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pdf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征求意见稿)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编 制 说 明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课题编制组 二 OO 五年十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课题编制组 二 OO 五年十月 I 项目主管部门及主管人项目主管部门及主管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 罗毅、冯波 项目承担单位及主要参与人员 项目承担单位及主要参与人员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 承担任务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总则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 主要参加人徐成、赵丽娜、周扬胜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承担任务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主要参加人黄启飞、王琪、董路、段华波、张丽颖 目 录 II 目 录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1 二 背景.............................................................1 (一)危险废物的危害性 ..........................................1 (二)危险废物的典型来源 ........................................2 (四)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现状......................................6 2、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标准现状..................................6 3、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存在的不足............................7 三 国外危险废物鉴别法规体系研究.....................................9 (一) 巴塞尔公约 .............................................9 (二)欧盟 .....................................................10 (三)美国 .....................................................11 1.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12 2.危险废物名录..............................................14 2.危险废物特性鉴别..........................................15 3.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方法......................................18 四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说明............................................19 (一)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体系设计 .................................19 (二)危险废物鉴别总则 .........................................20 (三)易燃性危险废物 ...........................................22 (四)反应性危险废物 ...........................................26 (五)腐蚀性危险废物 ...........................................30 (六)毒性危险废物 .............................................31 (七)生态毒性和感染性毒性危险废物 .............................49 五 标准实施........................................................50 主要参考文献.......................................................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一 编制依据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31 日修订)中第五十一条 规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 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下达 2002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 计划的通知 (环办[2002]106 号)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和固体所共同 承担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制(修)订工作,新增制订危险废物鉴别总则、易燃 性、反应性和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修订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 、急性 毒性初筛(GB5085.2-1996)和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三项鉴别标准。 二 背景 (一)危险废物的危害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增长迅速, 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较一般固体废物更大,且具有污 染后果难以预测和处置技术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一直是世界各国固体废物管理的 重点和难点。危险废物具有多种危害特性,主要表现为 (1)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害性质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 (2)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害性质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 刺激性、毒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其他毒性) 、放射性。 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通过下述途径对水体、大气和土 壤造成污染。 对水体的污染 废物随天然降水径流流入江、河、湖、海,污染地表水; 废物中的有害物质随渗沥水渗入土壤,使地下水污染; 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地面水,使其污染; 将危险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使之造成更大的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 废物本身蒸发、升华及有机废物被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大 气;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 废物中的细颗粒、 粉末随风飘逸, 扩散到空气中, 造成大气的粉尘污染; 在废物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气态废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对土壤的污染 有害废物的粉尘、 颗粒随风飘落在土壤表面, 而后进入土壤中污染土壤; 液体、半固体(污泥)有害废物在存放过程中或抛弃后撒漏地面,渗入 土壤; 废物中的有害物质随渗沥水渗入土壤; 废物直接掩埋在地下,有害成分混入土壤中污染土壤。 尽管从数量上讲,危险废物产生量仅占固体废物的 3%左右。但由于危险废 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并具有毒害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 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或几种以上的危害特性,且这种危害具有长期性、潜 伏性和滞后性,如果对危险废物的处理不当,则会因为其在自然界不能被降解或 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被生物富集、能致命或因累积引起有害的影响等原因对人 体和环境构成很大威胁。一旦其危害性质爆发出来,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将不堪 设想。因此,在管理中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危险废物的典型来源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具有数量上的相对集中性和分布上的广泛性的特点。 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公布的“2003 年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03 年我国危险 废物产生量为 1171 万吨,比上年增加 17.0%;危险废物排放量 0.3 万吨,贮存 量 423 万吨,处置量 375 万吨。从 1998 年到 2003 年,全国危险废物累计贮存量 达到 2173 万吨,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已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隐患。从危险 废物产生的行业分布看,危险废物来自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 99 个行业,其中,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5 个行业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危险废 物总量的 75.49%。从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看,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 47 类危 险废物在我国均有产生,而其中碱溶液或固态碱、废酸或固态酸、无机氟化物、 含铜废物和无机氰化物废物五种废物的产生量占到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 57.75 %。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存在于生活垃圾中。有研究表明,居民区及 商业机构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占危险废物总量的 0.075~0.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 (1)工业和商业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典型危险废物名称、产生源、危险组分和危害特性见 表 1,2 及 3。商业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与其提供的服务有关。例如,打印店 的油墨、干洗店的溶剂、汽车修理店的清洁剂及颜料商店的颜料和稀释剂等。 表 1 工业易燃性危险废物 废物名称 产生来源 易燃组分名称 闪点(℃) 回收这些溶剂的 蒸馏釜底物 二甲苯 丙酮 乙酸乙酯 乙苯 乙醚 甲醇 甲苯 -19 -4 15 -45 11 4 废物卤化 溶剂 废弃的工业化学 产品、不合格产 品、 容器残留和泄 漏残留物 乙醛 丙烯酸 环氧乙烷 苯 氯代甲烷(一氯甲烷) 环已烷 糠醛 乙腈 -40 54 易燃气体 -11 易燃气体 -18 60 2 表 2 工业腐蚀性废物 废物名称 产生工艺 废酸液 碱液 钠渣 废铬酸 废对苯二甲酸 电石渣 硼泥 锰泥 白泥 令轧带钢、糠醛生产过程、炼焦工艺、酸洗过程、集成电路处 理过程电解工序、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印刷制版过程、热处 理、轴承生产过程等 原油裂解、集成电路热处理、轴承生产过程、碱洗过程、中温 淬火、电镀过程等 制钠过程 皮革鞣制 涤纶树脂生产过程、苯酐制造过程 乙炔生产过程 制硼酸、硼砂工艺 制高锰酸钾工艺 造纸厂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 表 3 工业反应性危险废物 类别 废物名称 废物来源 反应性污染物 非特定源 含氰电镀废液 电镀过程产生的含氰化物的 电镀槽废液 氰化物 非特定源 含氰电镀污泥 含氰清洗槽废物 含氰的油浴淬火 槽的残渣 含氰清洗废物 使用氰化物的电镀过程,由 镀槽底部产生 使用氰化物的电镀过程起模 浴清洗的废液 使用氰化物的金属热处理过 程油浴淬火槽产生 金属热处理过程清洗盐浴锅 产生 氰化物 氰化物 氰化物 氰化物 特定源 含丙烯腈的塔底 流出物 含乙腈的塔底流 出物 离心和蒸馏残渣 废水处理污泥 废碳 粉红水/红水 含氰化物槽废液 丙烯腈生产中废水气提塔的 底部流出物 丙烯腈生产中乙腈塔的底部 流出物 甲苯二异氰酸盐生产过程产 生的离子和蒸馏残渣 制造和加工爆炸品生产的废 水处理污泥 含爆炸品的废水在处理时产 生的废碳 TNT(三硝基甲苯)操作生 产的粉红水/红水 矿石金属回收过程氰化物槽 废液 丙烯腈、乙腈、氢 氰酸 氢氰酸、丙烯腈、乙 腈 甲苯二异氰酸盐、 甲苯-2,4-二胺 未分析 未分析 未分析 未分析 废弃的工 业化学产 品、 不合格 产品、 容器 残留物和 泄漏残留 物 苦味酸胺 硝化甘油 磷化锌 六氯苯 硫化磷 氰化物 丙烯腈 氢氟酸 雷酸汞(II) (2)居民区生活垃圾中的典型危险废物许多日常使用的产品如家用洗涤 剂、个人护理用品、涂料等,因为它们的易燃性、腐蚀性和其他毒性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是有害的。居民垃圾中常见的危险废物列于表 4 中。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5 表 4 居民区垃圾中的典型危险废物 废物 性质 处置 家庭洗涤用品 擦洗粉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喷雾剂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氨基洗涤剂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或少量可稀 释 漂白粉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下水道疏通剂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家具上光剂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除草剂 易燃性 少量可稀释 烘箱清洁剂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鞋油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金银饰品抛光剂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污迹去除剂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卫生间清洁剂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装潢和地毯清洁剂 易燃和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个人护理用品 洗发水 毒性 少量可稀释后冲入厕所 护理香波 毒性 少量可稀释后冲入厕所 指甲油去除剂 毒性和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消毒酒精 毒性 少量可稀释后冲入厕所 汽车用品 防冻剂 毒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刹车和传动液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汽车电池 腐蚀性 回用中心 机油 易燃性 回用中心 煤油 易燃性 回用中心 汽油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废油 易燃性 回用中心 涂料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6 磁釉、油基或水基颜料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混杂的其他用品 易燃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电池 腐蚀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或回用中心 相片冲印化学品 腐蚀性、毒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或照相馆 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 庭院杀虫剂 易燃性、毒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灭蟑螂药 毒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化肥 毒性 危险废物处理厂 (四)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现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现状 1996 年 7 月 29 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危险废物鉴 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 5085.1-1996)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 5085.2-1996)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1996)三 项鉴别标准。其中,GB 5085.1-1996 主要规定了水溶性危险废物的腐蚀性鉴别, 规定当危险废物水溶液 pH≥12.5 或 pH≤2.0,则为腐蚀性危险废物;GB 5085.3-1996 规定了汞、铅、铬、铜等 14 类以重金属为重点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 鉴别限值;GB 5085.2-1996 规定,按照标准的实验方法,对小白鼠(大白鼠)经 口灌胃,48h 后超过半数死亡,则判定该危险废物属于急性毒性危险废物。 2、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标准现状、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方法标准共由 18 个标准所组成,其中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翻转法(GB 5086.1)和固体废物 浸出 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GB 5086.2)为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浸 出液制备的浸出方法标准。 GB 15555.1~15555.11、GB7486、GB/T 14671 和 GB/T 14204 共计 14 项标 准为浸出毒性鉴别标准中 13 项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其中浸出毒性鉴别项目中 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的检测方法因尚未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因此暂 采用北京矿业研究总院分析室编的矿石及有色金属分析手册第 146 页的“铍 试剂 II 光度法”进行检测。 GB 15555.12 为测定固体废物腐蚀性的玻璃电极法方法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7 3、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存在的不足 危险废物鉴别是有效管理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前提。 目前世界各国的危险 废物鉴别方法因其危险性质和国内立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危险废物的鉴别方法 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名录法,另一种是特性鉴别法,二者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 危险废物的鉴别体系。 危险废物名录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是国 家对危险废物实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法律原则体现。 根据经验和实验结果将废物 按危险性质进行分类,并按种类、名称分别将危险废物汇集、列出,制定目录并 予以公布实施。一般而言,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废物即为危险废物,不考虑其 化学组成和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因此, 采用名录法鉴别危险废物具有简单、 快速、 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一般仅需知道其来源即可,而无需进行实验室分析。但名录 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1)由于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财力等条件的缺乏 或不足,在制定危险废物名录时,虽然力求合理、齐全,但仍不可能将所有类型 的危险废物进行准确、适当的分类,并列举出来。在名录制定后,也可能同样会 产生、出现某些在名录中未被列入而又必须实行严格管理的新的危险废物种类, 无法做到穷尽所有的化学废物; (2)在执行名录规定时发现,某些废物虽在名录 之列,但因其有害成分或浓度明显较低,对环境或人体健康的危险性轻微,可以 不必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说明了名录法有时表现出缺乏灵活性。 危险废物的危害性是由危险废物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特性所决定的, 大多数 危险废物是复杂的混合物,要想准确地了解其化学成分是不现实的。就危险废物 环境管理而论,了解危险废物的危害性比知道其精确的化学成分更为重要。这种 危害不仅来源于危险废物原有的特性, 而且多种危险废物混合在一起或混入杂质 后,可能产生新的危险物质或增大危险性程度。建立和实行特性鉴别不仅弥补了 名录法的这些缺陷,也是对危险废物名录法的有益补充。特性鉴别法是通过对这 些废物进行科学地分析、测试,以确定这些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从而弥补名 录的不足,以便于对危险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法具有 广泛的适用性的优点,是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方法。但其不足是,在实践中往 往缺乏足够的、对应的监测技术。 我国在 1996 年 7 月发布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 5085.1-1996)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GB 5085.2-1996) , 危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8 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1996)三项鉴别标准,随后在 1998 年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这些鉴别标准和名录对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和 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看来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修订和补 充。 (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依据巴塞尔公约将危险废物分为 47 个类别, 编号从 HW01 到 HW47,主要是根据废物的成分和来源、特性来进行分类的。其 中编号为 HW01~HW18 的废物名称具有行业来源特征,是以来源命名的,主要 有医院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废药品、农药废物、木材防腐剂废物等 18 个大类; 编号为 HW19~HW47 的废物名称具有行业来源特征,是以危害成分命名的,主 要有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 含铍废物、 含铬废物、 含砷废物、 含有机溶剂废物、 废酸、废碱等 39 类物质,但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没有限定危害成分的含 量,需要依赖其它标准鉴别这些物质的危害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 化学物质的不断涌现和使用,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必然将不定期地进行修补。 (2)鉴别标准 我国采用特性鉴别法判别危险废物的工作起步较晚,直至 1996 年才制定了 腐蚀性和毒性鉴别的国家标准。无论从鉴别标准覆盖的范围,还是从鉴别标准本 身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 首先,由于危险废物的种类较多,国家不可能制定更多的鉴别标准。但从目 前的实验检测水平,危险废物管理的实用性,以及参考欧美等国家危险废物鉴别 的经验,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体系除包含腐蚀性和毒性鉴别外,还应包括易 燃性和反应性鉴别标准。 其次,在已制定的危险特性鉴别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尚不全面。腐蚀性鉴别 标准仅限于水溶性危险废物的酸碱腐蚀性鉴别, 缺乏非水溶性液态废物的腐蚀性 鉴别内容;急性毒性初筛无法测定非水溶性固体废物的急性毒性;浸出毒性鉴别 标准以无机重金属为主,缺乏有机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最后,我国目前缺乏与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相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尤其 是有机物的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标准,以及易燃性和反应性的鉴别方法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9 三 国外危险废物鉴别法规体系研究 本次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以 及巴塞尔公约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框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 巴塞尔公约 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 使各国共同采取行动防止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 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1989 年 3 月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 巴塞尔公约 ,并于 1992 年生效。公约由序言、29 项条款和 6 个附件组成,内 容包括公约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定义、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其中 附件一 “应加控制的废物类别” 列出了 45 类受控危险废物, 编号为 Y1~Y18 的废物具有行业来源特征,是以来源命名的,主要有医院临床废物、医药废物、 废药品、农药废物、木材防腐剂废物等 18 类;编号为 Y19~Y45 的废物具有成分 特征,是以危害成分命名的,主要有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含铍废物、含铬废 物、含有机溶剂废物、废酸、废碱等 37 类废物。 附件二“须加特别考虑的废物类别”指出家庭废物和焚烧家庭废物的残渣需 要特别注意。根据公约第一条第二款说明为本公约的目的,越境转移所涉载于 附件二的任何类别的废物即为“其他废物” 。这里,巴塞尔公约并未把这类废物 视为危险废物, 是因为它们几乎全部都是一些被扔掉之前由人们经手处理过的物 质,在正常情况下不具有毒害性质的物品。但由于它们当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有毒 有害的物质,家庭废物经焚烧处理后的残灰中也会含有微量的有机含碳物质,它 们可以溶于浸出液中,致使地下水和地面水中的污染物聚集,因此,在这里需要 对这两种废物谨慎处理。 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规定了 14 类不同性质的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 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毒性、传染性、腐蚀等,并对检验方法进 行了说明。依照公约,各国应当把本国产生的危险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并用最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地在本国境内处置; 各国必须确保这类废物的越境转 移不致危害人类环境并应把这类转移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公约还认为,危险废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应由废物产生者、转运 者、处置者和有关过程中的其他操作者分担责任,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重要的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0 是不能将废物管理工作视为仅仅应由废物处置者关心的问题; 废物产生者特别在 提供资料方面负有重大责任,从而可以就适当的处置方法做出决定,并确保选用 无害环境的办法。 虽然 “危险废物” 常被用作一个泛指而无特定含义的用语, 但 巴塞尔公约 把要控制的废物分成了各种类型。公约还规定,危险废物应包括出口、进口或缔 约国国内立法规定或认为是危险废物的任何废物。 巴塞尔公约还论及废物的 无害环境管理,指出这种管理工作应“采取一切可行步骤,确保危险废物或其他 废物的管理方式得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此类废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 (二)欧盟 欧洲环境政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处于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全球 性环境问题突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世界统一市场及和平与发展主题形成、 信息全球化加快、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形成等特点。尽管目前欧盟的废物管理政 策和法律仍非完美,但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 一, 欧盟的废物管理目标非常具体和明确; 第二, 欧盟的废物管理思想发展很快, 确保了欧盟的废物管理政策和法律具有先进性。 欧盟关于危险废物的鉴别规定主要在 91/689/EEC危险废物指令和 2001/118/EC废物/危险废物名录 (2000/532/EC 的修订版)中加以规定。 91/689/EEC危险废物指令定义了危险废物的含义,要求成员国在废物指 令(75/442/EEC)的指导下对其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适当的管理,并在第一条第 五款特别指出家庭废物不包括在本指令的范围内。附录 3“被认为具有危险性的 废物性质”中对危险废物所表现出来的危险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主要是从危 险化学品所造成的风险及安全评价角度出发, 列举了爆炸性、 氧化性、 易燃性 (分 为高度易燃和易燃) 、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传染性、生物毒性等 14 种类型 的危险性质,与巴塞尔公约一致,编号为 H1~H14,对这 14 类危险特性进 行描述。 同时,针对 91/689/EEC危险废物指令附件 3 中所列的 14 类危险特性, 欧盟指令 84/449/EEC关于危险物质分类、包装、标识的规定 (修订版)附件 中规定了一些种类危险特性的检测方法。其中包括第 A 部分“确定物理化学 性质的方法”中 A.9 闪点、A.10 易燃性(固体) 、A.11 易燃性(气体) 、A..1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1 易燃性(物质和制剂,与水或潮湿空气接触,释放出危险数量的高度易燃气体) 、 A.13 易燃性(固体和液体) 、A.14 爆炸性质、A.15 自燃(确定挥发性液体和气 体自燃的温度) 、A.16 自燃(固体-确定相对自燃温度) 、A.17 氧化性质。 2001/118/EC废物/危险废物名录 (2000/532/EC 的修订版)是欧盟制定的 关于废物的清单,既包含危险废物,也包含一般的固体废物。此名录按 20 个不 同行业列举了 849849 种废物,其中编号前标有*号的共有 404404 种,属于危险废物, 其他未标有*号的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2001/118/EC 规定, 名录中的危险废物不仅 要满足 91/689/EEC危险废物指令附件 3 中描述的 14 类危险特性,而且对于 具有 H3~H8、H10 和 H11 危险特性的废物还须满足 2001/118/EC 条款 2 中所规 定的数值或含量限值,如闪点≤55℃;剧毒物质的总浓度≥0.1%;R35 类腐蚀 性物质的总浓度≥1%等。 修订版指令 2001/118/EC 比指令 2000/532/EC 在此内容 上增加了一条规定,即“第 3 类致癌性物质的浓度≥1%” 。 2001/118/EC 附件第 1 条指出,此名录中列出的废物不意味着此物质在所有 情况下都是废物,仅当它符合指令 75/442/EEC 中废物的定义时才是废物。名录 中的废物采用六位代码编号,其中前两位或前四位都属于章节编号。如 01 代表 “由于爆炸、 采矿、 采石, 以及矿物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废物” , 01 01 代表 “采 矿产生的废物” ,01 01 01 代表“金属矿开采产生的废物” 。名录共 20 章节,其 中第 01~12 或 17~20 章节是按照废物产生来源分类的。 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可 能在多个名录章节中划分它的活动,例如一个汽车生产商依照其工艺步骤,发现 在第 12 章节、11 章节和 08 章节中有他产生的废物,这 3 章分别是金属表面处 理和成型废物、 来自金属处理和金属镀层的含重金属的无机废物, 表面处理废物。 (三)美国 美国 RCRA 第 3001 条规定,美国环保局制定并颁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考 虑危险废物的毒性、持久性和自然降解、生物体内的富集以及诸如易燃性、腐蚀 性和其他危险性因素。 40CFR part260~part261 为美国 EPA 制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法规,主要规定 了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的总则、特性鉴别和危险废物名录。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 该法规定,所有固体废物产生者必须确定所产生的废物是否是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2 1.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 美国危险废物鉴别程序是按照如下图示 1 进行的 图 1 美国危险废物鉴别过程 由图 1 发现,美国危险废物的鉴别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四点即是否属于固体 废物、是否可以从危险废物定义中排除、是否属于目录列出或具有危险特性的废 物、是否符合特殊规则规定的废物。 1. 是否属于固体废物 根据美国 RCRA 法,危险废物首先必须是固体废物。如果可以确定废物不 属于固体废物就可以判定该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 2. 是否可以从危险废物定义中排除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具有危险特性的物质都必须归类为危险废物,并 按照美国 EPA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尽管这些废物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但是对这些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收集、运输、处理或处置可能不切实际或难度 很大。例如,家庭废物中的废溶剂、废杀虫剂和废旧含汞电池等,明显具有危害 性,如把这类废物列为危险废物,会因为这类废物的量大、混合程度高、不易处 理而带来许多问题。因此,美国 EPA 危险废物管理法规中对一些来源的含危险 特性的物质从危险废物中排除出去,如家庭产生的含汞灯管、含汞电池等。 3. 是否属于名录中或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是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待鉴别废物 不是危险废物 是否符合特殊规则中危险废物的定义 是否属于固体废物 是否可以从危险废物定义中排除 是否属于名录所列或具有危险特性的 危险废物 否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3 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废物并不都已在名录中列出。EPA 规定,任何废物必 须测定其危害特性;如果未在名录中列出的废物表现出了危险废物的特性,则也 可判定其属于危险废物。 4. 特殊规则 虽然美国 EPA 法规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方法,但是仍然会有某些废物经 过处理后(如大量稀释)逃避法律的管制,或被污染的物质无法通过相应的法规 来鉴别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 EPA 规定了若干规则以完善 鉴别法规。这些规则包括混合规则、衍生规则和包含政策。 (1)混合规则 为了使非危险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混合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并 防止通过大量稀释危险废物而逃避法规管制的行为的发生而制定。混合规则规 定 EPA 名录中的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混合后仍属于危险废物,即使是很少量 的名录中的废物与大量的非危险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同样属于危险废物。 对于名录中仅显示易燃性、反应性和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当与其他固体废 物混合时, 应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混合物进行鉴别, 如果混合物表现出 EPA 规定的四种危险特性中的任意一种危险性,则判断其属于危险废物,否则属于一 般固体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这类危险废物,当与其它固体 废物混合时,如果混合物表现出 EPA 规定的四种危险特性中的任意一种危险性, 则判断其属于危险废物,否则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2)衍生规则 贮存、处理或处置危险废物(包括污泥、灰分、空气污染控制设备的灰尘、 渗滤液)产生的任何固体废物都属于危险废物。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产生的残渣 等,仅当其表现出危险特性时,才属于危险废物,否则,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若残渣是回收用来制造新产品或被用来回收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则此残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4 渣不属于危险废物。 (3)包含政策 在有些情况下,当危险废物进入了土壤或污染了设备、建筑或其他器具时, 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和物质因为不符合混合规则和衍生规则的要求而避开 RCRA 法律的管制。因此,RCRA 规定,凡是出现这种情况,受污染的物质同样应当被 作为危险废物。 只有当受污染的物质不再表现出危险特性或被认为不再对人类和 环境产生威胁时,才可以不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此外,在不同操作环境下产生的废物不一定都是危险废物。美国针对这些情 况制定了一些豁免的规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废物产生者的责任。 美国40CFR part261.4(b)中规定了 18 种豁免的情况,包括家庭废物、返回矿场地点的表 土采矿、钻井泥浆、矿石和矿物等。 危险废物特殊规定的三个规则中也有豁免的情况。混合原则有八种豁免情 况, 如特性危险废物与矿业废物混合时尽管会表现出易燃性、 腐蚀性等危险特性, 但仍按一般废物来管理。其余几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名录中的危险废物的豁免。衍 生规则有五种豁免情况,如从危险废物中回收的有用材料,因为按照相关定义, 这类材料已不属于废物定义的范畴。 其他四种情况指的是使用特定处理工艺处理 特定废物产生的残渣,可以按照一般废物来管理。 2.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名录 美国 EPA 在将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中时考虑以下准则 废物中包含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缺乏法规管理的情况下,将导致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废物中包含有急性毒性化学品物质,即使含量很低这类物质对人体和环 境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废物通常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危害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 性。 在国会制定的相关法律中,这些废物会被定义为危险废物。 凡是符合上述四条中任何一条的废物都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 由此产生的危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5 险废物名录包含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危险废物都有一个 EPA 危险废物编号。四 种危险废物类型中的每一类都带有 EPA 指定的前缀字母,作为识别之用。四种 类型的危险废物如下 来自非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名录(即来自确定的一般工业和生产过程 的废物,共列入 39 个危险废物编号,由字母 F 表示) ; 来自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即来自指定工业的废物,共列入 178 个编 号,由字母 K 表示) ; 被遗弃的商业化学品、不合规格的物质、容器沉积物和溢油沉积物 (剧毒的由 P 表示,一般毒性的由 U 表示,共列入 600 多个危险废物编号) 。 名录中共包括了大约八百多个危险废物编号,904 种危险废物。为了较好地 在名录中反映出危险废物的特性,EPA 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危险废物的特性, 如有毒废物(T) 、急性毒性危险废物(H) 、易燃性危险废物(I) 、腐蚀性危险 废物(C) 、反应性危险废物(R) 。名录中危险废物的代码影响到法规对他们的 管理,如 H 类比其他类型的危险废物管理更加严格。 2.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按照美国 EPA 颁布的鉴别标准, 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主要包括易燃性、 反应性、 腐蚀性和毒性四种类型。这主要是考虑到危险废物产生者在判别时易于操作,并 具有可行性。 美国危险特性鉴别标准制定的原则 1表现出以下危害特性 i 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或严重的不可恢复疾病的增加; ii 当对其进行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及其他管理措施时对人体 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 2 以上特性能够 i 有合适和标准的测试分析方法; ii 由产生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1980 年,在参照美国交通部(DOT)危险品管理及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 理(OSHA)健康风险标准的基础之上,美国 EPA 制定了易燃性、腐蚀性的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6 标准。易燃性特性鉴别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鉴别一些在日常运输、贮存和处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