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深1井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调控关键技术.pdf
第 3 4卷 第 2期 2 0 1 2 年 3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0I L DRI LLI NG PRODUCTI ON TECHNOL OGY Vo 1 . 3 4 No . 2 Ma r c h 2 01 2 文章编号 1 0 0 07 3 9 3 2 0 1 2 0 20 0 4 1 0 4 官深 1井超 高密度钻 井液性能调控关键技术 石 秉忠 蔡 利山 李 斌’柴 龙。李 智 斌 彭 商平 1 .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1 0 0 0 8 3 ;2 . 中国石化石 油工程技 术研 究院, 北京1 0 0 1 0 1 ;3 . 仁 智油田技 术服务 股份有 限公 司, 四川绵 阳6 2 1 0 0 0 引用格式石秉忠, 蔡利山, 李斌, 等 . 官深 1井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调控关键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 2 4 1 4 4 . 摘要超高密度钻井液存在提 高密度困难、 流动性及沉降稳定性差、 性能调控难度高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官深 1 井钻遇 超 高压层后 , 采用重 晶石加 重成功 实施 了2 . 5 0 2 . 8 7 g / c m 超 高密度聚磺钻 井液钻进 , 历 时 l 0 0多天 , 总进尺 达 7 8 5 . 9 m, 钻 井液 性能稳定, 循环泵压正常, 作业安全顺利。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对钻井液密度、 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等性能的现场维护处理关键 技 术进行 了分析 , 探 讨 了其技 术途径 , 为超 高压复杂地层施工提供 了可借鉴 的超 高密度钻 井液 实用技术和方 法。 关键词官深 1 井;钻井液;超高密度;流变性;沉降稳定性;性能调控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文献标识码 A K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u l t r a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p e r f o r ma n c e a d j u s t me n t i n We l l Gu a n s h e n - 1 S H I B i n g z h 0 n g 1 2 ,C AI L i s h a n z,L I B i n , C A I L 0 n g , L I Z h i b i n 。 ,P E N G S h a n g p i n g 1 .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S i n o p e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r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3 . R e n z h i Oi lfie l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r v i c e C o L t d , Mi a n y a n g 6 2 1 0 0 0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a r e d i ffic u l ty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e n s i ty o f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p o o r mo b i l i t y a n d s e t t l e me n t s t a b i l i t y , a n d d i ffi c u l t y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 W h e n u l t r a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l a y e r i s p e n e t r a t e d i n d r i l l i n g We l l Gu a n s h e n 一 1 , b a r i t e i s u s e d a s t h e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 a n d t h e u l t r a h i g h d e n s i ty p o l y s u l fon a t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i s i mp l e me n t e d wi t h t h e d e n s i t y o f 2 . 5 0~ 2 . 8 7 g / c m . I t i s l a s t e d mo r e t h a n 1 0 0 d a y s , a n d t h e t o t a l f o o t a g e a mo u n t e d t o 7 8 5 . 9 m, wi t h s t a b l e p e r f o r ma n c e , n o rm a l c i r c u l a t i n g p u mp p r e s s u r e , a n d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 . T h i s i s t h e r e c o r d o f t h e h i g h e s t d r i l l i n g d e n s i t y , t h e s h o r t e s t o p e r a t i o n t i me a n d t h e g r e a t e s t f o o t a g e . C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a c t u a l o p e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 t h e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h o w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d e n s i ty, r h e o l o g y a n d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y o f dri l l i n g f l u i d a r e a n a l y z e d. I t p r o v i d e s u s e f u l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me t h o d s f o r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 l t r a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i n u l t r a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c o mp l e x f o rm a t i o n . Ke y w o r d s We l l G u a n s h e n - 1 ;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u l t r a h i g h d e n s i ty; r h e o l o g y ;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y; p e r f o rm a n c e a d j u s t me n t 官渡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川南低褶带赤水地 区 东部,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 进行了 1 0 多口井的钻探 施工 , 均因钻遇超高压盐水层而未钻达设计井深 _ 1 。 j 。 官深 l 井为中石化部署在官渡构造西翼的重点预探 井 , 是继官 2 、 官 3等井后又一 口钻遇超 高压流体的 井 , 超设计加深钻 至井深 4 1 8 8 1 T I 完钻 。三开采用 2 .5 0 g / c m 以上 的超高密度聚磺抗盐钻井液体系, 成功钻穿了嘉陵江组超高压盐水层, 实钻总进尺达 7 8 5 .9 m, 其中采用密度 2 .8 4 ~ 2 .8 7 g / c m 3 脱气最高密 度 2 . 9 1 g / c m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实钻进尺 2 2 1 m, 施 工周期超过了 1 0 0 d , 经受 了高压盐水污染 的考验 , 各项性能基本稳定 , 顺 利实现 了采用重晶石加重 的 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在 1 9 ~ 2 1 MP a 正常循环泵压下 的施工 , 对同类地层的施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1 施工简况 官深 1 井 2 0 1 0 年 9 月 6日下钻至 2 8 6 4 .6 6 m, 用密度 2 . 4 5 g / c m 的聚磺抗盐钻井液一次性替换井 基金项 目中国石化 重点科技攻 关项 目 “ 官渡地 区超 高密度钻 井液技 术研 究” 编号 P 0 9 0 0 6 资助 。 作者简介石秉忠, 1 9 6 6 年生。1 9 9 1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深井与超深井钻井液技术 研究工作, 高级工程师。电话0 1 0 8 4 9 8 8 1 9 0 。E - m a i l b z 6 6 0 4 2 0 1 6 3 .c 0 m。 4 2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2年 3月 第 3 4卷 第 2期 筒内二开密度为 1 .7 0 g / c m 的钻井液, 使用 3 1 6 . 5 m i d 钻头开始三开钻进 。 钻至嘉二段井深2 9 1 4 . 1 1 m, 气测值异常, 节流循环混入 2 .8 5 g / c m 。 储备重浆提钻 井液密度至 2 . 5 0 g / c m。 以上后恢复正常钻进 ;钻至 井深 2 9 5 5 .4 2 m遇高压盐水层, 关井求压后使用密 度 2 . 8 5 g / c m 的重浆成功压稳 , 并保持该密度钻进 , 期间钻井液密度控制在2 . 8 5 ~ 2 .8 7 g / c m 3 ;正常钻进 至飞仙关组井深 3 3 2 2 . 6 7 m发生微 裂隙性井漏 , 静 止堵漏成 功后 , 出口密度下调至 2 . 7 9 g / c m3 脱气 密 度 2 . 8 4 g / c m , 共 漏失 密度 为 2 . 8 5 ~ 2 . 8 7 g / c m 的钻 井液 6 .6 8 m。 ;钻至井深 3 3 2 4 .0 5 m再次发生裂隙 性井漏, 采用加胶液降钻井液密度及刚性材料桥堵 浆承压堵漏成功, 当时钻井液出口密度2 .7 8 g / c m 3 脱 气密度 2 . 8 7 g / c m3 , 共漏失 密度 2 . 8 3 ~ 2 . 8 5 g / c m3 的 钻井 液 8 9 . 1 7 m ;1 2月 2 1日钻 至 井 深 3 7 0 0 m 三 开完钻 , 随后 的通井 、 测井顺利 。2 0 1 1 年 1月 1 4日 顺 利下人 0 2 7 3 . 1 mi l l 的技术尾管至井深 2 6 4 1 . 2 3 ~ 3 6 7 5 m, 悬挂固井顺利 。 2 现场钻井液配制 在充分分析超高密度钻井液存在的技术难点基 础上, 从新型高固相分散剂等处理剂的合成与试验、 特种加重剂的研制、 体系构建、 流变性及沉降稳定性 的协调优化等方面进行室内攻关研究 , 形成了超高 密度聚磺抗盐钻井液体系配方。 现场配制超高密度钻井液基本配方为1 0 / 旷 一 1 . 5 % 膨润土 1 . 0 %~ 1 . 5 %分散剂 0 . 5 %~ 1 . 0 %超低黏降滤 失剂 1 . 5 %- 2 . 0 %抗盐抗高温降滤失剂 1 . 0 %~ 1 . 5 % 抑制 防塌剂 0 . 1 % 0 . 3 % 表面活性剂 1 . 0 %- 1 . 5 % 润 滑剂 , 采用密度为 4 - 3 重晶石加重。 钻井液严格按照试验研究 的配方和工艺配制。 根据要配制的钻井液总量 , 首先按照配方配制一定量 的处理剂胶液, 然后再逐步加重至要求密度。为了尽 可能降低配制成本和减少上部钻井液排放量, 配方中 的膨润土采用净化处理的部分钻井液 膨润土含量 1 . 4 2 % 提供 , 按照钻井液 中膨润土含量 的测定结果 , 采用 了混 2 0 %、 3 0 %钻井 液的方式 , 分两次 配制 了 2 . 8 5 - 2 . 8 8 g / c m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2 0 0 m3 。加重时 , 边加重边加入稀释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 配制的超 高密度钻井液具有 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 1 2 0 c C、 1 6 h老化后 , 漏斗黏度 1 7 5 S , 高温高压失水量为 7 . 6 m L , 初切 1 1 P a , 终切 3 2 .5 P a , 沉降稳定性 △ p≤0 .0 3 g / c m 。采用常规搅拌机搅动, 具有很好的流动状态, 且浆面光亮。 配制好后, 定期实施性能检测和预维护, 确保了超重钻井液的胶体稳定性和流动性。 3 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分析 超高密度钻井液的固相含量高达 4 0 % 以上 , 常 用稀释分散剂对加重材料作用很小 , 甚 至不起作用 , 离心机的限制使用导致有害固相难以清除, 内摩擦 力大 , 剪切稀释性差 , 再加上高压盐水层的污染和井 底高温的影响, 固相很容易聚结沉淀, 钻井液性能调 控与维护处 理十分复杂 , 经常陷入 “ 加重一增稠一 降黏一加重剂沉降一再次加重”的恶性循环 , 影响钻 井 的正常施 工。钻井液 密度 的维护与调控 、 流变性 和沉降稳定性 之间的矛盾 、 极高固相含量条件下钻 井液中的膨润土最佳限量调控、 高温增稠及降稠的 双重危险、 防卡润滑等是技术关键 。 。因此, 要求 超高密度钻井液应具有较好的流变性、 沉降稳定性 和抗温性 , 能保持适当的黏度和切力 ;抑制性强 , 能 控制低密度固相的造浆 , 调节亚微米粒子的含量 , 利 于钻井液流变性的控制 ;抗盐水等污染能力强, 能 够有效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密度易 于维护和调控 ;润、滑陛良好等。 3 . 1 密度的调控与维护 密度 的维护与调控是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现场 作业 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 密度波动会造成流变参数 的恶化, 随着浆体密度的不断提高, 维护与调控的难 度和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施工中维护密度的主要手段为合理选择使用 筛布, 在保证低密度固相清除率的同时, 减少加重材 料的损耗量;按照加入胶液的数量添加加重剂, 保 持体系密度的稳定;遇到地层流体侵入时, 直接加 重;合理掌握膨润土含量等。 现场实践中发现 , 加重材料的非正常消耗 、 使用 胶液维护流动性和地层流体侵入是引起密度降低的 主要因素。日常维护中的固控操作主要依靠使用振 动筛来实现。根据相关研究结果, 认为分离粒径为 2 5 0 ~ 2 8 0目的重 晶石具有 比较低 的黏度效应 。现 场使 用 了 2 5 0目分 离粒径 的重 晶石 , 采用 l 5 0目、 1 2 0目、 1 0 0目筛, 日损耗约 4 o 一 5 0 1 0 k g 。为了 平衡 固相分离效率与钻井液 消耗 量二者之 间的矛 盾, 以6 0目、 8 O目筛布为主进行劣质固相的分离, 基 本上满足 了现场需要 , 正常情况下 , 重晶石损耗量可 以控制在 1 0 1 0 k g 左右, 有效降低了重晶石的非 正常损耗, 杜绝了因加重剂的损耗所导致的大循环 加重作业 , 一般正常循环钻进时 , 每隔 6 4 h补充一次 超重浆即可保持密度的稳定。 由于超高密度体系中高密度固相占绝大多数, 常规的固控方式 如离心机等 不再适合, 一级固控 石秉忠等官深 1 井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调控关键技术 4 3 即振动筛成为唯一的低密度 固相控制主体 。重晶石 非正常损耗的原因主要是现场配置的振动筛陈旧, 达不到高频振 动高效分离效果 , 以及开单筛过流面 积小等导致 的。同时 , 由于一级固控效果不理想 , 也 导致细小岩屑尤其是泥岩岩屑不能及 时被清除 , 影 响了流变性的稳定 。 另外 , 为 了保 持体 系密度 的稳 定 , 加 入胶液 维 护流动性 的同时补充加重剂或者是高于钻井液密度 的超重浆进行密度维护, 地层流体侵入时直接动用 2 . 8 5 g / c m 储备液, 并结合循环加重, 将全部钻井液 密度提高到 2 . 8 5 ~ 2 . 8 7 g / c m 。 3 . 2 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的调控 对于高或超高密度钻井液 , 存在着流变性 、 沉降 稳定性 、 安全性等问题 , 如何保证高密度钻井液体 系 具有 良好流变性 、 悬浮性等特性成为困扰现场安全 施工 的难 题之一 l 】 。密度达到 2 . 8 2 . 9 g / c m 的钻 井液中, 固相加重剂的质量分数 占到 8 0 %、 体积分数 占到 5 0 % 以上 , 巨大的固相粒子 比表面积通过润湿 和吸附作用使体系中的自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 而 盐在体系中溶解形成离子, 也势必争夺润湿固相的 自由水 , 使 固相粒子表面的水化膜减少或破坏 , 增大 固相粒子间的摩擦力 , 造成黏度和切力增大。为此 , 在保持体系流动性 良好 的前提下 , 重点优化 了胶体 稳定性 , 确保体 系一旦受到较严重地层水污染 , 不会 因沉降稳定性破坏而引发加重剂沉淀埋钻事故。 官深 1 井三开超高密度钻井液总体上流变性能 变化较大 , 漏 斗黏度低 时控 制在 1 2 0 ~ 1 3 0 S , 最高时 达 3 7 0 S 。黏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1 嘉三段钻遇膏 质 白云岩和石膏地层 , 石膏 污染钻井液 ; 2 飞仙关 组及 长兴组 以泥岩和灰质泥岩为主 , 龙潭组为泥灰 岩夹杂煤层, 泥岩易水化分散, 加上振动筛固控效果 差 , 岩屑不能有效清除, 在井 内长时间研磨 , 粒度分 布变化较大 , 细微粒越来越 多, 形成恶性循环 , 黏切 增大 ; 3 地层流体的侵入污染 , 先后钻遇高压含气水 层 、 高压盐水层和龙潭组煤层气 ; 4 井底高温影响。 针对 石膏污染 引起 的黏切升高 , 依据小 型试验 加入石灰乳及抗钙处理剂处理钻井液 , 并加入 KO H 提高钻井液 p H值 , 提高钻井液抗石膏污染能力, 使 失水变小 , 流变性能改善 。 一 般超高密度条件下 , 因密度差影响, 钻屑受到 上 浮力作用 , 加上一定排量下形成的钻井液环空返 速 , 钻屑极易上返 , 难 以下沉 , 不会导致在井 内重复破 碎和长时间研磨水化 , 现场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振 动筛上返 出的泥岩岩屑棱角清晰, 形状较为完整 。各 种低密度固相的含量是影响高温下高密度体系流变 性能的主要因素 , 对于钻头切削下来的较细小岩 屑如果不能被振动筛及时有效清除或体系抑制性差 的话 , 就会再次甚至反复进入钻井液 中, 造成水化分 散 、 研磨等 , 进而影响到钻井液的流变性。 对此 , 现场采取 了适量增加硅醇抑制剂用量至 1 3 - 1 4 k g / m 进行处理 , E t 常维护以低浓度聚合物抑 制剂 MMA P胶液等 为主 , 提高钻井液化学抑制性 , 尽量减少岩屑的水化分散, 维持较低的膨润土含量, 坚持使用胶液来维护体系流变性能。胶液配伍组合 和胶液维护量根据小型试验结 果确定 , 正常情况下 保持钻井液消耗量 胶液用量 1 1 , 1 2 h胶液添加 量控 制在循环浆体总量 的 2 %左右 , 并根据进 尺以 胶液形式补充 S MP 2 、 S P NH、 S MT等抗 高温抗盐磺 化处 理剂 、 超高密度分散剂和少量纤维素类或聚合 物类处理剂 。p H在 1 0 ~ 1 1 之间 , 适度保持浆体的分 散性, 以维护钻井液流变性能、 抗污性能和体系的胶 体稳定性 , 并在不影响流变性 能的前提下以适量 的 R H2 2 0 保持超高密度钻井液的润滑性 。因添加胶液 引起的密度降低一般采用补充更高密度浆体进行平 衡 , 施工中未因流动性 问题而导致人工排放 , 保持 了 高 、 低密度 固相的平衡 , 很好地调整控制 了钻井液流 变性能并兼顾 了超高密度体系 的沉降稳定性 , 且有 效防止 了密度的大幅波动 。 3 . 3 膨润土含量的调控 膨润土含量的控制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维 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体系具备足够的 悬浮能力 , 作业时必须保证体 系中含有一定数量 的 活性土 , 而高 的膨润土含量与胶体浓度和极高 固 相含量之间又存在矛盾, 应保持合理的膨润土含量。 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加 重体 系中膨润土含量保 持在 7 - 9 g / L时, 可 以保证浆 体具有 比较好 的稳定 性 , 考虑到亚 甲基蓝吸附方法测定值一般高于实际 值 , 按照 9 g / L的高限掌握 。 官深 1 井实施情况表明, 密度 2 . 5 0 g / c m 以上 的超重钻井液其有效膨润土含 量不宜高于 1 2 g / L , 从体系维护角度讲, 随着密度的 进一步升高, 膨润土含量应合理降低, 降低幅度应视 实际情况而定 , 以利于保持浆体 的流动性 , 并能够给 流变性能 的维护提供处理余地 , 最低时甚至可以保 持在 2 g / L 。官深 1 井三开期问使用超高密度钻井 液体系时 , 一直没有添加膨润土, 体系的亚 甲基蓝膨 润土含量始终保持在 8 - 9 g / L, 最低时达到 5 g / L左 右。由于体系中膨润土含量基值较低, 给钻屑中黏 土矿物的混入留出了充分的容纳余量。飞仙关二段 3 1 8 0 ~ 3 5 0 0 m钻遇大段水化分散性很强的软泥岩 , 1 1 0 c C、 1 2 h下清水 中的滚动 回收率仅为 1 . 2 %, 且纯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2年 3月 第 3 4卷 第 2期 泥岩层 占到 8 5 %以上, 钻进期间, 浆体膨润土含量 由原来的 2 - 3 g / L逐渐升高 至 5 - 8 gL, 使得采用超 高密度体系钻进软泥岩地层时未发生流变性能失控 问题 , 具有一定 的劣质 固相容纳能力, 流变性能始终 保持 良好。 严格遵循了由模拟试验得出的配伍方案, 确保了浆 体具有较好的胶体稳定性和良好的流动性 表 1 , 日常维护 时只有 自然更新量 , 一般 为 6 ~ 1 0 r n 3 / d , 未 因流动性问题而导致人工排放 。三开实现了超高密 度钻井液下 0 . 5 m/ h以上 的较高机械钻速钻进 , 平均 官深 1 井超高密度钻井液在配制与使用过程中 0 . 5 6 m/ h , 平均井径扩大率 3 . 5 %。 表 1 三开井段钻井液性能 4 结论 1 采用抗温抗盐能力强、 高效的分散剂等处理 剂并合理配伍, 严控膨润土含量, 灵活采用多种手段 维护超重钻井液密度, 切实保持钻井液的稳定, 加强 整体调控, 是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现场施工成功的 关键。 2 采 用重 晶石加重 的 2 . 5 0 ~ 2 . 8 7 g / c m 超高密 度钻井液成功钻穿了超高压盐水层 , 实现 了正常泵 压下施工的重大突破, 对今后官渡地区及其他油田 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解决 了超高密度钻井液在高温下流变性 、 沉 降稳定性及滤失量等不能兼顾的技术难题, 形成了 一 套可控密度达 2 .8 5 g / c m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体系 及综合工艺措施 。 4 施工过程中, 钻井液流变性能 良好 , 抗温 、 抗 污染和沉降稳定性强, 满足了钻进、 测井、 下套管固 井等作业要求 , 未因钻井液性能问题引发复杂情况。 5 配备高效 的一级固控设备更有利于超高密度 钻井液体系性能的调控和稳定 。 参考文献 [ 1 ] 房舟, 欧彪 , 管虹翔, 等 . 官渡构造异常超高压深井钻井 新思路 [ J ]. 钻采工艺, 2 0 0 9 , 3 2 3 3 1 3 3 . [ 2 ] 程启华, 杨青廷 . 赤水地区深井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问 题的研究及应用 [ J ]. 钻采工艺, 2 0 0 6 , 2 ff2 1 1 0 . 1 1 1 . [ 3] 蔡利山, 林永学, 田璐, 等 . 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进展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1 , 2 8 8 7 0 7 7 . [ 4 ] 张东海, 马洪会 . 超高密度钻井液在官 7井的应用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6 , 2 3 5 8 - l 1 . [ 5] 胡德云 . 超高密度 P≥3 .O 0 g / c m3 钻井液的研究与应 用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1 , 1 8 1 6 - 1 1 . [ 6] 艾责成, 喻著成 , 李喜成, 等 . 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 控制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ff3 4 5 . 4 8 . [ 7] 李公让, 赵怀珍 , 薛王志, 等 . 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流变 性影响 因素研 究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9 , 2 6 1 1 2. 1 4. [ 8] 常连玉 . 巴什托油气田高密度钻井液技术研究 [ J ]. 石 油钻采工 艺, 2 0 l 1 , 3 3 1 4 9 . 5 2 . [ 9] 刘永福 . 高密度钻井液的技术难点及其应用 [ J ]. 探 矿 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 0 0 7 , 3 45 4 7 4 9 . [ 1 0] 董悦, 盖姗姗, 李天太, 等 . 固相含量和密度对高密度 钻井液流变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ff4 3 6 . 4 0 . [ 1 1 ] 岳前升, 黄熠, 向兴金, 等 . 高密度钻井液在缅甸合作区 块中的应用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ff5 5 6 5 9 . [ 1 2] 蔡利 山, 胡新中, 刘四海, 等 . 高密度钻井液瓶颈技术 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 J ]. 钻 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7 , 2 4s o 3 8 4 4 . [ 1 3] 雷绍民, 龚文琪, 宋安强, 等 . 重晶石提纯及表面改性 研究 [ J ]. 矿产保护与利用, 2 0 0 44 2 1 . 2 7 . [ 1 4] 朱春玲 . 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流变性控制及机 理研究 [ J ].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 0 1 0 , l 8 1 2 4 . 2 6 . 修改稿收到 日期2 0 1 2 0 2 1 4 [ 编辑朱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