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957-2005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安全要求.pdf
I CS 1 3 . 1 1 0; 7 3 . 1 0 0 . 1 0 J 8 4 G8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1 7 9 5 7 - 2 0 0 5 代替 GB 1 7 9 5 7 -2 0 0 0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 R o c k d r i l l i n g ma c h i n e s a n d p n e u ma t i c t o o l s 一 S a f e t y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0 0 5 - 0 8 - 3 1 发布2 0 0 6 - 0 8 - 0 1 实施 中 华 人民 共和国 国家 质量 监督 检验 检疫总 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 1 7 9 5 7 - 2 0 0 5 月 U胃 本标准是将原强制性行业标准重新制定并调整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的第 1 章和第 3章为推荐性的, 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发布后, 代替并废止 G B 1 7 9 5 7 -2 0 0 0 气动工具一般安全要求 , 原 J B 8 6 8 4 -1 9 9 8 凿岩机 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 废止。 本标准非等效美国标准 AN S I B 1 8 6 . 1 -1 9 8 4 轻便式气动工具安全规程 和欧洲标准 E N 7 9 1 1 9 9 5 钻机安全要求 。 本标准纳人并调整了J B 8 6 8 4 -1 9 9 8中适用的内容, 与 J B 8 6 8 4 -1 9 9 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 引言” ; 一一增加了“ 术语和定义” 一章; 增加了附录 A “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危险一览表” ; 充实和修改了部分条文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 全国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1 7 3 归口 本标准由天水凿岩机械气动工具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苏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 B 8 6 8 4 -1 9 9 8 G B 1 7 9 5 7 - 2 0 0 5 引言 为与涉及安全的法律、 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 , 消除产品在设计、 制造、 使用和维护等过程中的 安全隐患,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保护环境, 满足市场需要, 将原强制性行业标准调整制定为强 制性国家标准。 由于国际 标准 化组织 I S O 尚 未有此类标准, 而国外仅有美国标准A N S I B 1 8 6 . 工 一1 9 8 4 轻便式气 动工具安全规程 和欧洲标准 E N 7 9 1 1 9 9 5 钻机安全要求 , 相信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产品进 人国际市场, 推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条文强制形式。 GB 1 7 9 5 7 - 2 0 0 5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在设计、 制造、 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一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气动、 电动、 液压或内燃为动力的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以下简称产品或机器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7 5 5 -2 0 0 0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i d t I E C 6 0 0 3 4 - 1 1 9 9 6 G B 2 4 9 4 -2 0 0 3 普通磨具安全规则 G B 3 8 3 6 . 1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 e q v I E C 6 0 0 7 9 - 0 ; 1 9 9 8 G B 3 8 3 6 . 2 -2 0 0 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2 部分 隔爆型“ d “ e q v I E C 6 0 0 7 9 - 1 1 9 9 0 G B / T 5 2 2 6 . 1 -2 0 0 2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 通用技术条件 I E C 6 0 2 0 4 - 1 2 0 0 0 , I D T G B / T 6 2 4 7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术语 I S O 3 8 5 7 - 3 1 9 8 9 和 I S O 5 3 9 1 1 9 8 8 , MO D G B / T 8 9 1 0 所有部分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I S O 8 6 6 2 所有部分 , I DT] G B / T 1 5 7 0 6 . 1 -1 9 9 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 1 部分 基本术语、 方法学 e q v I S O/ TR 1 2 1 0 0 - 1 1 9 9 2 G B / T 1 5 7 0 6 . 2 -1 9 9 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 2部分 技术原则与规范 e q v I S O/ TR 1 2 1 0 0 - 2 1 9 9 2 G B / T 1 6 8 5 5 . 1 -1 9 9 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 1 部分 设计通则 e q v P R E N 9 5 4 - 1 ; 1 9 9 4 G B / T 1 7 9 5 8 -2 0 0 0 手持式机械 作业防振要求 G B 1 9 8 7 2 凿岩 机械与气动工具 噪声限值 术语和定 义 G B / T 1 5 7 0 6 . 1 -1 9 9 5和GB / T 6 2 4 7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锁定装置 l o c k i n g d e v i c e 可将阀门锁定在关闭或开启位置的装置。 3 . 2 作业工具w o r k i n g t o o l 1作部件w o r k i n g p a r t s 安装在工具前端, 用于进行各种作业的零部件的统称, 例如 气铲铲头、 气镐镐钎、 气锹锹头、 气动捣 固机捣头、 铆钉机窝头、 钎具 钻具 等。 3 . 3 握压式起动阀 h o l d - d o w n s t a r t i n g v a l v e 作业时操作者 用手握压 , 即可起 动机器的阀。 G B 1 7 9 5 7 - 2 0 0 5 危险区域 d a n g e r z o n e 在机械或机器内部与周围, 人员受到伤害或健康受到危害的区域。 4总则 4 . 1 产品设计安全原则与规范应符合 G B / T 1 5 7 0 6 . 2 -1 9 9 5 的规定 4 . 2 操作者应严格遵守相应产品的操作规程 4 . 3 产品说明书应包含使用注意事项, 且操作者应在说明书所限定的功能和范围内使用。 4 . 4 手柄的设计应便于操作者控制整个机器, 并应确保其使用时不能造成夹手之类的伤害。 4 . 5 凡操作者可能触及的传动、 高温、 电路、 易碎等危险区域或部件应加防护装置 如防护罩、 防护板 等 进行隔离。 4 . 6 井下用的凿岩机械或在狭小、 封闭场所使用的气动工具, 作业时操作者应戴耳塞、 耳罩等耳部防护 用具 。 4 . 7 整个气动、 液压系统的调整压力不能超过系统的设计压力或额定压力, 管接头的额定压力应不小 于系统的设计压力。 4 . 7 . 1 供气管路中应安装气水分离装置、 调压阀和注油器。 供气管路及配件的耐压值应大于系统中最高气压的 1 5 0 0 0 4 . 7 . 2 软管应具有耐压、 耐油、 耐磨性和柔软性 , 并应无破损、 老化等现象口应尽量采用短而整根的软 管, 并应使用符合规定的管接头和管夹将软管连接起来 4 . 7 . 3 各种管接头, 包括机器本身的进气 油、 水 接头和螺纹连接处应采用可靠的防松脱和防漏气结 构, 并应保证有良好的强度。 用于连接冲击式机器的接头还应保证其具有耐冲击、 耐振动的特性 4 . 7 . 4 阀门应密封良好, 开启灵活, 关闭后不应有泄漏等现象。 在开启管路的进气总阀门前, 应先检查机器上的进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确认后再开启总阀门。 停止工作或需卸下机器时, 应先将管路进气总阀门关闭, 再将机器上的进气阀开启一次, 以便放掉 残余的压缩空气 以下简称“ 压气” 。 4 . 8 噪声应符合G B 1 9 8 7 2的规定。 4 . 9 气动工具的防振要求应符合 G B / T 1 7 9 5 8 -2 0 0 。的规定, 其手柄振动的测量应按照 G B / T 8 9 1 0 的要求进行 5凿岩机械安全要求 5 . 1 凿岩机 各种动力的凿岩机均不准带着钎尾进行长时间的空运转, 尤其是重型凿岩机, 空运转前必须将接杆 钎尾取下 凿岩机的进气弯管不宜采用卡环结构。如若采用, 则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卡环的磨损情况, 发现磨 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钻孔时, 操作者不准配带手套扶持钎杆。 5 . , . 1 对于手持式凿岩机 包括手持气腿两用凿岩机 , 作业前应先检查钎卡能否卡住钎杆的钎肩, 且 作业时不准用身体对机器施加轴推力, 以免钎杆未卡紧或钎杆折断伤人。 5 . 1 . 2 导轨式凿岩机应牢固支好支架。 5 . 1 . 3 气腿式凿岩机的气腿应能灵活收支 5 . 1 . 4 向上式凿岩机的凿孔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小于 6 0 “ 时, 必须用支架支撑。 5 . 1 . 5 当气动凿岩机在悬崖上作业时, 除严格执行国家对空中作业的安全规定外, 在钻孔移位时, 还应 z GB 1 7 9 5 7 - 2 0 0 5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规定 使用带操纵阀锁定装置的机器; 使用不带操纵阀锁定装置的机器时, 在进气软管靠近机器处加装一个阀门。移位时, 操作者应 先关闭操作阀, 再关此阀门; 或者由他人在安全之处监控供气情况。 5 . 1 . 6 用于井下、 隧道等场所内作业的内燃凿岩机应能保证其排放物、 粉尘、 隔爆等方面分别符合国家 的有 关规定。 每次加油时, 应使机器停止运转, 且附近严禁明火 5 . 1 . 7 电动凿岩机和电动岩石钻的绝缘性应符合 G B 7 5 5 -2 0 0 。的规定, 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则 还必须符合G B 3 8 3 6 . 1 一3 8 3 6 . 2 -2 0 0 0的规定 5 . 1 . 8 对于液压凿岩机, 作业前应检查蓄能器螺栓的松动及损坏情况, 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拆卸蓄 能器前, 应将残余气体完全放掉。 5 . 2 钻车和潜孔钻机 5 . 2 . 1 通则 5 . 2 . 1 . 1 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5 . 2 . 1 . 2 各种气体、 液压管路的布置应便于安装、 检查和维修, 并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捆成一束。 5 . 2 . 1 . 3 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应符合GB / T 1 6 8 5 5 . 1 -1 9 9 7的规定。 5 . 2 . 1 . 4 所有回转或往复运动的零部件, 除钎 钻 杆推进机构和行走机构外, 应有保护装置。 5 . 2 . 1 . 5 接、 卸钎 钻、 杆机构应安全可靠, 如人工接、 卸钎 钻 杆,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 . 2 . 1 . 6 钻车和钻机的操作机构上应有指示动作的标牌。 5 . 2 . 1 . 7 行驶和作业位置应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 以保证对人员不构成危险。 5 . 2 . 1 . 8 钻车和钻机所选用的金属材料应能确保防止碰撞火花的产生。 5 . 2 . 1 . 9 钻车和钻机行走时, 应注意总进气软管和电缆不应被岩石等物挡挂住, 以免拉断伤人 5 . 2 . 1 . 1 0 各种钻车和钻机在规定的角度坡道上行走、 作业或停机时, 应保证刹车可靠、 转弯灵活, 不应 有晃动、 打滑或失控等现象 5 . 2 . 1 . 1 1 装有蓄电池的钻车, 应采用刚性好的蓄电池上盖, 并严禁在无盖的蓄电池上放置工具和其他 金 属物品 。 5 . 2 . 2操作 室 5 . 2 . 2 . 1 操作室内的粉尘含量应不大于 2 m g / m 5 . 2 . 2 . 2 操作室内的噪声应不大于 8 5 d B A . 5 . 2 . 2 . 3司机室 内的光 照度不小于 1 0 0 l x 5 . 2 . 3 露天钻车和露天潜孔钻机 干式凿岩的钻车和潜孔钻机应装有吸尘装置, 并应保证良好的可靠性。 5 . 2 . 4 井下钻车和井下潜孔钻机 5 . 2 . 4 . 1 井下用钻车和潜孔钻机的电器设备应符合 G B / T 5 2 2 6 . 1 -2 0 0 2的规定, 用于爆炸性气体环 境的必须符合 G B 3 8 3 6 . 1 .3 8 3 6 . 2 -2 0 0 0的规定。 5 . 2 . 4 . 2 内燃机驱动的钻车和潜孔钻机, 禁止用于井下易爆炸性环境 5 . 2 . 5 液压钻车 5 . 2 . 5 . 1 钻车的液压系统应安装压力释放装置和压力安全阀。如果采用可调式液压阀, 则应具有防松 装置 。 液压系统和气动装置均应配备压力监控装置, 并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 2 . 5 . 2 液压油应无毒, 难燃 5 . 2 . 6 自行式钻车 自行式钻车应配备行走制动系统、 辅助制动系统和停车制动系统。 G B 1 7 9 5 7 - 2 0 0 5 5 . 2 . 7 钻 架 钻架在调好位置后, 应保证顶尖顶牢, 螺钉、 螺母都应重新紧固。每次作业均必须进行仔细检查 6气动工具 6 . 1 冲击式气动工具 冲击式气动工具禁止在任何气压下长时间的空运转。其作业工具未与加工件接触时, 则不准起动 机器, 以防锤体或作业工具打出伤人。 作业停止后, 应立即将作业工具锁定。如本身不配锁定装置的, 应及时卸下作业工具。 6 . 1 . 1 气镐 气镐宜配有防止镐钎自由脱落的锁定装置。如果采用的是握压式起动阀, 则应符合6 . 1 的规定。 6 . 1 . 2 气铲 作业时, 铲切前方不准有人, 必要时宜配防护装置。 6 . 1 . 3 气动捣固机 气动捣固机禁止捣金属等硬物和水平作业, 以防活塞杆弯曲, 捣头脱落伤人。 6 . 1 . 4 气动铆钉机和冲击式顶把 6 . 1 . 4 . 1 气动铆钉机 作业时, 操作者应施以一定的力量压紧机器, 以防锤体的脱落和飞出。 搬运未经包装的机器时, 应将锤体取出或在孔口加堵头, 以防锤体掉落伤人。 热铆时, 窝头应经常用水冷却, 以防烫伤。 6 . 1 . 4 . 2 冲击式顶把 冲击式顶把的提手、 外壳和顶尖应夹持和支撑牢固。 注架空作业尤为重要。 作业时应注意 供气后, 防止缸体部件突然伸长而伤人。 6 . 1 . 5 气动打钉机和针束气动除锈器 在打开管路进气阀门后, 禁止机器指向他人或操作者本人。 作业停止后, 应将打钉机用钉卸下。 6 . 1 . 6气冲剪 冲刀的安装必须夹紧。 6 . 2 回转式气动工具 宜使用带自动关闭进气装置的快换接头。如使用不带 自动关闭进气装置的快换接头, 则应先关闭 管路进气阀门, 放尽软管中残余压气后再脱开快换接头。 6 . 2 . 1 气钻和气动攻丝机 装卸钻头、 丝锥时, 必须将机器同供气管路脱开, 或者切断并排空供气软管的压气。如使用带有进 气阀锁定装置的机器, 则关闭进气阀即可。 6 . 2 . 2 气动砂轮机 气砂轮 、 回转式气动磨光机和回转式气动除锈器 安装在主轴上的砂轮、 防锈轮或钢丝刷应有可靠的防松措施, 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松动 作业时, 工作气压不得超过额定气压, 并应保证磨削的火花方向无人, 操作者还应配戴眼、 面防护 用具 。 机器上应清晰标明额定转速、 空转转速 r / mi n 和回转方向, 以保证所更换的砂轮的线速度符合 G B 2 4 9 4 -2 0 0 3的规定和更换的钢丝刷或防锈轮符合要求 应定期检查机器的空转转速, 若发现调速器失灵, 则应立即停机进行检修 a GB 1 7 9 5 7 - 2 0 0 5 6 . 2 . 2 . 1 挡板和紧板 夹砂轮 或钢丝刷、 防锈轮 的挡板和紧板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三分之一, 不应有粗糙表面或刺 手棱边 。 挡板表面任何部位同旋转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不应超过 0 . 1 2 7 m m. 6 . 2 . 2 . 2砂轮革 机器在额定压力下运转达到最高转速时, 如砂轮发生破裂, 则砂轮罩的设计结构应满足下列条件 a 碎片应散落在砂轮罩内。 b 砂轮罩应保持在原位不脱离。 砂轮罩的设计结构还应做到装卸砂轮时无需将其从机器上拆下。 另外, 直柄式气砂轮的砂轮罩应保证能罩住砂轮旋转面的一半, 而端面和角式气砂轮的砂轮罩应保 证能罩住操作者一侧砂轮旋转面的一半; 或者在砂轮罩上配装可调式侧护挡板 , 但侧护挡板距砂轮磨削 面的距离不应超过 3 m m 注砂轮直径小于 5 0 mm的气砂轮无砂轮罩, 小于1 0 0 mm的无调速器. 6 . 2 . 3 气扳机和气动螺丝刀 气螺刀 6 . 2 . 3 . 1 气扳机 气扳机的扳轴与套筒连接用的圆柱销和胶圈应保证完好无损, 套筒连接在扳轴上后禁止空运转。 6 . 2 . 3 . 2气螺 刀 气螺刀的螺刀头装人机器后禁止空运转。 6 . 2 , 4 气动捆扎机 确定专职人员来操作机器, 并注意当捆扎带即将拉紧时, 不要将手放在捆扎带下边, 以防挤伤 7其他机器 其他机器 产品 的安全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 4章的规定。 GB 1 7 9 5 7 - 2 0 0 5 附录A 规范性 附录 凿岩机械 与气动工具危险一览表 序 号危险本标准中相关条款 1 违反机械设计安全原则和操作规程 4 . 1 - - 4 . 4 , 5 . 1 , 5 . 1 . 4 , 5 . 2 . 1 . 1 一 5 . 2 . 1 . 3 , 5 . 2 . 1 . 5 - - 5 . 2 . 1 . 7 , 5 . 2 . 6 、 5 . 2 . 5 . 1 2 危险区域或运动部件无防护4 . 5 , 5 . 2 . 1 . 4 , 6 . 1 . 1 6 . 1 . 2 , 6 . 2 . 2 3 操 作 者 未 戴 防 护 用 品4 . 6 , 6 . 1 . 2 , 6 . 2 . 2 4 挤压、 剪切、 断裂、 缠绕等 5 . 1 . 1 , 5 . 2 . 1 . 9 , 6 . 2 . 4 5 砸伤、 打伤、 捣伤等 5 . 1 , 6 . 1 - 6 . 1 . 3 . 6 . 1 . 4 , 6 . 1 . 5 , 6 . 2 . 3 6 整机倾翻、 打滑、 转弯或行走失控 5 . 2 . 1 . 1 0 7 油、 燃料、 冷却液泄漏 4 . 7 , 5 . 2 . 5 8 高压液体、 气体喷射 4 . 7 , 5 . 1 . 5 , 5 . 1 . 8 , 5 . 2 . 5 , 6 . 2 - - 6 . 2 . 1 9 液压或气体下降、 软管受损 4 . 7 , 5 . 2 . 5 1 0 辅件、 零部件紧固不牢、 脱落、 飞出或 磨 损 5 . 1 . 2 - - 5 . 1 . 3 , 5 . 1 . 8 , 5 . 2 . 7 , 6 . 1 . 4 . 2 , 6 . 1 . 6 , 6 . 2 . 2 , 6 . 2 . 3 . 1 1 1 接卸钎〔 钻 杆时的危险 5 . 2 . 1 . 5 1 2 与冷、 热面接触被烫伤或灼伤 6 .1 . 4 .1 1 3 操作室噪声、 振动过大, 照明不足 4 . 8 4 . 9 、 5 . 2 . 2 1 4 有害气体、 液体及粉尘积集 5 . 1 . 6 , 5 . 2 . 3 , 5 . 2 . 5 . 2 1 5 冲击、 电击、 火灾、 爆炸 5 . 1 . 6 - 5 . 1 . 7 , 5 . 2 . 1 . 8 , 5 . 2 . 1 . 1 0 - 5 . 2 . 1 . 1 1 , 5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