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油气田东断块火石岭组一段沉积相.pdf
2 0 1 2年 2月 第 3 l卷第 1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a n d O i l fi 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F e b .2 01 2 V0 1 . 3 1 No . 1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2 . 0 1 . 0 0 7 长岭油气 田东断块火石 岭组一段 沉积相 麻旭刚 朱建伟 王建波 曲前 中 成 俊 邓 超 1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 3 0 0 6 1 ; 2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研究院, 吉林 长春1 3 0 0 6 2;3 .中国石 油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北京1 0 2 2 4 9 摘要长岭油气田东断块火石岭组地层发育于松辽盆地断陷期 ,沉积建造复杂,沉积相 储层研究薄弱。通 过对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长岭油气田东断块火石岭组一段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划分。 认为研究区火石岭组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和湖泊 3种沉积相类型,划分出 6种沉积亚相,其中最主要的 为扇三角洲相。在平面上,沉积相呈近南北展布 ,北部早期为水下扇沉积,逐渐转变为扇三角洲沉积,晚期物 源消失;南部早期没有物源,后期出现扇三角洲沉积 ,持续到火石岭组一段末期。 关键词松辽盆地;长岭油气田;火石岭组;沉积相 中图分类号T E 1 2 1 .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3 7 5 4 2 0 1 20 1 - 0 0 3 6 -05 M EM BER. 1 S EDI M ENTARY F ACI ES oF HUoS HI LI NG ATI oN I N E AS T FAULTED BLoCK oF CHANGLI NG oI L AND GAS F I ELD MA Xu g a n g。 。Z H U J i a n w e i , WA N G J i a n b o , Q U Q i a n z h o n g ,C HE N G J u n ,D E N G C h a o 1 . C o l l e g e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 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6 1 , C h i n a ;2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o r t h e a s t O i e l d C o m p a n y , S I NO P E C,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6 2 ,C h i n a ; 3 . C o l l e g e o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 P e t r o l e u m, B e f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r a t h e r c o mp l e x s e d i me n t a r y b u i l d a n d p o o r r e s e r v o i r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s t u d i e s i n Hu o s h i l i n g F o r ma t i o n h o r i z o ns o f Ea s t Bl o c k o f Ch a n g l i n g Oi l a nd Ga s fie l d d e ve l o pe d d u r i n g t h e rifli ng p e r i o d o f S o n g l i a o Ba s i n.Ba s e d o n t he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d r i l l e d c o r e s ,we l l l o g s ,s e i s mi c d a t a a n d S O f o r t h,t h e de t a i l e d c l ass i fi c a t i o n o f Me mbe r - 1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e s o f Hu o s hi l i n g F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b l o c k i S c o nd u c t e d.Th e s t u di e s s h o w t h a t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e sf a n d e l t a,un d e r wa t e r fan a n d l a c us t r i ne f a c i e s,wi t h ma i n l y f a n d e l t a a r e d e v e l o p e d i n Me mb e r 一 1 o f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 And f u rthe r mo r e s i x k i n d s o f s e d i me nt a r y s u b f a c i e s e s are d i v i d e d,a mo ng t he m t h e f o r me r i s t h e mo s t i mpo r t a n t o ne . I n t he p l a ne,t h e f a e i e s e s s p r e a d s ne a r l y no rth s o u th .Th e u n d e r wa t e r fan i s d e p o s i t e d i n t he e a r l y p e r i o d o f t he n o r t h,a n d t he n g r a d ua l l y t r a n s f o rm e d i n t o fan d e l t a d e p o s i t i o n,fi n a l l y t h e s o u r c e s o f t h e ma t t e r a r e d i s a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l a t e p e r i o d;o n t h e c o n t r a ry ,i n t h e s o u t h, the r e i s n o t h e s o u r c e i n t h e e a r l y pe rio d,i n t h e e n d t h e fan d e l t a de p o s i t i o n a p p e a r s a nd t h e n c o n t i n uo us l y e x t e n d s t o the e n d p e rio d o f Me mb e r - 1 o f Hu o s h i l i n g Fo r ma t i o n. 收稿 日期 2 0 1 l 一 1 0 - 0 9 改回 日期 2 0 1 1 1 0 1 5 作者简介麻旭刚,男,1 9 8 6年生,在读硕士,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方向。 E m a i l z h u j w j l u . e d u . c r l 第 3 l 卷第 1 期 麻旭刚 等长岭油气 田东断块火石岭组一段沉积相 3 7 Ke y wo r d s S o n g l i a o Ba s i n;C h a n g l i n g Oi l a n d Ga s fi e l d;Hu o s h i l i n g F o r ma t i o n;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1地质背景 长岭油气 田东断块位于松辽盆地 中央坳 陷区长 岭 凹陷东南部 ,华字井断凸带南端 ,是在古凸起背 景下继承性发育的大型鼻状构造,为油气运移聚集 的长期指 向区。 本区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第三系泰 康组,白垩系上统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 山口组 。白垩系下统 泉头组 、登娄库组 、营城组 , 侏罗系上统火石岭组。本次研究的 目的层为火石岭 组。 东断块火石岭组为火山一沉积建造,上部为火 山岩,下部为沉积岩 。目前 ,松辽盆地在深层营城 组火 山岩和火石岭组火山岩中,都发现 了工业性油 气流 J 。前人对东 岭地 区火石 岭组火 山岩 的岩性 识别 、火 山岩相以及储层评价都作 了较为深入的研 究| 2 ,近年来勘探结果表明,研究区部分井在火 一 段沉积岩 中也发现 了工业性油气流 内部资 料 ,但对于火一段 的沉积特征 、沉积相等方 面的 研究薄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心 、测 井和地震资料,对火一段进一步划分为 5个砂组 2 7个小层 ,并对 沉积相作 了较为系统 的研究 ,为 油 田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一定 的基础。 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岩心观察、录井资料、测 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研究 ,划分 了研究区 目的层 火一段的沉积相 表 1 。 表 1 研究 区沉积相划分 Ta b l e 1 Cl a s s i fic a ti o n o f t h e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h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2 . 1扇三角洲 火石岭组处于松辽盆地的断陷期 ,而扇三角洲 沉积是中国中新 生代 断陷盆地普遍发育 的沉积类 型 ] 。工区内扇三角洲相 可识别 出扇三 角洲平原 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1 扇三角洲平原。 研究 区目的层扇三角洲平原 由分流河道和河道 间沉积构成。 分流河道 沉积物岩性 为杂色或灰 色砂砾岩 图 1 a ,分选、磨圆差,次圆状,成分成熟 度低,伽马和声波曲线表现为低值,箱形;电阻率 曲线表现为高值,箱形。 河道间岩性为棕褐色泥岩 ;伽马和声波曲线 表现为高值 , 尖峰状;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低值,尖 峰状。 2 扇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 河道间沉积微相 图 1 b 。 水下分流河道 岩性 为灰色 含砾细砂 岩 ,分 选 、磨圆较差 ,次棱一次圆状 ,成分成熟度 较低 , 发育交错层理;伽马和声波曲线表现为低值,锯齿 状 ;电阻率曲线表现为高值 ,钟形 。 河道间 沉积物岩性为灰色泥岩 ;伽马和声波 曲线表现为高值,尖峰状;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低 值 ,微齿状。 2 . 2水 下扇 研究区水 下扇分为 内扇 、中扇和外 扇 3个 部 分。 1 内扇亚相。 本 区 内扇 亚 相 发 育 较 少 ,只 在 S 1 0 3井 和 S N 1 0 2井中发育 ,可细分为辫状主沟道微相和沟道 间微相 。 辫状主沟道 岩性为厚层灰色砂砾岩 , 岩石颗 粒粗 ,分选差 ;伽马和声波曲线表现为低值 ,微齿 状 ,形态不 规则 ;电阻率 曲线表现为 高值 ,漏 斗 状 。 主沟道间 沉积物岩性为灰黑色或黑 色泥岩 ; 伽马和声波曲线表现为高值 ,尖峰状 ;电阻率 曲线 表现为低值,微齿状。 2 中扇亚相。 辫状沟道 岩性为灰色砂砾岩 ,部分为含砾细 砂岩 ;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较低。伽马和声波 曲线表现为低值 ,微齿状 ,较平缓 ;电阻率曲线表 现为 中低值 ,微齿状。 3 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深侧 向电阻率 自然伽马 深 / n m O 1 5 O 微相 / AP I 度 岩性柱 浅侧 向电阻率 4 0 1 5 0 / m / Q m 01 5 O 2 0 2 0 剿 分 流 河 道 三 河 道 间 20 3 0 謦 圜 分 流 河 道 河道间 巍 分流河道 一 河道 间 20 4 0 一 分流河道 懿 一 l 7 可谐 f司 q l 麓 分流河道 20 5 0 一 1 河 道间 l { a 分流河道及河道间微相 81 0 1 井 2 0 1 7 -2 0 5 1 . 3 7 m 深侧 向电阻率 自然伽马 深 / o - m 01 5 0 微相 / AP I 度 岩性柱 浅侧向电阻率 4 O 1 5 O / m / a m 01 5 0 黧 辫 状沟道 2 6 6 0 掏 1 日 J _匾 瑟 一 I ; 簿 罴 i ; 蘩 辫 状沟道 2 6 7 0 沟 间道 蚤 氆 o 鞭一 掰 ; 罐 骶o 磷 2 6 8 0 一 l 辫状沟道 鹾 鬻 囊 糍 ; 鞭 强 j 沟间道 i l 2 6 9 0 ; 辫状沟道 蠛 深侧 向电阻率 自然伽马 深 / Q m 0 1 5 0 / A P I 度 岩性 柱 微相 4 0 1 5 0 /m 2 21 0 水下分流河道 河道间 2 2 2 0 水下分流河道 河 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 2 2 3 0 . 河 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 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 t b 水下分流河道及河道间微相 8 1 0 2 井 2 2 0 3. O 8 I 2 2 3 9 m 深侧 向电阻率 自然伽马 深 / a I I 1 0 ---- ----- -- ---- 1 5 0 微 相 / AP I 度 岩性柱 浅侧 向电阻率 4 O 1 5 0 / m / o m 0一l 5 O - 末 梢浊积岩 23 9 0 末 梢浊 积岩 2 4 0 0 2 41 0 末梢浊积岩 一l l C 辫状沟道及沟道间微相 d 宋梢浊积岩微相 S 1 0 3 井 2 6 5 6 . 4 5 ~ 2 6 9 2 . 4 5 m S 1 0 1 井 2 3 8 3 . 5 - 2 4 1 7 , 8 m [ ]泥 岩圜 圜泥 质 粉 砂 岩 圈 圈圈 粉 砂 岩 嘲含 砾 细 砂 岩 E 三 砂 砾 岩 图1沉积微相特征 Fi g .1 Cha ra ct e ris ti cs o f t he se di me nt a ry mi c r0 faci e ses 沟道问 沉积物岩性为黑色泥岩 ;伽马和声波 曲线表现为高值 ,尖状 ;电阻率 曲线表现为低值 , 齿状 图 1 c 。 3 外扇亚相 。 外扇亚相 由夹于半深湖厚层灰黑色或黑色泥岩 中较细粒末梢浊积岩薄层组成 。 末梢浊积岩 岩性为厚层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灰 色粉砂岩 、细砂岩 图 1 d ,分选好 ;伽马和 声波曲线表现为低值 ,微齿状 ;电阻率曲线表现为 高值 ,尖峰状。主要分布于火石岭组底部。 第 3 1 卷第 1 期 麻旭刚等长岭油气田东断块火石岭组一段沉积相 3 9 2 . 3湖泊相 本区火一段 的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半深湖亚 相。为灰黑色、黑色泥岩 ;发育水平层理及细波状 层理 ;伽马 曲线 为高值 ,声 波 曲线 为低值 ,微齿 状 ;电阻率 曲线为低值 ,较平滑。 3沉积相展布特征 为精细研究沉积相特征 ,将火一段 由下至上进 一 步分为火 Ⅵ砂组 、火 V砂组 、火Ⅳ砂组 、火 Ⅲ砂 组及火 Ⅱ砂组 ,并结合各砂组的砂岩等厚图 、砂地 比等值线图 、沉积相连井对 比图 图 2 等 ,综合 分析了沉积相展布特征。 1 火 Ⅵ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该砂组为水下扇沉积 ,水体较深 ,区域范围内 连续性较好 。砂体沉积由北至南逐渐变薄 ,经最深 处 的 S 1 0 2井后 逐渐超覆 消失 ,由中扇变为外扇 , 最后转为半深湖相 ;东西方向,砂体厚度也是中部 厚 ,东部 和西部 薄 ,沉积相 由中部 的中扇分别 向 东 、西方 向变为外扇 ,最后进入半深湖相。火Ⅵ砂 组沉积物源来 自北部 图 3 a 。 2 火V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 火 V砂组沉积时期 ,本区开始进入南 、北 2个 物源时期 ,北部物源仍为水下扇沉积 ,南部新物源 为 扇 三角洲 沉积 , 2 个 物 源所沉 积 的砂体 在S 1 0 2 S 1 0 2 井 S I O I 井 S N1 0 2 井 ■咖■硼■啊 一 口 _■■ 囡 扇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前缘 内扇 中扇 外扇 浅湖 半深湖 火山岩相 图2研究区南北向沉积相连井对比图 F i g . 2 C o n t r a s t b e t w e e n t h e S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e s a n d t h e i r p e n e t r a t e d w e l l s i n t he r es ea rc h a rea 井叠合。因此 ,本区地层南 、北和东 、西方向均呈 中间厚两边薄的形态 ,但在东部 ,砂体 发育较少 , 为半深湖泥质沉积 。本 区在火 V. 3沉 积时期水体 抬升 ,全区为半深湖泥质沉 积 图 3 b ;在火 V- 2沉积时期因火山活动发育火山岩相沉积。 3 火Ⅳ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该期南 、北物源继续发育 ,南部物源依然为扇 三角洲相沉积 ,而北部物源由水下扇沉积变为了扇 三角洲相沉积。该期砂体沉积较好 ,几乎覆盖了整 个研究区域 图 3 C ,砂体厚度和砂地 比值都 很高。 4 火 Ⅲ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火Ⅲ砂组沉积时期 ,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和浅湖 泥质沉积都有发育 ,火 Ⅲ砂组沉积范 围较小 ,但物 源 的变化较大 。物源 由早期 北部物源逐 渐转变成 南 、北双物源 ,继而演化为南部的单一物源 ,最后 又回到南 、北的双物源。而在本区中部地区的砂体 叠加情况从这个时刻开始消失 ,变成 了浅湖的泥质 沉积 ,湖泊相沉积也逐渐扩大 图 3 d 。 5 火 Ⅱ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火 Ⅱ砂组沉积 时期 ,早期南 部部分砂体 被剥 蚀 ,早期物源方向为北部 ,其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 图 3 e ,但北部物源逐渐消失 ,南 部物源重 现 ,沉积相为扇三角洲相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地 层的浅湖沉积都 比较发育 ,最后全区均为泥质浅湖 沉 积 4结 论 1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油气 田东断块火石岭 组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和湖泊 3种沉积相 , 其中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 ,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 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 2 地 层沉 积过程 中,火 Ⅵ砂 组沉 积时期 , 北部为水下扇相 ,南部没有物源 ;火 V砂组沉积时 期 ,北部水下扇范围逐渐变小 ,南部开始出现扇三 4 0 大 庆石 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2正 a 火v I 一1 小层 d 火Ⅲ3 小层 b 火V 3 小层 e 火 Ⅱ 一 3 小层 螬 1 内 扇 躁 半深湖 图 超覆 线 c 火I V 2 小层 螬 中 扇 囡 扇三角 洲前缘 口 浅层井 口 外 扇 隧 扇三角 洲平原 田 深层井 圈 浅 湖 正断层 圈 井 名 图3各砂组主要小层沉积相平面图 Fi g. 3 Pl an ar g ra p h o f t h e s e di me nt ar y fa ci es es i n t h e mai n s ubz o nes i n v ari o us s and gr ou ps 角7 Iq P H 沉积 ;火Ⅳ砂组至火 Ⅱ砂组沉积末期 ,北部 扇三角洲相沉积一直存在 ,而南部扇三角7 7 1 1 H 在火 Ⅲ砂组沉积早期和火 Ⅱ砂组沉积早期 ,沉积物被剥 蚀 ,但南部在火 Ⅲ砂组沉积晚期和火 Ⅱ砂组沉积晚 期 ,依然存在扇三角洲相沉积。 参考文献 [ 1 ]周荔 青 ,雷一心 .松 辽盆地 断 陷层 系大一 中型油气 田形 成条 件 及勘探方 向[ J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2 0 0 6 ,2 7 6 8 21 8 2 4. [ 2 ]王玉娟 .松辽盆地南部 东岭油 气 田深 部火 山岩岩性 识别 与储 层评价 [ D].长春 吉林 大学 ,2 0 0 8 1 5 2 1 . [ 3 ]边伟华 ,陈 玉魁 ,唐 华风 ,等 .火 山岩相 的岩 屑识 别 以 松辽盆地南部东岭探区为例 [ J ].吉林 大学学报 地球科 学 版 ,2 0 0 7,3 7 6 1 1 0 5 1 1 0 8 . [ 4 ]杨立英 ,李瑞磊 .松辽 盆地南 部深层 火 山岩一 火山 机构 和火 山岩相地质一地震综合识别 [ J ].吉林 大学学 报 地球科 学 版 ,2 0 0 7,3 7 6 1 1 8 5 - 1 1 8 9 . [ 5 ]石文武 .长岭 凹陷东岭 地区储层 地震预 测研究 [ D].大庆 大庆石油学 院,2 0 0 8 . [ 6 ]昝灵 ,张枝焕 ,黄 军平 ,等 .松辽 盆地 长岭 断陷天 然气地 球 化学 特 征 及 气 源 分 析 [ J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2 0 1 0 ,2 1 2 3 3 2 3 5 . [ 7 ] 中国石油学会石 油地 质委 员会 .碎屑岩沉积相研究 [ M].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8 8 1 6 2 - 1 8 1 . 编辑 宋铁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