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措施.pdf
2 4 2 童瞧j i ; 斜l技 2 0 1 2 年第1 期 谈 内审人 员做好审计工作的措施 张典强 , 单淑芳 , 姬 宗皓。 1 . 济宁矿业集 团有限公司 , 山 东 济 宁2 7 2 0 0 0 ; 2 . 济 宁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技 术服 务站 摘要 内审人 员做好审计工作应从强化 自身素质 、 转变审计职能和提 高审计 质量 三方面采取措施 , 对 内审人 员做好审计工作具 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内审人 员 强化素质 审计理念 审计变量 中图分类号 F 2 3 9 . 4 5 文献标识码A 内部审计是指本部 门和本单位 内部 专职 的审计 机 构 和审计人 员 , 按 照 审计 法的规定 , 对本 部 门和本 单位进行 的审计 。 由于内部审计 面对的审计对 象是本 部门和本单位的事和人员, 有的甚至影响到部门和单 位领导, 这就对内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 好内审工作,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真正使内审工作受到 领导重视, 真正为部门和单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生 产经营和效益提高服务 , 是 内审人员必须 思考 的问题 。 因此 , 从多年 的内审工作实践看 , 内审人 员应从强化 自 身素质 、 转变审计 职能 和提高 审计 质量 三方面 做好 内 审工作 。 1强化素 质是 做好 内审工作 的基 础 1 强化专业知识素质, 即内审人员应 当具备足 以胜任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审工作不 仅涉及单位的财务系统, 还涉及经营管理的其他环节, 内审人员不仅要 熟悉 内审准则 、 财务会 计 的相关 准则 及单位的会计制度, 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税收、 金融、 管 理学及相关业务经营知识, 才能对单位的财务系统、 经 营系统做 出恰 当的评价 。鉴于经营环境 的不 断变化和 相关知识领域的更新换代, 内审人员应当通过持续的 后续教育 , 吸收新知识 , 更新知识结构, 保持足够 的专 业胜任 能力 。 2 强化各类法律、 法规知识素质。在法制化的 今天 , 各类经济活动都是在相关法律、 法规框架下进行 的。内审人员只有熟悉 会计法 、 会计制度 、 审计 法 、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 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 公 司法 、 合同法 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等 相关 的法律法 规 和地方政 府 的规章 制度 , 熟悉 被 审单 位开展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 才能对经济活动和会计 工作的合法性做 出正确的审计意见 。 3 强化人际交往素质。内审人员的工作贯穿于 整个单位, 与单位 内部各个阶层 的人员打交道 , 审查、 评价他们的工作。内审人员经常指出他人的错误 、 低 效率的地方, 如果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很容易 产生矛盾 , 导致 内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 , 拥有较 强的人员交往素质能力 , 处理好与单位内部人员的关 系 , 建立起 良好 的合作关系 , 是顺利开展 内审工作 的重 要条件 。交际能力 、 出色的 口头与书面表达 能力 , 可 以 使 内审人员有效地 完成 审计 活动 , 并将 审计 结果 清楚 地表达出来 。人际交往素质能力包括理解他人 和与人 交往的能力 , 体现在工作 中即要求内审人员多从建设 性 的角度进行评价 。 2转变 审计 职能 是做 好 内审工 作 的关键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外部约束机制的 不断加强 , 会计 电算化 的普及 , 账务表 面的错弊会 越来 越少 , 内部 审计 也应 从 内部 检查 和监督 向内部 控制 的 分析 和评价转 变 , 相 应 的内部审计 范 围应扩展 到单 位 的经营、 生产、 质量及研发等管理的各个领域 , 使内部 审计 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在审计方式上应积极引入风险导向等先进审计理 念, 将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相结合, 加强 风险管理。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 需要内审人员确 定审计事项 的重要 性水 平 , 并 结合考 虑相 应 的审计风 险是否可 以接受 , 以确定项 目审计计划 , 重要 性水平 的 运用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应贯穿审计的全过程。随着被 审计对象所处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 因其行业风险和 经验风险等导致的审计风险也必须予以关注 , 所以应 在制度基础 审计 的基 础上 , 积 极 引入风 险导 向审计 理 念 。审计人员应将 这 种理念 贯穿 于整个 审计 过程 , 不 仅单纯依赖会计信息或内部控制系统 , 而且将审计 的 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内外经营环境 , 自始至 终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 捕捉潜在的风险点 , 及时做出 准确的专业判断, 将风险分析和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 的全 过程。即内部 审计应从 账项 基础审计 与制度基础 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 与风 险基 础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 同时 , 还要求在 内部审计 中应把握“ 一帮二审三促 进” 的基本 原则 , 积极 发 挥 内部 审计 的管 理 和促 进作 用 , 要一方面对单 位生 产经营 管理 的业 务流程 和会计 信息系统等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查找存在的薄弱或不 经济的环节, 帮助被审对象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内部 控制制度 , 加强 内部控 制管理 ; 另一 方面 , 针对 审计 发 现 的问题 , 深入 分析 、 查 找经 营管理 层面 的原 因 , 提 出 意见和建议 , 在促进被审对象实现管理 科学化 、 效 益最 大化方 面发挥 作用 。另外 , 内部审计 更应 该重 视 审计 结论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 所提出建议的有效性等 , 以便 2 0 1 2 年第1 期 j i ; 硝技 2 4 3 计算机 网络技术在煤石 广 .设备管理 中的应 用 王 玉 涛 新 汶矿业 集团公 司鄂庄煤矿 , 山东 莱芜2 7 1 1 2 2 摘要该文介绍 了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 着重分析 了设备计算机 网络管理 系统的业务 范围, 分析 了设备 计算机 网络管理 系统 的 先进 性, 设备计算机 网络管理系统技术先进、 效率高、 及 时、 准确 、 快速 , 信息传递速度快 , 加快 了设备周转 , 提高 了设备利用 率, 发展前景好。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技术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F 2 7 3 . 4 文献标识码C 科学的设备管理手段对于以采掘为主的煤矿企业 尤为重要 1 煤矿企业 由于生产作业环境和煤炭赋 存条件的复杂多变 , 设备的使用状况也不断变化 , 煤矿 企业 的安全 生产依赖于对设备的实时监 控并保证 其 良 好的工作状态; 2 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价值 比较昂 贵, 最大限度的加强设备在企业内部的调剂力度, 减少 设备的在籍量 ,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能为企业带来直接 的经济效益。过去 ,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 煤矿企业的 设备管理主要是靠人工登记、 建账管理 , 传统的人工设 备管理模式用人多 、 效率低 、 准确率差 、 设备信息传递 慢 、 容易造成 积压 闲置 , 设 备的利用率低 , 经济效益 差。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 , 鄂庄煤矿本着方便快捷 、 经济合理 和技术先进的原则 , 研究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 进行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 , 以改变落后的人工设备管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6一O 1 作者简介 王玉涛 1 9 6 3一 , 男 , 山东 莱芜人 , 工 程师 , 现 在新汶矿 业集团鄂庄煤矿租赁站从事管理工作 。 理模式, 提高准确率, 加快设备信息传递, 最大限度减 少设备闲置, 提高设备利用率,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 益 。 1 设备 计算 机 网络管 理 系统的 功能 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合理规划设备的使 用并跟踪设备的使用状况, 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分 析企业设备使用情况,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煤矿企业各级单位设 备管理员根据公司 下 达的年 度计 划和设 备使用 状况制定 年度设 备使用计划 。设 备 管理员在制定年度设备使用计划时, 对企业下一年度 设备的使用进行调剂和安排, 明确所需设备及设备来 源, 即明确设备是通过新购置还是企业内部调剂解决。 设备管理员依据年度设备使用计划并参考实际设备使 用状况和生产情况制订月度设备使用计划 , 对年度使 用计 划进一步细化 并调 整 , 使之 指导 相应月份 的设 备 使用调剂和管理。 在年度设备使用计划 中, 通过设备来源可以明确 进一步在全面提高本部门、 本单位的效益方面给决策 层 提 出可取 意 见 , 积极 参 与 本部 门 、 本 单位 的管 理 活 动, 当好领导的参谋。 3提高 审计 质 量是做 好 内审工作 的 根本 途径 重视审计质量、 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永恒的 主题。提高审计质量 , 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是内部审 计的最终落脚点, 也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作用的根 本途径。在当前形势下, 提高审计质量要特别注意以 下几点 1 正确运用 内控调查 测评 、 分 析性 复核 、 计算 机 辅 助审计等先进审 计办法 。被审计对象 的复杂化 和审 计成本效益原则都决定 了不可能对所有审计对象实施 全面审计, 抽样审计要求必须运用内控测评 、 分析性复 核、 重要性水平等确定或实施审计重点 ; 各类型组织内 部控制制度的 日益完善 , 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健全 , 使得内部控制 的了解、 测评成为必须且有可能;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 先进的企业管 理软件的使用要求必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 内 部审计 的技 术手 段应 从 手『 T 审计 逐 步 转 向计 算机 审 计 , 才能更 好的发挥其应 有的作 用 , 这也 同时对 内审人 员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2 提高审计成果开发利用水平。要提高内审工 作的实效性 , 还应在 最终 审计 成果 的开发与利 用 上下 功夫。内审人员可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内审成果的综合 开发与利用水平 ①在审计报告特别是审计建议的质 量上下功夫, 要加强分析研究 ,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 举一反三 , 从体制 、 机制上 提 出有价值 、 有分 量并 且具 有科学性 、 可操作性 的审计建议 , 促进法规制 度的进一 步健全和完善 , 提高本部门本单位整体管理水平。② 在审计信息上下功夫 , 要加强审计信息 的及 时性 、 针对 性、 实用性。积极撰写审计信息, 向本单位领导、 上级 机关和媒体发送, 编好部门和内审工作简报, 做好信息 传递 交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