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采注水“一孔两用”封孔技术研究.pdf
2 0 1 7年第 4 2 卷第 4期 Vo 1 . 42 No . 4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E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g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2 9 d o i 1 0 . 3 9 6 9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2 0 1 7 .0 4 . 0 1 1 抽 . -T - . 注 水 “ 一 孔 两 用 ” 封 孔 技 术 研 究 王峰 大 同煤矿集 团 恒宝源煤 业有 限公 司, 山西 大同 0 3 7 0 0 0 [ 摘要 ] 煤层注水是降低工作 面粉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恒宝源煤矿利用工作面抽放孔 对煤体进行注水, 一方面降低 了开采过程 中粉 尘质量浓度 ; 另一方面不需要专门打 注水孔 , 减 少了工作量。注水量及注水压力又取决于封孔效果的好坏。恒宝源煤矿 采 用“ 两堵一注” 注浆封孔方式 , 很好地实现 了对注水孔的封堵。 [ 关键词 ] 综采工作 面; 降尘措施 ; 两堵一注; 注水; 封孔技术 [ 中图分类号 ]T D7 1 2 . 6 2[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9 9 4 3 2 0 1 7 0 4 - 0 0 2 9 - 0 3 1 工程背景 9 煤层 8 1 0 3工作面位于矿井中东部一采区 , 为 9 层第二个综采工作面。 其西部为 9 层 3 条采 区大巷 ; 南部为 9 层 8 1 0 1 综采工作面 ; 北部为实 体煤层 ; 东部为上磨石沟村保护煤柱 。 工作面倾 向 长度 1 5 0 m, 可采走 向长度 5 0 0 m, 煤层平均厚度 1 1 . 8 m, 煤层平均倾角 9 。 , 密度 1 . 4 t / m 3 , 工作面可 采储量 1 2 4万 t , 可采 出煤量 1 0 0万 t 。 工作面回采 率为 8 0 %, 工作 面平均 日产 3 0 0 0 t , 可采期 为 l 5 个月。 9 煤层 8 1 0 3工作面属低瓦斯工作面 , 煤尘具 有爆炸性 , 属 自燃煤层 , 煤层发火期为 7 0 d 。9 煤 层 8 1 0 3工作 面两顺槽 均为矩形断面 , 2 1 0 3运输 顺槽巷宽 4 . 7 m、巷高 2 . 8 m; 5 1 0 3轨道顺槽巷宽 3 . 7 m、巷高 3 . 3 m;均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 杆 、 钢筋梯梁和锚索联合支护。 工作面配套 Z F 7 5 0 0 / 2 2 / 3 5型中间架 9 6 架 , Z F S D 5 6 0 0 / 2 2 / 3 3型端头架 1组 , Z F S G 一 6 8 0 0 / 2 2 / 3 3 型过度架 7架 ; 使用采煤机型号为 MG 一 7 0 0 一 WD, 前刮板运输机型号为 S G Z 一 7 6 4 / 4 0 0 ,后刮板运输 机型号为 S G Z 一 7 6 4 / 6 3 0 ,转载机型号为 S Z Z 一 8 3 0 / 2 5 0 , 破碎机型号为 P C M一 1 6 0型, 顺槽 可伸缩带式 输送机为 D S J 一 1 0 0 / 8 0 / 1 6 0型。工作面采用单一走 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采煤方法 , 采用 自然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 ,采用 “ 两采一 放” 放煤工艺。 8 1 0 3工作面瓦斯抽放孔布置沿着工作 面两 侧顺槽展开, 间隔4 m, 钻孔深度 7 5 m 。在工作面 回采过程中 ,由于煤层的含水率很低 ,只有 1 .0 1 %, 在进行过瓦斯抽采之后 , 煤层的含水率降 得更低 , 使粉尘产生较多 。 这不仅给井下工作人员 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生 产 , 因此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根据现场条件 , 恒宝 源煤矿采取煤层注水降尘措施 。8 1 0 3工作面可注 性分析 4项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8 1 0 3工作面煤样可注性分析 4项指标 2 “ 一孔 两用” 技术方案制定 恒宝源煤矿存在 回采过程 中产生粉尘质量浓 度较大的问题, 必须采取降尘技术措施, 比如在顺 槽和工作面铺设喷雾 、 水幕等 , 但 是降尘效果并不 是很明显。煤层注水是降低粉尘质量浓度的主要 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对工作面煤层进行注水 , 提 高煤层 的含水率 ,可 以有效降低 回采过程中的粉 尘质量浓度 。 利用抽采孔进行注水 , 最主要有 2个 方面的优点 一是可以节省工作量, 不需要重新打 注水孑 L ; 二是可以与 回采进度相匹配, 实现注完水 即回采 , 保证注水水分最大限度保留。 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 抽采过的煤层孔隙裂隙发育充分 , 为注浆 封孔带来了较大难度 。 方案预先采用“ 两堵一注” 注浆封孔方式如图 1所示 。 1 . 囊袋 ; 2 . 单 向阀 ; 3 . 注浆管 ; 4 .单 向爆破伐 ; 5 . 裸管 6 . 单 向阀 ; 7 . 返浆管 图 1 “ 两堵一注” 注浆封孔装置 方式 3 0 王峰抽采注水“ 一孔两用 ” 封孔技术研究 2 0 1 7年 8月 Aug . ,2 01 7 3 现场工业性试验 3 . 1 现 场试 验 工业性试验选择在恒宝源煤矿 8 1 0 3 工作面, 初始利用工作面辅助进风顺槽巷侧的 8个瓦斯抽 采孔进行煤层注水。 实验注水孔直径 9 4 m m, 孔深 为 7 5 m, 钻孔间距 1 0 m, 采用“ 两堵一 注” 封孔方 式 , 前后 2个囊袋长度是 1 m, 注浆段长度 与封孔 深度相关。 为了确定最佳 的封孔深度 , 采用不同封 孔长度进行试验 ,注浆封孔深度 1 2 、 1 4 、 l 6 、 1 8 m 的钻孔各 2个。 在注浆封孔过程中 , 出现了 3个 现象 ① 2 、 5 、 6号钻孔在注浆封孔过程中出现浆液沿着煤壁 裂隙往外流的现象 ;② 1 号钻孔裸管里面及外壁 往出返浆 ;③4号钻孔无法将封孔器塞到指定位 置 , 最终封孔深度是 8 m。待封孑 L 浆液凝 固 4 8 h , 开始对钻孑 L 进行注水 。注水泵使用 2 B Z 一 4 0 / 1 2型 脉冲式煤层注水泵 , 其具体技术参数如表 2所示 。 表 2 2 B Z 一 4 0 / 1 2型脉冲式煤层注水泵参数 名称 参数 名称 参数 脉冲强度 / MP a 0 ~ 1 2 工作 电压 / V 6 6 0 / 1 1 4 0 脉冲频率 , 次 / mi n 1 4 6 0 外 型尺寸 / mm 1 3 0 06 3 07 1 5 输 出流量 / ffmi n 4 0 整机质量 , k g 5 0 0 电机功率 / k W 1 5 电机型号 YB K2 2 0 0 8 3 . 2 理论注水量计算 单孔注水量按照水分增加法进行计算 Q K B L MT W1 一 W2 式 中 Q为 1 个钻孔注水量 , m 。 ; 为孔间距 , 8 1 0 3工作面按照钻孔设计取 1 0 m; 为 1 个钻孔 长度 , 8 1 0 3 工作面取 7 5 m; 为工作面煤层厚度 , 8 1 0 3 3 2 作面取 1 1 . 8 m; 为煤 的密度 ,取 1 . 4 ff m ; 为注水后要求达到的水分 ,取 4 %; W 为煤层 原有水分 , 取 1 . 0 1 %; 为水的漏失和注水不均匀 系数 , 取 1 . 5 。 按照上式计算 , 钻孔间距 1 0 m的注水钻孔理 论注水量为 5 5 5 . 7 0 m’ 。 3 . 3 试验注水量 在注水过程 中, 注水压力提高到 4 MP a 时 , 注 水封孔器开始往外射出, 导致注水 中断, 所 以本次 试验的注水压力均维持在 3 M P a以下 ,其 中封孔 深度 1 2 m的单孔注水量最大达 到 2 0 3 . 9 1 m , 封 孔 深度 1 4 m的单孑 L 注水 量最大达到 1 6 8 . 3 6 m , 封孔深度 1 6 m的单孔注水量最大达到 1 3 8 m3 封孔 深度达到 1 8 m的单孔注水量最大达到 1 4 0 . 5 0 m ; 注水压力在 2 MP a 左右 。具体如表 3 所示。 表 3 第一 阶段各个钻孔注水参数 4号钻孔 由于煤壁漏水严重无法进行注水 ; 8 号钻孔 由于工作面推进 , 没有继续注水 。 对本次现 场试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种 一是在撤 出抽放 管路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注浆封孑 L ,导致 4号钻 孔 出现塌孔 , 注浆封孔器无法塞到指定位置 , 而且 在注水过程中, 4号钻孔煤壁出水 比较严重 , 说 明 封孔深度不够。 二是在注浆封孔过程中, 待一注段 的返浆管开始 出浆液 即停止注 浆 ,这样 一注段 的压力和巷道气压相 同,没有达到规定的注浆压 力 。 三是 7号钻孔只进行了 3 d注水 , 由于工作面 推进原 因没有继续 注水 , 8号钻孔 距工作 面只有 4 0 m, 没有进行注水试验。 针对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 ,参与试验的人员 对注水方案进行 了改进。首先是注水封孔器在没 有达到注水压力 6 MP a的情况下即往外 出射 , 对 注水封孑 L 器进行 了加长 ,增加表面螺纹 以增大摩 擦力 , 在孔 口固定 了注水管 。其次 , 注水工作人员 与抽采人员及时沟通 , 当撤 出抽采管路系统时 , 及 时进行注浆封孔,保证不出现第一阶段的塌孔导 致封孔器塞不到位的情况。第一阶段注浆封孔试 验存在的问题就是封孔效果不好 , 煤壁漏水严重 。 对此 , 采取间歇式连续注浆方式 , 即一注段返浆管 出现返浆现象时, 扎住返浆管继续注浆 , 待注浆压 力达到指定的 1 . 5 M P a时 , 停止注浆 , 等浆液充分 渗透几分钟 、 压力降下来时继续注浆 , 连续反复多 次 , 待最终压力能持续稳定 1 h以上 , 即达到封孔 效果。第一 阶段没有协调好注水时间和工作面 回 采进度 ,导致 7 、 8 号钻孔没有正常进行注水注浆 试验 , 一方面是 由于无法达到更高的注水压力 , 导 致注水速度较慢 ;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考虑注水 与回采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 和现场验证 , 8 1 0 3 工作面推进速度是 4 m / d , 为了更好达到理论注水 量 , 现场注水速度是 2 1 m 3 / d , 所 以在距工作面大 约 1 2 0 m的位置即可开始进行注浆封孔 ,并进行 注水 , 以保证注水和回采互不影响。 2 0 1 7年第 4 2卷第 4期 Vo 1 . 4 2 No.4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E n e r T e c h n o l o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3 1 4 现阶段试验 在 总结第 一阶段注水 试验经验之后 ,在距 8 1 0 3工作 面 1 2 0 m位 置重新选取 了 3个抽放钻 孔 , 采用 “ 两堵一注” 封孔方式进行封孔 。 钻孔长度 7 5 m, 封孔深度分别 是 l 0 、 1 2 、 1 4 m。此 次 , 采用 问歇式连续注浆封孔方 式 ,注浆段压力 维持在 1 . 5 MP a ,注水封孔器不再往 出射 ,现阶段 1号 孔 注水 1 7 5 m , 2号孔 注 水 1 9 3 m, , 3号孔 注 水 1 8 4 m , 注水过程正常。待达到理论注水量 , 即可 进行注水半径及注水效果考察[ ] 。 5注水半径及注水效果考察 考察指标按照 恒宝源煤矿工作面长孔脉动 注水方案 、 煤矿安全规程 及 M T 5 0 1 1 9 9 6 { 长 钻孔煤层注水方法标准 等相关规范进行 。 考察指 标以煤层含水率变化为准 , 具体标准如表 4所示。 表 4 考察指标 指标 指标类型参考指标标准/ % 备注 1 含水率4 ≥ 4 % 为注水有效 2 含水率增加值 2 含水率增加 2 %为注水有效 考察满足指标 1 、 2之一即可。考察施工钻孑 L 如图 2 所示。 2 m 2 m 1 m 2 m 2 m 2 m 厂 十 、 小 小 , 、 厂 、 , } \ / / V 一/ ~/ u/ 考察 考察 考察/ 考察 考察 考察 孑 L 孑 L 孑 L 主 2 王 【 - 孑 L 孑 L 4 孑 L 图2 考察钻孑 L 布置 每一钻孔施工时 ,从深度 2 0 m开始每钻进 2 0 m取一煤样 ,故每一钻孔 取煤 点分别 为深度 2 0 、 4 0 、 6 O 、 8 0 、 1 0 0 、 1 2 0 m。 煤样取出后立 即进行密 封处理 , 带回实验室对煤样进行水分分析 , 以确定 注水效果。 6 结论 1 煤层注水是降低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最 有效的技术措施, 单纯为了降尘施工注水钻孔, 不 仅增加工作量 , 而且增加 了生产成本 。 进行注水试 验应该充分利用抽放钻孔 , 实现“ 一孔两用” 。 2 进行煤层注水 ,封孔效果的好坏是决定 后期注水量和能否提高注水压力的关键 。为此必 须保证封孑 L 效果 ,采用间歇式连续注浆方式可保 证注浆压力维持在 1 . 5 M P a , 可充分封堵煤层 的孔 隙裂隙。 3 为了不影响工作面的回采进度 ,应该更 加细化注水速率和回采进度 的相关关系 ,使得达 到预期注水量 几个 工作 日之 内便进行工作面开 采 , 保证注水效果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 耿凡, 周福宝 , 罗刚. 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现 状及方法进展[ J J . 矿业安全与环保 , 2 0 1 4 5 8 5 8 9 . [ 2 ] 朱克仁. “ 两堵一注” 瓦斯封孑 L 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对策[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1 7 1 1 8 2 1 8 5 . [ 3 ] 王重文, 连现忠. 瓦斯抽采钻孔“ 两堵一注” 带压封孔 技术及装置研究 [ J ] _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 0 1 6 2 35 73 5 9. [ 作者简介] 王峰 1 9 8 1 一 , 男, 工程师, 本科学历 , 现任大同煤矿集 团恒宝源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长期从事煤矿技术管理 和研究工作。 [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5 0 3 ] 上接第 1 0页 5 结语 C O 防灭火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 的注惰 防 灭火措施 , 在江苏煤矿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 江苏 8 0 %以上 的煤矿 均配备 了地面压 注 C O 的 防灭火系统。 但其在现场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如对大倾角俯采工作面使用效果不佳 ,目前江苏 煤矿正在将地面压注 C O 防灭火与地面压注 N 结合起来 , 综合使用 , 效果更好 。 [ 参 考 文 献] [ 1 ] 李波 , 牛振磊 。 程根银. 深部矿井综放工作面压注二氧 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 J j .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 0 1 6 , 1 3 5 1 9 2 2 . [ 2 ] 周金生,冯德谦.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注 C O 气体防止 自然发火技术的应用 [ J ] . 煤炭技术 , 2 0 0 5 , 2 4 2 61 - 62 . [ 3 ] 刘赛, 刘福义. 矿井采空区C O 防灭火技术发展展望[ J ] . 煤炭技术, 2 0 1 4 , 3 3 6 7 - 9 . [ 作者简介] 杨树 民 1 9 6 0 一 , 男 , 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山东矿业学 院, 现任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煤矿安 全监察及技术工作。 [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5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