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山北部石炭系推覆体气体钻井技术.pdf
第 4 2卷 第 l 期 2 01 4年 1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E TROl EUM DRI L LI NG TE CHNI QUE S Vo L 4 2 No . 1 J a n ., 2 Ol 4 . _ 现场交流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8 9 0 . 2 0 1 4 . 0 1 . 0 2 3 火烧 山北部石炭 系推覆体气体钻井技术 石建刚,杨 虎 , 周鹏高,文乾彬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 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新疆克拉玛依 8 3 4 0 0 0 摘要 火烧 山北部 简称火北 石炭 系推 覆体厚度超 过 1 0 0 0 I I 1 , 机械 钻速低 , 为 了提 高钻 速 , 在 火北 0 2 1井 和 火北 0 2 2井进 行 了气体钻 井技 术试验 。为 了确保 气体 钻 井的 顺利 实施 , 利 用邻 井钻 井/ 测 井 资料建 立 了地层 三压 力剖 面, 根据地层 三压 力剖 面进 行 了井眼稳 定性评价 , 通过优 选 井身结构封 隔不稳 定地 层 , 利 用环空钻 屑传 输比计算最佳注气量。试验结果表明, 火北地区石炭 系推覆体适用于气体钻井技术, 气体钻井的平均机械钻速 达到 5 . 3 7 r n / h , 较邻井同井段常规钻井提高4倍左右, 钻井周期大幅缩短。这表明, 火北地 区应用气体钻井技术 可以提高钻速, 能为加快该地区致密油的勘探进程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也为准噶 尔盆地 火山岩地层钻 井提速积 累了宝贵 经验 。 关键词 气体钻井 石炭系 推覆体 井眼稳定 井身结构 机械钻速 中图分 类号 T E 2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O O 卜O 8 9 O 2 O 1 4 O 卜0 l 1 4 一 O 5 Ga s Dr i l l i n g Te c hn o l o g y f o r Ca r b o ni f e r o u s Na pp e i n No r t h e r n Hu o s ha o s ha n S h i J i a n g a n g , Y a n g Hu , Z h o u P e n g g a o , We n Qi a n b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Xi n j i a n g O i l f i e l d C o m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 Ka r a ma y , Xi n j i a n g , 8 3 4 0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n a p p e i n n o r t h e r n Hu o s h a o s h a n i S o v e r 1 0 0 0 i n i n t h i c k n e s s . wh i c h p o s e s l o w p e n e t r a t i o n r a t e p r o b l e m i n d r i l l i n g . I n o r d e r t o s p e e d u p we l l d r i l l i n g, t e s t o f g a s d r i l l i n g wa s c o n d u c t e d i n W e l l Hu o b e i 0 2 1 a n d Hu o b e i 0 2 2 . To e n s u r e t h e s u c c e s s f u l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g a s d r i l l i n g, d r i l l i n g a n d l o g g i n g d a t a o f o f f s e t we l l s we r e u s e d t o p r e d i c t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 f r a c t u r i n g p r e s s u r e a n d b o r e h o l e c o l l a p s e p r e s s u r e s e t u p t h e t h r e e f o r ma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o f t h e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n a p p e i n t e r v a 1 , b o r e h o l e s t a b i l i t y wa s e v a l u a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s e p r e s s u r e p r o f i l e s ; f o r ma t i o n s wi t h p o t e n t i a l s t a b i l i t y p r o b l e ms we r e s e a l e d t h r o u g h o p t i mi z i n g c a s i n g p r o g r a m; o p t i mu m g a s i n j e c t i o n r a t e wa s c a l c u l a t e d b y u s i n g a n n u l a r d r i l l i n g c u t t i n g t r a n s p o r t r a t i o . Th e t e s t s h o we d t h a t g a s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i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n a p p e i n No r t h e r n Hu o s h a o s h a n , w h e r e a v e r a g e p e n e t r a t i o n r a t e o f g a s d r i l l i n g r e a c h e d 5 . 3 7 m/ h , a b o u t 4 t i me s h i g h e r t h a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r i l l i n g a t t h e s a me i n t e r v a l , r e s u l t i n g 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d u c t i o n i n d r i l l i n g c y c l e d . Th i s s h o we d t h a t g a s d r i l l i n g i n Hu o b e i Ar e a c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d r i l l i n g s p e e d , wh i c h n o t o n l y p r o v i d e s t e c h n i c a l g u a r a n t e e f o r r a p i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t i g h t o i l , b u t a l s o a c c u mu l a t e s v a l u a b l e e x p e r i e n c e f o r e x p e d i t i n g d r i l l i n g s p e e d i n v o l c a n i c s t r a t a o f J u n g g a r Ba s i n . Ke y wo r d s g a s d r i l l i n g;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 n a p p e ; h o l e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c a s i n g p r o g r a m ; p e n e t r a t i o n r a t e 火北 1 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沙帐断褶 带火北掩覆带, 二叠系平地泉组地层致密油储集层大 面积分布 , 是新疆油田致密油勘探的主要区块。火北 断裂上盘的石炭系逆掩推覆体在二叠系、 三叠系之 上, 且其厚度大 1 0 0 0 2 4 0 0 m , 平均机械钻速仅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0 5 ; 改回 E t 期 2 0 1 3 1 2 1 2 。 作者简介 石建刚 1 9 8 2 一 一 , 男, 新疆哈 密人 , 2 0 0 5年毕业 于 中 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 油工程 专业, 2 0 0 8年获 西南石 油大学石油 工程 测井专业硕士学位。 工程 师, 主要从事钻井设计及科N- r - 作。 联系方式 0 9 9 0 6 8 6 8 5 7 2 , s h i j g a n g p e t r o c h i n a . C O I I 1 . c n 。 第4 2卷第 1 期 石建刚等. 火烧山北部石炭系推覆体气体钻井技术 1 . 2 m/ h , 井深 2 9 0 0 i n井的钻井周期长达 1 5 0 d , 严 重制约了火北 l井区致密油的勘探开发进程。为了 探索提高机械钻速的方法, 先后在火北 2 井石炭系地 层进行 了“ P D C钻头螺杆钻具” 复合钻井技术和垂 直钻井 试验 , 平均 机械 钻速 仅 由 1 . 3 m/ h提 高至 1 . 5 m/ h 。 为了进一步提高火北 1 井区的钻井速度, 在 火北 0 2 1 井和火北 0 2 2井进行 了气体钻井试验 。实 钻结果表明, 气体钻井在火北石炭系及二叠系平地泉 组提速效果显著, 是常规钻井的4 倍左右。 1 气体钻井可行性分析 1 . 1 井壁稳定性分析 在进行气体钻井前, 需要对气体钻井钻进地层 进行井壁稳定性分析口 ] 。常规钻井条件下的地层坍 塌压力理论计算模型虽然并不能完全定量评价气体 钻井时的井壁稳定性 , 但能客观反映井壁稳定 的力 学状况及趋势。利用火北 2井钻井资料 、 录井资料 和测井资料反演建立了地层三压力剖面 见图 1 。 坍塌压力 孔隙压力 井 深/ 地质 井径/ r ,m 单轴抗压强度/ M P a 钻井液密度 破裂压力 m 分层 L 0 2 54 00 5 08 0 0 3 0 60 9 0 l 20 l 5 0l 80 0 0 4 0 8 1 . 2 l 6 2. 0 主 1 巴 I {i l l 4 00 ‘‘ 6 00 喜 } L i 800 毒 ; } l 0 00 4 - ‘ 莲 藿 , u 0 ‘-, 1 2 00 l l _三 三 l 40 0 } 。 一 一一 I 6 00 { 譬 巨 } _ 1 800 { 【 董 2 00 0 薹 , I 2 2 00 姜 一 i f 2 400 . - [ 一 j 蠢 2 6 0 0 } } J f 萋 I 2 800 L } I ] 图 1 火北 2井地 层三压力剖面 Fi g .1 Thr e e pr e s s ur e pr of i l e s of W e l l Huo b e i 2 由图 1 可知 石炭系地层稳定性呈逐渐变好的趋 势, 井深 6 0 0 m以浅地层因存在碳质泥岩夹层, 受钻井 液长时间浸泡及频繁起下钻影响, 井径扩大严重 , 造成 利用测井资料反演计算的坍塌压力系数精度低, 坍塌 压力系数最高达到 1 . 1 ; 6 0 0 . ~1 0 0 0 . 0 0 m井段坍塌 压力系数由 0 . 8 降至 0 . 6 ; 1 0 0 0 . O 0 ~2 2 0 0 . 0 0 I T I 井段 地层稳定眭好, 坍塌压力系数在0 . 4 左右; 二叠系地层 稳定性较石炭系变差, 坍塌压力系数0 . 7 ~O . 8 。 1 . 2地层出水分析 地层出水是限制气体钻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_2 - 5] 。 地层出水会使环空岩屑抱 团并黏附在井壁、 钻具上, 在 气流关节点处形成滤饼环 , 堵塞环空通道。同时地层 出水会导致裸眼井段的泥页岩水化膨胀而造成井眼失 稳。火北 1 井和火北 2 井在常规钻井条件下, 钻/ 录井 未发现地层出水迹象。同时, 通过分析 2口井的测井 曲 线, 认为地层出水的可能性较小。 通过井眼稳定性及地层 出水分析 , 石炭 系井深 6 0 0 . 0 0 In以浅地层进行气体钻井存在井壁失稳的风 险; 井深 6 0 0 . 0 0 m以深及二叠系平地泉组非 目的层 段适合气体钻井, 但在实钻过程中仍须加强压力及返 屑情况监测 , 以便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以避 免发生井下故障。 2 气体钻井技术方案及措施 2 . 1 井身结构优化 考虑到火北 2 井一开 j 5 4 4 4 . 5 1T lI n 井眼机械钻速低 仅 0 . 8 3 m / h , 为了充分发挥气体钻井的提速优势, 通 过分析地层三压力剖面, 在火北 2井的井身结构基础 上, 对火北 0 2 1井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 一开, 采用 4 4 . 5Ⅱ 】 m钻头钻至井深 3 O . 0 0 1 7 1 , 下人 3 9 . 7 m r n 表 层套管, 为气体钻井井 口装置的安装提供条件; 二开, 采用 1 1 . 1 iT lr n钻 头 钻 至 井 深 1 0 0 0 . 0 0 i n , 下 入 蛇4 4 . 5 l D _ r n 技术套管, 封隔上部不稳定地层; 三开, 采用 1 5 . 9 1 T II T I 钻头进行空气钻井 , 钻至石炭系底界后转 换为常规钻井钻至完钻井深 , 下人 姐3 9 . 7 1 T l r f l 油层套 管 见图 2 。 2 . 2 注气量优选 根据 An g l e 最小动能理论 , 在标准状态下 , 速度 为 1 5 . 2 4 m/ s 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为 1 4 2 . 2 6 J / m3 , 该动能为空气有效携岩所需的最小动能[ 6 - 8 j 。只要保 证井眼任意位置的气体动能大于最小动能 , 就能确保 气体钻井的正常进行。 气体的携岩能力与其流动速度平方及密度呈正 比。当井眼横截面积及气体流量不变时, 气体携带 岩屑在环空中上返至钻铤顶部 , 环空横截面积突然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4 4 4 4 5 mm钻头 2 3 0 0 0 m 4 3 3 9 7 m m 套 管 2 2 9 4 0 m 4 3 1 1 1 mm钻头 2 3 9 2 0 0m 4 2 4 4 5 mm 套 管2 3 9 0 6 0 m 2 1 5 .9mm钻头2 9 5 0 0 0m ≠ 1 3 9 7 mm 套管 2 9 3 7 3 0 m ≠ 4 4 4 5 m m钻头 3 0 0 0 m 3 3 9 7 m m套管 3 O o o m 4 3 1 1 1 mm钻头1 0 0 0 0 0m 4 2 4 4 5 mm 套管 1 0 0 0 0 0 m ≠ 2 1 5 .9 m m钻头 2 8 5 0 0 0 m 4 1 3 9 7 m m套管 2 8 5 0 0 0 m 火北2 井 火北O 2 1 井 图 2 火北 0 2 1井与火北 2井井身结构对 比 F i g . 2 Co mp a r i s o n o f e a s i n g p r o g r a m b e t we e n W e l l Hu o b e i 0 2 1 a n d Hu o be i 2 增大, 气体发生膨胀 , 动能降低 , 出现对岩屑颗粒的 最小举升力 , 该点称为携岩“ 关键点” 。因此 , 最小气 体排量以该点为标准进行确定Ⅲ g ] 。 以火北 0 2 1 井为例, 计算最佳注气量。 1 在 l 1 . 1 mm 井段 钻进过程 中, 为保证气 体进入表层套管时的动能大于最小动能 , 假设井径 扩大率为 2 0 , 机械钻速 5 m/ h, 地层不出油气水 , 钻头在井深 1 0 0 0 . 0 0 m处 , 计算不 同注气量下的气 体动能和钻屑传输比, 结果见图3 a 。 环空钻屑传输 比反映了环空井 眼的净化程度 , 利用钻屑传输比的大小可确定气体钻井最佳注气 量。由图 3 a 可看 出 当注气量 达到 8 5 I n 。 / rai n 时, 环空携岩 “ 关键点” 处的气体动能即达到有效携 岩最小动能 1 4 2 . 2 6 J / m。的要求 , 此时环空钻 屑传 输比为 0 . 4 6 , 此环空钻屑传输 比即是其下 限; 当环 空钻屑传输 比大于 0 . 7后, 继续增大注气量 , 对环空 井眼净化贡献不大 。考虑到实钻过程中井下工况 的 不可预见性 , 为确保安全钻井 , 将环空钻屑传输比下 限提至 0 . 6 , 由此确定出 3 1 1 . 1 mm井 眼的最佳注 气量为 1 2 0~1 6 0 r n 。 / rai n 。 2 在 2 1 5 . 9 mi D _ 井段 钻进过程 中, 为保证气 体进入技术套管也能有效携岩 , 假设井眼扩大率为 1 0 , 机械钻速 5 m/ h , 地层不 出油气水 , 钻头在井 深2 3 0 0 . 0 0 m处 , 计算不同注气量下 的气体动能 和 环空钻屑传输比, 结果见图 3 b 。采用上述分析方 法对图 3 b 进行分析 , 可得 2 1 5 . 9 mm 井眼的最佳 注气量为 9 0 1 3 0 1 T I 。 / mi n 。 注气量/ m rai n a 4 3 1 1 1 mm 井 眼 注气量/ m rain b 4 2 1 5 9m m井眼 图3 不同尺寸井眼的气体动能、 钻屑传输 比与注气 量之 间的关 系曲线 F i g . 3 Cu r v e o f g a s k i n e t i c e n e r g y ,d r i l l i n g c u t t i n g t r a n s mi s s i o n r a t i o and g a s i n j e c t i o n rat e i n d i f - f e r e nt s i z e b o r e ho l e s 第 4 2卷 第 1 期 石 建刚等. 火烧 山北部石炭 系推覆体 气体 钻井技 术 同理 , 可求得到火北 0 2 2 井 的注气量 。 表 1为火北 0 2 1井和火北 0 2 2 井 的气体钻井设 计参数。 2 . 3 防斜措施 气体钻 井井 斜 控制 难度 非 常大嘲, 而选 取 合 理的钻具组合是 预防井斜 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此 , 3 1 1 . 1 mm井眼采用塔式钻具组合 , 2 1 5 . 9 mm 井 眼采用“ 单钟摆偏心接头” 的偏轴钻具组合 。“ 单 钟摆偏心接头” 的偏轴钻具组合在旋转时会产生 公转和冲击 2种效应 , 在低转速下离心力较大 , 以保 证稳定的公转 。而当钻具组合的“ 重边” 从井眼上侧 表 1 火北 0 2 1 井和火北 0 2 2井设计气体钻 井参数 Tab l e 1 De s i g n p a r a me t e r s f o r g a s dr i l l i ng o f W e l l Hu ob e i 0 21 a nd Hu ob e i 0 22 转 向井眼下侧时 , 会带 动钻头对井眼下侧产生一个 冲击力 , 该力将部分抵消井底岩石的造斜趋势 , 起 到 防斜作用 。 1 1 . 1 mI i 1 井眼的塔式钻具组合 声 3 1 1 . 1 m I i 1 钻 头 2 2 8 . 6 1 T l r n双母 接头 2 8 . 6 r n l n单流 阀 2 2 8 . 6 1T l l I 1 钻 铤 3根 2 0 3 . 2 mm 钻 铤 6根 1 7 7 . 8 mm钻铤 6根 声 2 0 3 . 2 mm 随钻震击器 1 7 7 . 8 mi i l 钻铤 3根 9 5 1 2 7 . 0 mm斜坡钻杆 旋 塞 单流阀 1只j 5 1 3 3 . 4 mm六方钻杆 。 2 1 5 . 9 r n n l 井眼的“ 单钟摆偏心接头” 的偏心 钻具组合 1 5 . 9 mm 钻头 声 1 6 5 . 1 1 T i m 单流 阀 1 5 8 . 8 1 T I I I I 钻 铤 1根 1 8 2 . 0 I T l l n双 公 短 节 1 8 2 . 0 mm 偏心接头 1 5 8 . 8 mm 钻铤 l根 { 5 2 1 4 . 0 mm螺旋稳定器 1 5 8 . 8 mm 钻铤 1 9 根 1 5 8 . 8 mm 随钻震击器 1 5 8 . 8 mm钻铤 3根 1 2 7 . 0 mm斜坡钻杆旋塞单流 阀声 1 2 7 . 0 mm 斜坡钻杆 。 3 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3 . 1 气体钻井试验概况 3 . 1 . 1 火 北 0 2 1井 火北 0 2 1 井 1 1 . 1 i T l m井眼 3 2 . O 0 ~1 0 0 0 . 0 0 i n 井段采用空气/ 雾化钻井 技术钻进 , 9 l 2 1 5 . 9 mi i l 井 眼 1 0 0 0 . O 0 ~2 1 9 5 . 0 0 1 T I 井段采用空气钻井技 术 钻进。该井空气/ 雾化钻井总进尺 2 1 6 3 . 0 0 I n , 占 全井进尺 的 7 4 . 8 4 , 平均机械钻速 5 . 0 6 m/ h 。 声 3 1 1 . 1 mm 井眼空气钻至井 深 2 0 7 . 0 0 m 时 , 发现排砂 口岩屑返 出量减少且返出少量水 , 增大注 气量钻至井深 2 1 3 . 0 0 m, 井 口不返岩屑 , 考虑到上 部井段井壁稳定性差 , 为了提高携岩效率转换为雾 化钻井 , 顺利钻至中完井深 1 0 0 0 . 0 0 12 2 。在干井筒 下进行下套管 固井作业 , 不仅节约了替钻井液时间 , 同时避免 了因替入钻井液可能引起的井壁失稳等井 下故障。 2 1 5 . 9 mm井眼空气钻至井深 2 1 9 5 . 0 0 r n时 , 排砂 口返 出钻 屑颗 粒增大 , 停 止循环 , 井 底沉砂严 重 , 预测钻遇石炭系底部风化壳破裂带 , 结束空气钻 进转换为常规钻井液钻进。 3 . 1 . 2 火 北 0 2 2井 火北 0 2 2 井 3 1 1 . 1 r l l l i 1 井眼 1 0 4 . 0 0 49 7 7 . 0 0 I I l 井段采用空气/ 雾化钻井技术钻进 , 2 l 5 . 9 1T lI n井 眼 1 5 5 0 . O O ~2 4 0 9 . 0 0 r n 井段采用空气钻井技术钻进 。 该井空气/ 雾化钻井总进尺 1 7 3 2 . 0 0 1T l , 占全井进尺 的 6 4 . 2 7 , 平均机械钻速 5 . 7 9 m/ h 。 3 1 1 . 1 mm井 眼空气钻至井深 1 4 1 . 0 0 m 时 , 发现地层少量 出水 , 继续钻至井深 2 2 0 . 0 0 1 T I , 为保 证携岩效率和井下安全 , 转换为雾化钻井 。雾化钻 至井深 9 7 7 . O 0 1 T I 时 , 排砂 口返 出钻屑颗粒大 , 且有 阻卡现象, 于是转换为常规钻井钻穿梧桐沟组中完 , 中完井深 1 5 5 0 . 0 0 1 T l 。 2 1 5 . 9 1 T l l n井眼 1 5 5 0 . O 0 ~2 4 0 9 . 0 0 1T I 井段继 续采用空气钻进, 期间取心 5 次, 共计取心 2 5 . 7 8 m, 在第 5 次取心后发现岩心有原油浸泡痕迹, 为防止发 生井下燃爆, 转换为常规钻井。三开空气钻进地层主 要是二叠 系 平地 泉组 3段 P 2 p 3 、 平 地泉 组 2段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 2 p 2 及平地泉组 1 段 P 2 p 顶部 6 8 . O 0 r n 。 现场实钻过程 中, 实际注气量 以表 1中理论计 算为指导, 确保 了气体钻井的安全顺利进行 。同时, 根据单点测斜情况 , 通过增大钻压提高机械钻速 。 3 . 2 试验效果评价 1 机械转速大幅提高。火北 0 2 1 井实施空气/ 雾化钻井后 , 平均机械钻速 5 . 0 6 m/ h , 而未采用空 气钻井技术 的火北 2井同井段的平均机械转速仅为 1 . 2 5 m/ h 。火北 0 2 2井实施空气/ 雾化钻 井后 , 平 均机械钻速 5 . 7 9 m / h , 是邻近火北 1 井 1 . 6 8 ~ 1 . 7 4 m/ h 的 3 . 5倍 。 2 井斜控制效果 良好。塔式钻具组合和“ 单钟 摆偏心接头” 的偏轴钻具组合在气体钻井 中起 到 了较 好 的防斜 效果 。火 北 0 2 1井 和 火北 0 2 2井 3 1 1 . 1 mm井眼井斜角都控制在 2 。 以内。火北 0 2 1 井在 2 1 5 . 9 mm井眼 1 0 0 0 . O O ~1 3 0 3 . 0 0 1 T i 井段 使用单钟摆钻具组合 , 井斜角逐渐升至 3 . 0 。 。采用 轻 压 吊打 , 井 斜 虽 得 到 控 制 , 但 机 械 钻 速 仅 为 3 . 5 5 m/ h 。 起钻后在原单钟摆钻具组合中加入偏心 接头, 不 仅井 斜 角降 至 2 。 以 内, 且 机械 钻 速达 到 5 . 5 4 m/ h 。火北 0 2 2 井借鉴火北 0 2 1 井 的经验 , 在 2 1 5 . 9 mm井眼气 体钻进井段钻具组合 中直接加 入偏心接头 , 井斜角全井段控制在 2 。 以内 见图 4 。 图 4 火北 0 2 1井与火北 0 2 2井 实测 井斜角 4 Me a s u r e d d e v i a t i o n a n g l e o f W e l l I t u o b e i0 2 1 a n d Hu o i0 2 2 4 结论与建议 1 火北 1井 区气体 钻井实钻 表明 , 船l 1 . 1和 2 1 5 . 9 mi l l 井眼气体钻井按 照环空钻屑传输 比优 选注气量 的方法是可行的。 2 “ 单钟摆 偏心接头” 的偏轴钻具组合在火 北 1 井区 2 1 5 . 9 mY i 1 井 眼气体钻井 中防斜效果 较 好 , 但仍需加强气体钻井防斜技术的研究 。 3 火北 0 2 1 井二开成功实现了不替钻井液干井 筒下套管固井作业 , 但因气体钻井测井技术不成熟 , 未 能进行中完测井 , 建议开展气体钻井测井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c e s [ 1 ] 侯树刚 , 刘新义 , 杨玉 坤. 气体 钻井技 术在川东 北地 区的应用 _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8 , 3 6 3 2 4 2 8 . Ho u S h u g a n g, Li u Xi n y i , Ya ng Yu k u n.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a s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r t h e a s t S i c h u a n Ar e a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8 , 36 3 2 4 2 8 . E 2 ] 杨盛杰, 张克明. 吐哈气体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 . 钻采工 艺, 2 0 0 6 , 2 9 6 2 9 3 2 , 8 6 . Ya n g S h e n g j i e , Z h a n g Ke mi n g . Re s e a r c h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a s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u h a Oi l fi e l d [ J ] . D 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e c h n ol o gy , 2 0 06 , 2 9 6 2 9 3 2, 86 . E 3 ] 石建刚, 陈一健 , 王赞 , 等. 气体钻井 地层 出水监测新方 法[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9 , 3 7 2 3 2 ~ 3 4 . S h i J i a n g a n g , C h e n Yi j i a n , Wa n g Z a n, e t a 1 . A n e w me t h o d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f o r ma t i o n w a t e r in f l u x d u r i n g g a s d r i l l i n g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e c hn i q u e s , 2 0 09, 3 7 2 3 2 - 3 4 . [ 4 ] 邹灵战 , 邓金根 , 曾义金 , 等. 气体钻 井钻前 水层预测 与井壁稳 定性研究[ J ]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8 , 3 6 3 4 6 4 9 . Z o u L i n g z h a n , D e n g J i n g e n , Z e n g Yij i n , e t a 1 . S t u d y o f f o r ma t i o n wa t e r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e d i c t i o n a n d we l l b o r e s t a b i l i t y i n g a s d r i l l i n g[ J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8 , 3 6 3 4 6 4 9 . E 5 ] 邹灵战 , 邓金根 , 汪海阁, 等. 气体 钻井地层 出水定量 预测技术 l_ J ] . 石 油钻探技术 , 2 0 0 9 , 3 7 3 3 O 一 3 3 . Z o u I i n g z h a n , D e n g J i n g e n , W a n g Ha i g e , e t a 1 . Qu a n t i t a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o r ma t i o n wa t e r p r o d u c t i o n d u r i n g g a s d r i l l i n g r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9 , 3 7 3 3 0 3 3 . [ 6 ] 肖新磊. 空气钻井技术在元坝地区的应用[ J ] . 石油钻探技术, 2 O1 0, 3 8 4 3 5 3 7 . Xi a o Xi n l e i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i r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e i n Yu a n ba Ar e a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1 0 , 3 8 4 3 5 3 7 . [ 7 ] 陈济峰, 燕修良, 高航献. 川东北地区气体钻井技术实践与认识 [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9 , 3 7 4 3 9 - 4 2 . Ch e n J i f e n g, Ya n Xi u l i a n g。 Ga o Ha n g x i a n .Ga s d r i l l i n g t e e h n i q u e i n No r t h e a s t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l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9, 3 7 4 3 9 4 2 . [ 8 ] 邵帅 , 盂 庆双, 孙 晓峰 , 等. 非直井气 体钻井岩 屑起动 的临界流 速[ J ] . 断块油气田, 2 0 1 3 , 2 0 6 8 0 3 8 0 5 . S h a o S h u a i , Me n g Qin g s h u a n g , S u n Xi a o f e n g , e t a 1 . S t a r t i n g v e l o c i t y o f c u t t i n g p a r t i c l e s i n g a s d r i l l i n g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o r h i g h l y d e v i a t e d w e l l [ J ] . F a u l t B l o c k O i l G a s F i e l d , 2 0 1 3 , 2 0 6 8 0 3 8 05 . [ 9 ] 许爱. 气体钻井技术及现场应用[ J ]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6 , 3 4 4 1 6 1 9 . Xu Ai .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a i r d r i l l i n g [ J ] . P e t r o l e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