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pdf
2 0 2 7 年 增 刊 互 瞧晨 科技 1 5 3 爆矽 金生 产 理 互 中 点体会 李中士 , 张香兰 , 张玉环 , 赵子星 1 . 济宁金桥煤矿, 山东济宁2 7 2 2 0 0 ; 2 。 山东金 乡园林管理处, 山东济宁2 7 2 2 0 0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 安 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安全工作必须 摆在“ 高于一切 , 重于一切 , 压倒一切” 的首要位置来抓, 树立 “ 人人抓安全, 人人保安全, 安全从我做起” 的思想意识, 树立 “ 注重安全, 尊重生命” 的思想意识, 坚决克服安全思想松懈, 心存侥幸的心理。 2 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煤矿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安全生产法 、 矿山安全 法 、 煤炭法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等。针对近年来发生的 重大, 特大事故, 法律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列为重中 之重, 对其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主要负责人的 安全生产职责, 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 安全投入, 安全设施, 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配置, 生产经营现场安全管理, 安 全生产保障措施 , 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所应负的法律责任 等都做出了明确的、 严格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许多 条款规定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的精华, 总结出的经验教 训,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少走弯路, 避免重蹈覆辙, 确保 安全生产。 3 制定切实可行的、 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按照法律法规制定 的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是 企业管理的依据, 加强制度建设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非常重 要, 安全生产走制度化管理的道路, 防止安全生产的盲 目性, 一 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一个煤矿企业 确保安全生产, 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关键。企业的各级领导 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并作为对各级领导考核奖励的依据。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金桥煤矿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如 调 度室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生产办公例会制度、 生产现场安全 评估制度、 定期安全巡检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并严格 执行。 4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的最基 本、 最重要的管理制度, 只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分清责任 , 各尽其责, 才能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责 任制是指建立和实施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 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即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管理 人员、 从业人员安全岗位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场所、 各个环节、 各有关人员, 做到责 权利相结合, 把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 贯穿到企业管理工作的 全过程,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 做到责任明确, 制度严明。 5 严格 生产现场工程质量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工程质量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 是煤矿实现文明作 业 , 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安全生产, 必须严格工程 质量, 遵章作业 , 排查消除各种安全生产隐患。对此金桥矿 认真贯彻执行 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 每 月专门对各个专业进行检查验收, 并制定了奖惩办法。始终 加大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治力度, 对安全隐患, 首先是排查 , 但重点是治理落实 , 做到防患于未然。 6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 煤矿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 反复的过程, 需要不断 的改善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不断的维护、 淘汰、 更新 安全设施 、 设备 , 使之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要做到这一些, 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同时, 现代安全管理新观念更注重本 质安全的观念 , 提高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 降低人的不安全因 素,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加大科技投人, 更新设备和材 料, 消除设备和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这些都需要大量资 金作后盾。 7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的 安全生产水平状况。从大量事故教训看, 许多安全生产事故 都是由于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与培训, 缺乏安全生 产意识, 缺乏安全操作技能,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提 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并强制进行 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 坚持普通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理 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 训, 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 提高施工人员的 维普资讯 1 5 4 堪爰 科技 2 0 0 7 年 增 刊 安全意识, 操作技能和 自我保安能力。 8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各级政府和煤矿领导及职工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 来抓, 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 与安全出现矛盾时, 安全是第一位的, 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 思想, 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隐患不处理不生产, 措施不落 实不生产,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 实践证明, 理顺并协调好安全与生产的内在联系, 安全与生 产就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实现安全生产 , 反之安全与生产 就会相互制约, 造成安全和生产的被动局面。 作者简介李中士 1 9 7 3一 , 男, 工程师, 大专学历, 现在济 宁市金桥煤矿安全科工作。 上接第 1 5 2页 图1 井下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观测示意如图 的破坏和位移可出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自下而上分别 为 冒落带、 裂缝带和弯曲带。冒落带内岩块之间空隙多, 连 能性强 , 是水和泥沙溃入井下的通道, 也是瓦斯逸出或聚积 的场所。裂缝带的裂隙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垂直或斜交于岩 层的新生张裂隙; 另一种是沿层面的离层裂隙。离层裂隙是 储水和导水的通道。裂缝带之上也有离层裂隙, 可以层间导 水, 但因垂向裂隙不发育, 故不与下部裂隙沟通。裂缝带的 下部垂向裂隙逐渐发育增强 , 离层裂隙和垂向裂隙连通 , 导 水性明显增加, 并能向下渗流直到采空区, 故裂缝带又称为 导水裂缝带。导水裂缝带若波及水体, 可将水导入井下。但 由于裂隙宽度及途径转折限制, 一般不透泥沙, 特别是其上 部透泥沙的可能性很小。弯曲带 中离层裂隙仅局部充水而 不与导水裂缝带连通 , 弯曲带具有隔水保护层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由于采动破坏形成的“ 三带” 特点的分析可 以看出, 煤层开采后改变矿井局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因素主要 是导水裂缝带部分, 只要导水裂缝带不波及水体 和强含水 层, 就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在水体下采煤时不发生溃水 、 溃砂 事故, 使矿井涌水量不致大量地 、 急剧地增加, 保证正常的作 业环境。 井田内分布有大量的封闭质量不合格钻孔, 根据采用覆 岩导水裂缝高度探测方法获得的本井田的裂采比及导水裂 缝带最大高度, 计算出三河口井田内3 t煤与3 下煤开采后防 水煤柱高度和防砂煤柱高度。若 3 上煤顶界面向上封堵高度 大于防水煤柱高度和防砂煤柱高度, 则可以认定该钻孔能够 达到防水要求, 不需重新启封, 若 3 E煤顶界面向上封堵高度 小于防水煤柱高度和防砂煤柱高度, 则认为该钻孔存在程度 较严重的透水隐患, 要重新启封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2 . 2 钻孔透水性评价结果 根据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探测获得的裂采比为 1 3 . 2 、 导 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 5 3 . 1 l m, 经过计算, 三河口井田内 3 煤与3 下煤开采后防水煤柱高度为 1 2 0 . 4 m, 3 t煤与 3 下煤都 开采后防砂煤柱高度 5 6 m。对于三河口井 田内的钻孔, 分别 按上述计算的防水与防砂煤柱的数据 , 对照钻孔实际封孔资 料, 判别了需要启封的钻孔, 如表 2所示。 表 2 需重新启封钻孔 按防水煤柱需启封钻 L 按防砂 煤柱需启封钻 L 6 3 2 3, 6 3 2 7 , 6 4 3 8, 仅采 6 4 3 9 , 6 45 4 , 6 45 7 , 6 3 2 7, 6 43 8, 6 45 7, 6 4 6 4 5 8, 6 4 6 3 , 6 6 1 3, 3 上煤 6 3 , 6 6 1 3 , 6 61 5 , 6 6 2 2 6 6 1 5, 6 6 2 2 , 6 6 2 9, 6 74 . 6 7 1 2 O 6 3 2 3, 6 3 2 7 , 6 4 3 8, 6 3 2 7, 6 43 8, 6 4~ 3 9, 6 4 3 上 与 6 4 3 9 , 6 45 4 , 6 45 7 , 3 煤 6 45 8 , 6 46 3 , 6 61 3 , 5 9 , 6 45 7 , 6 45 8 , 6 46 3 , 全采 6 6 1 5 , 6 62 2 , 6 62 9 , 6 61 3 , 6 61 5, 6 6 3 2 , 6 7 4, 6 61 2 0 6 7 4 . 6 7 1 2 O 上表中有 l 4 个钻孔的 3 上煤顶界面向上封堵高度小于 防水煤柱高度, 在生产过程中揭露后容易导通上部含水层, 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需要重新启封或留设防水煤柱。 3 采 取措施及实施效果 1 对于判定为封孔合格的钻孔, 井下提前打钻探测、 采 后及时观测局部涌水量变化, 以验证该结论的可靠性。 2 对于判定为需重新启封的钻孔,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 对钻孔所在区域的探测, 在井下确定其准确位置后, 进行井 下封堵能达到止水要求的可不重新启封。 3 对于判定为需重新启封的钻孔, 预计危害性较大的 且井下封堵效果达不到防水要求时, 若具有地面启封施工条 件可以重新启封。若找孔困难 、 启封难度较大, 应留设钻孔 防水煤柱。 对照表 1 和表 2可以看出, 对封闭不 良钻孔的透水性进 行评价后, 须重新启封的钻孔由4 6 个减少到 1 4个, 在判定为 不需重新启封的 3 2 个钻孔中, 目前已揭露 3 个 , 推采过程中 及推采后矿井均未出现涌水量大量增加现象。实践证明, 经 过对封闭不良钻孔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后. 为矿井 节约了大量的不必要的生产开支, 减少了留设钻孔防水煤柱 占用煤炭资源量, 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作者简介陈继伟男, 现任山东省三河口矿业有限责任公 司地测科主任工程师。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