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压气机抽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第 5 3卷 第 5期 2 0 1 1年 1 0月 汽轮机技术 TURBI NE TECHNOL0GY Vo 1 . 53 No . 5 0c t . 2 0 1 1 某型压气机抽气对气动性能 的影响研究 冯永志, 吕智强, 张宏涛, 刘西利 哈 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 1 5 0 0 4 6 摘要 通过对某型压气机两级半在不同抽气量下的数值模拟, 定量地分析了抽气量变化对压气机性能影响规律, 得 出了在不同抽气量下压气机性能参数沿叶高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流冲角变化的规律, 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指明了方 向。 关键词 抽气; 压气机; 气动; 数值模拟 分类号 T K 4 7 4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5 8 8 4 2 0 1 1 0 5 - 0 3 6 1 - 0 4 T h e E f f e c t o f Ai r E x t r a c t i o n o n C o mp r e s s o r ’ S Ae r o d y n a m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F E NG Yo n g - z h i , L V Z h i - q i a n g , Z HANG Ho n g t a 0 , L I U Xi - l i Ha r b i n T u r b i n e C o mp a n y L i mi t e d , H a r b i n 1 5 0 0 4 6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Nu me ric a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w o a n d a h a l f C o mp r e s s o r w i t h a i re x t r a c t i o n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a mo u n t s o f a i r e x t r a c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h a n g e o f c o mp r e s s o r , s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rfo r ma n c e,a n d g i v e s r e s u l t s w i t h fi x e d q u a n t i t y ,a n d g e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v a ri a t i o n o f c o mp r e s s o r p e r f o r ma n c e a l o n g b l a d e s h e i g h t i n d e t a i l ,i n d i f f e r e n t a mo u n t s o f a i r e x t r a c t i o n .I n a d d i t i o n,g e t s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i n c i d e n c e v a ria t i o n r e s u l t e d f r o m t h e a i r e x t r a c t i o n,a n d g i v e s a g u i d e f o r f u r t h e r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t a g e s . Ke y wo r d s a i r e x t r a c t i o n;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o r ;a e r o d y n a mi c s ;n u me c ai s i m u l a t i o n 带叶顶间隙的动叶的前缘处抽气和静叶通道中抽气这两类 O 前 言 情况中抽气对于压气机主流的影响H J , 研究发现抽气口位 置, 抽气 口形状等设置都会对压气机主流流场产生较大影 在燃气轮机中, 压气机抽气至关重要, 对压气机进行抽 响, 同时设置合理的机匣处小流量抽气能够改善压气机流动 气是现代燃气轮机的设计特点 , 合理有效地抽气才能保证整 性能。 个机组安全、 稳定地运行和启停, 保证整个燃气轮机的性能 本文对所要研究的压气机抽气级在不同抽气量下抽气 符合规定要求。所谓压气机级间抽气是从压气机的某几级 级的效率、 压比以及一些主要气动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 分 中抽取一部分压缩气体通入透平或其后排气通道。 析了抽气时压气机级的性能变化 , 并给出定量的分析数据 , 国内外论文, 关于压气机抽气和汽轮机抽气都有, 但压 详细分析不同抽气量下压气机性能参数沿叶高的变化, 以探 气机抽气研究国内不多见。邓嗥等人用数值方法研究 了某 究沿叶高抽气影响的程度, 分析了抽气影响的叶栅冲角变 轴流压气机抽气” , 给定不同抽气量、 不同抽气角度 , 分析了 化, 从而对压气机抽气系统和叶片的进一步优化设计给出指 抽气时压气机性能的变化, 最后认为“ 进 口流量的增加值并 导性意见。 不等于抽气流量, 使得抽气槽下游动叶的进口流量与设计值 产 生了 偏 差” , 而 并 没 有 定 量 分 析 抽 气 量的 影响, 还 对 抽 气对 1 数值计算方法 主流区中尾迹流及损失进行了说明, 也没有定量说明主流区 沿叶高方向气动参数有抽气的影响, 另外还对抽气角度对压 1 . 1 计算模型 气机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研究, 给定两种抽气角度6 0 。 、 9 0 。 , 指 本课题计算模型选取某型燃机压气机的第 8级和第 9 出6 0 。 抽气相I L 9 0 。 抽气压气机的流量变化不大, 而效率变化 级间的抽气段, 外加前一级静叶, 即第 7级静叶开始的两级 明显。陈党慧等人对汽轮机透平中的抽气进行 了研究 J , 半压气机 , 如图 1 所示, 抽气 口 设置在第 9 级动叶顶部间隙 首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种抽气设置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前方, 数值计算时在此位置设置了一个流量出口, 用于模拟 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功率蒸汽轮机抽汽口及抽汽 压气机的抽气工况。 道内的三维黏性流场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认识 了抽气级的流 本数值计算使用 叶轮机械专用模拟软件 N U ME C A的 动特性。G u mm e r 和 S w o b o d a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 F I N E / T U R B O软件包, 对所选模型进行气动仿真计算和分 收稿 日期 2 0 1 1 - 0 5 - 0 7 基金项 目 国家 8 6 3计划重型燃气轮机重大项 目资助 项 目编号 2 0 0 8 A A 0 5 A 3 0 2 。 作者简 介 冯永志 1 9 7 4 . , 男 , 黑 龙江 省巴彦人, 工 程师 , 研 究方向为压气机。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6 2 汽轮机技术 第 5 3卷 图 1 压气机抽气级计算模型 析。数值计算采用 SA一方程模型求解湍流 NS方程, 空 间离散采用二阶迎风 T V D格式, 动叶和静叶的交接面采用 混合面的处理方法。 1 . 2 计算网格 数值模拟的精度对网格的质量依赖性很大, 因此本模型 采用计算误差较小的结构化网格进行划分。N U ME C A软件 包里的A u t o G r i d工具可以针对叶轮机械流道网格划分出高 质量的结构化网格。 如图2所示为使用 A u t o G r i d对本模型划分的计算网格, 网格的拓扑结构为 HOOOH⋯O O H, 网格总数 约为6 7 8万, 其中五列叶片区域采用 O型拓扑结构, 动静叶 顶部给定问隙宽度, 采用蝶型网格。连接第 8级静叶和第 9 级动叶的抽气段采用 H型网格。模型进出口段分别连接一 段 H型网格稳 定段 。 图 2 计算 网格 网格最小正交角为3 7 . 4 。 , 其 中9 4 %的网格正交角大于 7 2 。 , 最大长宽比为4 2 3 0, 其中9 9 %的网格长宽 比小于1 0 0 0 , 最大延展比6 . 7 5 4 , 其中9 9 %的网格延展比小Y 2 . 6。综合来 看 网格 质量 比较高 。 1 . 3 计算方案 为了对比不同抽气量下这两级半压气机的性能变化 , 如 表 1 所示 , 分别给定了以下抽气量 1 %、 2 %、 3 % 、 4 %、 5 %进 行了数值计算。两级半压气机进 口给定总温总压, 出口给定 背压, 抽气 口设置为流量出口, 按不同的抽气流量分别进行 了计算。 表 l 计算方案对比 2 不同抽气量压气机性能分析 2 . 1 不同抽气量整级效率和压 比变化 规律 图3和图4是不同抽气量下效率和压 比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 m表示流量百分 比, 纵坐标分别表示效率和总压 比。 从图3可以看出, 在抽气量1 % ~3 %范围时, 效率变化不是 很明显 , 但在抽气量达到3 %时, 再增加抽气量效率则直线下 降。抽气量 占总流量的份额在1 % ~ 5 %之间的范围变化时, 效率变化量为0 . 3 %。 O . 8 50 0 . 8 49 0 . 84 8 0 . 8 47 1 . 3 25 1. 320 1 . 31 5 1. 310 1 . 30 5 \ \ 、 / \ 、 \ 、 \ 、 图 3 效率随抽气量变化曲线 \ 、 、 \ \ \ \ \ 1. 0 1 . 5 2. 0 2. 5 3. 0 3 . 5 4. 0 4 . 5 5 . 0 m 图 4 压 比随抽气量变化 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 随着抽气量的增加 , 压 比呈直线下降 趋势, 这说明压气机的压比受抽气量的影响很明显。当抽气 量达到总流量的5 %时, 压比与不抽气相 比降低了1 . 0 1 7 2 倍。 图5和图6是整级效率和压比沿叶高分布规律曲线。 图中, S u c t i o n S 0 7 t o 9 一 m 6 . 4 0表示压气机两级半在抽气量为 6 . 4 k g / s 时的工况, 其它标识同理。 从图5可以看出, 以6 5 %叶高为界 , 6 5 %叶高以上基本 满足各叶高上的效率随抽气量增加而增大 , 6 5 %叶高以下变 化规律则是相 反的。从图 6可以看出, 以8 5 % 叶高为 界, 8 5 %叶高以上各叶高上的压比变化较小 , 8 5 %叶高 以下压比 明显降低。 图7一图1 0为不同抽气量下第 8级和第 9级效率和压 比沿叶高的分布。图中框 中标识 S u c t i o n S T G 0 8 一 m 6 . 4 0表示 姬 古 靛 ;毫 1S u e t io n 0 7 t o 9 m6 .4 0 一 l- Su ctio n s0 7to 9 m 12 .9 蒸 I - Su ction s0 7to 9 m 19 .3 【 S u c t i __ ● ■ 一 _ _ 图5 整级效率沿叶高分布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期 冯永志等 某型压气机抽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3 6 3 檀 古 霞 /、 l Su e i o n s 0 7 t 09 6. 40 ,Su cl 【 i o n s O 7 协 9 m 1 2. 9 f S u c l Li o n s 0 7 t o 9 m1 9 . 3 -Sl l d l i 0 l s 0 7 t o9 -m 25 .7 i 避; ⋯9 - , , ,⋯3 2 “ 2 l , , 1. O 0. 8 袒0 .6 露 O. 4 枢 古 莨 O. 2 0 图 6 整级压 比沿叶高分布 \\\ . 一 1 .S u c t i o n S T G 0 8 6 . 4 0 0. 84 0 . 86 0 . 8 8 0. 9 0 0. 9 2 效率 ● - - Suc t i on STG08 m 6. 4 0 , S u c t i o n -- S T G 0 8 - m I 2 . 9 Suc t i on STG08 m 19 . 3 Suc t i on STG08 m 25 . 7 . Suc t i o n STG08 m 32 . 2 l I 图 8 1 . O 不 同抽气量下第 8级压 比沿叶高分布 1 r . l Suc t i on STG O 9 m6. 4 0 , Sucti on STG 0 9 m 1 2. 9 - Suc t i on STG 0 9 m 1 9. 3 S u c t i o n - S T G0 9 “ - m2 5 .7 S u ct io n S T G O 9 m 3 2 .2 / - _ I 图 9 不同抽气量下第 8级效率 沿叶高分布 压气机第 8级在抽气量为6 . 4 k g / s时的工况, 其它图标识意 义同理。 图 7可以看出, 第 8级效率在2 0 %叶高以上变化较为明 显 , 而且随着抽气量的增加, 效率降低。从图8可以看出, 第 8级压比在全叶高上受抽气量影响都很大, 且随着抽气量的 增大, 压比减小。图9可以看出, 第 9级效率在6 5 %叶高以 1 . 0 0. 8 J暄0 .6 0. 4 0. 2 0 『 S u ct ion S T G 09 m 6 .4 0 1 ‘1 . S u ct io S T G 09 一 m 12 .9 l __1 S u c t i o n S T G0 9 ml 9 . 3 l 。 j S u ct i o n - S T G 0 9 - m2 5 . 7 I . j S u ct i o n _- S T G 0 9 - m 3 2 . 2 l . 一 1 . 16 1. 1 8 总压 比 图 1 O 不 同抽气量 下第 8级压 比沿叶高分布 上变化较明显 , 且随着抽气量增大而增大。图 1 0可以看出, 压比在5 0 %叶高以上影响较大, 且压比是随抽气量增加而增 大的。而在 5 0叶高以上压 比变化较小。 可见, 这两级半压气机级间抽气使得前一级效率减低, 后一级效率增大, 综合作用使得压气机三级半效率由于抽气 变化并不是很明显。压比在前一级减小, 而在后一级有所增 加, 但前一级减小得更多, 所以使三级半压 比减小比较明显。 这也说明压气机压比的降低主要是体现在抽气前一级即第 8 级压比的降低上, 而抽气对后一级的性能有所提高。 2 . 2 不 同抽气量对 叶栅气 流角的影响 图 1 1和图 1 2为不同抽气量下第 8级动叶和第8级静叶 进 口气流角沿叶高分布。可以看出, 抽气后, 第 8级动叶、 静 叶整个叶高上的进口气流角都减小, 而且在主流区变化更明 显 , 相比第 8级动叶, 静叶进口气流角变化更大。 ■ 1,S u cti o n R0 8 m1 2 . 9 1S u c t i o n R0 8 ml 9 .3 J S u c t i o n R0 8 m2 5 . 7 J S u c t i o n R0 8 m3 2 .2 进 口气流角 图 1 1 不同抽气 量第 8级动 叶进 口气流角沿 叶高分布 枢 吉 靛 ; 一 f I f f f l l I 儿 1 l t I U C U 0 n U 0 in n . q U 厂 I , S u c t i o n S 0 8 m 1 2 .9 j l S u c ti o n _n S n0 8 _ m8 m 1 9 3, 『 \ \ \ 1 . ⋯S u c t⋯ i o n -_ ⋯S 0 8 二 ⋯m 3 2⋯ .2 『 \ \ \ 、 \ ’ { ~ 图 l 2 不同抽气量第 8 级静叶进口气流角沿叶高分布 图 l 3和图 1 4为不同抽气量下第 9级动叶进 口气流角 沿叶高分布。可以看 出, 在整个叶高方向, 进口气流角变化 相 比第 8级动静叶不是很大。分别观察, 第 9级动叶主流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6 4 汽轮机技术 第 5 3卷 区、 叶根和叶顶气流角变化 , 第 9级动叶在主流区, 进口气流 角随着抽气量增大而减小。在根部和顶部, 进口气流角都随 着抽气量增大而增大 , 在顶部, 进口气流角变化量更大, 如图 1 5和图 1 6所示 。 J喧 古 靛 -‘ ’- - --- ‘\ ‘ L \. 1 S u ct io n R 0 9 m 6 .4 0 、 - S u ct io n R 0 9 m 1 2 .9 -Suc t i o n R0 9 m l 9. 3 Suc t i o n R0 9 m25. 7 Suc t i o n R0 9 m32. 2 ● 一 图 l 3 不 同抽气量第 9级动叶进 口气流角沿叶高分布 0. 5 4 J嚏 0 5 2 *0.5 0 惶 古0 .0 0 2 0. 001 \ \ Suc t i o n R09 m 6 . 4 0 -Suc t i o n R09 m 1 2. 9 t Suc t i o n R09 m 1 9. 3 -Suc t i o n R09 m 2 5. 7 \ Suc t i o n K09 m32. 2 l I I 一51. 2 51 J 0 50 . 8 . 5 0. 6 . 5O . 4 . 5 0. 2 进 口气流角 图 l 4 第 9级 动叶主流 区局部放大 Su c t i o n R0 9 m 6. 40 t Su c t i o n Rl 0 9 m 1 2. 9 -Su c t i o n R0 9 m 1 9. 3 Su c t i o n R0 9 m25. 7 Su c t i o n R0 9 m32. 2 1 . 0 0 0 0 . 99 5 褪 0 . 9 9 0 盎 0 .9 8 5 0. 98 0 5 6. 2 . 5 6. 0 55 . 8 55 . 6 进 口气流角 图 1 5 第 9级动叶根部局部放 大 \ , 卜 \\ Suc ti on R09 m 6 . 40 \ \ - S u ctio n R 0 9 m 12 .9 ‘ -Suc t i on R09 m 1 9. 3 -Suc t i on -R09 -m 2 5 .7 Suc t i on R09 m32. 2 .6 8 . 6 6 . 64 进 口气流角 图 1 6 第 9级动叶顶部局部放大 这说明, 在整个叶高区域, 尤其是靠近顶端机匣的部分 气流角度都发生了变化, 这是由于抽气后主流流体速度受到 干扰, 同时抽气后动叶进 口流量发生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 响, 此现象说明 抽气会改变原有的叶片排级间匹配特性。 因此在实际压气机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抽气所带来的对主流 的影 响。 2 . 3 不同抽气量对气流冲角的影响 图 1 7为抽气量1 %工况下 R 0 8和 R 0 9在5 0 %叶高上 s 2 流面上的流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5 0 %截面上 R 0 8气流 攻角为负冲角, R 0 9气流攻角为负冲角。 田R0 8 在5 0 %叶高流线图 b R 0 9 在5 O %升高流线图 图 l 7 抽气量1 %工况下 R 0 8和 t t 0 9在5 0 %叶高 s 2流面流线 图 随着抽气量的增大, R 0 9主流区进 口气流角会减小, R 0 8 主流区进 口气流角也减小, 但相比第 9级减小量更大, 所以 随着抽气量的增大, R 0 9, R 0 8气流负冲角都会增大 , 而且负 冲角的增大量 R 0 8比 R 0 9大。适 当的增大负冲角会改善叶 栅背弧的气流状况, 推迟分离转捩, 减小分离损失。但负冲 角增大太多反而会使 叶栅 的性能下降, 由前面分析知, 抽气 使得抽气前一级 即第8级 效率降低 , 而使后一级 第9级 效率有所提高, 这说明在所研究的抽气变化范围内, 抽气使 得第 9级动叶负冲角增大, 改善了动叶的流动状况, 而使得 第 8级动叶负冲角也增大, 却恶化了动叶的流动状况。 3 结论 从不同抽气量对抽气前后级的影响看, 得到如下结论 1 抽气对压气机三级半的效率影响较小, 对压 比变化 影响较大, 相比不抽气的情况压比降低了1 . 0 1 7 2 倍。 2 抽气使三级半压气机前一级 即第 8级 性能下降, 而使后一级 即第9级 性能有所提升 , 但对前一级的影响大 于对后一级的影响, 所以使整机性能下降。 3 抽气使第 8 级和第 9级动静叶主流区进口气流负冲 角增大 , 且第 8级负冲角增加更多。而在第 9级动叶端部, 正冲角增大, 且越靠近抽气 口影响越明显。 总之, 抽气改变了压气机抽气口上下游 的流量, 压气机 内各个叶高处的通流能力发生改变, 对压气机匹配带来 了影 响, 进而影响到了叶片进口气流角, 使气流冲角发生改变 , 叶 片气流的流动状况也随之发生改变, 但对某级而言, 适 当的 抽气可以改善级的性能。因此 , 在压气机进一步优化没计 时, 应充分考虑压气机抽气量变化对级匹配的影响, 对于本 文所研究的二级半压气机应通过预先给定抽气 口后叶栅气 流较小的负冲角、 抽气口前叶栅气流更小的负冲角甚至正冲 角, 以抵消抽气对冲角的影响。 下转第 3 4 4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4 4 汽轮机技术 第 5 3卷 - u V ■ V ⋯ 0 验 值 ● 0 . 8 9 ● } 算值 0 验值 0 ● 计算值 ● 8 0 ● u ● 0● 0. 88 u ● 6 0 C ● 0 .8 7 { ] ● - 柜 0 ● 槲 古 较 0 . 8 6 C ● ● 4o 0 ● ● ● 0. 8 5 , I . 20 . .o 0 . 8 4 ● 。 ● 22 1 . 2 4 1. 26 1 . 2 8 1. 30 1 . 3 2 1 . 34 1 . 3 6 9 2 0 .9 3 0 . 9 4 0 . 9 5 0 .9 6 o . 9 7 0 . 9 8 0 . 9 9 1 . 0 0 1 . 0 1 总温比 折合流量 图3 9 2 %设计流量工况下总温比对比 图6 压气机绝热效率性能曲线 , n n 信 肯 法 . 对 高 谏 乐 机转 子设 计 转 谏 下 T 况 点讲 行 了数 值 计 JL, r I 0 算 ,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分析 , 得出以下结论 o实 验值 0 ● 0 8 O ●计算值 ● 1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压气机的 0 ● 非设计点工况特性, 沿径向的压 比、 总温也与实验值 比较吻 ● 6 0 U 合。从叶根、 叶顶处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 本文 据 0 ● 所采用的损失模型 ,在叶根和叶顶区域 的计算偏差相对较 吉 40 0 大, 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能够 比较真实地反映高速压气桃 0 ● C 内部 的流动 。 20 ● 0 2 在压比和性能曲线上 , 随着流量的减少 , 压比计算偏 0 ● o 差有所增加, 但曲线趋势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效率整体上来 2 0 1 .2 2 1 .2 4 1 . 2 6 1 .2 8 1 . 3 0 1 . 3 2 1 . 3 4 1 .3 6 看比实验值低, 在近堵塞工况点误差偏大, 表明模型还需要 总 温比 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总的来说, 计算具有一定的精度, 可 图4 9 8 %设计流量工况下总温比对比 用于工程计算。 0实验值 参 考 文 献 2 .1 4 0 2 .1 2 [ 1 ] B o y e r . K . M.An I mp r o v e d S t r e a m l i n e C u r v a t u r e A p p r o a c h f o r O f ● 一d e s i g n An aly s S o f T r a n s o n i c 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i o n S y s t e ms [ J ] . 2 .1 0 u ● J o u r n a l o f T u r b o ma c h i n e r y, 2 0 0 3, 1 2 5 4 7 54 81 . 2 .0 8 2. 06 o [ 2] C e t i n . M, U c e r . A. S, e t a 1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o d i fi e d L o s s a n d D e v i ● ● a t i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t o T r a n s o n i c 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o r s [ R .AG R A D 2 .0 4 R 一7 45 .1 9 8 7. 2 .0 2 [ 3 ] J o h n s e n , I A, B u l l o c k , R O .A e r o d y n a mi c D e s i g n o f A x i a l F l o v 2 .o o C o mp r e s s o r s [ R] .N A S As P一 3 6, 1 9 6 5 . 一 『 4 ] 蘑 . 胡虱 奢. 屠 宗 锋 . 等 .名 级 轴 流 风 扇 / 压 气 机 非 设 计 0 .9 2 o 9 3 o 9 4 O 9 5 o 9 6 o 9 7 o 9 8 o 9 9 1 。 。 1 . 0 1 性能计算方法[ J ] .推进技术 , 2 0 0 8, 2 9 2 1 1 9 2 2 4 . 折合流量 [ 5 ] Mi l l e r .G. R. k w i s . G. W , Ha nma n n. M. J .S h 。 e k Lo s s e s i n T r a n 图5 压气机压比性能曲线 。 0 n i c C o m p r e s s o r B l a d e r o w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0 f P o w e 1 9 6 1 2 3 5 2 4 2 . 3 结论 [ A 。 r i m R a 咖 .T. F A 1 . 。 N u um i e r i e a l L o w I n v e s i g a t i 。 o l n d o f T r a n s b o 。 n i c A x i a T l C r b om l p 。 r e 。 s 本文采用基于一维 轴对称 数学模型的流线曲率法数 M 。 d 。 [ T m i 。 n s 0 f t h 。 A s M E 上接第 3 6 4页 参 考 文 献 [ 1 ] 邓睥, 顾春伟 , 薛耀华 , 马文生. 压气机级问抽气的数值模拟 [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 0 0 8 , 2 9 1 4 0 4 2 . [ 2 ] 陈党慧 , 王 新军 . 蒸 汽轮机 抽气 口几何 特性 及 工况 特性 分析 [ 3 ] [ 4] [ J ] . 汽轮机技术, 2 0 0 0 , 4 2 2 8 3 8 5 . 陈党慧, 康顺. 蒸汽轮机抽汽口几何参数和工况对流场的影 响[ J ] .工程热物理学报 , 2 0 0 6, 2 7 3 4 1 4 4 1 6 . Gu mme r V, Go l l e r M , S wo b o d a M. Nu me ri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o n o f En d wa l l Bo u n d a r y L a y e r Re mo v al o n Hi g h l y L o a d e d A x i al Co mp r e s s o r B l a d e R o w s f M] .A S ME P a p e r , 2 0 0 5 , G T 2 0 0 56 8 6 9 9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