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旋回叠合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勘探实践.pdf
第 3 4 卷第5 期 2 0 1 3 年 l 0 月 新疆 油地质 XI NJ I ANG P E TROI E UM G EOL OGY Vo1 .3 4. No. 5 0ct . 201 3 中国多旋回叠合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勘探实践 李 德生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 院, 北京1 0 0 0 8 3 摘要 中国大陆及陆架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 处于西伯利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区, 由多块体、 多 山系和多盆地拼合而成, 具有多旋回、 多期次、 海相和陆相都很丰富的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经过6 O多年勘探开发, 目前国内油气田已形成年产原油2 x 1 0 t 、 年产天然气1 0 0 0 x 1 0 m 的生产水平。依靠现代地球物理探测, 水平井、 丛 式井钻井, 多段压裂、 酸化增产技术, 注水、 注C O 等提高采收率技术, 在四川 I 、 鄂尔多斯、 松辽、 渤海湾、 塔里木和准噶 尔等盆地逐步形成“ 立体勘探” 的理论与实践。南方地区各盆地的古生界海相页岩有可能成为页岩气勘探的新领域, 具较大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 多旋回; 叠合盆地; 立体勘探; 页岩气; 页岩油; 油气资源潜力 文章编号 1 0 0 1 3 8 7 3 2 0 1 3 0 5 0 4 9 7 ,一 0 7 中图分类号 T E l 1 1 . 1 T E l 2 2 . 1 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大陆及其大陆架位 于西伯利亚板块 、 欧亚板 块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的拼合交汇处 , 由于多 旋回的大地构造运动, 使得多块体挤压碰撞, 形成多 山系和多盆地相间组合的复杂 的地质体 , 其构造 、 沉 积演化及火 山活动等地质历程极其复杂 , 因而也就具 有十分丰富和复杂的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 。总结 研究中国大陆及其陆架的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资源 分布状况, 对今后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l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形成和特征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 , 是西伯利亚板 块 、 欧亚板块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区, 由 多块体 、 多 山系拼合而成 , 形成含油气盆地多而面积 大小不等的构造格局。 在 中、 晚元古代 和古生代 , 中国海相沉积十分发 育 , 中朝 、 扬子和塔里木等几个微板块为海底高原或 古陆。中国北方地区从晚二叠世开始, 南方地区从晚 三叠世开始, 西藏地区从新生代开始, 海水逐步退出, 形成陆相沉积环境 ; 而南海和东海从新生代开始 , 黄海 和渤海从第四纪开始海水逐步侵进, 形成多旋回、 多期 次、 海相和陆相都很丰富的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 。 由于板块活动和构造作用, 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原 型盆地相互叠加。图 1 中蓝色为海相盆地 , 绿色为陆 相盆地 , 红色圈为 已发现油 田的层位 , 黄色三角为已 发现气 田的层位[ 1 0 - 1 5 ] 。 2 0 1 1 年全国开发 9 1 4 个油气 田, 陆相储集层油气 田7 5 0 个 , 占8 2 %; 海相储集层油气田 1 6 4 个 , 占1 8 %. 在陆相盆地内发现大量油气 田, 包括探 明地质储量达 4 5 x 1 0 t 、 累计产油量达 2 0 x 1 0 t 的大庆 巨型油 田, 这 是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对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贡献n 。 在 四川 I 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 、 塔里木盆地和渤海 湾盆地的海相地层内, 亦勘探开发 了许多重要的气 田 和油 田I , 今后海相油气的贡献率将会逐步提高。 2 叠合盆地多层系的立体勘探模式 中国的多旋 回生储盖组合 和多套含油气 系统的 叠合含油气盆地的特色 , 形成了油气勘探的多期次 性 、 多阶段性 , 成果既丰硕又来之不易 , 每个盆地都经 历了 曲折 的勘探历程和不断 的理论创新 。下面以 6 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为例 。 1 四川盆地自唐 、 宋年问 , 即在 自流井气 田钻 井开发 天然气 、 煮盐 。2 0 世纪 5 0 年代开始加大勘探 力度, 目前共开发1 2 9 个气田和5 个油田, 探明天然气 地质储量2 1 0 /lCl , 石油地质储量8 4 4 8 x 1 0 t , 实现了 “ 川气 出川 I ” 。含油层系 3 套 J S 、 J 。 l 、 J d ; 含气层系 1 2 套 ] r 3 X , T 2 r , T 1 C 5 , T l c 4 , T l C 3 , T 1 C 2 , T l C l , T l f , P 2 e h , P 1 I l l , C 2 h , z d 。近年增加煤层气 P 、 页岩油 J 、 页岩气 J , , 1 r 3 , S , e 。 等新层系 , 可率先进行“ 叠合盆地多层系立 体勘探评价模式” 图2 。 2 鄂 尔 多斯盆 地自1 9 0 7 年 即钻成 延 1 井采 油 , 目前共开发 5 4 个油 田和 1 1 个气 田。探明石油地 质储量 4 1 X 1 0 t , 天然气地质储量 2 . 2 1 0 I 1 _l , 为典型 的致密砂岩油气藏; 依靠压裂技术促进石油天然气工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0 6 作者简介 李德生 1 9 2 2 一 , 男, 上海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油地质学家, T e 1 o f o 一 8 3 5 9 7 5 4 8 E ma i l l d s p e t r o c h i n a . e o m. c n . 新疆石油地质 采储量 1 1 1 X 1 0 m . 1 9 8 4 年世界年 产原油 2 8 1 0 t , 年 产天然气 1 . 6 1 0 m . 经过 2 6 年开采 , 到2 0 1 0 年底 , 世界历年累计采出 原油 1 6 2 0 1 0 t 多采出原油 8 9 0 1 0 。 t , 剩余可采储 量 l 8 8 8 1 0 t 增加 7 7 1 0 。 t ; 累计 采 出天然气 9 4 1 0 1 1 1- 。 多采出 6 1 X 1 0 m 。 , 剩余 可采储量 1 8 7 1 0 n l 。 增加7 6 x 1 0 m 。 。2 0 1 0 年世界年采油3 9 x 1 0 t , 年采 天然气 3 . 2 1 0 m . 为什么世界年产油气水平逐年提高, 而剩余可采 储量不降反升 其中主要原因是在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不减的情 况下 , 依靠 科技进 步 如不 断创新 的三维地震 、 水平 井、 分支井、 深海钻井、 成像测井、 中途测试、 大型多层 段压裂酸化 、 三维地 质建模 、 储集层预测和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解释等技术 , 不断发现 了新 的油气 田和可 动用的油气资源。 我 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历程和资源接替状况类似 于世界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增长模式 。由于技术 进步、 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广大石油工作者不 懈的努力 , 油气产量逐年增长 , 探 明和剩余可采油气 储量不断增加 27 - 3 5] 。根据国土资源部 全国油气资源 动态评价 2 0 1 0 , 我 国陆上和近海共有石油地质储量 8 8 1 1 0 t , 可采资源量 2 3 3 1 0 t . 2 0 1 1 年底累计探明 技术可采储量 8 7 . 2 1 0 t , 占3 7 . 4 %; 共有天然气地质 资源量5 2 1 0 m 。 , 可采资源量3 2 1 0 m 。 , 现已探明技 术可采储 量 4 . 8 1 0 i n , 占 1 5 %. 煤层气地 质资源量 3 7 1 0 m , 可采资源量 1 1 1 0 m , 现仅探 明技术可采 储量 2 0 8 5 1 0 。 m , 占 1 . 8 %t 3 1 - 3 5 1 。 2 0 世纪9 O 年代以来 , 美国页岩油 、 页岩气的开发 取得积极成果 , 生油层成为储油层 , 这是石油地质学 上又一个重大创新成果 。2 0 1 2 年我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 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估 , 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 资源潜力为 1 3 4 1 0 m , 可采资源潜力为2 5 1 0 m 不含青藏区 , 并将页岩气列为单独矿种。在“ 立体 勘探评价模式” 中又添加了新的油气资源。 评价结果表明 , 我 国石油勘探进入 中期 , 天然气 勘探 尚处于早期 , 煤层气 、 页岩气勘探刚刚起步 。 4 结束语 笔 者从事石 油地质工作 6 7 年 , 经历 了从 “ 贫油 国” 到“ 石油生产大 国” 的过程 。2 0 1 1 年 国内原油产 量达 到 2 . 0 4 1 0 t , 居世 界第 4位 ; 天 然气 产量达 到 1 0 3 0 1 0 m , 居世界第 6 位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 数百万石油工业职工艰苦奋斗 、 来之不易的成 果。但目前我们又面临着“ 保障能源资源有效供给” 和 “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两大任务。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正确路线指引下, 沿着科学发展观 的道路走下去 , 我国能源工业将再次实现“ 能源 自给” 的光荣任务和迎来“ 能源多元化发展” 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 1 ] 李德生, 何登发, 赵文智, 等.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 构造学[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1 2 1 - 4 . [ 2 ] 丁道桂 , 汤良杰. 塔里木盆地形成与演化[ M] . 南京 河海 大学出版社 , 1 9 9 6 1 0 3 1 9 7 . [ 3 ] 付金华 , 魏新善 , 任军峰. 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 气藏分布 与成因[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8 , 3 5 6 6 64 6 91 . [ 4 ]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 论[ J J . 石油学报 , 2 0 1 0 , 3 l 5 1 - 7 . [ 5 ] 胡光灿, 谢姚祥.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带石炭系油田[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7 1 8 5 . [ 6 ] 李德生.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 C ] / / 李德生石 油地质论文集.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2 3 8 3 3 9 7 . [ 7 ] 李德生. 四川油气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学研究[ C ] / / 李 德生石油地质论文集.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 9 9 2 2 2 0 2 3 2 . [ 8 ] 李德生.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 版社 , 2 0 0 2 6 7 5 . [ 9 ] 李德生.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 J j . 石油勘 探与开发 , 2 0 0 4 , 3 1 6 1 - 7 . [ 1 0 ] 李德生, 李伯华.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结合 , 创建能 源发展多元化新时代[ J ] . 新疆石油地质, 2 0 0 9 , 3 0 4 40 3 40 6. [ 1 1 ] 李德生, 陶瑞明. 东海陆架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c ] / / 李 德生石油地质论文集.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 9 9 2 3 6 8 3 8 2 . [ 1 2 ] 李四光. 地质力学概论[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7 3 1 6 6 . [ 1 3 ] 罗志立 , 童晓光. 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M] . 武汉 中 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1 9 8 9 3 6 6 . [ 1 4 ] 吕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与发现[ M] .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 1 9 9 2 3 6 6 . [ 1 5 ] 马永生.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 . 海相油 气地质, 2 0 0 6 , 1 1 2 3 5 4 0 . [ 1 6 ] 任纪舜, 王作勋, 陈炳蔚, 等.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1 5 0 0 0 0 0 0 简要说明[ M] . 北 京 地质 出版社 , 2 0 0 0 2 0 . [ 1 7 ] 王宓君. 中国石油地质志f 卷十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 版社 , 1 9 8 9 2 4 5 2 5 8 . [ 1 8 ] 孙赞东, 贾承造, 李相方, 等. 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1 1 . [ 1 9 ] 万天丰. 中国大地构造纲要[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0 4 4 821 5 . [ 2 O ] 王鸿桢, 杨森楠, 刘本培, 等. 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 第3 4 卷第5 期 李德生 巾同多旋同叠合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勘探实践 5 0 3 生物古地理E M]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9 9 0 5 0 . [ 2 1 ] 杨俊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M] . 北 京 石 油工业出版社 , 2 0 0 2 2 1 2 . [ 2 2 ] 王金琪. 中国油气地质特征 小陆拼合, 外促压张[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1 0 3 6 6 . [ 2 3 ] 朱伟林 , 米立军 , 龚再升, 等. 渤海海域油气成藏与勘探 [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9 3 6 8 . [ 2 4 ] 康玉柱. 准噶尔盆地古生界油气前景与勘探方向[ J ] . 新 疆石油地质, 2 0 1 0 , 3 1 5 4 4 9 ~ 4 5 3 . [ 2 5 ] 康玉柱.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与油气[ J ] . 新疆石 油地质, 2 0 0 9 , 3 0 4 4 0 7 4 1 1 . [ 2 6 ] 翟晓先 , 云霞.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型油田地质特征及 勘探思路 回顾[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8 , 2 9 5 5 6 5 -5 7 3 . [ 2 7 ] 张恺.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 M] .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5 3 0 7 . [ 2 8 ] [ 2 9 ] [ 3 0 ] [ 3 1 ] [ 3 2 ] [ 3 3 ] [ 3 4 ] [ 3 5 ] 张文昭. 当代中国石油勘探实践[ M] . 北京 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勘探局 , 1 9 9 3 4 7 7 . 张瑜昌. 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E M] .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 , 1 9 9 7 4 5 0 . 赵文智 , 张光亚, 何海涛, 等. 中国海相石油地质与叠合 含油气盆地E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2 0 0 2 2 7 7 3 5 3 . 郑和荣, 林会喜 , 王永诗. 埕岛油田勘探实践与认识[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0 , 2 7 6 1 - 8 . 周新源 , 王招明, 梁狄刚. 塔里木油气勘探2 0 年[ M] . 北 京 石 油工业出版社 , 2 0 0 9 2 5 1 4 5 . 邹才能. 非常规油气地质E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2 0 1 1 5 0 1 6 4 . 康玉柱. 中国三大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J ] _ 新疆石油 地质 , 2 0 1 2 , 3 3 6 6 3 5 6 3 9 . 周总瑛. 中国天然气资源特点与发展建议[ J ] . 新疆石油 地质 , 2 0 0 9 , 3 0 6 6 6 3 6 6 6 . Chi na S M ul t i c y c l e Su pe r i mpo s e d Pe t r o l i f e r o us Ba s i n s The o r y a n d Ex pl o r a t i v e Pr a c t i c e s LI De s h e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e t r o C h i n a , B e r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m a i n l a n d C h i n a a n d i t s s h e l f l o c a t e d i n s o u t h e a s t e r n E u r a s i a n p l a t e i s a t t h e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a r e a of S i b e ri a pla t e , P a c i fi c p l a t e a n d t h e I n d i a n Oc e a n p l a t e , a n d s p l i t i n t o t h e b l o c k s , ma n y mo u n t a i n s a n d mo r e b a s i n s , w i t h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o i l a n d g a s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a e c u mu l a t i o n o f mu h i c y c l e ,mu l t i s t a g e , ma ri n e a n d t e r r e s t ri a l f a c i e s . T h r o u g h 6 0 y e a r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t h e c u rre n t d o me s t i c o i l a n d g a s fie l d s h a v e f o r me d t h e s c a l e s o r l e v e l s o f a n n u a l o u t p u t o f c r u d e o i l o f 2 x 1 0 t , a n n u a l o u t p u t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1 O 0 0 x 1 0 m . Re l y i n g o n mo d e m g e o p h y s i c al p r o s p e c t i n g , d r i l l i n g h o riz o n t a l we l l s a n d c l u s t e r w e l l s , mu l t i s e c t i o n f r a c t u rin g a n d a c i d s t i mu l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s w e l l a s E O R t e c h n i q u e s s u c h a s w a t e r f l o o d , C O 2 i n j e c t i o n , e t e . , i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O r d o s b a s i n ,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 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 T a r i m b a s i n a n d J u n g g a r b a s i n h a v e g r a d u a l l y c r e a t e d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o f” t h r e e d i me n s i o n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 . I n ma n y b a s i n s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 t h e P ale o z o i c ma ri n e s h a l e may b e c o me t h e n e w d o ma i n s f o r s h a l e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h a v e l a r g e r e s o u r c e p o t e n t i a l s . Ke y W o r d s mu h i c y c l e ; s u p e ri mp o s e d b a s i n ; 3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 s h ale g a s ; s h a l e o i l ;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p o t e n t i a l t d t b , . 下 期 要目 预 告 “ }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古生态环境 ⋯⋯⋯⋯⋯⋯⋯⋯⋯⋯⋯⋯⋯⋯⋯⋯⋯⋯⋯⋯⋯⋯⋯⋯⋯⋯⋯⋯⋯⋯⋯ 齐雪峰, 等 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 姜正龙, 等 阿尔金斜坡东段新生代断裂系统及大型油气田形成⋯⋯⋯⋯⋯⋯⋯⋯⋯⋯⋯⋯⋯⋯⋯⋯⋯⋯⋯⋯⋯⋯⋯⋯⋯⋯⋯⋯ 程玉红, 等 黄骅坳陷孑 L 南地区碎屑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龙礼文, 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 商琳, 等 隐伏构造的MT- “ 维联合正演与分析 ⋯⋯⋯⋯⋯⋯⋯⋯⋯⋯⋯⋯⋯⋯⋯⋯⋯⋯⋯⋯⋯⋯⋯⋯⋯⋯⋯⋯⋯⋯⋯⋯⋯⋯ 杨天春, 等 层间滑移对缝高延伸影响的模拟分析 ⋯⋯⋯⋯⋯⋯⋯⋯⋯⋯⋯⋯⋯⋯⋯⋯⋯⋯⋯⋯⋯⋯⋯⋯⋯⋯⋯⋯⋯⋯-. . . ⋯⋯一 赵金洲, 等 准噶尔盆地油气开发投资规律、 效益及趋势分析 ⋯⋯⋯⋯⋯⋯⋯⋯⋯⋯⋯⋯⋯⋯⋯⋯⋯⋯⋯⋯⋯⋯⋯⋯⋯⋯⋯ ⋯一 秦莉, 等 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层体积改造工艺探索与实践⋯⋯⋯⋯⋯⋯⋯⋯⋯⋯⋯⋯⋯⋯⋯⋯⋯⋯⋯⋯⋯⋯⋯⋯⋯⋯⋯⋯⋯ 章敬, 等 水平井轨迹偏移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的影响⋯⋯⋯⋯⋯⋯⋯⋯⋯⋯⋯⋯⋯⋯⋯⋯⋯⋯⋯⋯⋯⋯⋯⋯⋯⋯⋯⋯⋯ 何万军, 等 玉北地区新型强抑制性聚胺钻井液体系研究 ⋯⋯⋯⋯⋯⋯⋯⋯⋯⋯⋯⋯⋯⋯⋯⋯⋯⋯⋯⋯⋯⋯⋯⋯⋯⋯⋯⋯⋯⋯一 黄万龙, 等 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断MD T压力测试的准确性⋯⋯⋯⋯⋯⋯⋯⋯⋯⋯⋯⋯⋯⋯⋯⋯⋯⋯⋯⋯⋯⋯⋯⋯⋯⋯⋯⋯⋯ 张家富, 等 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油层聚合物驱室内实验⋯⋯⋯⋯⋯⋯⋯⋯⋯⋯⋯⋯⋯⋯⋯⋯⋯⋯⋯⋯⋯⋯⋯⋯⋯⋯⋯⋯⋯ 周志军, 等 阿曼D油田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实践 ⋯⋯⋯⋯⋯⋯⋯⋯⋯⋯⋯⋯⋯⋯⋯⋯⋯⋯⋯⋯⋯⋯⋯⋯⋯⋯⋯⋯⋯⋯⋯⋯⋯ 杨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