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式水封除氧器的改造方案研究.pdf
7 2 . 糸 晨 硝技 2 0 0 7 年 第5 期 大 乞式水封 器 改造方案研 王庆峰 。 亓爱峰 泰安市泰山东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泰安2 7 1 0 0 0 摘要 中温中压的电站发电机组中大多使用大气式除氧器, 除氧器普遍使用水封装置来实现对除氧器水位高和超压保护。 但由于水封装置本身存在各种难以克服的缺陷, 在运行过程中对生产造成 了一定的影响。鉴于该项 目应用普遍、 涉及面广, 所以对水封装置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气式 除氧器保护 水封装置 改造 1 大气式水封装置工作原理简介和改造的必要性 大气式除氧器水封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水封简中存储有 一 定量的除盐水, 该水柱产生一定的压力, 以克服除氧器内 部的压力, 防止除氧器中的蒸汽外泄。一般最高允许工作压 力为0. 0 4 M P a 。其保护动作原理为当除氧器的水位高时, 由 于除氧器和水封简构成连通器, 为保持连通器内的水平衡, 除氧器内部高于水封筒安装位置的除氧水就通过水封简泄 人外部容器如疏水箱等, 当除氧器内部压力升高超过水柱所 产生的静压时, 便冲破水封进行卸压实现超压保护。 与 图 1 除氧器水封装置的结构图 但水封装置存在一个极大的缺陷, 就是在工作时必须时 刻保证一定的冷却水进入水封装置以防止由于水封桶内水 受热蒸发, 水柱压力降低, 在除氧器内部压力作用下将水封 冲破, 继而造成 1 蒸汽热量损失, 影响热经济性。 2 为保持水封装置中水柱的压力需时刻或间断对水 封补人一定量的除盐水, 同时补人的多余冷却水被排入疏水 箱, 造成除盐水的浪费。为回收这些除盐水须通过疏水泵将 这些水再次打人除氧器 , 由此使得除氧器进水不稳定而造成 除氧器除氧效果恶化。 3 水封装置动作后通过疏水箱和排气管冒出的蒸汽 影响生产环境 。 4 由于电厂疏水箱水源复杂, 造成了补人疏水箱中除 盐水的水质污染和浪费。 5 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 2 改造方案 在水封筒最末级加装一个电动阀门, 同时在排大气管道 安装手动一、 二次阀门, 阀门工作要求是温度小于 2 0 0 ℃, 压 力为 1 . 6 M P a , 改进后系统图如图 2 所示。 与 除氧 二次 门 图2 改进后结构图 当水位高或压力高达到报警动作值时, 电动门便 自动打 开实现除氧水或蒸汽通过水封装置的末端管路进行排水和 泄压的操作, 与未改造前水封装置的动作效果完全相同。 3 改造后的运行方式与维护 1 除氧器启动前先打开除氧器电动门向水封桶内注 满除盐水; 2 关闭电动门和排气管手动一、 二次门; 3 投 入联锁关系; 4 定期联系热工进行试验以检验连锁关系和 设备的可靠性 触发动作信号, 联动电动门 , 试验简单。 4 改造的优点 1 不改变原水封装置的结构, 当联锁装置故障不能投 用时, 可随时正常投入水封装置。 2 系统改动量小, 动作报警信号可取自压力或水位变 送器或开关装置, 动作过程稳定可靠。 3 可以进行 D E S 逻辑处理, 防止 由于暂时的压力或水 位偏高而使水封装置频繁的误动作。 4 水封装置内不需随时补人除盐水, 减少除盐水泵、 疏 水泵启动次数, 节约用电。 维普资讯 2 0 0 7 年 第5 期 东 差 斜枝 7 3 新 型 燃 气 烧 嘴 高 效 低 污 染 特 性 实 验 研 究 马志鸿‘ , 步锦 1 , 充矿科澳铝业南屯电厂, 山东 邹城2 7 3 5 1 5 ; 2 , 里能集团里彦电厂, 山东 济宁2 7 2 3 0 0 摘要工业燃烧过程中, 燃烧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如何改进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对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 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该文自行设计并搭建一台实验装置, 并通过实验研究, 分析 了超级混合低 N O X燃烧器的燃烧性能, 实 验工况条件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氧燃比确定。 关键词燃气燃烧器高效燃烧 温度均匀性 低污染排放 1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炉膛为方形结构, 在炉体东西两 侧各装有一个燃气燃烧器, 在炉体下面有一个简单的余热回 收装置, 该装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根据射流引射原理和圆 形弯管内的紊流流动特点, 设计了一个不需要外部动力的烟 气回流装置, 烟气回流量可分别通过调节引射风大小和烟气 回流的通径进行调节。采用强混合低 N O 燃烧器, 该燃烧器 使用了中心空气区和轴向空气区两个空气射流区域, 并借助 煤气射流的旋流作用, 在喷口附近形成旋转空气区。实验用 燃料为液化石油气, 其低位发热值为 9 3 7 9 3 . 3 k J / N 。 图 1 实验 系统流程 图 实验中, 采用 K分度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 镍 铬~镍硅热电偶适用于长期使用温度为 1 1 0 0 ℃; 供给的燃料 气流量由转子流量计和压力表测得, 助燃风和辅助风流量以 及烟气回流量, 通过皮托管来测量; 借助奥氏气体分析仪和 T e s t o 3 6 0烟气分析仪, 对炉膛和烟道内烟气中N 【 、 C O 、 C 、 浓度以及水分含量和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况条件主要通过调节煤气、 助燃 空气以及辅助空气的流量来实现。 2 实验数据分析 2 . 1 烟气分析 在稳定燃烧条件下, 燃烧烟气中可燃性气体 C O的量较 小, 平均为 1 . 2 2 %; 烟道入口处烟气成分由 T e s t o 3 6 0烟气分 析仪进行连续采样、 成分分析和数据存储。分析发现 , 在燃 烧稳定条件下, 炉尾烟气中可燃性气体 C x I -I y的含量几乎为 0 , C O的量也极低, 平均为 8 8 . 7 p p m 。以上结果表明煤气与助 燃空气的混合较为合理, 燃烧进行的比较理想。 7 0 6 0 5 0 甚 4 0 3 0 高 2 0 1 0 0 O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图2 燃烧产物 N x与燃烧时间的关系曲线 T e s t o 3 6 0烟气成分分析中, N O x的含量基本上维持在 5 5 p p m的范围之内, 图 2中从 A点开始 N O x的含量逐渐增 大, 一直到 B点达到最大值 6 0 p p m, 从 B点到 c点的过程说 明炉膛内火焰熄灭, 使 N c 的含量降低, c点到 D点说明燃 烧重新进行, 使N 0 【 的含量又逐渐增大, 从 D点到 E点 N 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说明该燃烧过程趋于稳定状态, 而从 E 点到 F 点表示燃烧结束, N c 也就快速地 下转第7 5页 5 水汽损失小, 运行人员的负担减轻, 调节稳定 , 易于保证 除氧效果。 5 结论 该装置改造简单易行, 投资小, 动作稳定可靠, 达到了小 改大用的 目的。 作者简介王庆峰 男, 大学学历, 现为泰安市泰山东城热 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