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pdf
uz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地质矿产行业标 准 D Z / T 0 1 6 7 一 1 9 9 5 区域 地 球 化 学勘 查 规范 比例尺 1 2 0 0 0 0 0 1 9 9 6 一 0 1 一 0 7 发布1 9 9 6 一 0 6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 布 目次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 . ⋯⋯’ ⋯⋯’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总则 ,. 。 ⋯⋯1 4 设计书的编写 ,. ⋯⋯ 2 5 内地及 沿海中低山、 丘陵地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 3 6 特殊 景观区区 域化 探工作 方法 ⋯⋯‘ 二 ’ ” ’ 二 ’ 二8 7 样品库 。 “ ⋯⋯ 1 3 8 区域 化探中的岩石 样品采集 ⋯⋯‘ ⋯⋯’ 二1 3 9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 ⋯‘ 二1 5 1 0 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 质量 评估 ⋯⋯ ’ ⋯’ 二 ‘ ⋯’ 二 ‘ 二 ‘ 二 ’ ‘ ” ’ ‘ 1 6 1 1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 。 ⋯⋯’ ‘ ” ’ 二 ’ 二1 9 1 2 异常查证 ,. .. ,, 、 ‘ “ 、 “ 、 、 , ,’ 、 ⋯2 0 1 3 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编写 ⋯⋯‘ 2 3 附 录A 地 球 化 学 记 录 卡 补 充 件 ,. ⋯⋯ ‘ 二 ‘ 二 ’ 二 ’ ” ‘ ” ’ 2 5 附录B 各种编码代号 补充件 ” ⋯ ⋯” ’ ‘ ⋯ ’ 3 6 附录C 1 2 0 0 0 0 0 区域化探野外采样、 样品 加 工及原始资料质量评定办法 参考件 ” ” ” ⋯⋯ 4 0 附录D 1 2 0 0 0 0 0 区 域化探样品多元素 分 析 质 量 等 级 评 分办 法 参 考 件 “ ⋯ ⋯ ‘ ’ 二 ‘ 二 ‘ ’ 4 1 附 录E 开 源幅 监 控 祥 质 量 监 控图 补 充 件 ” ⋯ ⋯’ 一 ‘ 二 ‘ 二 ’ ‘ 二 ’ “ “ ‘ ‘ 4 5 附录F 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封面、 扉页 格式 补充件. ⋯⋯ 4 6 附录G 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方法推荐表 参考件 “ “ ⋯ 4 8 附 录H 地 球 化 学 异 常 登 记 卡 格 式 补充 件 ,. ” ⋯ ⋯ ’ ⋯’二 ’ ‘ ’ 二 ’ ” ’ ‘ ’ 4 8 附录I计算机在地球化学编图中 的应用 参考件 ⋯⋯ 4 9 附录J 三层套合方 差分析 参考件 ⋯⋯ ‘ 二 ‘ 二 ’ ‘ 二 ‘ 二5 0 附录K区域地球化学元素丰度计算的统计处理方案 参考件 ” ⋯ ⋯ 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规范 比例尺 1 2 0 0 0 0 0 DZ/ T 0 1 6 7一 1 99 5 主题 内容与适 用范围 1 门本规范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简称区域化探 工作的基本任务, 工作性质, 设计书的编写, 中低山、 丘陵区、 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 样品加工和样品库, 区域化探中的岩石样品采集, 野外工作质量检 查, 样品多元素分析及质量监控、 质量评估,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 异常查证, 地球化学图说明 书的编写等作了规定, 确立了统一标准。 1 . 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的 1 2 0 0 0 0 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 作, 亦可供比例尺 1, 5 0 0 0 0 0的同类工作或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弓} 用标准 G B 9 6 4 9 地质 矿产术语 分类代码 D Z / T 0 0 7 5 地球化学 勘查图图 式、 图例及用色标准 D Z / T 0 0 1 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总则 3 . 1 区域化探属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之一, 应覆盖全部可工作的我国国土面积。它的主要工作目的 是发现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 带 、 矿田和大、 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 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 特征所引 起的省的、 区 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 并为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提供某 些基础地球化学资 料。常按国际分幅范围部署测区。 我国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 2 0 0 0 0 0 , 交通很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同时也 采用 1 5 0 0 0 0 0 , 它 们的 采样 密 度 以水 系 沉积 物 测 量为 例 分 别 为 0 . 2 5 1点// k m “和 0 . 0 4 - 0 . 1 0点/ k m . 3 . 2 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 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 中低山、 丘陵地区 见图 1 ; 具有各类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 乞阮 所谓具有特殊地理景观条件的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分布在黑龙江、 内蒙古东部等地的森林沼泽、 内蒙 古 大青山南坡除外 、 甘肃兰州以西、 宁夏、 新疆、 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干旱、 半干旱荒漠、 青海、 西藏、 新疆、 川西、 甘肃祁连山等地的高寒山区, 西藏西部的高寒湖沼荒漠、 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的岩溶, 云南西南及海南岛等地的热带雨林, 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 以及内地沿海冲洪积平原区等。这类地 区的区域化探工作应针对各类 自然地理景观条件制定特殊的工作方法。 3 . 3 区域化探采用的方法原则上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 但允许在不同景观区在采样介质和工作 方法 上有所差别 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 9 9 6 一 0 1 一 0 7 批准 1 9 9 6 一 0 6 一 0 1 实施 ; llz/ T 0 1 67 一 1 99 5 6 0目 的 筛上 部分弃 去 过 筛 对角线 折迭 法 拌匀 当样品重 量很大 时 , 可用 缩分法 达到要 求 称 币 装瓶 七 白了了甲勇曰一 样品标签号码要正确无误 按1 5 0。 。 。 图幅样品顺序号装, 各 瓶之 间应有 软隔挡层 装箱人 库 图 6 过6 0目 筛样品 样 品库 各分 出 1 0 -z 5 g组合 细 磨加 工及分 析 图 7 组合样编号流程图 Dz/ T 0 1 67 一 1 99 5 5 . 2 1 . 8 从样品库提取样品进行组合时, 应摇振均匀后取样 5 . 2 1 . 9 重复采样的样品组合方法与上述样品组合方法相同。 为了便于重份分析, 可将重复采样格子中 第一次采样和第二次采样各自组成的组合样, 再用四分法各自分成两个样品。 5 . 2 1 . 1 0 组合重复样的流程 见图8 过 6 。目 筛 样品 H- 5 0 - 1 3 0 - B 2 5 a , H - 5 0 - 1 3 0 - B 2 5 6 , H- 5 0 - 1 3 0 - B 25 . H- 5 0 - 1 3 0 - B 2 5 . H- 5 0 - 1 3 0 - B 3 5 H- 5 o - 1 3 0 - B 1 9 5 , H- 5 0 - 1 3 0 - B 1 9 a , H- 5 0 - 1 3 0 - B 19 . H- 5 0 - 1 3 0 - B 4 6 H 5 0 - 1 3 0 - B 止 9 奋 细磨 加工及 分析 咨 细磨 加工及 分析 图 8 组合重复样流程图 6 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6 . 1 高寒山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6 . 1 . 1 高寒山区指分布在我国西藏、 青海南部、 四川西部、 甘青交界祁连山、 新疆昆仑山、 天山等地的年 平均气温簇0 C 的高山区。 这些地区是我国地质研究和经济开发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区域化探在该区 的主要 目标是发现和圈定从地质与国民经济观点来看最有远景的成矿区, 及大型、 特大型矿床形成的地 球化学异常。 6 门. 2 高寒山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 6 . 1 . 3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 1个点// 4 1 6 k m , 范围内选择。在交通特别困难的地区 采样密度可在 1 个点// 1 6 3 6 k m 范围内选择。 6 . 1 . 4 布点原则 6 . 1 . 4 . 1 根据采样密度选择布点位置 1个点/ 4 8 k ml ,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长度超过 1 -2 k m的一级水系沟口、 二级水系中和三级 水系上游区段; b . 1 个点/ 1 6 k m ,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长度超过 3 k m的一级水系沟口、 二级水系中和三级水系的 中上游区段, 长度超过 5 k m的一级水系亦应布点; c . 1 个点/ 2 5 - 3 6 km2 ,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二级水系中, 以及长度超过 4 k m的一、 二级水系沟口 和三级水系中上游区段。 羽状水系分布区, 一般只在长度超过 2 5 k 。的水系沟口上方采样 长度超过 5 k m的水系可加取 样点。羽状水系密集时, 可在 2 -3个水系沟口取样, 然后组合成一个样品. 采样点标在适中水系或最大 水系, 并在记录中注明; 也可按一定间距, 选择支沟采样 6 . 1 . 4 . 2 要考虑采样点控制汇水盆地面积的均匀性。 6 . 1 . 4 . 3 采样点有效控制面积应占测区总面积 5 0 以上。 D z / T 0 1 6 7 一1 9 9 5 6 . 1 . 4 . 4 最上游采样点控制的汇水域面积一般不小于所用采样密度平均控制面积的二分之一, 不大于 其 2倍 。 6 . 1 . 4 . 5 注意减少行走路线及劳动强度, 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6 . 1 . 5 布点时, 可先在野外用地形图上标出水系, 兼顾上述各条原则在图上初步布点。 a . 1 个点/ 4 1 6 k m, 采样密度, 可选用 1 1 0 0 0 0 0 地形图为野外工作用图, 在图上标出所有长 度超过 2 k m的水系; b . 1 个点/ 2 5 -3 6 k m, 采样密度, 可选用1 2 0 0 0 0 。或1 e 1 0 0 0 0 0地形图为野外工作用图, 在图 上标出所有长度超过 4 k m的水系。 6 . 1 . 6 采样点按网格编号。 网格大小的选择应与采样密度相适应。 原则上每个网格内至少有一个采样 点。 a . 1 个点/ 4 -8 k m2 , 可选用 1 6 k m2 网格; b . 1 个点/ 1 6 k ml , 可选用 6 4 k m , 或 3 6 k m, 网格; c . 1 个点/ 2 5 3 6 k m , 可选用 6 4 k ml 或 1 0 0 k m, 网格。 在图上以图幅为单位 自 左至右, 自上而下按顺序编排格子号。 格子内的样品号用阿拉伯字码并用英 文 字母脚注。如 三号格中一 号样品, 记为3 A ; 二号样品 记为3 B . . . . . . 6 . 1 . 7 编排格子号时注意留下插入监控样及重复取样格子号。重复取样格子不预先固定, 可以灵活安 排。 重复采样应为总采样量的2 -3 。 由不同人、 不同时间采取。 选择重复采样格子时要考虑不同地 质、 地貌特征和在图幅中较均匀分布。 6 . 1 . 8 尽量采集有利于多种元素聚积的粉砂、 细砂、 淤泥等物质, 但避免采集淤泥表层和含泥炭较多的 淤泥。为了提高每个采样点上样品的代表性, 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 2 0 -5 0 m 多点采集, 合并为 一 个样品。 样品 重量应保证样品 过6 0 目 筛后重量大于2 0 0 9 . 6 . 1 . 9 采样部位可选择在河床底部、 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在水流较急的河道中要尽量选择有利沉 积物聚积的水流变缓处、 河道转弯内侧、 大石背后等部位。在高寒山区与干旱、 半干旱荒漠区的“ 过渡 带” , 在干河道或很少流水的河道中 取样时, 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 如河道很宽可横切河道多点采样, 并注意风成物质干扰。 6 . 1 . 1 0 野外采样注意事项、 记录、 样品加工和分析同“ 内地及沿海中低山区” 的有关规定。 6 . 1 . 1 1 采样点应正确标绘在野外工作用图上, 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3 m m。 每个采样点在野外均应 留有标志。 每 日 野外结束后要将手图上的采样点着墨编号, 以直径 2 mm的小圆圈标示采样点。同时将 手图 上的采样点 转绘到一张同比 例尺地形图 上, 制成采样点底图。 转点误差在图上应小于0 . 5 m m , 6 . 1 . 1 2 样品在 野外过6 0 目 筛。 取筛 下部分1 0 0 g 送实验室分析。 另取筛下部分1 0 0 g 送交样品 库保 存。 样品 装在特 制的 样品 瓶或纸袋内, 并标出样品号和所在的1 1 0 0 0 0 0 或1 2 0 0 0 0 0 图幅 号。 6 . 1 . 1 3 在前述的“ 过渡带” 地区, 样品加工时可根据风成物质的千扰情况决定所选粒级。如青海选用 一2 0目1 2 0 目 即一0 . 9 mm-0 . 1 2 5 mm 粒级。 6 . 1 . 1 4 一般只作单点样分析。 大致以5 0个号码为一小批, 一个1 1 0 0 0 0 0 或 1 2 0 0 0 0 0图幅为一大 批, 进行送样分析。每一小批中留出7 个号码, 分别插入一个重复样 可编成密码 、 二个重复分析 可编 成密码 和四个监控样。 6 . 1 . 1 5 成图比例尺 1 个点/ 4 -8 k m2 , l 个点// 1 6 k m , l 个点/ 2 5 k m, 和1 个点/ 3 6 k m“ 的采样密度, 其原始数据图、 地 球化学图 和异常图的成图比例 尺为1 e 5 0 0 0 0 0 ; 6 门 1 6 地球化学图一般采用原始数据直接勾绘等量线图。 6 门 1 7 在异常筛选评序的基础上, 应对重点异常进行检查。 异常检查的目的 肯定异常是否存在, 进一 步圈定水系沉积物异常范围及浓集中心, 追索异常源, 考察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和表生环境, 并对异常 作出有无进一步工作意义的初步评价。 D z / T 0 1 6 7 一1 9 9 5 异常检查方法 a . 1 个点/ 4 -8 k ml 在选定的检查异常区内, 对整个区域性异常进行渗湿土测量 在水系两边山 坡下部以 5 0 0 - 1 0 0 0 m间隔取泉泥或渗水泥土 或加密水系沉积物采样。加密的采样点尽量布置在长 度小于 1 k m的一级水系口及长度超过 1 - 2 k m的一级水系中。 采样密度可为2 个点// k m, 以上。 异常 检查时应配备 现场分析手段, 及时在圈定异常部位 进行 1 5 0 0 0 0 的土壤或岩石测量 测网可为5 0 O X 5 0 0 m或5 0 0 X 2 5 0 m 或土壤、 岩石 剖面测 量; b . 1 个点// 1 6 k m -l 个点/ 3 6 k ml 在选定的异常检查区内, 用低密度水系沉积物测量先行加密 采样, 其采样密度以1 个点// k m 以七, 采样点尽量布置在长度小于 1 -2 k m的水系口。 异常检查时应配 备现场分析手段。在加密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异常范围内, 使用1 5 0 0 0 0 渗湿土测量或土壤、 岩石 剖面测量进一步圈定异常中心和追踪异常源。 6 . 2 干旱荒漠和半干旱草原荒漠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6 . 2 . 1 干旱荒漠和半干旱草原荒漠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内蒙古、 新疆、 青海、 甘肃和宁夏 等省区。干旱荒漠指年降雨量2 5 0 0 m m, 气候极其干旱、 植被极端稀疏, 发育荒 漠植被和荒漠土类的地区。 半干旱草原荒漠区是指年降雨量1 5 0 3 5 0 m m , 年蒸发量 1 5 0 0 - 2 5 0 0 mm, 丛生矮禾草、 矮半灌木草原植被和栗钙土类发育的地区。 6 . 2 . 2 目前可在下列地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 a . 荒漠、 半荒漠山区 或丘陵 ; b . 地形起伏不大, 干沟不发育的石质戈壁 岩漠 和有较多基岩崩解物分布的碎石质戈壁区; c . 半干旱草原荒漠区中覆盖较薄 一般小于2 -5 。 的准平原或盆岭区。 6 . 2 . 3 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a . 水系 或干沟 发育的山区和低山丘陵区, 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b . 石质戈壁、 戈壁残山和碎石戈壁区, 以岩屑测量或岩石测量为主; c . 薄层覆盖的丘陵准平原 草原 区, 以土壤测量为主; d . 用上述方法无法开展工作, 在有一定密度的人工和天然水点 如井、 泉 分布区, 可进行踏勘性 水化学测量。 6 . 2 . 4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在低山丘陵和羽状水系发育区, 为 1 个点// k m , 在地形切割剧 烈山区可以将采样密度放稀至1 个点// 2 -4 k m 。其布点原则可参考“ 内地及沿海地区” 的有关规定。 625 干旱荒漠区很少见地表径流, 几乎全为干沟和干河谷, 洪水期偶有暂时性水流。 不少地区沟谷宽 阔, 有多道流水线或辫状流水线。 因此, 水系沉积物样品应在有利于冲洪积物堆积的洪流通道上 干沟底 部 采集。注意避开风成沙, 采粗粒级物质。为增强样品代表性, 应在采样点附近 3 0 - 5 0 m范围内及横 切河床多点采样, 组合成一个样品。 6 . 2 . 6 风成沙干扰是干旱荒漠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含量稀释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风成沙干扰 水平的差异使元素含量分布出现假趋势和失真分布。 为消除或基本消除风成物质干扰, 可截取不含或少 含风成沙的一5 mm-O . 9 mm -4目一2 0目 的中粗粒级水系沉积物截取所需粒级可在采样现 场直 接进行 截取后的 样品重量不应少于2 0 0 g } 6 . 2 . 了 半干旱草原荒漠区地表径流开始增多。 但大多数沟谷仍为干沟, 水系沉积物主要为洪水季节带 来的洪积物和冲洪积物。 风成沙干扰比干旱荒漠区明显减弱, 且粒级变细。 不少地区出现草皮沟或水系 沉积物中具双层和双层韵律结构。 即上部为腐植化冲风积细砂土层, 下部为冲洪积砂砾层。 水系沉积物 样品应取 自有利于冲洪积物堆积的部位。为避开风成沙和腐植质干扰. 可截取一5 mm-0 . 4 5 m m -4目4 。目 或一2 mm-O . 4 5 m m的中粗粒水系沉积物。截取后的样品重量不小于 2 0 0 g 为 增强样品代表性, 应在采样点附近 3 0 5 0 m范围内多点采集组合成一个样品。当河床宽阔、 出现多道 流水线时, 应横切河床多点采样, 组合成一个样品 6 . 2 . 8 水系沉积物样品编号、 记录、 样品组合加工、 分析、 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可参考“ 内地及沿海” 的 1 0 Dz / T 0 1 6 7 一1 9 9 5 有关规定。但粗粒级和中粒级样品应先行中碎后再进行细碎 6 . 2 . 9 在戈壁地区进行的岩屑测量和岩石测量, 采样密度可为 1 个点// 1 -2 k m 或 1 个点// 4 k m l 。可 按正方形网 格或菱形网 格布点。 编号方式可以1 5 0 0 0 0 或1 1 0 0 0 0 0 地形图 幅为 单位, 4 k m , 为一个 取样格子, 自左至右, 自上而下顺序编号。每个格子中有2个以上样品时, 用大写英文字母作脚注区分。 6 . 2 - 1 0 岩屑测量。取样对象为基岩风化产物中细粒物质被风搬运后滞留在基岩表面的岩屑和残坡积 层表面的岩屑。在采样点附近 3 0 - 5 0 m范围内多点收取粒径为 2 - 2 0 mm的岩石碎块, 组合成重量为 3 0 0 g 的样品。 取样点在野外应有标志。 野外 记录统一使用岩石测量记录卡。 但注明为 岩屑测 量。 6 . 2 - 1 1 岩石测量。在采样点附近3 0 5 0 m范围内, 多处敲取分布较广的同一种新鲜岩石碎块合成一 个样品。样品重量 3 0 0 g .野外记录统一使用岩石测量记录卡取样点处应留有标志。 6 . 2 . 1 2 岩屑样品和岩石样品按 5 0个号码左右为一批送样。其中插人一个重复样, 二个重复分析样和 四个监控样。重复样和重复分析样以密码形式插入。重复样由不同人、 不同时间采集, 占总采样量的 2 3 。 6 - 2 - 1 3 岩石样品和岩屑样品, 经粗碎、 中碎, 然后细碎至小于 2 0 0目。 分取 1 0 0 g装入特制瓶中送样品 库保存, 分取 6 0 - 8 0 g送实验室作 3 9 种元素的分析。 1 个点// 1 - 2 k m, 的样品, 需组合成 1 个样// 4 k m l 后进行分析。送样品库存放的样品, 除瓶上写有样品编号外, 还应写有图幅编号, 附采样点位图、 号码表 及送样单 6 . 2 - 1 4 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一般为1 个点// k m 。以方形或菱形网格布点。样品编号以4 k m“ 为单位 格子 大格 。事先按 1 5 0 0 0 0 或 1 e 1 0 0 0 0 0地形图幅的偶数方里网为界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 自左至右再自上而下。编号方法同“ 内地及沿海” 的规定 6 . 2 - 1 5 采集土壤样品的部位和粒级 a疏松层上部含有风成物质或为腐殖土化风积层时, 应穿过风成物质层在残积层取样。 当含风成 物质层较厚无法穿透时, 应在其下部含粗粒物质较多的部位取样。 为消除风成物质干扰, 应截取一5 mm 一十0 . 4 5 mm粒级 即4目一4 0目之间的粒级 ; b在钙积层发育区, 应穿透钙积层在残积层取样。取样粒级, 可截取一1 0 mm十。 . 9 mm粒级。 若已证实所采物质不含风成沙, 可用一5 mm粗细混合粒级。 6 . 2 - 1 6 为增强土壤样品的代表性, 应在采样点周围3 0 - 5 0 m或更大范围内的2 -3 处采集, 组合成一 个 样品。 采样点标在采样小格的中部。 采 样重量以保证 截取的粒级样品重2 0 0 9 。 野外记录统一使用土 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 6 . 2 门7 土壤重复样由不同人不同时间采集, 其数量为总采样量的 2 0 a -3 。以密码形式插入每一批 样品中。 6 . 2 - 1 8 土壤样品的加工、 编号、 组合、 保存及送样分析同岩屑测量。 6 . 2 - 1 9 水系沉积物测量、 岩石测量、 岩屑测量和土壤测量, 要使 9 0 -9 5 的采样格子 大格 都有采 样点分布。 6 . 2 - 2 0 水系 沉积物测量、 岩石测量、 岩屑测量 和土壤测量, 可用4 k m 组合样品的分析数据. 按。 . 2 1 g 微克/ 克 或纳克/ 克 的含量间隔勾绘等量线 制作 1 2 0 0 0 0 0 或 1 e 5 0 0 0 0 0万地球化学图。但原始数 据图必须是 4 k m , 组合样或单样的分析数据。 6 . 2 - 2 1 水化学测量应在旱季进行。其采样密度随地下水的人工和天然水点分布情况而定。一般情况 下, 半干旱草原荒漠区为1个点// 5 1 0 k n , 干旱荒漠区为 1 个点/ 1 0 - 3 0 k m l 。 样品主要取自与基岩裂 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有联系的泉水和井水。 6 . 2 - 2 2 取样水点 井、 泉 可预先在 1 5 0 0 0 。 或 1 1 0 0 0 0 。 地形图上标出。 由于所用地形图非近年测 制, 一些新水点可能没有标出一 些已标在图上的水点可能废弃, 因此对预定的取样水点要在野外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补充, 然后正确标在图上。 6 . 2 - 2 3 对取样的水点应注意观测是否污染已污染的水点要放弃取样 , 另行选择。 取样前对使用的特 1 I D Z/ T 0 16 7 一 1 99 5 制塑料瓶 有内盖、 密封良好 或磨口玻璃瓶要用稀盐酸洗涤, 取样时用拟取水体冲洗 2 -3 次。 取样后将 瓶盖拧紧, 防止溢漏互相沾污。如水样进行长途托运, 最好事先用石腊密封瓶口。 6 . 2 - 2 4 在野外测定气温、 水温、 水深和 p H值。 用水化学测量记录卡进行野外记录。 对所取水点在野外 实地留有标志。重复取样应不同时间、 不同人进行。重复取样工作量 2 - 3 0 6 . 2 - 2 5 取水样瓶数和取样量由分析项 目多少和分为几处分析而定。一般取 3 - 4瓶。其中一瓶取 5 0 0 m L 水 样, 在驻地用US 共沉淀或用其它方法浓 缩, 将浓缩物干燥后送实验室进行 发射光谱或其他 方法分析 C u , P b , Z n , As , Ag , Mo , Ni , C o , C r , V, F e , Mn , T i , S n , B e , S r , P等元素。另一瓶 5 0 0 mL在驻 地进行快速水质分析或送实验室 5 0 - 1 0 0 ml ,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F - , C I - , B r - , 1 - , S O‘ 一 , 等。另两小瓶 各取 5 0 m l , 经处理后送实验室进行 U, T h测定和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As , S b , B i , Hg 等。分析A s , Hg 元素, 水样必须进行预处理。 6 . 2 - 2 6 如取水样比较混浊, 在驻地应对所有水样用滤纸过滤。用过滤后的水进行共沉淀和各种分析。 送实验室的水样, 应在尽短时间内完成分析, 从取样之日起, 样品存放日期一般不要超过 1 个月。 6 - 2 - 2 7 水化学取样以 1 e 1 0 0 0 0 0 或 1 2 0 0 0 0 0 图幅为单位, 按 1 6 k . 1 或 3 6 k m, 网格自左至右, 自 上而下顺序编号。用重复取样和重份分析的方法了解采样和分析误差。 6 . 2 - 2 8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区井、 泉等水点分布很不均匀且密度很低, 一般以制作符号地球化学 图。如水点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也可制作等量线地球化学图。 6 . 2 . 2 9 1 e 2 0 0 0 0 0 图幅内用不同介质取样时, 可分别标出 其取样范围, 以不同的方式编制地球化学 图。由于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区水系沉积物测量、 岩屑测量、 土壤测量均采集粗粒或中粗粒以岩屑为主的 岩石风化物, 三者差异不大, 在标出各自的取样范围后, 也可以统一成图。 6 . 3 岩溶 卡斯特 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6 . 3 . 1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 贵州、 云南东部等地的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 部分亚 热带 岩溶类型区。 6 . 3 - 2 根据采样环境和工作条件可将岩溶区划分为四类 a . 岩溶山区和低山丘陵区; b . 峰丛、 峰林谷地; c . 峰丛、 峰林洼地; d . 岩溶平原 包括大面积的盆地 。 6 . 13 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 6 . 3 - 3 . 1 岩溶山区和低山丘陵区。 一般有一、 二级水系发育和临时性水流。 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采 样密度 1个点// k m 2 , 采样方法与“ 内地及沿海” 地区相同。当无水系时, 可在洼地底部采集土壤样品代 替。土壤样品在采样点附近 3 0 - 5 0 m范围内2 - 3 处采集, 组成一个样品。 6 - 3 - 3 . 2 峰丛、 峰林谷地, 往往以开放式水系和半封闭式串珠状洼地并存为特征。 采样方法以水系沉积 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水系沉积物测量点主要布在谷底, 采集活性沉积物或洪积土壤样品, 平均采 样密度 1 个点// k m 。 土壤样品在洼地近底部采集坡洪积物。 该类地区洼地多大于 。 . 3 k ml , 在一平方公 里采样格内择其大者采样, 在采样点附近 3 0 -5 0 米范围内多点采集合成一个样品, 采样密度一般 1 -2 个 点 // k m 2 . 6 . 3 . 3 . 3 峰丛、 峰林洼地岩溶区, 洼地多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且洼地面积较小, 多在 。 . 3 k m, 以下。 采 样方式以土壤测量为主, 水系沉积物测量为辅。采样密度以 1 -2 个点// k m 。土壤测量点主要布置在洼 地底部最低处, 采集坡洪积土壤样品当洼地0 . 3 k m , 时, 可在 2 -3个小洼地采样合成一个样品。半 封闭式洼地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