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气动技术”到“微系统技术”.pdf
液 压 气 动 与 密 封 , 2 0l 1年 第 2期 从“ 微气动技术“ 到“ 微 系统技术’ ’ 王 雄 耀 费斯托 中 国 有 限公 司 , 上 海2 0 1 2 0 6 摘要 从提出“ 微气动技术 ” . 到引入 “ 微系统技术” 这一概念 。 揭示了气动技术跌宕起伏的发展之路 。 如果说“ 微气动技术” 概念 的提出 只是对气动元件低功耗 、 微型化的一种憧憬和追求 。那么“ 微系统技术” 则表 明人们对气动技术 己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 , 气动技术作为一 门自动化控制技术不能孤立发展 , 必须融合到 自控技术 的发展规律中 , 与其他控制技术 、 元器件 , 进行互补 、 互相融合, 只有这样做才 能 使气动技术得 以广阔的发展 。 关键词 微气动技术 ; 微 系统技术 ; 压缩空气成本 ; 气驱动与电驱 动; 连接界面 的标准化 中 图 分类 号 T H1 3 8 .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一 o 8 l 3 2 0 1 1 0 2 0 0 3 4 0 4 F r o m“ M i c r o pn e u ma t i c Te c h n o l o g y ’ ’ t o“ M i c r os y s t e m Te c h n o l o gy ’ ’ WANG Xi o n g -y a o F e s t o Ch i n a C o . ,L t d . , S h a n g h a i 2 0 1 2 0 6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F r o m t h e p r o p o s e d ” mi c r o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 t o i n t r o d u c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t h e ” mi c r o-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 . ” i t r e v e a l s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p a t h o f u p s a n d d o w n s i n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 I f t h e” mi c r o -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p o s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p n e u ma t i c c o mp o n e n t s i s o n l y l o w p o w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 mi n i a t u ri z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u r s u i t o f a n u n s e t t l e d s i t u a t i o n , t h e n t h e” mi c r o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o w t h a t p e o p l e h a v e a p r o f o u n d e r u n d e rst a n d i n g t o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ya s a l l a u t o ma t i o n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y ,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v e t o p u l l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a u t o ma t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e a d o f b e i n g i s o l a t e d , a n d o t h e r c o n t rol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c o mp o n e n t s mu s t b e c o mp l e me n t a r y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 . I t i s t h e o n l y w a y t o ma k e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t o a b r o a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 o r d s mi c r o- p n e u ma t i c t e c h n o l o gy;mi c r o s y s t e ms t e c h n o l o gy ;c o mp r e s s e d a i r c o s t s ; a i r d ri v e a n d e l e c t ri c d ri v e ; s t a n da r di z e d c o n ne e t i o n i n t e c e 1 “ 微气动技术 ” 提出的来龙去脉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 电子技术 、 计算机 、 通信技术 的飞跃发展, 尤其是电子元件低成本 。 及 P L C控制技术 应用 , 对 自动化控制有 了革命性的改变 , 与此 同时 , 电 驱动 技术 得 到 了极大 的发 展 。对 当时 的气动 技 术和 液 压技术提出了挑战 , 行业 内也议论纷纷 , 气动行业 、 液 压行业 的企业家们开始担心 电驱动技术对本行业的生 存威胁。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北京力士乐王长江专家 几 次报 告 中就 液压 工业 是 “ 朝 阳产业 ” 还 是 “ 夕 阳产业 ” 的讨 论 , 表 明 自己的 观点 “ 液 压行 业 是朝 阳产 业 ” 。实 际上 , 气 动行 业 也 同样存 在这 方 面的担 忧 。在 2 0世 纪 9 0年代中期 ,有些德国公司针对着 I T技术的崛起 。 电 收稿 日期 2 0 1 0 一 l l 一 2 5 作者简介 王雄耀 1 9 4 7 一 , 男 , 现任费斯托 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经 理 , 中 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 协会 特别顾问 、 专家委员会专 家, 上海机械工程 学会常务理事 , 上海 机械工程学会气动专业分会会长 , 上 海液压气动 密 封 件行业协会副会长, 化学工业 出版社 机械设计手册 副主任 、 “ 气压传 动篇 ” 主 编 。 3 4 子技术 、 电驱动的兴起将成为 自控技术的主流时。积极 想方设法 , 对气动技术及气动市场进行深刻探讨 , 客观 的评估 , 气动技术究竟应按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发展 , 是 否还坚持按传统的纯气动技术的模式一路走下去。在 这种 背景下 ,德 国 F E S T O总 部对各 国分公 司 内部一 些 技术 专家 进行 了一个 以 “ 微 气动 技术 ” 名 义 的调 查 。用 “ 微气动技术 ” 名义调查 , 表 明了气动技术会朝着低功 耗 、 微型 、 小型化气动元件 的方向发展 , 以便于与电子 、 计算机 、 传感 、 通信网络技术结合。“ 微气动技术” 新名 词不是学术界提出的,是企业界对今后气动技术按什 么模式发展而提出来的框架设想。在当时具有重要意 义 , 除 了坚定 对 气动 技 术信 心之 外 , 也 寻得 了气 动发 展 的基 本方 向 。 2 气 驱动 与电驱动并不互相排斥 面对着电驱动的崛起 , 是排斥还是接受 。 通过客观 对气驱动与电驱动 的“ S WO T ” 分析 比较 见表 1 , 结论 是 让电驱 动进入 气 动领域 的 “ 微 系统技 术 ” 中去 。 Hy d r a u l i c s P n e u ma t i c s& S e a l s / No . 2 . 2 01 l 表 1 气动 系统与 电动 S WOT分析 特点 领域 内容 气动驱动器容易安装 , 气 动驱动 器非 常坚固耐用。价格便宜且操作 方便 。当面 气动驱动 临诸如灰尘、油脂 、水或清洁剂等恶 劣的 环境条件时,也 能正常运行 ,能提供典型 的抓取 功能。 在 作用 力快 速增 大且 需要 精确 定位 优势 的情况 下 ,带伺服马达 的电驱动器具有优 势。对于要求精确 、同步运 转、可调节和 电驱动 规 定的定位编程 的应用场 合,电驱动器是 最好 的选择 。带闭环定位控制器的伺服或 步 进 马达所 组成 的 电驱 动系统 能够 补充 气动系统 的不足之处 。 定位精 确没有 电驱动 好,必须要 有气 气动驱动 源 、电源而且气源成本很 高。对 气动元件 开发的投入少 ,从事研发人员少 。 璐 有环境 要求,安装连 接尺 寸无统一 标 电驱动 准 。有些应用 受到限制。如 潮湿、高磁 场 、特别温度环境恶劣 的环境 条件 ,还有 如真空抓取等环境。 能与其它相关技术特别足 电子 、机 气动驱动 械、真空、传感 、通信等技术融合。如气 、 电及 电气数字量或模拟 量转换元件。 机会 工业 自动化高速 发展 ,电子元件市场 电驱动 越 来越 大,电子元件成本大幅下降,及大 量适合 市场需求的新产 品。 压缩空气是一种高能耗 、低效率的二次能源 , 至 今 , 大多数企业对压缩空气并不重视 , 一度压缩空气被 认 为是 免 费或 成 本非 常 低廉 的 ,就 压缩 空 气 的成 本 而 言 ,它包括设备投资成本 、维修成本及 电力消耗成本 等。压缩机运行所要求的功率通常情况下 占每年压缩 空气使用总成本的 7 5 %。 甚至更高。大多数用户在分析 比较气驱动与电驱动的优劣时 ,对压缩空气成本是忽 略 的 。还 有一 个非 常重 要 的因 素是 , 对 于 自动化 控制 而 言 , 驱 动 是 十分 重要 一 环 。 无 论 是 直 线 驱 动 , 还 是 圆 周 运 动 . 气 驱 动 能 完 成 的 , 电驱 动 几 乎 同 样 能 做 到 , 甚 至 于精度更高 。应用气驱动不能以排斥 电驱动为最终 目 标 。气 驱动 与 电驱 动 不 应该 互 相排 斥 。对 于普 通 精 度 时, 气驱动元器件成本相对低一些 未对压缩空气成本 作计算分折 。而对于高精度定位驱动 , 电驱动的经济 成本更具优 势。所以过去气动技术一味排斥 电驱动的 做 法 是 不正 确 的 ,它 束 缚 了气 动 技术 向更广 泛 领域 的 发 展 。 用 科 学 世 界 观 , 客 观 对 气 驱 动 与 电 驱 动 的 “ S WO T ” 分 析 比较 时 , 通 过对 电驱 动 与气 驱动 的 比较 可 以得 出 气 驱动 和 电驱 动只是 一 个要求 不 同 的问题 。当 面临 诸如 灰 尘 、油 脂 、水 或 清 洁剂 等 恶 劣 的环 境条 件 时 , 气 驱 动器 的非 常 坚 固耐 用 、 容 易安 装 、 能 完 成 抓 取 功能、 价格相对便宜且操作也方便等优势较为突出。但 气驱 动并 不 能总 是符 合用 户 的技术 要 求 。如今 , 有很 多 用户在 自动控制技术的精度和速度方面都有很高的要 求 。当在作 用力 快速 增 大且需 要精 确 定位 的情 况下 , 带 伺服 马 达 的 电驱 动器 具 有 优势 , 对 于要 求精 确定 位 、 二 轴同步运转等应用场合, 电驱动器是最好的选择。 气 动元 件 制造 厂 商 摒弃 历 来 只生 产 、提供 气 动产 品的传统观念 , 把步进马达 、 伺服马达等电驱动产品也 归类于气动厂商的产 品供应 目录 ,表明气动技术 己从 “ 单纯气动技术” 框架 中摆脱 出来 , 朝着 “ 微系统技术” 全盘解决方案迈进 了一大步 。 气动领城中“ 微系统技术” 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机 电一体化技术 . 包括电驱动技术。气动的产品家属系列 允许电驱动进入及混合应用 ,不仅使得气动技术在解 决 方 案 中多 了一种 选 择 。更 使 得这 一 解 决 方案 能 以一 种最 经 济最 方便 的方 式 得 以实现 。 3 从 “ 微气 动技术 ” 到“ 微 系统技术 ” 发 展 “ 微 气 动 技 术 ” 最初 目标 是 为 了能 更 好 地 与 电控技术 、 传感器 、 电子产品等相结合 。 正因为如此 , 必 须使气动产品结构更 紧凑 、 尺寸更小 、 功耗更低 、 空气 消耗更少 、 微型化 。这段时期的初期气动产品以外形尺 寸尽量小 、 功耗低 , 配有传感器 、 组合化 、 智 能化。如小 于 1 W 的低 功 耗 电磁换 向阀 . 紧凑 型气缸 , 小 型 、 微 型 带 导 向装 置 的 滑 台气 缸 等相 继 问世 ,如 省气 源 的 真空 发 生器 也是 一例 见 图 1 , 它 集成 了二个 微 型 的二 位二 通 电磁 阀及 压力 传感 器所 组 成 , 一 个 负责 产 生真 空 用 , 另 一 个负责产生正压之用 使 吸盘脱 离工件 , 当抓取 过 程 中需真空时,只需 由负责真空 的二位二通电磁阀打 开 0 . 5 ~ l s 之间, 便可产生所需真空压力 , 压力传感器负 责检测真空度 .当真空度小于某数值便 自动再次启动 负责真空的二位二通 电磁阀通 电,这与过去采用连续 开机 的 真 空泵 来 获取 真 空 是无 法 相对 比较 的 。像 这 种 省 气 源 的真 空 发生 器 非 常 节省 能 耗 ,省 气 源 的真 空 发 生器 以模块 化 集成 的方 式 。是 其 它抓 取 技 术无 法 替代 的 . 这 样 的气动 产 品 及技 术 是 有生 命 力 的 . 是属 于 微气 动技术开发范围内的产品。同样值得一提的是 2 0世纪 35 液 压 气动 与 密 封 / 2 0 1 1年 第 2期 9 0年代初德国 F E S T O公司开发的阀岛产品 见图 2 , 它跨 越 了过 去 气 动厂 商 仅 生产 气 动 阀门 这一 界 限 , 而 把 过 去一 直 是 电 自控 行业 厂 商 生 产 的 电输 入 输 出 模 块 , 电缆 、 电缆 接 口 , P L C程 序控 制 器 , 现 场 总线 、 以太 网接 口和 电缆一 并 归纳 于气 动公 司产 品范 畴 列 入 气 动 厂 商样 本 . 并投 入 力 量予 以重 点 开发 创 新 , 这 一思 想 具有 十分 重要 意 义 ,它确 保气 动技 术 在今后 自动化 的发展道路上的地位,并保持气动行业在应用 P L C程 序控 制技 术 、 现场 总线 、 以太 网技 术上 能 与 自控 领 域 同 步发展 。由于篇幅有限, 不再举例 “ 微气动技术” 思想 在 2 0世 纪 末 . 得 到 了充 分 验证 , 工 业 领域 对 气 动 产 品 的依赖越来越大 .气动技术在各行各业 的应用也越来 越 高多 , 技 术 水 准也 越 来越 高 , 气 动技 术 、 气 动 产 品 非 但没有减少 . 反而得到了增长。 £ 源 真 发 器 位. 通 I U 磁 阀 图 1 缸数 缸径 I U 磁 阀 量及 数齄 安装地点 现场 传感器连 接捅 头 安 装 , t 寸 图 2 从 “ 微气动技术” 到“ 微系统技术 ” , 不仅仅表现在 气 动产 品体积 、 能耗 、 价格 、 智 能化 、 集 成化 及 模块 化思 路 。 主要是对 气 动发展根 本核心 思想 的确立 。 气 动领城 的“ 微 系 统技 术 ” , 是 以微 电子技 术 、 精 密 机 械 技术 、 传 感技术 、 通信技术 、 I T技术 、 新材料以及新工艺为基础, 集成 了各种关 键技术 特 有 的截 面 特性,创 造 出微型 化 、 低 消 耗 、 高 效率 、 智 能化 、 模 块化 、 即插 即用 的创 新产 品 技术 , 该“ 微系统技术” 不在仅仅停 留在气动 , 而是把气 动 技术 的能 力发 挥 到极 致 .而又 接 纳任何 能 与气 动 相 容 的技术手 段 。换 而 言之 , “ 微 系统 技术 ” 己进入 一个 全 新思维模式 . 不管何种技术 , 只要对解决 自动方案有利 成 本 因 素 、 技 术 因素 , 就 会 加 以融 合 集成 , 为 气 动技 术所 用 ,并 把该 技术 整 合到 产 品和 整个 系统 。这才是 “ 微系统技术 ” 赋于它 的真实含义 , 也是气动技术未来 发展 的方 向。 全 盘 的“ 微 系统 技 术 ” 发 展 规 划 , 包 括 产 品 的 开发 将 朝着 更小 、 更 快 、 智 能 、 模 块 化 、 集成 化 方 向考虑 。微 型化是将来趋势 , 采用模块化 、 集成化方式可减少外部 接 口, 减少无谓的体积尺寸 , 并将传感器 、 信息处理软 件都集 中在元件内部 , 增加 功能 、 提高性能 , 形成 即插 即用的产品模式 。同理, 为了在短时内更易安装模块化 产品 , 前堤是产 品的标准化 气动阀门、 驱动器 , 除 了 产品本身符合 I S O国际标准之外 ,包括连接界面的标 准化 气驱动与电驱动界面连接 , 电接 口, 总线接 口界 面 。单一传感器策略 如气驱动采用 同一传感器规 格 。因此气动技术的标准化尤为重要, 比如, F E S T O公 司开发 了一种 类似 于普 通 气缸 外形 的“ 活 塞杆 电动缸 ” 系列 产 品 , 它 的安 装 连接 尺寸 与 I S O1 5 5 5 2标 准型 的气 缸完全一致 . 这种靠标准化做法带来的好处 , 是使电缸 从一进入气动 自动化领域时的起点很高, 使得气缸 、 电 缸之 间的组合十分便利 ,有利于多轴 自动化 系统或柔 性生 产 的组 合 ,客 户也 不 必担 心新 购置 的电驱 动轴 如 何与气缸相互连接的问题。“ 微系统技术 ” 将采用各种 新材料 、 新工艺 、 新技术开发了许多新型气动元件 如 采用特殊高强度纤维材料和高弹性材料开发的节能型 气动肌 肉; 采用硅材料开发 的压电阀; 及开关仅 2 m s的 高速阀等。 “ 微系统技术” 包含 己开发的模块化 、 带诊断功能、 带现场总线/ 以太网接 口、能适用于分散与集 中控制方 式的阀岛。并不断提升阀岛技术 , 使其满足各个行业的 需求。 “ 微 系统 技术 ” 发 展 规划 还 包括 对新 兴 工业 领域 的 产 品考虑 。 如生物医学 、 电子行业 、 微型精 密机械等行 业将会应用的气动元件 ,开发此类产品应考虑到符合 这些行业的标准 , 如洁净车间空气标准 , 医药食品卫生 标 准 . 电子 显 像 管 行业 中不 含铜 、 聚 四 氟 乙稀 标 准 , 防 爆 、 防静 电等 。 “ 微系统技术” 发展规划强调机电一体化概念 , 从 各种 运 动模 式 为 出发 点 , 考 虑平 行 运 动 、 机 械 手 的抓 取 和放置 、 及三轴定位快速运动中所用到的气动元件 减 少运 动 质 量 、 提 高负 载 能力 及 高 的 动 态 特性 , 及 气 驱 动与 电驱 动 混合 应用 的模 块 化 连接 方式 。这 里 的机 电 一 体化方案容易控制掌握 , 如在线性程序操作 中, 应五 步之 内无 困难 的配 置运作 等技 术方 案 。 翠 Hy d r a u l i c s P n e u ma t i c s& S e a l s O .2.2 01 1 “ 微 系统技术” 重视计算机辅助工程模拟 、 仿真 、 集 成数 据 处理 及产 品选 型 软件 的应 用 。 气动行业的“ 微系统技术 ” 将 围绕着 四句话 你 没 有的我 己有 指 其他行业 没有 的技术 , 我气动技术里 己有 , 如省气源的真空发生器 ; 你有的我也要有 指 如 电自控行业己有 的 P L C、 总线通信技术 。 在气动阀岛也 己包 括 ; 尽 可 能 融合 各 种 技 术 与机 、 电 、 传 感 器 、 通 信 网络 、 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合 ; 经济 、 高效 、 智能 、 方便 低 消耗 、 高效率 、 智能化 、 模块化 、 即插 即用 。 厂 ] 广 ]厂 ] I l n l c n “ 0 t e g n r s e功 t i o能n o集 f 成 I I M i n Ia r u 『 a lio n 微 化 l l M a IeNr rde wls 新M 村cth料o d新s/ 岂 I 【 . .. 【 . . . . . . 。 . , . L . _J 厂 ]厂 ]广 ] I s 。『 u c C I 。 o n m s , p c o件 n e发n ts解 an次d 方 案 J I M o d u la r13e sig n 模 块 化 设 训 J If n ctOi。pn atiImllyal成 in小C oJs t助 a n能d 优 化 II 【 . . . . . . . . . . . . . . . _ _ J 【 . . . . . . . . . . . . 【 . . _ _ J £ J牲 术 I 粒屣趋坼 三三 匡 匡 4小结 从传统的“ 纯气 动技术 ” 到“ 微气动技术” , 再到确 一- - 一 - * - 一 一 - 一一 一- - 立“ 微系统技术” 这一过程 , 揭示 了气动技 术发展的必 然 规 律 , 当前 世 界 , 任 何 一 门技 术 的 发展 都 离 不开 相关 技 术 的发 展 。 如果 气 动 领域 在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不 把现 场 总线 、 以太 网技术 纳 入 气 动 阀 岛之 中 , 那 么气 动行 业 在 控制 领 域 的技 术 就 要落 后 于 自动化 电控行 业 ,处 于 被动地位 。同样 , 如果气动行业不接纳电驱动 , 一旦电 驱 动 的某 些零 部 件 技 术突 破 , 造 成 电 驱动 器 价格 下 降 , 气 动技术 将 再次 回到 2 0世纪 9 0年代 的局 面 。 从 “ 微 气 动技 术 ” 到 “ 微 系统 技 术 ” 表 明 了气 动技 术 不 仅 不 会 被 淘 汰 或 被 替 代 , 它将 以更 朝 气 、 更 有 新 意 、 更 方便 或 者说 更伟 大 的方 向发 展 。 参 考 文 献 【 1 】 H . C .K u r t S t o l 1 .机 电控制 工程研 究所 的第 六次 国际会 议 流体传动大会报告[ R J . 浙 江大学 , 2 0 0 5 4 . 【 2 】 路 甬祥 . 新挑 战 、 新 机遇 、 新 贡献一 未来 流体 动力技术 的展 望与期盼【 J J . 液压 气动与密封, 2 0 0 9 4 . 【 3 】 王长江. I T与液 压技 术的发 展【 J ] . 液压 气动 与密封 ,2 0 0 2 1 . 【 4 】 李 企芳 .我 国气 动 行业 现 状 与 展望 【 J 】 . 液 压 气 动与 密 封 , 2 0 0 3 P TC专 刊. 【 5 】 蔡茂林 . 气动系统能耗 现状及节 能对策I J I . 液 压气动密封 行 业信息专刊 , 2 0 1 0 8 9 . 国内泵 阀企业急需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前 不久 , 中 国工 业 和信 息 化 部 向社 会 公告 l 8个 工 业行 业 淘 汰 落后 产 能 企业 名 单 , 这 1 8个 工 业 行 业 2 0 1 0年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企业 2 0 8 7家。 其 中涉及企业数较多的行业有 水泥 7 6 2家 , 造纸 2 7 9家 , 印染 2 0 1家 , 焦炭 1 9 2家 , 炼铁 1 7 5家 , 铁合金 1 4 3家, 制革 8 4家。 从各省分解落实情况看 , 淘汰任务较重 、 涉及 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有河南 2 3 0家,山西 2 2 6家 ,浙江 1 8 0家,河北 1 6 5家 ,云南 1 6 5家 ,贵州 1 2 8 家。 在被强行关 闭的行业 中, 多为高污染 、 高耗能行业 , 如焦化业 、 钢铁业 、 印染都为高耗能 、 高污染的典 型行业 。 其中水泥、 造纸 、 印染三大行业关闭企业数最多。 在环保压力 日趋加大的情况下 , 这些行业更加紧 迫地 面临转 型 和调整 , 加 快技 术创 新 的步 伐 , 逐渐 由粗 放 型产业 向集约 型 产业转 型 发展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 国际市场对阀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对产品的需求 , 产品的 创新促进 了泵阀产业出现“ 百家争鸣” 的现象 , 而在当下 的市场经济 中, 具有创新型的产品会在竞争 中处 于有利地位。可是, 多家冶金等相关企业的关闭也大大影响到 了泵 阀行业的发展。 首先 , 会导致泵阀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 , 利润空间降低 。虽然企业 的强行关闭 , 没有正面与泵阀行业 起 到 冲突 , 可是 , 相关 产 业 的关 闭 , 使 得对 泵 阀原 材 料 的供 给不 如从 前 , 或 者 说 大大 降低 , 而 国内 的泵 阀企 业竞 争 又较 为激 烈 。 这会 大 大限制 泵 阀 中小 型企业 的发展 。 其次 , 传统式的泵阀企业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随着产业更新速度的加快 , 传统的产品或者说较 为落后的产品会逐渐被新型产品所取代 , 新型产品大多数无论是从外观还是用途等性能上都会较传统产 品先进。这便会导致传统式 的泵阀企业逐步走向被淘汰的漩涡 , 这样也不难看出, 国家强制关闭相关落后 企业 , 在某 种 角度 上也 促进 了泵 阀企业 的创 新 。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