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烘干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pdf
安徽农业科学 ,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A .S c i . 2 0 1 0, 3 8 1 3 6 9 4 _46 9 4 5 责任编辑李占东责任校对卢瑶 谷物烘干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葛汉 林 , 张艳 梅 , 姜芳 1 . 辽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 , 辽 宁 抚 顺1 1 3 o 0 1 ; 2 . 沈 阳 鼓 风 机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辽 宁 沈 阳 l 1 o 8 6 9 摘要介绍了燃油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的工艺流程, 提出了谷物烘干 自 动控制方案, 实现 了用 P L C对谷物烘干的自动控制。 关键 词烘干机 ; 温度 ; P L C控制 中图分类号 2 2 6 .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5 1 7 6 6 1 1 2 0 1 0 1 3 0 6 9 4 4 0 2 De s i g n o f t he Te mp e r a t u r e Co nt r o l S y s t e m i n t he Gr a i n Dr y i n g- ma c h i ne GE Ha n - l i n L i a o n i n g S h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F u s h u n,L i a o n i n g 1 1 3 0 0 1 Ab s t r a c t Th e t e c h n i q u e fl o w o f f u e l c i r c u l a r d r y i n g ma c h i n e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g r a i n d r y i n g a ut o ma t i o n p r o g r a m wa s p u t f o r wa r d,a n d g r a i n d r - y i n g a u t o ma t i o n by PL C wa s r e a l i z e d . Ke y wo r ds Dr y i n g ma c h i n e; Te mp e r a t u r e; PL C c o n t r o l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农业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 不断提高, 当前各种形式的谷物烘干机源源不断地推向市 场。在谷物烘干生产过程中, 热风温度和谷物温度是谷物烘 干机控制中的重要参数 。要实现其 自动控制 , 可用传统的电 器控制 , 也可用单片机控制, 还可用 P L C控制。笔者主要探 究采用 P L C对燃油循环式谷物烘干机进行 自动控制, 实现谷 物烘干的全过程, 即送料 、 烘干、 检测、 出料的自动控制。 1 P L C闭环控制系统中的 P I D控制器 P I D控制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温 度 、 流量、 压力等模拟量闭环控制方式。它具有不需要精确控 制系统数学模型、 较强灵活性、 结构典型、 易于实现等优点。 基于 P L C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见 图 1 。图 1中 b 、 e 、 m 均为模拟量, 给定值 t 、 反馈量 b t 、 偏差 e t 、 控制器输出量 m t 为在第 n次采样时的数字量。 图 1 PLC 闭环 控制 系统 结构 F i g . 1 PLC c l o s e d l o o p c o nt r o l s y s t e m 2 谷物烘干工艺流程 温度是影响谷物干燥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温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谷物干燥的速度和烘干后粮食的品质。温度过低 , 粮食得不到足够 的干燥, 使 出粮水分过高, 不利于粮食的储 存, 入仓后出现粮食发烧、 霉烂现象,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温 度过高也会使粮食的品质降低。研究表明, 过高的烘干温度 还会使玉米中的淀粉发生变异, 降低了饲料养分含量和维生 素 C的提取量。 在谷物干燥过程 中该试验采取分阶段进行循环干燥的 方法。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 ①谷物经送料斗进入提升 机 , 在此检测谷物水分 ; ②检测谷物水分, 若所含水分达标, 则有排粮管排出, 装袋包装; 若所含水分超标 , 则需进行循环 烘干; ③若水分超标, 则经上铰笼、 加热室、 缓苏室和冷却室 进行烘干 , 再经 下铰 笼返 回提升机 图 2 。 作者简 介 葛汉林 1 9 7 7一, 男, 浙江富 阳人 , 硕士 , 讲 师, 从 事机 电液 一 体化研 究开发工作。 牧稿 日期2 0 1 0 - 0 l - 2 9 图 2谷 物烘 干 工 艺流 程 Pi g . 2 Gle n d r y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c e s s 3 系统控制方案 根据谷物烘干机的工艺流程, 系统主要进行间歇进料、 谷物水分检测和热风温度的控制。水分检测每隔一定时间 进行 1 次 , 将检测到的谷物水分与给定值进行 比较, 若水分 达标 , 则谷物经排粮管排出, 送料斗送料 ; 反之, 则继续循环。 热风温度控制是通过烘干机底部安装的温度传感器, 在线检 测粮温‘ 。经过信号处理, 并进行 A / D转换 , 使产生的控制 信号从数据总线输出到 P L C内, 其端 口连接 D / A转换模块 的输入端。通过变频电机来控制热风温度以及相应流量, 最 终改变烘干机内的温度及热风流量。 4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谷物烘 干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规模, 选用 F 1 3 0 M R 型 P L C基本单元, 并配置 F 1 - 6 A E型模拟量输入/ 输出单元 , 扩展单元与基本单元的4 0 0扩展口相连。 每台谷物烘干机有 1只水分检测器、 1只温度传感器、 2 只数显表。总的输入点为开关量 9点, 模拟量 2点, 输出点 为开关量7点。P L C的 I / 0定义见表 1 。温度控制系统硬件 见图 3 。 、 表 1 P L C的 UO定义 Ta b l e】 I / O d e fin i t i o n o f PI C S e r i a O u tp u t。 u t p u t d e v i c O u t p u t p u d e v i c e s N 1 . I “ t a d d r e s s U e s a d s 3 8卷 1 3期 葛汉林谷物烘干机温度控制 系统的设 计 图3温度控制系统硬件 Fi g . 3 Te mp e r a t ur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h a r d wa re 5 P L C控制梯形图设计 该研究重点讨论谷物烘干机的热风循环 自动控制部分, 要求将被控系统的温度控制在 5 0~ 6 0 q C, 当温度低于5 0℃ 或高于 6 0 c C时, 应能 自动进行调整, 当调整 3 mi n后仍不能 脱离不正常状态 , 则应采用声光报警, 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排除故障。 为了控制方便 , 在进行温度控制时, 设定一个最佳值 5 5 ℃, 并以此为被控温度的基准值。另外 , 还需要设定输 出控 制信号时的调节基准量, 正常情况下, 输出基准量时被控温 度接近最佳值。设定的基准调节量相当于 P L C输出 6 V。 根据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属于一阶惯性环节, 在控制算 法上可以采用 P I D控制。该系统温度控制要求不高 , 按 P 比例 算法进行运算, 采样调节周期设为 1 S 。实现温度检 测和控制的过程包括 1 P L C投入运行时, 通过特殊辅助继 电器 M7 1产生的 初始化脉冲进行初始化 , 包括将温度较佳值和基准调节量存 入有关数据寄存器, 使计时用的2个计数器复位。 2 按启动按钮 x 5 0 0 , 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3 采样时间到, 将待测的 4点温度值读入 P L C, 求出 4 点温度平均值 Q。 4 将 Q与 Q 进行比较 , 若未超过上限, 将 Q与 Q ⋯进 行 比较, 若未低于下限, 则等待下次采样。 5 若 QQ , 进行上限处理 根据偏差计算调节量 , 发 出调节命令, 并判断调节时间, 若超过 3 mi n则报警, 若未超 过 3 mi n则准备下次继续采样及调节。 6 若 QQ ⋯, 进行下限处理 根据偏差计算调节量 , 发 出调节命令, 并判断调节时间, 若超过 3 m i n则报警, 若未超 过 3 mi n则准备下次继续采样及调节。 根据上述控制流程设计梯形图, 部分梯形图见图4 。 6 小结 谷物烘干机 P L C自动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电器控制、 单片 设定较佳温度值 设定调节基础量 读入第 1 点温度 D 7 O O 读入第 2 点温度 D 7 0 1 读_入第 3 点温度 D 7 0 2 读入第 4 点温度 D 7 0 3 图 4部分 控 制 梯 形 图 Fi g . 4 Pa r t i a l c o n t r o l l a d d e r 机控制等方案相比较 , 具有运行稳定可靠、 设备结构简单 、 易 于维护等优越性, 完全适用于各种谷物烘干机的 自动控制。 同时, 该控制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使用的热风温度稳定 , 实现了热风温度 自控; ②采用循环干燥 , 间歇加热, 干燥均 匀, 烘干成本低, 烘后粮食 品质好, 不降等、 不爆腰、 无焦糊 粒 ; ③可烘干多种谷物, 如玉米、 水稻、 小麦等。 参考文献 [ 1 ]柳洪义.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O 0 8 . [ 2 ] 刘怀海, 王继焕. 模糊控制在谷物烘干机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 . 粮 食加工, 2 O O 9 , 3 4 2 3 8 4 o . [ 3 ] 李永常, 吴承祜, 常庸, 等. 谷物烘干机热风温度微机控系统的研究 [ J ] . 东北农学院学报 , 1 9 9 1 ,2 2 4 3 7 0 3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