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砌碹中常见问题分析.pdf
2 0 1 1 年 第5 期 东 晨 科技 5 9 混凝土砌碹中常见问题分析 冯敬伟 , 马军杰 , 潘鹏程 山东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宁2 7 2 4 0 0 摘要现阶段煤矿井下混凝土砌碹的工程较多, 不止台阶、 水沟需要混凝土砌碹, 主要硐室、 煤仓、 溜煤眼等多数也使用混凝土砌碹。然而混 凝土砌碹时易出现蜂窝、 麻面等一些质量问题, 该文详细论述了混凝土砌碹中的质量通病, 并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砌碹 问题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 “1 7 3 7 5 5 . 6; T U 7 5 5 . 7 文献标识码C 1 混凝土砌碹 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 蜂窝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的窟窿。 2 麻面 碹体表面局部出现小凹坑、 麻点。 3 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 部没有混凝土,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4 露筋 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表面。 5 缝隙、 夹层 混凝土内存在松散混疑土夹层。 6 缺棱掉角 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 棱角有缺陷。 7 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 8 强度不够 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 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 出现质 量 问题 的原 因 2 . 1 蜂窝产生的原 因 1 混凝土配比不当; 2 混凝土未拌合均匀;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 未设 串筒, 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 振捣不实; 5 模板缝隙未堵 严, 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 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 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 柱、 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 收稿 日期 2 0 1 l一 0 l 一2 O 作者简介 冯敬伟 1 9 7 9一 , 男, 山东 曲阜人, 2 0 0 5年毕业于山东 科技大学。 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助理工程师。 续灌上层混凝土。 2 . 2 麻 面产 生 的原 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 干净,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拼缝不严 , 局部漏浆; 3 模板刷油不匀 , 局部漏刷或失效 , 混凝 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 混凝土振捣不实, 气 泡未排出, 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 . 3 孔洞产生的原 因 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 混 凝土下料被挡住, 未振捣就继续砌碹上层混凝土; 2 混凝土离析, 砂浆分离 , 石子成堆, 严重跑浆, 又未进行 振捣; 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过厚 , 下料过高, 振捣 器振动不到 , 形成 松 散孑 L 洞 ; 4 混 凝 土 内掉人 木块 、 泥块等杂物。 2 . 4 露筋产生的原 因 1 灌筑混凝土时,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 太少或漏放, 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 2 结构构件截 面小, 钢筋过密, 石子卡在钢筋上, 使水泥砂浆不能充 满钢筋周围, 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 比不当, 产生 离析, 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 混凝土保护层 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造成露筋; 5 木模 板未浇水湿润, 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 , 拆模时缺棱、 掉 角, 导致漏筋。 3 旁路节流阀开 13 过大, 压力上不去, 将旁路节 流阀开 口关小 。 ‘ 4 主泵磨损严重, 应更换新泵。 8 “ 主轴升降” 提升力不足 1 供油压力低。调整副泵溢流阀及系统限压阀 至 3 1 . 5 MP a 。 2 溢流阀失灵。修理溢流阀或更换。 3 副泵严重磨损。应修理或更换液压泵。 4 主缸内泄露严重。应更换主缸活塞密封圈。 5 “ 主轴升降” 阀片泄漏。修理或更换该阀片。 6 副泵出油过滤器堵塞。应清洗或更换滤芯。 9 主泵运转驱动头达不到需要的转速 1 主泵的排量小。应增大油泵斜倾角加大供油 量 。 2 主泵内泄露过大。更换新的液压泵。 3 马达磨损严重 , 泄漏过大。更换新马达。 4 油温过高, 产生大量泄漏。加强冷却水量或 寻找冷却原因。 5 马达变量不到位。操纵“ 主轴转速” 手柄, 使 马达变量到位。 6 旁路 节流阀 口开过大。将 旁路节流 阀13关 小 。 东 堪晨 科技 2 0 1 1 年 第5 期 2 一 缝 隙、 夹层 产 生 的原 因 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 , 清除表面水 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 就灌筑混凝土; 2 施工缝处锯屑、 泥土、 砖块等杂物 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 未设 串筒、 溜槽 , 造成混凝土离析; 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 缝砂浆层 , 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2 . 6 缺棱 掉 角产 生 的原 因 1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混凝 土 砌碹后养护不好 , 造成脱水 , 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 边角拉裂, 拆模时, 棱角被粘掉 ; 2 低温施工过早拆 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 拆模时, 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 击, 或保护不好 , 棱角被碰掉; 4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 , 或涂刷不均。 2 . 7表 面不平 整产 生 的原 因 1 混凝土砌碹后 , 表面仅用铁锹拍平, 未用抹子 找平压光, 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 土层上, 或支承面不足 , 或支撑松动、 泡水, 致使新浇灌 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 3 混凝土未达 到一定强度时, 上人操作或运料, 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 或印痕。 2 . 8 强度 不够 产 生 的原 因 1 水泥过期或受潮, 活性降低。砂、 石子料级配 不好 , 空隙大, 含泥量大, 杂物多, 外加剂使用不当, 掺 量不准确 ; 2 混凝土配 比不 当, 计量不准 , 施工 中随 意加水 , 使水灰比增大; 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 搅 拌时间不够 , 拌合不匀; 4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 实 , 养护管理不善 , 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 3 提高混凝土砌碹质置的措施 3 . 1 蜂 窝的 防治措 施 1 认真设计、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 比, 经常检 查 , 做到计量准确 , 混凝土拌合均匀, 坍落度适合。混 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 m应设 串筒或溜槽 , 浇灌应分层 下料 , 分层振捣 , 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 浇灌 中, 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 防止漏浆。基础、 柱、 墙 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 . 5 h , 沉实后再浇上部混 凝土。 2 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 用 1 2或 1 2 . 5水泥 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 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 刷洗净后, 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较 深蜂窝如清除困难 , 可埋压浆管、 排气管, 表面抹砂浆 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 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 . 2 麻 面 的 防治措 施 1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 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 缝隙应用油毡纸、 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 效的, 涂刷均匀 , 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 实 , 至排除气泡为止。 2 表面作粉刷的, 可不处理, 表 面无粉刷的, 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 , 用原混凝 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将麻面抹平压光。 3 . 3 孔 洞 的 防治措施 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 采用细石混凝土 浇灌, 在模板内充满, 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孑 L 洞应 两侧同时下料, 侧面加开浇灌门, 严防漏振。砂石中混 有粘土块、 模板工具等杂物掉人混疑土内, 应及时清除 干净。 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 除, 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 细浇灌 、 捣实 。 3 . 4 露筋的防治措施 1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正确, 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 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 子 , 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 度超过2 m时, 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 击钢筋。操作时, 避免踩踏钢筋, 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 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 模时间, 防止过早拆模, 碰坏棱角。 2 表面露筋 , 刷洗 净后, 在表面抹 1 2或 1 2 . 5水泥砂浆 , 将允满露筋部 位抹平。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 , 洗 刷干净后, 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3 . 5 缝 隙、 夹层 的 防治措施 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 范要求处理 施工缝 及 变形 缝表面。接缝处锯屑、 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 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 m应设 串筒或溜槽 , 接缝 处浇灌前应先浇 5 0一 l O O m 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以利结合 良好, 并加强接 缝处混凝 土的振捣 密实。 2 缝隙夹层不深时, 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 , 洗刷干净 后, 用 1 2 或 1 2 . 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 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 用压力水 冲洗干净 后支模 , 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3 . 6缺棱掉角的防治措施 1 木模板在砌碹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 砌碹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混 凝土应具有 1 . 2 N /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 角, 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角。 运输时, 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 , 以免碰损。 2 缺棱掉角, 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 冲洗充分湿润后 , 视破损程度用 1 2或 1 2 . 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或支 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 认真养护。 3 . 7 表 面不平 整 的 防治措 施 1 严格按规范操作, 灌筑混凝土后 , 应根据水平 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 压光, 终凝后浇水养护。 2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应支在 坚实地基上 , 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并防止浸水 , 以保证 不发生下沉 。 3 在砌碹混凝土时加强检查 , 只有当混凝土强 2 0 1 1 年 第5 期 参堪晨 纠技 6 1 无功补偿技术在郭屯煤矿 的应 用 吕 钊 , 王知 田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郭屯煤矿, 山东 郓城2 7 4 7 0 0 摘要该文对无功补偿技术在煤矿供电系统的应用进行了 分析, 该技术能够起到节约电能、 提高供电质量、 节约材料费等作用, 在煤矿供电 系统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功率 因数煤矿供 电 中图分类号 T M T 1 4 . 3 文献标识码C Ab s t r a c t Th e r e a c t i v e p o we r c o mp e n s a t i o n i n t h e c o a l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p l a y t o s a v e e n e r gy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p o we r s u p p l y,t h e r o l e o f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ma t e r i als,e t e .,i n t h e c o al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b e t t e r P r o s p e c t s . Ke y wo r d s c o al p o we r e d po we rf a c t o r 为实现矿井电网经济运行, 郭屯煤矿在提高功率 因数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 明显提高了功率因数 , 为 矿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概 况 郭屯煤矿位于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 现采用双电 源双回路分列运行方式, 井下高压供电电压为 1 0 k V, 分别向井下中央泵房、 制冷机组、 采区变电所和胶带输 送机供电。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 刮板运输机设备采 用3 3 0 0 V, 转载机、 破碎机等设备采用 1 1 4 0 V, 采煤工作 面其他设备及掘进工作面采用 6 6 0 V供电。 郭屯煤矿的供电系统采用在 1 0 k V母线上集 中补 偿与在终端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动态补偿与并联 电容器 自动投切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电 网的功率因数。自从无功补偿设备投入运行以来, 煤 矿电网的功率因数由0 . 8 4 0 . 8 5提高到 0 . 9 4~ 0 . 9 6 , 过去在电费支出时因功率因数低于 0 . 9 0 , 每月被罚 4 至5万元 , 现在功率因数高于 0 . 9 0之后, 每个月都能 从电费里免除 2至4万元。 2 无功功率对煤矿的影响 2 . 1 煤矿井下无功功率存在的危害 在煤矿井下供配电系统中广泛存在大量的感性负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61 5 作者简介 吕钊 1 9 7 9 一 , 男, 汉族 , 大学本科学历 , 现就职于鲁能 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机电科, 助理工程师。 荷 , 如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 这些感性负荷在配电 系统中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 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 , 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加大和电能损耗增加。如 1 3 0 1面 轨道顺槽掘进时采用 K B S G Z Y一 6 3 0 k V A / 1 1 4 0 V型 变压 器供 电 , E B Z一1 5 0掘进 机掘进 , 系统 总 功率 2 3 5 k W。在掘进到 1 3 0 0 m时就遇到掘进机启动困难 , 电气设备灵敏度校验不合格的情况。于是更换线路导 线, 由原来的 7 0 ra m 更换为9 5 m m , 同时调节变压器接 线端子分接头位置提高电源电压的方式, 这样多种手 段并用才完成掘进任务。上述实例都可归结为系统无 功负荷太大, 解决这些问题 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进行无 功补偿 。 2 . 2 电网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的含义 电力网除了要负担用电负荷的有功功率 P, 还要 负担负荷的无功功率 Q ,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s 1 而电网的功率因数为 c o s P / S 2 即功翠因数 C O S q 的物理意义是 线路的视在功 率 s供给有功功率 P的消耗所占的百分数。功率因数 还可用式 3 来表达 , c 0 s P / S P / , 3 可见, 在一定 电压 U和电流 下, 提高功率 因数 伽 , 其输出的有功功率 J P 将增大, 因此改善功率因数 是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度达到 1 . 2 N / 啪 以上 , 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3 . 8 强度不够的防治措施 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 , 新鲜无结块。砂、 石子 粒径、 级配、 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 合比, 保证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 , 保证搅拌 时间并拌匀。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 并加强对试 块的管理和养护。 2 当混凝土强度偏 低, 可用非破损方法 如 回弹仪法 , 超声波法 来测定 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 如仍不能满足要求 , 可按实际强 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 研究处理方案, 采取相应加固或 补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