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断陷长深6井区深层天然气成藏规律.pdf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J OURNAI OF DAQI NG PETROI EUM I NS TI TUTE 第 3 4卷 第 6期 2 0 1 0年 1 2月 Vo 1 .3 4 No .6 De c . 2 0 1 0 长岭断 陷长深 6井区深层天然气 成藏 规律 逯瑞敬 ,薛海涛 ,孙 1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I 6 3 3 1 8 源 ,卢双舫 ,宋立 忠 2 .吉林油 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 吉林 松原1 3 8 0 0 0 摘要 为研究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藏分布规律 , 利用 长深 6井和长深 l井的天然气资料对天然气藏类 型进行划分 , 应用热史和沉积埋藏史计算本地区的生烃史 ; 根据成藏期次对成藏过程 进行解剖 , 分 析长深 6井 区成藏 的主控 因素. 结 果表明 长深 6井 区上部登娄库组 的碎屑岩储层为混合气 藏, 下部营城组 的火 山岩储层 为 C 0 2气藏 ; 烃类气 在泉头组沉 积末期成藏, C Oz在喜 山期充注成藏 ; 断层、 盖层 、 火 山活动是成藏的 主控 因素 , 尤其是 营城组盖层 在历史时期 的有效性 和断层的封闭型 , 是 导致长深 6 井 区营城组为 C O2 气 藏、 长深 6井区登娄库组和长深 1 井 区营城组为 C Oz 气 和烃类气混 合气藏的关键性 因素. 关键词 长岭断陷 ; 气藏类型 ;成藏期次 ;断层;成藏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 TE 1 2 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1 8 9 1 2 0 1 0 0 6 0 0 2 6一O 6 0 引 言 随着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深入 , 中浅层油气勘探已步人中晚期 , 深层天然气勘探成为油气 勘 探 的新 方 向. 长岭 断 陷长深 1号气 田的发 现展 开 了吉林 油 田深层 天然气 勘探 的序 幕. 长 岭断 陷长深 6井 区营城组为 C O 气藏, 登娄库组和长深 1 井营城组为混合气藏. 在源岩条件和储层条件类似的情况下 , 同 一 口井不 同层 位或不 同井 的相 同层位 的烃 类气 和 C O 气 的分 布存在较 大差 别 , 其 中烃 类气 和 C O z 气 的成 藏 规律研 究成 为深层 天然 气勘 探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 米敬 奎等 L 1 ] 认 为 长岭断 陷 的烃类气 藏 以有 机 成 因为 主 , C O。 气来 自深部地幔 , 以无机成因为主 , 并且烃类气先于 C O 气注人气藏. 此外 , 输导体系与源岩层的有 机配置控制烃类气分布 , 控陷断裂的陡坡带大型火山岩体与深大断裂的有机配置是 C O 气富集 区带[ 2 ] . 笔者对长深 6井区天然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 , 并与长深 1井进行对 比, 找出导致烃类气和 C O z气分 布存在 差异 的主控 因素 , 对揭示 区内天然 气藏分 布规 律 , 指 导 区内天然 气勘探 及我 国其 他盆地 油气 勘探具 有 指 导意 义. 1 地 质 概 况 长深 6井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丙字井东南 3 . 0 k m,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洼陷黑帝庙构造 上 , 深 层纵 向 自下 而上 发育 3 套 区域 盖层 登娄 库组底 部 、 泉二段 至泉 四段 和青 山 口组 湖相泥 岩L 2 ] . 根 据 盖 层和储 层特 征 , 划 分为 2套成 藏组 合 一 是下部 火 山岩类成 藏组 合 , 天然气 主要储 集于 深层火 山岩 体 中 , 为 构造 穹窿气 藏 , 以登娄 库组底 部泥 岩为 主 的地层 为 区域盖 层 , 泥 岩厚度 约为 6 0 r n ; 二是 上部 登娄 库组 碎 屑 岩类 成藏组 合 , 为构造 岩性气 藏 , 青 山 口组一段 为 区域性 盖层 , 泉头组 泥岩 为局部 盖层 , 受长 期发 育 的深 大 断裂 控制 , 这些 深大断 裂 沟 通 营 城组 和 沙 河 子组 , 收 敛 于 拆 离 带 , 沟 通 地 幔 , 为 烃 类 气 和 C O z气 的 运 移 通道 .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4 0 1 ; 审稿人 张云峰 ; 编辑 任志平 , 张兆虹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油 气 重 大 专 项 2 0 0 8 Z X 0 5 0 0 4 0 0 3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4 0 9 7 2 1 0 1 ;国家 “ 9 7 3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项 目 2 0 09 CB21 9 3 0 6 作者简介 逯瑞敬 1 9 8 6 一 , 女 , 硕士 , 主要从事石 油地质学和油气地球 化学方面 的研究. 2 6 第 6期 逯瑞 敬等 长岭断陷长深 6 井 区深层 天然气 成藏规律 2 成 藏过 程 2 . 1气藏 类 型 根据 气藏 中气 体组 成 , 可分 为 C O 。气藏 、 烃类 气藏 和 混合 气藏 . 长 深 6井 营 城组 C O 。 体 积 分数 为 9 3 . 9 2 9 / 6 ~9 9 . 4 6 , 平均为 9 7 . 1 7 ; C H 体积分 数为 0 . 1 7 ~2 . 2 6 9 / 6 , 平 均为 1 . 0 9 ; N。 体 积分数为 0 . 2 9 ~4 . 2 0 , 平均为 1 . 4 5 . 登娄库组烃类气体积分数平均为 4 6 . 8 8 %; N 体积分数平均为 3 9 . 1 l ; C O。 体积分数平均为 l 4 . O l %. 长深 l 井营城组 C O。 体积分数为 0 . 2 0 ~2 8 . 1 9 %, 平均为 2 0 . 8 3 %; C H 体积 分数 为 6 2 . 8 6 %~ 9 2 . 7 9 , 平 均 为 7 2 . 9 4 . 由此 可知 , 长深 6井 营城 组 为 C O 气 藏 , 长 深 6井 登娄 库组 和长 深 1井营 城组 为混 合气 藏 . 2 . 2 成藏 期 由长深 6井天然气藏类型和成分可知, 该井成藏期次主要分为烃类气和 C O 充注时期. 由于 长深井 深层 未 钻遇 烃源 岩 , 因此 在黑 帝庙 次 凹选 取 1口模 拟 井 , 该 模 拟井 位 于 生 烃 凹 陷 中心 , 地 层发育比较完整. 对该井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烃史进行计算 和分析_L 3 ] , 结果表 明 黑帝庙次凹 营城组 烃 源岩 在登 娄库 组沉 积 中期 1 2 0 Ma 开 始生 气 , 至泉 头组 沉 积末期 1 0 0 Ma 达 到生气 高 峰 见 图 1 a ; 沙河子组烃源岩在营城组沉积末期 1 2 5 Ma 开始生气 , 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 1 1 6 Ma 达到生气高 峰 见 图 1 b . 因为 天然 气 的生气 高 峰期 即 为其 排 烃 时期 , 所 以长深 6井 区营 城 组排 烃期 为 泉 头 组沉 积 时期 , 沙河 子组 排烃期 为 登娄 库 组沉 积时 期. 1 4 0 l 2 0 1 0 0 8 0 6 0 4 0 2 0 0 历史年代 / Ma a 营城组 1 4 O l 2 O 1 0 0 8 0 6 0 4 O 2 O 0 历史年代 / Ma b 沙 河 r组 图 1 长 岭 断 陷 黑 帝 庙 次 凹模 拟 井 生烃 史 C O 气的充注跟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 , 根据对火山活动的研究 可知, 长深 6井 区发生过 3期火 山活 动 l 6 。j , 即火石 岭一 营城 期 、 青 山 口期 和喜 山期. 2 . 3成藏 过程 利用包裹体 的岩相学、 均一温度 、 气体组分及碳同位素等特征 , 对长深 6 井 区成藏时期进行研究 ] . 该 井 在成 藏过 程 中经历 4个 关键 时期 , 即营 城组 末期 、 登娄 库 组沉 积 时期 、 泉头 组沉 积 时期 及喜 山期 . 1 营 城组沉 积 末期 . 黑帝 庙 次 凹已 经沉积 了 2套 烃源 岩 , 分 别 为沙 河 子 组 烃源 岩 和营 城 组 上覆 火 山 岩 地层 的一 套烃 源岩 . 由模 拟 井生 烃史 可 知 , 该 时期 黑帝 庙 次 凹沙河 子 组 烃 源岩 已经 开 始 生烃 , 生成 的烃 类 气顺着 断层 和 不整 合 面运移 至上 覆火 山岩储层 中. 由于此 时上 覆 的营城 组火 山岩储 层 缺乏盖 层 , 圈 闭尚 未形 成 , 沙河 子组 烃 源岩 生成 的烃 类气 和 大量火 山喷发 期伴 生 的 C O 气散 失 , 没 能聚 集成 藏 见 图 2 a . 2 登娄 库组 沉 积时期 . 沙 河子 组烃 源 岩进 人生 烃高 峰期 , 同时营 城组 烃 源岩 开始 生烃 . 由于营 城组 烃 源岩 上覆 于其 火 山岩储 层 之上 , 营城 组 烃源 岩 只对登 娄库 组 或 以上地 层有 贡献 , 营城组 火 山岩储 层 聚集烃 类气 主要 来 自于沙 河子 组 . 登 娄库组 沉 积 已进入 断拗 转 换期 , 此时 断 裂 活动 依 然 继 续 , 成 熟 和高 成 熟 的 烃 类气容易散失 , 虽然登娄库组已沉积多套泥岩 , 但本地 区基本为薄层 , 粉砂质泥岩居多 , 泥岩毛细管阻力 小 , 不能 成为 有效 盖层 , 在 营城 组不 易成 藏 见 图 2 b . 3 泉头组沉积时期. 沙河子组烃源岩已过生烃高峰期, 营城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 泉头组沉积的 7 ∞ ∞ 印 加 ∞ 的 ∞ ∞ 0 ∞ ∞ ∞ 加 ∞ ∞ 如 ∞ ∞ 加 0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 3 4卷2 0 1 0年 大套 泥岩作 为登 娄库 组 的盖层 , 登娄 库组 沉积 岩储层 圈闭 已经 形成. 拗 陷期 断 裂 活动 虽 在继 续 , 但 强度 有 所减 小 , 营城 组 烃源 岩生 成 的烃类气 在登 娄库 组储层 中可 部分 聚集成 藏 见 图 2 c . 4 喜山期. 盆地周边玄武岩喷发, 盆地 内部 由玄武岩浆脱 出的 C Oz 气 , 沿深大断裂和火山通道运移 至营城组火 山岩储层和登娄库储层 中充注成藏, 并对登娄库组早期形成的烃类气藏进行改造, 形成混合气 藏 见 图 2 d . a 营城 组沉积末 期 日 ■ ■■ ■ ■ ■ 日 日_ l _ E 啊 醴囊嘲■嘴曩暖曩蹬■暖氍奠盈圈啊圈疆圈强疆圈龋 b 登 娄库 组沉积末 期 c 泉头组 沉积末 期 d 并 山期 圈 / x \ / x \ / 泉头 组 嫩江组及上 覆地层 登娄库 组 青 山口组 营城组沉积 岩 营城组 火l』 | 岩 沙河 予组 ●■卜c≥ ■-啊嘲秘 断层 烃类 气运移路径 C O 运移路径 烃类气藏 氧化碳 气藏 混合气藏 图 2 不 同 时期 长 深 6井 区 天然 气运 聚 3 成藏主控 因素 3 . 1 源岩 不同类型断陷盆地烃源岩的差异影响不同成藏模式烃类的含量 , 虽然长深 6 井营城组未钻遇泥岩 , 但 该井位于长岭断陷南部黑帝庙次凹边部, 其油气供应主要为黑帝庙次凹中的烃源岩. 黑帝庙次凹营城组和 沙河子组烃源岩面积大 、 厚度大、 埋深大 , 以深湖一半深湖相沉积为主, 有机质丰度高、 类型好 、 演化程度 高. 根 据黑帝庙 次 凹 中心 模拟井 的生 烃史模 拟 见 图 1 , 若 长深 6井 区其 他成 藏 条件 都较 好 , 则本 区应 该 在生气高峰期聚集大量烃类气 , 但本区营城组为纯 C O 气藏 , 登娄库组烃类气体积分数也不到 5 0 , 可见 源岩条件并非是影响本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 因素. 3 . 2储 层 长 深 6 井 区 营城组 为火 山岩储层 , 登娄 库组为 碎屑 岩储 层. 这 2种储 层 的特 点 为 火 山 岩储 层物 性 几 乎不受埋深影响 , 只取决于火山岩原始喷发岩性、 岩相和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程度 ; 碎屑岩储层物性 随埋 深增 大 而变差 . 因此 , 火 山岩储层 和碎 屑岩储 层在不 同深度储 集 能力 差异 控 制天 然气 富集层 位 . 长 深 6井 区营城 组火 山岩储 层孔 隙度 为 3 ~1 6 , 渗透 率 为 o . 1 ~ 1 0 . 0 1 0 _ 。 m , 孔 隙类 型 为孔 洞 和 裂 缝 , 储 集性 能优 越. 在 登娄 库组沉 积 时期 , 沙 河子组 烃源 岩生 烃达 到高 峰 , 不考 虑 其他 成藏 条 件 , 营城 组火 山岩应该聚集一定的烃类气, 而事实不然. 登娄库组的碎屑岩储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 其次为细砂岩, 孔隙 度为 3 ~1 0 , 渗透率较低 , 小于 0 . 3 5 1 0 m。 , 平均值小于 0 . 0 5 1 0 ~ IT I , 储层物性较差. 虽然营 城组储层孔渗条件较登娄库组要好 , 但登娄库组碎屑岩储层依然成为较好的天然气储层. 可见储层并非是 导致 长深 6井 区营城组 为 C 。 气藏 , 登娄 库组 为混合 气藏 的主控 因素. 第 6期 逯瑞敬等 长岭断陷长深 6井区深层天然气成藏规律 3 . 3盖 层 盖层 条件 是油 气藏 能否 得 以保存 的关 键 . 长深 6 井 区天 然气 藏 上 部碎 屑 岩储 层 直接 盖 层 为 泉头 组 沉 积 的大套 泥岩 , 该套 泥 岩分 布范 围广 , 沉 积厚度 厚 , 为较 好 的 盖层 , 可有 效 封 存登 娄 库 组 聚集 的烃 类 气 ; 下 部火 山岩储 层 的直 接盖层 为 上覆 登娄 库组 沉积 的泥岩层 , 长深 6井 区登 娄库 组 泥岩沉 积 以薄互 层 为特 征 , 且粉砂 质 泥岩 居多 , 在沉 积初 期 盖层 毛细 管阻 力小 , 封 堵 能力 相 对较 差 , 使 早 期 营 城组 火 山岩 聚 集 的烃 类 气不 能保 存. 相 比之 下 , 长深 1井 区登 娄库 组底 部有 1 1 m 厚 的泥岩 , 可 见长 深 1 井 区营城 组储 层 的盖层 条 件要优 于 长深 6井 区 , 这 也是 长 深 1 井 区营城 组烃 类气 得 以保存 的关 键 因素 . 到 喜 山期 , 长 深 6井 区登 娄 库组 的泥 岩经长 期 的机 械压 实 , 毛细管 阻 力增 大 , 才 成 为有效 盖层 , 并 有效 保 存该 时期 的 C O 气 藏. 3 . 4 断层 断层对 天然 气藏 的影 响 具有 双重 作用 一方 面 断层是 天 然气 运移 的通 道 ; 另一 方 面断层 可 阻挡 天然气 进入圈闭或对已形成的气藏造成破坏. 由长深 6井区成藏模式 见图 3 可知, 长深 6井位于黑帝庙次 凹的 北部 , 分割槽将油气运移大致分为南北方向, 从源岩角度 出发 , 位于长深 6井 区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的烃源 岩分布 面积 占总 源岩 面积 的 大半 , 然而 长深 6井 区仅 在登 娄 库 组 发 现 与 C O 混 合 的烃 类 气 , 且 总 天 然气 量 不大 . 根据 成藏 剖 面 , 造 成这 种现 象 的主要 原 因是 ②号 断层 和③ 号 断层对 烃类 气 向长 深 6井 区运移 的途 中起到 了遮 挡作 用 , 只有少 量 烃类气 运 移至 长深 6井 区. 图 嫩江 组上覆 地层 I 沙 河 子 组 沉 积 岩 圈 髓 娄库组 ③ C O气 藏 _圈 营城组 沉积岩 营 城组火 【 h岩 f 誊 ● CO 气运移 路径 烃类气 运移 路径 图 3 长 深 6井 区 成 藏模 式 3 . 5 火 山活 动 火山活动对天然气藏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火山活动会破坏早期形成的天然气藏 ; 另一方面为后期的 C O 。 气 注入 提供 气源 . 长深 6 井 区位 于 构造 高部 位 , 该 井 未钻 遇 断层 , 因此 由火 山活 动 引 起 的断 层 活 动并 未对 长深 6井早 期 形成 的天 然气 藏进 行破坏 . 但 由喜 山期 火 山活 动弓 I 起 的 C O 气 体充 注 会 改造 前 期 形成 的烃类气藏 , 这也是该井登娄库组为混合气藏而非烃类气藏的主要原因. 长深 6井 区成 藏 主控 因素见 表 1 . 需 _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 3 4卷2 0 1 0年 表 1 长深 6井区成藏主控因素 4 成藏模 式 长深 6 井 区营城组 C O 气 的运 聚通道 为深 部断 裂蠕滑 一浅部 古 火 山通 道 型. 虽 然 基底 断裂 晚 期不 活 动 , 但 断裂 深部蠕 滑能 沟通幔 源 C O 气源 ; 断裂 浅部 火 山 岩体 为 中心 式 喷发 , 有 独 立 的火 山通道 , C O 。沿 着 独立 的古 火 山通 道运 移进 入火 山岩体 中形成 C O 气 藏 . 根 据 二维 地震 L 1 4 4 6测 线 , 建 立 长深 6井 区的 成藏模式见图 3 . 由图 3可见, 这种成藏模式一般距离基底断裂相对较远, 位于基底断裂 的倾 向一侧 , 深部 岩浆沿断裂上升过程中分离出独立的火山通道 , 火 山岩体为 中心式喷发, 幔源 C O 气最终通过古火山通 道 相运 移到 火 山岩 体 中聚集 成藏l g . 根 据成 藏主控 因素 和长 深 6井 成藏 时间 , 建立该 井 区天然气 成藏 事件 见 图 4 . 1 80 I 50 1 20 90 6 0 3 0 地质 年f ,/ Ma S h K 1y K d K lq K j 1 K ,n E 1 。 E 3 N l N Q l l 烃 源 岩 L \\ 储 集 层 l 盖层 l 2 5陵圆圜1 l 0 沙河子生烃期 1 2 0_ 口 & _ 目 _ E 目 嘲l 0 0 营城组 生烃 期 ■ 目 ■ ■ 目 ■ ■ Ⅲ ■ Ⅲ ■ 目 目 目 ■ ■ ■ H ■ ■ 日 ■ ■ ■ ■ ■ ■ _ _ _ _ - ■ ■ ■ 一 豳闭形成 壳源 曩圈曩圈 幔源 l 幔源 火 山活动 保存 时间 r ’ 一 一 . 1 。 ’ 。- - _ .- I一 . . .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J一一一J一一 L 充注过程 图 4 长 深 6井 区天 然 气 成 藏 事 件 5 结论 1 长深 6井区气藏有 2套组合 , 即上部登娄库组以碎屑岩为储层 的烃类气和 C O。 气共层 的混合气 藏 ; 下部 营城组 以火 山岩为储 层 的 C O 气藏 . 2 长深 6井区登娄库组烃类气主要在泉头组沉积时期成藏; 营城组 C O 气主要在喜 山期运移成藏 , 且 喜 山期 的 C O 对登 娄库 组早期 形成 的烃 类气 藏进行 改造 , 形成 混合气 藏. 3 断层遮 挡作 用 限制 了长深 6 井 区天然气 总量 , 断层 、 盖层 、 火 山活动 是导致 长深 6井 区具有不 同气 藏类 型 的主控 因素. 参考文献 [ 1 ] 米敬奎 , 张水 昌, 陶振 , 等.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 C O 成 因与成藏期研究[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 2 0 0 8 , 1 9 4 4 5 2 4 5 6 [ 2 ] 刘福春 , 马继坤 , 关键 , 等. 松辽盆地长岭 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J ] . 录井工程 , 2 0 0 6 , 1 7 4 6 6 7 1 . [ 3 ] 苏玉平 , 付 晓飞 , 卢双舫 , 等. EA S Y R。 法在滨北地区热演化史 中的应用口]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6 , 3 0 2 5 9 . 3O 第 6期 逯瑞敬等 长岭断陷长深 6井区深层天然气成藏规律 卢双舫. 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1 9 9 6 6 2 8 0 . 卢双舫 , 付广 , 王朋岩 , 等. 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0 2 3 9 4 1 . 闫相宾 , 金晓辉 , 李丽娜 , 等.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活动与烃源岩成烃史分析[ J ] . 地质评论 , 2 0 0 9 , 5 5 2 2 2 5 2 3 0 侯启军 , 赵志奎 , 王立武 , 等.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E J ]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9 , 3 3 2 3 1 ~3 5 . 王颖 , 李锡瑞 , 曹跃 , 等.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 CO2 成藏期次[ J ] . 石油地质 , 2 0 0 9 , 5 4 2 1 2 5 . 陆建林 , 王果寿 , 朱建辉 , 等. 长岭凹陷深层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分析E J ]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2 0 0 6 。 2 8 3 2 6 2 8 ] 蔡先华.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火 山岩分布及成藏规律[ J ]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 0 0 2 , 3 7 3 2 9 1 2 9 5 . 上接 第 1 7页 [ 2 O ] 柳广弟 , 孙 明亮 , 吕延防, 等. 库车拗陷天然气成 藏过程 有效性评 价E J ] . 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 , 2 0 0 8 , 3 8 增 刊 1 0 3 1 1 0 . [ z i ] 孙永河 , 吕延防 , 付晓 飞, 等. 库车拗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口] . 中国石油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7 , 3 1 6 1 3 5 1 4 1 .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页岩气成藏控制 因素及 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 区预测[ J ] . 石油学报 , 2 0 0 9 , 3 0 4 4 8 4 4 5 2 . 石听.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 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R ] .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2 0 0 0 1 1 5 9 . 梁狄刚 , 陈建平 , 张宝 民, 等.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陆相油气生成[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0 4 1 2 6 5 . 张林哗 , 李政 , 朱 日房 , 等. 济 阳拗陷古近系存在页岩气资源 的可能性E J ] . 天然气 工业 , 2 0 0 8 , 2 8 1 2 2 6 2 9 . J u l i a F G,Ro be r t M R,S t e p h e n P B,e t a 1 .Na t u r a l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b a r n e t t s h a l e i n t h e d e l a wa r e b a s i n,p e c o s C O .we s t t e x a s c o m p a r i s o n wi t h t h e b a r n e t t s h a l e i n t h e f o r t w o r t h b a s in [ C ] .AAP G Co n v e n t i o n ,De n v e r ,2 0 0 9 . Hi l l D G.Ga s p r o d u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d s h a l e s An o v e r v i e w a n d u p d a t e , g a s t i p s [ J ] .Ga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2 0 0 0 , 6 2 4 1 8 . Hi l l D G,L o mb a r d i T E .F r a c t u r e d s h a l e g a s p o t e n t i a l i n Ne w Yo r k [ M] .Al b a n y S t a t e En e r g y R e s e a r c h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Au t h o r i t y,2 0 0 3 1 4 9 . 汤华国 , 王刚 , 彭轼. 库车拗陷天然气资源勘探前景[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 2 0 0 3 , 1 4 6 4 5 9 4 6 2 . 上接 第 2 5页 参考文献 [ 1 ] L a z e a r G n Mi x e d p h a s e wa v e l e t e s t i ma t i o n u s i n g f o u r t h o r d e r e u mu l a n t s_ J ] .Ge o p h y s i c s ,1 9 9 3, 5 8 7 1 0 4 2 1 0 5 1 . [ 2 ] T a d e u s z J , Da n i l o R,Ma u r i c i o D.Wa v e l e t e s t i ma t i o n r e v i s i t e d[ J ] .T h e L e a d i n g E d g e ,1 9 9 5 , 1 4 1 1 1 1 3 9 1 1 4 2 . [ 3 ]C e c i l e J .L i n e a r s y s t e m b l i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f o u r t h o r d e r s p e c t r a l a n a l y s i s[ J ] .S i g n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1 9 9 9 , 7 7 2 2 o 9 2 3 8 . [ 4 ] 谢桂生 , 石 玉梅 , 尹成.高阶累积量法子波估计与处理[ J ] .石油物探 , 2 0 0 0 , 3 9 4 1 9 ~2 5 . [ 5 ] 戴永寿 , 魏磊 , 霍志勇.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线性化子波提取方法研究L J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2 0 0 6 , 3 0 4 2 4 2 9 . [ 6 ]黄健英 , 李 录明, 罗省 贤.基于高阶谱的地震子波估计[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6 , 3 3 2 1 8 8 1 9 2 . [ 7 ] 袁子龙 , 李海山 , 刘洪林 , 等.三谱地震子波估计中三维窗函数的应用f j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2 0 1 0 , 3 4 1 l 8 2 3 . [ 8 ] 李大卫 , 田继东 , 成竹 , 等.基于高阶统计的混合相位子波估计及其处理[ J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2 0 0 5 , 2 8 2 1 1 7 1 2 1 . [ 9 ]曹艳玲 , 王修 田.一种地 震子波提取的高阶累积量方法[ J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 2 0 0 8 , 3 8 3 4 6 l 一4 6 7 . [ 1 0 ] Hy v a r i n e n A,Ka r h u n e n J , j a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 M] .Ne w Yo r k J o h n Wi l e y 8 L S o n s , I n c . ,2 0 0 1 3 7 3 9 . [ 1 1 ] Wa l d e n A T.N o n Ga u s s ia n r e fl e c t i v i t y e n t r o p y a n d d e c 0 n v 0 1 u t i o n 厂 J ] .Ge o p h y s i c s ,1 9 8 5 , 5 O 1 2 2 8 6 2 2 8 8 8 . [ 1 2 ] 李春峰.从 多尺度反射 系数的角度评估 反褶 积模 型的适用性 [ J ] .勘探地球物 理进展 , 2 0 0 5 , 2 8 4 2 5 O 一2 5 7 . [ 1 3 ] Te n o r i o L .Mo d e l i n g n o n g a u s s i a n r e f l e c t i v i t i e s g e n e r a l i z i n g wi e n e r ~ l e v i n s o n d e c o n v 0 I u t i 0 n [ J ] .Ge o p h y s i c s ,2 0 0 1 , 6 6 6 1 9 1 3 1 92 0 . [ 1 4 ] 印兴耀 , 刘 杰 , 杨培杰.一种基 于负熵 的 B u s s g a n g地震盲反褶积方法[ J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 0 0 7 , 4 2 5 4 9 9 5 0 5 . 3 1 阳印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