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区域地球化学特征.pdf
的带状或串珠状磁异常、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异常之分界线、带状异常明显错位处、同 一延伸线上不同异常同向弯曲等。 【已知矿床与区域重磁场的关系】 已知内生铁铜矿床几乎全部处于区域高磁异常带与区域重力高或其向重力低过渡的 重要梯度带内。如宁芜、庐枞火山岩盆地的铁矿大多分布在高磁异常与重力高基本吻合 的范围内;淮北前常、秦楼、邹楼、旗杆楼、王场等富铁矿床处于区域重力高边缘的低 缓磁异常内;长江下游众多的接触交代型铜、铁矿床 (西马鞍山、铜官山、狮子山、凤 凰山等铜铁矿,麻姑山铜钼矿,滁县铜矿等)也处于有航磁异常的区域重力高边缘带或 其向重力低过渡的梯度带内。 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重力梯度带并有磁异常地段,重磁同高的古老隆起区也是重要 标志。 淮北和淮南煤田的储煤构造,一般处于磁场低缓区, 与高磁异常偏离。 高低悬殊、梯 度陡的重力场,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隆升或沉降,而梯度缓的重力异常低,则标志储煤构 造在水平方向稳定。 第二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北部、中部及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广为第四系冲积物覆盖,未能取样分析,出 现大面积空白区。这里仅据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土壤化探资料,概述铜铅元 素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地区铜铅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见表28。 表28 铜铅元素背景值、异常下限 (10- 6 ) 地球化学分区 铜铅 背景值异常下限背景值异常下限 两淮区 2850.12335.0 大别区 1839.83153.0 长江两岸区 2343.02445.0 皖南区 2139.82342.0 地壳元素丰度 2010 一、铜元素浓度分布 省内铜量分布比较均匀且普遍偏低,最低仅210-6,最高51710-6,一般1730 10- 6,平均为 2010-6,与地壳元素丰度一致,属铜元素正常区。高浓度带和低浓度 带分布规律不明显 (图18) ,呈现高原、低地地球化学地势。 241 图18 铜元素浓度分布 【两淮区铜元素浓度 分布】 位于金寨、舒城以北 和嘉山、庐江以西。自北 向南大致分两个浓度带。 萧县灵璧铜元素低 浓度带 (Ⅰ1) 北西向展 布。铜 量133210- 6, 局部有4010- 6以上的高 浓度点。 浓度均匀, 梯度平 缓。异常稀少, 规模小,强 度低。 凤台嘉山铜元素高 浓度带 (Ⅰ2) 东西向展 布。 北部怀远、 五河和南部 定远地区铜量较高,一般 268610-6, 最高 143 l0 -6;中 部 较 低, 132510-6。 浓 度 不 均 匀,梯度较陡。异常数量 多,规模较大,且强度高, 具有一定的浓集中心。一 般受区域构造和混合花岗 岩体控制。 【大别区铜元素浓度分布】 位于金寨、舒城以南,桐城、太湖西北。铜量分布北高南低。 金寨舒城铜元素高浓度带 (Ⅱ1) 东西向展布,往东变窄,连续性差。铜量25 2710-6,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分散,规模小且强度低,主要受中性及酸性侵入岩 体控制。据岩石光谱分析,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含铜一 般为3050 l 0 -6。 桐城岳西铜元素低浓度带(Ⅱ2) 呈北宽南窄的楔形。铜量103810-6,浓度均 匀,梯度平缓。 在广阔的低浓度背景上, 散布少量4051810- 6的高浓度点。 异常虽少, 但有的强度很高,且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 【长江两岸区铜元素浓度分布】 位于嘉山太湖与芜湖东至之间的狭长地带。区内铜量较高,异常多,是省内重 要的成矿区。 嘉山滁州铜元素低浓度带(Ⅲ1) 南北向展布。铜量103710- 6,北部省界边缘 341 出现578810- 6的高浓度点。浓度较均匀,梯度北陡南缓。异常少、规模小、强度低。 巢湖怀宁铜元素高浓度带(Ⅲ2) 北东向展布,连续性差。铜量259610- 6,局 部高达10021110- 6。怀宁南西呈降低趋势,为 132510-6的低浓度段。浓度分布 不均匀,幅值变化大,部分地段梯度较陡。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尤以庐江、枞阳一带 较集中,并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 主要受中性、中酸性岩浆岩控制。 马鞍山贵池铜元素高浓度带 (Ⅲ3) 北东向展布。铜量2011010- 6局部可达 18330810-6。贵池南西呈降低趋势,为102010-6的低浓度段。浓度不均匀,梯 度陡。异常大部集中分布于繁昌、铜陵一带,规模大且强度高。中性及中酸性岩浆岩是 控制浓度带或异常的重要因素。 【皖南区铜元素浓度分布】 地处芜湖、东至一线之南东侧。铜量分布不均匀,浓度带界线不明显,地球化学地 势呈峰谷、高原、低地波状起伏。 宣城泾县铜元素高浓度带(Ⅳ2) 北东向展布,连续性差。铜量209010- 6,局 部13216510- 6。浓度不均匀,梯度较陡。异常分散,强度较高,一般与中酸性侵入 岩有关。 广德黄山铜元素低浓度带(Ⅳ2) 北东向延伸。以宁国为界,北部系82010- 6 的低背景区;南部有增高趋势,为204010- 6的正常背景区。在广阔的低浓度背景上, 散布少量7015810- 6的高浓度点或 610-6以下的低浓度小区。梯度一般尚平缓,局 部较陡。异常少、规模小,主要分布在东部省界边缘。 东至歙县铜元素高浓度带(Ⅳ3) 北西向展布。铜量205810- 6,局部 70158 10- 6。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较多,但规模小且分散。主要受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类控制。 祁门铜元素低浓度带 (Ⅳ4) 北西向展布。铜量82010- 6,个别高浓度点 68 10-6,为低背景区。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稀少。 二、铅元素浓度分布 省内铅量普遍偏高,最低210- 6,最高 110910-6,一般122410-6,平均25 10- 6,相当地壳元素丰度的 2.5倍,属高背景区。金寨、舒城、繁昌、广德以北和东至、 黄山以南,主要为低浓度区,其余为高低浓度带呈北东向交替展布(图19) 。地球化学地 势显示峰谷、高原、低地模式。 【两淮区铅元素浓度分布】 萧县灵璧铅元素低浓度带(Ⅰ1) 北西向展布。 铅量162510- 6, 最高 4610-6。 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稀少且强度低。 怀远五河铅元素高浓度带 (Ⅰ2) 东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铅量2550 l0- 6,局部高达 1109l 0-6。浓度不均匀,梯度较陡。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具有明显 的浓集中心,主要受混合花岗岩控制。 凤台嘉山铅元素低浓度带(Ⅰ3) 铅量103510- 6,局部有 405510-6的高, 浓度点,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稀少且强度低。 441 图19 铅元素浓度分布 【大别区铅元素浓度 分布】 铅量变化幅度 不大, 一般254010- 6,高者 106 l0 -6,显示较平缓的 峰谷地球化学地势。区内 共有3条北东向浓度带, 自西向东高低相间展布。 金寨斑竹园铅元素 高 浓 度 带 (Ⅱ1) 铅 量 326410-6,局 部80 10-6以上。 浓度均匀, 梯度 平缓。 异常较多且规模大, 主要与花岗岩、花岗闪长 岩、 石英闪长岩等有关。 这 些中 酸 性 岩 类 铅 量 一 般 305510-6, 有 的 高 达 10010-6左右。 霍山漫水河铅元素 低 浓 度 带 (Ⅱ2) 铅 量 133210-6, 局 部 出 现 5010-6以 上 的 高 浓 度 点,浓度均匀,梯度平缓。 舒城岳西铅元素高浓度带 (Ⅱ3) 铅量256010- 6,最高 7410-6,南部有降 低趋势。浓度较均匀,梯度平缓。异常较多,规模不大且分散,主要受酸性侵入岩体控 制。 【长江两岸区铅元素浓度分布】 铅量变化较大,北部低,南部高,显示高原、低地地球化学地势。区内共有3条浓 度带,皆为北东向延伸。 来安巢湖铅元素低浓度带(Ⅲ1) 铅量133210- 6, 部分地段散布 506610-6 的高浓度点,嘉山、来安一带含量显著偏低,仅51310- 6。浓度不均匀,梯度较平缓。 异常少,集中分布在巢湖周围。 庐江怀宁铅元素高浓度带 (Ⅲ2) 铅量2510010- 6,最高达 21310-6,怀宁 西南部含量较低,为122510- 6的低浓度段。浓度分布不均匀,梯度较陡。异常密集 且连续性较好,一般规模较大且强度高,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主要与花岗岩、花岗闪 长岩、闪长岩等中性和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 541 马鞍山贵池铅元素高浓度带 (Ⅲ3) 铅量2510010- 6,局部 19528010-6。 浓度不均匀,梯度较陡。异常连续性好、浓集中心明显、规模大、强度高,且分布较集 中。 【皖南区铅元素浓度分布】 在宽阔的低浓度背景上,分布着连续的高浓度带。石台、绩溪以北,高低浓度带呈 北东向相间展布,其界线不明显。地球化学地势显示峰谷、高原、低地模式。 南陵七都铅元素低浓度带(Ⅳ1) 铅量153510- 6,局部出现 41010-6的低 含量小区,浓度不均匀,梯度一般较平缓,部分地段变陡。异常稀少。 宣城黄山铅元素高浓度带 (Ⅳ2) 铅量205810- 6,局部 829910-6。浓度 不均匀,北部梯度较陡。异常分散、强度较低、连续性差,主要与酸性侵入体有关。 广德旌德铅元素低浓度带(Ⅳ3) 铅量133210- 6,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 稀少。 绩溪屯溪铅元素高浓度带 (Ⅳ4) 分布在皖浙交界的狭长地带。 铅量254810- 6, 最高7710- 6。浓度均匀,梯度平缓,异常分布零星,规模小、强度低,连续性差。主 要受酸性侵入体控制。 东至休宁铅元素低浓度带 (Ⅳ5) 北西向展布。铅量133210- 6,散布有 46 7010-6的高浓度点。东至、祁门一带,尚出现4810-6的低含量段。浓度不均匀,梯 度较平缓。异常少、强度低,主要分布在西部皖赣交界处。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