 具 体路数 由相关标准规定 。⑥ 调度终端应具有 中继 汇接功能 。⑦ 调度终端应具有扬声通话 和通话 录 音功能。⑧ 调度终端应具有用户或 中继的状态指 示 , 用户对调度终端的各种呼叫均可通过不同的声 、 光 提示 及号 码显 示 , 用 户状 态 明 了 , 调度员 可 方便地 运用强插、 强拆等功能实施监控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移动台到基站天线 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 0 m; 基站至系统控 制器之间的有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 1 0 k m。② 基 站数量 、 移动台数量、 基站内可同时通话移动台数量 和基站间可同时通话移动 台数量 由相关标准规定。 ③ 基站和移动台无线发射功率不大于 6 W, 满足本 质安全防爆要求, 且对人身健康无伤害, 由相关标准 规定 。④ 基 站 和移 动 台无 线 接 收 灵 敏 度 由相 关 标 准规 定 。⑤ 基站 和移 动 台无 线 发 射 频 率 由相 关 标 准规定 。⑥ 移 动 台蓄 电池 连 续 工 作 时 间 应 不 小 于 1 1 h , 其 中, 通话 时间应不小 于 2 h 。⑦ 电网停 电 后 , 基站备用 电源 向基站 连续 供 电时间应 不小 于 2 h。 5 矿 井漏 泄通 信 系统 矿井漏泄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 基站、 基站电 源 可与基站一体化 、 基地台 可与基站一体 , 也可 缺省 、 漏泄 电缆 、 中继器 可缺省 等组成[ 1 1 - 1 5 ] 。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① 系统应具有基地台与移 动台之间双 向通话功能。② 系统应具 有移 动台与 4 工矿 自动化 2 0 1 3年 第 3 9卷 移 动 台之 间双 向通 话 功能 。③ 系 统 宜具 有 急 呼 、 全 呼、 组 呼、 选 呼 功 能。④ 系 统 宜 具 有 短 信 功 能 。 ⑤ 系统宜具有移动 台位置登记功能 。⑥ 系统宜具 有 中继 汇 接 功 能 。⑦ 系 统 宜 具 有 打 点 信 号 功 能 。 ⑧ 系统宜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⑨ 系统宜具有 自诊 断和 故 障指 示 功 能 。⑩ 系 统 宜 具 有 录音 功能 。 ⑨ 基站 或基站电源 应具有备用 电池过放电告警 及过 充过 放保 护 功 能 。 ⑩ 移 动 台宜 具 有 超 出 服 务 区域 提示 功能 和 当前 信 道 繁 忙 提 示 功 能 。⑩ 移 动 台应 具有 低 电压 提 示 功 能 。⑩ 移 动 台宜 具 有 重 拨 功 能 。⑩ 移 动 台宜具有 脱 网通信 功 能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移动 台至漏泄电缆 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 不小 于 5 m; 用 于大 、 中、 小各 种 矿井 的 系 统 , 基 站 至 移 动 台 的 通 信 距 离 不 小 于 1 0 k m; 用于局部通信的系统 , 基站至移动台的通信 距离应满足使用要求 , 由相关标准规定 ; 中继器之间 通 信距 离不 小 于 1 5 0 m。② 移 动 台数 量 和 可 同 时 通 话 数量 由相 关 标 准规 定 。③ 基 站 、 移 动 台 、 中继 器最大发射功率应符合 GB 3 8 3 6 . 1 2 0 1 O的规定 , 并 由相 关标 准 规 定 。④ 基 站 、 移 动 台 、 中继 器 接 收 灵敏度由相关标准规定。⑤ 系统工作频率宜在 3 0 、 8 0 、 1 5 0 、 4 5 0 、 9 0 0 、 1 8 0 0 、 2 4 0 0 MHz 等 中选 取 , 并 在 相关 标准 中规 定 。⑥ 移 动 台蓄 电池 连 续 工作 时 间 应不 小于 1 1 h , 其 中 , 通话 时 间应不 小 于 2 h 。⑦ 电 网停 电后 , 基站备用 电源 向基站和基地 台连续供 电 时间应不小于 2 h 。⑧ 中继器宜由具有备用电源 的 本 质安全 电源供 电 , 电网停 电后 , 正常工 作 时间不 小 于 2 h。 6 矿 井感应 通信 系统 矿 井感 应通 信系 统一般 由移 动 台 、 基 站 、 基 站 电 源 可 与基 站一体 化 、 通信 终端 可 与基 站近距 离 连 接 , 可置于地面 , 也可缺省 , 感应线 含专用感应线 和非专用感应线 ; 若专用感应线有匹配终端 , 也应包 含 在 内 等 组成 l_ 1 ] 。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① 系统应具有通信终端与 移动台之间双 向通话功能。② 系统应具有移动台 与移动台之间双 向通话功能 。③ 通信终端宜具 有 全呼 、 组 呼、 选 呼和急呼功能。④ 移 动台宜具有全 呼、 组呼、 选呼和急呼功能。⑤ 移动台宜具有脱网 工作功能 , 在没有基站无线覆盖条件下 , 移动台之间 可直 接通话 。⑥ 系统 宜 具 有 中继 汇 接 功能 。⑦ 系 统宜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⑧ 移动 台宜具有低电压 提示 功能 。⑨ 基 站 应 具 有 备 用 电池 过 放 电 报 警 及 过充 过放 保护 功能 。⑩ 系统 宜具 有短 信功 能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基站与移动台之间 的传输距离不小于 3 0 0 m; 移动 台至移动 台之间 的 传输距离不小于 3 0 0 m; 移动 台至感应线之 间的传 输距离不小于 5 m; 置于地面的通信终端与基站之 间的距离 不 小 于 1 0 k m。② 系 统 可 配 置 的 移 动 台 数 量应不 小 于 1 8台 。③ 基站 和移 动 台 的无 线 发射 功率由相关 标准 规定 , 移动 台发射 功率 宜不 大 于 5 W 。 ④ 基 站 和移 动 台 的接收 灵敏 度 由相关 标 准规 定 。⑤ 基 站和 移 动 台 的 无线 发 射频 率 由相 关 标 准 规定 。⑥ 移动 台、 通信 终端 的语音音 质应不低 于 3 级 。⑦ 蓄 电池使移动 台连续工作 时间应不小 于 1 1 h 。⑧ 电 网停 电后 , 基 站 备用 电源 向基 站 连 续供 电时 间应 不小 于 4 h 。 7矿用透 地通 信 系统 矿用 透地 通 信 系 统 一 般 由移 动 台 、 基 站 、 基 站 电源 可 与 基 站 一 体 化 、 基 站 天 线 、 通 信 终 端 等 组成 。 系统 主要 功 能要 求 ① 系统 应具 有 通信 终端 向 移动台选发和群发短信 功能。② 系统宜具有移动 台向通信终端发送 短信 功能。③ 系统宜具有移动 台之间选发和群发短信 功能。④ 系统宜具有通信 终 端 向移动 台单 向语 音 通话 、 选 呼 、 急 呼 、 全 呼 和组 呼功 能 。⑤ 系统 宜 具 有 移 动 台 至 通信 终 端 双 向语 音通信功能 。⑥ 系统宜具有移动台至移 动台双向 语音通信功能 。⑦ 系统宜具有移动台至移动台的 选 呼 、 急 呼 、 全 呼 和组 呼 功 能 。⑧ 系统 宜 具 有 数 据 传输功 能 。⑨ 移 动 台宜 具 有 低 电压 提 示 功 能。 ⑩ 基站宜具有备用 电池过放 电报警及过充过放保 护 功能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通信距离宜不小于 5 0 0 m。② 系统可配置的移动台数量由相关标准规 定。③ 基站和移动 台的无线发射功率 由相关标准 规定 , 移动台发射功率宜不大于 5 w。④ 基站和移 动台的接收灵敏度 由相关标 准规定 。⑤ 基站和移 动台的无线发射频率 由相关标准规定 。⑥ 移动 台 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1 1 h 。⑦ 电网停 电 后 , 基站 备用 电源 向基 站连 续供 电时 间应不 小于 2 h。 2 0 1 3年 第 8期 孙 继平 安 全 高效矿 井 通信 系统技 术要 求 5 8 矿 井救 灾通信 系统 情 况下 连续 工作 时 间应不 小于 l l h 。 矿井救灾通信 系统一般 由移动 台、 基站 含话 机 、 基站电源 可与基站一体化 、 地 面基地通信终 端 、 电缆 、 光缆 可缺省 、 接线盒、 中继器 可缺省 、 避雷器 、 软件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l 1 。 系统 主要 功能 要求 ① 基 站 应具 有 与移 动 台通 话 、 与地面基地通信终端通话功能 , 语音通信宜采用 双工制 。② 移动台之间应具有通话功能, 语音通信 宜采用双工制。③ 移动台应具有与地面基地通信 终端通话功能 , 语音通信宜采用双工制 。④ 地 面基 地通信终端 、 基站和移动台应具有发起急呼的功能。 ⑤ 地面基地通信终端、 基站和移动台应具有发起全 呼的功能。⑥ 基站应能脱网独立工作 , 基站与其无 线覆 盖 范 围内 的移 动 台 、 移 动 台之 间应 具 有 通 话 功 能。⑦ 移动台宜具有脱网工作功能 , 在没有基站无 线覆 盖 的条件 下 , 移动 台之 间可直 接 通话 。⑧ 系 统 宜具 有 图像监 视 功能 。⑨ 系 统宜 具有 CH , C O, O 及温度 等 监 测 功 能。⑩ 系 统 宜 具有 组 呼 功 能。 ⑩ 系统宜具有图像 、 声音 和数 据存储功能 。⑩ 系 统宜具有网络通信功能。⑩ 系统宜具有 救护队员 心跳 、 体温、 姿态监测功能等。 系统主要 技术指 标要求 ① 地 面基地 通信终 端、 基站 、 移动 台之间的传输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站至地面基地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 1 0 k m; 移动 台到基 站 之 间 的传输 距 离应 不 小 于 3 0 0 m, 宜不小于 5 0 0 m; 移动台到移动台之间的传 输距 离应 不小 于 3 0 0 m, 宜 不 小 于 5 0 0 m。② 系统 可配置的移动台数量应不少于 1 8台。③ 地面基地 通信 终 端、 基 站、 移 动 台 的话音 音 质 均应 不低 于 3 级 。④ 当基站与移动 台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时 , 基 站和移 动 台无线 发 射 功 率 由相关 标 准 规 定 , 移 动 台 发射功率不宜大于 5 W。⑤ 当基站与移动 台之 间 采 用无 线通 信 时 , 基 站 和移 动 台无 线 接 收灵 敏 度 由 相关标准规定 。⑥ 当基站 与移动 台之 间采用无线 通信时, 基站和移动台无线发射频率 由相关标准规 定 。⑦ 蓄电池使 移 动 台连 续工 作 时 间应 不小 于 1 1 h , 其 中通话 时间应 不小于 2 h 收、 发用 时相等 时 。⑧ 地面基地通信终端及基站在蓄电池供电的 9结语 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需要可靠 、 及 时和便捷 的 矿井通信系统。为满足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通信 需求 , 矿用有线调 度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 系统 、 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 矿井漏泄通信系统 、 矿井 感应通信系统、 矿用透地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 统应符合有关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 参考 文献 GB / T 1 7 6 2 6 . 3 2 。 0 6电磁兼容 试 验和 测量技术 射 频 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E s 3 . GB / T 1 7 6 2 6 . 4 2 。 0 8电磁兼容 试 验和 测量技术 电 快速 瞬变脉 冲群抗扰 度试 验[ S ] . G B / T 1 7 6 2 6 . 5 2 0 O 8电磁兼容 试 验和测 量技术 浪 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E s ] . G B 3 8 3 6 . 1 2 O 1 O爆 炸性 环境 第 1部分 设 备 通 用 要求E s 3 . GB 3 8 3 6 . 2 2 O 1 O爆炸性环境 第 2部分 由隔爆外 壳 “ d ” 保 护的设备E s 3 . G B 3 8 3 6 . 3 2 O 1 O爆炸 性环境 第 3部分 由增安 型 “ e ” 保护的设备E s 3 . G B 3 8 3 6 . 4 2 O 1 O爆炸性环境 第 4部分 由本质安全 型“ i ” 保护 的设备[ s ] . MT 4 O 1 1 9 9 5煤矿 生产 调度 通信 系统 通 用技 术条 件E s ] . MT 2 8 7 1 9 9 2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E s ] . MT / T 1 1 1 5 2 O 1 1 多基站矿井移 动通信系 统通用技 术条件E s 3 . 孙 继平 . 矿井 通 信 技 术与 系 统 [ J ] . 煤 炭科 学 技 术 , 2 O 1 O, 3 8 1 2 1 - 3 . 孙 继平. 煤 矿安 全生 产监 控与 通信 技 术 [ J ] . 煤 炭学 报 , 2 0 1 0, 3 5 1 1 1 9 2 5 1 9 2 9 . 孙 继平. 现 代化 矿井 通信 技术 与 系统 E J ] . 工 矿 自动 化 , 2 0 1 3 , 3 9 3 1 - 5 . 孙继平 . 矿用无线 电系统及设备工作 频段选择 [ J ] . 工 矿 自动 化 , 2 0 1 3, 3 9 4 1 - 5 . 孙继平 . 煤矿井下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研 究E J ] . 工矿 自 动化 , 2 0 1 3 , 3 9 2 1 - 5 . MT/ T 1 1 2 9 2 O 1 1矿井救灾通信 系统通用技术 条件 E s 3 . ] ] ] ] ] ] ] ] ]] ] ] ] ] ] ] l 2 3 4 5 6 7 8 9 儿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