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尾缘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计算分析.pdf
第 4 6卷第 2期 2 0 1 0 年1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URNAL OF M 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Vo 1 . 46 N O. 2 J a n . 201 0 DoI 1 O . 3 9 0 1 / 舢. 2 0 1 0 . 0 2 . 1 0 6 钝尾缘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计算分析木 杨 瑞 , 2 李仁年 , 2 张士昂1 , 2 李德顺 L 2 1 .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学院兰州7 3 0 0 5 0 ; 2 . 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 3 0 0 5 0 摘要钝尾缘风力机翼型有较好的结构和气动性能,是目前多被用于大型风力机叶片靠近轮毂区域的选定翼型。但钝尾缘翼 型也有缺点,易产生大的脱流涡,这会降低叶片的气动性能。为了更好地研究钝尾缘翼型的性能,以了解其气动性能的降低 能否与其结构性能的优化相匹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fl u i d d y n a mi c s ,C F D 方法,对薄尾缘翼型 8 0 9和改 进的钝尾缘翼型 8 0 9 - 1 0 0的性能进行模拟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薄尾缘翼型,钝尾缘翼型可以增大断面的最大升力系数 和升力曲线斜率,并可以降低翼型污染对翼型升力影响的敏感度。 关键词钝尾缘翼型风力机气动性能计算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T K8 3 Co mpu t a t i o na l An a l y s e s o n Ae r o d y n a mi c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l a t ba c k W i nd Tur b i n e Ai r f o i l s YANG Ru i , 2 LI Re n ni a n , ZHANG Sh i a n g , LI De s h u n。 , 1 . F l u i d S c h o o l , L 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5 0 ; 2 .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e r f o r Wi n d T u r b i n e s o f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 L a n z h o u 7 3 0 0 5 0 Ab s t r a c t T h e fl a t b a c k wi n d t u r b i n e a i r f o i l s h a v e g o o d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rfo r ma n c e . Bl u n t t r a i l i n g e d g e o r fla t b a c k a i rfo i l s a r e s t u d i e d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t h e i n b o ard r e g i o n o f l a r g e wi n d t u r b i n e b l a d e s . T h e d r a wb a c k o f the fla t b a c k d e s i g n i s k n o wn a s th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l a r g e v o r t i c e s d o wn s tr e am o f the a i r f o i l tha t t e n d t o d e g r a d e th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the b l a d e . Th e o v e r a l l o b j e c t i v e o f the p r e s e n t r e s e arc h i s t o h a v e a b e t t e r u n d s mn d ing o f the a i rfo i l p e r f o r ma n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 a s the l o s s i n a e r o d yn a m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b a l a n c e d b y the s t r u c t u r a l p e rfo rm a n c e g a i n .T h e p e r f o rm a n c e o f the 8 0 9 - 1 0 0 fla t b a c k a i r f o i l i s s i mu l a t e d a n d c o mp are d wi th the o r i g i n a l t h i n tr a i l i n g e d g e 8 0 9 a i r f o i l b y u s i n g the c o m p u t a t i o n al f l u i d d ynam i c s C F D t e c h n i q u e . I t i s s h o w n that the fla t b a c k a i r f o i l C an inc me the s e c t i o n a l ma x i mu m l i f t c o e f fic i e n t a n d l i f t c u r v e s l o p e ,and r e d u c e the we l l - d o c um e n t e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h e l i f t c h ar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hi n a i r f o i l s to s u r f a c e s o i l i n g i n c o mp a r i s o n wi th t h e t r a d i tio n a l mi 1 l tra i l ing e d g e a i rfo i l . Ke y wo r d s F l a t b a c k a i r f o i l s W ind t u r b ine Ae r o d yn a mi c p e rfo rm an c e Co mp m ati o n al fl u i d d yn a mi c s 0 前言 随着清洁能源 的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功率 风力发电被用来作为清洁能源的首选 。但随着功率 的增大,风力机风轮叶片和轮毂的尺寸以及相应的 载荷也越来越大。传统风力机叶片翼型多采用薄翼 型,由于这种翼型不能提供足够大的横截面尺寸, 设计的叶片无法承受较大的载荷。为 了克服这种翼 国家 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划资助项 目 9 7 3计划 ,2 0 0 7 C B 7 1 4 6 0 2 1 2 0 o 9 o 2 2 6收到初稿 ,2 0 0 9 0 9 0 6收到修改稿 型的缺陷,对原来的翼型进行了修改,从而得到很 多钝尾缘翼型,并采用这种翼型设计了不同的风力 机叶片。VA N DA M[ 1 ] 对风力机低升力翼型象 S系 列翼型的标准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并成功地将钝 尾 缘 翼 型 用 于 风 力 机 叶 片 的靠 近 叶 根 区域 。 8 0 9 1 0 0 钝 尾 缘 翼 型 的 尾 缘 厚 度 与 弦 长 比 6 d c 1 0 %,这种翼型是在原 8 0 9翼型的基础上 , 采用指数混合函数在翼型中弧线两侧对称增加厚 度 ,以使改变后 的翼型沿弦长方向厚度过渡 比较光 滑 【 2 4 】 。该研究算例对 8 0 9 . 1 0 0钝尾缘翼型和原 8 0 9薄翼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将两者 的气动特性 做了对 比分析, 结果表明 8 0 9 . 1 0 0钝尾缘翼型的综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6卷第 2期 的升力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大一直增大。这是因为通 过在翼型中弧线两侧对称增加厚度,相当于增大了 翼型的尾缘角,这样会降低翼型吸力面上的反压力 梯度,在钝尾缘翼型尾缘后面会产生低压区,吸力 面上的压力可以在后缘及 以外的区域得以恢复,所 以在增大攻角的情况下,相对于薄尾缘翼型在相同 攻角情况下发生的分离钝尾缘就会延迟或根本不会 发生,另外 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压力面上靠近后 缘的驻点会 向前移动,这将使得升力增大。另外, 由于钝尾缘后缘处有较大的压力陡降,尾涡从其后 缘脱落至下游区域,其后缘处的流动情况也就不是 稳态流动,所以这种非 自然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选 用的计算模型不合适造成的,这还需要通过改变计 算模型进一步 比较探讨。 从图 5中也可 以看出 8 0 9 翼型的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是很接近的,说明 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籁 1 l l ; R 索 攻角a / O 图 5 升力系数与攻角的关系 曲线 降低是造成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图 3 、 4中两种翼 型产生的尾涡结构也可 以说明钝尾缘翼型的阻力系 数要 比薄尾缘翼型的要大。两者的阻力系数特性 曲 线都 比较平坦, 8 0 9的阻力系数在攻角在大于 l 1 。 之后开始慢慢增大,而 8 0 9 . 1 0 0的阻力系数当攻 角在 l 5 。后才有较大增长 。 另外从图 6中可以看 出 8 0 9的阻力系数当攻角较大时有 比较大的跳跃, 甚 至超过了 8 0 9 . 1 0 0的阻力系数, 这是 由于当攻角大 于 1 8 。时绕 8 0 9翼型的流动完全分离,造成了较 大的阻力, 而 8 0 9 1 0 0翼型的流动随着攻角的增大 其分离并不明显,或者说 由于其尾缘处有较大的压 力恢复区域,流动分离被延迟了,所 以从 图 6中可 以看出, 8 0 9 . 1 0 0的阻力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大变化 并不明显,当攻角超过 1 6 。以后才逐渐增大,这是 因为随着攻角的增大,流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分离 。 图 7是两种翼型的升一阻关系曲线图,从图 7 中可以看出,钝尾缘翼型比薄尾缘翼型有较好的升 阻特性 , 8 0 9 . 1 0 0翼型在高升力时有较低的阻力 。 这是 由于 8 0 9 . 1 0 0翼型和 8 0 9尾缘结构的不同, 其后缘处有较大的低压区,压力会发生突然陡降, 所 以在相同工况下钝尾缘翼型 比薄尾缘翼型有较大 的阻力。同时由于流动分离延迟,其升力特性要比 薄尾缘翼型要好,所以 8 0 9 1 0 0翼型比 8 0 9 翼型 有较大的升阻比,结合 图 5和 图 6 ,可 以看 出当攻 角大于 1 1 。时, 8 0 9 . 1 0 0的升阻比比 8 0 9的升阻 比大 ,所 以钝尾缘翼型适合在靠近轮毂的区域及大 攻角工况下使用。 况一样 , 钝尾缘翼型 8 0 9 1 0 0的阻力系数比薄尾缘 翼型 8 0 9的要大一些,这是由于在钝尾缘翼型后 醛 面增大了低压区面积造成的,在后缘处压力的突然 索 籁 幡 R 盛 攻角 图6 阻力系数与攻角的关系曲线 阻力系数 c D 图 7 升力一阻力关系曲线图 同样对两种翼型的升力特性对翼型表面粗糙度 敏感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分别在吸力面和压力 面沿弦长方向2 %和5 %处这段区域叠加细折线的方 法【6 ’ 丌 , 模拟了固定粗糙带位置情况下升力系数与粗 糙度的关系。粗糙带位置的选点是根据风轮风电场 的实际运转情况考虑的,在吸力面上选点是在考虑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0 年 1月 杨瑞等钝尾缘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计算分析 1 0 9 昆虫和灰尘对叶片的实际污染情况所设计 的,在压 力面上的选点比吸力面考虑靠后一些,这样可 以保 证模拟大攻角工况下流动的实际状况。从图 8 可以 看出, 8 0 9 . 1 0 0翼型 由于增大了尾缘厚度,升力系 数对前缘粗糙度 的敏感性较 8 0 9翼型有明显 的降 低。固定粗糙带位置情况下 ,攻角为 0 。~1 0 。时, 8 0 9 1 0 0翼型比 8 0 9翼型不仅升力系数大很多, 而且它的升力特性 曲线几乎和 没有粗 糙带情况一 样 ,在攻角为 1 1 。时其升力系数 曲线发生了陡降, 但之后随着攻角的增大升力也逐渐增大 ,而 8 0 9 翼型 的升力特性 曲线在攻角增大到 1 5 。附近 时发 生了变化,随着攻角的增大其升力系数开始降低 , 同时对 比图 5可 以发现在相同攻角下, 8 0 9 1 0 0的 升力降低不多,而 8 0 9的升力系数 降低较大。 籁 R 索 攻角 a fr 图 8 固定粗糙带位置情况下升力系数 与攻角关系曲线图 8 0 9翼型升力系数对前缘粗糙度 的敏感性是 由于在固定粗糙带位置情况下 ,吸力面上的流动在 所有攻角范围内几乎都发生分离,在压力恢复区域 有较陡的负压力梯度造成的,所 以对比图 5和图 8 可以发现在相 同攻角情况下,其升力系数在有粗糙 带情况下升力系数降低很多。当采用在翼型中弧线 两侧对称增加厚度构成钝尾缘时,其在吸力面上 的 负压力梯度可以降低很多,这样可 以使压力尽快恢 复,同时在攻角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其吸力面上流 动还是附着流动, 所 以 8 0 9 1 0 0钝尾缘翼型的升力 系数对粗糙度 的敏感性比 8 0 9薄尾缘翼型要好些 。 总之 ,由于钝尾缘翼型尾缘处有较大的低压区域, 其吸力面上的压力可以在尾缘及以外的低压区尽快 得以恢复,这样可以降低吸力面上的反压力梯度, 从而降低了对粗糙度 的敏感性。同时,由于前缘粗 糙度的增加 ,其边界层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样会造 成分离较没有粗糙度情况下提前发生,所 以相 比较 图 5和图 8 ,有粗糙度情况下要比没有粗糙度情况 下即使在相同攻角时升力系数也有所降低 。以上两 个方面也是 8 0 9翼型的升力系数在有粗糙度情况 降低幅度较大的原因。从 图 5 、8可 以看 出,在加固 定粗糙带情况下, 8 0 9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 差别较大,另外 8 0 9 . 1 0 0的升力系数在攻角为 1 1 。 时发生了陡降,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 结论 f 1 8 0 9 1 0 0钝尾缘翼型可以增大最大升力系 数和升力曲线斜率,和常用的薄翼型相 比,可以降 低前缘粗糙度对升力特性的影响。但是钝尾缘翼型 和薄尾缘翼型相 比,升力特性在改善的同时,阻力 也在增大 ,这是 由于在翼型吸力面后部分流动有分 离的趋势 ,使得阻力有所增加造成的。 2 从模拟结果可 以看 出钝尾缘翼型 8 0 9 . 1 0 0 的升力特性在大攻角情况下并没有象 8 0 9薄尾缘 翼 型一样 有陡 降现象发 生,这种情况可 能是 由于 k - c a S S T R ANS计算模型不能完全描述分离流的所 有特 征造 成的 ,另外在 固定粗糙带位置情况下 , 8 0 9的模拟结果与试验 结果相 比差别较大, 这可能 是 由于选用 的计算模型不合适造成 的,下一步将采 用能模拟大分离流动状况的不同湍流模型对钝尾缘 翼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VA N D AM C P , MA YD A E , C H AO D, e t a 1 . I n n o v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 a e r o d y n a mi c d e s i g n a p p r o a c h e s f o r l a r g e wi n d t u r b i n e b l a d e s [ C ] / / 2 0 0 5 AS ME Wind E n e r g y S y mp o s i u m / T h e 4 3 t h A Ae r o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s M e e t ing E x h i b i t . Re n o , NV, 2 0 0 5 6 8 9 8 . [ 2 】S T A N DI S H K J , VA N DAM C P . A e r o d yn a mi c ana l y s i s o f b l u n t t r a i l i n g e d g e a i r f o i l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o l ar E n e r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3 , 1 2 5 4 4 7 9 4 8 7 . [ 3 ]J AC K S ON K,Z U T E C K M,V A N D AM C P ,e t a l _ I nn o v a t i v e d e s i gn a p p r o a c h e s f o r l a r g e wind t u r b i n e b l a d e s [ J ] . Wind E n e r gy, 2 0 0 5 , 8 2 1 4 1 1 7 1 . 【 4 】B A KE R J P , S T A NDI S H K J ,V AN DA M C P . T wo --d i me n s i o n a l wi n d t u n n e l a n d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a mi c r o t a b mo d i fi e d 8 0 9 a i r f o i l [ C ] / / 2 0 0 5 A S ME Wi n d En e r g y S y mp o s i um/Th e 4 3 t h AI AA Ae r o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s Me e t i n g E x h i b i t . Re n o , NV, 2 0 0 5 . 1 4 6 1 6 1 . 【 5 】RA MS E Y R, HO MAN M, G R E G OR E K G. E ff e c t s o f g r i t r o u g h n e s s a n d p i t c h o s c i l l a t i o n o n t h e 8 0 9 a i r f o i l [ R ] . NI E 『TP 一 4 4 2 . 7 8 1 7 . 1 9 9 5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1 0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 6卷第 2期 机械工程学报被 E I 收录论文 目次 2 0 0 9年第 5期 我国机械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雷源忠 1 粉末成形过程中摩擦行为研究进展⋯⋯⋯⋯⋯⋯⋯⋯⋯⋯⋯⋯⋯⋯⋯⋯⋯⋯⋯⋯⋯⋯⋯王德广 吴玉程焦明华等 1 2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估计问题综述⋯⋯⋯⋯⋯⋯⋯⋯⋯⋯⋯⋯⋯⋯⋯⋯⋯⋯⋯⋯⋯⋯⋯⋯⋯⋯⋯余卓平 高晓杰 2 O 基于声全息的故障诊断方法⋯⋯⋯⋯⋯⋯⋯⋯⋯⋯⋯⋯⋯⋯⋯⋯⋯⋯⋯⋯⋯⋯⋯⋯⋯⋯⋯李加庆陈进史重九 3 4 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影响⋯⋯⋯⋯⋯⋯⋯⋯⋯⋯⋯⋯⋯⋯⋯⋯⋯⋯⋯⋯⋯⋯王文健郭俊刘启跃 3 9 罗德系数的一点推广及应用⋯⋯⋯⋯⋯⋯⋯⋯⋯⋯⋯⋯⋯⋯⋯⋯⋯⋯⋯⋯⋯⋯⋯⋯⋯⋯⋯李峰苑世剑 刘 钢 4 5 静电梳状硅微单侧直脚谐振器的力学性能⋯⋯⋯⋯⋯⋯⋯⋯⋯⋯⋯⋯⋯⋯⋯⋯⋯⋯⋯⋯⋯⋯⋯⋯⋯⋯⋯⋯⋯沈雪瑾 4 9 指尖密封迟滞特性的机理分析 ⋯⋯⋯⋯⋯⋯⋯⋯⋯⋯⋯⋯⋯⋯⋯⋯⋯⋯⋯⋯⋯⋯⋯⋯⋯⋯⋯⋯⋯⋯苏华陈国定 5 7 仿生蜥蜴行为 的三 目标协 同进化算法及机构 设计应用 ⋯⋯⋯⋯⋯⋯⋯⋯⋯⋯⋯⋯⋯⋯⋯谢 能刚岑豫 皖王璐等 6 2 非线性系统的集成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何静邱静张昌凡等 7 0 组织特征对 GH 8 6 4合金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王璞董建新韩一纯等 7 9 行星传动动态均载特性分析⋯⋯⋯⋯⋯⋯⋯⋯⋯⋯⋯⋯⋯⋯⋯⋯⋯⋯⋯⋯⋯⋯⋯⋯⋯⋯⋯陆俊华朱如鹏靳广虎 8 5 基于 P DE的振动信号去噪 ⋯⋯⋯⋯⋯⋯⋯⋯⋯⋯⋯⋯⋯⋯⋯⋯⋯⋯⋯⋯⋯⋯⋯⋯⋯⋯⋯ 吴宏钢尹爱军秦树人 9 1 混合品种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一种混合搜索机制的蚁群算法⋯⋯⋯⋯⋯⋯⋯⋯⋯⋯⋯⋯⋯张则强程文明钟斌等 9 5 基于分子电流法轴向永磁轴承轴向刚度的分析⋯⋯⋯⋯⋯⋯⋯⋯⋯⋯⋯⋯⋯⋯⋯⋯⋯⋯ 王洪昌蒋书运梁玉飞 1 0 2 轻度混合动力 A MT系统换挡品质控制⋯⋯⋯⋯⋯⋯⋯⋯⋯⋯⋯⋯⋯⋯⋯⋯⋯⋯⋯⋯⋯⋯叶 明秦大同 刘振军 1 0 8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 ⋯⋯⋯⋯⋯⋯⋯⋯⋯⋯⋯⋯⋯⋯⋯⋯⋯⋯⋯⋯⋯⋯⋯⋯⋯- - 张俊智薛俊亮潘凯 1 1 5 散乱模型的四边形网格剖分方法⋯⋯⋯⋯⋯⋯⋯⋯⋯⋯⋯⋯⋯⋯⋯⋯⋯⋯⋯⋯⋯⋯⋯⋯ 陈涛李光耀韩旭 1 2 1 三维蛇形机器人巡视者I I 的开发 ⋯⋯⋯⋯⋯⋯⋯⋯⋯⋯⋯⋯⋯⋯⋯⋯⋯⋯⋯⋯⋯⋯⋯叶长龙马书根李斌等 1 2 8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两栖车辆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 高富东 姜乐华潘存云 1 3 4 数字化制造装备的主轴服役性能监测与诊断⋯⋯⋯⋯⋯⋯⋯⋯⋯⋯⋯⋯⋯⋯⋯⋯⋯⋯⋯ 陈雪峰曹宏瑞何正嘉 1 4 0 双模式非稳定结构移动机器人⋯⋯⋯⋯⋯⋯⋯⋯⋯⋯⋯⋯⋯⋯⋯⋯⋯⋯⋯⋯⋯⋯⋯⋯ 李京涛 高学山黄强等 1 4 7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薄板冲压成形中的应用⋯⋯⋯⋯⋯⋯⋯⋯⋯⋯⋯⋯⋯⋯⋯⋯ 孙光永李光耀陈涛等 1 5 3 基于广义轴理论的产品拆卸路径规划⋯⋯⋯⋯⋯⋯⋯⋯⋯⋯⋯⋯⋯⋯⋯⋯⋯⋯⋯⋯⋯ 田 颖王太勇 何改云等 1 6 0 基于泵送压力的混凝土泵排量计量方法 ⋯⋯⋯⋯⋯⋯⋯⋯⋯⋯⋯⋯⋯⋯⋯⋯⋯⋯⋯⋯ 刘会勇 李伟林勇刚等 1 6 5 确定性磁射流抛光技术⋯⋯⋯⋯⋯⋯⋯⋯⋯⋯⋯⋯⋯⋯⋯⋯⋯⋯⋯⋯⋯⋯⋯⋯⋯⋯⋯ 戴一帆张学成李圣怡等 1 7 1 4 0 C r 超声表面滚压加工纳米化⋯⋯⋯⋯⋯⋯⋯⋯⋯⋯” ⋯⋯⋯⋯⋯⋯⋯⋯⋯⋯⋯⋯⋯“王婷王东坡刘刚等 1 7 7 基于复合喷气压 电驱动器的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 邱志成韩建迭王越超 1 8 4 控制锻件变形均匀性和变形力的锻造预成形多目标优化设计⋯⋯⋯⋯⋯⋯⋯⋯⋯⋯⋯ 赵新海李剑峰黄晓慧等 1 9 3 一 种新的基于 B S T壳单元的一步法⋯⋯⋯⋯⋯⋯⋯⋯⋯⋯⋯⋯⋯⋯⋯⋯⋯⋯⋯⋯⋯⋯⋯傅立军 董湘怀王鹏 1 9 8 恒定微压下微小流量的非定常流测量方法⋯⋯⋯⋯⋯⋯⋯⋯⋯⋯⋯⋯⋯⋯⋯⋯⋯⋯⋯ 魏列江冀宏 李少年等 2 0 4 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控制系统⋯⋯⋯⋯⋯⋯⋯⋯⋯⋯⋯⋯⋯⋯⋯⋯⋯⋯⋯⋯⋯⋯ 沈海阔金波陈鹰 2 0 9 基于物理模型的计算机视觉轮对踏面擦伤检测方法⋯⋯⋯⋯⋯⋯⋯⋯⋯⋯⋯⋯⋯⋯⋯ 杨雪荣张湘伟成思源等 2 1 4 3 - _R _R C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刘善增 余跃庆刘庆波等 2 2 0 人一机一路环境下摩托车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 朱才朝唐倩黄泽好等 2 2 5 面向单元切削过程的切削参数优化模型⋯⋯⋯⋯⋯⋯⋯⋯⋯⋯⋯⋯⋯⋯⋯⋯⋯⋯⋯⋯⋯⋯⋯⋯⋯ 陈志同张保国 2 3 0 基于类等势场的粉末高温合金盘件预成形设计及有限元模拟⋯⋯⋯⋯⋯⋯⋯⋯⋯⋯⋯ 王晓娜李付国 肖 军等 2 3 7 多用途军用方舱和轿式改装车的电磁脉冲加固设计⋯⋯⋯⋯⋯⋯⋯⋯⋯⋯⋯⋯⋯⋯⋯ 陶灵姣吕承立李智等 2 4 4 扩轧管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建模与控制⋯⋯⋯⋯⋯⋯⋯⋯⋯⋯⋯⋯⋯⋯⋯⋯⋯⋯⋯⋯⋯ 倪敬彭丽辉项占 琴 2 5 0 基于样条函数的弯叶片生成技术及其在微型风扇中的应用⋯⋯⋯⋯⋯⋯⋯⋯⋯⋯⋯⋯⋯⋯⋯⋯⋯王企鲲 陈康民 2 5 6 基于滚动导靴一导轨接触模型的高速曳引电梯振动分析⋯⋯⋯⋯⋯⋯⋯⋯⋯⋯⋯⋯⋯⋯ 梅德庆杜小强 陈子辰 2 6 4 基于坐标变换下的球形机器人稳定平台控制⋯⋯⋯⋯⋯⋯⋯⋯⋯⋯⋯⋯⋯⋯⋯⋯⋯⋯⋯⋯⋯⋯⋯ 岳明 邓宗全 2 7 1 双气室油气悬架特性研究⋯⋯⋯⋯⋯⋯⋯⋯⋯⋯⋯⋯⋯⋯⋯⋯⋯⋯⋯⋯⋯⋯⋯⋯⋯⋯ 杨波陈思忠王勋等 2 7 6 汽车环面型无级变速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何辉波李华英秦大同等 2 8 1 纸蜂窝压缩密实化应变评估⋯⋯⋯⋯⋯⋯⋯⋯⋯⋯⋯⋯⋯⋯⋯⋯⋯⋯⋯⋯⋯⋯⋯⋯⋯⋯⋯⋯⋯⋯一 王冬梅王志伟 2 8 5 单气室油气悬架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甄龙信张文明 2 9 0 多线切割机线张力控制系统设计实现⋯⋯⋯⋯⋯⋯⋯⋯⋯⋯⋯⋯⋯⋯⋯⋯⋯⋯⋯⋯⋯ 张义兵戴瑜兴袁巨 龙等 2 9 5 逆平行四连杆机构的非正弦波及工艺参数⋯⋯⋯⋯⋯⋯⋯⋯⋯⋯⋯⋯⋯⋯⋯⋯⋯⋯⋯ 张立平 李宪奎杨红普等 3 0 1 Me c a n u m四轮全方位系统的运动性能分析及结构形式优选⋯⋯⋯⋯⋯⋯⋯⋯⋯⋯⋯⋯⋯⋯⋯⋯⋯ 王一治 常德功 3 0 7 离心压缩机排气蜗壳内部流动分析与优化⋯⋯⋯⋯⋯⋯⋯⋯⋯⋯⋯⋯⋯⋯⋯⋯⋯⋯⋯ 冀春俊王雅君王学军等 3 1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