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平台钻井包跨接式软管分析计算.pdf
2 0 1 6年 第4 5卷 第5期第2 8页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犗 犐 犔 犉 犐 犈 犔 犇 犈 犙 犝 犐 犘犕犈 犖 犜 2 0 1 6,4 5(5) 2 8 3 1 文章编号 1 0 0 1 3 4 8 2(2 0 1 6)0 5 0 0 2 8 0 4 支持平台钻井包跨接式软管分析计算 王安义1, 2, 王维旭1,2, 张元洪1, 赵 涛1, 汪靖享1,2 (1.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宝鸡7 2 1 0 0 2; 2.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宝鸡7 2 1 0 0 2) 摘要 根据支持平台辅助钻井技术的作业特点, 研究支持平台与钻井包之间的跨接软管, 运用悬链 线方程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 计算其弧长、 弧垂以及端部连接张力。为支持平台与钻井包之间跨接 软管的设计选型以及端部连接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也可用于指导海上大跨度高空跨接软管 设计、 安装和施工。 关键词 支持平台; 钻机; 跨接软管; 计算 中图分类号T E 9 5 1 文献标识码A 犱 狅 犻 1 0.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1 3 4 8 2. 2 0 1 6. 0 5. 0 0 6 犃 狀 犪 犾 狔 狊 犻 狊犪 狀 犱犆 犪 犾 犮 狌 犾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犑 狌 犿 狆 犲 狉犎 狅 狊 犲 犳 狅 狉 狋 犺 犲犜 犲 狀 犱 犲 狉犛 狌 狆 狆 狅 狉 狋犞 犲 狊 狊 犲 犾犚 犻 犵 WANGA n y i 1,2, WANG W e i x u 1,2, Z HANGY u a n h o n g 1, Z HAOT a o 1, WANGJ i n g x i a n g 1,2 (1.犅 犪 狅 犼 犻犗 犻 犾 犳 犻 犲 犾 犱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狉 狔犆 狅.,犔 狋 犱.,犅 犪 狅 犼 犻7 2 1 0 0 2,犆 犺 犻 狀 犪; 2.犖 犪 狋 犻 狅 狀 犪 犾犗 犻 犾牔 犌 犪 狊犇 狉 犻 犾 犾 犻 狀 犵犈 狇 狌 犻 狆 犿 犲 狀 狋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犆 犲 狀 狋 犲 狉,犅 犪 狅 犼 犻7 2 1 0 0 2,犆 犺 犻 狀 犪)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o p e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e n d e rS u p p o r tP l a t f o r ma u x i l i a r y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t h ej u m p e rh o s e sb e t w e e nt h eT e n d e rS u p p o r tP l a t f o r ma n dt h e M a s tE q u i p m e n t P a c k a g ea r er e s e a r c h e d,a n dc o m b i n e dw i t he n g i n e e r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ec a t e n a r ye q u a t i o n,t h e l e n g t h,l i n es a ga n de n dt e n s i o no f j u m p e rh o s e sa r ec a l c u l a t e d . T h em e t h o d sa n dr e s u l t sc a n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u p p o r tt od e s i g no fs e l e c t i o na n de n dc o n n e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o fj u m p e rh o s eb e t w e e nt h eT e n d e rS u p p o r tP l a t f o r ma n dt h eM a s tE q u i p m e n tP a c k a g e,c a na l s ob eu s e dt og u i d e t h ed e s i g n,i n s t a l l a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l a r g e s p a no f f s h o r e j u m p e rh o s e s . 犓 犲 狔 狑 狅 狉 犱 狊t e n d e rs u p p o r tv e s s e l; r i g ; j u m p e rh o s e;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c a l c u l a t i o n [5] 张德胜, 施卫东, 张华, 等.不同湍流模型在轴流泵性能 预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 0 1 2(1) 6 6 7 1. [6] 韩小林, 石岩峰, 姚铁, 等.用数值模拟研究叶片数变化 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J].水泵技术, 2 0 0 7(4) 1 5 1 7. [7] 韩小林.用数值模拟研究转速变化对喷水推进轴流泵 性能的影响[J].船海工程, 2 0 0 8(2) 1 3 4 1 3 7. [8] 刘梅清, 李秋玮, 白耀华, 等.湍流模型在双吸离心泵数 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 0 1 0(S 1) 6 9. [9] 陈颖杰, 邓传光, 常洪渠, 等.欠尺寸稳定器环空流场特 性模拟[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0 1 4(3) 1 6 5 1 7 2. [1 0] 陈锋, 狄勤丰, 袁鹏斌, 等.高效岩屑床清除钻杆作用 机理[J].石油学报, 2 0 1 2(2) 2 9 8 3 0 3. 收稿日期2 0 1 5 1 0 1 8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6 3计划) “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 项目“ 深水钻机与钻柱自动化处理关键 技术研究” (2 0 1 2 AA 0 9 A 2 0 3) 作者简介 王安义(1 9 8 3 ) , 男, 湖南岳阳人, 工程师, 硕士,2 0 1 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从事海洋油气钻机 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工作,E m a i lw a n g a n y i 0 3 0 3 1 5 3 0@s i n a . c o m。 支持平台辅助钻井技术始于2 0世纪中期, 是一 种新的钻井方式, 正常作业时需要支持平台辅助钻 井单元(T A DU) 和井口平台(W e l l h e a dP l a t f o r m) 共 同协作完成钻井任务, 如图1。支持平台辅助钻井 单元(T A DU) 由支持平台(T e n d e rS u p p o r tV e s s e l 简称T S V) 和钻井包(M a s tE q u i p m e n tP a c k a g e简 称ME P) 组成, 为固定式平台和浮式平台(S P A R、 T L P) 等井口平台提供钻井作业装备。支持平台辅 助钻井单元(T A DU) 上封固有用于井口平台钻井作 业的钻井包(ME P) , 还装载有钻井作业所需的全套 辅助设施, 例如发电机组、 泥浆泵组、 燃料、 淡水、 钻 杆、 套管、 钻井泥浆、 固井水泥、 重晶石等, 同时具备 存储、 封固和运输模块化钻井包所需的空间和相关 设施, 并提供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钻井作业前将 装载有钻井包(ME P) 的支持平台(T S V) 靠近井口 平台, 将钻井包(ME P) 各模块通过支持平台吊机吊 运至井口平台并完成钻井包(ME P) 的组装。钻井 作业过程中支持平台(T S V) 为井口平台上的钻井 包(ME P) 提供动力、 高低压泥浆、 海水、 淡水、 固井 水泥、 压缩空气等[ 1 2]。 图1 T A D U作业效果图 支持平台(T S V) 与钻井包之间安装有跨接软 管( 又称脐带软管) , 用于传输高低压泥浆、 压缩空 气、 海水、 淡水、 固井水泥、 燃油等介质, 其可靠性对 钻井包正常钻井作业非常重要。因此, 研究平台间 跨接软管的力学行为、 长度对支持平台与钻井包之 间跨接软管的设计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5]。 1 理论分析与计算 支持平台与钻井包之间跨接软管设计计算涉及 的因素很多, 不仅与悬挂点间距、 高差有关, 还与软 管中流动的介质( 如压缩空气、 海水、 淡水、 燃油、 高 低压泥浆、 固井水泥等) 以及软管所在海洋环境条件 ( 风载、 波浪参数) 有关, 其计算过程复杂。 1. 1 跨接软管的悬链线方程 跨接在支持平台与钻井包之间的软管将形成1 条悬链线。跨接软管设计的计算主要是该悬链线的 弧长、 弧垂以及端部连接张力的计算。分析跨接软 管曲线的性质, 考虑软管的综合比载, 悬链线曲线的 受力如图2所示。 图2 跨接软管工作示意 已知, 跨接软管一端悬挂于钻井包犃点, 另一 端悬挂于支持平台犅点。 可以推导出跨接于两悬挂点犃、犅间的悬链线 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6] 狔= σ狅 γc h γ σ狅 ( 狓+犆1)+犆2 ( 1) 式中 犆1、犆2为常数, 其具体数值可根据初始条件和 边界条件得出; σ狅为水平应力( 即跨接软管最低点犗 点 处 的 水 平 应 力 ) ,MP a; γ 为 跨 接 软 管 的 比 载,N/ (mmm 2) 。 推导悬链线的一般形式, 假设以跨接软管的最 低点犗点为原点, 那么有下述初始条件 当狓=0 时, 狔=0, 并且有 狔 ′ = t a nα=0。 将以上初始条件代入悬链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得到 犆1=0,犆2=- σ狅 γ 将犆1、 犆2常数代入悬链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中, 求得以最低点犗点为原点的悬链线方程 狔= σ狅 γ ( c h γ 狓 σ狅 -1) ( 2) 注 当坐标原点选在其他点( 不是假设的最低点 犗点处) 时, 那么悬链线方程的常数项有所不同, 可 以得到不同表达形式的公式。 92 第4 5卷 第5期 王安义, 等 支持平台钻井包跨接式软管分析计算 1. 2 跨接软管的弧长计算 以悬链线方程来计算跨接软管的弧长。设最低 点犗点至跨接软管上任一点的曲线弧长用犔狓表 示, 由悬链线方程和弧长公式可以得到跨接软管的 弧长为 犔狓= ∫ ( d狓) 2+( d狔)槡 2=2 ∫ 犾/2 0 1+( 狔 ′ ) 槡 2 d狓= 2 ∫ 1/2 0 1+ s h 2γ 狓 σ槡狅 d狓= 2 ∫ 1/2 0 c hγ σ狅 狓d狓=2 σ狅 γ s h γ 2σ狅 犾 ( 3) 式中 犾为跨接软管的档距, 即两个悬挂点之间的距 离,m。 将式( 3) 中的双曲正弦函数项展开, 取前两项做 近似计算, 则悬链线形态的跨接软管弧长公式化 简为 犔狓= 2σ狅 γ s h γ 2σ狅 犾= 2σ狅 γ ( γ 犾 2σ狅+ 1 6( γ 犾 2σ狅) 3) = 犾+γ 2 犾 3 2 4σ 2 狅 ( 4) 1. 3 跨接软管弧垂计算 [7] 当式( 2) 中的狓代表跨接软管的档距时, 求出 的狔即为跨接软管的弧垂。那么曲线上任意一点 距最低点犗点的距离为狓, 则该点距最低点犗点的 弧垂为 犳狓=狔犅-狔狓= σ狅 γ ( c h γ 犾 σ狅 -1)- σ狅 γ ( c h γ 狓 σ狅 -1)= σ狅 γ ( c h γ 犾 2σ狅- c h γ 狓 σ狅 )( 5) 式中 狔犅为悬挂点犅点的纵坐标;狔狓为跨接软管上 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犳狓为跨接软管上任意一点的弧 垂, 即这一点与悬挂点犅点的纵坐标的差值。 当狓=0时, 可以得跨接软管的最大弧垂为 犳犕= σ狅 γ ( c h γ 犾 2σ狅-1 )( 6) 将式( 6) 中的双曲余弦函数展开, 取前两项做近 似计算, 则两端等高的跨接软管的最大弧垂公式化 简为 犳犕= σ狅 γ ( c h γ 犾 2σ狅-1 )= σ狅 γ ( 1+ γ 2 犾 2 8σ 2 狅 -1)= γ 犾 2 8σ狅 ( 7) 两端不 等 高 的 跨 接 软 管 的 最 大 弧 垂 公 式 化 简为 犳犕= γ 犾 2 8σ0c o sθ ( 8) 1. 4 跨接软管及跨接点的张力 由图1可 推 导 出 跨 接 软 管 上 任 意 一 点 的 张 力为 犜犘s i nθ=λ 犵 犾 ( 9) 犜犘c o nθ=犜0 ( 1 0) θ犃=a r c h 2(狔 槡犃+狔槡犅) 2 犇 2 狓犃 ( 1 1) θ犅=a r c h 2(狔 槡犃+狔槡犅) 2 犇 2 狓犅 ( 1 2) 式中 犜犘为点犘处的张力, 其方向沿切线方向, 与狓 轴成θ角; λ为软管( 含液体) 的线密度。 犃、犅跨接点处的张力分别为 犜犃= λ 犵 犇 2 c h 2狓犃(狔 槡犅+狔槡犃) 2 犇 2 2(狔 槡犅+狔槡犃) 2 ( 1 3) 犜犅= λ 犵 犇 2 c h 2狓犅(狔 槡犅+狔槡犃) 2 犇 2 2(狔 槡犅+狔槡犃) 2 ( 1 4) 2 跨接软管设计分析实例 2. 1 设计背景 支持平台(T S V) 与井口平台(W e l l h e a dP l a t f o r m) 底部间距为6. 5~2 8. 1m, 上部甲板间距为 3 1. 1 5m, 井口平台主甲板距海平面高度2 5. 8m, 支 持平台主甲板距海平面高度1 6. 2m, 两平台之间共 有1 4根跨接软管, 如图3~4所示。自支持平台向 井口平台看, 从左至右依次为 1根直径为3 0 4. 8 mm(1 2英寸) 的泥浆回流软管,2根直径为1 0 1. 6 mm(4英寸) 的高压泥浆软管,2根直径为7 6. 2mm ( 3英寸) 的高压水泥软管,1根直径为1 0 1. 6mm(4 英寸) 的污物回流软管, 1根直径为5 0. 8mm(2英 寸) 的饮用水软管, 1根直径为5 0. 8mm(2英寸) 的 燃油软管, 1根直径为7 6. 2mm(3英寸) 的公用空 气软管, 1根直径为1 5 2. 4mm(6英寸) 的低压流 体回流软管, 1根直径为1 5 2. 4mm(6英寸) 的消 防水软管, 1根直径为1 5 2. 4mm(6英寸) 的冷却 水软管, 1根直径为1 5 2. 4mm(6英寸) 的钻井水 软管, 1根直径为1 5 2. 4mm(6英寸) 的低压泥浆 补给软管。 03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2 0 1 6年5月 图3 跨接软管工作平面图 图4 跨接软管工作立面图 2. 2 跨接软管长度计算 由于部分跨接软管直径大, 充满液体后的总重 力大, 因此其连接端部的张力也很大。为了获得准 确的软管端部连接张力, 需计算出跨接的软管长度。 下面以1 0 1. 6mm( 4英寸) 高压泥浆软管为例计算 其长度。 已知支持平台与井口平台上部甲板间距离为 3 1. 1 5m, 即档距犾为3 1. 1 5m。1 0 1. 6mm(4英寸) 高压泥浆软管中的液体密度为21 6 0k g/m 3, 运用 式( 4) 可计算出跨接软管的弧长为5 2m。 2. 3 跨接软管距海平面高度计算 根据实际作业工况要求, 除了3 0 4. 8mm( 1 2英 寸) 泥浆回流软管的最低点可以处于海平面以下外, 其余跨接软管的最低点需处在海平面以上, 因此需 准确计算跨接软管的弧垂, 从而确定软管距海平面 的高度。 已知井口平台主甲板距海平面高度2 5. 8m, 支 持平台主甲板距海平面高度1 6. 2m。由式( 8) 可得 出1 0 1. 6mm( 4英寸) 高压泥浆软管的最大弧垂为 8. 6 8m( 距跨接点B点) , 进而得出跨接软管最低点 距海平面的高度为2. 3 1m。 2. 4 跨接软管端部连接张力计算 在计算跨接软管自身张力的同时, 为了设计出 满足跨接软管端部连接的结构, 而需要计算出跨接 点犃、 犅处的张力大小。因此, 运用式(1 3) 可计算出 ME P端跨接点犃处高压泥浆软管(2根) 的张力 犜犃=4 7. 6 8k N, 同时可计算出犃点张力犜犃与狓轴 所成夹角θ=6 8. 6 3 , 其值可用于指导ME P端与跨 接软管连接的弯头的设计选型; 同理可运用该公式 计算出T S V端跨接点犅处的相应张力和夹角大小 分别为2 9. 6 7k N和5 2. 6 8 , 指导T S V端跨接点结 构设计及软管连接弯头设计选型。 3 结论 1) 针对支持平台辅助钻井技术的作业特点, 结合支持平台与钻井包间跨接软管的实际工况, 给 出了跨接式软管的弧长、 弧垂以及跨接点的张力计 算式。 2) 结合跨接软管的具体参数, 运用悬链线方 程及相应的计算式, 计算出了跨接软管长度、 弧垂、 跨接点张力以及夹角。其计算结果已用于支持平台 与钻井包间跨接软管的设计及跨接点处结构设计, 可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3) 本文中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 海上大跨度高空跨接软管设计、 安装和施工。 参考文献 [1] 高杭, 李平, 李鹏飞, 等.海洋可搬迁模块钻机可行性研 究[J].石油矿场机械, 2 0 0 8,3 7(1) 2 1 2 4. [2] 王定亚, 丁莉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J].石油机械, 2 0 1 0(4) 7 1 7 3. [3] 王云庆, 赵军凯, 彭湘桂, 等.渤海曹妃甸油田F P S O S PM跨接软管更换设计与施工[J].船海工程,2 0 0 8, 3 7(1) 9 1 9 4. [4] 晏莱, 闫斌, 孙丕松, 等.浮式单点系泊系统中大跨度高 空跨接软管安装方法的研究与施工[J].石油工程建 设, 2 0 1 1,3 7(2) 2 0 2 3. [5] 王云庆, 赵军凯, 刘瑜珩, 等.水下软刚臂系泊F P S O S PM跨接软管更换[J].石油工程建设,2 0 0 8,3 4(3) 1 7 1 9. [6] 王丹, 刘家新.一般状态下悬链线方程的应用[J].船海 工程, 2 0 0 7,3 5(3) 2 6 2 8. [7] 邢富冲.悬链线弛垂度的计算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 认识, 2 0 0 4,3 4(1 1) 9 8 1 0 1. 13 第4 5卷 第5期 王安义, 等 支持平台钻井包跨接式软管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