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1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pdf
第 3 2卷 第 6期 2 0 1 0年 1 1 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 L DRI LLI NG PR0DUCT1 0N TECHNOLOGY V0 1 . 3 2 No . 6 NO V .2 01 0 文章编号 1 0 0 0 7 3 9 3 2 0 1 0 0 6 0 0 3 1 0 4 高平1 大位移水 平井钻 井技术 王银生 李子杰 胜利油 田黄河钻 井总公 司, 山东东营2 5 7 0 0 0 摘要为了提 高胜利油田施工大位移水平井的能力, 也为下一步实现海油陆采奠定基础, 在济阳凹陷高青区域部署了一口 重点探井高平 1 井 通过优化井身结构、 合理配置钻井液和钻进参数等措施, 克服了水平段长后期加压难、 岩屑不易上返、 起下 钻摩阻大、 水平段套管下入难以及井身轨迹难控制等一系列难题。该井完钻井深 4 5 3 5 m, 水平段长3 4 6 2 .0 7 m, 陆上油田水平 位移 3 8 1 4 _ 3 2 m, 02 4 4 . 5 mm技 术套 管水 平段 长 7 2 3 m, 陆上 油田位 垂比最大 4 . O 2 。详 细论述 了该 井的施 工工艺和钻 井液技 术, 对同类井的施X - 具有重要 的指 导意义。 关键词大位移水平井;高平 1 井;井身轨迹 ; 钻井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3 文献标 识码 B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o l o g y f o r t he e x t e nd e d r e a c h ho r i z o nt a l we l l o f Ga o p i ng 一 1 W A N G Y i n s h e n g . L I Z ij i e T h e Dr i l l i n g C o m p a n y o fHu a n g h e , S h e n g l i P e t r o l e u m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Do n g y i n g 2 5 7 0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S h e n l i fi e l d t o d r i l l E x t e n d e d Re a c h H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s , a n d t o p r e p a r e t h e wo r k o f o ffs h o r e O 订p r o d u c t i o n f r o m l a n d . t h e k e y e x p l o r a t i o n we l l o f Ga o p i n g 一 1 i s d r i l l e d i n Ga o q i n g z o n e o f J i y a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 T h r o u g h t h e me a s u r e s o f o p t i mi z i n g we l l b o r e s c h e me , mi x i n g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p r o p e r l y , a n d p l a n n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p a r a me t e r s , t h e d i ffi c u l t i e s o f a d d i n g we i g h t o n b i t , r e t u r n i n g c u t t i n g s , h i g h t r i p p i n g fr i c t i o n , r u n n i n g h o r i z o n t a l c a s i n g , a n d c o n t r o l i n g t h e t r a j e c t o r y a r e o v e r c o me . T h e we l l i s 4 5 3 5 m d e e p . 3 4 6 2 . 0 7 m l o n g o f t h e l a t e r a l s e c t i o n . a n d 3 8 l 4 . 3 2 m l o n g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r e a c h . T h e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c a s i n g i s 2 4 4 . 5 mm a s d i a me t e r , a n d 7 23 m a s ho r i z o n t a l s e c t i on l e n gt h. The ma xi mu m r a t i o of h or i z on t a l t o ve r t i c a l r e ac h i s 4. 02 . Th e o p e r a t i on pr oc e s s i n g a n d dr i l l i ng flu i d a r e i l l us t r a t e d i n d e t a i l , wh i ch wo ul d be a n di r e c t i on f o r t h e op e r a t i on o n t he we l l o f t h e s a me t ype . K e y wo r d s e x t e n d e d r e a c h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 we l l Ga o p i n g 一 1 ; we l l b o r e t r a j e c t o ry;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随着钻井区域不断扩大 , 钻井难度不断增加 , 水 平井作为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最有效 的的手段 之一 , 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年来 , 胜利 油 田经过不断的技 术攻关 , 水平井钻井技 术取得 了很大进展。高平 1 井是继金平 1 井之后 , 胜利油 田完成的又一 口高难 度大位移浅层水平井 , 也是中石化集 团公 司重点课 题 “ 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 ” 的推广井 , 其钻 探 目的是一方面进一步了解青城凸起西部中生界含 油气情况 , 另一方面也为了提升和显示胜利 油田大 位移水平井 的施工能力 。该井采用 常规钻井方式 , 水平段长 , 摩擦阻力大, 钻井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黄 河钻井总公司在以前的施工经验和充分试验研究的 基础上 , 制定 出切实可行 的施工预案 , 顺利完成预期 目标。 l 概况 Ov e r 、 r i e w 高平 1 井造斜点 5 1 5 . 0 0 m, 垂深 9 2 9 . 0 0 1T I , 完钻 井深 4 5 3 5 m。该井实 际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为一 开 , O 4 4 4 . 5 ml T l 钻 头 钻 深 4 0 8 . 0 0 r n , O 3 3 9 . 7 mm 表 作者简介 王银生 , 1 9 8 3年生。2 0 0 9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油 气井工程专业 , 现从事钻井工程技 术研 究及 应用工作 , 助理 工程 师 E ma i l w a n g y i n s h e n g 2 1 1 y a h o o . c o m. c n 3 2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0年 1 1月 第 3 2卷 第 6期 层套 管下深 4 0 6 . 1 0 m;二开 , O 3 1 1 . 2 m m 钻头钻 深 1 8 1 2 . 7 0 m, 0 2 4 4 . 5 m m技术套管下深 1 7 9 5 . 7 7 m三 开, O 2 1 5 . 9 mm钻头钻深 4 5 3 5 . 0 0 m。 中靶情况见表 1 。 表 1 高平 1 井 中靶 情况 Ta b l e 1 Ta r ge t po i nt o f we l l Ga op i n g一 1 靶点 井 / m 深 垂 / m深 水 平 r 移 闭 / 位纵/m距横 /m距 /m 【 J 2 钻 井施工技术措施 Dr i l l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t e c hn i c a l me a s ur e s 2 . 1 一 开 0 4 0 8 m F i r s t s e c ti o n d r i l l i n g 0 - - 4 0 8 m 平原组和明化镇组地层松软易垮塌 , 钻头尺寸 大易跳钻和井斜 。采用 钻井液开钻 , 吊打钻进控制 井斜。钻具组合 0 4 4 4 . 5 mm钻头 0 2 0 3 mm钻铤 O1 2 7 . 0 mm斜坡钻杆。 2 . 2 二 开 4 0 8 ~ 1 8 1 2 m S e c o n d s e c ti o n d r i l l i n g 4 0 8 ~ l 8 l 2 m 2 . 2 . 1 造斜段 5 1 5 ~ 8 6 2 m 二开造斜点浅, 上部地 层松软 , 造斜能力差 , 且在大尺寸井眼段造斜时造斜 率控制难度大, 井眼易发生键槽卡钻 。 开始造斜时适 当控制排量 , 确保钻压及工具面 的稳定。严格控制工具 的造斜率 , 以减小钻柱 的摩 阻和扭矩 , 同时消除由于起下钻而形成键槽 的可能 性。采用 MWD随钻监控井眼轨迹 , 根据实 际情况 采用复合钻进和滑动钻进两种方式施工 , 随时进行 待钻井眼的校正设计。 钻具 组 合 0 3 1 1 . 2 mm钻 头 0 2 1 6 m m 1 . 5动 力钻具 02 0 5 mm无磁钻铤 MwD 1 2 7 mm无磁 承压钻杆 Ol 2 7 . 0 mm加重钻杆 1 2 7 . 0 mm斜坡 钻杆 。 2 . 2 . 2 二 开水平段 8 6 2 ~ 1 8 1 2 m 水平段施 工采 用复合钻进为主 、 滑动钻进为辅的方式 , 使井眼轨迹 尽量平滑, 以降低摩阻扭矩。为保证井下安全, 每钻 进 1 0 0 m或 2 4 h , 做 1 次短 起下 , 每次短起 下都起 到直井段 , 充分破坏增斜段 的岩屑床。钻进至井深 1 4 2 9 . 6 9 m之后 , 因为地层已经穿过中生界 部的风 化带 , 地层比较稳定致密 , 钻具 中在动力钻具之后加 入了 1 个 03 0 3 mm欠尺寸扶正器 , 以降低滑动钻进 增斜率 , 减少滑动钻进次数 , 从而提高了机械钻速。 同时为了保证井下安全。 每打完 1 根 , 都要求划眼, 直至井眼畅通, 无 七 提遇阻现象方继续钻进 。 钻具组合 03 1 1 . 2ml T l 钻头 O2 1 6mm 1 . 5 动力 钻具 0 2 0 5 mm无磁钻铤 MWD O1 2 7 mm无磁承 压钻杆 O1 2 7 . 0 mm加重钻杆 O1 2 7 . 0 mm斜坡钻 杆。钻进 参数 钻压 8 0 ~ 1 0 0 k N, 泵压 1 1 ~ 1 2 MP a . 排量 4 8 L / s 。 2 . 3 三开 1 8 1 2 - 4 5 3 5 m T h i r d s e c f o n d r i l l i n g 1 8 1 2 - - 4 5 3 5 m 1 采用 L AN DMAR K等软件根据实钻情况优 化剖面设计 , 降低该井的摩阻和扭矩。 2 使用顶驱系统 , 提高控制摩阻扭矩 的能力。 顶驱在起下钻具 的同时可循环钻井液 、 转动钻具 , 减 小 了起下钻遇阻的概率 , 同时起下钻时适当旋转钻 柱可改变摩 阻方 向, 减小轴 向摩阻 ;顶驱重量可 以 作为下钻 、 滑动钻进和下套管的附加动力。 3 从钻井液方面人手 , 调整钻井液性能 , 着重增 加钻井液 的润滑性能, 降低摩擦阻力 , 同时提高携岩 能力 。 4 随着水平段长度 的增加 , 岩屑的运移阻力增 大 , 容易在下井壁形成岩屑床 , 故每钻进 1 0 0 2 0 0 m 或钻进 2 4 h 必须进行短程起下钻作业或分段循环 , 及时清除井 内岩屑 , 防止岩屑床的形成, 同时可以适 当减少摩阻。 5 采用 L WD随钻地质导 向系统 , 随钻测量 自 然伽马 、 电阻率 、 自然 电位。根据随钻测井曲线 , 确 定 目的层 顶界深度 , 跟踪调整井眼轨迹;加强 随钻 测斜, 分析钻具组合的性能 , 合理调整滑动钻进与复 合钻进的时机和比例, 以复合钻进为主, 控制好井眼 轨迹 , 保证轨迹的圆滑。 6 钻进过程中接单根速度要快, 防止钻具静止 时间过长造成卡钻事故 , 并保证足够的排量。 7 本井中直井段短 , 钻柱悬重轻 , 井眼曲率大 , 水平段长 , 随着井深和水平位移的延伸, 摩阻不断增 加 , 传压非常 闲难。在水平位移 2 0 0 0 m后, 钻头传 不到足够有效钻压。在保证井下安全的情况下可在 直井段使用钻铤代替钻杆 , 使用 Ol 6 5 mm钻铤代替 钻杆增加钻柱悬重 , 从而克服井下摩阻, 延长水平段 的进尺。 8 在 下钻 过 程 中 , 有 效悬 重 不足 以推 动钻 具下 行 , 采用小排量旋转 和干转 顶驱下放 , 进行下钻操 王银 生等高平 1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 3 3 作 。起钻过程 中后期 在水平段也十分困难 , 必须用 顶驱旋转起 出。起钻遇 阻无论何种原因, 都不 能强 提 , 应反复上下活动钻具 , 转动方 向, 以求解阻。如 果 多次大幅度活动无效 , 采 取倒划 眼措施 , 提拉力 不可太大 , 此时只能 以指重表为参考 , 并在钻杆上做 标记。水平段起钻一律用 I档 , 特别注意指重表 的 显示 , 严防拔死 。下钻遇阻时, 如果带动力钻具 , 原 则 七 禁止划眼以防划出新眼, 严禁定点循环钻井液。 遇阻时活动钻具下放 , 若无效起钻换钻具组合通井 由于本井施 1 二 时 间长, 技术套管在斜井段和水 平段 比较长 , 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套管磨损, 使全 井后期施工复杂。采取措施 一是每 隔 2 0 0 1 “1 3 加 防 磨接头, 加重钻杆每隔 3柱加一个防磨接头;二是在 钻井液中加入固体润滑剂等润滑材料 , 减少钻杆与套 管的摩擦 , 降低 了套管的磨损程度;三是在复合钻进 时, 转盘采用低转速 4 5 r / mi n以下 。由于各项措施 落实到位 , 保证 了全井的安全施工 , 后期完井技术套 管试压 1 2 MP a , 稳压 3 0 rai n , 达到设计要求 。 三 开 钻 具 组 合 O 2 1 5 . 9 mmP DC钻 头 1 7 2 mm 1 . 5动力钻具 F E MWD O1 2 7 mm无磁承压钻 杆 I 2 7 mm斜坡钻杆 十套管防磨器 1 2 7 mm加 重钻杆 套管防磨器 1 2 7 mm斜坡钻杆。钻进参 数 钻压 8 0 ~ 1 0 0 k N, 泵乐 1 3 ~ 1 4 MP a , 排量 2 8 L / s 3 钻井液设计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de s i g n 3 . 1 一开 0 - 4 0 8 I l 1 F i r s t s e c t i o n d r i l l i n g 0 - 4 0 8 i n 表层属 于砂质黏 土层 , 可钻性好 , 容易渗漏 和 井壁坍塌 。钻井 液按设计配制预水化土浆 , 用 聚合 物胶液控制 流型, 使用好 固控设 备 , 搞好 钻井液净 化。钻井液配方为 4 %~ 6 %膨润土 0 . 1 %~ 0 . 2 %纯 碱 0 . 1 %- 0 . 2 %烧 碱 0 . 1 %~ 0 . 3 %C MC 0 . 1 %~ 0 . 3 % P AM。钻完一 开井深 , 充分循环洗井 , 起钻前适 当加 人 0 . 1 % 的增黏剂提高钻井液黏切 , 使钻井液黏度维 持在 4 5 S 以上 , 确保表层套管顺 利下人井底。 3 . 2 二 开 4 0 8 ~ 1 8 1 2 m S e c o n d s e c t i o n d r i l l i n g 4 0 8 1 8 1 2 m 3 . 2 . 1 造斜段 5 1 5 8 6 2 m 该井段钻遇明化镇组 、 馆陶组 、 青山组 , 地层成岩性差, 泥岩较软且砂层发 育, 易缩径 , 易黏卡。井眼大 , 岩屑携带 难 , 易形成 岩屑床 。 钻井 液主要 以抑制地层造 浆 、 携带 岩屑 、 润 滑 为主 , 确保 安全钻进 为 目的。随井斜 的增大 , 补充 封堵 防塌剂 、 降失水剂 、 胺基抑制剂, 提高钻井液 的 抑制防塌效果 , 改善滤饼质 量。钻井液配方 如下 0 . 3 %~ 0 . 5 %P A M 1 . 0 %~ 1 . 5 % 无 荧 光 防 塌 降失 水 剂 0 . 5 %~ 1 % 流型调节剂 铵盐 、 S F 一 1 0 . 5 %- 1 . 0 %胺 基抑制剂 1 %~ 2 %封堵 防塌剂 5 %- 1 0 %B M一 1 随 着井斜及井深的增加 , 在不断补充聚合物胶液 的同 时至馆陶组上部 1 0 0 m转为聚合物防塌钻井液, 井斜 在 4 5 。 左右补充润滑剂 B M. 1 加量 5 %, 进一步增强 其润滑效果。钻井液参数 密度 1 . 0 8 ~ 1 . 1 3 g / c m , 黏 度 3 5 ~ 4 0 S , 失水控制在 8 mL以内, 塑性黏度 1 0 ~ 1 5 mP a S , 动切力 5 ~ 8 P a , 静切力 1 ~ 3 / 5 ~ 1 0 P a 3 . 2 . 2 二 开水平段 8 6 2 ~ 1 8 1 2 m 进入水平段 , 一 次性加入胺基抑制剂、 防塌剂、 降滤失剂至设计量, 补充润滑剂 B M. 1 加量到 1 0 %, B H . 1 加量到 l %, 使 钻井液具有 良好的抑制 、 防塌 、 润滑性能。钻井液参 数 密 度 1 . 1 0 ~ 1 . 】 5 g / c m , 黏 度 4 5 ~ 5 5 S , F L ≤ 3 mL, 塑性黏度 1 0 ~ 1 5 mP a S , 动切力 8 ~ 1 2 P a , 静切力 1 ~ 3 / 5 ~ 1 0 P a , 凡 H T H P≤ 1 2 mL。 3 . 3三开 1 8 1 2 - 4 5 3 5 m T h i r d s e c t i o n d r i U i n g 1 8 1 2 - 4 5 3 5 m 本 段 主 要 位 于 青 山组 和 王 氏 组 , 为 灰 色 、 棕 色 、 棕 红色 含砾 砂岩 、 细砂 岩 、 凝 灰 质砂 岩 与紫红 色泥岩 、 砂质 泥岩夹紫红 色泥岩 、 紫红 色泥质砂岩 为 主。 由于 该段 水平 位移 长, 要 求钻 井 液具有 良 好 的润滑 、 防塌 、 携 岩等特 性。钻井液 配方 基 浆 0. 3 %~0 . 5 % P AM 0 . 5 % ~1 . 0 %S F. 1 1 %~ 2 % ZX一 8 1 . 5 %~ 2 %S MP 一 1 1 . 5 %~ 2 %KF T1 %~ 2 % 胺 基 抑 带 0齐 0 1 %~ 2 %B H一 1 1 %~ 2 % 孚 L 化 齐 0 1 0 %~ 6 0 %B M一 1 1 %~ 3 %润 湿剂。辅助处 理剂 同体润 滑剂 、 S R一 1 、 XC、 随钻堵漏剂或非渗透处理剂等。 随着井段的增加 , 补充润滑剂的用量 , 钻至 2 5 0 0 m左右 , 润滑剂 B M一 1的含鼍不 低于 1 5 %, B H. 1 加 量到 1 . 5 % 以上 。在 保证钻井 液抑制性 、 防塌 和润 滑 的前 提 下 , 根 据井 下情况 可适 当提 高钻 井液 的 黏度 和动切力 , 保 证钻 井液 的携岩能力 , 黏度控制 在 5 0 - 8 0 S , 失水控制在 3 mL以内, 塑性黏度 2 0 ~ 3 0 mP a S , 动切力 8 ~ 1 5 P a 。 加 涠同控设备 的使用 , 使 用 1 5 0目以上 的细 目 振动筛布 , 使用好离心机 , 及时清除钻井液 中的有害 同相 , 防止形成厚滤饼。每钻进 1 0 0 ~ 2 0 0 m根据井 下摩阻和扭矩情况进行短程起下钻 , 防止岩屑床的 形成 , 保证井眼畅通 。 3 4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0 年 1 1月 第 3 2卷 第 6期 4 下技术套管作业 I nt e r me d i a t e c a s i n g r u n n i n g 大位移井钻井的关键工序之一是大斜度 、 长稳 斜井眼内套管的下入 。由于直井段短 , 套管下入重 力小 , 而水平位移 比较大 , 造成下套管困难甚至下不 到底。本井下套管之前先 通井到底 , 确保井眼畅通 无 阻, 到底后大排量循环钻井液并在全角变化率大 的井段反复大幅度活动钻具 , 彻底清除岩屑床。按 钻进或大于钻进排量洗井 , 洗井时间不少于 2个循 环周 , 并设专人观察振动筛处岩屑返出情况 , 判断井 壁是否稳定。由于下套管后期摩阻增 大, 套管柱下 放悬重为 0 , 多次活动无效 , 后采取顶驱加外径 0 2 0 3 mm钻铤下砸 , 成功下入技套 , 水平段长 7 2 3 m。 5 结论 Co n c l u s i o n 通过合理优化井身结构设计 、 钻具组合与钻井 参数 , 采用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 以及在钻井的过程 中利用随钻仪 器监测井身轨迹 , 同时充分利用 了顶 驱钻机设备 的优点 , 克服 了垂深浅 、 水平段长 、 摩阻 大 、 井壁易坍塌 、 岩屑返 难 、 后期加压难 、 技套下人 难度大等问题 , 顺利 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 创下 了陆上 油 田位垂 比最大 4 . 0 2的国内纪录 , 为下一步施工大 位移水平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 c e s [ 1 ] 裴建忠, 刘天科, 周飞, 等 . 金平 1 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 井技术 [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9 , 3 7 1 8 7 . 9 0 . PEI J i a n zh o ng,LI U Ti a n ke ,ZHOU Fe i ,e t a 1 . Ho riz o n t a l d ri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t o p e n e t r a t e s h a l l o w f o r ma t i o n s i n We l l J i n P i n g 一 1 l J J.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9 , 3 7 1 8 7 9O . [ 2] 冯光彬 , 唐世 忠, 蔺玉水, 等 . Z H8 E s H5大位移 水平井 钻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9 , 3 1 3 1 4 一 I 7 . FENG Gua ng bi n ,T ANG Shi z hon g,LI N Yus hui ,e t a 1 . Dr i l l i ng t e c h no l og y f o r Zhua ng ha i 8 Es H5 e x t e n de d r e a c h h o ri z o n t a l we l l l J ] . 0 i l P r o d u c t i o nD r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 3 1 3 1 1 7 . [ 3] 薛建 国 . 超浅层 大位移水平井楼平 2井钻井技 术 [ J ]. 石油钻采 工艺 , 2 0 0 8 . 3 0 3 1 1 一 l 4 . XUE J i a n g u o .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u l t r a s h a l l o w e x t e n d e d r e a c h L o u p i n g 一 2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l J ]. Oi l P r o d u c t i o n Dr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8 , 3 0 3 1 1 1 4 . 修改稿收到 日期2 0 1 0 0 9 1 8 [ 编辑朱伟 ] G.G.G. 口 . | .G. | .G . G . | . | . 3 - | . 3 - 警 . | . 上接 第 3 0页 4 实施效果 Re s u l t 华港 1 0 4平 1 井实际完钻井深 1 5 9 5 . 0 0 m, 水平 段长 1 7 9 . 4 4 1 T I , 最大井斜角 9 1 . 6 0 。 , 入窗纵距 0 . 4 3 m, 人窗横距 2 . 3 9 m, 出窗纵距 O . 3 1 m, 出窗横距 4 . 9 6 m, 油层有效穿透率 8 7 . 1 3 %。 全井平均机械钻速9 . 9 4 m/ h , 平均井径扩大率 6 . 9 9 %, 下人防砂筛管 8 9 . 0 0 m。投产 后平均 日产油 8 . 4 9 t , 获得 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5 结论 Co nc l us i o n s 1 苏北盆地浅层松散砂岩油藏采用五段制井眼 轨道 、 二层井身结构 、 无渗透聚合 物钻井液 、 双凝一 膨胀一早强水泥浆等关键 技术 , 可满足水平井的成 功实施。 2 采用精密滤砂管裸眼防砂和套管相结合的分 段完井工艺可获得较好开发效果 , 且满足后期改造 要求。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 c e [ 1 ] 薛建国, 吴应战, 王冰晖, 等 . 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楼平 2井钻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O 3 1 1 1 5 . XUE J i a ng uo , W U Yi n gz ha n ,WANG Bi ng h u i , e t a 1 . Dr i l l - i ng t e c hni q ue s i n ul t r a s ha l l o w e xt e nd e d - r e a c h Lou pi ng - 2 h o ri z o n tal we l l l J ]. O i l D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8 . 3 O 3 1 1 1 5 . [ 2] 杨喜柱, 刘树新, 薛秀敏, 等 . 水平井棵眼砾石充填防 砂 工艺研 究与 应 用 [ J ]. 石 油钻采 工 艺, 2 0 0 9 , 3 l 3 7 6 78 . YANG Xi z hu ,LI U S hu xi n,XUE Xi u mi n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a n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op e n h ol e g r a ve l pa c k s a nd c on t r o l t e c h - n i q u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i n 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J ]. O i l D 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 2 0 0 9 . 3 1 3 7 6 - 7 8 . 修改稿收到 日期2 0 1 0 1 0 1 6 [ 编辑薛改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