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pdf
2 0 1 0年 第3 2卷 第2期 汽车工程 A u t o m o t i v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0 V o 1 . 3 2 N o . 2 2 01 0 0 2 0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木 闰业翠 , 刘国庆 , 陈 杰 上海交通 大学机械 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上海2 0 0 2 4 0 [ 摘要] 将 E Q 6 1 1 0公交车改造为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 基础车的动力系统不作改变, 建立了液压混合 动力公交车模型, 对液压系统独立工作时的驱动和制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及实车试验, 为系统的参数匹配提供依据。 采用简化公交循环工况的实车试验表明, 动力性能满足起步和制动要求, 燃油经济性改善达 2 5 %以上; 另外, 仿真 结果也表明, 动力性能可以满足国家典型公交行驶循环下的起步和制动性要求 , 制动再生效率达7 0 %, 燃油经济性 改善达 3 0 %。 关键词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 ; 动力性能; 燃油经济性; 仿真 ; i i t 验 Re s e a r c h o n Dy n a mi c Pe r f o r ma n c e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Te s t i n g o f a Hy d r a u l i c Hy b r i d Bu s Ya n Ye c u i .Li u Gu o q i n g Ch e n J i e S c h o o l o f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h a n g h a i J i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0 [ A b s t r a c t ] A p a r a l le l h y d r a u l i c h y b ri d b u s P H H B i s r e fi t t e d f r o m b u s E Q 6 1 1 0 w i th it s p o w e r t r a i n r e m a i - n i n g u n c h a n g e d .A d y n a mi c mo d e l f o r t h e P HHB i s s e t u p a n d a s i mu l a t i o n o n i t s d r i v i n g a n d b r a k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w i t h i t s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 wo r k i n g a l o n e i s c o n d u c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wi t h r e al v e h i c l e t e s t ,p r o v i d i n g a b a s i s for s y s - t e rn p a r a me t e r ma t c h i n g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r e a l v e h i c l e t e s t wi t h s i mp l i fi e d b u s d ri v i n g c y c l e s h o w t h a t i t s p o we r p e r - f o rm a n c e me e t s th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s t a r t i n g a n d b r a k i n g w i t h f u e l e c o n o my i mp r o v i n g b y o v e r 2 5 % .I n a d d i t i o n,t h e r e s u l t s o f s i mu l a t i o n wi t h n a t i o n a l t y p i c a l b us d riv i n g c y c l e a l s o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p o we r p e rfo r ma n c e o f PHHB me e t s t h e s t a r t i n g a nd b r a k i n g r e q u i r e me n t s wi th t h e e ffi c i e n c y o f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b r a k i n g r e a c h e s 7 0% a n d f u e l e c o n o my i m p r o v i n g b y u p t o 3 0% . Ke ywo r dsh y dr au l i c h yb r i d b u s;po we r p e r f o r ma nc e;f ue l e c o n o m y;s i m u l a t i on;t e s t i n g 日 IJ吾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通常是 由传统内燃机和液压 动力元件构成的双动力源混合动力系统 , 储能元件 为液压蓄能器 , 动力元件为液压泵或液压泵/ 马达。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典型的结 构 , 通过制动能再生和优化发动机工作 区间来改善 车辆燃油经济性。国内外积极致力于液压混合动力 车辆的开发 ,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串联式系统主要 应用于轻、 中型车, 如中型军用车、 包裹递送车和轻 型汽车, 城市工况下节油率 5 0 %以上; 并联式系统 主要应用于中、 重型车, 如重型军用车、 垃圾 车和公 交车, 工作 中需要频繁起停 , 平均节油率为 2 5 %I 1 j 。 国内主要采用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 在城市公交车 上进行线路试运行 , 节油率为 1 5 % 一 2 5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 系统 的参 数匹配是影 响动 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的重要 因素 , 由系统的动力性要 求和整车控制策略确定。基于汽车驱动力一 行驶阻 力平衡方程式 的方法忽略了汽车起步阶段的动 力学过程 J 。对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进行动力性 能仿真及实 车试验研 究 , 可为 系统参数 匹配提供 依据 。 上海市重点产业技术产学研联合公关项目 沪产学研0 6 3 4 资助。 原稿收到 日期为 2 0 0 9年2月 1 9日, 修改稿收到 日期为 2 0 0 9年5月 1 2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汽车工程 2 0 1 0年 第3 2卷 第2期 1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模型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串联式和并联式结构如 图 1 所示。串联式结构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更方便于 发动机的管理, 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但要更换传 动机构, 液压系统 中还要采用或增加大排量液压马 达;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发动机和液压马达可 通过各自的离合器来驱动车轮, 可采用发动机单独 驱动 、 液压马达单独驱动或者发动机 和液压马达混 合驱动 3种工作模式。文中研究的并联式液压混合 动力系统, 结构如图 1 b 所示, 因为基础车辆动力 系统不作改变, 这种结构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可用 于新车加装及旧车改造。 a 串联式 图 1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在传统公交车上加装一套液压储能系统 由动 力元件液压泵/ 马达 、 储能元件液压蓄能器和控制单 元构成 和传统公交车的动力系统一起构成双动力 源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以一辆传统柴油公 交车 E Q 6 1 1 0改造的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为研究对 象, 模型只考虑纵 向运动, 汽车行驶在 良好的平直路 面, 未涉及行驶过程中的偏转、 侧倾 、 横 向滑动和垂 直运动 , 忽略左右轮运动 的差异。系统仿真模 型如 图2 所示。基础车辆模型主要包括汽车动力学、 发 动机 、 驾驶员 、 变速器发动机离合器等子模型 ; 液压 系统主要包括液压蓄能器、 液压泵/ 马达和泵离合器 子模型。 1 . 1 汽车动力学子模型 由汽车的驱动力一 行驶阻力平衡方程 可得 F 。 F f F F 1 式 中 , 为驱动力 , 为滚动阻力 , 为风阻, , 为 加速阻力。 2 rwh 压力 .信 号 l T P I 阀 控翻 ▲ 信号 一 墨 兰 塑 皇 泵/ 马达转矩 图2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模型 式 中 Mr ‘ Mr ‘ f 叼 g 7 0 叼 h , h 10 ” 【 1 / 叼 叼 。 叼 h , 7 1w h 0 其中 T w 为车轮转矩; 为汽车整备质量 ; g为 重力加速度 m / s 为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C 。 为风 阻系数 ; A为迎风面积 m ; r w h 为车轮半径 m ; “ 为车速 k m / h ; d u / d t 为汽车加速度 m/ s ; , w h 为 车轮的转动惯量 ; , 为发动机转动惯量 ; , h 为液压系 统转动惯量; 为传动系统效率。 3 式 中 为发动机提供 的转矩 ; 为液压泵/ 马达提 供的转矩 ; i 为变速器速 比; 。 为主减速器速比。 1 . 2 发动机子模型 发动机子模型用来计算发动机 的转矩和燃油消 耗量。由发动机的万有特性 图得到 , 转矩是发动机 载荷 l o a d和转速 n 的函数。车辆制动工况下载荷 为 0 , 发动机最大转矩对应最大载荷 , 并使用线性插 值得到所有载荷点的转矩。模型中, 极值和外插点 也可以使用。 发动机的输 出转矩为 l o a d , n 4 燃油消耗量为制动平均有效压力 P 和转速 n 的函数, 表达式为 ,Q t Ap , n 。 { P 。 4 T . / 5 【 P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o l o V o 1 . 3 2 N o . 2 闫业翠, 等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式中 Q t 为燃油消耗量 , 为发动机排量 , P 为发 动机的输出功率。 1 . 3 液压泵/ 马达子模型 公称流量q 为排量 d 和转速 的乘积, 表达 式为9 d p n 。 6 参考压力 P 是输入压力 P p i. 和输 出压力 P p 叭 n 的 线性组合 , k 。 为比例系数 , 有 P k o P p in 1 一k P 7 P为液体密度, 输出流量q ⋯为 g q p / p 0 8 1 . 4 液压蓄能器子模型 液压蓄能器是动态子模型 , 根据波义尔定律 , 有 f p Jp o c o ⋯ L P P l i q P g a s 、 \ , 蓄能器蓄能和放能的能量E 为 E fP d 一 [ p o / p 1-y 一 1 ] 上 一 1 0 式 中 p和 P 。 为蓄能器当前压力和蓄能器预充气状 态压力, 。 和 为当前气体体积和预充气体体积, p 。i 和p 分别为当前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 y为气体 多变指数。 1 . 5 基本控制策略 一 般情况下, 液压蓄能器中的压力高于最低工 作压力, 汽车 由液压泵/ 马达起步 , 加速到液压 能释 放至最低工作压力 P 。 , 发动机起动或由怠速转为驱 动 , 继续加速或匀速行驶 , 液压动力系统脱离 , 维持 空循环工况 , 汽车需要减速时 , 汽车制动, 发动机关 闭或维持怠速 , 汽车惯性动能给液压蓄能器蓄能至 最高工作压力 P , 若汽车需要继续减速, 原车制动器 起作用 , 直至停车。综上所述 ,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工 作在放能 、 蓄能和空循环 3种模式下 , 主要根据汽车 的行驶需求 , 加速或制动工况 , 以及液压蓄能器的压 力 , 输出 3个电磁 阀控制信号, 即 、 和 , 控制 单元还发出发动机和液压动力的离合器信号 e n g i n e mo d e和 c l u p u m p o 2 动力学分析 整车动力学模型与传动系通过驱动轮相联系, 驱动轮的转速和转动角加速度放在整车动力学模型 中求解, 在传动系中视为已知量 。液压混合动力 系统中, 液压 马达和发动机可 以分别独立驱动 , 制动过程中液压泵/ 马达可以独立制动, 其传动系如 图 3所示。 图3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系 图中 为泵/ 马达的理论转矩 ; 。 为泵/ 马达 的转矩损失; T o . 为泵/ 马达输出到变速器或变速器输 入到 马达的转矩; 为发动机输出到变速器的转 矩 ; , f 为变速器从输出轴一侧看的转动惯量 ; 为输 出轴角速度; i 为变速器到车轮的传动比; i 。 为泵到 变速器的传动比; , 为车体和轮胎在车轮轴上的等 效转动惯量; 为车轮角速度; T r 为阻力矩。 2 . 1 液压系统独立驱动 在车辆起步时, 液压蓄能器能量在工作范围内, 优先采用液压动力起步。发动机离合器断开 , 泵/ 马 达离合器接合。液压泵/ 马达通过变速器将动力传 递至车轮 , 驱动车辆起步。如图 3所示 , 系统的动力 学方程为 f p t p p l , 1 1 、 【 i / i p T w h , f , v 2 . 2 液压系统独立制动 在车辆制动的过程中, 液压蓄能器能量在工作 范围内, 优先采用液压动力系统制动。发动机离合 器断开, 泵/ 马达离合器接合。液压系统产生的制动 阻力通过变速器传递至车轮, 使车辆减速。如图3 所示 ,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 f ⋯ 、 【 i / i r r 一, l 一 , v 2 . 3 发动机独立驱动 当蓄能器能量不在工作范围内, 发动机独立驱 动车辆行驶。如图 3所示 ,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 』 t T o T o e 1 3 【 h I t L 动力性能仿真与实车验证 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3方面的指标来评定 1 汽车的最高车速; 2 汽车的加速时间; 3 汽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9 6 汽车工程 2 0 1 0年 第 3 2卷 第 2期 的最大爬坡度 J 。文中所研究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 力公交车, 对基础车的动力系统没做任何改变, 同时 可以自动控制动力的切换, 发动机和液压泵/ 马达都 可独立驱动 , 动力性能维持原车的水平 , 所 以液压混 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主要研究液压动力独立 起步和制动性能。研究液压驱动的起步能力, 意义 在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改善排放。公交车制动、 起 步频繁 , 在起步工况下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最为恶劣 ,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将回收的制动能用在公交车起步 的工况下 , 由液压系统独立驱动车辆起步 , 将获得整 车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3 . 1 液压系统独立起步性能仿真 公交车平地情况下多为 Ⅱ挡起步, 爬坡情况下 采用 I 挡。液压系统 的驱动力通过变速器传递, 在 起步或爬坡时同样可采用切换大速 比挡位 的方法获 得较大的驱动力。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参数如表 l所示 表 1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参数 柴油发动机 V 6 , 7 . 8 L , 1 9 9 k W/ 2 2 0 0 r mi n 一 1 2 8 k W, △ P 3 5 MP a 液压泵/ 马达 4 4 7 N m, 卸 3 5 MP a 公称容量 6 3 L 液压蓄能器 额定压力 3 1 . 5 MP a 手动变速器 传动比 6 . 7 6 5 / 3 . 7 9 4 / 2 . 2 6 / 1 . 4 2 4 / 1 满载总质量 1 5 5 0 0 k g 仿真车辆满载情况下的液压起步性能试验以不 同压力标识蓄能器中所存能量的多少来进行液压混 合动力公交车的起步能力仿真 , 蓄能器的工作压力 范围为 1 0~3 0 M P a , 起步时液压 蓄能器的初始压力 分别设为 l 5 、 2 0 、 2 5 、 3 0 b l P a , 1 I 挡起步结果如图 4所 示。从表 2中可看到 , 3 0 MP a 、 2 0 s 时 , 车辆起步速度 达到 6 . 6 8 m / s 2 4 k m / h 。液压动力起步 可在不 同 压力到达不同的车速 , 参考文献 [ 5 ] 规定的城市 客 车试验循环, 换接发动机驱动时可换人较经济的挡 位运行。在动力满足路况要求的前提下, 液压动力 起步还可采用Ⅲ挡起步, 在某些情况 下依然可满足 时间/ s 时间/ s l 5 ,I P ⋯ ⋯ 2 0 M P a ⋯一2 5 ,I P a ⋯ - - 3 0 h ,I 】 P a 图4 液压系统 Ⅱ挡起步能力仿真 起步要求。在液压起步的过程 中, 根据动力 的要求 还可换挡 。 表 2 液压系统 1 1 挡起步性能 初始压 加速 最大速度/ 适合发动 力/ MP a 时间/ s k m h一 机挡位 l 5 l 5 . 1 1 1 Ⅲ 2 0 1 9 . 1 l 7 Ⅳ 2 5 l 9 . 9 2 l V 3 0 2 0 2 4 V 以最 大工作 压力 为 初始 压力 , 在 3 0 %的坡道上进行坡 道起步能力试验 , 结果如 图 5 所示 , 液压独立起步 , 在 3 0 % 的坡道 上可 以驱 动车辆行 驶 4 1 m, 运行时间为 1 7 s 。坡道起 步能力 为汽车能够 在坡道 上 起动且 1 mi n内向上行驶 至少 1 0 m的最大坡度 。 图5 液压动力坡道 起步能力仿真 3 . 2 液压系统独立制动性能仿真 基础车制动系统保 留, 液压系统独立制动性能 实际上是车辆的缓速性能。在不同蓄能器容量、 液 压泵/ 马达排量、 初始压力 、 制动挡位 和制动初速度 下 , 分别进行液压动力制动性能仿真 , 通过车速曲 线、 制动距离及制动时间 , 研究制动性能及制动能量 回收效果。 以 1 0 m/ s 的初速度制动, 不同初始压力下制动 仿真曲线如图6 所示。初始压力越大, 制动力越大, 制动时间和距离减小, 但蓄能量减小; 初始压力小, 制动开始时的制动力也小 , 但蓄能量增加。初始压 姜 瑚 * 瘩 橱 芷 酱 一 l 0 a ⋯-1 5 MP a ⋯ ⋯ 2 0 a 图6 液压系统不同初始压力下制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闫业翠, 等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9 7 力为 1 5 MP a时, 制动时间为 1 3 s 时 , 制动减速度约为 0 . 5 m / s , 制动距离为 1 0 3 m 。在国家典型公交循 环 。 中, 平 均减 速 度 为 0 . 4 2 m / s , 减速 度 为 0~ 0 . 5 m / s 的概率为 6 8 %。 以 l O m / s的初速度制动 , 不 同挡位下制动仿真 曲线如图7所示。传动比越大 , 则制动力越大, 制动 时间越短 , 制动距离越小, 但 速 比太大时 , 泵超高速 运转 , 对液压系统使用不利。应选择适 当挡位 , 传动 效率和制动力都比较适合。不同初始车速下的制动 仿真曲线如图8 所示。初始速度越高, 减速度越大, 由于蓄能器容量有限, 速度较高时, 蓄能器已经蓄 满, 将 由原 车制 动 装 置 继 续 制 动。初 始 速 度 为 1 1 . 8 m / s时蓄满。在 国家典型公交循 环 中, 初始 速度小于 1 1 . 8 m / s 的概率占 8 3 %, 可将制动能全部 回收。 乏 * g * 暑 褪 强 时间/ s 时间/ s 一 1 1 挡⋯一 Ⅲ挡⋯Ⅳ挡⋯ V挡 图7 液压系统不同挡位下制动 鲁 褪 蓉 图 8 液压系统不同初始车速下制动 3 . 3 动力与燃油经济性实车验证 液压系统独立驱动 , 平地 Ⅱ挡起步试验结果如 图9和表 3所示。对 比表 3与表 2中的数据可知, 抖 窨 褪 蓉 。 。 1 5 MP a。 。 - 2 0 M P a- - - - - 2 5 M P a-- - - 3 0 M P a 图9 液压系统1 I 挡起步性能实车试验 由于在实际试验中蓄能器随着压力的增大泄漏量增 大, 造成能量的损失, 其加速时间和最大速度值都偏 小, 而且误差随初始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表 3 液压系统 Ⅱ挡起步性能实车试验 初始压 加速 最 大速度/ 时间 速度误差/ 力/ MP a 时间/ s k m . h 一 误差/ s k m . h一 1 5 1 5 l l 一0 . 1 O 2 0 1 6 . 8 1 6 2 . 3 一I 2 5 1 6 . 9 1 7 3 一d 3 0 l 5 . 6 1 9 . 2 4 . 4 4 . 8 由于国家典型公交工况总行驶里程较长, 道路 试验困难, 取近似的平均公交工况制订了三循环的 简化公交工况, 如 图 1 0所示 , 在液压混合动力 系统 能够满足循环工况的前提下, 进行燃油经济性 的实 车道路试验 , 由于是实际道路试验和人工操作 , 结果 取其平均值, 燃油经济性改善达2 5 %以上。 菩 拂 ∞ 漂 时间/ s 传统动力 ⋯ 液压混合 图 l 0 燃油经济性实车道路试验 3 . 4 典型公交循环下的动力与燃油经济性仿真 国家典型城市公交循环 更全面地体现 了实际 公交工况的特点, 但运行时间和里程较长, 不易实行 实车道路试验。通过研究对象在仿真环境下运行, 验证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国家典型城市公交循环 下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 如图 1 i所示 , 液压动力独立起步 , 然后切换为 发动机运行 , 速度误差在 - t - O . 1 5 m / s 约 - I- 0 . 5 k in / h 之内, 切换加速度在 3 m/ s 之 内, 切换平稳 。制动 能占驱动能的 4 3 %, 制动再生效率为 7 0 %。仿真证 明 ,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对基础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改 善达 3 0 %。 4 结论 针对并联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结构特点和控 制策略, 传统公交车动力系统保持不变 , 液压动力系 下转第 1 0 2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0 2‘ 汽车工程 2 0 1 0年 第 3 2卷 第2期 上接第 9 7页 0 I 3 0 .2 0 . 1 一0 . 0 。0 . 2 .0 _ 3 ∞ 曩 时间, s 时间/ s 图1 1 公交典型工况下动力与燃油经济性仿真 统工作在车辆制动和起步阶段, 不影响整车的动力 性能和制动性能, 增加液压动力系统起步和制动的 几率可以提高其对传统公交车燃油经济性的改善。 仿真和试验证明, 液压动力起步的加速度可以达到 国家典型公交工况的起 步动力性能要求 , 动力切换 平稳 , 制动再生效率达 7 0 %。简化公交行驶循环下 试验证明, 燃油经济性提高 了 2 5 % ; 中国典型城市 公交循环下仿真证明, 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对传统公 交车的燃油经济性改善为 3 0 %。 参考文献 G l e n n R We n d e 1 . H y d r a u l i c H y b ri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 C] . Mi c h i g a n Cl e a n F l e e t Co n f e r e n c e, 2 0 0 7. 余志生. 汽车理论 [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9 9 9 . 秦大 同, 舒红 , 胡建军 , 等. 轻度混合动力汽 车动力性能仿真及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 J ] . 机械工程学报, 2 0 0 4 , 4 0 2 7 8 8 2. 杨得军 , 林柏忠 , 郭学立 , 等. 汽车动力传动 系实时动力学仿真 模型[ J ] . 汽车工程 , 2 0 0 6, 2 8 5 4 3 0- 4 3 2 , 4 4 2 . G B / T l 2 5 4 5 1 9 9 O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S ] . 1 9 9 0 . G B / T 1 8 3 8 5 --2 0 0 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S ] . 2 0 0 5 . G B / T 1 9 7 5 4 --2 0 0 5重型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能 量消耗量试验方 法[ S ] . 2 0 0 5 . s .要 卅 ⋯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