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混联液压驱动车辆匹配方法的研究.pdf
2 0 1 4年 第 3 6卷 第 1期 汽车工程 Au t o mo t i v e En g i ne e r i n g 2 01 4 0 0 2 行星齿轮混联液压驱动车辆匹配方法的研究 水 曾小华 , 杨南南 , 聂利卫 , 谷杰伟。 , 宋大凤 , 王庆年 1 .吉林 大学, 汽车仿真与控制 国家重点 实验室 , 长春1 3 0 0 2 5; 2 . L MS 北京 技术有 限公 司, 北京1 0 0 1 0 1 ; 3 .郑k Ll 宇通客车有限公司, 郑州4 5 0 0 1 6 [ 摘要] 针对带行星机构的液压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 提出了基于城市综合循环工况的动力系统关键元件参 数匹配方法。该方法主要以保证车辆动力性为前提, 综合考虑整个系统效率 , 提出“ 由主及次” 的顺序依次确定发 动机、 液压元件 A与 B和蓄能器动力元件功率及其转矩和转速的参数匹配原则, 最后确定了整个系统主要元件的 关键参数和选型。通过 M a t l a b / S i m u l i n k 建模和仿真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匹配方法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混合动力液压汽车; 行星齿轮 ; 混联构型 ; 参数匹配 A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Pa r a me t e r Ma t c h i n g o f S e r i e s p a r a l l e l Hy b r i d Hy d r a u l i c Ve h i c l e wi t h P l a n e t g e a r Me c h a n i s m Z e n g X i a o h u a , Y a n g N a n n a n , Ni e L i w e i ,G u J i e we i , S o n g Da f e n g Wa n g Qi n g n i a n 1 . 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A u t o m o t i v e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5; 2 . L MS C h i n a B e ij i n g, B e ij i n g 1 0 0 1 0 1 ; 3. Zh e n g z h o u Y u t o n g Bu s C o .,n d .,Zh e n g z h o u 4 5 0 01 6 [ Ab s t r a c t ] A p a r a m e t e r ma t c h i n g m e t h o d f o r t h e k e y c o mp o n e n t s o f p o w e r s y s t e m i s p r o p o s e d for a s e ri e s - p a r a l l e l h y brid h y d r a u l i c v e h i c l e wi t h p l a n e t g e a r me c h a n i s m ba s e d o n ur b a n d r i v i n g c y c l e . W i t h e n s u r i ng p o we r p e rf o r ma n c e a s p r e mi s e a n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e ffic i e n c y o f w h o l e s y s t e m,t h e me t h o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a p a r a me t e r ma t c h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s u c c e s s i v e l y de t e r mi n i n g t h e p o we r ,t o r q ue a nd s p e e d o f e n g i n e,h y d r a u l i c c o mp o n e n t A a n d B a n d e ne r g y a c c u mu l a t o r a c c o r d i ng t o t h e s e q u e n c e o f p rima r y a n d s e c o nd a ry s i g n i fi c a nc e,a n d t h e k e y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t y pe o f ma i n c o mp o n e n t s i n wh o l e s y s t e m a r e d e t e rm i n e d i n t he e n d.Fi na l l y a mo d e l i s s e t u p a n d a s i mu l a t i o n i s c o n d u c t e d w i t h Ma t l a b / S i mu l i n k for v e ri fi c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ma t c h i n g me t h o d p r o p o s e d c o mp l e t e l y me e t s t h e d e s i g n r e q ui r e me n t s . Ke y wor ds h y br i d h yd r a ul i c v e hi c l e;p l a ne t g e ar;s e rie s - pa r al l e l c o nfig ur a t i on;pa r a me t e r m a t c hi ng 刚 舀 行星耦合混联式液压驱动是一种新型混合动力 系统 , 除了具备传统油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优点外 , 还可以充分发挥液压系统功率密度大、 污染小、 传动 平稳等优势 j 。同时, 液压系统在成本方面优势 明显, 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J 。但是, 如何有 效合理地分配行星耦合混联式液压驱动车辆的发动 机 、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个动力源 的动力 , 使其既能 满足动力要求又能提高系统的效率, 从而达到整车 节油的 目的, 一方面要求提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 另一 方面, 更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参数匹配方法。而后 者又往往是前者发挥好坏的前提和基础 。 针对上述问题 , 本文 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行星 混联式液压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方法。即在选定的 车辆和工况下 , 结合既定的能量控制策略 , 提出了一 种“ 由主及次” 的参数匹配方法 , 以实现发 动机和液 压泵/ 马达运行于高效工作区, 达到提高燃油经济性 的 目标。 国家自然基金 5 1 3 0 5 1 5 5 , 5 1 0 7 5 1 7 9 和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择优项目 2 0 1 3 Z Y 0 8 资助。 原稿收到13期为2 0 1 2年2月2 3日, 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 0 1 2年 4月 1 0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汽车工程 2 0 1 4年 第 3 6卷 第 1 期 1 工作原理 本文中研究 的行星混 联液压驱 动系统 由发 动 机 、 液压 马达 A、 液压蓄能器 、 液压泵/ 马达 B 、 行 星齿轮耦合装置、 驱动桥和相应的控制系统构成, 如 图 1所示。 图 1 行星混联液压传动系统原理图 本构型具体连接关系为 发动机与前行 星排 的 行星架相连, 液压泵/ 马达 A与前行星排的太阳轮相 连 , 液压 马达 B与后行星排 的大太 阳轮相连 , 前 行星排的齿 圈与后行 星排 的行星架 连接 , 并与整 车 的驱动轴相连。通过两个离合器、 两个液压 马 达 、 两个行星排的不同组合状态, 可实现多种工作模 式和电动无级变速 E C V T 的功能 。 2 匹配方法总体思路 针对此类构型, 提出了在具有选定的匹配对象、 循环工况和能量控制策略的条件下 , 且 以保证车辆 的动力性为前提, 实现燃油消耗最小 化的 目标 匹配 思路。根据行星混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动力传动特 性及其 内在的能量流关系 , 提出如下的匹配原则 按 照“ 由主及次” 从车辆总需求功率一发动机功率一 行星排的特征参数设计一液压泵/ 马达A的功率、 排 量和转速_ 液压泵/ 马达 B功率、 排量和转速一蓄能 器的工作压力和容积 的顺序来完成动力系统参数 的匹配, 并通过后续的仿真分析进行调整和优化。 具体的匹配流程如图2 所示。 3 各部件的具体匹配方法 3 . 1 初始条件 以某城市公交客车为例, 基于国家城市综合工 根据巡航、爬坡、工况要 求确定发动机功率级别 确定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 选择已有产品发动机 根据功率分流特性 由发动机确 定液压泵/ 马达A的转速、转矩 由转速和转矩确定液压 泵/ 马达A的排量及功率 根据动力性指标 主要加速性 确定的总功率和发动机机械传递 功率确定液压泵/ 马达B 的功率级 别、转矩。再根据最高车速确定 液压泵/ 马达B 的最高转速 根据所选定的泵/ 马达初选系统的 最高和最低压力 ,由加速性确定 的总功率和发动机优化工作 曲线 上功率 ,并考虑传递路线效率和 工况的充放能要求最后确定蓄能 器的能量级别和有效工作容积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l 输入 设 计参数, 仿真 动力 性能 ]进 一 步验算动力性是否达标 l 由工况的 制动平均减l I 速度确定最高压力 l I .........................................................._. J r] l 根据工况及系统的最大l l 放能能量和由平均速度I l 的回收能量确定蓄能器 l l 的有效工作容积 l 是 结束l 图2 总体匹配方法及流程 况 , 进行动力系统参数 匹配。整车基本参数如表 1 所示 。要求 经济性提高 3 5 % 以上 。整车动力性 指 标如表 2所示 。 表 1 整车参数 总质量/ k g 整备质量/ k g 风阻系数 滚动半径/ m 迎风面积/ m 1 5 0 0 0 1 1 0 0 0 O . 6 5 0 . 5 0 9 6 . 5 表 2 动力性指标 最高车速/ 最大爬 持续爬坡 4 % 0 - 6 0 k m / h k m h 坡度/ % 速度/ k m h 加速时间/ s ≥ 8 0 ≥2 5 4 0 ≤ 3 0 3 . 2 车辆总功率 车辆所需的总功率要满足传统车辆的动力性要 求,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通常混合动力车辆总的需求功率主要根据最高车 速 、 最大爬坡度和加速时间来计算 , 即 啦 ㈩ 嘶O SOdmax 4- n A 2 2 ~一一 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 V o 1 . 3 6 N o . 1 曾小华, 等 行星齿轮混联液压驱动车辆匹配方法的研究 9 1 / Y 。m C D a v ; \ P m a 【 8 m 2 x 3 .6 志 m J 3 式中 、 V i 、 V 分别为最高车速、 爬坡车速和加速 末车速, k m / h ; m为整车质量, k g ; g为重力加速度, 取 9 . 8 m / s ;厂为滚动 阻力 系数; 为迎 风面积 , m ; c 。 为风阻系数; 叼 为传动效率; 6为质量换算系数; t 为加速时间, S ; p为空气密度, k g / m 。 ; 为最大 坡度 , %。又有 , P ≥ma x P , P 也, P x 3 , 故该 混合动力客车总需求功率至少需要 1 2 2 k W。 3 . 3 发动机的匹配 发动机的功率主要用来平衡液压蓄能器 的能量 输入 、 输出和补偿车辆在运行过程 中所消耗的能量。 所以, 发动机功率只须满足平直路面以某一确定车 速高速巡航的动力性要求或相应的略低车速在一定 坡度路面巡航行驶的动力需求, 最终根据仿真分析 数据和实际产 品系列来确定 。 以巡航车速 V c m ise 行驶和以一定速度 V i 爬坡时 所确定的发动机功率分别为 [ 卜 ㈩ ; / C A 、 P ez I 嘶o s ra g s in i ‘ 5 以最高巡航车速 V c m ise 为8 0 k m / h在水平路行驶 时, 发动机的功率为5 5 k W。车辆以 为4 0 k m / h的 速度在 i 4 %坡度行驶时需求功率为 8 8 k W。 综上所述 , P 。 ≥m a x P P 。根据发 动机的 功率等级和现有产品, 选择 了一台 4 . 7 6 L柴油发动 机, 其 m a p图见图3 。此发动机在 2 3 0 0 r / m i n处的 最大功率值约为 1 0 0 k W。其中, A线为外特性曲线, B线为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 发动机转速/ r / mi n 图 3 发 动机 m a p图 值得说明的是,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 确定发 动机最优工作曲线上最大的允许转速所对应的功率 比确定发动机的功率等级更有意义。 发动机期望转速应在 1 0 0 0~1 9 0 0 r / mi n之问, 考虑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可初选 。 。 1 0 0 0 r / m i n 。 3 . 4 液压泵/ 马达 A的匹配 液压泵/ 马达 A通过前排行星齿轮机构与发动 机的输出轴连接, 通过解耦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 使发动机尽可能工作在经济转速范围。 根据发动机 的最优工作 曲线的最大转矩 , 可求 得液压泵马达的理论排量 为 一 1 S l p m k l ’ △ p 6 式中 。 为发动机工作曲线的最大转矩, N m; △ p 为压力差, M P a ; k 为行星排特征值; 。 为液压系统 效率。根据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的最大功率, 可求 得液压泵的理论流量g 为 q 6 0 P 。 / a p 7 又因为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 3个元件 的转速关 系 , 为 1 n 。 。 n k n R 8 式中 n 、 n 分别为行星架、 太阳轮和齿圈的转 速 ; 根据连接关系 , 行星架和太 阳轮的转速 n n 对 应发动机和液压泵/ 马达 A的转速 n n 。 3 个动力源在正常工作时的转速关系如图4所 示。其中, 起始 时车速为零 , 液压 马达 A工作在 最高转速3 8 0 0 r / m in , 发动机工作在最低工作转速 1 0 0 0 r / m i n ; 当开始加速 时, 液压 马达 A一直工 作在最高转速, 而发动机则增加至最大允许工作转 速 1 9 0 0 r / m i n ; 然后, 发动机维持在此转速下, 液压 马达 A则开始降速。所以, 在整个加速过程中, 当车速为 3 7 k m / h时, 液压泵/ 马达 A的功率最大。 当 A 3 8 0 0 r / mi n 、 发动机转速为 l 9 0 0 r / mi n 时, 所对应最优工作曲线上的转矩 。 , 故液压 液压泵/ 马 前齿圈 / 后 发动机 液压泵/ 马达A 达B 转速行星架转 转速/ ra i n 转速/ r / m l n / g roi n 速/ mm 图4 3 个动力源转速关系图 【 Ⅲ. \ 辱 睾 暴稃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0 汽车工程 2 0 1 4年 第 3 6卷 第 1 期 马达 A的功率应满足 由此算得液压泵/ 马达 A的功率为4 2 k W。 3 . 5 液压泵/ 马达 B的匹配 3 . 5 . 1 转速的选择 9 1 豢mar , 液压 马达 B的转速要满足车辆以最高车速 行驶时的要求 , 即 ≥i . . 1 0 ‰x ≥ r ‘ ‘ a u 式中 i 为后行星排的高速 比; 为主减速器速 比; R 为车轮半径 , i n 。 3 . 5 . 2 功率的选择 发动机提供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态功率, 而液 压元件则提供陡变的峰值功率。在行驶过程中车辆 需要的总功率与发动机克服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 之差即为液压泵/ 马达 B的功率需求。 行驶的需求功率 P 为 1 1 在车辆加速过程中, 发动机克服空气阻力、 滚动 阻力和爬坡阻力后剩余的功率P 。 为 去 【 x mtm 一 mtm 一 害 ] 1 2 式 中 P 为行驶过程的滚动阻力功率和空气 阻力功 率之和; 一 为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递给车轮的功 率 , 其计算式为 P_ 一⋯ P 。 一 P A 而 k T e V i d T I t 1 3 而液压泵/ 马达 B的功率 P 为 P 一 BPd P。 一 1 4 由此算得液压泵/ 马达 B的功率为 9 4 k W。 3 . 5 . 3 转矩的选择 根据液压泵/ 马达 B的功率、 转矩和基速三者的 关系, 可得其转矩为 1 9 5 5 0 P B m a x / n B 8 D d 1 5 式中 n 为由工况平均速度确定的基速, r / m i n ; P ‰ 为液压泵/ 马达 B最大功率 , k W, 可选取 P 一 。 由于液压 马达 B在车辆加速时提供峰值功 式 中 n为工况的最大加速度 , m / s 。 在确定了液压泵/ 马达 B的功率、 转矩和转速范 围后 , 就可以按照匹配液压泵/ 马达 A的方法选择其 流量和排量范围, 然后再结合实际产品 , 最终选择液 压泵/ 马达 B的参数。 3 . 6 液压蓄能器的匹配 液压蓄能器最高工作压力不得大于液压 马 达所允许的最高工作压力。充气压力的选择须考虑 使系统能量回收率较高。 蓄能器容积按照在城市综合工况下, 能储存车 速为车辆最高速度的8 0 %来确定, 即 T 7 1 - n 喾 m c O , 8 V max 式中 E 为蓄能器可储存的能量, J ; p 。 为充气压力 , MP a ; V o 为充气压力下的体积 , mL ; p 为最高工作压 力 , MP a ; n为气体绝热指数。 在确定了液压蓄能器的工作压力范围和充气体 积后, 再参照实际产品确定最终的参数。 3 . 7匹配 结果 根据上述匹配原则 , 通过计算与选择 , 最终确定 的混合动力系统整车参数如表 3所示 。 表 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参数 部件 选型 项 目 参数 额定功率/ k w 1 0 5 某款柴油 最大转矩/ N 12 1 5 2 0 发动机 发动机 排量/ L 4 . 7 6 最大排量/ mL r 2 8 . 1 最高转速/ r ra i n 5 5 5 0 液压 力士乐 最大转矩/ N in 1 7 9 马达 A A 6 V M2 8 最大允许流量/ L m i n 1 5 6 最大排量/ mL r 8 0 最高转速/ r rai n 。 ’ 3 9 0 0 液压泵/ 力士乐 最大转矩/ N I/ 1 5 0 9 马达 B A 6 VM 8 0 最大允许流量/ L mi n 3 1 2 流体体积/ L 4 2 美标蓄能器 最高工作压力/ MP a 3 5 蓄能器 MB 1 4 / 5 0 0 0 最低工作压力/ M P a 2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曾小华, 等 行星齿轮混联液压驱动车辆匹配方法的研究 4 匹配结果验证 为验证上述参数匹配的合理性, 利用 M a t l a b / S i mu l i n k软件搭建 了混联液压混合动力汽车 的仿真 模型 , 在以发动机燃油消耗最少为 目标的控制策略 和国家城市综合工况下, 进行了动力性与经济性的 仿真 。 4 . 1 动力性验证 在全负荷加速工况下, 仿真结果的车速与时间 关系 的曲线如 图 5所示。由图可见 , 当 0 6 0 k m / h 加速时 , 加速时间为 l 6 . 4 s , 小于设计 目标 3 0 s , 加速 性能满足 目标值。 4 . 2经济性验证 图6 、 图7和图8 分别是在城市综合工况下仿真 得 到的发动机 、 液压泵/ 马达A和液压泵/ 马达 B 的 百 癣 0 5 0 0 l 0 0 0 l 5 0 0 20 0 0 2 5 0 0 转 ../ r / mi n 图6 发动机工作点 冒 己 辞 / / ./ / / 2 2 .5 9 y 8 ,0 / 1 6 .4 1 6 0 / / 0 5 1 0 l 5 2 O 2 5 3 0 3 5 时间/ s 图5 加速性能仿真曲线 工作点 。由图可见 , 发动机基本上是按照匹配时的 最优工作曲线工作, 符合匹配的设计原则。液压泵/ 马达 A和 液 压 泵/ 马 达 B都 在 其 有 效 的范 围 内 工作。 转速/ r / min 图7 液压泵/ 马达 A工作点 行星液压混联车辆 的经济性仿真结果如表 4所 示 。可见 , 在合理选择了各个动力源 的参数后 , 其燃 油经济性提高了3 9 . 4 %,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表 4 燃油经济性对 比 l O O k m油耗/ L 工况 改善程度/ % 传统 车 液驱 车 城市综合 4 0 . 0 2 4 . 2 3 3 9 . 4 5 结论 针对一种新型的行 星液压混联混合 动力系统 , 提出了其关键元件参数的设计 匹配原则 , 从而形成 了一种适用于行星混联液压驱动车辆的匹配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 依据构型 的特点和既定的能量管理 策略, 能够较好地调节各个动力源的工作状态, 并使 其工作在高效率区, 从而充分发挥了新构型的优势, 菖 癣 0 2 0 0 0 4 0 0 0 60 0 0 转速 r / mi n 图8 液压泵/ 马达 B工作点 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降低了工作循环的燃油消耗。 参考文献 [ 1 ] B u c h w a l d P , C h r i s t e n s e nH , L a r s e n H, e t a1 .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C i t y B u s F u e l E c o n o m y U s i n g a Hy d r a u l i c H y b r i d P r o p u l s io n S y s t e m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l S t u d y [ C ] .S A E P a p e r 7 9 0 3 0 5 . [ 2 ] 于永涛. 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优化设计与控制[ D ] . 长春 吉林 大学 , 2 0 1 0 . [ 3 ] O l i v e r D i n g e l ,J o e r g R o s s P h D .Mo d e l B a s e d As s e s s m e n t o f Hy b ri d P o w e r t r mn S o l u t i o n s [ C] .S A E P a p e r 2 0 1 1 2 4 0 0 7 0 . [ 4 ] J o s k o P e t r i c .A P o w e r S p l i t H y b ri d H y d r a u l i c V e h i c l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 o d e l i n g an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由s i s [ C ] .S A E P a p e r 2 0 1 0 一 O 1 2 0 1 0. [ 5] F e mand o T a v a r e s , R a j i t J o h r i , A s h w i n S a l v i .H y d r a u l i c H y b ri d P o w - e r t r a i n -- I n - t h e -L o o p I n t e g r a t i o n f o r An aly z i n g Re a l - Wo r l d F u e l E c o n o m y a n d E m i s s i o n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 c ] . S A E P a p e r 2 0 1 1 一 O 1 22 7 5. [ 6 ] 赵春涛, 姜继海 , 赵克定.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在城市公交车 辆中的应用[ J ] . 汽车工程, 2 0 0 1 , 2 3 6 4 2 3 4 2 6 . 下转第 7 6页 加 ∞ 舳 ∞ ∞ 加 0 一 \ O O O O O O吣 叮 砌 . 加∞加 O 0 O O O 0 O ∞∞∞如加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汽车工程 2 0 1 4年 第 3 6卷 第 1 期 藕 1 丑 褂 蜷 辎 鋈 籁 1 皿 衄 龌 嚣 卅 耧 蓑 键 HC NO CO 枵染物类型 图3 气态污染物超标率 HC NOx CO 污染物类型 图4 高排放车比例 比例最低。无论从平均排放来讲还是高排放情况来 看, 车辆的 N O 排放降低程度不大, 高排放比较突 出, 也反映了N O 污染物的难于控制。 从汽油车的排放控制方面来讲, H C主要集中在 冷起动的第一个循环 , 随着发动机 预热的完成 , H C 排放均能通过空燃比控制和末端的净化器处理 , C O 主要集中在冷起动和郊区高速工况阶段, 冷起动时 加浓起动造成燃烧不充分以及在高速大负荷时, 空 燃比降至动力空燃 比期 间, 偏离三效催化转 换器的 氧化窗口, 导致 C O在车辆进入高速工况时急剧增 加; 而 N O 排放在进气适度满足要求条件下主要集 中在热车以后的加速工况, 并且在不带 E G R的情况 下 催化器的还原能力对N O 的排放控制影响很 大 J 。所以, 在发动机工作状态 良好和燃料满足条件 的前提下 , 汽车厂家应加强 N O 和 C O的排放控制。 从车辆排放控制法规来看, C O和 N O 高排放 情况相对比较严重, 而 H C高排放基本不会出现, 根 据 G B 1 8 3 5 2 . 3 2 0 0 5中第 1 . 3 . 3 . 3 . 1 条中对车辆的 O B D系统至少监测得项 目规定 仅检测 H C污染物 来判断催化转化器的效率下降, 即 O B D系统未对 C 0和 N O 进行监控 , 可 见法 规的推进对汽车排放 控制技术的巨大推动效应, 所以建议新的法规标准 应促进 O B D系统对非 H C污染物的监控规定。 3 结论 1 北京市轻型国Ⅲ汽油车排放因子为 H C, 0 . 0 9 9 g / k in; N O , 0 . 0 8 3 g / k m; C O, 1 . 3 1 4 k m。轻型 国 Ⅳ 汽 油 车 排 放 因 子 为 HC, 0 . 0 7 9 g / k m; N O , 0 . 0 7 7g /k in ; CO , 0 . 9 0 2g /k m 。 2 提前实施新的轻型车排放控制法规以来, 对单辆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而言, 实施国Ⅳ排放标 准后 , 轻型车排气 污染物单辆车 比国Ⅲ对应 车辆污 染物降低情况为 H C污染物下降2 0 . 7 %, N O 污染 物下降7 . 1 %, C O污染物下降 3 1 . 4 %, 其中 H C和 C O减排效果很明显。 3 北京市轻型汽油车污染物高排放情况主要 体现为 N O 和 C O高排放情况较高, 应加强对 N O 及 C O排放控 制 , 特别是在新 的机动车排放法规方 面应加强 车辆 O B D系统对非 HC污染物 的排放监 控相关 的规定。 参考文献 [ 1 ] 国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G B 1 8 3 5 2 . 3 2 O O 5 . 轻型汽车污染 物排放 限值及测 量方法 中 国 Ⅲ、 Ⅳ阶段 [ S ] . 2 0 0 5 . [ 2 ] 刘巽俊. 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 M] . 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5 1 2 1 9 . 上接第 1 1 页 [ 7 ] 杜玖玉, 王贺武, 黄海燕. 车用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特性研究[ J ] . 机械传动, 2 0 1 1 , 3 5 6 1 5 1 8 . [ 8 ] 李翔晨, 常思勤, 韩文. 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匹配 及性能分析[ J ] . 农业机械学报, 2 0 0 6 , 3 7 3 1 2 1 6 . [ 9 ] 曾小华. 混合动力汽车节能机理研究与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 D ] . 长春 吉林大学, 2 0 0 6 . [ 1 O ] 余志生. 汽车理论[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9 9 8 . [ 1 1 ] D u J i u y u , Y u a n S h i h u a , We i C h a o , e t a 1 .P e rf o r m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D u a l Mo d e Hy d r o m e c h a n i c al T r ans m i s s i o n 『 J ] .T r an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C S A E, 2 0 0 9, 2 5 4 8 6 9 0 . [ 1 2 ] 杜玖玉, 苑士华, 魏超, 等. 双模式液压机械传动工作特性分析 [ J ] . 农业 工程学报 , 2 0 0 9, 2 5 4 8 6 9 0 . [ 1 3 ] 曾小华, 王庆年, 王伟华, 等. 基于A D V I S O R软件的双轴驱动 混合动力汽车性能仿真模块的开发 [ J ] . 汽车工程, 2 0 0 3 , 2 5 5 4 2 4 4 2 7 . [ 1 4 ] 曾小华, 王庆年, 李骏, 等. 基于 A D V I S O R 2 0 0 2 混合动力汽车 控制策略模块开发[ J ] . 汽车工程, 2 0 0 4 , 2 6 4 3 9 4 - 3 9 6 . 如 加 2 m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