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动信号分析的风机叶片颤振机理研究.pdf
2 0 1 0年 4月 第 3 8卷 第 7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 OOL HYDRAUL I CS Ap r . 2 01 0 Vo 1 . 3 8 No . 7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3 8 8 1 . 2 0 1 0 . 0 7 . 0 1 4 基于气动信号分析的风机叶片颤振机理研究 黎少辉 ,李意民 1 .中国矿业大学机 电学院,江苏徐 州 2 2 1 1 1 6 ;2 . 徐 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 2 1 0 0 8 摘要失速颤振是风机运行中最为多发的颤振故障,探明失速颤振频率发展规律,对风机的优化设计与安全运行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对风机叶轮出日气流脉动和叶片结构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来流攻角下,颤振只与叶片的某一阶固 有频率有关。该结论为失速颤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失速颤振;气动信号;风机 中图分类号T H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3 8 8 1 2 0 1 0 7一 O 4 4 2 S t ud y o n S t a l l Fl ut t e r M e c ha n i s m o f Fa n Bl a d e Ba s e d o n Fl o w Fl u c t ua t i o n Si g na l Ana l y s i s L I S ha o h u i 一. LI Yi mi n 1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1 1 6,C h i n a 2 . X u z h o u C o l l e g e o f I n d u s t r y T e c h n o l o gy ,X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Abs t r a c tSt a l l flut t e r i s t he flut t e r f a ul t whi c h c o mmo n l y e x i s t s i n f a n o p e r a t i o n . I t i s i mp o r t a n t t o di s c o v e r y t h e s t a l l flu t t e r f r e qu c n c y d e v e l o p i ng l a w f o r t he o pt i ma l d e s i g n a n d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f a n. Th r o u g h St u dy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n b e t we e n t h e flo w flu c t u a t i o n a nd b l a d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fl u t t e r wa s p r o v e d t o b e c o n n e c t e d wi t h n a t u r a l e q u e n c y o f t h e b l a d e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c e r t a i n i n c i d e n c e . Th e c o n c l us i o n p r o v i d es e x p e r i me nt al p r o o f t o s t ud y t h e s t a l l flut t e r me c ha n i s m. Ke y wo r dsSt all flu t t e r ;F l o w flu c t u a t i o n s i g na l ;Fa n 失速颤振是 风机在运行 中常常 出现的问题 ,失速 颤振是典型的升力系统处 于失速攻角附近所发生的气 动弹性失稳现象 。通常 ,失速颤振对 于飞机并不具有 多发性 ,而对于 叶轮机械则不相同。无论是轴流压气 机 、蒸汽 轮机 、螺旋桨 、直升机旋翼 、风力透平乃至 水轮机,失速颤振都是最为多发的颤振故障。叶片颤 振即为气 动弹性失稳 ,这是一类 自激振动现象 ,其起 因是叶片本身微 幅振荡及其激发 的流场非定常性 之间 的交互作用。作者利用流固耦合特性,探讨气动力脉 动与叶轮机械叶片结构之 间的关系 ,寻找失速颤振 的 频率,有利于探明失速颤振的机理,在理论研究及工 程应用 中具有重要 意义 。 1 实 验 该 实 验 采 用 u T e k L V 2 0 0 7动 态信 号 采 集 分 析系统 图 1 ,实验 台 主要有 K D F 一 5型低 噪声 对旋轴 流式 局 部通 风 机 图 2 和一台小型实验 风机 图 3 。K DF - 5风 机主要参数如下 流量 图 1 振动信号采集 与分析系统 1 2 5~ 2 5 0 m / ra i n ,额 定 转 速 2 9 4 0 r / m i n 。全 压 3 0 0~ 2 8 0 0 P a ,额定功率 2 5 . 5 k W。小 风机实验 台 如 图 3 ,设 计流 量 2 2 0 0 I n / h ,标准 压 力为 1 1 0 P a , 转速为 1 4 2 0 r / m i n 。叶宽 5 3 m m,叶高 1 3 0 m m,叶 片厚 为 2 . 2 m m,材料为碳钢 。 图 2 K D F - 5对旋轴流 图 3 小型实验风机 通风机实验台 1 . 1 风机叶片的试验模 态分析 模态是机械结构的 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 有 特定 的固有频率 、阻尼 比和模态 振形 。这些模态参 数可以由计算机或实验分析取得。如果通过实验采集 的系统输人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 称 为实验模态分析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 固有 的、整 体的特性 。如果通过模态分析方法 搞清楚 了结构在某 一 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 ,就可能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3 1 7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B k 2 0 0 5 0 1 8 作者简介黎少辉 1 9 7 4 一 ,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流体动力学,电话0 5 1 68 2 0 1 5 1 1 6 ,Em a i l l i h u i l e o n e r s o h u . c o m。 第 7期 黎少辉 等基于气动信号分析的风机叶片颤振机理研究 4 5 预言结构在此频段 内在外部或 内部各种振 源作 用下实 际振动 响应 。叶片模态参数 的测试 ,采用锤击法 ⋯ 比 较 理 想 ,如 图 4示 。依 据测 试 精 度 的 要 求 ,在 叶 片 表 面 上 划 分 网 格 , 网格 上 的各 点 就 是 激振 点和 响 应 测 试 点 。测 试 结果如表 1 所示 ,K D F - 5 风机 列 出前 六 阶模 态 频 率 ;小风 机 模 态 实 验 只 有 4阶频 率 。图 5 、图 6 位 为 K D F - 5风 机 的 第 1 和第 2阶模态振型 图。 图4 模态测试系统示意图 42Hz % 图 5 1阶振 型 图 6 2阶振型 表 1 实验模态分析结 果 Hz 第1 阶 第2阶第3 阶第4阶第5阶第6阶 K D F - 5 风机实验模态 3 3 . 9 9 2 9 9 . 4 2 3 6 7 . 5 6 4 5 9 . 6 1 5 2 2 . 0 6 6 4 4 . 0 8 小风机实验模态1 7 . 0 9 9 5 5 . 4 3 9 1 0 1 . 1 1 9 5 . 9 1 . 2气动力脉动信号采集与分析 ∞ 雩 咖卜 _ ∞ 芝 蚓 ‘ 箍 频率/ l i z a 工况 1 c 工况3 l ∞ 面一 2 .5 笛 一 勰 - l ∞ .2 勰 .5 频 率/ H z b 工况2 频率/ Hz d J 工 况4 e 工 况5 图7 大风机 8 0 %叶高处的出口气动信号功率谱图 信号的采样频率设定为5 1 2 0 H z ;校正因子根据 各通道采用的传感器进行设置 ,设为 4 9 . 9 3 ;信号的 单位与各通道的传感器相对应,为 k P a ;并根据实际 请况设定了各通道的增益与放大倍数。 由于叶片出 口分离流产生的旋涡 以及旋涡的破裂 会产生气体压力脉动 ,所以,可以通过叶轮出口气体 的压力脉动来研究分离流 与叶片结构之间的关 系。为 此 ,采集 了 8 0 % 叶高处 的 出 口气 动 信号 ,并 对其 做 了频 谱 分 析。图 7为 不 同工 况 下 设计 流量 的 1 0 0 % 、8 0 % 、6 0 % 、5 0 % 、4 0 % 旋 轴 流 风 机气 动 信号的频谱 ,图 8为 5个稳定 工况 设 计流量的 1 0 0 %、 9 0 % 、8 0 %、7 0 %、6 0 %下小风机气动信 号 的频谱 小风 机 叶 片 刚性小 ,安 全起 见 ,只采集 了气 流小攻 角的 5个工况 。 图8 小风机 8 0 %叶高处出口气动信号功率谱 2结果分析 从对 旋风机 5个工况 的气 动信号 功率谱 分析可 以 明显地看 出 ,对 于工况 1和工况 2 ,此时 气流攻角 较 小 ,气动信号 的频谱 中有两 个主 频 ∞ 。 9 0 H z 和 0 3 2 9 0 H z , 和上 节分析 的旋风 机叶片第 二 阶模态频 率 2 9 9 . 4 2 H z 接 近。进 入工 况 3 、工 况4 、工况 5 ,随着气流攻角的增大,0 3 上的幅值逐 步增强 ,而 ∞ . 影响基 本上 可 以忽略不计 了。因此可 以确定,失速颤振是发生在 ∞ 上的,从气动信号功 率谱分析结果可以看 出,随着气流攻角的增大 , , 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 的影 响基本上 可 以忽略不 计 了 。 从小风机采集的 5个工况的 8 0 %叶高处的气动 下转第6 4页 6 4 机床与液压 第3 8卷 表 1 补偿前 测量分析结果 ” 均偏差范围 M 1 1 . 5 1 反向偏差 B 9 . 0 系统偏差 E 1 8 . 5 5 去程定位精度 A 1 3 . 2 6 去程单向重复 R 5 . 2 4 回程定位精度A 1 6 . 0 5 回程单向重复 R 4 . 8 8 定位精度 A 2 0 . 9 8 4 . 2误 差 补偿 实验 从 补偿 前的测量结果看 , 轴的定 位精度不高且 反 向间隙较 大 ,但其重复性好 ,可以对其进行定位精 度和反向间隙补偿 。通过计算机对 以上的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补偿信息,将误差传给数控机 床的 C N C系统,完成相应的补偿。按照补偿前的测 量方 法对 补偿 后 的 轴 再进 行 一次 位 置精 度测 量 , 测量的误差 曲线如 图 5所示 。 一 回 T 程 o 5 0 l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目标 角度/ 。 图 5 补偿后 的测量分析 曲线 图 通过对所测量的误差曲线 ,进行分析和数据处 理 ,根据 G B / T 1 7 4 2 1 . 2 _ 2 0 0 0标准 ,得到分析结果如 表 2所示 。 表 2 补偿后测量分析结果 均偏差范 围 M 2 . 0 9 反 向偏差 B 3 . 1 8 系统偏差 E 3 . 9 6 去程定位精度 A 。 9 . 1 3 去程单向重复R。 6 . 8 6 回程定位精度 A 5 . 6 7 回程单向重复R 4 . 6 0 定位精度 A 9 . 1 3 5结论 分析 了激光干涉仪 回转轴校准原理 ,利用激光干 涉仪和旋转轴校准器对 轴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 精度和反 向偏差进行 了检测 ,并且 对位置精度误差进 行了补偿。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定位精度、重复定 位精度和反向偏差都有所提高,达到了车铣复合机床 的精度要求,证明了通过误差补偿来提高机床的精度 是可行有效的 。 参考文献 【 1 】 钟伟弘, 关保国.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激光干涉法检测 与补偿[ J ] .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2 0 0 0 9 3 9 40. 【 2 】 沈兴全, 张清. 三坐标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 [ J ] . 测试技术学报 , 2 0 0 5 , 1 9 3 2 6 4 2 6 8 . 【 3 】祝捷. 数控机床复合加工的新发展 [ J ] . 天津职业院校 联合学报 , 2 0 0 6 , 8 5 2 2 2 4 . 上接 第4 5页 信号功率谱分析结果看出前4个工况均有两个主频 ∞ 1 ∞ 1 5 1 H z 和 2 ∞ 2 1 4 5 H z , 和上节 分 析的小风机叶片第二阶静模态分析频率 5 5 . 4 3 9 H z 十分接近。随着气流攻角的增大, c 幅值逐渐增强, 而 幅值逐渐减小,到工况 5时 ∞ 的影响越来越 大 ,而 ∞ 的影响基本 上可 以忽略不计 了 ,再次说 明 了气 流脉动引起 的颤振只和某一 阶固有频率有关 。两 次实验结果说 明颤振只和某一 阶固有频率有 关。 3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一定的来流攻 角下都 会发生分离流频率和某一阶固有频率相等的现象 ,也 就是分离流对于来流速度 的锁定现象 ,这时的振动有 自激振 动的特点 ,它会造成振动 的发散 。而随着工作 条件 的恶化即气流攻角的增大 ,气流的脉动频 率还受 到翼型 固有频率的影响 , . 但 已经不是唯一 。这 为颤振 机理 的研究提供 了实验依据 。 参考文献 【 1 】 李德葆, 陆秋孩. 试验模态分析及其应用[ M]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 2 0 0 1 . 【 2 】 金琰. 叶轮机械中若干气流激振问题的流固耦合数值研 究[ D] . 北京 清华大学, 2 0 0 2 . 【 3 】 邹进和. 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实验设计 [ J ] . 物理实验, 2 0 0 4 1 1 4 6 4 7 . 【 4 】郭恩民. 叶轮机流动诱发振动现象的非定常气动探索 [ D ]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9 9 7 . 【 5 】陈佐一, 刘红, 王继宏. 汽轮机末级叶片失速颤振的全三维 粘性流数值分析[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 9 9 9 3 1 8 2 0 . 【 6 】金琰, 袁新, 申炳. 机翼大攻角下失速颤振的气动弹性研 究[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 , 2 0 0 2 , 2 3 5 5 7 3 5 7 5 . 【 7 】刘湘宁, 向锦武.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失速颤振分析 [ J ] . 中国航空学报 英文版, 2 0 0 6, 1 9 1 3 6 4 3 . 上接 第4 8页 【 1 0 】郑育红. 热处理炉P I D温控系统的偏差分析与修正[ J ]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0 0 4 , 2 2 3 4 7 4 9 . 【 1 1 】L i J i a n p i n g , Wa n g B o c h a n g , A i J i a n g - b o , e t a 1 . D e s i g n a n d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f o r a l u mi n u m f o i l a n n e M i n g f u r n a c e[ J ] . Me t a l l u r g i c al I n d u s t r y 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0 8 , 3 2 2 1 6 2 O . 【 l 2 】 贺秀英, 李冰. 细长轴渗氮变形的控制[ J ] . 机械工人 热加工 , 2 0 0 8 1 / 2 6 7 6 8 . 【 1 3 】 X i a o w e i H a o , W e i m i n Z h a n g , J i n g Wa n g , e t a 1 . N u m e r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fie l d d u ri n g h e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i n v a c u u m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f u rna c e [ C] . P r o c e e d i n g s 一 1 5 t h I F HT S E .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F e d e r a t i o n f o r He a t T r e a t me n t a n d S u r f a c e En g i n e e ri n g C o n g r e s s 2 0 0 6, U S A, 2 0 0 6 3 4 13 4 6 . 【 1 4 】L a k h t i n Y . M . , K o g a n Y . D . , S o s h k i n S . M . . N i t r i d i n g o f s t e e l s i n v a c u u m[ J ] . Me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 1 9 8 0, 2 2 9 / 1 0 6 3 5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