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天然气成因及其差异.pdf
第 3 1 卷第 3期 -5 天 气比 O I LG A S G E O L O G Y 2 0 1 0年 6月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8 5 2 0 1 0 0 3 0 3 3 5 0 8 塔 里木盆地塔 中地 区天然气成 因及其差异 王 祥 , 张 敏 , 刘玉华 1 . 中国石油大学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北京 1 0 2 2 4 9; 2 .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2 2 4 9 ; 3 . 长江大学 地球化学系,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3 ; 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 东北分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 , 吉林 长 春 1 3 0 0 6 2 摘要 通过对塔 中天然气组分和碳 同位 素地球化 学特 征的 系统 分析 , 发现 塔 中天然气 气态烃 组分基 本上 呈正碳 同位 素系 列, 8 ” C 。 8 ” C 。,而有机 的、同源同期的甲烷及其同系物 具有正碳 同 位素特 征 8 ” C , 8 ” C 8 ” C , 8 “ C 。 卜 M 0 。研究表 明,塔中地区奥陶系和石炭 系天然气样品气态 烃组分基本上呈正碳同位素 系列,8 ” C .值均小于 一 30%o ,表明塔中地区天然 气属于有机成因的烷烃气表1;图6。统计显示, 油型气的8 ” C 值小于 一 28%o。根据这 一 规律,塔 中地区奥陶系和石炭系天然气6 ” c为 一 4 2.1‰ ~ 一 31.2%o ,均小于 一 28%0 ,属于油型气范畴。 天然气既可来源于干 酪根的直 接裂解,又可 来源于原油包 括胶 质和沥青 质裂解 气。对于 干酪根热 降解 气和原油裂 解气的判别,多数人 引用 Prin zhofer等提出 的lnC 2/C3 一 InC l/C2 相关图来区分干酪根初 次裂解和原油二次裂解 形成 的天然气 引 。研究表明,干酪根裂解气和原 油裂解气在组分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干酪根 裂 解气l nC 。/C,与 lnC ,/C。呈斜率小的反相关关 系,而原 油裂解气 则为斜率大的正相 关关系。塔 中地区奥陶系天然气 lnC /C,值 一 般为 一 0.21 ~ 2. 23 ,变化较大,而 InC 。/C值变 化不 大, 一 般为2 .52 ~ 4.12 ,具有原油裂解气为主 的特 征图7a。塔 中地区石炭 系天然气 成因差异明 显不同,其中塔 中4井区天然气显示出 明显的于 酪根裂解气特征,塔 中16井区则显示出较 为明显 的干酪根裂解气和原 油裂解气混合的特征 ,其他 井区虽然样品较少,但从已有的样品分析来看,多 以原油裂解气为主 图7b。 Hil l等根据 原油裂解实验结果提 出C /iC。与 C /C,参数可能是鉴定天然气成熟度的新指标 ⋯ 。 张敏 ④ 等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当c,/c,小于 2C /i C 。 10 时 ,属于原 油裂解作用 形成 的天然 气,并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塔 中地 区天然 气的C /C,与 C /i C 。关系 图中发 现,塔 中 图6塔中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 Fi g .6Carbonisotopiccompositionofnatur algasinTazhongarea a.奥陶系;b.石炭 系 ①张敏,黄光辉,肖中尧,等.台盆区油裂解成气 .长江大学 ,200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40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31卷 图7塔中地区天然气l nC /C,与l nCI /C关系 Fi g .7Inter r elationbetw eenInC 2/C3andInCl/C2ofnat uralgasinTazhongarea a .奥陶系;b.石炭系 图8塔 中地区天然气C/c,与C/iC。关系 Fi g .8Interr elationbetweenC 2/C3 andC 2/i C 4 ofnaturalgasintheTazhongar ea a.奥陶系;b.石炭系 奥陶系天然气c/C,均在2以上 ,C/iC。也基本在 10以上 ,反映出该层系天然气成熟度较高,属 原油 裂解成因天然气;塔 中石炭系天然气成熟度差异较 大,大多数天然气样品 C /C,小于 2,C /i C 。小于 10,以塔 中4井区和塔 中16井区最为明显 ,充分显 示出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原油裂解气为辅的特征 图8。 3 东、西部天然气差异及其原因 3.1 东、西部差异 根据塔中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 研究 表明,奥陶系东西部天然 气存在明显的 差 异,主要表现在 如下 3个方面 ①天然气干燥系 数东部高于西部,东部塔中24井和塔 中26井最 高0 .96 ~ 0.98,西部塔 中4 5井和塔 中451井 相对较低0 .84 ~ 0.87;②西部 井区天然气 中 N,含量 明显低于东部 ,东 部塔 中 26 井 为 18.3 1% ,西部塔 中45井 为3 .49% ;③东 部井区 天然气甲烷碳 同位素重于西部,东部 塔中24井 和塔 中26井 为 一 40%0 一 一 37.7%0 ,西部塔 中4 5 井为 一 54.4%o ,8 乃 C 一 8 ” C ,值西部 塔 中 4 5井 16 .2‰远高于东 部 塔 中24井和塔 中26井 3 .2%o和3.9%o。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期 王祥,等 .塔里木盆地塔 中地区天然气成因及其差异 34 1 3.2 原因分析 3.2.1源 岩热 演化史 有关塔中地区油气来源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 目前认为存在两套潜在烃源岩对塔 中油气成藏有 贡献中 一 上奥陶统烃源岩和寒武 系 一 下奥 陶统烃 源岩 _l ’] 。梁狄刚等认为目前塔里木盆地保存下来 的海相工业油气,绝大多数来源于中、上奥 陶统中 等成熟烃源岩,并且中、上奥 陶统烃源岩对塔 中地 区现今早古生代油气藏的贡献最大 ④ 。王铁冠通过 实测的R。剖面研究,发现塔 中东、西部的有机质热 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不同步,东部有机质生油气 的 时间明显早于西部 ② 。庞雄奇等通过塔中源岩的热 解资料,认为塔 中寒武系 一 下奥陶统源岩排烃 门限 深度为4 600m ,门限镜质体反射率为 1% ,现今的 等效镜质体反射率都超过了2%左右,目前处于高 一 过成熟阶段 ⑧ 。张水昌等利用镜状体反射率、藻类 体荧光参数、笔石体反射率等参数对塔 中烃源岩 的 现今成熟度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塔 中西部等效镜 质体反射率范围介于 0.8 3% 一 1.20% ,基本上处于 生油高峰阶段 引 。依据塔中两套烃源岩的分布,塔 中西部天然气的聚集可能主要来源于中 一 上奥陶统 烃源岩的贡献,由于东部紧邻满加尔凹陷,天然气 可能主要来自高 一 过成熟的寒武系烃源岩。 此外,塔 中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西 部井区天然气主要以正常的原油伴生气为主如 塔中45井,东部井区天然气则主要为凝 析 油伴 生气如塔中26井,东部天然气成熟度明显高于 西部。因此,塔 中东部主要捕 获了寒武系烃源岩 生成的天然气,而塔中西部主要捕获了奥陶系烃 源岩生成的天然气。 3.2.2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是指热动力驱动下, 烃类 与硫酸盐发生化 学反应,将硫酸盐矿物还原 生成H S ,C O等酸性气体的过程。受 TSR 作用 影响,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 素会产生显著变化 0co和Hs含量增大,呈正相关关系;②TSR反 图9塔 中地区奥陶系天然气H S含量平面分布 Fi g .9PlanedistributionofH 2S contentinnat ura lgasintheOrdovicianofTazhongar ea ①梁狄刚,金之钧 .塔里木盆地油气源及成藏研究.石油大学北京,2000 ②王铁冠,陈践发 .塔 中围斜区东河砂岩及志 留系油气成因与成藏特征研究.中国石 油大学 北京,20 05 ③庞雄奇,王英明,吕修祥,等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非背斜油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中国石 油大学北京 ,2004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4 2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3 1 卷 应消耗烃类 , 甲烷相 对富集 , 使得重烃含量减少 , 干燥系数 变大 ; ③ 在 T S R反应 消耗烃 类 的过程 中, C 一 C键 优先 破裂 , 残 留 的烃 类 中相对 富 集” c, 使得碳 同位素变重; ④硫 同位素变重。 以往的研究表明, 塔 中地区寒武一奥 陶系烃源 岩中确实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l2 l _ 。从 塔中地质背景来看 , 寒武系一下奥 陶统存在两套储 盖组合 , 其 中中、 下寒武统储盖组合由膏岩充 当盖 层 , 这种膏岩盖层在高温条件下与其下部 的烃类进 行反应 , 形成 H S和 C O , 使得在天然气 中检测到 H s和 C O 。塔中奥陶系天然气 中可 以检测到不 同含量的 H , S , 分布极不平衡 。西部井 区几乎检 测不到 H s的存在 , 而偏东部井 区普遍可以检测 出 H , S , 且含量相对较高 , 尤其塔 中 8 2井 区含量可 达 2 0 0 0 01 0 以上 图 9 , T S R反应是导致高硫 化氢含量不可忽略 的一个原 因 。由此可见 , 塔 中地区所发生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在 区域上 存在强弱之分 , 偏东部井区较西部井区强。 4 结论 1 塔中地 区天然气组分 以烃类气体 为主 , 非 烃气体含量具有 中一高特征 。奥陶系天然气 C H 含量高 , 近半数样 品干燥 系数在 0 . 9 5以上 , 显示 干气特征, 8 ” c 为 一5 4 . 4 % o~一3 7 . 7 % o ; 石炭 系 天然气在塔中4井区、 塔 中 I号断裂带 、 北斜坡地 区仅少数样 品干燥 系数在 0 . 9 5以上 , 多数样品的 干燥系数小于 0 . 9 5 , 显示 以湿气为主 , 干气为辅的 特征 , 6 “ C 为 一 4 6 . 3 % o ~一 4 2 . 2 5 ‰ 。 2 塔中地 区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气 ; 奥陶系 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 的特征 , 属 于原油裂解成 因的天然气 ; 石炭系天然气 既有干酪根裂解气 , 也 有原油裂解气 , 其 中塔 中 4井 区天然气显示 出明 显的干酪根裂解气特征 , 塔 中 1 6井区则显示干酪 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混合 的特征 , 其他井 区以 原油裂解气为主。 3 塔中地 区奥陶系东西部天然气存在 明显 的差异。东部天然气干燥 系数、 N 含量 、 甲烷碳同 位素均高于西部 。研究表 明, 不 同时代 的源岩及 其成熟度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等是造成天然 气差 异 的主要 原 因 。 参考文献 1 李剑 , 陈孟晋 , 蒋 助生, 等. 塔里木盆地塔 中地区天然气气源对 比[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 9 9 9 , 2 6 6 3 3~ 3 5 2康玉柱 . 塔里木盆地大气 田形成 的地 质条件 [ J ] . 石 油与天然 气地质 , 2 0 0 1 , 2 2 1 2 1 ~2 5 3 陈世加 , 付 晓文 , 沈昭国 , 等. 塔 中地 区石炭系及部分奥陶系储 层天然气 的成 因[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1 , 2 1 1 3 9~ 4 1 4 郭建军 , 陈践发 , 段文标 , 等. 塔 中 I 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 因[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 2 0 0 7, 1 8 6 7 9 3~7 9 8 5 韩剑发 , 梅廉夫 , 杨海军 , 等. 塔里木盆地塔 中地区奥陶系碳酸 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来源 与运聚成藏研究 [ J ] . 天然气地球科 学 , 2 0 0 7, 1 8 3 4 2 6~4 3 5 6 韩剑发 , 梅廉夫 , 杨海军 , 等. 塔里木盆地塔 中奥陶系天然气的 非烃成 因及其成藏意义[ J ] . 地学前缘 , 2 0 0 9 , 1 6 1 3 1 4~ 3 2 6 7 贾承造 .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 特征与油气 [ M] . 北 京 石油工 业 出版社 , 1 9 9 7 . 2 7 9~2 8 3 8 S t a l l W J . C a r b o n a nd n i t r o g e n i s o t o pe s i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 J ] . C h e m i c a l G e o l o g y , 1 9 7 7, 2 0 1 2 11 4 9 9 S c h o e l l M. G e n e t ic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8 3, 6 7 1 2 2 2 2 52 2 3 8 1 O 沈平 , 徐永 昌. 中国陆相成 因天然气 同位素组成特征[ J ] . 地球 化学 , 1 9 9 1 , 2 0 2 1 4 4~1 5 2 1 1 戴金星 , 戚厚发. 鉴别煤成气 和油型气等指标的初步探讨 [ J ] . 石油学报 , 1 9 8 5, 6 2 3 1 ~3 8 1 2 戴金星. 天然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 的成因研究 [ J ] . 天然气工 业 , 1 9 9 0, 1 0 6 5~ 2 0 1 3 宋成鹏 , 张晓宝 , 汪立群 , 等. 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 及气源判识 [ J ] . 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9 , 3 0 1 9 0 9 6 1 4 郭小文 , 何生. 伊通盆地天然气成 因类型与成藏 [ J ] . 石油与天 然气地质 , 2 0 0 9, 3 0 1 2 6 0~2 6 7 1 5 P r i n z h o f e r A , Hu e A Y. Ge n e t i c a n d p o s t g e n e t i c mo l e c u l a r a n d i s o t o p i c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 s i n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J ] .C h e m i c a l G e o l o gy, 1 9 9 5, 1 2 6 3 4 2 8 1 2 9 0 1 6 Hi l l R J , Yo n g c h u n Ta n g, I s a a c R.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o i l c r a c k i n g b a s e d o n l a b o r a to r y e x p e r i m e n t s [ J ] . O r g a n i c G e o c h e m i s t ry, 2 0 0 3, 3 4 1 1 6 5 11 6 7 2 1 7张水 昌, 梁狄刚 , 朱光有, 等. 中国海相油气形成的地质[ J ] . 科 学通报 , 2 0 0 7, 5 2 增刊 I 1 9~3 1 1 8张水 昌, 梁狄刚 , 张宝 民, 等. 塔里木 盆地海相 油气的生成 卷 七 [ A] . 见 贾 承造 , 编. 塔 里 木 盆地 石油 地 质与 勘探丛 书 [ C] . 北京 石 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0 4 . 2 0 0~2 3 0 1 9 C a i C F, Hu W S, W o r d e n R H. Th e r mo c h e mic a l s u l p h a t e r e d u c t i o n i n C a m b r o O r d o v i c i a n c a r b o n a t e s i n C e n t r a l T a r i m[ J ] . Ma -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2 0 0 1 , 1 8 6 7 2 9 7 4 1 2 O 蔡春芳 , 邬光辉 , 李开开 , 等. 塔中地 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 原作用与原油 中硫的成因[ J ]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 0 0 7, 2 6 1 4 4~4 8 2 1 李开开 , 蔡春芳 , 蔡缪璐 , 等. 塔中地 区上奥 陶统热液流体与热 化学硫酸盐还 原作用 [ J ] . 石油 与天然 气地质 , 2 0 0 8 , 2 9 2 ’ 1 7 ~2 2 2 编辑张亚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