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聚磺钻井液固液分离技术.pdf
第 2 7卷 第 1 期 2 0 1 0年1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DRI LLI N G FLUI D C0M PLET1 0N FLUI D 、 , 0 l _ 27 NO.1 J a n.2 01 0 文章编号 1 0 0 1 . 5 6 2 0 2 0 1 0 0 1 . 0 0 7 1 0 4 废弃聚磺钻井液固液分离技术 赖晓晴 , 楼一珊 , 孙金声 , 单文军 , 彭建彬 1 .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 2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 ; 3 .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北京 ; 4 . 华北油田公司,河北任丘 1 摘 要废 弃聚磺 钻井液 由于形 成 的聚合物 黏土颗粒 网状结构 力强 ,直 接用 絮凝 的方 法不能进 行有效 地 固液 分 离处理 。优选 出 了破坏 聚合 物形成 交联结构 的破胶 氧化剂 G L K 一 1 和 能使 黏土 颗粒趋 于稳定 的黏土颗粒 稳定 剂 G X P J 一 3 ,它们 的适 宜加 量均为 1 %,GL K一 1的最佳破胶 时 间为 4 .5 h 。通过加入破胶氧 化剂和 黏土颗粒稳定剂 ,再 进行絮凝 、离心固液分 离处理 ,最终 的固液分 离效 率约为 8 5 %。 关键词环境保护 ; 废弃钻井液 ;聚磺钻井液 ;固液分离 ; 破胶 ; 氧化剂 ; 絮凝 中图分类号 T E 9 2 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 ,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聚磺钻井液废弃物 的处理方法是直接 固化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 工艺简单 、价格便宜 ; 缺点是处理物体积大,不能 完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如果对这种类型的废弃 钻井液进行 固液分离,使 固相体积最小化 ,液相经 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能较好地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要对废弃聚磺钻井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就是要破坏 聚合物 一 黏 碉 状结构的胶体稳定性 ,首先要破坏聚 合物在网状结构 中所起的稳定交联作用 ,释放出片 状的黏土颗粒和 自由水 ,再使释放出的片状 的黏土 颗粒端面难 以架桥形成网状结构, 变成稳定的固相 ; 在此基础上通过絮凝作用形成 良好的絮凝体 ,从而 达到固液分离 目的。 1 实验 部分 1 . 1 原料和试 剂 破胶氧化剂 次双氧水 、高锰酸钾 、亚磷酸钠 、 G L NH、G L N一 1 和 GL K. 1; 二 次破胶 剂 G XP J 一 1 、 G X P J . 2 、 GXP J 一 3 、 GXP J 一 4 ; 絮凝剂 硫 酸铝 、 磷酸 铝 、 硫酸铝钾 、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铁。 1 . 2仪器 与设 备 六 速旋转 黏度计 ,青 岛海通 达石油专 用仪器 厂 ; L A一 9 5 0型激 光 反 射 粒 度 分 布 分 析 仪 , 日本 H0RI BA公 司。 1 . 3 模拟废弃聚磺钻井液配方 钻井过程 中产生 的废弃物通常经过一段时间沉 淀后 , 上层废水层和钻屑都可利用密度差分离 出来 , 最难处理 的是废弃的钻井液 ,其性能 比常规钻井液 更加稳定 。选用 了新配制的聚磺钻井液 ,因为它的 胶体稳定性优于废弃 的聚磺钻井液 ,更利于对这种 钻井液的固液分离进行研究 。其配方如下。 2% SPNH0. 4% 80A5 1 0. 5%N P AN 2% FT. 1 2 %S MP I I 4 %怀安膨润土 用重晶石加重到密度 为 1 . 4 g / c m ,热滚 1 6 h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不 同破胶剂对 破胶率的 影响 破胶氧化剂的作用是通过氧化剂与聚合物 的作 用, 破坏聚合物在 网状结构中所起的稳定交联作用 , 这个作用是一个过程 ,受到内部 不同氧化剂 和 外部 温度 、 压力和时间等 的影响。在常温常压 、 破胶时间为 2 h的条件下对破胶氧化剂进行了优选 , 结果 见图 1 。由图 1 可以看 出,双氧水的破胶效果 最好 ,GL K. 1 次之 ; 次亚磷酸钠加量在 1 % 时破胶 效果较 好 ,但 超 过这个 值后 ,易 固化 ; G L NH和 GL N一 1的破胶作用都不 显著 ;高锰酸钾易快速 固 第一作者简介 赖 晓晴 ,博士 ,主要从事钻井液及 储层保护研究。地 址 北 京市海淀 区学院路 2 0号 9 1 0信箱钻井液所 ; 邮政编码 1 0 0 0 8 3; E ma i l x q l a i 1 2 6 .c o m ;电话 1 3 6 1 1 0 9 7 1 4 3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2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 0 1 0年 1月 化。但是双氧水兼具混凝 的作用 ,在聚合物 一 黏土 网状结构还没有充分破坏的情况下 ,就使细小悬浮 体和胶体颗粒发生沉淀 ,此时网状结构中所含的大 量 自由水没有被分离 出来 ,就已发生了胶体颗粒聚 集。此时固相中含有大量 自由水 ,虽然表观黏度较 低 ,但破胶后的固相成为烂泥状 ,不能形成有效固 相。 当G L K . 1 加量为 1 %时, 也具有 良好 的破胶作用 , 随着破胶剂加量 的增加 ,破胶率也逐渐增高,因而 优选 G L K. 1 作破胶剂,其最佳加量为 1 %。 糌 督 加量, % 图 1 不同氧化剂破胶率对 比 2 . 2 破胶氧化时间对破胶率的影响 破胶 氧化剂与聚合物在一定 的时间 内相互 作 用 ,其作用的时间越长 ,破胶效果越好。GL K . 1 破 胶剂在不同时间的破胶率见 图 2 。由图 2可知,随 着破胶时间的增加,破胶率不断升高 ; 当破胶时间 达到 4 . 5 h后 ,破胶率上升缓慢 ,趋于稳定 ,表 明 达到了最佳破胶时间。 糌 3 0 2 5 20 1 5 1 0 5 0 破胶时间m 图2 I %GL K 一 1 在不同时间的破胶率对比 2 . 3 黏土颗粒稳定剂对破胶率的影响 破胶氧化剂释放出的黏土胶体微粒 ,由于颗粒 微小 ,对钻井液仍起到 良好的稳定作用。这些胶体 微粒不是以分子状态分散,而是形成具有很大界面 的粒子,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是这些黏土微粒 自动凝聚成大颗粒并分散到介质中沉淀出来 的速度 很慢。这是 由于溶胶表面大多带有同性电荷 ,颗粒 间由于同性电荷的相斥作用而分散稳定 ,不互相凝 聚。通过加入黏土颗粒稳定剂和破坏这种分散稳定 性 ,使这些微小的粒子变粗,成为稳定的固相,从 而进一步破坏原有 的胶体稳定性,增强破胶效果。 在第 1 次破坏 网状结构基础上,加入能促使黏土颗 粒失去稳定性 的黏土颗粒稳定剂进行 2次破胶 ,使 黏土颗粒变粗而凝聚。不 同加量黏土颗粒稳定剂对 破胶率的影响见图 3 。 褂 督 加量/ % 图3 黏土颗粒稳定剂加量对破胶率的影响 由图 3 可以看出, G XP J . 1 和 G XP J . 2黏土颗粒稳 定剂破胶率低,易形成 固化体 ; G XP J 一 3和 G X P J 一 4 黏土颗粒稳定剂破胶率相对高,其 中 G XP J . 3优于 GX P J . 4 ,因而选用 GX P J 一 3 作 为黏土颗粒稳定剂 , 最佳加量为 1 %。 破胶 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出聚合物 . 黏土网状结 构中的胶体颗粒和自由水, 以便形成有效的絮凝体。 通过黏土颗粒稳定剂进一步破坏钻井液 的网状结 构,使黏土颗粒变成稳定同相 ,其粒度分布也要发 生相应的变化。新配制模拟废弃钻井液粒度分布情 况 见 图 4 。 粒径/ g m 图4 模拟钻井液的粒度分布图 由图 4可知 ,模 拟钻井液 的粒度 分布图 中出 现 2 个 峰值 ,黏土颗粒峰值粒径 为 0 . 2 9 6 m,小 于该粒径 的颗粒物的体积分数 为 9 . 7 8 2 % ; 粒径为 0 . 2 5 9 ~ 0 . 2 9 6 1 T I 的颗粒物 占总体积 的 2 . 6 2 7 % ; 重 晶石颗粒峰值粒径为 1 3 . 2 4 6 m,小于该粒径的颗 D/ o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 7卷 第 1 期 赖晓晴等 废弃聚磺钻井液 固液分 离技术 7 3 粒物的体积分数为 7 8 . 2 6 0 % ; 粒径 为 1 1 . 5 6 5 ~ 1 3 . 2 4 6 m 的颗粒物占总体积 的 1 0 . 4 0 4 %。 加入 1 %G XP J 一 3黏土颗粒稳定剂进一步破胶后 的粒度分布情况如图 5所示 。 粒径/ F u n 冈 5 加入 1 %G XP J 一 3进一步破胶后 的粒度分布情 况 由图 5可 以看 出,黏土颗粒峰值粒径为 0 . 2 9 6 m,小于该粒径的颗粒物的体积分数为 1 . 4 8 7 % ; 粒 径 为 0 . 2 5 9 ~ 0 . 2 9 6 m 的 颗 粒 物 占 总 体 积 的 0 . 4 3 1 % ; 重 晶石 颗粒 峰值粒 径 为 1 3 . 2 4 6 m,小 于该粒径的颗粒物的体积分数 为 6 2 . 7 4 5 %,粒径 为 1 1 . 5 6 5 ~ 1 3 . 2 4 6 m 的颗 粒 物 占总体 积 的 7 . 5 6 3 %。 图 5中还出现了一个峰值粒径为 2 2 7 . 0 9 5 m 的大 颗粒 的新波峰。该峰的出现充分说明黏土胶体微粒 变粗 , 发生了有利于黏土颗粒趋于稳定的聚集作用。 表明了破胶后释放出的固相颗粒有向粒径变粗 、粒 度分布变宽的方 向发展。 2 . 4絮凝剂优选 普 通废弃物 固液分离处理技 术为化学混凝法 , 通过絮凝剂提供大量 的络合离子,强烈吸附胶体颗 粒 ,通过黏附、架桥和交联作用促使胶体凝聚 ; 同 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颗粒及悬浮物表 面的电荷,降低 Z a t e电位,使胶体粒子由原来的相 斥变成相吸,破坏胶 团的稳定性 ,促使胶体颗粒互 相碰撞 ,从而形成絮状沉淀物 l 1 4 ] ,不 同加量 絮凝 剂对破胶率 的影响见图 6 。 褂 垡 甏 加量/ % 图6 不同加量絮凝剂对破胶率的影响 由图 6可以看出,硫酸铝 、硫酸钾铝和氯化铝 的最 大破胶 率仅为 8 . 9 %,即对 由稳定 聚磺钻井液 形成的废弃钻井液 ,絮凝效果不理想。因此对聚合 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进行破胶率评价 ,优选 出最佳 絮凝剂。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破胶效果对比情 况 见图 7 糌 髻 加量, % 图 7 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破胶效果对比 由图 7可知,聚合氯化铁的破胶效果优于聚合 氯化铝 ,最佳 加量为 0 . 0 0 7 %。这是 因为聚合 氯化 铁具有较强 的吸附 、架桥 、絮凝沉淀性能 ,在处理 过程 中有生成絮体速度快 、絮体不易破碎 、重聚性 能好等的特点。聚合氯化铁絮凝后 ,产生絮凝体的 粒度分布如图 8所示 。 粒径/ g m 图 8 加入 絮凝剂搅拌 5 mi n后 的粒度分布 由图8 可知 ,加入聚合氯化铁后,立即发生 固相 颗粒变粗 的变化 ; 黏土颗粒峰值粒径为 0 . 2 9 6 Ixm, 小于 该粒 径 的颗 粒物 的体 积 占体 积 累积 分布 的 0 . 2 8 1 %; 粒径为0 . 2 5 9 ~ 0 . 2 9 6 Ix m占总体积的0 . 1 7 0 %; 重晶石颗粒峰值粒径为 1 3 . 2 4 6 m,小于该粒径的 颗粒物的体积占体 积累积分布的 3 0 . 5 9 9 %,粒径为 1 1 . 5 6 5 ~ 1 3 . 2 4 6 Ix m 占总体积的 3 . 8 2 5 % ; 出现的新峰 值粒径为 2 2 9 . 0 5 7 Ix m,小于该粒径颗粒物的累积体 积分数为 6 0 . 4 4 4 %,粒径为 2 0 0 . 0 0 0 - 2 2 9 . 0 5 7 ix m 的 颗粒物占总体积的 6 . 1 6 1 %。粒径分布充分表明,絮 凝体变大 ,黏土和重晶石颗粒 的粒径变大,其粒度 范 围明显变窄。大 絮凝体的出现,也说 明对聚合物 的破胶 良好,这样会使固液分离更趋于完全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4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 0 1 0年 1月 2 . 5 机械离心固液分离效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废弃聚磺钻 井液,其中含有不 同粒径的固相粒子。它们在离心 力的作用下, 使固相颗粒经离心后, 沉降形成 了沉渣, 液相中含有少量不能经过离心处理的细微颗粒。取 一 定量经过上述一系列处理后 的废弃钻井液,在不 同离心速率下离心 5 rai n 后, 得出的分离效率见表 1 。 表 1 不同离心速率下分离效率对比 由表 l可以得知 ,离心速率为 3 0 0 0 r / mi n时, 分离效率最高 ,分离效率为 8 8 . 7 %。考虑成本和工 业生产等综合因素,最佳离心速率应为 2 0 0 0 r / mi n , 此时对固液分离效率为 8 4 . 9 %。 3 结 论 1 . 优选出破坏聚合物所形成交联结构的破胶氧 化剂为 GL K一 1 ,最佳加量为 1 %,最佳破胶时间为 4 . 5 h; 优选出使黏土颗粒趋于稳定的黏土颗粒稳定 剂 G X P J . 3 ,最佳加量为 l %。 2 . 通过破胶后 进行有效地絮凝处理 ,优选 出 了能使絮凝体变大 ,且价格低廉 的絮凝剂聚合氯 化铁 ,其最佳加量为 7 0 mg / L 。絮凝处理后 ,再经 过 2 0 0 0 r / mi n离心后 ,表观黏度 由 2 6 . 5 mP a S 下 降到 4 mP a S , 固液分离效率可达 8 4 . 9 %。 该研究 中, 每个步骤 的粒度分布变化也表 明,通过破胶 、絮 凝等处理后 ,细粒径的 固相颗粒逐渐减少,粒径 向着变粗的方 向发展 ,最后达 到 良好 的固液分离 的 目的 参 考 文 献 [ 1 ] 侯振鞠 , 沙宝 良, 侯振瑛 . 处理絮凝 剂的研究与应用 【 J ] . 中国科技信息,2 0 0 5 ,f 1 2 7 4 7 6 . [ 2 ] 林桂炽,黄玲珍 . 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应用 [ J ] . 广 西大学学报 ,2 0 0 4 ,2 9 f 增刊 1 5 3 1 5 5 . 【 3 ] 何 朝辉 ,易汝平 . 我 国硫酸铝 工业 现状及 发展趋 势 [ J ] . 无机盐工业 ,2 0 0 1 ,3 3 1 1 7 1 9 . [ 4 ] 徐晓军 .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 M] _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0 5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3 2 1 ;H GF 2 0 1 0 A3 ;编辑 张炳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7 0 页 表 3 不同浓度冻胶破胶前后黏度变化情况 3 结论 合成了一种可控 / 活性 自由基聚合链转移控制 剂双硫酯,以 S t 、MA A和 E t A为主要单体,利用 双硫酯和过氧化苯 甲酸叔丁酯为引发剂 ,采用乳液 聚合法合成 了含有一个亲水段和一个疏水段的嵌段 聚合物压裂液稠化剂 ,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的适宜 条件。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嵌段聚合物压裂液 耐温达到 1 7 0℃, 且耐剪切 、破胶彻底 。 参 考 文 献 [ 1 ] 唐浩,田国发,谢代培 . 抗温耐盐压裂液的研制及评价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9 ,2 6 1 6 0 6 2 . [ 2 】 周成裕,陈馥,黄磊光,等 . 一种高温抗剪切聚合物压 裂液 的研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9 ,2 5 1 6 7 . 6 9 . [ 3 】 VI S GE R D,D AMM K,L ANG E R. B l o c k c o p o l y me r s u r f a c t a n t s p r e p a r e d b y s t a b i l i z e d f r e e - r a d i c a l p o l y me - r i z a t i o n [ P ] . U S, 6 1 l 1 0 2 5 , 2 0 0 0 8 2 9 . [ 4 】 R I C HAR D A,E VANS ,RI Z Z AR DO E . F r e e - r a d i c a l r i n g o p e n i n g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o f c y c l i c a l l y l i c s u l fi d e s [ J ] . Ma c r o m o l e c u l e s ,1 9 9 6 , 2 9 2 2 6 9 8 3 6 9 8 9 . [ 5 】 张进林 . 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的开发探索 [ J ] . 重庆工 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3 , 1 8 f 3 6 - 7 . [ 6 ] 肖文珍,张继炎 .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 J ] . 黑龙 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 0 0 5 ,1 7 5 9 3 9 7 。 收稿 日2 0 0 9 0 8 2 4 ;HG F 1 0 0 1 N7 ;编辑 王小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