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pdf
第30卷第2期 磊沽 专天然 乞比彦 0IL& G A SGEOLO GY2009年4月 文章编号0253 998520HD902 0210 05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苏永进 卜。 ,唐跃目0 。 ,石胜群 。 ,房新娜 。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8 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728;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257000;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012 摘要在区域构造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分析 的基础上,对北部 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重点开展了储集 层、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研究,建立起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认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是主 要含油层系,包 括4套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为流二段和流三段上部暗色泥岩,2套重要的砂岩储层是流三段和涠洲组;圈闭类型以断鼻、 断块及地层超覆型为主,时间、空 间上配置较好;成熟烃源岩、储层发育、断层特征、盖层条件和圈闭形态及落实程度是油 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包括深凹带内斜坡带、南部断阶带和外斜坡、远斜坡带三种成藏模 式,内斜坡带西部地区为勘 探最有利的区带。 关键词储集层;成藏特征;主控因素;迈陈凹陷;北部湾盆地 中图分类号1’ E122.1 文献标识 码A Characterist ics 0fhydrocarbon p0 0l inginthe east0f t heMaichens ag0ft heBei buGul fBasin SuY0 n舀in ’一 ,T angYuegang ’ ,ShiS hengqu n 。 ,F angXinn a 4 1 .mi胍‰i睨瑙毋 矿胧 ni 昭 n蒯扎c加 研 ,曰e咖昭 10008 3 ,傩i M ; 2.吼i胁P e抛如um& C km如口Z bp删iD n , &咖昭100728,眈iM ; 3.脓er 上n矾胁£如眦 矿G e叩咖icnZ‰加 f 0 鲁 协 ,I s i n叩∞以0 ,榉“Di 口 诌埘 cD唧。形 , № 谢n g, 伽 舻 『 上21004 6 ,吼i 加 ; 4.sin叩ec讹,托舻脚m凰 砌肛e,&彬愕100012,吼i朐 A bstractB丑 Lsed0 n thean aL ysis 0fr e舀0 n altect oniceV0lution , stmct ur alunitdiVisionandchar acter istics ofstm 。 tadevelopment,thereseI、 , oir S ,hyd rocar hon p0 0l ingeondition s andm aincont I_ 0llingf actor sw er e studiedt0setup p0 0l -f 0丌 ni ngmodelsintheeast0ftheMaichenS a g 0ftheBei buGul fBasin. ’r h ePaleogeneL iu shagangand weizhouf 0Ⅱ nation sE ZandE钾respectivel ya肥 thedomin antoil -bear ingf omation s whichin cludef our setso f r eservoi卜 sea lcombina tions;t hedar km udstoneintheEZ 。 andtheup perE Z ’ arethem ainsou rcer ocks;t heEZ 。 and E埘aretw0impor tantsandstoner eservoirs.Thetm ps ar e main l yf a ultednose,f aultedblockandstrati g r aphic 0 ver laptraps withgoodtimingandspatialcoj g u rations.The pred omin antf actors contr 0Uing p00l f 0硼 ingcoul d bematur e sour cerocks,resen , 0irsdevelopment,f aul tfleatures,sealingcond i tions,confi g u r ationoftr aps andthei r wor kab ledegr ee.Ther ear ethr eehydr ocar bon pool ingm odels,includingthein n e卜 s10pezon einthedeepsag, f aul tbenchinthesouth,0 ute卜 slopeand f arslopezon e.Thew estem par t0fi n n er s10pezon eisthemostf aV ora blear eaf orf unher explor ation. Keyworll sresen r oi r;pool -f o rnlingch啪cter istics;m aincontml lingf actor;Ma ichensa g;Bei buGu lfBasin 迈陈凹陷位于广东省雷州半 岛南部,构造上 位于北部湾盆地中南部雷 一 琼坳陷区,是 一 个 由若 干凹陷及 凸起组成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图 1。 凹 陷主体部位向西倾没 于海区,研究区位于凹陷向 收稿日期2009 01 一 03。 第 一 作者简介苏永进1969 一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油气成藏。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2期苏永进,等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21 1 田 已勘探井 囫 一 、二级 断层 囫 了、四级 断层 固 推测断层 回 三维地震 工区 l■● 。 0 0 n起低凸起凹陷深凹带 图1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区划 F i g .1St r ati gr aphi ccolum nintheeastoftheMaichen sa g 东抬起的陆上部分,南北两侧为断层所夹持,东侧 遭断层封挡。迈陈凹陷总面积约 2600 km 。 ,研究 区面积约为400 km 。 。 2005年5月完钻的徐闻x1 井获得了油气突破,展 示 了该区良好 的勘探前景。 但是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及地下构造复 杂,圈闭类型多 样,且主要储集层古近系 流 沙港 组三段物性 变化对油气 富集起着重 要 的控制作 用,导致进 一 步勘 探的难度 较 大。因此,开 展地 层、构造 断裂 、沉积相和储层 预测研究,分析油 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建立 迈陈凹陷东部地区 油气成藏模式,对下 一 步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1 地质特征 1. 1区域构造演化 北部湾盆地是 一 个北东与北西向复合断陷的 裂谷盆地,为南海北部裂谷系 中诸盆地之 一 谯汉 生,1999。该盆地属过渡型 地壳,主要成盆期为 古近纪,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的特征 。 。中生 代及以前,由于盆地所在区域受加里东 、印支和燕 山运动多次以褶皱 为主伴有 断裂 活动的影响,构 造格局十分复杂,基底面貌不甚清晰。晚中生代 以来经历了伸展张裂和张裂后两大演化阶段 p0 。 1伸展张裂 阶段 晚 白垩世末 一 古近 纪初, 由于印度 一 澳大利亚板块 向北东方 向俯 冲,使得 中 国东南部陆块 向南引张挤出,地壳减薄,地幔被动 上拱,形成 一 系列北东 向的伸展张裂,发展形成 一 系列断陷凹陷。本 阶段又可细划 为初始断陷裂 陷I幕、强烈断陷 裂 陷Ⅱ幕和稳定沉降裂陷 Ⅲ幕3个亚阶段。 2裂后阶段进入新近 纪以来 ,由于张裂 阶 段热力的逐渐释放,经南海事件N/E的解体不 整合,转换成热收缩或热沉降,并伴随有火山喷 发,由断陷转 变 为坳陷阶段。该 时期断裂活动微 弱,断层不发育,形成新近系的披覆层。由于南海 的扩张,海水侵入,其沉 积环境也由古近纪的陆相 变为滨浅海相沉 积,区域地层表现为简单披盖式 结构。第四纪以来,盆地 经历 了强烈的火山喷发, 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分布。 1.2 地层发 育特征 研究区钻遇的地层包括第四系、新近系、古近 系、白垩系及基底地层等图2。徐 闻 x1井 、徐 闻x2a井揭示研究区古近系流沙港组 一 段Ef 。 和流沙港组二段E,2 。 上部地层 沉积缺失,新生 界地层 发 育齐全,地层由新至老分别为第四系 Q,新近系望楼港组N叫、灯楼角组N。d、角 尾组N,,和下洋组N。z,古近系涠洲组E,加、 流沙港组EZ和长 流组E,c地层 一 。图 2。 区域勘探成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地区主要含油 层系为古近系流沙港组 和涠洲组。 流沙港组主要发育流三段、流二段两段地层。 流三段地层为湖相碎屑岩沉 积,主要岩性为深灰、 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 色砂岩、含砾砂 岩互层,沉 降中心位于南部深凹带邻近陡坡带 一 侧,自南西 S W向北东NE 方 向,地层厚度逐渐减小;流二 段地层为湖相泥岩 沉积,凹陷斜 坡及 凸起部位由 于抬升较高遭受剥蚀,造成 流 一 段地 层的严重剥 蚀及局部流二段上部地层缺失。涠洲组分为三段 地层,残留厚度 自南向北依次减薄。 1.3 构造单元划分 迈陈凹陷主体部位除南部的灯楼角控凹断层 外,大体上以迈①断层、迈③断层 、迈⑤断层为界,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12 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0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层 ┃ 底深/ ┃ 岩性剖面 ┃ 主要岩性 ┃ ┣━ ━ ┳━ ━ ┳━━ ━ ┳━ ━ ━━┫ ┃ ┃┃ ┃ 系 ┃ 统 ┃ 组 ┃ 段 ┃ m ┃┃ ┃ ┃ 0 ┃ ┃┃┃ ┃ ┃┃ ┃ ┃ N2 ┃ N2w ┃ ┃┃┃ 未录井┃ ┃ ┃┃┃ ┃ ┃┃ 为灰黄色、灰绿色含砾砂岩、中粗砂┃┃┃ ┃ Nd ┃ ┃┃┃ 岩与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 、泥岩不┃ ┃ ┃ ┃┃┃ 527 ┃ ┃ 等厚互层 ┃┃┃ ┃ ┃┃┃ ┃ 浅灰色、灰绿色中砂岩、含砾砂岩与 ┃ ┃ ┃┃ NlJ ┃┃ ┃ ┃ 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不等厚 ┃ ┃ N ┃ Nl ┃ ┃ ┃ l029 ┃┃ 互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套灰黄色、浅灰色砾岩、砂砂岩、 ┃┃ ┃ ┃ N-f ┃┃┃ ┃ ┃┃ ┃ ┃┃ ┃ ┃┃ 含砾砂岩夹灰色砂质泥岩、泥岩 ┃ ┃┃┃ ┃ ┃ 1 6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1w ’ ┃ 18 8 8 ┃┃ 浅灰色含砾砂岩与棕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舢 。 ┃┃┃ 浅灰色、灰白色细砂岩与棕色、紫色、 ┃┃┃ B ┃┃┃ ┃ ┃ 灰色泥岩互层 ┃ ┃┃ ┃ ┃┃ 2776 ┃ ┃ ┃┃ ┃ ┃┃ ┃ ┃┃ 浅灰色、灰白色含砾砂岩与棕色 、 紫 ┃ ┃ ┃┃ ┃ E、∥ ┃ ┃┃ ┃ ┃┃ ┃ ┃┃┃ ┃ 色泥岩互层 ┃ ┃ ┃┃ ┃ ┃ 34 83 ┃┃ ┃ ┃┃┃ ┃ E2, 。 ┃┃ ┃ 灰黑色泥岩 ┃┃ E ┃┃┃ ┃ ┃┃ ┃ ┃┃ ┃ ┃┃ 3673 ┃ ┃ ┃┃ ┃ E2 ┃ ┃┃┃ ┃ 中上部为灰黑、深灰、灰色 泥岩夹浅灰 ┃┃ ┃ ┃┃ ┃ ┣━ ━ ━━ ━ ━┫┃ ┃ ┃┃ ┃ ┃┃┃ 色细砂岩、灰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灰 ┃┃┃ ┃ ┃┃ ┃ ┃ 黑色碳质泥岩、棕红色泥岩斑块 ┃ ┃ ┃┃ ┃ E2『 】 ┃┃ ┃ ┃┃┃ ┃ ┃┃ ┃ ┃ 下部为浅灰、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与 ┃ ┃ ┃┃ ┃ ┃┣ ━ ━━━ ━ ━┫ ┃ ┃┃ ┃ ┃┃ ┃ ┃ 暗绿灰、灰黑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夹棕 ┃ ┃ ┃┃┃ ┃ ┃┃ 红色泥岩斑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33 ┃ ┃┃ ┃ ┃┃ ┃ ┃┃┃ 棕红色泥岩,夹暗棕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 ┃ ┃ ┃ EI ┃ E一曲 ┃┃ 4376 74 ┃ ┃ 砂岩和浅灰色细砂岩、灰质粉砂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迈陈凹陷东部地区地层柱状 图 Fi g .2Mapshowingthedivisionofstructura lunits intheeast0ftheMaichensag 自南向北划分为南部 断阶带、深凹带、内斜坡 带、 外斜坡带,凹陷东端 与徐 闻凸起接壤部位为地层 上倾超覆带图1。 1. 4 储层发育特征 研究区目前有探井5 口徐闻x1 、徐闻 2a、 迈参2、徐4和乌29 1a 一 1井钻达流沙港组 地 层,迈参 1井和凹陷周边的乌1 ,2,3井钻达 涠洲 组地层。徐 闻x1和徐闻X 2井揭示 了流沙港组和 涠洲组为研究区两套重要的砂岩储层。 徐闻xl、徐 闻 2a钻遇的流沙港储层以流三 段砂岩储层为主,储集类型主 要为孔隙型。根据 岩性特征,流三段可分为 E 2;,EE,EE和 E E 4 个亚段,发育有湖底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 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砂体。岩心分析表明,流三段 物性较差,孔隙度5 .1% ~ 1 1.3% ,平均为 7.5% ; 渗透率0 .24 410 一 ~ 1.78010 ~ 仙m 。 ,平均 为 0.7310 ~ m 。 。 涠洲组 主要为辫状 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储集层岩性 为砾状 砂岩、含砾砂 岩、含砾 细 砂岩、粉砂岩、细砂 岩等。涠 一 、涠二和涠三段砂 岩均比较发育。涠洲组物性要好于流沙港组,雷 琼地区古近系 1 1 口井173个涠洲组第二段的样 品分析,涠洲组砂岩孔隙度范围 一 般 15% ~ 25% , 渗透率 110 ~ ~ 76010 ~ “m 。 。由于地层埋深、 沉积相带等的不同,研究区内各凹陷 的物性特征 也不尽相同。 2 油气成藏特征 2.1 油源条件 迈陈凹陷主 要烃源 岩古近 纪流二段、流三段 上部暗色泥岩,分 布于迈陈凹陷东部 的大部分区 域,且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源对比表 明徐闻 x1井流三段所产原油来源于流沙港组烃源岩 ∞扣J 。 2.2 储 盖条件 研究区凹陷较深部位包括4套储盖组合,发 育有流三段、涠洲组、下洋组 和角尾组等砂岩储层 和流沙港组、涠洲组下部、角尾 组 泥岩段区域性盖 层。流沙港组、涠洲组 盖 层在凹陷较深部 位保存 完好,向斜坡高部位相变、减薄;而角尾组盖层在 全区分布稳定。 2.3 圈闭及配套条件 迈陈凹陷东部地区圈闭发育,圈 闭类型以断 鼻、断块及地层 超覆型为主。迈陈凹陷主体部位 断裂发育,断层以 NE E 向为主,断层主 活动期古 近纪长流期至新近 纪下洋期E。c 一 N,z,断层与 倾斜地层配置形成 的断鼻、断块圈闭发育,其 中尤 以深凹带和内斜坡带最为发育。凹陷东缘与徐 闻 凸起接壤部位,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 地层向上 倾方向超覆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 本区圈闭发育定型期为古近 纪涠洲组期至新 近纪下洋期,而流沙港组烃源岩大量 生排烃期 为 E ,伽 一 N ,圈闭发育形成期早于或 同步于油气生排 烃期,时间配套有利。此外,本区流三段上部储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2期苏永进,等 .北部湾盆地 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213 紧邻或穿插于流沙港组烃源岩中,流三段中下部 储层位于烃源岩以下,涠三段储层紧邻烃源岩之 上,油气在初次运移进入储集层后 主要靠侧向运 移到圈闭中聚集成藏,空 间配套较为有利;涠二段 中部、下洋组 一 角尾 组储层分别位于流沙港组烃 源岩以上,两者通过断层或其派生的裂缝相沟通, 垂向运移到各圈闭中聚集成 藏,空间配套 条 件 一 般。 2.4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的过程,就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过程。主要决定于是否 具备良好的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和运移、圈闭、保 存条件的配置 0“ 。通过对迈8块油气藏的解剖, 结合区内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参考北部湾 盆地油气富集凹陷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迈陈 凹陷东 部地区能否成藏主 要取决于以下几个 方面 1成熟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形成和分布 烃源岩研究 表明,迈陈凹陷烃源岩以流二段 发育最好,流三段中上部烃源岩也较发育,是本区 最重要 的主力生烃层段。有 机质成 熟度 参 数表 明,徐 闻x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已进入成熟 阶段, 但对于徐 闻x1井往北 的斜坡带,烃源岩是否 也已 达到成熟阶段,以及成熟生油岩的分布范围到底 有多大还有待钻井证实及更 深入的研究,成熟 烃 源岩的分布范 围决定了本区油气潜力。 2储层相带 、物性差 异影响着圈闭成藏及富 集程度 徐 闻xl井在流三段见到油流,虽然证实了本 区存在储层,但由于埋藏深、成岩作用 强烈,其储 集性能普遍较差,储层评价属于低孑L、特低渗储层 和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且流三段中上部砂岩储层 大多以薄层状为主,单层厚度通常 1 ~ 3m ,不利于 形成规模较 大的油藏。地层及储层预测 研究 认 为,流沙港组在徐闻X1井往北及往 西方向应该发 育有储集性能相 对较好的砂体,可能成 为 寻找油 气藏的有利目标区。 3断层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成藏 北部湾盆地已发现的20个油气藏中,由断层 作侧封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有 13个 旧’引 。区内 断层较发育,在中新世以后,由于构造活动微弱, 区内控制圈闭的断层基本不活动或活动微弱,断 层对油气的封挡作用 主要取决于其侧向封挡的能 力。侧向上断距的大小决定了断层两侧岩性 的配 置情况,只有合适的断距才能使得流三段砂岩与 对盘 的泥岩对接。 4 盖层条件影响着圈闭成藏 区内流三段上部 一 流二段 泥岩在内斜坡及深 凹带具有 一 定的规模,但在外斜坡及凹陷边缘,随 着流二段被剥蚀、流三段上部被剥蚀或相变为砂 岩,使得流三段砂岩缺少有效 的盖层,而直接与上 覆涠洲组砂砾岩地层接触 ,将会 导致油气的逸散。 涠洲组砂岩较流沙港组更发育,但缺乏区域盖层, 局部盖层的规 模 成 为其油气成藏的重 要控 制 因素。 5圈闭形 态及落实程度是影响油气成藏的 关键 因素 构造圈闭面积较大,幅度较高,有利于油气成 藏,迈6块钻探失利的关键因素是 圈闭幅度低、圈 闭不落实。另外,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海域二维区 测线较稀,资料品质较差,所发现 的局部构造落实 程度 一 般;陆上三维工区西部地震品质较差,使得 所发现 和落实的圈闭主 要集中在 中西部 ,中西部 三维资料品质相对较好,构造圈闭较落实,是下步 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2.5 油气成藏模式 依据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定义 和类型 和划分原 则,北部湾盆地成藏动力 系统可划为自源封闭成 藏动力系统和它源 开放型成藏动力学 系统 r l H j , 其界面为流二段孔隙流体异 常高压带顶面或流 沙港组地层 顶面。 根据 断裂发育及成藏体系的 划分,研究区主要包括深凹带 内斜坡带 、南部断 阶带和外斜坡、远斜坡带三种成藏模式。前两种 成藏 模式包括 自生自储型、下 生上储型 两种 类型。 自生自储型深凹、内斜坡带流沙港组烃源岩 已成熟,流二 一 流三段上部泥岩段为生油 层、盖 层,流三段砂岩为储集层,烃源 通过初次运移至储 集层于高部位聚集成藏。 下生上储型以流二段 一 流三段上部泥岩段 为生油层、盖层,涠三段砂岩为储集层,涠二段泥 岩发育段为盖层,烃源通过断层垂向运移、侧向运 移至储集层于高部位聚集成藏。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1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0卷 2.6 有利区带优选 迈陈凹陷东部具有形成油藏的油源条件,圈 闭形成时间早,保存条件好,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 带。就局部构造而言,因其所处构造部位和具体 地质背景不同,成藏条件亦有较大差异。通过储 层预测研究、成熟生油岩分布特征、保存 条件、断 裂发育及构造背景 、局部圈闭发育落实等条件,综 合评判徐 闻三维区临深凹的 内斜坡带西部地区为 下步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1位于生油岩成熟区 ,区内徐闻 2a、徐 闻 X1井生油岩均达生油门限。 2流沙港储层发育 ,沉积相带有利。 3处于整体构造高带 ,圈闭发育,构 造位置 相对有利,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 4 流二段盖层厚度200 400m ,流沙港组盖 层条件有 利;徐 闻x2a涵洲 组泥岩厚于徐闻X1 井,涠洲组局部盖层发育。 5徐闻3 Din ne54 线构造发育史表明,圈闭 的空间和时间配套条件有利。 3 结语 1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钻遇地层 为第四系 ,新 近系望楼港组、灯楼角组、角尾组和 下洋组,古近 系涠洲组 、流沙港组和长流组 地层。主要 含油 层 系是古近系流沙港组 和涠洲组。 研究区断裂发育,主要包括南部断阶带、深凹 带、内斜坡带、外斜坡带和 地 层上倾超覆带等5个 构造单元。 2流沙港组 和涠洲组为研究区两套重要的 砂岩储层。流沙港储层以流三段砂岩储层为主, 主要发育有湖底扇、三角 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 水下分流河道等砂体;涠洲 组 主要为辫状河三角 洲和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涠 一 一 涠三 3个层段砂 岩均比较发育。涠洲组物性要好于流沙港组。 3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流二段 和流三段上 部暗色泥岩;包括 4 套储盖组合;圈闭发育,圈闭 类型以断鼻、断块及地层超覆型为主,时 间、空 间 配置较好。成熟烃源岩、储层 发育、断层 特 征、盖 层条件和圈闭形态及落实程度是控制油气成藏的 主要因素。 4研究区包括深凹带 内斜坡 带 、南部断阶带 和外斜坡、远斜坡带3种成藏模式;以流二段孔隙 流体异常高压带顶 面或流 沙港组 地层顶 面为界, 可划分出自生自储型、下生上储型 两种类型的成 藏动力学系统。内斜坡带西部地区为下步勘探最 有利的区带。 参考文献 1 沿海大陆架及 比邻海域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 .中国石油 地质志[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 92,16341 4 78 2 江文荣 .北部湾盆地幕式裂陷作用与油气[A ] .张功成 ,徐宏, 王同和,等.中国含 油气盆地构造 [c]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9 .4 2 ~ 52 3 朱伟林,江文荣 .j E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与油气藏[J].石 油学报,1998,1936 ~ 10 4 康西栋,赵文翠,潘治贵,等 .北部湾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 部构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4,194493 ~ 502 5 康西栋,李思田,李雨梁,等 .北部湾盆地今古地温场特征及热 史演化[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5,252173 ~ 177 6 朱伟林,吴 国喧,黎明碧 .南海 北部陆架北部湾盆地古湖泊与 烃源条件[J] .海洋与湖沼 ,2004,3518 ~ 14 7 蒋有录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2006 8 杜振川,魏魁生 .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复合扇体特征及油气勘探 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2332 74 ~ 278 9王红波.北部湾盆地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地质录井体会 浅 谈【】] .中国海上油气 地 质,1996, 10 5346 ~ 34 8 10 郝芳,邹华耀,倪建华,等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与深层油气 成藏条件[J] .地球科 学 中国地质 大 学学 报,2002,27 5610 ~ 615 11 李美俊,王铁冠,刘菊,等.由流体包裹体均 一 温度和埋藏史确 定油气成藏时问的几个问题 以北部湾盆地福山 凹陷为例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282151 ~ 158 12 赵振宇,周瑶琪,马晓鸣,等 .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层对油气成 藏的重要影 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282299 ~ 308 13 邓津辉,周心怀,魏刚,等.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油气成 藏的关系 以金县地区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1102 ~ 106 14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等 .油气成藏期研究新进展[J].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271 ~ 276 编辑陈喜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