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闹事事件应急预案.doc
公众闹事事件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及依据 1.1目的 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理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公众闹事事件,尽可能的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救援和帮助,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正常施工秩序。 实现“五个工程”(质量精品、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和“六位一体”(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效益、技术创新一体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应对公众闹事事件的能力和执行力。 1.2 依据 依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规定,编制本公众闹事事件应急预案。 2 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总预案中相同。 各经理部成立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经理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书记、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安全、协调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求援办公室设在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职责 1 领导小组组长 1)全面负责公众闹事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3)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公众闹事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5)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 6)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2 领导小组副组长 1)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负责日常潜在闹事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稳定群众情绪,研究处理意见,疏散群众,妥善处理。 3 保安或公安人员 1)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人员安全,维护现场秩序,治安保卫疏散工作。 2)接到突发性事件信息后,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立即制止事态的发展和一切过激言行,严防各种破坏活动、打架闹事伤人、挠乱正常施工等行为,并查缴各类破坏、伤人工具,追查幕后组织人员。 3)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4 综合科 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2)必要时代表本单位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3)对突发事件引发的人员伤亡,医疗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救助。 4)平时提前做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准备工作。 5)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发事故时负责技术处理措施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 6)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有重点的摸排调查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口前移,发现有可能发生群体性的闹事活动,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查清事发原因、动机和幕后参与组织人员,并做好疏导、劝阻、教育工作。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 5 财务科 1)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2)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质及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6 治安联防队伍 1)为不脱产的专业队伍,是处理公众闹事事件的中坚力量。 2)针对危险事件,配备日常装备器材。 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保证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立即制止事态的发展和一切过激言行,严防各种破坏活动、打架闹事伤人、挠乱正常施工等行为。 4)针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派出所所长请示汇报,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努力稳定现场人员情绪,严防打架伤人、破坏财物活动等,尽快引导疏散周围人员。 4 应急事故识别 为积极预防,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避免、减少恶性群体闹事事件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居安思危,积极开展情报调研,要及早发现、超前预警、及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具体要开展好以下工作 1 广泛搜集情报信息,及时了解和严密掌握人员动态。 这是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前提,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人员思想动向,消除引发公众闹事事件的不安定因素,更好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通过及时获取各种与治安问题直接有关的情报信息,及时掌握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带有倾向性、政策性和群体性的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以便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把一些尚未形成气候的事件苗头迅速制止在萌芽状态,或为下一步的处置工作制定方案奠定基础。搜集情报信息必须广泛发动广大员工,调动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全方位、全时空的信息网络。保障情报信息的及时搜集、快速传递与准确应用。 2 常备不懈,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是处理公众闹事突发事件的关键,因此平时必须做好处置力量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一声令下立即赶赴事件现场。要教育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现阶段某些可能诱发或引发公众闹事突发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及社会问题,在思想上做好随时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要严格加强日常作战训练,提高处置力量的作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3 教育疏导为主,综合科要认真、合理地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以缓解矛盾,把公众闹事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或预谋之中。要努力从源头上缓解冲突、减少对抗,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4 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全面控制局势,防止事态发展、扩大和恶化。建立一套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先入为主,超前预警,及时获取相关的情报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力争把公众闹事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5 应急管理 处置公众闹事事件必须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负责、统一号令,各相关部门整体作战。 1 听从指挥,遵守纪律。 处置公众闹事事件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的果断措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执法性。凡是参与处置工作的所有人员,在行动之前必须遵守纪律,慎重行事,加强请示报告,依据上级的命令果断行动,尽快平息事态。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工作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切忌自作主张,擅自行动。行动结束后,对事件的善后工作及有关人员处理,也要依据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进行。不能因制止事件而侵害无辜群众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公私财产权。 2 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来决定是否使用、使用多少和如何使用警力,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要防止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慎而激化矛盾,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而使事态扩大。 3 慎用武器警械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现场的民警和联防队员应当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如要使用警械,应当严格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执行。 4 抓住时机,果断处置。 如果事态发展,形成非法集会、示威、游行或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包围、冲击经理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时,迅速出动宣传车和联防队员,赶赴现场,善言规劝、疏导有关人员和围观群众尽快离开,减少人员和车辆大量集结,防止事态扩大。对围堵、冲击经理部、阻断交通的活动,要抓住时机,果断处置,控制局势,尽快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5 如果事态继续发展,有发生大规模闹事的可能时,立即通知当地警察和武装人员控制现场。 6 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救治受伤人员。事件平息后,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清理现场,撤除路障,解除现场管制和交通管制,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 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并向上级报告。 6 应急原则和程序 1 应急原则 公众闹事的应急原则是教育疏导,缓解矛盾;因事施策,区别对待;精心组织,统一指挥;控制全局,确保重点;迅速果断,不失时机;讲究策略,依法办事;加强领导,协调一致。 在处置公众闹事事件时讲法制,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和方法,针对不同事件和不同发展阶段,因情施策、妥善处理,防止因处置不及时或处置措施不当而造成矛盾激化,酿成更大事端。在具体工作中,要本着宜顺忌激、宜解忌结、宜散忌聚原则,根据公众闹事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积极疏导,有效控制,迅速稳妥,坚决果断,依法办事,讲究策略,有理、有利、有节地抓住时机,坚决依法果断处置,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控制局势,尽快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升级,将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2 应急程序 3.17.7 应急响应 为科学、经济、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将根据事件的等级、发展趋势及控制程度,及时将情况上报公司,并按规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调整响应级别或结束响应。应急响应级别如下 1 Ⅰ级响应凡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公安局。 2 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公安局。 3 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半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当地派出所。 4 Ⅳ级响应凡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成员单位立即到现场处置,1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公司。 5 事故及紧急情况得到遏制后,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并按国务院75号令开展事故调查处理。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将事故调查处理意见上报指挥部。 8 应急状态的解除 当确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宣布进入应急状态的部门或者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状态的解除。 9 培训要求和演习 1 培训要求 综合科应对所有员工进行日常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对联防队人员必须进行岗前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检查其体检报告后方可上岗。 2 演习 1)通过演习确定应急机构的反应时间,将伤者送医院的最短时间和最佳运送路线。 2)确定几种常见的闹事状况和处理方法,做到现场的控制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理赢得时间。 3)通过演习让救援小组成员能正确履行自己的应急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掌握处置方法和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4)演练应保留相应记录,演练时间频率要求应急救援小组至少达到1-2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