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气藏开发早期计算动态储量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pdf
第 46 卷摇 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质与勘探 GEOLOGY AND EXPLORATION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Vol郾 46摇 No郾 3 May,2010 [收搞日期]2009-10-30;[修订日期]2010-04-08;[责任编辑]郑摇 杰。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531504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曹摇 亮1982 年,男,2008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硕士学位,从事矿产勘查与研究,E-mail okeyokok163郾 com。 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曹摇 亮1,摇 许荣科2,摇 段其发1,摇 彭三国1,摇 陕摇 亮3,摇 张雨莲4 1郾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摇 430223;2郾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摇 430074; 3郾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摇 100037;4郾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摇 710054; [摘摇 要]南金山金矿是北山地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原 20 万化探扫面中在该矿床处存 在 W、Mo 等高温元素异常组合,明显异于一般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仅存在中低温元素异常组合。 作者在 系列成矿找矿思路的指导下,采集了南金山金矿床不同深度的地球化学样品,剖析该矿矿床特征、蚀变 矿化特征、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指出该矿床是一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高温元素 W、 Mo,中温元素 Cu 向深部增高。 并通过与典型铜金矿床地化特征、国外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相 关铜金矿床空间配位的类比,提出了南金山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 [关键词]南金山摇 浅成低温热液摇 成矿元素摇 深部成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P612 P618郾 51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0495-5331201003-0377-08 Cao Liang,Xu Rong-ke,Duan Qi-fa,Peng San-guo,Shan Liang,Zhang Yu-lian郾 Geological fea鄄 tures of the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and prediction of mineralization at depth in the Beishan area,Gan鄄 su Province[J]郾 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10,4630377-0384. 0摇 引言 南金山金矿先由甘肃省地质局物探队于 1981 年在该区开展 1颐5 万岩石化学测量时圈定化探异 常,后由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队经过普查、勘 探发现的。 南金山金矿自发现以来,负责该矿床勘 探的技术负责陈天伟和其后的研究者崔惠文等, 1996,根据矿石属银金矿,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 黄铁矿化、叶蜡石化为主,矿化与硅化关系最为密 切,将之确定为海相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并据 此进行了勘探。 通过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测定南 金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 242郾 8依0郾 8Ma江思宏 等,2001,相当于印支早期,远晚于其围岩成岩时 代, 因此该矿床可能属于与岩浆岩有关的中低温热 液型金矿床。 北山地区北带的斑岩铜矿找矿问题一直是疑难 问题,而原 20 万化探扫面中发现南金山金矿存在 W、Mo 等高温元素异常组合,笔者在参与北山地区 项目过程中,在系列成矿找矿思路的指导下,曾研究 了南金山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并采集了不同深度的 地球化学样品,以期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1摇 地质背景 南金山金矿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明水 乡,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96毅06忆06义 96毅10忆43义,北纬 41毅56忆54义 41毅58忆31义,产于北山北部晚古生代活动 大陆边缘图 1。 中一晚古生代时期,在扫子山一 红石山一百合山一线, 形成大量地缝合线的蛇绿 岩,该构造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的分界线。 在中朝板块北缘北山地区形成岛弧火山构造带,呈 东西方向的火山链集聚,由于火山作用形成复杂的 火山机构,或以中心式喷发或以裂隙式喷发,组成北 山地区广阔的岛弧带左国朝等,1990。 2摇 矿区地质及矿体地质概况 2郾 1摇 矿区地质 矿区东西长 4郾 5km, 南北宽约 2km, 面积约 9郾 0km2,区内主要出露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浅 海相浅变质相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碳酸 岩,其北侧为大面积分布的海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 773 图 1摇 南金山金矿床地质图据酒泉地质调查队资料淤修编 Fig郾 1摇 Geological map of the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modified after data from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of Jiuquan淤 1-第四系;2-下石炭统白山组;3-隐爆岩浆角砾岩;4-隐爆凝灰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凝灰岩;5-白山组灰岩; 6-花岗细晶岩;7-硅化岩;8-石英脉;9-断裂;10-勘探线位置及编号 1-quaternary;2-Lower Carboniferous Beishan ation;3-cryptoexplosive magmatic breccia; 4-cryptoexplosive tuffaceous brec鄄 cia an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ed tuff; 5-limestone of Baishan ation; 6-granitic aplite;7-silicified rock;8-quartz vein; 9- fault;10- exploration line and its serial number 石英闪长岩,南侧为近东西向分布的寒武系及前寒 武系变质岩系图 1。 白山组、上岩组为矿区赋矿地层,下部主要为泥 灰岩、条带状灰岩及千枚状绢云母板岩等,与北侧的 侵入岩接触处有轻微的变质,中部主要为浅变质凝 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砾岩、英安质凝灰岩及花 岗质砂砾岩等,上部主要为细晶灰岩。 金矿化主要 发育于中部岩系,矿体和含金脉体的直接围岩为浅 变质的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及英安质凝灰岩。 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尤其是近东西-北东向 与火山机构有关似环状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其产 状为倾向南-南东,倾角 60毅 70毅,沿断裂带有时可 见宽窄不一的糜棱岩带, 并见火山热液交代充填而 形成的蚀变石英岩脉, 表明这组断裂为本区热液活 动的主要通道, 矿体及含金脉体一般分布于这组断 裂的下盘图 2,由于该组断裂下盘派生裂隙构成 容矿空间,尤其是断裂通过渗透性较大的凝灰质砂、 粉砂岩时赵安生等,1993,为含矿热液运移进而 与围岩发生交代引起矿质沉淀提供了理想的成矿场 所。 2郾 2摇 矿体特征 金矿体主要在次生石英岩中或次生石英岩化火 山碎屑岩内产出。 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变凝灰质砂 砾岩、变凝灰质砂岩和变英安质凝灰岩,局部为灰岩 破碎带。 南金山金矿床按矿体产出部位和空间分布 位置,可分为南、北 2 个含矿带,均呈近 EW 向展布。 北矿带 EW 长 4郾 5km,SN 宽 0郾 5km,矿体成群集中 分布于隐爆凝灰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凝灰岩中,为该 区的主矿带;南矿带 EW 长约 5郾 5km,SN 宽 0郾 3km, 地表可见多条斜列式分布的硅化带,局部见石英脉 产出,呈 NEE 向带状分布于隐爆凝灰角砾岩和隐爆 角砾凝灰岩中。 北矿带内已圈出金矿体 54 个,矿体 长 25 830m,厚度 1 38郾 96m,斜深4 170m,呈脉 状和透镜状图 2,局部具膨大收缩、分支复合现 象,其走向与地层一致65毅 80毅,倾向与地层相 反,绝大多数北倾,倾角 25毅 45毅,局部较陡60毅 70毅。 北矿带地表东段的矿体规模小,分布零散,连 续性和含矿性较差,而中段矿体的连续性和含矿性 则较好,因此,矿体具向西收敛,向东撒开的帚状分 布特点聂凤军等,2002。 在剖面上,矿体具叠瓦 873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质与勘探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0 年 状平行分布的特点图 2,一般无明显的侧伏现象。 图 2摇 南金山金矿体与断裂构造关系示意图 Fig郾 2摇 Sketch show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rebody and fracture structure in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1-凝灰质砂、砾岩;2-灰岩;3-断裂;4-金矿体;5-硅化带 1-tuff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2-limestone;3-fault; 4-gold orebody; 5-silicified zone 矿石组成矿物有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通过室 内镜下光片鉴定,它们的矿石矿物以黄铁矿1 为主,偶见磁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 等,在地表氧化带则为褐铁矿4、黄钾铁矾及少 量孔雀石等,金、银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 金、自然银及角银矿。 脉石矿物以石英77郾 5 和 绢云母9郾 65为主,其次为方解石、叶腊石、明矾 石、碳酸盐矿物等。 南金山金矿的矿石结构类型多样,有自形晶、半 自形晶粒状结构、它形充填结构、交代结构、假象结 构、交代残余结构,脉状穿插结构等。 自形粒状结构矿石中黄铁矿呈完好的自形晶 产出,颗粒粗大,最大颗粒可达到 1cm,晶体表面可 以看到明显的纵纹,多见于石英脉中的黄铁矿,为早 期高温阶段的产物。 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中黄铁矿、毒砂矿以半自 形粒状浸染状产出。 交代结构本区内较容易见到的结构,类型较为 复杂。 常见的交代结构有早期形成的黄铁矿被石 英、黄铜矿等交代成港湾状,孤岛状的侵蚀结构赵 安生等,1993;黄铜矿细脉沿着黄铁矿的裂隙、解理 等穿插交错,细脉的宽窄有变,脉壁不规则也不平行, 长度较小,脉之间有分叉和汇合的交叉交错现象。 自然金主要呈包体嵌布在石英、黄铁矿或褐铁 矿内,少量分布在岩石裂隙和矿物晶洞中。 3摇 蚀变矿化特征及成矿元素分带 3郾 1摇 蚀变矿化特征 矿区内蚀变类型主要为次生石英岩化、 硅化、 绢云母化、其次为叶蜡石化及黄铁矿化,在地表褐铁 矿化普遍。 3郾 1郾 1摇 次生石英岩化 次生石英岩化是中酸性火山岩,在火山热液、喷 气的作用下,经交代蚀变形成的一种以石英为主要 成分并包含一组富铝矿物为特征的蚀变类型,是本 区最重要的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气-液蚀变类型之 一。 3郾 1郾 2摇 硅化 发育于矿体及其两侧,呈带状分布,强烈的硅化 形成了石英岩脉,由矿体向外蚀变由强变弱,主要特 征是原岩的凝灰质砂、粉砂岩被大量的微粒石英所 取代,并使围岩有明显的褪色现象,晚期硅化与之不 同的是呈乳白色石英小脉充填于矿石及围岩中赵 安生等,1993。 3郾 1郾 3摇 绢云母化 绢云母化特征为原岩中的火山碎屑物质及胶结 物被大量磷片状绢云母取代且在矿石中呈团块状分 布。 绢云母化分布比较广泛,但绢云母的含量变化 大,最高含量可达 59,大部分岩石中绢云母很少。 在绝大多数地带,绢云母化蚀变常与硅化相伴;矿体 内或矿体附近的次火山岩内,绢云母化与叶蜡石化 常呈正相关关系,在矿区北部、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 段,绢云母化常与土化密切共生。 3郾 1郾 4摇 叶蜡石化 叶蜡石化仅在矿化地段内发育,蚀变强度相对 较弱,分布极不均匀。 据薄片鉴定结果,大部分岩石 中叶蜡石含量甚微或与绢云母难于区分。 叶蜡石的 富集有时与流纹岩有关,有时与凝灰岩有关,有时与 次生石英岩有关,规律性不很强。 叶蜡石化与金矿 化关系密切,在叶蜡石化强烈地段, 矿石品位也有 所增高,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3郾 1郾 5摇 金属硫化物 广泛分布在蚀变地带的金属硫化物也构成了重 要的找矿标志,在矿化地带金属硫化物含量增加,且 绝大部分金属硫化物矿物都是金的载金体,它们经 常以连晶和包晶的方式与自然金共生。 3郾 2摇 成矿元素分带特征 在垂直矿床或矿体走向的方向,成矿元素也具 有较明显的分带性。 从 3 号勘探线地球化学剖面 图 3可以看出,Au、As、Co、Ni 等元素构成内带,与 矿体位置相对应,紧靠金矿体顶底板由 Sb、Ba、Hg、 Pb、Zn 等元素组成,更外侧由 Ag 元素组成。 本次工作选取了矿区不同深度的 6 件样品,做 973 第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曹摇 亮等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图 3摇 南金山金矿 3 号勘探线地球化学剖面图图部分 据酒泉地质调查队资料淤 Fig郾 3摇 Geological sections of exploration line 3 in the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part of map modified after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of Jiuquan淤 1-隐爆岩浆角砾岩;2-隐爆凝灰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凝灰岩;3-下 石炭统白山组;4-硅化岩;5-金矿体;6-断层;7-钻孔位置 1-cryptoexplosive magmatic breccia; 2 -cryptoexplosive tuffaceous breccia and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ed tuff; 3-limestone of Beishan ation; 4-silicified rock; 5-gold orebody; 6-fault;7- location of drill hole 了与成矿相关的元素的分析,部分数据如下表 1 除地表处规律不强外,内带元素 Co、Ni 和高温元素 W、Mo,中温元素 Cu 向深部增高,指示中低温的 Ag 呈降低趋势。 4摇 讨论和成矿预测 4郾 1摇 成矿机理 据野外观察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南金山金矿 床的成矿作用可分为两个成矿期,即热液期和表生 期。 热液期又可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叶 腊石碳酸盐阶段,前一阶段为本区主成矿阶段,后 一阶段仅在局部促使金再度富集。 表生期主要是在 地表氧化条件下,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氧化形成 褐铁矿、黄钾铁矾,使金矿物颗粒从硫化物中析离出 来,个别有次生增大现象。 南金山金矿硫化物 啄34S 值变化于 2郾 00译 8郾 4译,峰值在 7译 9译之间,平均值为 7郾 11译, 均正向偏离陨石硫平均值,说明矿石中的硫来自地 壳深部。 Pb 同位素中硫化物样品的投绘点较为集 中,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线附近,说明矿石中 Pb 主 要来自造山带聂凤军等,2002。 氢和氧同位素数 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 特征,成矿温度为 160益 240益,成矿深度为 1郾 8- 2郾 0km于,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金矿床的成矿 时代为242郾 8依0郾 8Ma,相当于印支早期,远晚于其围 岩成岩时代,因此该矿床可能属于与岩浆岩有关的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南金山金矿床矿化带东西两侧蚀变存在明显差 异,东侧温度变低,蚀变以弱的次生石英岩化、碳酸 盐化、褐铁矿化为主。 脉石矿物主要为玉髓、方解 石,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银金矿,矿化也较弱, 多在 1g/ t 以下。 西侧则是主要的矿区,蚀变以强硅 化及叶腊石化为主。 脉石矿物主要为叶蜡石,矿石 矿物主要是黄铁矿、方铅矿、自然金及毒砂,矿化较 强,品味较高。 说明南金山金矿主体为高硫型浅成 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4郾 2摇 成矿预测 随着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深部发现大量的斑 岩型矿化,或者在斑岩型矿床附近发现大量的浅成 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斑岩型矿床 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的高度 重视,作者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转换关 系Hedenquist et al郾 ,1998;Muntean et al郾 ,2001; Peytcheva et al郾 ,2003;Voudouris et al郾 ,2003。 主要 原因是这些浅成低温液热矿床与斑岩型矿空间上距 离较近,有的甚至产在一个矿区,上部为浅成低温热 液型 Au 矿床,下部为斑岩型 Cu-Au 矿床,如勒潘多 Lepanto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 Cu-Au 矿床就 083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质与勘探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0 年 产出在远东南Far Southeast 斑岩铜矿之上He鄄 denquist et al郾 ,1998;聂凤军等,2004图 4。 在我 国福建紫金山矿区,碧田 Ag-Au-Cu 矿床、紫金山 Cu-Au 矿床和中寮 Cu 矿床,分别代表了紫金山矿 区的低硫型浅成热液矿床、高硫型浅成热液矿床和 斑岩型矿床,它们在空间上有序分布中寮斑岩铜矿 床位于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紫金山高硫型浅成热液 Cu-Au 矿床位于隐伏花岗闪长斑岩顶部之上 800 2000m 的火山岩穹之核部,碧田低硫型浅成热液 Ag -Au-Cu 矿床则产于远离花岗闪长斑岩的大型低平 火山洼地中张德全等,2003。 南金山金矿区由东 向西,由低硫型金矿化向高硫型金矿化演变,与上述 地区相对比,推测其深部存在斑岩及相应铜矿化的 可能。 世界范围的斑岩铜矿,不论产出于弧造山环境 还是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均发育类似的热液蚀变 系统和典型的蚀变分带。 蚀变系统一般包括早期的 K 硅酸盐化,随后的石英绢云母化和晚期的高级泥 表 1摇 成矿元素分析结果 Table 1摇 Analysis result of mineralization elements 样品 编号 采样 深度 单位滋g/ g MoWPbAsSbBiAgSnAuCuMnCoNiZn D25-3地表2郾 470郾 327郾 0513郾 63郾 230郾 294郾 41郾 0615536郾 0926郾 8﹤ 0郾 12郾 110郾 59 D25-12-50m1郾 120郾 215郾 3732郾 941郾 00郾 9448郾 81郾 67826819郾 69郾 66﹤ 0郾 12郾 370郾 63 D25-26-100m0郾 350郾 0935郾 9828郾 724郾 00郾 2010郾 00郾 8912920郾 137郾 20郾 202郾 258郾 19 D25-27-200m0郾 190郾 296郾 1887郾 756郾 80郾 4234郾 81郾 011210055郾 61290郾 796郾 706郾 08 D25-8-300m0郾 180郾 196郾 1515553郾 00郾 3616郾 21郾 26186261郾 876郾 22郾 686郾 924郾 27 D25-23-400m0郾 770郾 7834郾 815460郾 60郾 856郾 01郾 4623郾 368郾 77651郾 267郾 1021郾 0 摇 摇 注样品测试在国土资源部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完成,测试时间2007郾 12。 图 4摇 穿过 Lepanto 浅成低温热液 Cu-Au 矿及其下伏 Far SoutheastFSE斑岩型 Cu-Au 矿的 NW-SE 向纵剖面图引自 Hedenquist 等,1998 Fig. 4摇 Schematic northwest-southeast longitudinal section through the Lepanto epithermal and underlying Far SoutheastFSE porphyry Cu-Au orebodies after Hedenquist et al郾 ,1998 1-Bato 组英安岩;2-石英闪长玢岩;3-Imbanguila 组英安岩;4-Balili 组火山碎屑岩;5-Lepanto 组变质火山岩;6-浅成低温 热液型 Cu-Au 矿2郾 5 Cu eq;7-斑岩型 Cu-Au 矿1 Cu eq 1-Bato ation dacite;2-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3-Imbanguila ation dacite;4-Balili ation pyroclastic rock;5-Lepanto ation metavolcanic rocks;6- epithermal Cu-Au deposit2郾 5 Cu eq;7-porphyry Cu-Au deposit1 Cu eq 183 第3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曹摇 亮等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化,蚀变分带通常呈环带状绕含矿岩体分布,自内而 外,依次为 K 硅酸盐化带寅石英绢云母化寅高级泥 化带侯增谦,2004。 K 硅酸盐化通常发育于斑岩 体内部,呈面型分布。 石英绢云母化通常叠加于 K 硅酸盐化之上,并环绕其分布,主体产出于斑岩体边 部。 高级泥化蚀变也可能出现较早,但延续时间很 长,发育部位较高,叠加于前两个蚀变带之上,主要 发育在斑岩体顶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 这种套合式 的蚀变分带为判断斑岩体剥蚀程度和工程勘查提供 了重要的指示性标志。 南金山金矿蚀变以强硅化及 叶腊石化为主,尚未观察到钾硅酸盐化蚀变现象,但 目前所获得的样品仅限于浅部 150m 内,而对南金 山金矿深部的叶腊石化地带以往的研究并不足,不 排除深部有大规模的钾硅酸盐化亚带发育的可能。 前人通过对大量斑岩铜矿床的研究,确定它们 一般由深部向地表的轴向分带序列为Ni、Co Mo、Cu、Pb、Zn Au、AgAs、Sb、Hg李景 春,1995。 在南金山金矿,地表由低硫矿石东段 玉髓质及碳酸盐化矿化地段向高硫矿石叶腊石 及黄铁矿较高地段,成矿元素有序变化,具有低温 元素 As、Hg、Sb 主要富集于低硫型矿石区东段或 南段,高温元素 Cu、Mo、W 主要富集于高硫化矿石 区,且作者所完成的地球化学剖面进一步指示向深 部 Cu、Mo、W 矿化迅速增强。 前人采用高效数字化 的 EH-4 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沈远超等,2006,除 对已知矿体有反映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在南北矿带 之间存在一个与斑岩休内流体沸腾所形成的隐爆角 砾岩带和深部花岗岩斑岩体的突起图 5,其中 深部的斑岩体部分有可能构成隐伏的斑岩型铜矿床 的赋存地带,而该矿床及附近很可能还有类似的斑 岩体存在,从而构成潜在的斑岩铜矿的找矿靶区。 5摇 结论 南金山金矿主体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 矿,矿床成矿元素具有向下逐渐富集高温元素的分 带变化规律,是隐伏斑岩体所派生的高氧化酸性流 体淋滤交代岩石形成,它在空间上更接近斑岩型成 矿环境肖龙等,2002,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铜 金矿的对比,预测南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矿体深部存在斑岩铜矿的可能。 致谢摇本文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郑有业教授 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注释] 淤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酒泉地质队郾 1990郾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南金山金矿区 02-06 线详查地质报告 图 5摇 南金山金矿床 7 勘探线 EH-4 连续电导率地质解译图引自沈远超等,2006 Fig . 5摇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section of EH-4 resistivity model of along exploration line 7 in the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after Shen et al郾 ,2006 283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地质与勘探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0 年 于 曹摇 亮 郾 2005郾 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32-40 [References] Cui Hui-wen,Chen Zu-yi郾 1996郾 Gold deposit geology of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104 Chen Tian-wei郾 1995郾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feature and genesis of Nan jinshan volcanic rock of marine facies of gold deposit [J]郾 Jouranal of Precious Metallic Geology, 23158-162 Chen Shi-zhong,Zhou Ji-yuan,Gu Lian-xing,Cui Bing-fang,Xiao Hui- liang郾 2000郾 Genesis of Ore-ing Fluids and Precipitation Mecha鄄 nism of Gold in the Mazhuangshan Gold Deposit, Hami, Xinjiang [J]郾 Mineral Deposits,193193-198 Chen Jing-he郾 1999郾 The metallogenic mode of Zijinshan copper gold deposit [J]. Gold, 2066-11 Hou Zeng-qian郾 2004郾 Porphyry Cu-Mo-Au depositsSome new insights and advances[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鄄 sciences,Beijing,111131-140 Hedenquist JW,Arribas A J,ReynoldsT J郾 1998郾 Evolution of an intrusion- centered hydrothermal system Far Southeast-Lepanto porphyry and epithermal Cu-Au deposits Philippines [J]郾 Economic Geology,93 4 373-404 Jiang Si-Hong,Nie Feng-Jun郾 2001郾 40Ar-39Ar isotopic age dating on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and its implication[J] Bulletin of Mineralo鄄 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4344-346 Jiang Si-hong,Nie Feng-jun,Zhang Yi,Hu Peng郾 2004郾 The latest ad鄄 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epithermal deposits [J]郾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12401- 411 Li Jing-chun郾 1995郾 Application of chiberhev distribution on metallogenic prognosis in Nanjinshan gold deposit[J]郾 Jouranal of Precious Metal鄄 lic Geology, 42147-151 Liu Wei,Pan Xiao-fei郾 2006郾 Evolution of Ore-ing Fluids and a鄄 tional Mechanism for Beishan ,Xinjiang-Gansu Border Area of China [J]郾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21171-188 Muntean J L, EinaudiI M T郾 2001郾 Porphyry-epithermal transition;Mari鄄 cunga belt, northern Chile [J]郾 Economic Geology,964 743- 772 Nie Feng-jun,Jiang Si-hong,Bai Da-ming,Wang Xin-liang,Su Xin-xu, Li Jing-chun,Liu Yan,Zhao Shang-min郾 2002郾 Metallogenic Studies and Ore Prospecting in the Conjunctionarea of Inner Mongoliaautono鄄 mous Region, Gansu Province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鄄 gion Beishan Mt. , Northhwest China[ M] 郾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38-168 Perello J,Coxd,Garamjav D, Sanjdorj S, Diakov S, Schissel D, Munkh鄄 bat T O, Oyun G郾 2001郾 Oyu Tolgoi,Mon-golia Siluro-devonian porphyry Cu-Au-Mo and high-sulfida-tion Cu mineralization with a Cretaceous chalcocite blanket[J]郾 Econ Geol,96 1407-1428 Peytcheva I, Von Quqdta, Kouzmanov K, Bogdanov K郾 2003郾 Elshitsa and Vlaykov Vruh epithermal and porphyry Cu-Au deposits of Cen-tral Srednogorie, Bulgaria Source and timing of magmatism andmin-er鄄 alization[A]郾 Eliopoulos郾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Bi-ennial SGA meetingmineral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 郾 Rotterdam Millpress Science Publishers, 371-373 Roedder E郾 1971郾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n the porphyry-type ore depos鄄 its at Bingham, Utah, Butte, Montana, and Climax, Col-orado [J] 郾 Econ Geol,66 98-120 Shen Yuan-chao, Shen Ping, Zeng Qing-dong, Liu Tie-bing, LI Guang -ming郾 2006郾 Discovery of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in Nanjinshan gold deposit of Bei 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and stud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J]郾 Mineral Deposits, 255572-581 Sheppard S M F郾 1971郾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ratios in min-erals from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J]郾 Econ Geol,66515-542 Voudoures P, Melfos V, Vavelidis M, Arikas K郾 2003郾 Genetic rela-tion between the Tertiary porphyry Cu-依Mo and the epithermalAu-依 Ag deposits in the Rhodope metallogenic province, Thraceregion, Northern Greece[A]郾 Eliopoulos郾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Bi-en鄄 nial SGA meetingmineral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郾 Rotterdam Millpress Science Publishers, 541-544 Wang Li-juan,Wang Jing-bin,Wang Yu-wang,Zhu He-ping,Qu Li- li郾 2005郾 The study of ore-fluid and C-S-Pb isopope of rich in S and poor in Stypes in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Junggar area, Xinjiang[J] 郾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151382-1388 Xiao Long,Wang Fang-zheng,Begg Graham,Fu Min-lu郾 2002郾 Gold min鄄 eralization styles of Jingxi-Yelmend deposit Evidence from hydro鄄 thermal altera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data[J]郾 Mineral Deposits,21 158-63 Zuo Guo-chao,He Guo-qi郾 1990郾 Plate tecton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鄄 ities in Bei shan region [M].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1-209 Zhao An-sheng,Li Jing-chun郾 1993郾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feature and genesis of Nan jinshan gold deposit[J]. Gold, 1467-10 Zhang Jiang郾 2001郾 Minxi Zijingshan copper-gold mineral deposit geology and ge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