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FF区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pdf
2 0 1 0年 9月 第 2 5卷第 5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S e p.2 01 0 V o l _ 2 5 No . 5 文章编号 1 6 7 3 - 0 6 4 X 2 0 1 0 0 5 - 0 0 0 1 -05 鄂尔 多斯盆地北部 F F区低 阻油气层评价 方法 杨 玉祥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 院 , 北京 1 0 2 2 4 9 摘要 为 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F F区低 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问题 , 对研 究区进行 了地质分析 、 低 阻油气层测井曲线特征分析. 在岩心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 了工区低 阻油层成因机理研 究; 最后针对研 究 区低 阻储 层识 别 的难点提 出技 术 对策 , 建 立 了该 区低 阻油层判 识标 准 , 提 出 了多种低 阻 油层 测 井 识别的辅助方法. 研究表明, 本 区低 阻油层的主要成 因是 目的层孔 隙结构复杂及储层微孔率高、 地 层水矿化度 高、 黏土膜改善 了合 油地层 的导电路径等. 采用岩心物理 实验和试油刻度与测井解释相 结合的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低 阻油层的判识精度. 关键词 鄂 尔多斯盆地 ; 低 阻油层; 成 因机理 ; 判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 2 文献标识码 A 低阻油气层指在同一油水系统 内油气层与邻近 纯水层 的电阻率之 比小 于 2 , 即油气层 的电阻增大 率小于 2的油气层 。 . 判断一个储层是否为油气 层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测井 电阻率 , 因此 , 不论油层 电 阻率绝对值较低还是较高, 只要其电阻增大率较低 , 都会给油层的识别带来极大 的困难. 低阻油层与常 规油层特征不同, 目前常规的测井技术还不能有效 地揭示这类油气层 . 低 阻油层 由于受 岩性 、 物 性 、 含油性 、 水性 、 侵人性 、 润湿性等诸 多内 、 外因素 的影响, 其电阻增大系数明显低于高阻油层 , 有时甚 至等于水层 , 因此测井解 释时也容易与水层混淆 , 造 成勘探过程中漏掉油层或错判为水层 和干层 .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测井分析家和油气 田地质工作者的关注焦点. 做好低阻油层识别评价 的关键是抓住低阻油层的微 观成 因机理 , 针对性地 开展 四性关系研究 , 将常规测井方法与测井新技术 、 测井评价新思路相结合 , 综合分析 , 精细评价. F F区主要分布在 J Y地区东部 , 主要为 中低孑 L 、 低渗型储层 , 含油饱和度偏低 , 使测井响应 中来 自油 气的影响因子小 , 大大降低 了电性资料对油气 的揭 示能力 , 用通常经验建立的延长组 、 延安组油水层测 井解释标准与试油结果存 在明显差异 , 直接导致 了 低阻油层不同程度地漏失. 因此, 本文将对 F F区低 阻油层成因机理 、 判识方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1 研 究区概 况 1 . 1 地 质概 况 工区位于鄂尔 多斯盆地西缘逆 冲断陷带北部 图 1 , 主要含油层为长 2油层. 油区具有岩性圈闭 图 1 研 究区所在位置 示意图 收稿 日期 2 0 1 0 - 0 3 1 7 基金项 目陕西 省工业攻 关计划基 金项 目 编号 2 0 0 9 K 1 01 5 作者简介杨玉祥 1 9 6 0 一 , 男,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和油田开发战略研究 一 2 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特征 , 闭合面积小 , 闭合度小 , 储层发育 , 油气分布广 泛. 长 2油藏中深 1 9 7 0 H I , 砂体顶部构造呈东高西 低 的特征, 东部构造最高为 一3 2 0 m, 西部构造最低 达 一 3 4 0 I n , 相对构造幅度为 2 0 m. 1 . 2 长 2储层测井曲线特征 一 般而言, 常规含油层电阻率高于含水层 , 在泥 浆滤液矿化度适合的条件下 , 油层 常呈 现“ 泥浆低 侵” , 含水层呈现“ 泥浆高侵” 特征 , 常规含油层易于 识别 。 . 本区长 2油层 的测 井 曲线特 征并非如 此, 呈现复杂含油层特征. 以 F F 3 - 5井 为例 , 其长 2 储层深感应 电阻率 6 . 3 8 Q m, 中感应电阻率 6 . 3 7 n I n , 八侧向电阻率 8 . 9 1 Q m, 该层试油结果为 只出油不出水 , 日产油 3 1 . 5 t , 油层并非传统 “ 油层 低侵” , 反而是高侵. 油层组下部含水层深感应电阻 率 3 . 1 2 Q m, R / R , 2 . 0 , 该油层为典型的低阻油 气层 图 2 . 图 2 F F 3 . 5井长 2含油层测井 曲线特征 2 低 阻油层成 因机理分析 2 . 1 研 究 区岩心 分析 长 2储层砂岩为灰褐色长石质石英细砂岩, 矿 物以石英 、 长石为主. 石英体积分数为 3 7 . 2 % , 长石 体积分数为 3 3 . 7 %, 岩屑为 1 5 . 0 % , 填 隙物总量平 均为 9 . 7 %. 填隙物主要有高岭石 、 硅质 、 绿 泥石 、 长 石质 、 铁方解石 、 铁 白云石 、 水云母等. 其中硅质和铁 质含量相对较高 , 使本区长 2储层物性相对较差. 根 据岩心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图 3 分析统计 , 本区长 2储层有效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问孑 L 、 次生溶孑 L 、 晶问孑 L 3大类. 残余原生粒问孔在延长组 油层 中有 2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 由于绿 泥石薄膜胶结后形成 的残余粒间孔 , 最为发育 ; 一种是石英次生加大后的 残余粒间孔. 原生粒 问孑 L 是研究 区长 2储层主要孔 隙类型. 图 3 D J 3井岩心 照片 2 3 3块岩心资料 分析表明, 本区长 2砂岩最大 孔隙度为 1 8 . 5 % , 最小孔隙度为 3 . 2 4 % , 平均孔隙 度为 1 4 . 4 %; 最大渗透率为 3 5 . 5 4 2 X 1 0 ~ m , 最 小渗透率为0 . 0 1 41 0 m , 平均渗透率为4 . 1 0 0 X 杨玉祥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F F区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 一3 1 0~ um . 2 . 2 长 2低 阻油层 成 因机理 2 . 2 . 1 孔隙结构特点 长 2储层孔 隙度较高 , 而 渗透率较 低 , 为 0 . 3 6 5, 不 到 延安 组储 层 的 1 / 6 0 . 低 K / 值反映了储层微孑 L 隙发育和喉道偏细 的孔隙结构特点. 本区典型压汞曲线分析表明 , 岩样 喉道累积渗透率贡献值达到 9 9 % , 对应的喉道半径 为0 . 4 m, 而这 些孔 喉对 孔 隙度 的贡献 值 只 有 5 0 %, 说明储层不具备渗流能力或渗流能力很差的 微孔隙系统在总孔隙系统 中所 占比例较大. 微孔隙 系统中储存的束缚水是导致油层表现为低阻的主要 原 因. 2 . 2 . 2 地层水矿化度 本区 目的层地层水矿化度 平均为 1 0 3 . 7 g / L, 换算后 的地 层水电阻率为 0 . 0 4 Q IT I . 阿尔奇公式为 式中 5 为含水饱和度 , %; 0 , 6 , m, n为岩电实验参 数 ; w为地层水 电阻率 , 1 T I ; 为地层 电阻率 , n IT I ; 为孔隙度 , %. 对式 1 变化可得到 2 根据岩电实验结果可 以确定式 2 中的 。 , 6 , m, n . 若取平均孑 L 隙度 1 6 %, 设油层残余油饱和度为 3 0 %, 泥浆滤液电阻率为 0 . 4 5 1T I , 代人式 2 可 求得冲洗带电阻率为 8 . 2 Q 1T I ; 若取地层原始含油 饱和度为5 0 % , 地层水 电阻率为0 . 0 4 Q 1T I , 求得地 层深电阻率为 5 . 1 IT I , 这与实际测井的结果基本 一 致 , 说明近井地带 由于泥浆滤液对油驱替和对地 层水矿化度的淡化, 使地层 电阻率径 向剖面出现 由 浅到深 的增阻侵入剖面特征. 2 . 2 . 3 黏土膜对含油地层 导电路径的改善本 区 长 2地层主要黏土矿物为阳离子交换能力弱的高岭 石和较弱的绿泥石 , 加之地层水矿化度高 , 所以因阳 离子交换而引起的泥质附加导电性很小. 在相 同孔 隙度条件下 , 含泥质纯水层 的导 电路径将 比 1 0 0 % 含水时的纯砂岩导 电路径复杂, 这就是通常看到测 井电阻率随 自然伽马异常升高而增大的原因. 相反 , 在含油岩石中, 呈孑 L 隙充填产状 的蚀变型高岭石提 供的晶间微孔可大大增加束缚水饱 和度 毛管束缚 水和黏土吸附水 ; 另一方面 , 呈孔隙薄膜状的绿 泥 石又可以通过黏土薄膜滞水的增厚使导电路径变均 匀 , 从而大大降低地层电阻率 , 这是鄂尔多斯盆地 中 生界储层由于含泥质引起油层电阻率降低的 2个主 要 原 因. 3 低 阻油层测 井评价方 法 3 . 1 低 阻油层判识难点与对策 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 的特征不同 , 目前常规的 测井技术还不能有效地揭示这类油气层. 其难点 主 要为 低阻油层 由于受岩性 、 物性 、 含油性 、 水性 、 侵人 性 、 润湿性等诸多内、 外 因素的影响 , 其 电阻增 大系 数明显低于高阻油层 , 有时甚至等于水层 , 因此测井 曲线解释时也容易与水层混淆 , 造成勘探过程中漏 掉油层或错判为水层 和干层 , 尤其是 当高阻油层 与 低阻油层并存 时更是如此. 针对研究 区长 2低阻油层的识别难点 , 结合其 储层地质特征 、 物性特征 、 构造特征 、 孔隙结构特征 、 四性关系及其低阻油层形成机理 , 提 出本区低 阻油 层识别方法主要为 综合地质 、 岩心 、 试油等资料信 息 , 选择能有效 识别低阻油层 的测井 响应 测井 曲 线 , 将岩心物理实 验和试 油刻度与测井解释相结 合 , 开展四性关系研究 , 建立能有效识别低阻油层的 参数解释模型, 在地质资料和试油资料约束下 , 建立 研究 区长 2低阻油层判识标准 , 结合测井 曲线进行 定性识别 , 借助有关解释参数进行定量识别. 1 利用孔隙度与声波时差 、 补偿密度 、 自然伽 马相对值的较好对应关系 , 由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孔 隙度 的计算公式 ; 2 选用 自然伽马相对值 、 声波时差、 补偿密度 等参数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到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 3 利用 自然伽马相对值等得到泥质含量计算 公式. 4 通过岩电实验数据建立 了地层因素和 电阻 增大率的关系 , 通过矿化度等参数确定 R , 进而推 算出含水饱和度公式. 3 . 2 低 阻油层判识标准 以试油资料为约束 , 采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 油 刻度与测井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确定的几项计算 参数与岩心物理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 主要参数误差 缩小到半个数量级. 长 2的油 、 水层识别划分标准见 表 I . 统计表明, 以上标 准基本能够定性识别大多数 井的油水层 , 但关于这些油水层含油多少 、 能否出油 都需按新方法处理. 一 4 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表 1 长 2低 阻油水层识别划分标准 3 . 3 低 阻油层辅助判识方法 3 . 3 . 1 纵向电阻值对 比法用相邻砂体测井 曲线 进行综合对 比, 先找出明显的水层 , 再将 目的层的物 性与水层进行对 比判识油水层. 具体做法为 当 目的 层电性响应显示其物性 同水层相 当或 比水层更好 时 , 若 目的层 4 m 电阻 率 R 。 或 深感 应 电阻率 R I L D大于或等于水层 R 。的 2倍时 , 可能为油层 或油水层 ; 或用深感应 电阻率与相邻水层对 比, 当电 阻率满足 R w 目 的 层 R w 水, 渗透率满足 K目 的 层 K 水, 泥质体积满足 H 目 的 层一 f { 7 K , 孔隙度满足 目 的 层 水 ,若 目的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于或等于对应水层 电阻率 2倍时, 为油层 ; 若大于或等于对应水层 电阻 率 1 . 5倍时 , 为油水层. 3 . 3 . 2电阻率曲线形态法根据电阻率 曲线特征 , 若满足下列条件 , 即为油 水 层 ①径 向电阻率曲 线显示原状地层 、 浸人带 、 冲洗带三者 电阻值相近, 深中感应 一八侧向 3条 曲线接近重合 ; ②深 中感应 曲线“ 无差异” , 八侧 向电阻呈高值 ; ③深 中感应 曲 线呈微小 的“ 负差异 ” 即深感应 电阻值略低 于中感 应电阻值 , 八侧向曲线显示 电阻呈高值. 同时需要 结合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大小进行 比较 , 方 可确定可动油 、 水的比例关系等. 3 . 3 . 3 泥质含量差异对比法 由于受泥质含量等 影响 , 一些地区会出现测井异 常. 如 同一段砂体, 当 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 , 自然 电位曲 线呈现负异常, 自然伽马幅值有高低变化. 若高 自然 伽马段的声波时差高 、 密度低 、 电阻幅值低 , 即为油 水 层. 若高 自然伽马段与低 自然伽马段电阻率之 差与低 自然伽马段对应电阻值之比小于 2 0 % , 且双 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重合 , 则与低 自然伽 马段含油 特征 相 I司. 3 . 3 . 4 横向对比法横 向对比法是基于油藏特征, 依托于对关键井 、 关键层 的认识 , 通过储层横 向对 比, 研究电性与岩性 、 物性 、 含油性及水性 的匹配关 系, 以及录井油气显示 , 综合定性识别油水层 的方 法. 横向对 比的步骤包括精细校斜 、 多井小层对 比、 分析解释层位在油藏 中的位置 砂顶海拔对 比 、 分 析资料点在交会 图中的位置 、 了解邻井电性特征和 试油情况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 , 根据低幅度油藏中饱 和度的分布规律识别油水层. 在开发井解释中, 由于试油资料 比较多 , 对油藏 的认识也相对 比较清楚 , 邻 井横 向对 比法在解释中 非常 重要 . 3 . 3 . 5 核磁共振测 井差谱 法高束缚 水及 中高矿 化度 、 高孔 隙度是影 响该 区电阻率的 主要 因素. 因 此, 低阻油层解释的关键在 于确定地层 的束缚水含 量 , 核磁共振测井可提供地层可动流体体积 、 束缚流 体体积 , 同时 利 用 油 与 水 的驰 豫 特 征识 别 油水 层 . 如对本区 WP 1井长 2地层 的核磁共振测井 分析结果为总孔 隙度 1 3 . 5 % , 有效孔隙度 1 3 . 3 % , 毛细 管束 缚 水 孔 隙 度 4 . 7 % , 可 动 流 体 孔 隙度 8 . 6 % , 含油饱和度 3 4 % , 平 均渗透率 0 . 6 91 0 。 m . 电阻率 7 . 1 2 n m, 为增 阻侵入. 从 区间孔隙 度分析来看 , 4~1 0 2 4 ms 的横向驰豫时间 T 谱均 有分布, 且范围较宽, 说 明有一定的含油显示 ; 从波 形和差谱分析看 , 谱 的位置明显后移 , 分布较宽 , 具 有单 一双峰混存特征 , 说明大中孑 L 径所 占比例较高 , 含油性中等; 核磁钡 0 量的 T D A分析表明有可动水和 油存在, 解释为油水层 , 试油结果 日产油 2 . 5 m , 水 2 3 . 9 m , 与核磁共振’ 贝 6 井解释一致. 4 结束 语 低阻油层识别一直是测井地质研究的一个热点 问题 , 本研究瞄准 F F区低阻问题焦点, 分析 了低阻 储层 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工区低 阻成因机理 , 进行 了 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研究表明 1 本 区储层常 规测井 曲线特 征呈现 为“ 泥浆 高侵 ” , 油层 电阻率与邻近水层 电阻率之 比不大于 2, 为典 型的低阻油气层 , 油水层识别难度大. 2 根据地质资料 、 岩心资料分析 , 确定了本区 低阻油层 的主要成因是 目的层孔隙结构复杂及储层 微孔率高、 地层水矿化度高 、 黏土膜改善了含油地层 的导电路径. 杨玉祥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F F区低阻油气层评价方法 3 将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刻度与测井解 释相 结合开展四性关系研究 , 分析确定 的低阻油层常规 测井曲线划分标准可 以有效提高低 阻油层的判识 精度. 4 纵向电阻值对 比法 、 电阻率 曲线形态法 、 泥 质含量差异对比法 、 横 向对 比法 、 核磁共振测井差谱 法等辅助识别低阻油层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5 本研究建立 的低阻油层评价方法对邻 区具 有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 1 ] 雍世和, 张超谟.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M] . 东 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2 0 0 7 2 6 2 - 2 6 9 . [ 2 ] 陈东亮, 王杰. 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技术及成因分析 [ J ]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 0 0 7 7 1 3 9 1 4 0 . [ 3 ] 程相志 , 范宜仁, 周灿灿. 淡水储层中低阻油气层识别 技术 [ J ] . 地质前缘 , 2 0 0 8 , 1 5 1 1 4 6 1 5 3 . [ 4 ] 赵军龙, 刘玲, 刘新胜, 等. 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流体 识别技 术研 究综述和展望 [ J ] . 地球物理学进 展, 2 0 0 9, 2 4 4 1 4 4 6 1 4 5 3 . [ 5 ] 景成杰 , 胡望水, 高楚桥, 等.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低 阻油层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 J ] .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 汉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8 , 3 0 2 3 9 - 4 2 . [ 6 ] 王 向公 , 王福 国 , 韩 成 , 等. 大港 板 桥地 区低 阻油层 成 因分析 [ J ] . 江汉石油学 院学报 , 2 0 0 1 , 2 3 增 6 6 6 8 . [ 7 ] 闫家宁 , 刘兴周 , 王庆魁. 自来屯 油 田低 阻油层测井 识 别技术研究[ J ] . 河南石油, 2 0 0 4, 1 8 5 1 7 - 2 0 . [ 8 ] 戴诗华, 姬嘉琦, 王洪亮, 等.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及饱 和度计算模型研究[ J ] . 国外测井技术, 2 0 0 5 , 2 0 5 2 0 2 2. [ 9 ] 邵春华. 吐哈油田稠油层低阻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 法[ J ] . 吐哈油气 , 2 0 0 6 , 1 1 4 3 7 3 3 7 5 . [ 1 0 ]徐 向阳. 新疆塔北 低阻油气层 录井识别 方法 [ J ] . 海 洋 地质动态 , 2 0 0 9 , 2 5 5 3 3 3 6 . [ 1 1 ]王艳 , 陈清华. 苏北盆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 J ] . 断 块油气 田, 2 0 0 9 , 1 6 1 3 1 3 3 . [ 1 2 ]贺铎华 . B P神经 网络识别 塔北 低阻油气层[ J ] . 物探与 化探 , 2 0 0 2 , 2 6 2 1 2 2 1 2 5 . [ 1 3 ]摊文安, 杨抵定, 崔水平 , 等. H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与 测井解释[ J ] . 国外测井技术, 2 0 0 7 , 2 2 5 2 9 3 1 . [ 1 4 ]惠卓雄, 王小鄂, 王俊芳. 综合解释评价低阻油气层方 法研究[ J ] . 录井工程, 2 0 0 4, 1 5 4 2 6 2 9 , 4 6 . [ 1 5 ]何战国, 李剑峰, 王会东. 临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 价[ J ]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 0 0 6 , 1 1 1 2 1 1 3 . [ 1 6 ]马德录, 麻平社 , 路云峰, 等, 测井和地质相结合识别低 阻油层[ J ] . 国外测井技术, 2 0 0 6 , 2 1 2 8 1 0 。 [ 1 7 ]徐卫良. 苏北盆地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 [ J ] . 江苏地质, 2 0 0 4 , 2 8 3 1 5 5 1 5 9 . [ 1 8 ]郑亚斌, 任志刚, 郭广吉. 国内低阻油层解释方法研究 进展[ J ] . 油气井测试, 2 0 0 3 , 1 2 5 1 4 1 6 . [ 1 9 ]葛秋现, 王立新 , 赵伟祥, 等. 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 及测井评价方法 [ J ] . 国外 测井 技术 , 2 0 0 3 , 1 8 5 3 0 3 2. [ 2 0 ]李召成, 吴金龙 , 于代国, 等. 曲堤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 理及曲线形态识别方法 [ J ]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2 0 0 6 , 2 5 6 1 0 2 1 0 4 . [ 2 1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低阻油气藏测井识别评价 方法与技 术 [ M] . 北 京 石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6 2 6 2 2 69. [ 2 2 ]李国欣 , 欧阳健, 周灿灿 , 等. 中国石油低阻油层岩石物 理研究与测井识别评价技术进展[ J ] . 中国石油勘探 , 2 00 6, 2 4 3- 5 0. [ 2 3 ]潘和平, 樊政军, 马勇.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J ] . 天然 气工业 , 2 0 0 6 , 2 6 2 6 6 - 6 8 . [ 2 4 ]陈桂菊, 高兴军, 张为民.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低阻油层 的识别方法研究[ J ] . 断块油气田, 2 0 0 6 , 1 3 4 8 6 . 8 8 . [ 2 5 ]张建华 , 罗俊, 欧阳健. 利用动态侵入测井响应识别低 电阻油气层 [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 2 0 5 5 2 5 4 . [ 2 6 ]林承焰, 刘伟 , 刘键, 等.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中孔低 渗型藻灰岩储层测井评价[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 2 0 0 9 , 2 4 1 2 5 2 8 . [ 2 7 ]黄龙 , 鲍志东 , 张文瑞 , 等. 淡水泥浆侵入引起 的低阻油 气层实例分析[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 3 0 2 1 4 1 8 . [ 2 8 ]张莉萍, 高勇, 杨伟金, 等. 核磁共振测井在合川构造低 阻油气藏的应用[ J ] . 石油仪器, 2 0 0 8 , 2 2 5 6 5 -67 . 责任编辑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