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pdf
收稿日期 2 0 1 8- 0 7- 1 0 作者简介 张 军( 1 9 9 0 ) , 男, 山西轩岗人, 2 0 1 3年毕业于中北大 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助理工程师, 现从事煤矿安全相关 工作。 浅谈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 张 军 ( 大同煤矿集团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管理部, 山西 原平 0 3 4 1 0 0 ) 摘 要 矿井水害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对其进行预测和预防有着非常重 要的意义。分析了瞬变电磁法、 直流电法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特点, 以同煤集团下属某矿井为例, 以 瞬变电磁法、 直流电法同时进行探查作业, 并对 2种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判断煤矿井下富水区域位置, 数据重合位置相对富水性区域几率较大, 为掘进 工作提供指导。在应用时, 可以利用两者结合的综合物探技术, 既提高探测的精度, 又通过互相验 证提高了探测可靠性。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物探; 瞬变电磁法; 直流电法; 富水区 中图分类号 T D 2 6 3 . 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7 4 9 X ( 2 0 1 9 ) 0 3- 0 1 7 2- 0 3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 d v a n c ed e t e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i nr o a d w a yd r i v i n g Z H A N GJ u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a f e t yS u p e r v i s i o n , D a t o n gC o a l M i n e G r o u p , Y u a n p i n g0 3 4 1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M i n ew a t e r h a z a r di so n eo f t h em a i n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st h a t r e s t r i c t t h es a f e t ya n de f f i c i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 .I t i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t op r e d i c t a n dp r e v e n t m i n ew a t e r h a z a r d .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t h et e c h n i c a l m e a n s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m e t h o da n d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 m e t h o d .T a k i n gam i n eo f D a t o n gC o a l G r o u pa s a ne x a m p l e , t h e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m e t h o da n d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 m e t h o dw e r e u s e dt o c a r r y o u t e x p l o r a t i o nw o r k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a n dt h ed a t ao b t a i n e db yt h et w om e t h o d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t w om e t h o d s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j u d g et h el o c a t i o no f w a t e r r i c ha r e a i nc o a l m i n e , a n dt h e d a t a o v e r l a pp o s i t i o ni s m o r e l i k e l y t o b e r e l a t i v e t o w a t e r r i c ha r e a , w h i c hp r o v i d e s g u i d a n c e f o r t h e e x c a v a t i o nw o r k . I n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g e o p h y s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b e u s e dt o i m p r o v et h ed e t e c t i o na c c u r a c ya n di m p r o v et h ed e t e c t i o nr e l i a b i l i t yt h r o u g hm u t u a l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m i n ew a t e rh a z a r d ; g e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m e t h o d ; 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 m e t h o d ; w a t e r r i c ha r e a 0 引言 矿井水害是煤矿最为需要预防的井下地质灾害 之一, 严重制约煤矿正常安全生产秩序[ 1 ]。我国大 部分煤矿仍以井工开采为主, 并且开采规模和深度 日益加大, 作业环境也日益复杂, 井下发生突水、 淹 井、 透水事故发生几率更加频繁, 同时危害也十分严 重, 仅 2 0 1 7年为例, 全国共有 4起造成人事死亡的 井下透水事故, 分别为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某磷矿、 河南省三门峡市峡州某铝矿、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 某煤矿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某煤矿, 死亡人数 1 8 人。如何通过矿井突水预测和预报技术有效对井下 作业提供指导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因此, 为避免井下突水、 透水事故的发生, 地球 物理工作者根据井下地质水文情况针对井下作业环 境及时、 有效、 精确的做出地球物理预测、 预报技术。 271张 军 浅谈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 2 0 1 9年 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在矿井地质水文理论、 水害预 测技术以及水害防治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十分 迫切, 十分具有经济与社会价值。 1 突水形成 矿井突水事故发生受矿井地质环境和采动变化 影响, 通常水源为煤层中下覆层承压水或者已采工 作面采空区积水, 隔水层、 防水煤柱破坏后, 导水通 道形成后水源进入工作面造成涌水量增加进而发展 成为水害, 进入方式受隔水层破坏形式影响, 发生形 式分为突发、 缓发和滞发 3类。井下突水的形成通 常与矿井地质环境和水文情况有关, 如地质构造、 矿 压、 水压、 含水层隔水层厚度。大同煤田地区的煤系 底层基底基本为太原组灰岩或奥陶系灰岩, 该类环 境内含水层的特点为富水性强、 水压大、 隔水层薄, 同时区域内易发育有陷落柱。通常情况下灰岩水通 过裂隙带和岩溶陷落柱作为通道自煤层底板涌入矿 井。矿井突水、 透水事故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十分严重, 同时一旦发生影响范围大并且不易控制, 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即使恢复生产也会 埋下许多不易察觉的生产隐患。目前主要的井下突 水预测技术为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直流电阻率成 像技术[ 2 4 ]。 2 物探方法简介 2 . 1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通过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形成电 磁脉冲, 将电磁脉冲导入地下形成脉冲磁场, 脉冲冲 磁场衰减周期内存在二次涡流场, 可通过线圈或接 地线源进行观测[ 5 6 ]。电磁脉冲的形成是通过不接 地回线或接地线源等发射线圈形成波状电流, 发射 后就会在介质空间内构成磁场, 而地下的导电岩矿 体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流, 脉冲停止后, 岩体中的感 应电流开始伴随热损耗进行衰减, 根据衰减特征将 衰减阶段划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可通过测量出 的磁场内岩体感应电流衰减规律判断不同深度的地 电特征。如在井下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 工作面内 需要设置电磁发射线框和接收装置, 发射线框向不 同岩层传播电磁信号形成涡流场, 断电后形成二次 场内的感应电位由接收装置观测, 通过感应电位变 化状况判断被测岩层内电性变化情况。 瞬变电磁法在进行超前探测过程中, 测量范围 约为 1 0 0m , 受一次场和关断时间影响会在中浅部 出现约2 0m的探测盲区, 为此根据探测结果掘进推 进距离每次不宜超过 8 0m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 了保证施工作业与物探作业协调一致, 根据瞬变电 磁法探测结果进行的作业会预留 3 0m的安全作业 距离, 即巷道掘进或井下探水钻孔作业通常施工探 明岩体的 7 0m距离。 电磁探测法探测过程测点一般位于巷道迎头, 为了探测结果更加全面, 测量需要对迎头不同角度 进行数据测试。作业时发射及接收天线自巷道迎头 左侧开始, 并且两天线法线与左侧面垂直, 测试角度 自 3 0 向 9 0 旋转, 每转 1 5 进行一次测试, 转向至垂 直于巷道迎头面时并按照迎头断面宽度设置 2~ 3 个测点; 随后自巷道右侧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由天线 法线与侧面垂直角度开始, 由 9 0 旋转至 3 0 进行测 试, 每转 1 5 进行一次测试。 瞬变电磁勘探的目的是探测掘进巷道迎头方面 及底板6 0m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在对底板进行 的探测应适当进行加密探测。同时由于瞬变电磁法 特有体积效应, 能对相对被探测方向 3 0 内的锥形 面内低阻信息进行收集。 为了得到掘进头前方岩体的实测剖面结构, 需 要测试过程中通过移动发射、 接收线圈进行多处测 试, 通过调整各个发射点的天线法线与巷道底板间 夹角改变测量位置, 通常包含巷道迎头前方顶板 3 0 、 水平、 底部 3 0 、 6 0 这 4个方向。 2 . 2 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通过单极 - 偶极电阻率法进行超前探 测, 将被测空间假设为一均匀介质, 空间有供电电极 A及与其相隔无穷远处的供电电极 B , 两者最终在 空间形成球型的等电位面, 检测 2个不同被测电极 M、 N之间的电位差, 该差值为岩体的综合电性响 应[ 7 8 ]。被测空间的异常体由于与周围环境介质不 同, 导电性能不同, 异常体规模较大并且测量位置得 当, 测量过程中异常体与周围介质边界就会形成明 显电位差异, 通过检测设备及相关计算能够发现明 显的电位边界异常。不过直流电法受到自身方法和 作业空间环境影响, 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各岩、 煤巷道及采空区为不导电空间, 导致使用 矿井电阻率法测量的全空间稳恒电流场分布规律复 杂, 矿井电阻率法处理和解析数据过程中需要通过 考虑井巷分布空间结构和电流场空间分布趋势, 从 371第 3期张 军 浅谈巷道掘进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 而数据不易处理。 该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过程受到作业空间影响, 作业过程中只能进行巷道单一方向进行, 尤其进行 巷道超前探测时局限性更为明显, 无法将数据构成 三维数据体。 该方法缺点在于操作工作量大, 相对效率低下, 作业过程会影响作业范围内的正常生产活动。 3 应用实例 以同煤集团下属某矿井为例, 以瞬变电磁法、 直 流电法同时进行探查作业, 并对 2种方法得出的数 据进行分析。在某矿井北翼皮带巷在巷道掘进过程 中, 以北翼 4点 + 6 5m为基点对该巷道迎头正前方 及顶、 底板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 根据相关探测原则, 探测过程自巷道正中心对 巷道迎头进行各个角度的探测, 探测自迎头左侧 1 3 5 自垂直迎头方向, 再从垂直迎头方向转向迎头 右侧 4 5 位置, 并且各测点在测试过程中分别沿顶 板与水平3 0 、 水平顺层方向、 底板与水平3 0 夹角3 个方向各自测量数据, 进行到巷道迎头正中心位置 时, 测量角度可增至 + 4 5 和 - 4 5 位置, 最终根据数 据绘制纵剖面。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于迎头顺层位 置发现大约 6 0~ 8 4m处出现视电阻率偏低, 顶板 3 0 处探测结果显示迎头约 6 2~ 8 5m处视电阻率 偏低。 使用“ 三点源法” 进行该巷道的直流电法探测, 供电极设置在距离巷道迎头后 1 4m处, 3个供电极 A 1 、 A 2 、 A 3应间隔布置, 每 4m设置一个电极。测 试电极 M、 N电极设置在巷道后方并以 4m为间隔 进行移动测量, 无穷远电极 B应与巷道迎头位置相 距 3 0 0m以上。根据“ 三点源法” 测试结果显示巷 道迎头前方 6 4~ 7 8m视电阻率偏低。 图 1 综合物探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对比图 图 1为综合物探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对比图。 由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测量显示结果, 汇总数据 得出大约距离巷道迎头 6 0~ 8 4m的顺层及顶板位 置为相对富水异常区, 数据重合位置相对富水性区 域几率较大, 结合该矿区域内的水文地质资料可以 推断 2 # 煤层顶板 K 2砂岩存在裂缝富水。北翼皮带 巷北翼 4点 + 6 5m实际掘进到 6 2~ 7 6mK 2岩层 位置开始出现涌水现象, 涌水量约为 2 0m 3/ h , 与综 合物探后数据预测位置基本一致。 4 结语 通过结合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进行综合物 探, 对矿井井下作业进行超前预测, 为井下水害防治 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对比实际掘进与 探测结果可以发现, 探测结果精度较高, 投入少、 效 率高, 更加有效的预测矿井水文地质状况。同时可 以通过钻探验证预测结果, 最大程度降低矿井水害 发生几率, 确保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参考文献 [ 1 ] 杜 凯. “ 十二五” 期间我国煤矿事故起因统计分 析[ J ] . 内蒙古煤炭经济, 2 0 1 8 , 3 6 ( 2 ) 1 0 0 1 0 1 . [ 2 ] 李 波. 探究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技术 [ J ] .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 0 1 7 , 3 3 ( 1 ) 1 1 1 1 1 3 . [ 3 ] 刘志新, 岳建华, 刘仰光. 矿井物探技术在突水预 测中的应用[ J ]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 0 0 7 , 4 ( 1 ) 9 1 4 . [ 4 ] 姜志海. 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 与技术研究[ D ]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 0 0 8 . [ 5 ] 岳建华, 刘树才.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 6 ] 杨 豪, 李 皎, 李 瑞. 钻探技术在煤矿防治水工作 中的应用[ J ] . 技术与市场, 2 0 1 8 , 2 5 ( 9 ) 1 3 2 1 3 2 , 1 3 4 . [ 7 ] 赵 俊. 矿井老空与积水区物探新技术研究分析 [ J ] . 资源信息与工程, 2 0 1 8 , 3 3 ( 3 ) 8 6 8 7 . [ 8 ] 郭 恒, 王 鹏, 张振勇.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地质 水文勘探中的应用[ J ] . 煤矿开采, 2 0 1 8 , 2 3 ( 2 ) 1 8 2 1 , 6 4 . 471陕 西 煤 炭 2 0 1 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