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受限空间火场传播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pdf
1 42 东瞧爰 科技 2 0 0 9 年 第6 期 狭 长受限 空间火 场传播速率 的影响 因素研 究 刘辉辉 , 徐超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2 2 1 I l 6 摘要基于对狭长受限空间火场的实验研究, 并综合了 煤矿井下巷道的特点, 研究了影响狭长受限空间火场传播速率的多种因素。研究结 果表明 空间内的障碍物会增加火场 的传播速率; 固体壁面会产生反射波, 对火场 的传播速率有抑制作用, 甚至可能造成熄火; 狭长 空间的长度 是能否形成爆 轰 火场传播达到最大速率 的条件之 一。 关键词狭长 受限空间 传播速率 障碍物反射波爆 轰 中图分类号 T D 7 5 文献标识码A Lo ng a n d n ar r o w s pa c e l i mi t e d by t h e i mp a c t o f t h e fir e s p r e a d r a t e f a c t o r s L i u Hu i h u i .Xu C h a o S c h o o l o f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 J i a n g s u 2 2 1 1 1 6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l o n g a n d n a l T O W s p a c e i s l i mi t e d e x p e r i me n ta l s t u d y o f t h e fi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e ff e c t s o f l o n g a n d n a r r o w s p a c e l i mi t ed t h e fi r e s p r e a d r a t e o f a v a r i e t y o f f a c t o r s o T h e r e s u l ts s h o w t h a t S p a c e o b s t a c l e s w i l l i n c r e a s e t h e s p r e a d of t h e fi re rat e ; S o l i d wa l l wi l l b e refl e c t ed wa v e ,Ra t e o f s p r e a d 0 f t h efir ei n h i b i t , Ma y e v e n c a u s e e n g i n e; L o n g a nd n a l 3 w s p a c ei swh e fl a e rt h el e n g t h o f o n e o fthe c o n d i ti o nsf o rt h ef o r ma t i o nof d e t o n a ti o n Ma x i mu m r a t e of s p r e a d o f t h e f i re . K e yw o r d s L o n g a n d n a r r o w s p a c e i s l i m i t ed S p r e a dra t e O b s ta c l e s R e fl e c t ed w a v e D e t o n a t i o n 煤矿井下巷道是典 型的狭长受 限空 问, 因此狭 长 受限空间火场传播速率的研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1 障碍 物对 火场传 播 速率 的作 用机理 周凯元等对直管道内无障碍物 的情况进行 了研 究 , 得 出结论 对 于相等的点火距离即火焰加 速段 的长 度 , 密闭端点火比开 口端点火的火焰 速率 , 相 同的气 体 和点火距离, 较小管径的管道中火焰的传播速率也较 小。研究者还对管道中设置加速环的情况进行了实验 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管道 内障碍物对火焰加速率的影 响主要取决于加速环的个数 , 而环间距的影响居次要 地位。在同样的点火条件下, 当管内有障碍物加速环 时, 与没有障碍物时相比, 火焰速率提高了, 并且点火 能量的影响仅限于火焰传播的初期。以上实验均在激 波管中进行, 管道 内壁光滑, 其结果 比较理想, 然而对 于一个内壁产生腐蚀或被污垢污染并有大量凸起物附 着的管道, 将会比一个具有光滑内壁的管道产生更大 的火焰加速度。 桂晓宏等进行了一系列管道内瓦斯爆炸的实验研 究 , 实验结果见表 1 。 从表中看出, 随障碍物数量增加, 火焰的传播速率 明显增大, 障碍物对火焰的传播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61 0 作者简介 刘辉辉 1 9 8 6一 , 男, 江苏徐州人,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 院安全工程专业在读本科 生。 表 1 障碍物 的数量 、 长径 比与火场传播速率的关系 序号 障碍物 的数量 长径 比 I ./D 速率 m / s 1 无 2 0 9 7 . 7 2 无 3 6 7 3 . 2 3 无 5 0 3 6 . 1 4 2 2 0 1 3 9. 8 5 2 3 6 l l 1 . 3 6 2 5 0 9 8 . 7 7 4 2 0 1 7 7 . 1 8 4 3 6 1 2 5 . 0 9 4 5 0 1 1 9. 8 2 固体 壁 面对 火场 传播 速率 的作用 机理 管道终端壁面激波反射可看作对固壁的正反射 , 当一维 受限空间 中运动 激波正 面遇到 固壁 时 , 固壁 表 面上的压强会进一步提高, 并远大于入射波后的压强。 用下标 0和 1分别表示入射波前后的状态, 下标 1 和 2 则表示反射波前后的状态。一维空间中固定壁面激波 反射遵循 的边界条件为质点速度为 0 0u 2 0 对于理想气体, 由激波关系式和雨贡纽方程可推 导出激波在固壁上反射后的压力 [ 一 等] / [ P_ 。LP P 1 1 P 川 一 l ~一l, I 一十 I l l r l 0 r r 0 也 可表示为超压 比 P 2 -- P l -1 [ ] plp 0 rl pI r十l 用 。 , 分别表示入射激波和反射波的速度, 则 其关 系为 2 0 0 9 年 第6 期 东 堪j iI 钟枝 1 4 3 象 [ ] I t - l ] / r[ 1 ] 对于实际气体 , 一维空间中固壁反射波的强度 超 压、 波速 小于上述公式计算值。反射后激波的传播规 律与正向激波相同。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 反射波过后, 气体被压缩, 压力、 温度提高, 对 火焰传播有加速作用。 2 由于反射波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反, 反射波过 后产生的伴流速度方 向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反, 对火焰 传播有抑制作用 。 3 与火焰传播速度水平、 反射波强度及管道结 构有关。当反射波与火焰相交时, 对火焰传播影响最 大。当火焰传播速度很高时, 火焰过后 , 反射波才传播 到该区域, 此时反射波对火焰传播速度无影响 但有可 能对火焰结构产生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一 维受限空间 中终 端壁面反射波产生的伴 流速度对 火 焰传播起主导作用 , 即总的效果是终端壁面反射波抑 制管内火焰传播。 3空 间长 度对 火场传 播速 率的作 用机理 井下巷道内发生火灾时, 开始的燃烧波是正常火 焰传播 , 由正 常火焰 传 播产 生 的 已燃 气体 , 随温 度 升 高, 体积会膨胀 , 此 时就 会产生一 系列 的压缩 波 , 这些 压缩波向未燃混气传播, 使未燃混气的压强、 密度、 温 度发生一个微小增量, 最后重叠在一起形成激波, 一旦 形成激波, 由于激波后面压力非常高, 使未燃混气着 火,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正常火焰传播与激波引起的燃 烧合二为一, 激波后的已燃气体又连续向前传递一系 列的压缩波, 并不断提供能量以阻止激波强度的衰减, 从而得到一稳定的爆轰波。爆轰波的传播速度比正常 火焰传播速度快的多, 达到火焰传播速度 的最大值。 因为由一系列连续压缩波重叠形成爆轰波有一个过 程 , 需要 一段距离 , 狭长空间的长度是火场传播 后期的 影响因素。爆轰波形成的过程如图 1 。 a 正常火焰传播 I _ 一0前面形成一系列压缩波 d , d 一d , d ” ⋯⋯; b 正常火焰传播 O 0 前方爆轰波 u ~u已形成, 并使未燃混合气着火; c 正常火焰传播 与爆轰波引起的燃烧合二为一 图1 爆轰形成过程示意图 上接第 1 4 1页 通过对东三 9 群 层岩体的力学分析及冲击地压 的 形成机理分析 , 结合工作面的情况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打放能孔。在 2 N煤柱下及两侧 l o re范 围 内 的巷道两帮各打一系列大孔径钻孑 L , 切割煤体, 增加裂 隙, 使应力重新分布, 将原来煤体围岩的储能状态, 改 变为缓慢释放状态 , 从而达到防治冲击地压的 目的。 钻孑 L 参数如下 孔径 1 5 0 ra m, 孔深7 m 减压区边缘 , 设 备 7 5 液压钻 , 孔高位置 1 . 1 m 为煤 厚的 1 / 2处 孔 间 距 2 m, 采用单一布置形式 。 2 震动爆破。 在 2 群 煤柱下方并前后 l O re范围内 的巷道两帮各打一系列的震动爆破孔 , 进行震动爆破, 以改变煤体应力分布状态, 使应力峰值内移, 改变煤体 的物理力学性质, 释放煤体能量, 增加破碎带宽度, 增 加冲击地压的夹持阻力。钻孔参数如下 孔径 4 2 m m, 孔深 5 m, 孔高位置 1 . 1 m, 孑 L 间距 2 m, 每孔装药 量 0 . 1 k g / m, 炮孔用黄土充填, 填实以增加震动效果。 3 煤体注水。在煤体下方及前后5 m范围内的巷 道两帮每隔 8 m各打一个注水孔, 向煤层注入压力水 , 以改变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降低强度, 使煤体塑化 , 改善应力分布状态, 使煤体能量释放在时间上稳定、 在 空间上均匀, 从而达到治理冲击地压。钻孔参数如下 孔径 6 3 m m, 孔深3 0 m, 孔高位置 1 . 2 m, 平行煤柱钻孔, 封孔长度 4 m, 注水孔 问距 8 m。 4 放顶。 在工作面两侧顺槽安全出口处及时进 行钻孔放顶, 割断与相邻工作面的力学关系及缩短古 塘悬板长度, 以缩短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 减轻采场的 集中压力和弹性能积聚, 以防治冲击地压。参数 按步 距 5 m在工作面两端头布置一组钻孔, 每组两个, 垂高 5 m, 仰角7 5 。 , 与巷道夹角0 。 , 孔径4 2 m m。炸药为 3级 乳化炸药, 装药量每孔7卷。 5 为了及时切断顶板, 巷道两端头各采用两架 切顶支架进行支护。 6效益 忻州窑矿东三盘区 9 嚣 采用上述冲击地压防治措 施以来 , 已顺利地开采了8 5 0 1 、 8 5 1 2三个工作面并经 历了 l 6条上方煤柱, 未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减少 了事故的影响时问及对综采设备的毁坏 , 增加了综采 开采的安全系数, 每个等长工作面比原来提前 2 O天采 完 , 显著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效益。 1 44 互 撼晨 斜l枝 2 0 0 9 年 第6 期 1 2 下 薄煤层综合 防尘技 术实践 张全新 , 王亚强, 李思芳 滕 州市辰龙集 团金达煤矿 , 山东 滕 州2 7 7 5 1 4 摘要金达煤矿主采石炭二叠系的第l 2 . F 煤层, 煤厚 1 , 2 o 1 . 4 5 m 。该煤层脆性大、 易破碎, 生产中产生大量煤尘, 直接威胁着职工身体健 康和 生命安全。该文介绍 了金达 煤矿在机 掘、 炮掘 、 机采、 炮采生产 工艺过程 中所采取 的防尘措施及取得 的成果 , 为 1 2 薄煤 层 的综合 防尘摸 索出了一套新途径。 关键词 薄煤层 综合 防尘技术实践 中圈分类号 T I Y 7 1 4 . 3 文献标识码B 金达煤矿 l 2 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 煤尘爆炸指 数为 4 5 . 0 0 %, 属高爆性煤层。该煤层原生裂 隙不发 育、 空隙率低, 注水达不到理想效果。该矿把煤尘列为 矿井重大危险源 , 把煤 尘隐患 治理列 为通 防工 作 的重 中之重 , 长抓不懈 。 I 机 掘 工面 长压 短抽 除尘技 术 的改进 金达煤矿现有机掘工作面两个, 采用 “ 长压短抽” 方式通风除尘 。在距迎头 3 0~ 4 0 r n 处安设湿式除尘器 一 台。负压风筒 自抽 出式局部 通风机接 至迎 头 , 将 局 部通风机正压风筒在距迎头 2 0 3 0 m处 的抽 出式风机 之前断开, 造成断开处与迎头之间的范围内形成负压 区, 使煤岩尘充分被抽出, 使浮尘在迎头产尘区域即被 抽走 , 避免 了对后路 的污染 。 1 . 1 改进 方 法 为 了提高湿式 除尘器 的除 尘效果 , 尽可 能加 大除 尘器灭尘的能力 , 对除尘器的结构进行了局部改进。 1 湿式 除尘 器 购进 时 , 抽 出式 风机 和 除尘水 箱 之间用正压风简短节进行联接, 矿 自制了螺旋式刚性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8- 2 1 作者 简介 张全欣 1 9 6 9一 , 男 , 现在滕 州市辰龙集 团金 达煤矿从 事生产 技术管 理工作 。 风筒, 使含尘污风以螺旋前进的状态进入除尘水箱 , 加 大了风 流的紊 流程度 , 加大了风 流中的粉尘 与水 浴 、 水 膜 、 水滴和改进后增加的高压喷雾的融合程度。 2 在刚性风筒上安装 4个喷雾头, 采用高压水喷 雾, 压力不低于4 M P a , 将水箱的进水管封闭, 使加水方 式由流水状态改为喷雾状态, 加水的同时起到除尘作 用, 使水和粉尘进行点接触, 增加了一道除尘环节。 3 在 除尘 水 箱 的排风 口安设 一 道逆 风流 的 喷 雾 , 由高压泵 另出一路水管供水 , 对 即将排 出的仍带 有 粉尘的风流再进行 一次除尘 , 使 水和粉尘进行 点接触 。 1 . 2使 用效果 通过 以上改进 , 克服了湿式除尘器本身存在的缺 陷 , 在 1 2 2 1 4运输 巷综掘 工作 面应用 效 果 明显。煤尘 浓度对 比见表 1 。 表 1 除尘风机改进前后煤 尘浓 度比较 表 名称 单位 使用前 使用后 全尘 m g/ m 4 7 5 . 1 0 3 8 . 2 4 呼吸性粉尘 m g/i n 4 6 0 . 2 4 4 1 . 1 O 2炮掘 工作 面远 程爆破 喷雾 金 达煤矿 自行研制 了远程 自动爆破装置 。该装置 从图中不难看出只有狭长空间的长度足够长时, 才会形成爆轰波, 其主要会影响火场后期的传播速率。 当形成爆轰波时 , 其火场的传播速率会达到最大值。 4结论 1 障碍物对火焰的传播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2 受限空间中终端壁面反射波产生的伴流速度 对火焰传播起主导作用, 即总的效果是终端壁面反射 波抑制管内火焰传播 , 甚至会造成熄火现象。 3 狭长空间的长度足够长时, 就有可能会形成 爆轰波 , 使火焰的传播速率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 [ 1 ] 周凯元, 李宗芬丙烷一空气爆燃波的火焰面在直管道中 的加速运动爆炸与冲击, 2 0 0 0 , 2 0 2 1 3 71 4 2 . [ 2 ] 桂晓宏 , 林伯泉火焰速度与超压关系淮南工业学院学 报 , 1 9 9 9 , 1 9 4 1 4 1 8 . [ 3 ] 林柏泉, 营从光, 周世宁, 茹阿鹏受限空间瓦斯爆炸反射 波及对火焰传播的影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5 , 3 4 1 1 3 [ 4 ] 李增华. 燃烧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