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苏联石油产区的战略接替及其启示.pdf
第 3 3卷第 1 期 沾 天热气北 0 I L G A S G E O L O G Y 2 0 1 2年 2月 文章编号 0 2 5 39 9 8 5 2 0 1 2 O 1 0 1 4 81 1 俄 罗斯一前 苏联石油产 区的战略接替及 其启 示 张 抗 , 董 立 , 温 友建 1 .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国石油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华北石油工程事业部, 河北 任丘 0 6 2 5 5 2 摘要 单独油气田的生命周 期是有 限的, 而油气生产的持 续发展要靠 两个 接替 一是战术接替 , 即老 油气 田 区内的潜 力 挖掘与增储上产; 二是战略接替, 即新领域、 新类型、 新层系, 特别是新油气产区的开拓等。沙俄一前苏联一俄罗斯石油产 区经历了从第一、 第二到第三巴库的紧凑接替, 为我国产区战略接替研究提供 了实际案例。对前苏联解体之前和之后产 量起伏的分析表明 为解国内政治一经济之困和扩充军备之需而剥夺 了石油工业进行战术战略接替所必须的投资是影响 其持续发展 的首要原 因。如果不改变俄 罗斯 目前的政策, 实行 改革 开放 , 从 国 内国外两方面 大力筹集 资金就 难 以保 障其 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难以保障出口增长, 也就难以实现其“ 油气富国” 的初衷。石油生产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增强进行 战术和 战略接替 的 自觉性和 主动性 , 以不断开拓 的“ 进攻” 去 实现石油工业 的持 续发展。基于 上述 分析 , 最后 提 出实现战 略接替的必备条件从实际情况 出发提出的战略性开拓新思路, 与目标艰难条件相适应的勘探开发新技术, 投资的保障和 一 定 的时间周 期。 关键词 战术接替; 战略接替; 新区开拓; 投资保障; 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 3 文献标 识码 A S t r a t e g i c r e pl a c e m e n t o f o i l p r uc i ng a r e a i n Rus s i a - f o r me r So v i e t Un i o n a n d i t s e nl i g h t e n me n t Z h a n g K a n g , D o n g L i a n d We n Y o u j i a n 1 .S I N O P E C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f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H u a b e i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 C N P C B o h a i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 , R e n q i u , H e b e i 0 6 2 5 5 2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l i f e c y c l e o f a s i n g l e o i l /g a s fie l d i s l i mi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p r o d uc t i o n o f 0 i l a n d g a s r e l i e s o n t wo r e p l a c e me n t st h e fir s t i s t a c t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 i . e .r e s e r v e s a n d pr o d u c t i o n g r o wt h i n ma t u r e o i l /g a s fi e l d a r e a ; t h e o t h e r i s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 i . e . f r o n t i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c l u d i n g n e w d o ma i n s, n e w r e s e r v o i r t y p e s, n e w p l a y s . Fr o m Ts a r i s t Ru s s i a t o t h e f o r me r S o v i e t Un i o n a n d t o Rus s i a, o i l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a c l o s e r e p l a c e me n t f r o m t h e fi r s t t o t he s e c o n d a n d t o t h i r d Ba k u, wh i c h p r o v i d e s a g o o d c a s e s t u d y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a i n Ch i n a . Th e a n a l y s i s o f o i l p r o du c t i o n c h a n g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b r e a k u p o f f o r me r S o v i e t Un i o n d e m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t r a n s f mT i n g i n v e s t me n t n e e d e d f o r t h e t a c t i c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 e n t f r o m o i l i n d u s t r y t o o t h e r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 i c a r e a s i s t h e i n a j o r f a c t o r i n flu e n c i n g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t s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 I f Ru s s i a d o n o t r e f o r m , o p e n u p a n d r a i s e e no u g h f un d s fro m b o t h d o me s t i c a n d a b r o a d c h a n n e l s n o w , i t wi l l be h a r d t o g u a r a n t e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o i l i n d u s t r y ,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o i l e x p o r t a n d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 o b j e c t i v e o f ‘ ‘ e n r i c h i n g c o u n t r y v i a o i l a n d g a s ” . T h e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r u l e s r e q u i r e U 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w i l l i n g n e s s a n d a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a t 一 t i c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 a n d c o n t i nu e t o “ a g g r e s s i v e l y ” r e a l i z e t h e s u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i l i n d us t r y . Fi n a l l y, t he p a p e r p r o po s e s t h e pr e r e q u i s i t e t o r e a l i z e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n e w s t r a t e g i c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a l i t y, n e w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d a pt e d t o t h e c o mp l e x p l a y a n d h a r d c o n di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9 0 7; 修订 日期 2 0 1 1 1 0 2 O 。 第一作者简介 张抗 1 9 4 0 一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油气勘探与能源发展战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期 张抗, 等. 俄罗斯一前苏联石油产区的战略接替及其启示 1 4 9 t i o n s, i n v e s t me n t g u a r a n t e e a n d c e r t a i n t i me c y c l e . Ke y wo r ds t a c t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 s t r a t e g i c r e p l a c e me n t , f r o n t i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v e s t me n t g ua r a n t e e, Ru s s i a 1 油气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地下资源采掘业类似 , 单个油田、 油区 都要经历其生产 的发展 、 兴盛、 衰竭 历程 , 可称 为 油气田 区 的生命周期。从石油地质角度上看, 油气 田指平面上基本联在一起 的油气藏 , 而 油气 区往往指一个较大的含油气盆地或一群有成 因相 似性的中、 小含油气盆地群。显然 , 单个油气 田的 生命历程较简单 , 油气 区的生命历程就相当复杂 、 漫长。面对着 有其 客观 兴衰 过程 的众 多 油气 田 区 , 油气工业欲求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两方 面作艰苦的努力 , 即生产 的战术 性 接替 和战略 性 接替 。 1 . 1 油气生产的战术接替 对于已经开发的老油气 田来说生产的战术接 替首先是提高其储量的动用率和采收率 。随着生 产 的进行 , 初期没条件动用 投入 开采 的部分储 量可因地表设施 的完善 、 开采技术 提高而逐渐被 动用 , 这个过程对于其不同区块 、 层段油气性质不 同的大油 田表现得相 当明显。我们知道 , 油气 田 中能够开采到地面的部分 可采储量 总是小于地 下实际蕴藏 地质储量 , 这个部分用百分 比表达 就称为采收率。技术水平提高 特别是适应开发 变化的新技术 、 新工艺 和油气价格上涨都使油气 田的经济可采下限降低 、 采收率提高 , 其生产期得 到相 当大的延长。此外 , 油气 田储量 的探明也是 逐渐发展的过程 。初期往往仅发现和探明主力油 气产层 、 主力油气藏 , 而后不断发现新的可采油气 层 、 油气藏 , 甚至在周 围不 断发现新的油气 田, 储 量在断续增 加。从美 国大陆老油 区的统计看 , 油 气 田投入开发后 6 0年 内不断有新储量增加 , 油 田 累计 储量平均可增至最初 的 7 . 5 8倍 , 气 田可增 至 4倍 。从最初 的和/ 或静止的油气 田已探 明 储量看油气 田的生命周期可相 当短 , 但从不 断增 加的 地质 储量和不断提高 的采收率看这个生命 历程可大为延长 , 可达最初 预期 的数倍 。油气 田 区 时间一产量 曲线往往不是短周期 的“ 不对称 类正弦曲线” , 而是长周期 多峰式 的复 杂起伏形 态 _ 1 J 。各老油气 区, 特别是 中国老 油气 区 如松 辽盆地 、 渤海湾 盆地 的生产 实践雄辩 地说 明了 这个问题 J 。以这 种方式求 得老 油气 田生产 的 持续发展 , 可 主要依靠 已有思 路 的深 化 和发展 , 其影响也主要 限于老油气 区内 , 因而特称 为战术 性 接替 。 1 . 2油气生产的战略接替 老油气 田 区 的战术接替可相 当程度地延长 其生命历程 , 但不能改变其 由兴到衰 的规律性过 程。单个油气区有较强生命力 较高产量 的时间 长不过十余年、 数十年。显然, 要取得更长期的持 续发展必然要开拓新油气产区。不 同油气 区间的 地质特点往往有重大差别 , 其勘探开发思路 和所 依托的技术路线 、 工艺水平也往往要有重大改变 、 创新 。此外 , 不同油气 区间的地缘油气关系不 同, 新油气区的投产往往会对国家 、 甚至 国际的经济 、 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 响。从这个角度 出发把新油 气产 区的开拓归属于战略 性 接替。 对于经历 了漫长复杂地质演化过程 的叠合盆 地 , 可以有若 干个处 于不 同构造层彼此差别很 大 的含油气系统 , 而最初往往仅发现并开发浅 、 中部 或最富、 最易采 的含油气层系。深部层系、 低品位 或边际性油气藏 的开拓不但要求 有更高 、 甚至全 新的技术手段 , 往往也要求 有创新 的勘探思路 和 理论认识 。此外 , 石油 工业开始时不 高 的技术水 平只能 开发 其 油气 特 别 富集 、 经 济 效益 高 的类 型聚集于良好储层 、 背斜类圈闭中的油气藏。 但在现实中还有多种非背斜 圈闭 型油气藏, 他 们因难于用一般地质、 物探方法发现而泛称为“ 隐 蔽型” J 。相对于背斜型 , 多种隐蔽型油气藏 田 都可归为新类型。在油气开发上 , 以 2 0世纪 6 0 7 0年代的技术水平能够开采且有经济效益的油气 赋存被称为常规油气 领域 , 当时达 不到该要求 的 多种油气赋存 如油砂 、 油页岩 、 煤层气 、 页岩气 泛称为非常规油气 , 他 们常被归为新领域 。初步 调研发现 , 就地下赋存量说非背斜 比背斜型 、 非常 规比常规油气要大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从背斜 型到非背斜型、 从常规 到非常规油气 , 其勘探开发 的实现都要求技术 的巨大进展 、 理论 的重大创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5 0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3 3卷 和经济边际值的相应降低 , 。综上所述 , 这类 向 新领域、 新类 型、 新层 系的开拓 , 不管在老油气区 还是新油气 区, 都可归于战略接替范畴。 战术接替和战略接替的实施奠定 了世界油气 工业至少在一 、 两个世纪的长期尺度上持续发展 的资源基础。限于篇 幅, 本文重点讨论油气产 区 的战略接替。对 此, 现代石油工业开始更早 的国 外有许多良好的案例 , 沙俄一前苏联一俄罗斯多年 的石油史就是其中之一 。对其历程的分析讨论可 以对战略接替的认识、 中国石油工业 的发展有许 多启示。 2 “ 第一巴库” 高加索油区的兴衰 2 . 1 巴库石油的开发使俄罗斯帝国曾居世界第一 1 8世纪中叶沙皇治下 的俄罗斯帝 国 以下 简 称沙俄 将疆域扩展到外高加索 J 。以帝 国的实 力开拓阿塞拜疆 以巴库为 中心 的油 田, 1 8 6 4年开 始机械采油 , 1 8 7 0年引进美 国钻机打 出高产 白喷 井 , 1 8 9 8 --1 9 0 1 年问达到产量的第一峰值 1 1 5 7 1 0 t , 以占世界产量 5 0 %而居世界各 国之首 。其 后 由于掠夺性 的开采使其产量下 降, 而主要 由于 美 国德克萨斯纺锤顶等大油 田的开发而使美拔得 头筹 。十月革命前油区的勘探开发 已扩展到北 高加索 , 发现老格罗兹 尼、 十月等 探 明储 量 , 下 同 储量亿吨级 的大油 田和达 4 . 31 0 t 的马尔 别克一阿列龙特大油 田。但“ 一战” 和革命后的大 动荡使该油区产量大幅下降。 2 . 2 直到“ 二战” 后高加索油区仍是前苏联经济 的支柱之一 十月革命后 随着经 济的恢 复, 高加索油区石 油产量在 1 9 2 8年达 到了“ 一战” 前 的第一峰值水 平 , 产量 占全苏油 9 6 . 3 %。2 0世纪 3 0年代 以来 巴库石油开发有快速 进展 , 1 9 4 0年 阿塞拜疆石油 产量达到历史峰值 2 2 2 31 0 t , 也使高加索油区 产量达 到 2 7 2 01 0 t , 占全 国产量 的 8 7 . 2 %。 “ 二战” 使油区生产再遭重创。战后阿塞拜疆产量 已呈降势 , 油 区生产的重点转 向北高加索 山前地 带 。作为产区战术性接 替的大动作 , 勘探主力 目 的层从古近系转 向白垩系 , 探 区向里海水域 和西 岸开拓。1 9 4 9年在海上发现储量 1 . 7 X 1 0 t 的油 石头油 田, 1 9 5 6年在里海东岸 的西土库 曼发现科 图尔捷佩油 田 储量 2 . 81 0 t , 1 9 6 1年在里海 东北哈萨克斯坦发现乌津油 田 储量 7 . 21 0 t , 直到 1 9 6 3年还发 现了储量 1 . 21 0 t的桑加恰 里一 杜凡尼油 田。应该说 , 这时从勘探 和开发上 都完成了整个高加索油区的战术性展开 , 使 1 9 5 5 年的产量仍 占全苏的 3 0 . 9 %。1 9 6 5年达 到产量 最高峰的 4 2 2 01 0 t , 但 由于新产 区的开发 下 述 使它在全苏所 占的份额 反有所降低 , 1 9 6 5年 仅 占1 7 . 4 %, 但仍不失为其经济 的重要 支柱之一 表 1 。此后高加索油区产量呈加速下降之势 , 1 9 6 5 1 9 8 3年 产 量 递 减 率 为 2 . 8 7 %, l 9 8 3 1 9 9 4年产量 递减率 为 5 . 5 2 %, 其 占全 苏的份额 在 1 9 8 3年降到 4 . 1 %。 表 1 前苏联 3个主要油气区不同年度产量及 占全国比例 T a b l e 1 An n u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t h r e e ma j o r o i l / g a s p r o v i n c e s i n t h er me r S o v i e t Un i o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5 2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3 3卷 中生代以来进入稳定状态 的 西西伯 利亚 地 台, 因而在石油地质上称 中新 生界 西西伯利亚 盆 地 。大致在第二巴库开展系统石油普查勘探的同 时, 该区也开始石油普查。但 由于认识 、 特别是手 段 地震勘探 的有效深度、 钻井能力 、 交通和资金 的困难等 的局 限, 少量 的勘探工作 仅布署在西 侧 、 南部的盆地边缘 , 因而成效不大 , 仅于 1 9 5 3年 在西侧发现列别佐沃气 田。东欧、 北美 、 阿拉伯等 地 台的经验和对西西伯利亚地台主体结构 的初步 认识改变了勘探思路 , 认识 到在生烃能力最强的 盆地中心才有优越 的成藏条件。特别是地震勘探 技术的重大进展使较大深度的地下情况有相 当清 晰的反映 , 钻井亦可钻达较大深度 , 技术手段能力 的增强加上资金 尚较充沛使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勘探得以大踏步地向盆地中部推进。在地震勘探 圈出的一系列大型圈闭上 进行甩 开钻探 , 终于取 得重大进展 , 先后发现梅吉昂 、 乌斯季一巴雷克 、 西 苏尔古特 、 苏维埃、 马蒙托夫等十余个大油 田。特 别是 1 9 6 5年发现的萨马特洛尔油 田更令人震惊 , 其累计探明油气储量达 6 5 . 7 61 0 t 油当量 ’ “ J , 成为该油区的主力油田。这些成果为该 区成为波 斯湾油区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油区奠定了基础。但 其开发滞后 , 1 9 6 5年和 1 9 7 0年该 油区产量分别仅 占全苏的 0 . 4 %和 3 . 1 %。巨大 的进 展使前苏联 感到振奋 , 按照传统 , 西西伯利亚油区获得广为传 播的名称第三 巴库。 4 . 2 依托“ 第三巴库”。 苏联成为世界第一 大 产油 国 1 9 7 0年西西伯利亚油区集 中力量开发 , 勘探 开始向条件更加艰难 的盆地北部 、 北极 圈附近推 进。这时前苏联 长期 积累 的 内外矛 盾 已相 当严 重 , 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 与高水平 的军事工业相对 照的是人民生活水平 相当低 。恰值第一 、 第二 次 石油危机使 国际油价高涨 , 决策 当局 只有抓着 石 油的高产扩大 出口才能勉强维持经济 的运转 、 政 局的稳定。西西伯利亚油 区的石油 以年增率两位 百分数快速攀升。1 9 7 0到 1 9 8 0年产量 由 3 1 5 4 1 0 t 升至 3 1 2 5 01 0 t , 年增率达 3 5 . 7 8 %, 占全 苏产量份额 由 8 . 9 3 %升至 5 1 . 8 2 % 表 2 。在伏 尔加一 乌拉尔油区已开始减产 、 高加索油区加速减 产的情况下, 正是 由于西西伯利 亚油区的快 速上 产使前苏联石油产量反而节节上升 , 从 1 9 7 0年的 3 . 5 31 0 t 升到 1 9 8 0年的 6 . 0 31 0 t , 并在 1 9 8 8 年达到 6 . 2 4 31 0 t 的峰值。由于美国 1 9 7 0年达 到 5 . 3 1 1 0 t 的产量峰值后开始下 降, 前苏联从 1 9 7 5年开始登上世界石油产量第一的位置。 应特别注意到 , 在西西伯利亚油区的增产 中, 主体油 田萨马特洛尔起 了很重要 的作用。在只求 高速增产 以济政局之危 、 不惜 “ 杀鸡取卵” 的思想 指导下 , 该油 田 1 9 7 0到 1 9 8 0年产量从 4 3 01 0 t 升至 1 5 4 0 0 X 1 0 t , 年增率达 4 3 . 0 2 %, 占全苏产 量份额由 1 . 2 2 %升至 2 5 . 5 4 %, 这样 超强度开发 对油田的持续发展会产生 明显的负面影响。萨马 特洛尔油田高速上产期仅维持数年 即转为下 降, 1 9 8 0 -- 1 9 8 8年的综合递 减率达 6 . 0 3 %。主力 油 田的快速减产使西西伯利亚油区的年增长率 由两 位降到一位百分数 , 1 9 8 0 i 1 9 8 8年增长率降为 3 . 6 1 %。可以认 为, 萨马特洛尔油 田走下峰值正是 西西伯利亚油 区产量接近顶峰 的讯号 , 而西西伯 利亚油区产量开始降低之时正是全苏石油产量减 少之 日。 俄罗斯和 国际上的许多研究 者都认为 , 西 两 伯利亚油区的勘探和开发程度都还是不够的。从 勘探的平面展 开上说 , 北部地 区, 特别 是鄂 毕湾 、 亚马尔半岛和相邻海域 明显薄弱 , 从纵 向层系上 表 2 1 9 6 9 --1 9 8 8年西西伯利亚油区和其主力油 田占全苏产量百分比 T a b l e 2 P r o d u c t i o n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We s t S i b e r i a o i l p r o v i n c e a n d i t s ma j o r o i l fi e l d s o v e r t he wh o l e S o v i e t Un i o n f r o m 1 9 6 9 t o 1 9 8 8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期 张抗 , 等. 俄罗斯一 前苏联石油产区的战略接替及其启示 1 5 3 看 , 对中、 深层 、 中生界 中下部 的已知含油气层 系 投人的勘探工作还很少 坦 。严格说来 , 该 区内勘 探开发的纵 向、 横 向的战术展开还没能全 面完成 , 这项工作和俄罗斯一前苏联石油工业 的发展进程 被人为地打断了。 5 被 中断的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5 . 1 正常发展历程的中断及其影响因素 从 1 9 9 0年波罗 的海滨 的 3个加 盟共和 国独 立到 1 9 9 1 年底前苏联 国旗从克林姆林宫 降下 , 动 乱中完成了从苏联到独联体的转变 。此后, 俄 罗斯联邦 简称俄罗斯 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在 国际舞台上 。为了说 明其后石油形 势的变化 , 其 产量等数字也只能与此前俄罗斯的相应数字做对 比。前苏联石油产量达 高峰的 1 9 8 8年俄罗斯产 油 5 6 8 2 41 0 t , 占全苏的 9 1 . 1 %; 到前苏联开始 大动荡的 1 9 9 0年 , 俄罗斯产油 5 1 5 8 91 0 t , 占全 苏的 9 0 . 1 %, 两年间年递减率为 4 . 1 9 %。上组数 字还表明这期间俄罗斯社会动荡更大, 石油的降 速也 比其他地 区要大些。独联体形 成意味着影响 到基层的动荡增强 , 经济加速下滑 。到 1 9 9 4年俄 罗斯石油产量降到 3 1 3 7 21 0 t , 4年问年递减率 为 1 1 . 6 9 %。之后到 2 0 0 0年 的 6年问产量在 3 . 1 1 0 t 左右 的低谷中徘徊 , 最低的 1 9 9 9年仅产 2 9 5 1 51 0 t , 而作 为主力油区的西西伯利亚产油仅 21 0 t 。2 0世纪最后 1 0年是所有独联体 国家最 困难的时期 , 经历着经济和人民生活 的大幅倒退 。 2 0 0 0年到 2 0 0 3年终于 出现恢复性反弹 , 俄 罗斯石 油产量从 3 1 6 2 51 0 t 提高到4 1 0 8 01 0 t , 年增 率为 9 . 1 1 %。相对稳定 的国内政局 、 国际油价大 涨带来的“ 额外 ” 外汇 收人使石油工 业也缓过 劲 来 , 产量逐步上升 , 到 2 0 1 0年终于 回到了 51 0 t 的台阶上 。按 油气杂志 O G J 的数据其 产 量 5 0 9 0 01 0 t 本 文 的 历 史 数 据 多 来 自 O G J , 为历史峰值 的 8 9 . 5 7 %, 7年间的年增率为 3 . 1 1 %。按 B P世 界 能源 统计 年 鉴的数 据 为 5 0 5 1 01 0 t , 亦达峰值 的 8 8 . 8 9 %。值得特别关 注的是 , 这 7年 中产量 年增率 呈 明显 的降势 , 如 2 0 0 4年为8 . 9 3 %, 2 0 0 9和 2 0 1 0年分别为 1 . 5 9 % 和2 . 6 7 %。顺便提一句 , 在统计数 上往往俄 罗斯 发表的数字 略高于 O G J , 而后者往往 略高于 B P 。 值得提 出的是 , 由于美产量走 低 , 俄 罗斯在 2 0 0 2 年产量重超美国, 由于沙特阿拉伯 的限产 , 2 0 0 9和 2 0 1 0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也 略超过沙 特 , 重新居 世界的首位 。 5 . 2 发展历程中断的影响因素 俄罗斯石油工业 的“ 正常” 发展历 程被 中断, 显然有前苏联解体 、 社会动荡 、 经济倒退等外部 因 素的严重影 响 , 但业 内人士也分析 了其 内在 因素 的影响。从油气生产 的客观规律 出发 , 油气 田产 量存在 日益加 大的 自然递减 , 每年必 须 以新增产 能的投产来弥补其递减。当后者大致相当于前者 则 出现稳 产 , 而 当小 于前 者时则 出现 综合递 减。 越 向油 田生命 的后 期对这 一新 增产 能 的需要 越 大 , 产量基数 越大其新增产能 的需要也 越大。不 言而喻, 新增产能意味着新 的投资 , 且 由于随油 田 区 生命历程 的延续勘探开发难度加大 , 新增产 能的成本也 随之 升高。从前苏联 的实际情况看 , 在第二 巴库 己进入高产期的 1 9 6 1 --1 9 6 5年 , 新增产 能 1 . 5 81 0 t 中3 9 . 9 %用于弥补 自然递减。到第 二 巴库 已处于大致稳产 的 1 9 6 6 --1 9 7 0年 以上两 数字分别为 2 . 1 81 0 t 和 4 9 . 1 %, 在老油区加速 递减。而西西伯利亚油 区 特别是其主力油田 进 行超强度开发 的 1 9 7 6 --1 9 8 0年 , 上述两数字分别 是4 . 6 91 0 t 和 7 5 . 9 %。与 1 9 6 6 --1 9 7 0年相比, 1 9 7 6 --1 9 8 0年以其 2 . 1 5倍 的新增 产能仅得到与 其大致相当的新增产量 , 考 虑到西西伯利亚 的艰 苦条件 , 为增加相应 的新产 能投 资增 加 的倍数要 明显大于 2 . 1 5 表 3 。石油工业 的决策者必须谙 表3 1 9 5 1 --1 9 8 0年前苏年新增产能与产量递减关系 改编 T a b l e 3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d d i t i o n V S .p r o d u c t i o n d e c l i n e i n t h er me r S o vi e t Un i o n f r o m 1 9 5 1 t o 1 9 8 0 mo d i fi e d 年份 ①, % / 年份 / ① , % / l 9 5l 一 1 9 5 5 0. 7 3 0 . 4 0 5 4 . 8 0. 3 3 1 96 6 1 9 7 0 2 . 1 8 1 . 0 7 4 9 .1 1 .1 1 1 9 5 6 1 9 6 0 1 .1 8 0 . 41 3 4 . 7 0 . 7 7 1 9 71 1 9 7 5 3 . 9 5 2. 5 8 6 5 . 3 1 . 3 7 1 9 61 1 9 6 5 1 . 5 8 O . 6 3 3 9 . 9 0. 9 5 1 9 7 6 1 9 8 0 4. 6 9 3. 5 6 7 5 . 9 1 . 1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3 3卷 熟这个客观规律 , 即使不考虑通胀 、 汇率 变化等 , 仅从老油区稳产出发也必须逐渐加大对油气 田的 新投资。但 1 9 6 0年代后期 以来 的情况 恰与此相 反。以在勘探投入中占比例最高的探井进尺去衡 量 , 以 1 9 4 6 --1 9 5 0年为基数 , 此后 4个五年计划中 探井 进 尺 的相 对 值 依 次 为 1 7 2 . 7 %, 2 5 2 . 4 %, 3 8 8 . 4 %和 2 5 9 . 0 %。可 以看 出, 1 9 6 6 --1 9 7 0年 的 探井进尺下 降到大致 与 1 9 5 6 --1 9 6 0年相 当, 而仅 为 1 9 6 1 一l 9 6 5年的 6 6 . 7 %。2 0世纪 6 O年代后期 这种对石油投入减少的趋势在 2 0世纪 7 0和 8 0年 代有所加 大。以探井与生产井 的百分 比看 , 1 9 6 0 年为 1 0 9 %, 到前 苏 联解 体前 的 1 9 8 0年 猛 降至 3 5 . 8 %, 至俄罗斯石油产量 已开始从谷 底开始 回 升 的 1 9 7 9 , 1 9 9 9和 2 0 0 0年, 由于经 营仍 维持在 “ 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功 ” 的状态 , 上述 比值仍处 于最低位 , 依次 为 1 4 . 4 %, 1 6 . 9 %和 1 2 . 3 %_ l 。 无论是“ 勃列日涅夫时代” 还是此后频频更换领导 人的时期 , 一方面大力与美 国开展军备竞赛 , 一面 对邻国武力相 向, 国内经济更趋僵化 、 停滞 , 人 民 不满情绪 日增 而需要钱、 物来安抚。戈尔也 巴乔 夫对经济改革无所作为更增加 了管理的混乱 , 这一切都需要 以石油收入去弥补 、 维持。在为渡 过 目前的难关而不计后果 的情况下对油气的投入 日减 , 这为其埋下 “ 病情 ”日重的祸根。石油工业 无力更新已十分老 旧的设备 , 无力进行对 自然递 减 的弥补 , 更无力进行基础 建设 和新 油 田勘探开 发 。上面列出的探井与生产井 比例如此低 的状态 使任何业内专家都可看 出, 他 已无 力进行 新区开 拓。这些在 2 0世 纪 8 O年代 日趋明显 的问题 , 引 起业 内越来越重的担扰 J 。但在 中央集权 的计 划经济体制下这些声音都被压抑 了。可以设 想 , 如果这些条件 没有根本变化 , 即使前苏联的政治 体制还能勉强维持 , 从 萨马特洛尔产量下降开始 , 西西伯利亚油 区和全苏的产量都不可避免地走入 下降之路, 前苏联的解体只是使其来得更快、 更猛 而 己 。 5 . 3 俄罗斯石油接替形势展望 在西西伯利亚油区勘探开发处于高潮之际, 俄罗斯有战略头脑 的勘探家就开始探讨“ 第 四巴 库” 在哪里考虑到 日显短缺的资金 , 不约而同地 选择自然条件较好、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目光集中 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北部的季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