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发展与实践-贾家麟.pdf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紫 色 郁 金 香 QQ278106389 2011 年 1 月 18 日 - 1 - 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基本准则 1.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 表格和图件的形式,阐明矿区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矿 化标志及矿化富集规律,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资 料。 1.2 地质资料整合整理、整合研究的基本准则 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整合研究是地质勘查工作中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 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 2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矿点、矿床或 矿区、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和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 的原则。 3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据地质理论与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现 象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探索和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扬 技术民主,鼓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 4整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到现场复查或经 工程验证后, 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改。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 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5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 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及内容 2.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程序 分三个程序 矿产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2.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内容 2.2.1 勘查过程中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野外资料系统整理是把野外地质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 按有关的技术 要求诸如有关规范、规程、工作细则、统一图式图例等,系统整理、综合及检 查,为综合研究提供资料。 1各类标本、样品鉴定及测试成果资料 ①将岩石、岩相、古生物、矿石、矿物及构造等样品成果进行校核、分类、 统计及列表。 - 2 - ②选择代表性剖面及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 察补充描述,对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或录像。 ③收集补充完善矿区床内地层地层层序、古生物、岩相或岩浆岩单元、 构造构造性质、 容矿构造、 导矿构造, 含矿带或含矿岩系、 标志层等实物资料。 ④选取矿区床成套标本岩石、矿物、岩相、古生物、矿石、蚀变岩石、 标志层、构造等标本陈列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2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成果资料 ①收到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测试单位补 齐。若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应到现场查明原因补救和纠正。在确认无误后, 才能抄录到有关表册中交付使用。 ②对各类成果进行系统校核、检查及分类整理,审查各类项目是否达到设计 要求. ③按季批计算内外检分析结果,编制计算结果对照表,以掌握采样、加工 及分析测试质量。 如发现偶然误差或有系统误差时, 应与测试单位联系查明原因, 采取补救措施。 ④分析测试结果应分类列表及编图,校正有关资料中岩石、矿石名称。修改 原始资料或综合图件中矿体与围岩界线、矿石类型及品级界线、矿石自然类型界 线。 ⑤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 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 确定全分析项目。 ⑥在收到为解决某项专门地质问题而采集的标本、样品技术样品、选矿样 品、同位素样品、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样品、包体测温、古地磁等成果后分类 登记,并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3地质填图资料 ①提供的综合整理图件及资料,必须经过野外验收或质量检查合格。 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及时或分批投绘到地质图上, 并根据工程中实际资料对 各种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脉岩、断层等进行连 接或修正。 ③根据规定的图式、内容,编制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4勘查工程资料 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号, 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 ②将完工的勘查工程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工程分布图、中段 地质图、投影图、采样平面图、勘查线剖面图等。 ③列表计算各勘查工程矿体真厚度、平均品位分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 品级。 ④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测量成果方位角及顶角,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 要矿体层顶板、底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 ⑤投绘钻孔偏斜资料、地质资料于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投 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影响,提 出处理意见,指导钻探工程的布置及施工。 ⑥对典型矿床或勘查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 统录像。 - 3 - 5物化探资料 ①根据化探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 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对异常进行解译,指导验证工 程的布置。 ②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矿体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偏斜 等数据。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①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 水文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 等。 ②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 物理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 2.2.2 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1综合研究的基本要求 ①综合研究所使用的原始资料, 必须真实、 齐全、 准确, 尽量使用先进理论、 方法和手段。 ②各类综合图件编制方法及内容按有关规定进行, 力求做到规范化、 标准化、 图表化。 ③综合研究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供报告编写使用。 ④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重点 a、普查阶段以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矿床规模、矿 石质量为主,收集邻区类似矿山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进行技 术经济概略评价。 b、详查阶段以研究工业矿体的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及展布特征;矿 石质量、 类型、 品级及分布; 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为重点。 收集研究开采技术条件, 做好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工作即预可行性研究。 c、勘探阶段对勘探地段国家和社会拟定近期开采地段进行全面综合研 究。以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体产状、形态及厚度变化;矿石质量类型、品级; 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矿床综合评价为重点。并做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水 工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的研究和评价。 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①矿床区地层的综合研究 a、建立区内地层层序和含矿地段或含矿岩系的层序,指出矿区床地层层 序在区域地层格架上的位置,编制综合柱状图。 b、研究含矿地层或含矿岩系与地层、岩相及其化学成分间的关系。 ②矿床区岩石的综合研究 a、统一区内岩石划分及命名。岩浆岩区应确定岩浆岩的单元、系列,对侵 入机制、火山期次、矿化富集特征还应配合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 分析研究。对变质岩区除按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外,还应对变质相带及原岩进行 研究。 b、配合主干剖面测制,研究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 - ③矿床区构造的综合研究 a、研究矿床区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控制矿床区构造的性质、序次、 产状形态, 区分控矿构造、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 b、对节理、裂隙、面理线理、层理构造进行测量统计及作图分析,指示 与成矿有关或与构造配套有关的特征及方向。 c、对破坏矿体的断层、破碎带及挤压带在研究确定其规模、位置、产状后, 根据勘查阶段的要求,布置工程进行控制。 d、用底板等高线图研究褶皱的形态、轴向及产状,对控制矿体较大褶皱的 轴向、拐点设计工程控制。 e、在褶皱、断裂发育时,可沿地表走向或倾向一定范围内统计其发育程度 及规律,即研究褶皱的长度及弧度,断裂的产状、性质及断距。 f、划分构造复杂类型 g、结合矿床特征,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 位素地质学及古地磁方面的研究。 3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①对矿体层的数量、产状、形态、规模沿走向及倾向的变化进行统计,计 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区分主要矿体、次要矿体及小矿体,划分矿体群,确定矿 体层的稳定性。 ②用地质图、中断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纵投影图、矿体等厚度图及矿 体底板等高线图来研究矿体三维空间的变化特征。明显受一定层位、岩相、构造 控制的矿体层,应研究其控矿作用与厚度变化的关系。对多层矿体的矿区,应 确定标志,进行矿层对比,编制矿层对比图。对首采区主矿体上盘小矿体,应研 究其产状、形态及赋存规律。 ③对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破坏矿体的侵入岩、脉岩,应研究与沉积建 造、岩相或构造裂隙的关系,根据需要,设计工程圈定其分布范围。 4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的综合研究 ①研究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品位、共生组分、伴生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 变化。 选择主干剖面编制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区内品位等值线图,品位变化系数等 图件来反映品位变化及规律。 ②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包括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形态、嵌 布方式、结晶时代、矿物生存顺序和共生组合关系,选择与研究品位相同的主干 剖面系统采样鉴定。 ③研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应用相关分析、表格及变化曲线图分析 矿石中矿物成分与有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 ④研究矿体层厚度与主要组分相关关系,主要组分与共生组分、伴生组分 及有害组分的相关关系。有害组分超过规定的地段,应单独圈定其范围。 ⑤某些非金属矿床除研究品位外,还须研究矿石物理性质及其变化,以确定 矿石质量,其研究项目可据矿种具体情况确定。 ⑥研究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品级。根据矿种工业指标、矿物成分、品 位及物相分析资料划分其类型、品级,分别将界线标绘在有关综合图件上。根据 工作程度高低及需要,可重点设计工程控制其界线。 ⑦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来研究矿石的选 - 5 - 冶性能。从矿石类型的化学成分、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 选矿比、原矿品位及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等统计分析入手,来判别流程的合理 性及选矿效果。 具体做法可与已知矿床或附近矿山相同类型选冶加工资料类比 评述,或确定选冶加工试验的种类及样品件数、采样方法。 ⑧对矿石中共生、伴生的元素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及选矿试 验资料分析,确定这些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能性,并作出综合评价。 除研究矿石中组分外,还应对围岩中、或顶底板及夹石中的有益、有害组分 取样评价。 5矿床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研究 ①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的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 程度、构造的复杂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勘查类型。 ②研究主矿体的厚度、 品位及构造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是否达到相应勘查程 度阶段的要求。用综合图件纵、横剖面图、纵投影图、底板等高线图、厚度 等值线图、品位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对比研究,或选择一定块段用不同网度工 程间距验算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论证, 以此来分析研究勘查网度工程间距的合 理性。 ③根据地貌条件,可能的开拓方案及技术经济因素,研究确定矿体层延伸 大的矿床区合理的勘查深度,必要时修改设计。 ④研究矿床工业指标,在可能的条件下,根据矿石品位、选冶资料、技术经 济资料, 统计分析可选用统计法、 类比法、 价格法或方案法提出矿床工业指标、 共伴生元素综合性指标方案,提供工业部门作为下达工业指标的依据。 ⑤研究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分布、比例,首采地段资源/储量类型是否达到生 产部门的需要。 6矿床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 ①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依据各类水文地质资料,编制 水文地质图、剖面图。 ②分析研究矿床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 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防排水措施和地下水综 合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意见或建议。对缺水地区,提出供水源方向。 7矿床区工程地质综合研究 ①研究矿床区工程地质条件。从岩石特征及力学性质,软弱岩层,岩溶、 滑坡、塌陷、泥石流、氧化带、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构造带破碎带、挤压带 宽度、 裂隙及节理发育程度,变质矿床的片理及线理等特征及分布来进行研究。 统计规律性,编制工程地质图、剖面图,划分工程地质类型及工作类别。 ②对矿体层顶底板岩石、 矿石、 夹石力学性质进行统计分析, 论证矿体层 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 ③对露天开采的矿床区要论证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据岩石、土壤类型及结 构、物理力学资料分析边坡稳定条件及影响因素,预测边坡可能滑动变形地段、 范围,为确定采场边坡稳定性提供依据。 8矿床区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①对矿体层、围岩中含有害气体瓦斯、硫化氢、汞等及粉尘时,要研究 含量、赋存形态、逸出因素及产生的地质条件,并圈定影响范围。 - 6 - ②对危害人体超限量的元素种类、含量及分布或异常范围进行研究评述。 ③对矿体层埋藏较深或在地温较高的地区或特殊矿种煤、硫铁矿,要研究 地温资料,圈出地热灾害区。对煤、硫铁矿、自然硫要研究其自然性。 ④研究灾害地质如地震、滑坡、山崩、塌陷等现象及分布,采、选矿活动 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 ⑤收集停采矿井、老硐资料,圈定分布范围及采空区范围。 ⑥研究与开采技术有关的参数,采集相关的具代表性样品进行测试定,如 体重、湿度、块度、粉化性、松散系数等。 9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①研究成矿作用与地层、岩石、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时间、空间关系,研 究沉积岩相、围岩蚀变及矿化作用与矿化富集分布的规律。 ②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热力学的方法对矿床体形成的机制及物质成分进 行研究。 ③对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运移和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大、中型矿床应 有同位素及包体测温资料。 ④从物探、化探及地质特征方面来研究找矿标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盲矿 体赋存条件、形成规律、找矿标志进行研究,指出找矿方向。 ⑤对典型的大、中矿床,要对成矿模式或成矿系列进行研究。 以上矿产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齐全,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 各勘查阶段具体目的、任务、内容、要求有所侧重及选择。 2.2.3 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1最终综合整理的要求 ①最终综合整理是将野外系统整理和勘查过程中综合研究的资料、图件,按 照地质报告要求编制成图件、表册及文字。 ②最终综合整理的资料原始编录资料、综合整理资料必须正确齐全,综合 图件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所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必须相互吻合。 ③图件的内容、图式、图例、文字必须符合规定、规范要求,做到表格化、 规范化、标准化。 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对图件、表册及文字进行检查验收。 2原始地质编录的最终综合整理 ①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最终校核、定稿、分类编号,然后登记造册。 ②根据报告要求,将列入勘查报告附图的原始编录资料槽、井、硐素描图、 钻孔柱状图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整理后清绘、复制。 3综合图表的编制 ①综合图件的编制 a、根据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结合矿床区勘查阶段及矿种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综合图件的种类。 b、图式、内容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编制。 c、综合图件编制好后,经最终检查校对无误后编号,复制清绘。 ②综合表册的编制 根据地质报告的性质、矿种、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来确定附表的种类及格式。 - 7 - 各类表格经检查、校对无误后方能复制。 ③基础数据的精度和修约原则 a、基础数据的精度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各图件、表册和文字中采用同 一数据应相同。 b、最终资料及图件中的数据一般不能修正,若发现明显错误需要修正时, 应说明原因,报请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方能修正。对原始资料数据不 能改动。 c、编图、绘图精度。图上每一界线含图框线相对误差,综合或累计不大 于 0.5 毫米。 d、少数民族文字使用。工作区隶属自治区相当于省级单位时,图名下标 注少数民族文字。 4资源/储量估算 ①资源/储量估算是根据勘查阶段或某一阶段设计、年终总结的要求进行 的。 ②资源/储量估算按照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进行。若工业部门未下 达工业指标的矿床区,则按 1987 年 9 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矿产储量委 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修订版及相应各矿种勘查规范中 提出的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③加强对矿体层圈定、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的研究,使其更趋合理 性。 ④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原始数据品位、厚度必须与原始资料一致。 体重的使用应与矿石类型、品级相适应。对特高品位、特大厚度的处理,提出合 理的方法。各种数据计算应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铀矿等特殊矿种准确到小数点 后三位。手工测定面积、两次测定值差不大于 3-5为合格,采用电子计算机测 定不作具体规定。数据修约、图件表册的精度要求同上 3③点。 ⑤原始数据不能改动,综合数据检查如有错误,当事人查对后改正,若有重 大错误或最终成果需改动时,应报请技术负责人批准,查明原因后纠正。 ⑥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厚度、品位及变化、勘查方法、勘查工程分布来确 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方法时,应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⑦根据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编制相应的图件和表册。 ⑧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计算方法及结果录于磁盘中,汇同勘查报告资料 一起提交。 ⑨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选择 10有代表性的块段,采用第二种资源/储量 估算方法再进行检查估算,二者相对误差不大于 10。 5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根据矿种、勘查阶段要求来确定评价项目 ①资源形势分析分析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国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 品的供需量、 市场价格; 国内市场资源形势包括产品在国内的需求量及保证程度、 矿产开发政策、中长远规划、市场价格等。 ②研究矿床地质评价及勘查投资效果。从矿床主要地质、矿产特征来分析成 矿地质条件、资源量及远景、地勘投资效果。 ③矿床开采建设条件分析 a、综合分析矿山建设条件。如自然地理、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 - 8 - 环境、水电供应等,确定矿山建设利弊。 b、对矿山开发及开采技术经济的分析。综合分析地质、采矿及技术经济因 素,研究矿山可能的开采方案、规模、生产服务年限等。根据可能的开采技术方 法进行综合估算,或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来研究矿山开采技术经济。 c、选矿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选矿工艺流程在现时技术条 件下的可行性、合理性;精矿品位、回收率是否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共生、伴生 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是否已评价。 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可利用勘查阶段提供 的选矿结果,采用扩大指标分析估算。 d、按现行市场价格与财务制度,从矿山企业角度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山投 资预期经济效果。 e、综合分析评价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勘查阶段要求,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f、国民经济评价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考虑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进行评价。 6声象资料编辑 依据报告内容及声相资料,编出脚本,剪接、编辑、整理。 3 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3.1 一般性原则 3.1.1 综合性图件编绘的目的 1及时指导找矿勘查工作,避免施工的盲目性,较好地完成找矿勘查工作任 务。 2提供地质找矿勘查报告或科研报告的各项综合图纸。 3为总结勘查区或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方向、扩大远景提供资料。 3.1.2 综合图件编绘的基本要求 1客观性需要大量的、正确的、合乎客观实际的原始资料。在编绘之前, 要充分收集资料,在编绘期间,还要随时掌握新情况、新资料。 2思想性编绘人员要多思,深入现场,取得第一性资料;对别人的资料 要验证消化、分析,变为自己的资料,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计划性编绘要有计划,要根据勘查工作的计划和进度,合理地安排编 绘工作的进度。 4及时性及时综合编绘是完成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 5为保证综合图件的质量,要求 a、原始资料的质量是综合图件质量的基础,必须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要 求各原始资料作业人员对整个矿床的地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做好各单项工程的 小结工作。 b、综合图件须反复验证,反复认识,经常修改,验证的唯一标准是野外实 践。 C、要建立综合图件编绘工作制度和检查制度,包括原始资料的复查,图例 和图纸格式的统一,规定制图方法和要求,建立工作程序,以及图纸的检查和验 - 9 - 收等。 6综合图件要抓主要矛盾,突出主题。原则上,编绘的内容包括定位、 定量参数,地质构造、储量估算等各项资料,对于每一种图纸,应根据其目的和 用途,确定表达的内容及应突出的关键问题。 3.1.3 综合图件的类别五类 1地表平面图类区域矿区地质图或区域地质、物、化探综合平面图、 实际材料图、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图、矿床地形地质图、采样平面图等。 2垂直剖面图类勘探线剖面图、纵剖面图。 3深部地质平面图类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水平切面图及坑内外联络 图等。 4投影图类垂直投影图、水平投影图等。 5研究图类构造纲要图、各类等量线图等深线图、等厚线图、等品位线 图、有关断层、节理、矿体产状、厚度、矿石质量变化的图解、图表,成矿规 律图及成矿预测图和其他研究图件。 3.1.4 各种综合图件的共同内容及要求 所有图件均应有图号、图名、比例尺、图例、图签和基本线条,几张图合为 一张图时,要有接图表。 3.2 各类图件编绘的要求 3.2.1 平面图类 1、区域地质矿产图 1目的主要为说明一定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环境或条件,反映 工作区矿产分布,阐明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2主要内容 全部工业矿床的规模按大、中、小 3 种分别表示、矿点、矿化点。 主要居民点、地质报告中提及的地名,勘查区范围和坐标拐点。 地质界线、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矿体、矿化带界线及代号与编 号,注明地质体和各种构造的产状要素。 重砂取样、金属量测量和其他物化探方法所确定的全部异常区、异常点。 附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 2、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1目的用以正确、详细地表示矿区床的矿体层、矿化带或含矿层、 一切岩层与岩体的产状、分布、大小、构造特征及相互关系,从而适当地表达或 推断矿床的生成地质条件。 2主要内容 地形等线、水系、坐标线。 各种宰测、推测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线、地层、侵入体、矿体、矿化 带、蚀变带、含矿层的地质界线及其代表性产状要素。 探矿工程及剖面线。 - 10 - 如勘查的矿床为沉积矿床、沉积变质矿床,或产在一定层位的内生矿床, 图上还需附矿区地层柱状图。 图上一般不表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但如其厚度和分布范围较大或与成 矿有密切关系者例外。 地层与岩石的划分与该图的比例尺相符合,力求详细。对矿层、矿化带 或含矿层及侵入体接触带等应作最明显的表示,并力求鲜明。 为反映地质构造,图上应绘垂直矿区构造或矿体走向的剖面图,其数量 视情况而定。 3、实际材料图 1通过实际材料图,以说明各种地质体及构造线的地表控制程度、地质测 量方法以及重要地段、重要问题的观察情况,是衡量地质图质量标准的一项重要 原始资料图件。 2主要内容 所有地质、水文地质观察路线、观察点及编号。 全部勘查剖面线、探矿工程及编号。 除化学样以外的各类样品、标本的采集位置。 地形等高线、必要的地理注记、坐标线、主要探矿工程的标高、钻孔终 孔深度, 不同地质目的的钻孔和见矿、 未见矿钻孔, 应在钻孔符号上予以区分。 主要地质界线与岩层符号,面积较广且厚度较大的第四系分布范围。 4、采样平面图 1目的 表示地表采样位置、分布及对地表矿体或品级及非矿夹层的控制程度,说明 采样段的划分及其系统性或连续性,矿石品级在地表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影响品 位变化的地表地质因素,为圈定地表的不同品级的矿块提供依据。 2主要内容 有与矿床地形地质图一致的地质界线和构造线,但采样影响范围以外的 围岩界线可省略。 矿层、矿体界线及不同品级矿石分界线。 有取自探槽、探井及露头上的全部样品的位置、采样编号。包括普通化 学样品、组合样品、技术加工样、重要岩矿样等。 地表未采样的槽探等轻型山地工程及编号也绘上。 附样品分析结果表。 图上不必表示地形等高线,但需绘出重要地物及制高点。 5、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目的说明矿床深部一定水平面上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体结构及矿石品位的分布情况、该平面上的工程中采样段的划分情况,以及工 程控制程度。 2主要内容 图纸范围内的勘查线、该水平内的工程、坑道采样位置、分段及编号, 斜交于该水平面的钻孔等工程交点的投影位置等。 采掘工程及范围与编号。 各类矿体圈定界线。 采样分析结果表。 - 11 - 3.2.2 勘探线剖面图、资源量估算剖面图类 1目的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变可作资源储量估算,是垂直断面法估 算资源储量的主要图件。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时两者可合并。 2主要内容 剖面地形线及方位。 坐标线及标高线。 投影于该勘探线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 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分析结果表。 各类地质体及界线。 平面位置图。 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 界线。 剖面线两侧各类资源储量的界线等。 3.2.3 投影图类 1主要为说明某一侧面的矿体,特别是一些形状不规则或有侧伏现象的矿 体形态和产状的变化情况,阐明勘查程度和深度以及用于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分 为垂直纵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 2采用何种投影面制图,主要取决于矿体层的产状陡缓,一般矿体层 倾角大于 45时用垂直纵投影图,小于 45时用水平投影图。 3矿体层垂直纵投影图的投影面为矿体层的平均走向,即平行勘查基 线的理想面,如矿体层延伸很长,勘查基线转折,应分段展示投影。水平投影 图是矿体在理想水平面上的投影,当矿体层形态及产状发生很大变化时,应用 特殊线条标出矿体层在平面上重叠或缺失部分。 4图上的露头线和构造线以及控制矿体层的各种探矿工程位置,可采用 穿过矿体层中心厚而复杂的矿体或矿体层的底板薄而简单的矿体的标 高点及其连线投影确定。对未见矿边缘工程也要标出。 5矿区内具有两个以上矿体层或不同的矿体层时, 应分别编制投影图。 6主要内容 坐标线水平投影图或坐标线与标高水平线。 勘探线、探矿工程及其编号其中钻孔可表示出见矿深度或矿层底板标 高 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矿心采取率。 破坏矿体层的主要构造线。 生产坑道的位置及其采掘边界,废坑道的位置和采空区可能采空区。 井田和资源储量边界线及与确定边界线有关的因素如河流、铁路、大的 厂房、建筑区等。 不同矿石类型、品级与资源储量类别和矿体层氧化带、混合带、原生 带的界线、煤层风化带的下界。 矿段界线及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包括主要元素与伴生元素、 面积、体积、资源储量数,以上内容可采用图示或列表。 在水平投影图上一般要绘出矿层底板等高线。 对部分薄而结构复杂的矿层如煤、耐火粘土等应在各工程点旁侧或下 - 12 - 方附绘矿层小柱状图。 用于估算资源储量的测井成果图表。 资源储量估算成果汇总表 3.2.4 反映矿体产状、厚度、品位等情况的统计性图表的编制 1、各类等量线图 包括等高线图、等厚线图、等品位线图等。 1等高线图主要用于研究特定层面的深部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也可用 于研究断层、矿床预测、指导勘查工作和开采以及资源储量估算。主要有以下几 种 a、一定地层层面的等高线图用于研究褶皱构造及成矿预测。 b、若干相邻地层层面等高线重叠图用于研究上、下构造层褶皱构造或 含矿层的赋存空间,或用于研究沉识矿产的预测,如铁、铝土矿等。 C、一定构造界面的等高线图用于研究断裂的类型及位移要素,指导勘 查工作及成矿预测。 d、侵入岩接触面的等高线图用于指导勘查工作及成矿预测。 2等厚品位线图用于研究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勘查和开采、资源储量 估算和成矿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 a、含矿层或含矿带等厚线图用于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和用于 指导勘查工作。适于具有一定延展的含矿层带。 b、矿体等厚线图用于资源储量估算和指导开采。适于层状、似层状或 透镜状矿体,矿床构造及矿体形态复杂, 厚度变化较大者,其应用受到限制。 c、等品位线研究矿体或含矿层 的品位变化规律,用于指导勘查工作和 开采,也可作为成矿预测之用。如在岩 相古地理图上投上含矿层的等品位线, 可较准确地预测沉积成矿富集地段。 2、变化规律图 是以勘探线为横坐标、以不同标高 或深度为纵坐标的统计图表,借以分析 沿走向、自地表至深部的矿体厚度、矿 体产状或矿石品位变化规律,用于指导 生产、阐明矿体空间分布规律或研究矿 床勘查类型。一般要有一定的深部工程 才能编制,否则,只能编制地表部分沿 走向的变化规律。主要类型有 1以曲线或柱状表达的有矿体厚度变化规律图、矿石有益、有害元素 含量变化规律图。利用各勘探线与各水平剖面交截线上的厚度或平均品位编制。 2以数字表达的有矿体产状或矿体产状与厚度变化表略 3、级频率图 以矿石的主要有益元素含量分级为横坐标, 以试样个数为纵坐标的柱状统计 - 13 - 图,主要用于研究 a、矿石有益有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和矿石品位变化情况; b、全矿床的矿石主要属何品级贫、富、或中等; c、平均品位计算方法的选择当级频率的高峰位于图的中央部分,同时, 两侧又大致对称时,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结果比较接近,当级频率的高峰偏左或 偏右时,变相应的偏低或偏高。 4、不两组份的相 关关系图 借以阐明不同组 份的正或负相关关系, 用于研究组份的共生 关系和矿化作用的特 征。 这是一种分别以 不同组份的含量分级 为纵、横坐标的统计 图。 以矿体内全部试样或有代表性的或主要地段的试样的不同组份的含量,求出 每个试样的投影点。参加编图的样品不宜过少,否则影响其可靠性。 3.3 成矿规律图与成矿预测研究性图类的编绘 3.3.1 意义 在大量实际资料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用以指导找矿,确定普查找矿长远规 划的地质依据,指出找矿方向,扩大找矿远景,为选择找矿靶区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为立项、设计提供资料。 3.3.2 一般要求 1尽可能搜集大量的实际资料,凡己有的、能够搜集到的资料,都要尽可 能予以搜集。 2尊重客观实际,从事实出发,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求得客观规 律,避免片面性。 - 14 - 3反复实践,反复认识,不断补充、丰富提高。 4室内、野外相结合。 5抓信主要矛盾,即成矿的主要因素。 6集中群众智慧,广泛搜集各项资料、广泛吸收意见。 7成矿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质类比法,即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可能存在相似 的矿床。但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工作方法上重视典型矿床的作用。 3.3.3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性图件的分类 1按性质分 a、综合成矿图表示各种矿产、各类型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时代及分 布规律与找矿方法。 b、不同矿种的成矿图表示一种或一组相互伴生的矿产。 C、不同成因矿床成矿图按内生或外生矿床分,或按不同成因分。 2按比例尺大小分 a、小比例尺11000000~5000000,反映大成矿区,大成矿带、成矿域或 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b、中比例尺1100000~50000,反映成矿区、成矿带、亚带、矿田的成 矿规律。 C、大比例尺110000~50000 或更大,反映矿田、矿区的成矿规律。 3.3.4 成矿研究图件的编绘的工作程序 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编制成矿规律图, 第二阶段为编制成矿预测图, 具体如下 1广泛、全面收集资料,反复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野外检查或踏勘。 2准备各种基础图件 地质图 矿产分布图及矿产卡片重点介绍 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图 岩浆岩分布图 构造分区图 构造纲要图 岩相图、构造岩相图及岩相古地理图 岩性图及岩性古地理图 成矿剖面图 3准备各种辅助图件 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图 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图 重砂异常分布图 研究蚀变作用的相关图件 其他图件 4编制成矿规律图 5编制成矿预测图 6编写成矿研究报告 - 15 - 3.3.5 基础图件的整理、编绘 矿产分布图表示区域及矿区内矿床及矿点的分布,反映矿床与地层、岩 石及构造条件的空间分布关系。 1矿产图种类黑色、有色、稀有、非金属矿产及综合矿产分布图等 5 种。 2矿床按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矿床、矿点 4 级,必要时可增加矿化点 及情报点作为 5 级。 3符合以下条件的矿化点可绘于图上 a、可以帮助了解己知矿区的分布范围和发展远景的; b、可以帮助说明矿产分布规律的; C、区内新发现的新矿产、新类型矿化点; d、资料比较可靠。 4在图上的矿床、矿点应按其矿种、成因类型、规模大小和工作程度四种 因素表示。 5对沉积层状矿床如煤、铁、锰等及一些较大的脉状矿体,除以该矿种 的图例表示外,应用轮廓线将其实际规模和产状如实表示出来。 6矿带附近的矽变及类型。 7编制矿产卡片。抓住重点成矿条件、找矿标志及工业利用价值等。 3.3.6 成矿规律图与成矿预测图的编绘 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图 1目的通过对矿床形成特点的综合分析,清楚的反映出矿化与各种地质 因素的关系,阐明编图范围内矿化发育的主要规律。 2基本要求成矿规律图的编制,要经过科学分析和整理全部矿产资料和 各种矿化现象资料的主要成果,根据矿床的成因和分布特点,结合控制成矿的各 种地质因素的类型和分布规律,用特定的色线圈出成矿构造单元。 2、基本内容 1根据具体情况,编绘底图选用构造地质图、 构造岩相图或构造地质岩相 图。 2将矿产分布图上的主要矿床、矿点按其规模、成因和矿物成分或含矿建 造、产状、成矿温度、深度、生成时代以及矿床与构造关系等要素,用特定的 符号表示在图上, 其中的重点是成因和矿物成分或含矿建造、 规模和生成时代。 3通过成矿规律分析和划分成矿单元。 成矿单元的划分,采用国土资源部 2007 年发全国矿产资源省潜力评价 技术要求总论划分为成矿域Ⅰ级、成矿省Ⅱ级、成矿区Ⅲ级、成矿亚带 Ⅳ级和矿田Ⅴ级的五级划分法。对于中比例尺图主要以 3~4 级为基础,划 分到 5 级。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 4以代表主要矿种的色线或代表所有重要矿种之不同颜色相间组成的具一 定符号的直线或曲线表示不同等级的成矿单元。 5各级成矿单元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依次为地理名称、矿种及各 级成矿单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