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液化天然气技术综述-.pdf
GAs 。 N 卷 T I油 号 储 运 1。 9 浮式液化天然气技术综述 夏丹郑云萍李剑峰 肖 杰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成都6 1 0 5 0 0 摘 要 随着 能源需求 的不断攀 升 , 小型边 际气 田、 伴 生气 田及 深海气 田开发 日益受到 重视 。 浮 式液 化天 然气 F L N G 生产装置 具有投资低 、 建 设周期短 、 可 重复使用 等优点 , 可灵活 应用 于环境 条件 恶劣的深海边 际气 田和小气 田的天然 气开采 , 是未 来接 收站发展 的趋势 和方 向。 结合国 内外在 这 一技 术上的研 究现状论述 了 F L N G的两大装置 海上液 化天然气 生产储 卸装置 F P S O 和浮 式储 存再 气化装置 F S R U , 详细分析 了该 装置 的液化 系统、 卸货 系统和再 气化外输 系统 , 提 出 了适 用于 F L N G的液化技术 、 卸载技术及再 气化技术 。 关键词 F L N G; 液化 ; 卸载 ; 气化 DOI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6 5 5 3 9 . 2 0 1 3 . 0 3 . 0 0 3 0前言 随着能源需求 的不断上升 , 需要进一步开发小型 边 际气 田、 伴生气 田及深海气 田, 但是海上天然气 的 开发具有环境条件恶劣 、 投资大 、 技术难度大、 建设周 期长 、 资金回收期长、 风险大等特点 , 不宜采用海上 固 定式平 台开采 。而 F L N G生产装置可灵活适应这些气 田的开发 , 与相 同规模 的岸上液化天然气工厂相比其 投资将减少 2 0%以上 , 建设工期将缩短 2 5%[ 1 。 F L N G技术是集海上天然气处理 、 液化 、 储存 、 装 卸及再气化外输为一体 的新型海上气 田开发技术 , 适 用于深海边际气 田和小气 田的天然气开采 。其工业 链 首先通过海上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 F P S O 对 海底天然气进行预处理 、液化成 L N G后卸载到 L N G 船 上运 输 至靠 近 岸边 的 浮式储 存 再气 化 装 置 F S - R U , 再通过该装置将 L N G气化为天然气后外输 。 1 L NG 生产储 卸装置 F P S O 1 . 1 F P S 0 的优点 L N G生 产储 卸装 置 F l o a t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S t o r a g e a n d O f f - l o a d i n g 在开发海上天然气 、 油 田伴生气方面提供 了经济 和环保的解决方案。该装置投资低 、 投产快 、 效益高 , 通过将 L N G的生产 、 储存和卸载集 中在一条船上 , 简 化 了边际气田的开发过程。整个装置可看作一座浮动 的 L NG生产接收终端 , 直接泊于气 田上方进行作业 。 另外 F L N G装置远离人 口密集区 ,对环 境的影响较 小 , 便于迁移 , 当开采的气 田衰竭后 , 可 由拖船拖 曳至 新 的气田重复使用 ] 。 1 . 2陆上 液化技 术 天然气液化 的实质是通过换热器不断从天然气 中取走热量最后达到液化 的过程 ,主要的制冷方式 有 节流制冷 , 膨胀机制冷 , 阶式制冷 , 混合冷剂制冷 等 。 1 . 2 . 1 节流制冷 节流制冷循环是工业上最早采用的气体液化循 环 , 由于其节流循环效率很低 , 仅用在天然气液化量 较小、 原料气体压力较高 、 有压力能可以利用的场合 。 1 . 2 . 2 膨胀机制冷 膨胀机制冷循环将高压天然气通过膨胀机膨胀 , 对外输出轴功 , 使气体 自身冷却液化。B H P石油公 司 在 B a y u U n d a n气 田就采用双氮膨胀液化流程 ] 。其 流程简单 , 设备少 , 安 全性较高 , 循环 过程始终是气 收 稿 日期 2 01 2 1 2 0 2 作者简介 夏丹 1 9 8 8 一 , 女 , 四J I I 成都人 , 硕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天然气储 运研究与设计工作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 I 1 0 I 薏 I 2 0 1 3 6 月 态 , 因此其性能对于船体晃动不敏感 , 可 以快速 、 安全 地停机 , 启动时间短 , 且 当气源条件在一定范 围内变 化时 , 流程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1 . 2 . 3阶式制冷 阶式制冷循环 由若干个不 同低温条件下操作 的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复迭而成。这种制冷系统可满足 一 7 0℃至一 1 4 0℃范围内的制冷温度。阶式制冷系统常 用丙烷 、 乙烯 或 乙烷 及 甲烷作为 3个温度等级的冷 剂。其能耗最小 , 操作稳定 , 适应性强 , 技术成熟 , 但是 机组多 , 流程复杂 , 管线及控制系统复杂 , 管理维修不 便。 1 . 2 . 4 混合冷剂制冷 混合冷剂制冷循环采用氮与烃类的多组分混合 物作为制冷剂 ,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沸点不 同、 部分冷 凝的特点来达到天然气液化所需的不同温度水平。其 流程简单 、 机组少 、 投资费用低 、 对制冷剂 的纯度要求 不高。普遍认为混合制冷剂循环可成功地用于海上 L NG装 置 。 1 . 3 适用于海上的液化技术 天然气液化设备是 F L N G装置的关键部分 ,占总 安装成本 的 3 0% ~ 5 0% , 直接影响整个装置运行的安 全性和经济性。海上作业的特殊环境对液化流程提 出 了以下特殊要求 流程简单 , 设备紧凑 , 占用 甲板面积 少 , 满足海上的安装需要; 液化流程有制取制冷剂的能 力 , 对不同产地 的天然气适应性强 , 热效率较高 ; 需具 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 船体的运动不影响其他操作 。 目前 , 海上 浮式液化流程推荐采用氮气膨胀的循 环制冷工艺 ,但氮膨胀制冷工艺 的制冷剂循环量大 、 制冷效率低 ,限制 了其在大型 L N G装置 中的使用E T ] 。 中型和大型液化装 置通常采用双混合制冷剂制冷工 艺 和 阶式制 冷工 艺 l 8 ] 。 2 L N G 卸载技术 F L N G技术的一个关键点是将 L N G从 F P S O的储 罐 中卸载到 L N G运输船上 ,由于卸载时两船停泊很 靠近 , 将引起它们之间的独立运动和共 同运动 。对此 操作 , 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为避免发生碰撞 , 两船之 间的距离应有一个最低限度 ; 采用卸料臂或低温软管 完成 L N G的输送 ;保证整个系统 的停泊和输送的可 靠性 , 将停机影响最小化 ; 运输船需要的调整程度 。 2 . 1 输送 方式 2 . 1 . 1 并排输送 F P S O和 L N G运输船采取并排停靠的方式 , 两船 之间的距离通常为 5 m_ 1 。L N G通过 F P S O上的卸料 臂卸载到 L N G运输船上 ,卸料臂 的前端与 L N G运输 船上的汇管相连接。该方式的优点是输送 L N G控制 快速便捷 , 结构简单 , 节约投资。缺点是 F P S O装置与 L N G运输船两者都处于运动状态 , 在风浪较大时两者 的相对 运 动大 。 目前有两种减少两船相对运动的装置 用于相对 运动第一 阶段 的运动吸收器和用于相对运动第二 阶 段的波吸收器。 运动吸收器是在行程为 0 . 1 5 m 实际装置 中为 9 m 的气缸 中用弹簧作阻尼器的装置 , 被安装在浮式 L N G和 L N G运输船 的船头和船尾 ,以减少它们之间 的相对运动。波浪是造成船体摇摆漂移的主要原因 , 为了减少两船之间的波浪 , 设计 了波吸收器。该装置 可减少第二 阶段的漂移力 ,被安装在浮式 L NG的翼 板之 间 I 1 。 2 . 1 . 2串联输送 F P S O和 L N G运输船采用首尾 相接 的串联 系泊 方式 , 适合于海洋环境较为恶劣的海域 , 可 以在海浪 高度为 5 . 5 i n的环境中操作。 这是一种长输方式, 一般 距离为 5 0 ~ 1 0 0 m,因而需要配置能跨越 5 0 - 1 0 0 m距 离 的管线和结构, 故有传输距离远 , 输送管长, 投资大 等缺点_ 1 。 2 . 1 _ 3 低温软管 软管技术必须满足 L N G的输送要求 ,要有 良好 的绝热性能 以尽可能减少结冰。通常这种软管是钢制 的 , 辅 以足够 的绝热措施 以减少冰的生成 , 其柔性不 太好 , 质量较大 , 需要强大的装备才能使其安装到位。 因此 , 采用并排卸货还是 串联卸货 , 需要根据海 域特点和环境参数而定 , 并排输送适合于海洋环境平 静 的海域 , 海浪平均波高小于 1 . 5 m时, 停泊作业是安 全 的。而串联输送适合于恶劣的海上环境 , 可 以在海 浪高度为 5 . 5 m环境 中操作 。 3 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 F SR U 沿海市场供给天然气的手段之一是进 口液化天 然气 , 供应商将其气化后注入供气管网。这种将液化 天然气气化为气体的形式称为再气化 。而对于浮式储 存 再气化装置 F l o a t i n g S t o r a g e a n d R e g a s i fi c a t i o n U n i t 技术 ,通过 L N G运输船运输来的 L N G就需要在 F S R U上进行气化外输 。岸上再气化终端通 常需要较 大的土地空间 , 当空 间有限时 , 采用浮式再气化终端 是最经济有效的,它将 L N G的储存和再气化设备集 中在一个单一系泊的浮船上 。这种 F L N G接收终端通 常被称为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 F S R U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 L GAs 。N 。蓍 I油 亏 储 运 l 1 1 3 . 1 F S RU的 优点 F S R U以 L N G运输船为基础 , 将现有码头设施加 以改造 , 投资成本低 、 占地少 、 安全水平高 , 初期省去 了大型低温储罐建设等长线作业 ,可实现 1 a完工投 产的工期要求。 3 _ 2陆上再气化技术 再气化技术包括燃烧加热技术和环境 海水和空 气 加热技术 。 3 . 2 . 1 燃 烧 加热 技术 3 . 2 . 1 . 1 浸没燃 烧 式气 化器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S C V 由水箱、 加热盘管、 气体 燃烧器及其他附件组成。燃料气在燃烧室中燃烧 , 将 热气喷至水箱将水加热 , L N G在流经盘管时再被水加 热从而完成气化。 S C V再气化过程 的热效率高达 9 8%,然而 S C V 有 以下几个 缺 点 a 燃料气通常来 自进 口的 L N G。 再气化过程将燃 烧约 l - 3 %的 L NG产品n 引 , 尤其是用在基本负荷型终 端时操作成本高; b 晃动问题 , S C V的性 能取决于穿过水浴气泡的 分散情况 , 而 F S R U的运动造成 了液体 的晃动 , 将导 致气泡分布差 , 降低其再气化能力 ; c 环境污染 , 与所有燃烧过程一样 , 燃烧会产生 一 定量的温室气体污染环境。 S C V的优点 它是一个 闭环系统 , 这使得 S C V适 用于非海水气化的地方。 3 . 2 . 1 . 2间接燃烧加热器 间接燃烧加热器在燃烧室 中燃烧燃料气 , 热的气 体穿过水浴 中的热交换器管道加热水 , 水再加热同一 个水浴中的 L N G管道。 问接燃烧炉在使用燃料气方面 的特征与 S C V相 似 , 但是 由于间接燃烧炉需要更 多的燃料气 , 所 以它 的热效率为 8 6%比 S C V低 ,同时也会有温室气体排 放到环境 中造成环境污染。由于该装置的性能并不取 决于穿过水浴的热空气泡 , 而是取决于穿过水浴 中的 热交换器管和 L N G管道之间的热交换情况 , 因此 , 它 受船舶晃动 的影 响较小 。 3 . 2 . 1 . 3 蒸汽 系 统 蒸汽系统使用一种 中间介质来气化 L N G。 用在锅 炉 中燃烧燃料气产生的蒸汽加热 中间介质 乙二醇 , 中间循环介质再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器加热气化 L N G。 3 . 2 . 2 环境加热海水 3 . 2 . 2 . 1 开架式气化器 开架式气 化器 O R V用海水作 为热源来气化 L N G, 温暖的海水和 L N G通过垂直的热交换架直接传 热 , 一个开架式气化器有两个汇管 , 汇管上连接若干 立管。 L NG被泵人汇管下部 , 沿着立管上升, 海水被泵 人垂直机架的上部 , 经分布器分配成薄膜状后沿立管 下降 , 使管内 L N G受热气化 , 气化后的天然气 由顶部 汇管收集 。 由于开架式气化器要用海水气化 L N G, 所以需要 不断地将大量海水泵人再气化系统。这将造成两个环 境问题 a 从 开架式气化器出 口出来 的冷海水被直接排 放到海洋 中, 这使得海水取水 口和出水 口之间有一个 温差 , 可能对 当地的海洋生物和渔业造成影响; b 海水取水 口可能会夹带大量的海洋生物。 从技术方面看 , 将冷海水直接排放到海洋 中也存 在问题 ,因为海水取水 口可能重新将冷海水吸人 , 降 低系统的再气化效率 。此外 , 海水中不能含有悬浮颗 粒或重金属离子。 3 . 2 . 2 . 2 中间介质气化器 中间介质气化器 I F V 用海水加热一个封闭的中 间循环介质 ,然后中间介质将它 的热量传递给 L N G, 以此来气化 L N G。 二级循环回路通常使用丙烷或乙二 醇溶液_ 1 。 3 . 2 _ 2 . 3 壳管式蒸发器 S T Y 壳管式蒸发器使用一个典型 的管壳式热交换装 置 , 海水走壳程 , L N G走管程 , 海水 和 L N G可 以直接 换热 , 过程简单 。壳管式蒸发器 已经被用于 L NG运输 船上进行小规模 的 L N G再气化 ,气化后作 为船用燃 料气。壳管式蒸发器用于基本负荷型接收终端时将面 临许多挑战 需要大的壳程和管程来满足交换面积的 要求 , 管程和壳程尺寸较小时就需要很多个壳管式蒸 发器 , 壳程中海水有可能结冻 , 导致壳管式蒸发器 的 性能下降。 3 . 2 . 3 环境 加热 空气 3 I 2 . 3 . 1 空浴式气化器 空浴式气化器 A A V 利用环境 中的空气作为热 源 ,通过空气 的 自然或强制对流作用 与翅 片管 内的 L N G换热 , 不需额外的动力和能源消耗 。但是在空浴 式气化器的运行 中 , 由于空气侧 的温度降低 , 换热管 壁上容易结霜 , 因此空浴式气化器一般设置两组可切 换使用 。当气化器运行一段时间结霜现象严重时 , 便 通过 自动或手动的方式切换至另一组气化器 , 本组则 可进行排雾和 自然化霜。 空浴式气化器 的缺点 空浴式气化器的空间利用 率小于其他系统。而且使用空浴式气化器会在装置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 I 1 2 l 天 然 号 与 石 油1 年 月 l r3 11 l 2 0 1 3 ’ 6N ATU RA L G A S AN D O IL ’ 。 围产生大量 的雾 , 降低装置 的传热效率 , 而且当它安 装在 甲板空 间有限的 F S R U上时会 降低 周围的可见 性并增加操作的危险性 。 3 . 2 . 3 . 2 有中间介质的空浴式气化器 其操作原理是将空浴式气化器与中间介质气化 器组合 , 空浴式气化器将取代其他热源装 置 , 如燃气 热水器或余热 回收装置。 3 . 3适用 于 F S RU的再气 化技 术 以下 技术 适用 于 F S R U[ 1 a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b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减 少氮氧化物废气的排放 ; C 间接燃烧气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在间 接燃烧炉船用化 的基础上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以达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的 目的 ; d 燃烧炉 余热 回收装置 利用中问介质 乙二 醇 穿过加热炉和余热 回收装置 时进行加热 , 这个技 术与蒸汽系统类似 , 不同之处在于中间介质 由蒸汽替 换 为 乙二醇 ; e 蒸汽系统 余热 回收装置 蒸汽系统技术的船 用化 , 余热 回收装置为蒸汽的产生提供热量 ; f 中间介质气化器 中间介质气化器 的船用化 , 中间介质为丙烷或乙二醇水溶液; g 空浴式气化器 中间介质 余热 回收装置 空浴 式气化器的船用化 , 中间介质的引入利用了余热 回收 装置的余热。 从资金成本 的角度来看 , 以浸没燃烧式气化器的 成本为基准将其与其他技术进行分析 比较 由于所有 的燃烧加热技术都用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或余 热 回收装置 , 所 以成本都比浸没燃烧式气化器高 。中 间介质气化器 的成本要 比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便宜约 2 0%, 因为它的操作简单 、 设备布局简单。空浴式气化 器 中间介质 余热 回收装置 的资金成本与浸没燃烧 式气化器相差不大。 从燃料成本的角度来看 , 燃烧加热技术与环境加 热技术之间差距很大 ,燃烧加热技术 的成本要高得 多 , 因为它要消耗 1 . 3%的 L N G。 从废气排放量 的角度来看 , 环境加热技术的二氧 化碳和氮氧化物废气排放量最少 , 因为它的废气排放 主要来 自发电系统 气体涡轮发电机 。对于浸没燃烧 式气化器和间接燃烧技术 , 由于燃料气在燃烧过程 中 混入 了空气 , 因此产生的氮氧化物 比较多 , 而对于加 热炉和蒸汽系统技术 , 燃料气却在没有混入空气 的情 况下直 接燃烧 , 因此 , 燃烧炉和蒸 汽系统 的氮氧化物 排放量与环境加热技术的排放量大致相同。 环境加热技术燃料成本低 , 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 氧化物 的废气量最低 , 在 F S R U的发展 中 , 如果使 用 海水气化 L N G对海水质量和环境的影响不再是一个 问题 , 那么首选 中间介质气化器 , 如果该技术适用性 较低 , 从资金成本和环境 的角度来看 , 蒸 汽系统 余热 回收装置将是首选 。 4 F L NG技术应用展望 F L N G技术 在 国外 已发展为 一个较为成熟 的技 术 , 在 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利用 F S R U最新技术 的 F L N G接收终端凭借其造价低廉 、 建造周期短 、 选址灵 活 、 经营方式灵活、 业 主风险小等诸多优点 , 未来必将 在中国的 L N G接收终端市场 占得一席之地 。 我 国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 F L N G技术 将是海洋石油伴生气 , 边际气 田和深海气 田开发利用 的新途径。F L N G技术 的国产化应用将是其重要 的发 展方 向, 不仅将填补国内空 白, 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 国内造船业 、 冶金 、 精密机械制造等行业实现产 业升级改造的步伐 。 参考文献 [ 1 ] 王春节, 魏林瑞, 张磊. 浮式液化天然气液化工艺综述[ J ] . 化学工业 , 2 0 1 0 , 2 8 2 2 7 2 8 . Wa n g C h u n j i e , w e i L i n mi , Z h a n g L e i . P r o c e s s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F l o a t i n g L NG[ J ] .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2 0 1 0 , 2 8 2 2 7 2 8 . [ 2 ]巨永林 , 顾妍 , 李秋英. 浮式 L NG 生产储卸装置关键 设计 技术对 比分析[ J ] . 化 工学报 , 2 0 0 9 , 6 0 增刊 3 0 3 2 . J u Y o n g l i n , Gu Y a n , L i Qi u y i n g . Co mp a r i s o n A n a l y s i s o n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L NG F P S O [ J ] .CI E S C J o u r n a l , 2 0 0 9 , 6 0 s u p p 1 3 0 3 2 . [ 3 ] 王 勇 , 张玉玺 , 白剑锋 . L NG制 冷 H YS YS计算模型研 究 [ J ] . 天然气与石油, 2 0 1 2 , 3 0 4 3 0 3 1 . Wa n g Yo n g , Z h a n g Y u x i , B a i J i a n f e n g . S t u d v o n HYS Y S Ca l - c u l a t i o n Mo d e l f o r L NG Re f ri g e r a t i o n [ J ] . Na t u r al Ga s a n d Oi l , 2 0 1 2, 3 0 4 3 0 3 1 . [ 4 ] Wa l d m a n n I B, Ut k il e n K, K A r a g o n A S . L a t e s t D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F l o a t i n g LN G Li qu e f a c t i o n Te c hno l og i e s Ho w W e Ar e Co mb i n e P r o v e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i e s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 R] . 0T C 2 2 8 5 0 , 2 0 1 1 . [ 5 ] D a m i e n L , L a u r e n t L T, F J e a n 1 K . L NG Ta n d e m Off l o a d i n g A Qu al i fi e d T e c h n o l o gy No w Re a d y for F L NG P r o j e c t s [ R] . OTC 2 26 0 5, 2 011 . [ 6 ] B a r c e l a y M. S e l e c t i n g Off s h o r e L NG P r o c e s s [ J j . L NG J o u r n al, 2 0 0 5 1 0 3 4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1 卷第 3期 OI L AND GAS TR ANSP0R T AT J ON AND S T ORAGE [ 7 ]P r i b e D, Hu e b e l R R, F o g l i e t t a J H. L NG F l o a ti n g P r o d u c - t i o n , S t o r a g e a n d Ofl t o a d i n g S c h e me US , 6 8 8 9 5 5 2 [ P ] . 2 0 0 5 0 51 O. [ 8 ]Ch i k e z i e N.Mo n e t i z i n g S t r a n d e d Re s e r v e s T h e Ro l e o f F l o a ti n g L NG [ R] . S P E 1 5 0 7 8 7 , 2 0 1 1 . 『 9 ] l o e T . G l o b a l L NG a n d t h e G r o wt h o f Mi d Ma r k e t s A C a t a l ys t f o r t h e Ea r l y Comme r c i a l i s a t i o n of F l oa t i ng Li qu e f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R] . OT C 2 1 2 8 5 , 2 0 1 1 . [ 1 0 ]Co n n F . Of h o r e G a s T e r mi n a l s G u i d a n c e o n De s i g n a n d ‘ Co n s t ruc t i o n [ R] . OT C 2 1 4 7 9 , 2 0 1 1 . [ 1 1 ]Ki m M S ,J e o n g H S , K wa k H W , e t a 1 .I mp r o v e me n t M e t hod on Offio a d i ng Ope r a bi l i t y of Si de b y s i de M oo r e d F L NG[ J ] . S o c i e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2 , 2 2 1 7 油号储运 9 21 -9 26 . [ 1 2 ] 梁光川 , 郑云 萍, 李又绿 , 等. 液化天 然气 L NG 长距 离管 道输送技 术[ J ] . 天然气与石油 , 2 0 0 3 , 2 1 2 9 1 0 . Li a n g Gu a ng c h ua n, Zhe n g Yun pi ng, Li Yo u l u, e t a 1 . The Te c h no l o g y o f LNG Lo ng Di s t a nc e Pi pe l i n e Tr a n s p or t a t i o n [ J ] . Na t u r a l G a s a n d Oi l , 2 0 0 3 , 2 1 2 9 1 O . [ 1 3 ] L J u n g H, LJ a e Y, Y S J .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o d u c t i o n , T r a n s p o rt a t i o n a n d Re g a s i fi c a ti o n S y s t e m[ R] . OT C 21 9 58, 2 01 1 . [ 1 4 ] K e n e H, Wo n g YJ . F l o a ti n g Re g a s i fi c a t i o n T e r m i n a l s S e l e c t i on M a r i n i s a t i o n o f Reg a s i fic a t i o n Equ i pme n t f o r Ofi h o r e Us e [ R] . OT C 2 1 4 2 6 , 2 0 1 1 . 西三线东段首条超千米隧道贯通 2 0 1 3 年3 月3 1 日1 8 时 , 西 气 东输 三 线工程 东段 驴 子岭 隧道 顺利 贯通 。 这是 西 三线 东段 贯 通 的首条 超千 米 隧道 工 程 。 驴子岭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南山镇 ,全长1 0 1 3 . 3 m,由中铁 隧道集团第二有限公司承建。隧道 2 0 1 2 年9 月2 5 日开工建设。 驴子岭隧道围岩 以不稳定的Ⅳ级围岩为主。 其 中, Ⅳ级围岩长度9 3 7 1 “1 “1 , V级围岩长度6 7 m, 明洞段长度9 . 3 11 “1 。 驴子岭隧道纵坡采用“ 人 ” 字坡设计 , 进 口坡度为9 8%, 出口坡度0 . 2 8 %, 隧道洞身净断面尺寸为3 . 2 mX 4 . 0 m。 该隧道岩体为全风化和 中风化砂质板岩 , 岩体 易破碎 , 节理裂隙发育 , 围岩 自稳能力差。 隧道建设施工受岩体 风化、 地质条件和雨水天气影响较 大, 容易引发塌方、 突泥和 突水等安全事故, 施工难度大。 面对 困难和挑战, 中国石 油管道建设项 目经理部组织各参建单位精心策划, 科学组织 , 合理安排工期 , 狠抓 安全生产 , 严格管控施工质量 , 在全体参建人 员的共 同努 力下 , 安全、 顺利打通隧道 , 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 了坚 实基 础 。 西三线 东段工程共有5 4 条隧道 , 总长度5 6 k m。截至 目前, 整体隧道工程 已掘进2 3 k m, 完成总工程量的4 1 %, 有4 座隧道贯通。 兰 洁供稿 1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