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灰熔融测定结果的因素.pdf
l 7 6 童 娃晨 舛枝 2 0 1 6 年 第 1 期 企 业管理与经济运行 影响煤灰熔融测定结果的因素 陈仕陆 ,刘登云 ,范香娟 1 .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 0 0 0 4 2 ; 2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 0 0 0 4 2 摘要煤灰熔融性就是在规 定条件 下得到 的随加热 温度 而变的煤灰 变形 、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它是 动力用煤和气 化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指导锅炉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就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因素作一个简要说明。 关键 词煤灰熔融性测 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T Q5 3 3 . 9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 0 . 3 9 6 9 .i s s n . 1 0 0 5 2 8 0 1 . 2 0 1 6 . 0 1 . 0 7 5 Fa c t o r s i n flue n c i ng t he r e s u l t s of t he de t e r m i na t i on o f a s h m e l t i ng Ch e n S hi l u 1 ,2 Li u De n g yu n ,- .F a n X i a ng - j u a n , 1 . C h o n g q i n 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x o g e n i c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Mi n e E n v i r o n me n t ,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 Re s o u r c e s ,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2 ; 2 . Ch o n g q i n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S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y o f C o a l R e s o urc e s a n d S a f e Mi n i n g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4 2 Ab s t r a c t Co a l a s hme l t i n gi s u n d e r p r e s c r ib e dc o n d i t i o m f o r t h eo v e r h e a t i n gt e mp e r a t u r eo f c o a l a s hd e f o r ma ti o n s o f t e n i n g a n dfl o w c s t i c so f p h y s i c a l s t a t e . I t i sp o wer c o a l g as e n t er a ni mp o r t a n t i n d e xo f c o al, a n dt o g u i d et h eb o i l er d e s i g n a n do p e r a t i o no f t h e im po r t a n t p a r a me t e r s . I nt h i s p a p er, the f a c t o r s a ffe c t in gt h ed e t e r m in a ti o n r e s u l t sf o ra b r i e f de s c r i p ti o n . Ke y wo r d s c o a l a s h me l t i n g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f a c t o r s 煤灰熔融性测定会产生变形、软化、半球和流 动四个特征温度,工业设备设计和工业生产选取原 料煤都是使用软化温度这一特征温度。对固态排渣 的设备要求使用熔融温度较高的煤,对液态排渣的 设备要求使用熔融温度较低的煤,否则就可能造成 排渣困难,严重的引发生产事故。所以煤灰熔融性 测定对工艺设计和工业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煤灰中的成分比较复杂,每一种煤的煤灰熔融 性都是不同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同的比 对方法,发现对于一个特定的样品,不同的实验室 有时测得 的结果差异较大,1 0 0 2 ~ 3 0 0 C的温度差 都有, 那么影响煤灰熔融性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 如何减小这些 因素的影 响呢 1 实验气氛控制 现在用得最多的试验气氛是弱还原性气氛 ,这 收稿 日期2 0 1 5 0 7 1 6 作 者 简 介陈仕 陆 1 9 6 7一, 男,安 徽 舍 肥 人, 工 程 师 , 1 9 9 2 . 7 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从事煤质 分析测试工作。 种气氛也是最接近工业生产的气氛。实验室使用通 气法和封碳法来实现弱还原性气氛,简单方便的就 是封碳法,这也是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方法。不 同 的实验气氛 ,煤灰熔融性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煤灰 中的铁元素存在的价态不同造成的,氧化气氛中铁 是以F e O 的形态存在的,弱还原性气氛中的铁是 以F e O的形态存在的,强还原气氛中铁是以金属铁 F e的形态存在的,三种形态中,三价铁 F e O , 的熔 点最高,金属铁 F e 次之,二价铁 F e O最低,所 以 在弱还原性气氛中煤灰的熔融温度最低。现在最通 用的检查炉内气氛的方法是标准锥法 ,就是用标准 灰制成灰锥,测量它的熔融温度,和标准值对比, 如果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的测定值和标准值不超过 4 0 C,则判定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气氛,否则就要 调整封碳物质的量 ,直到合格为止。封碳物质现在 使用最多的是无烟煤和石墨粉,必要时也可以使用 石墨粒、活性炭、焦炭等,总之,只要达到实验所 需要的气氛即可 ,特别注意有些封碳物质在高温时 会产生烟雾,影响视线,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些 下转第 1 7 9页 2 0 1 6年第 1 期 童 七 堑 茬 科枝 1 7 9 节的相关国家标准和操作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等, 并且对现场出现的突发情况能够思考解决,最大限 度地降低主观因素对化验结果的影响,严格按照规 章制度执行方案设计要求,执行各项规定 ,提高 自 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结论 煤炭采制样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环节复杂、 任务繁重的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整 个采制样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实施,在方案设计、 实地采样 、装备应用 、人员选择等方面进行标准要 求 ,对采制样结果进行精密度评价和分析 ,保证被 采煤的采制样结果的准确度 ,对煤质化验的进行和 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被采煤质量的代表性起到 关键作用。 【 参考文献 】 [ 1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商品煤人工采取方 法 G B 4 7 5 2 0 0 8[ s]. 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 2 0 0 9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商品煤机械采取方 法 G B 4 7 4 2 0 0 8[ s]. 北京中国标准 出版社, 2 0 0 9 . [ 3] 杨金和,陈文敏,段云龙 . 煤炭化验手册 [ M] . 北 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 ,2 0 0 4 . [ 4] 李英华 . 煤质分析应用指南 [ M]. 北京中国标 准 出版社 ,2 0 0 6 . [ 5 ]杜伟,王玲 . 浅谈如何减少煤质化验中的误差 [ J ] . 科技咨讯 ,2 0 1 l 1 3. [ 6 ] 姜信敏 . 煤质化验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 J ]. 煤 质技术 。2 0 1 3 S 1 4 2 4 4 . 上接 第 1 7 6页 封碳物质就必须更换。 2升温 速度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热传导有一定的时间,升 温速度过快,测定结果会偏高;升温速度过慢 ,测 定结果会偏低 ,所以应严格按标准所给的升温速度 进行 。 相等 ,但棱角分明,此时不应判定为软化温度。试 样高度为底长的一半 ,但棱角分明,此时不应判定 为半球温度,流动温度主要是观察试样是否为展开, 否则即使高度低于 1 . 5 mm, 也不应判定为流动温度, 如果试样展开,表面有起伏或冒泡现象即使高度高 于 1 . 5 r n n l ,也应判定为流动温度,试样骤然跌落和 消失,应判定为流动温度。 3 灰锥尺寸 6 自动煤灰熔融性测定仪 因为有热传导的因素 ,一般尺寸小的灰锥测定 的值会偏低 ,而且会影响特征温度的判断,所以应 严格按国标所给的尺寸来做试验。 4 试验者的主观因素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主要靠 目测,试验者判定 四个特征温度时,主要是观察灰锥的形态特征 ,国 家标准上给了一些形态变化的图像 ,但是,实际测 试过程中,灰锥的形态是千变万化,有时会 出现气 泡 、膨胀、收缩、挥发等特殊形态,所以在实际工 作中, 要根据实验者的经验正确判定四个特征温度。 5 特征温度判定应注意问题 高煤灰熔融温度的灰样,在低温时会出现锥尖 微弯,然后又变直的现象 ,称为假变 ,此时不能判 定为变形温度,它之后再变弯曲或锥尖变圆时的温 度,才能判定为试样 的变形温度。试样高度和底长 自动煤灰熔融性测定仪应注意实验结束后,仪 器 自动判定的温度仅为参考 ,试验者还要根据仪器 记录的图像 ,进行人工判定 ,因为灰锥的变化非常 复杂,仅凭仪器是无法准确判定的,为提高实验的 准确性,结合人工判定的结果更为理想。 7 结语 煤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成分的复杂性,导致 了它的特征温度变化的多样性,在平时的工作中, 多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 参考文献 】 [ 1 ] 李英华 . 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 [ M ]. 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 0 0 9 3 9 2 3 9 7 。 [ 2] G B / T 2 1 9 2 0 0 8 . 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