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戊二烯石油树脂改性聚合工艺的研究.pdf
第 4 1 卷第 8期 2 01 2年 8月 应用化工 Ap pl i e d Che mi c a l I nd u s t r y Vo 1 . 41 No . 8 Au g . 2 01 2 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改性聚合工艺的研 究 张贺东 大 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 大庆1 6 3 7 1 4 摘要 采用 C 分离装置得到的单烯烃馏分对间戊二烯石油树脂进行改性, 研究了单烯烃加入量、 溶剂比和催化 剂 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树脂性能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路标漆用 间戊二烯 石油树脂 的最佳 聚合 工艺条件为 单烯烃 加入量为 3 3 . O % , 溶剂 比为 0 . 6以及催化剂 的加入量为 0 . 8 5 %。 关键词 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 单烯烃; 聚合工艺 中图分类号 T Q 3 2 6 . 8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3 2 0 6 2 0 1 2 0 81 3 9 9 0 3 S t u d y o n t h e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o f mo n o o l e fin f r a c t i o n m o d i fie d p i p e r y l e n e - b a s e d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i n ZHANG He 一 如 D a q i n g H u a k e C o . , L t d . , D a q i n g 1 6 3 7 1 4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 p i p e r y l e n e b a s e d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i n wa s mo d i fi e d b y t h e mo n o o l e f i n f r a c t i o n f r o m C 5 s e p a r a t i o n u n i t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p r o c e s s p a r a me t e r s f o r t h e a mo u n t o f mo n o o l e fi n, c a t a l y s t a n d r a t i o o f s o l v e n t o n r e s i n p e r f o r ma n c e w e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r a f fi c p a i n t w i th t h e o p t i mu m o f p i p e r y l e n e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i n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a mo u n t o f mo n o o l e f i n w a s 3 3 . O % . r a t i o o f s o l v e n t w a s 0 . 6 a n d c a t a l y s t a mo u nt wa s 0. 8 5% . Ke y wo r d s p i p e r y l e n e pe t r o l e u m r e s i n;mo n o o l e f i n;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石油树脂这一名称 , 随着化学工业 的发展其含 义有所不同, 最早把从石油为原料制成 的似树木分 泌物树脂状物质称之为石油树脂 , 按现代观点 , 一 般认为石油树脂是以裂解制乙烯副产的 c 、 c 馏 分合成的一种低分子量 的热塑性烃类树脂 。按其合 成原料的不同, 主要分为脂肪族树脂 、 脂环族树脂 、 芳香族树脂、 共聚改性石油树脂 以及氢化树脂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 C 、 C 。 馏分数量逐年增加, 2 0 1 0年 已经达到 1 5 0万 t / a以上 , 如何利 用此部分资源进 一 步加工生产 , 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已经成 为一个 重要的课题, 经过研究利用此部分资源采取多塔精 馏分离后生产石油树脂是其重要的使用途径⋯。 目前, 随着各行业对石油树脂各项指标需求的 提高, 为此对原有石油树脂产品质量的提高或对性 能的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 已 日渐突出。作 为路标漆行业的主要原料间戊二烯石油树脂的市场 需求量逐年上升, 如何解决问戊二烯树脂在路标漆 行业应用过程 中由于流动性不好而只能在低档路标 漆中应用的难题 , 通过实验在 间戊二烯树脂 聚合原 料中按一定比例混配单烯烃进行聚合反应, 改进树 脂的性能, 以满足间戊二烯树脂在高端路标漆行业 中的应用, 同时也为化学改性石油树脂领域提供了 重要依据 。 1 实验部分 1 . 1 试剂与仪器 粗间戊二烯、 溶剂、 c 单烯烃组成见表 1 ; 三氯 化铝、 氢氧化钠均为工业品。 B L - 1 L型夹套玻璃反应釜; B L 一 2 L夹套玻璃水 洗釜 ; J S O B型恒温水浴锅 ; 安捷伦 6 8 9 0 N型气相色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4 2 6 修改稿 日期 2 0 1 2 - 0 5 1 4 作者简介 张贺东 1 9 6 2一 , 男 , 黑龙江大庆人 ,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主要从事石油烃类裂解副产物的综合利 用以及树脂改性开发工作。电话 0 4 5 9 6 5 6 2 6 2 2 , Em a i l z h z 6 2 8 4 0 2 s i n a . c o ln 1 4 0 0 应用化工 第4 1 卷 1 . 2实验方法 称取 1 7 0 g粗 间戊二烯原料存于烧杯 中, 加入 8 5 g的单烯烃 , 将原料放入玻璃 反应釜 内, 启 动搅 拌 , 将反应原料混均。称量 1 . 5 g的 A 1 C 1 催化剂 , 用溶剂溶解 , 滴人反应釜内, 升温至 3 O℃时, 控制滴 加速度 , 防止温升过快 , 当催化剂滴加结束后 , 恒温 1 5 m i n , 温度控制在 4 O~ 4 5℃。将 聚合液放人玻璃 水洗釜内, 启动搅拌 , 用 5 %N a O H水溶液碱洗 1次 , 沉降 3 0 mi n , 除去底 部 的催 化 剂残 液 , 加 人 清水 4 O℃ 洗涤 1次, 沉降 3 0 m i n , 进一步除去底部残 液, 控制水洗液 p H值 7~8 , 再加入 0 . 1 5 %的抗氧 剂 。放人三 口烧瓶内, 负压蒸馏 , 除去水洗液中的溶 剂 以及未反应 的烯烃类物质 , 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 改性间戊二烯树脂。 1 . 3 分析方法 目前石油树脂产 品的检测为八项指标 , 主要有 外观、 软化点、 色度、 酸值、 灰分、 溴值、 热稳定性以及 熔融粘度。树脂的外观一般采用直接 目 测观察法进 行检测。 1 . 3 . 1 树脂软化点的测定采用环球法 , 按照 G B / T 2 2 9 4中规定 的方法进行测定 。 1 . 3 . 2 色度的测定采用 G B / T2 2 2 9 5 --2 0 0 8中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 m 试样 m 甲苯1 1 ] 。 1 . 3 . 3 酸值的测定采用 G B / T 2 8 9 5 --2 0 0 8中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 . 3 . 4 灰分的测定采用 G B / T 2 2 9 5 --2 0 0 8中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 1 . 3 . 5 熔融粘度的测定采用 HG / T 3 6 6 0 --1 9 9 9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 . 3 . 6 热稳定性测定将石油树脂取样 5 0 g , 放于 烧杯 中, 放在烘箱 内, 控制温度在 1 8 0 c 或 2 0 0 o C 根据客户要求 恒温 4 h , 检测实验前后试样的色 相变化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 . 1 反 应机理 间戊二烯及部分烯烃在催化剂 的引发下发生化 学反应, 生成高分子量的间戊二烯树脂, 此反应过程 属于付克反应 2 ] 。 间戊二烯与催化剂反应机理 在反应初期 , 反应 釜内的催化剂 A 1 C 1 与原料内残存的微量水发生络 合反应 , 生成催化剂络合物 , 其反应式如下 , C为催 化剂 A 1 C 1 , , A H为水 H 0 。 CA H 兰[ H C A一 ] 在反应链引发后, 其催化剂络合物与单体 M 间戊二烯 发生如下反应 [ H C A一 ] MH M C A HM 一 1CA一 M HM CA一 反应链转移反应指活性链 自由基与聚合物反应 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的独电子转移并生 成大分子和新 自由基的过程 。通常包括链 自由基 向 单体 、 向引发剂、 向溶剂、 向大分子的转移反应 , 本实 验中是加入了单烯烃 T r 作为链转移剂 J , 其反应如 下 HM M CA 一T r M TrHM CA一 由于单烯烃 链转移剂 的加入, 破坏了间戊二 烯反应体系的平衡 , 反应体系的增长链活动中心向 单烯烃转移后, 原聚合反应的单体浓度降低, 链转移 剂浓度增加, 使产物的数均聚合度减小, 相对分子质 量降低, 从而聚合物熔融粘度降低; 同时, 由于链转 移剂的作用, 使体系内活性单体浓度下降, 减缓了链 增长直至终止 , 从而控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 使 其分子质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从而获得高质量的 间戊二烯树脂 j 。 2 . 2 实验温度及压力的确定 经过大量实验 , 确定 了实验的最佳反应压力为 0 . 2 0~ 0 . 2 5 MP a , 实验聚合温度为 4 O~ 4 5 c C, 以下 第 8 期 张贺东 问戊二烯石油树脂改性聚合工艺的研究 将不再讨论此相关数据 , 主要探讨单烯烃 、 溶剂以及 催化剂加入量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2 . 3单烯烃 的加入 量对 树脂 性能 的影 响 在 1 7 0 g粗间戊二烯 中按一定 比例混入单烯烃 进行 聚 合反 应 , 每 组 实验 中催 化 剂 的加 量 都 为 1 . 5 g , 溶剂加人量都为 1 0 0 g , 其温度及压力按 2 . 2 节控制条件进行。通过单烯烃加人量 的不 同, 控制 间戊二烯聚合体系的质量分数 , 得到各种不 同性能 的间戊二烯树脂 , 部分数据见表 2 。 表 2 单烯烃质量分数对树脂性能的影 响 Ta b l e 2 I n fl u e n c e o f mo n o o l e fln ma s s f r a c t i o n o n r e s i n pr o p er t i e s 由表 2可知 , 随着单烯烃加人量的增加 , 固体树 脂的收率以及熔融粘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 是因为 , 随着单烯烃含量的增加 , 聚合主体间戊二烯 质量分数下降, 链终止反应的程度变大, 原料反应的 程度变小 , 相对于总 的 C 原料而言 , 使得树脂收率 降低。在反应体 系内控制 了链 的增长 , 降低 了聚合 体系反应深度 , 宏观体现树脂产品的软化点下降 ; 同 时 , 由于系统 中间戊二烯质量分数的降低 , 相对分子 质量也有所下降 , 宏观体现树脂产品熔融粘度降低。 根据树脂的用途 , 选择单烯烃 的含量为 3 3 . O %的聚 合工艺。 2 . 4 溶剂比的影响 取 1 7 0 g 粗间戊二烯 , 混配单烯烃后其单烯烃 含量为 3 3 %, 每组实验中催化剂的加量都为 1 . 5 g , 只改变溶剂 比, 其它工艺条件按 2 . 2节 中相关参数 进行 , 部分数据见表 3 。 表 3 溶剂 比的影 响 Ta b l e 3 Ef f e c t o f s o l v e n t r a t i o 由表 3可知 , 随着溶剂 比的增加 , 树脂软化点逐 渐降低, 熔融粘度也有所降低。因为单烯烃中有一 部分可聚组分 , 溶剂 比越大 , 分散度增加 了, 体系活 化能也增大了。由此可知 , 当溶剂比低于一定值时, 聚合体系熔融粘度增加很大 , 反应过程 中各高分子 体系相互抱团形成胶体 , 体系无法正常反应 。但溶 剂 比高于一定值时 , 聚合体系内反应单体浓度较低 , 形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过低, 宏观树脂软化点及熔 融粘度下降, 溶剂比为0 . 6 较为适宜。 2 . 5 催 化剂加 入 量 的影响 选择实验原料控制单烯烃含量为 3 3 . 0 %, 溶剂 比为 0 . 6, 只改变催化剂的加入量, 其它工艺条件按 2 . 2节 中的相关参数进行 , 部分数据见表 4 。 表 4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Ta b l e 4 Effe c t o f c a t a l y s t a mo u n t 由表4可知, 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降低, 反应体 系内形成的络合活性单体浓度降低, 降低了反应链 增长速度及链的增长度, 宏观体现在树脂收率和熔 融粘度的降低, 当催化剂的加入量降低到一定量时, 由于形成的络合活性单体 浓度过低 , 导致体系无法 维持反应。催化剂的加人量 0 . 8 5 %较为适宜。 3 结论 路标漆用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的最佳聚合工艺条 件为 单烯烃加人量为 3 3 . 0 % , 溶剂比为 0 . 6 , 催化 剂加人量为0 . 8 5 %。 参考文献 [ 1 ] 同慧 , 孟邱, 丛玉凤, 等. C 石油树脂的研究进展[ J ] . 应用化工 , 2 0 1 1 , 4 0 6 1 0 8 3 . 1 0 8 8 . [ 2 ] 奥迪 安 G . 聚合 反应原理 [ M]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1 9 8 7 2 3 0 - 2 4 2 . [ 3 ] 于涛, 刘海同, 姜公和, 等. C 石油树脂的合成[ J ] .石 油化工 , 1 9 9 8 , 2 7 2 1 6 2 2 4 . [ 4 ] 卢言成. c 石油树脂的改性及其在热熔压敏胶中的应 用[ D ] . 沈阳 沈阳理工大学 , 2 0 0 8 4 1 - 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