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SN0084大斜度井钻井技术.pdf
第 3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0I L DRI LLI NG PRODUCTI ON TECHN0L0GY V0 1 . 3 5 N0 . 5 S e p .2 01 3 文章编号 l 0 0 07 3 9 3 2 0 1 3 0 5 0 0 2 4 0 5 苏南 S N 0 0 8 4大斜度 井钻 井技术 肖 春学 王向延 陈伟林 王 勇 邓昌松 1 . 川庆钻探公 司长庆钻井总公 司, 陕西西安7 1 0 0 1 8 ;2 . 塔里木油田公 司 , 新 疆库 尔勒8 4 1 0 0 0 引用格式肖春学, 王向延, 陈伟林, 等 . 苏南 S N0 0 8 4大斜度井钻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3 , 3 5 5 2 4 2 8 . 摘要S N0 0 8 4井丛共布井9口, 其中合 1口直井和 8口大斜度定向井。针对该井丛大斜度井多和施工技术难点, 进行了 地质 、 工程和钻井液优化设计 , 优选 了钻具组合 和钻 头、 优化 了井眼轨迹 , 并通过使 用 MWD仪 器、 预防 井下复杂情况 , 最终 实现 了 “ 一开一趟钻 , 二 开三趟钻 ”模式快速 完钻 , 水平位移 1 3 3 5 . 4 7 m, 平均井径 扩大率 4 . 0 9 %, 起 下钻 正常, 完钻后 , 电测遏阻通 井 2次, 下套管顺利到底, 固井质量合格 该井的施_ Y - 经验为今后该区块大斜度井的安全、 优质、 高效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苏南区块;大斜度;设计;钻井;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3 文献标识码 A Dr i l l i ng t e c hn i qu e f o r hi g h a n g l e d e v i a t e d we l l s i n c l us t e r 0 0 8 4 o f S o u t h Su l i g e g a s fie l d X I A 0 C h u n x u e , WA N G X i a n g y a n , C H E N We i l i n , WA N G Y o n g , D E N G C h a n g s o n g 1 Ch a n gq i n gGe n e r a l Dr i l l i n gCo mpa n y, CNPC Ch u a n qi n gDr i l l i n gEn gi n e e r i n gCo mpa n yLi mi t e d , Xi ’ a n 71 0 01 8 , Ch i n a; 2 P e t r o C h i n a T a r i mOfl fi e l dC o m p a n y , K o r l a 8 41 0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9 we l l s i n S o u t h S u l i g e g a s fi e l d c l u s t e r 0 0 8 4 , c o n t a i n i n g a v e r t i c a l we l l a n d e i g h t h i g h l y d e v i a t e d we l l s . F o r t h e mu l t i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d i ffi c u l t i e s o f t h i s b l o c k i n h i g h l y d e v i a t e d we l l s, i t i s c o n d u c t e d wi t h g e o l o g i c a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d e s i g n , a n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B HA d r i l l b i t a r e t h e n o p t i mi z e d , a n d a l s o t h e t r a j e c t o r y . T h r o u g h u s i n g MWD i n s t r u me n t ,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mp l e x i s c a i e d o u t . F i n a l l y i t i s u s e d i n fi e l d d r i l l i n g p r a c t i c e , ma k i n g t h e we l l q u i c k l y d r i l l e d wi t h t h e mod e” o ne t r i p t o d r i l l fir s t s p ud, s e c o nd s p ud t h r e e t i me s dr i l l i n g” ,wi t h h o r i z o nt a l di s pl ac e me nt o f 1 3 35.47 m,a nd a ve r ag e ho l e e n l a r g e me n t r a t e o f 4 . 0 9 % . W h e n c o n d u c t i n g t h e e l e c t r i c a l l o g g i n g , i t i s s t u c k e d , S O t h e we l l i s d r i fte d t wo t i me s . Afte r t h a t , t h e c a s i n g c a n r u n s mo o t h l y t o t h e b o t t o m, a n d c e me n t i n g q u a l i t y f u l fil l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 I t p r o v i d e s b e n e f i c i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d r i l l i n g h i g h a n g l e d e v i a t e d we l l s wi t h s a f e t y , hi gh qu a l i t y a nd e ffi c i e nc y i n Su l i ge b l o c k i n t he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S o u t h S u l i g e b l o c k ; h i g h a n g l e d e v i a t e d ; d e s i g n ; d r i l l i n g ; t e c h n i q u e 苏里格 气 } H 南 区块 苏南 区块 是 中国石油长 庆油 田与法 国道达尔公司 2 0 1 1 年开始的合作项 目, 该区块面积 2 3 9 2 . 4 k m , 探明天然气储量 2 2 7 2 . 8 亿 I l l , 开 发前 景广 阔。2 0 1 2年, 该 区块 S N0 0 8 4井丛 部署 2台 5 0 L DB钻机 , 承担 8口大斜度井的施工任 务 , 该地层具有典型 的 “ 三低” 低渗透 、 低压力 、 低 丰度 特征 , 地层压力系数 0 . 9 5 ;该地区井温梯度为 2 . 7 。 / 1 0 0 1 T I , 预计井底温度 1 1 6 。钻探 目的是 为了完成 2 0 1 2年 1 . 4亿 r n 天然气商品气量 、 建成 9 亿 IT I 天然气生产能力的产建任务 , 评价井丛 内储层 的非均质性 , 落实盒 8 、 山 1 主力气层 , 搞清储层展布 及含气性。S N0 0 8 4 . 0 3 井是川庆钻探公司完成的 1 4 0 0 m位移大斜度定向井的指标井 J , 该井为二开 结构 , 设计井深 4 1 1 4 1 T I , 主要 目的层盒 8 和 山 1 、 山 2 , 完钻层位 马家沟组 , 完钻井深 4 0 9 7 m, 井底垂深 3 7 4 1 . 3 5 m, 全井最大井斜角 3 4 . 9 5 。 , 最大水平位移 1 3 3 5 . 4 7 1 T I 。该 井 于 2 0 1 2年 9月 1 5日开 钻 , 2 0 1 2 年 1 0 月 2日完钻, 2 0 1 2 年 1 0 月 8日完井, 钻井周期 1 7 . 3 8 d , 完井周期 5 . 7 1 d , 建井周期 2 4 . 0 8 d , 钻机月 速 5 3 2 5 . 3 9 m/ 台 月 , 机械钻速 1 8 . 7 l m/ h 。 作者简介肖春学, 1 9 8 5 年生 2 0 0 9 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现主要从事钻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助理工程师电话 l 5 2 9 4 4 3 5 6 4 8 。E - ma i l x i a o c h u n x u e 1 6 3 . t o m。 肖春 学等 苏南 S N0 0 8 4大斜度井钻井技术 2 5 1 技术难点 1 表层井深 7 5 0 m左右 , 易斜 , 设计要求表层井 斜小于 2 。 , 钻进到洛河 至安定交界 处 6 0 0 - 7 2 0 m 吊打影响机械钻速 ; 2 设计位移达 1 0 0 0 1 5 0 0 m, 稳斜段长约 2 0 0 0 m, 设计要求 1 0 0 0 m位移最大井斜不超过 3 0 。 , 1 5 0 0 m位 移最 大 井斜 不 超 过 3 5 。 , 以及 储 层井 斜 小 于 1 5 。 , 轨迹控制难度大 ; 3 延长组 中下部地层规律性差 , 降斜率高, 滑动 托压严重 ;纸坊组底部到刘家沟组增斜率高 , 滑动 钻时慢 , 井下风险高 ; 4 苏南区块丛式井组均按 9口井设计 , 直井段 长 , 地层易斜 , 防碰难度大 ; 5 直罗组 和延长组底部井壁稳定性差 , 浸泡时 间长 , 容易坍塌 , 井径扩大率高, 电测成功率低 ; 6 大井斜稳斜段 长 , 后期转盘扭矩大 , 钻具摩 阻大。 2 钻 井设计 J 2 . 1 工程设 计 该井 目的层垂深 3 5 1 1 . 1 m, 设计水平位移 1 4 0 0 - 3 m, 采用二开井身结构。 1 一开采用 O 3 1 1 . 1 mm钻头钻至井深 8 0 0 m, 下人 10 2 4 4 . 5 mm表层套管 , 水泥返至地面 , 封隔洛河 组水层和满足井控的要求。 2 二开采用 O 2 1 5 . 9 m m钻头钻至完钻井深 4 1 1 4 m完钻 , 下人 08 8 . 9 mm油管 , 水泥返至表套脚 以上 1 5 0 m, 以备 油管泄漏 时提供第 2道屏 障, 保护上部 地层。交付一个标准的 、 稳定的井眼 , 能够进行有效 地测井评价及小油管固井作业。 3 完井方式 采用无油管完井 油管射孔完井 。 2 . 2 钻井液设计 1 一开钻遇流砂层 、 洛河组和安定组 , 岩性主要 为黄色亚黏土夹黄褐色 、 浅棕色砂质黏土和砾石层 , 以及不稳定 的泥岩和砂岩互层 , 为防止薄弱流砂层 疏松 , 坍塌和漏失 , 保证下表层套管 和固井顺利 , 采 用白土浆 / 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 系。 2 二开上部钻 遇安定组 、 直罗组 、 延安组 、 延长 组 、 纸坊组 、 和 尚沟组和刘家沟组 , 岩性主要为灰绿 、 紫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互层 , 上部以灰绿色泥岩 为主, 中部浅灰绿色中厚层块状砂岩夹灰色 、 深灰色 泥岩 、 灰黑色碳质页岩 , 下部为灰绿色 、 肉红色块状 沸石质 中粒长石砂岩夹暗灰绿色或紫红色泥岩 , 为 缩 短浸泡 时间 , 保证 快速钻进 , 采用强抑 制无 固相 清水 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采用大循环 , 确保钻井液 净化 良好。 3 二开下部钻遇刘家沟组 、 石千峰组 、 石盒子 组 、 山西组 、 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 目的层岩性上部以 棕红色含钙质结核泥岩夹 肉红色砂岩为主 , 下部以 肉红色块状砂岩夹棕红色泥岩为主, 为了确保携砂 悬砂 , 保证井下安全 , 及 时转换成低同相聚合物钻井 液体 系, 以提高封堵 能力 、 保证携 砂能力 和降低摩 阻 , 采用小循环 , 控制固相含量。 3 技术措施 3 . 1 钻具组合优选和施工分段思路 一 开 1 趟钻模式钻达表层井深 , 采用塔式小钟 摆钻具组合 复合钻进 , 从地面到进安定组 3 0 m, 段 长 7 5 0 ~ 8 0 0 m, 保证 防斜和快速钻 进;二 开 3趟钻 模式完钻 , 第 1趟采用双扶 四合一钻具组合造斜和 稳斜复合钻进 , 从安定至刘家沟组中部 , 段长 2 3 0 0 m 左右 ;第 2趟采用双扶 四合一钻具组合稳斜复合钻 进 , 从刘家沟中部至石盒子组上部 , 段长 5 0 0m左右 ; 第 3趟钻采用常规钻具组合 单扶或双扶 降斜 , 从 石盒 子上部到马家沟组完钻 钻穿 山西组 8 5 m完 钻 , 段长 5 0 0 m左右。 3 . 2 轨迹控制和优化 3 . 2 . 1 轨迹控 制 思路选择 轨迹剖 面类型 直一 增一稳一缓降。根据设计位移大小定初始井斜角 , 初始方位角基本对准靶心 , 稳斜段确保在预计 的井 深 , 预计的井斜和位移同步 , 误差不能过大。利用钻 具 的增斜规律控制 , 减少滑动井段。第 1趟钻进到 刘家沟组 井深 3 0 0 0 m左右 起钻 ;第 2趟钻进到 石盒子组 井深 3 5 0 0 m左右 起钻 ;第 3趟钻钻达 马家沟组 井深 4 0 0 0 m左右 , 优先考虑单扶完钻 。 3 . 2 . 2轨迹 控 制要 点 1 严格按设计要求测斜 , 随时微调 , 控制好长稳 斜段井斜 , 轨迹走设计上线 , 方位 比对准靶心方位偏 差超过 5 。及时滑动调整。 2 延长组 中下部 1 9 0 0 ~ 2 3 0 0 m呈降斜趋势 , 降斜率高 , 滑动托压严重 , 较难调整 ;在 2 0 0 0 m之 前将井斜控制在 比靶心大 3 ~ 4 。 , 为后期降斜 留有一 定的空问, 尽量避免在延长组底滑动;进入纸坊组 中部后井斜增幅较大 , 因地层可钻性差 , 为砂泥岩互 层 , 选择可钻性好的砂岩滑动。 3 加压时掌握好频率 , 尽量采用 “ 点送” 方式 送钻 , 可以消除轻微托压 ;如果托压严重及时上提 钻具 , 开转盘划眼修复井壁 , 重新摆工具面调整 。 4 深井段滑动前 , 接完单根先复合钻进 3 ~ 4 m 2 6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3年 9月 第 3 5卷 第 5期 再滑动钻进 , 摆T具面时有足够的空间上提下放钻 具释放扭矩 , 提高施 丁 效率 。 3 . 3 钻头优选 一 开表 层 井深 均 在 7 5 0 m左 右 , 下 牙 轮钻 头可能 出现 中途起 钻, 保证表层快 速钻进 , 推荐使 用 03 l 1 . 1 mmP D C钻 头。二开全井 段采用 0 2 1 5 . 9 mmP DC钻 头 钻进 , 上 部 复合 钻进 采 用六 刀 翼 1 6 mm复合片钻头 , 特点是滑动时l T 二 具面稳定 ;下部 常规钻 进采 用五 刀翼 1 9 mm复合 片钻头 , 特点是 机械钻 速快 , 防泥包效果好。二开第 1 趟钻通过将 P D C胎体 改为钢体, 深 、 宽排屑槽设计 , 提高 了井底 清洗能力 , 延长了使用寿命 , 改进后的 E DS 1 6 1 6 L钻 头能钻达刘家沟组 中部 , 进尺达到 2 3 0 0 m左右, 比 E DM1 6 1 6 E L钻头进尺多近 5 0 0 m, 机械钻速提高到 2 4 m/ h 3 9 . 1 3 % , 改进效果明显 。 3 . 4 钻井液配方和维护 3 . 4 . 1 钻 并液 配 方 1 一 开 使 用 白 土 浆 / 低 固 相 聚 合 物 体 系 0 . 2 %~ 0 . 3 %C MC O . 1 %~ 0 . 2 %K. P AM 2 %~ 3 % 白土 。 2 二开上部使用强抑制无 『古 l 相 清水 聚合物 体 系0 . I %P AM O . 4 %K P AM O . 3 %Z NP 一 1 2 %KC 1 XL一 0 0 7 。 3 二开下部试验复合盐 。 。 体 系0 . 3 %~ 0 . 5 % P A C 2 %~ 3 % 超 细 钙 2 %GD K 1 . 5 %F T - 9 8 1 . 5 % S F 0 . 5 %~ 1 %石灰石粉 烧碱 适量 。 3 . 4 . 2维护 处理 方法 1 低同相 钻井液。流砂层采用密度 1 . 0 3 ~ 1 . 0 5 g / e ra , 黏度 4 0 ~ 5 0 S , p H 7 ~ 8的白土浆钻进 , 钻穿流 砂层 之后 采用 低 同相钻井 液体 系 , 其 性 能密度 1 . 0 2 ~ 1 . 0 4 g / c m , 黏度 3 5 ~ 3 8 S 。打完表层后再 配制 1 罐 约 4 0 ~ 5 0 I I 1 密度在 1 . 0 3 ~ 1 . 0 5 g / c m , 黏度在 4 0 ~ 5 0 S 的 白土浆用小循环清扫井底后 , 打入井里封 固裸 眼井段封住上部流砂层 , 起钻连续灌 白土浆 , 确 保下表层套管顺利。 2 强抑制无同相 清水 聚合物钻井液。二开前 , 预配 3 0 0 1 T I 左右 聚合物胶液 , 地面循 环均 匀, 水化 好 、 性能稳定后 , 方可开钻。二开后坚持每 2 h补充 1 次聚合物胶液 , 每次加量 5 ~ 1 0 m , 聚合物总浓度 不低于 0 . 5 %, 做好处理剂水化 , 勤测性能 , 及时调整 , 做到 “ 少吃多餐” , 保持宽裕的钻井液量 、 确保钻井 液有 良好 的絮凝 、 防塌能力。滑动前用稠浆 清洗井 筒 , 并在滑动过程 中加入液体润滑剂 XC S 一 3 , 预防滑 动托压 。控制钻井液性能密度为 1 ~ 1 . 0 2 g / c m , 黏 度为 2 9 ~ 3 1 S , p H值为 7 ~ 8 , 塑性黏度为 3 ~ 5 mP a S , 动塑比为 0 . 2 5 ~ 0 . 3 3 P a , 动切力为 l ~ 2 . 5 P a 。 在进入直罗 、 延长组底部 和纸坊组上部等易坍 塌 、 易缩径地层 之前 , 提前处理 钻井液 , 加 大防塌 、 抑制剂用量 , 突出 KC 1 、 X L . 0 0 7防塌剂 , 预配钻井液 KC 1 首次加量不低于3 t ;XL O 0 7 首次加量不低于0 . 5 t , 聚合物配比 P AMK. P AMZ NP . 1 1 3 3 , 控制 体系黏度 2 9 ~ 3 0 S 。并在直罗底 、 延安组底再分别 1 次加入 3 t KC 1 , 以保证 良好的防塌性。 钻 穿易缩径 的延 安 、 延长组后 , 聚合物 配 比为 P AMK P AMZ N P . 1 1 4 3 , 黏 度 上 提 控 制 在 2 9 ~ 3 2 S 范围内。若钻进过程 中携砂 困难 , 出现接单 根 、 起下钻有 遇阻或沉砂较 多时, 可配制 1 5 ~ 2 0 m 密度 1 . 0 3 ~ 1 . 0 5 g / c m , 黏度 6 0 S 以上高粘切 白土浆 清扫井 眼, 清扫完后 , 要搞好 白土浆回收 , 清扫液不 能混入井浆。 纸坊 、 刘家沟组地层易造浆 , 钻进过程 中, 若造 浆严重 , 及时补充钻井液量 , 防止含砂高 、 虚滤饼厚 导致的起下钻遇阻。 3 复合盐钻井液 。2 9 0 0 m以下井段钻进 , 为 了确保携砂悬砂 , 及时转换钻井液体系 , 转化循环均 匀后 , 开始加入 3 %~ 5 % 甲酸钠 , 在将失水调整到 5 mL目标后 , 再加入 1 %KC 1 。转化后保持性 能密 度 1 . 0 5 ~ 1 . 0 7 g / c m , 黏度 3 4 ~ 3 8 S , 失水 5 mL, p H值 8 ~ 9 , 静切力 2 ~ 5 P a 。钻进过程 中, 要强化四级 固控 设备的使用率 , 严格控制钻井液 中的有害同相 , 保证 滤饼质量 , 含砂量小于 0 . 3 %。滑动钻进过程 中出现 严重 的托压 、 摩阻大的现象时 , 加入石墨润滑剂 , 消 除拖压 、 降低摩阻, 预防黏卡。 ① 刘 家 沟 和 石千 峰 组 控制 钻 井 液性 能密 度 1 . 0 6 ~ 1 . 1 2 g / c m , 黏度 3 5 ~ 5 0 S 逐 步提高 , 失水 5 mL , p H值 8 ~ 9 , 动切 力 3 ~ 6 P a 。 ②石盒子组底部至完钻前 , 控制钻井液性 能密 度 1 . 1 2 ~ 1 . 1 5 g / c m , 黏度 5 5 ~ 6 5 S , 失水 5 mL, p H值 8 . 5 ~ 9 , 静切 力 5 ~ 8 P a 。 ③完钻前 5 0 m开始进行完钻处理 , 钻井液密度 逐步提至 1 . 1 8 g / c m 以上 , 黏度提至 5 5 S 以上 , 并在 前期预水化 白土浆的基础上 , 配制密度 1 . 2 5 g / c m , 黏度 7 0 S 的清扫液清扫井眼, 起钻前用密度 1 . 2 5 I m 以上 , 黏度 7 0 S 左右 的稠浆 , 对上部 2 0 0 0 2 7 0 0 m 延长组易塌井段进行封固。 ④完钻后采用大排量 3 8 L / s 循环 2 周以上, 彻 底清扫井眼。加密性能测点 , 待完井液性能均匀 、 稳 定后, 起钻进行测井作业。 ⑤通井 时, 在原 浆基础上加入石墨粉 , 配制 4 0 m 封井浆 , 起钻前打到斜度大 的井段 , 保证下套管 顺利 肖春学等 苏南 S N0 0 8 4大斜度井钻井技术 2 7 3 . 5 井下复杂情况预防 3 . 5 . 1 防塌 1 合理控制排量和提高钻井液黏度 , 防流砂层 垮塌 。 2 增 强抑制 、 化学 防塌。加 入 K. P AM、 Z NP 一 1 或 C MP、 KC 1 , 增强体系的抑制性 , 主要在直罗 、 延长 及石千峰组易造浆地层加大用量 , 增大钻井液 中无 机盐含量 , 提高钻井液对地层及岩屑的抑制能力 , 防 止分散 、 造浆和垮塌。 3 提高钻井液 中封堵粒子的含量 , 增加沥青质 和细 目碳酸钙的含量 , 通过有效 的封堵来 降低地层 的坍塌压力 。 3 . 5 . 2 防 漏 1 下钻或上提遇阻时, 不可超吨位上提钻具 , 应 下放钻具 , 力争尽快接上方钻杆 , 单凡尔缓慢开泵循 环 。井深时下钻要 分段循环 , 防止下到底钻井液静 切力过大开泵困难或憋漏地层。 2 起钻时按钻杆 3柱和钻铤 1 柱的要求灌满钻 井液 ;下钻时观察钻井液返出情况 ;下油管时每下 2 0根罐满钻井液 , 每下 1 0 0 0 m循环顶通 , 并观察计 量好返出情况 。 3 在进刘家沟组之前加大防漏剂的加量 , 提前 坐岗记 录好钻井液 的消耗量和 出口入 口流量 , 预防 井漏 。 3 . 5 _ 3 防卡和防掉 1 记 录转盘扭矩变化 和钻具 上提下放摩 阻变 化 , 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判断 , 防止钻具刺漏 、 螺杆失 效或顿钻溜钻破坏钻头。 2 严格细化钻具和油管管理 。落实钻具探伤 , 每 口井钻铤 和接 头 中途探 伤 1次 , 完井 探伤 1次 ; 加强钻具检查 , 严禁和杜绝坏钻具 和有伤 的钻具入 井 ;对钻杆 和油管严 格丈量 ;严格按 要求对 油管 进行通径 、 公母扣清洗和密封端面的检查 , 节箍 以及 “ △”扭矩符号的排查 , 发现损伤的严禁人井 ;加强 泵房坐 岗, 发现泵压异常 , 及时分析原因。 3 井 口操作使用好手工具和井 口工具 , 做好井 下防掉。一旦井下有落物, 及时向上汇报, 在上级的 指导下果断处理 , 不能大意 、 抱侥幸心理或瞒报 。 4 通过调整钻井液中的组分形成薄 、 致密光滑 的滤饼, 同时使用 X C S . 3 、 G D 一 2 等润滑剂来实现降 低摩阻和扭矩。 5 斜井段上部采用强抑制清水 聚合物体 系, 坚 持每班用聚合物稠浆清扫 , 保持井眼清洁。 3 . 6 测试仪器的使用 1 每次 MWD仪器入井前必须重新校准系统误 差和核实角差。采用双保险, 一人丈量 , 一人复查的 方式重重把关 ;涉及角差的几道钻具接头扣, 技术 员必须现场把关 , 用液气大钳上足 7 MP a , 并用 B型 大钳重新紧扣 1 次 , 避免钻具在井底 2次上扣 , 引起 角差变化 。 2 仪器入井前检查好各个扶正器外扶正胶皮有 无损伤。防止扶正器胶皮脱落 , 卡在循环套位置堵 MWD定 向接头水眼 , 甚至卡死主阀杆 , 造成泵压高 、 憋泵。 3 定 向探管和脉冲勤倒换使用 , 探管使用超过 3口井必须强制送检效验。 4 每次仪器入井 , 必须在井 口测试好 , 方能下 钻。下钻到 中途 , 再测试一次仪器 , 确保仪器下钻到 底正常。 4 钻井施工实例 4 . 1一开 【 0 7 8 2 . 6 m 一 开 防 斜 采 用 03 1 1 . 1 mm P 5 3 5 4 MJ钻 头 和 0 . 7 5 。 单弯螺杆 的塔式小钟摆钻具组合 , 钻进时导管 脚处 吊打 2个单根控制井斜 , 将井眼开正 , 严格按要 求测斜 ;在井深 5 5 0 ~ 6 0 0 m加密测斜 , 弱化钻井参 数 ;在进入安定组前将井斜控制好 ;钻井参数根据 防斜需要 随时调整 , 保证表层快 速钻至 7 8 2 . 6 m完 钻 , 0 2 4 4 . 5 mm表层 套管下至 7 8 1 . 7 3 5 m, 现场使 用 白土浆 / 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性能密度 1 .0 4 g / c m , 黏度 4 6 S , p H值 为 8 。采用双 密度水 泥浆体 系固井 , 水泥返至地面, 试压 2 4 . 8 MP a 合格。 4 . 2 二开 7 8 2 . 6 4 0 9 7 m 4 . 2 . 1 二开造斜 、 稳斜段 7 8 2 . 6 ~ 3 1 0 3 m 二开造斜 、 稳斜段采用 02 1 5 . 9 mm E DS 1 6 1 6 E L钻头和 1 . 2 5 。 单 弯螺杆 的双扶 四合一钻具组合 , 选择 3 m短钻铤 , 从 8 5 4 . 5 m开 始造 斜 , 至 1 1 6 2 . 8 m造斜结 束 , 初 始井 斜 、 方位角分别为 2 5 . 6 。 和 2 3 1 . 4 。 , 后稳斜钻至 3 1 0 3 m, 井斜增至 3 4 . 9 5 。 起钻倒换钻具和换钻头 。钻井参 数 为钻压 6 ~ 1 0 t , 转盘转 速 6 5 ~ 7 5 r / mi n , 泵压 8 ~ 1 1 MP a , 排量 3 5 ~ 4 0 L / s 。在刘家沟组上部地层采用强 抑制无固相 清水 聚合物体系, 钻井液性能密度 为 1 . 0 1 g / c m , 黏度 为 3 0 S , p H值 为 7 。进入刘家沟 组后合理选择转换点 井深 2 9 5 0 m , 钻井液及时上 灌试验复合盐钻井液体系, 保持性能密度 1 .0 5 g / c m , 黏度 3 5 S , 失水 4 . 5 mL, p H值 9 , 静切力 4 . 5 P a 钻进。 4 . 2 . 2二 开稳斜微 降段 3 1 0 3 ~ 3 5 9 2 1 T I 二开稳 斜微 降段 同样采用双扶 四合一钻具组合 , 不加短钻 铤 , 井斜 由 3 4 . 9 5 。 微降至 2 7 . 7 。 , 钻 至 3 5 9 2 1 3 3 起钻 2 8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3年 9月 第 3 5卷 第 5 期 换钻头和倒换钻具组合 , 该只钻头钻穿刘家沟 、 石千 峰到石盒子组上部 , 进尺 4 8 9 m, 机械钻速 8 . 7 3 m/ h 。 钻井 参数 钻 压 8 ~ 1 2 t , 转盘 转速 6 5 ~ 6 0 r / mi n , 泵 压 1 0 ~ 1 3 MP a , 排量 3 5 ~ 4 0 L / s 。继续试验复合盐钻 井液体系 , 正 常维 护时, 钻井液性能密度 1 . 0 5 ~ 1 . 1 0 g / c m , 黏度 4 0 - 4 8 S , 失水 5 mL, p H值 8 . 5 , 动切力 4 -6Pa。 4 . 2 . 3 二 开降斜段 3 5 9 2 ~ 4 0 9 7 m 二 开降斜段 采用 O 2 1 5 . 9 mmE S 1 9 3 5 S D钻头 的单扶 钻具 组合 , 短钻铤 4 m, 以平均井斜变化率 一 7 。 / 1 0 0 m钻至 4 0 9 7 m完钻 , 欠位移 中靶 , 中靶半径 5 1 . 3 m。钻井 参数 钻压 8 ~ 1 4 t , 转 盘转速 6 0 r / mi n , 泵压 1 4 ~ 1 8 MP a , 排量 4 0 4 5 L / s 。石盒子组底部 至完钻前 , 钻 井液性能 密度 1 . 1 3 - 1 . 1 4 g / c m , 黏度 5 6 ~ 6 3 S , 失水 2 4 mL, p H值 8 . 5 ~ 9 , 静切力 6 ~ 7 P a 。完钻后提高钻 井液密度至 1 . 1 9 g / c m , 黏度 7 8 s , 大排量循 环 3周 后起钻电测 。电测 遇阻通井 2次 , 08 8 . 9 mm 油管 J rb , , tJ 下至 4 0 8 6 . 2 4 5 m, 同井采用两凝水泥浆体系 下 部产层段 防气窜胶乳降失水体系 , 上部井段低密高 强微珠降失水体系 , 水 泥返高 4 0 2 m 返至表层套 管 内 3 8 0 m , 试压 5 8 . 6 MP a 合格 。 5 结论与认识 1 直罗组 、 延长组底部和纸坊组上部等易坍塌 地层 , 聚合物体系复配要突 出防塌 、 强抑制 , 在易塌 井段前加大防塌剂用量 , 为完井电测打好基础 ;复 合盐体系能够满足苏南区块快速钻井需要 , 今后要 不断总结电测 遇阻原 因, 有针对性地优化复合盐体 系, 提高电测成功率。 2 加 强全井井控安 全和防 H ’ S意识。高度重 视井控工作 , 严格落实各种井控制度 。 3 领会剖面思想 , 总结出各个井段的地层规律 , 在满足轨迹运行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好地层的 自然增 降斜规律 , 减少滑动井段 、 提高机械钻速。 4 二开 3趟 钻轨迹 控制技 术 已经 成熟 , 加强 P DC钻头的试验和改型, 克服纸坊组 、 刘家沟组和石 千峰组可钻性差的弊端是提高钻速的关键 , 积极 向 两趟钻方向探索。 5 技术管理是钻井的最大的生产力 , 技术提速 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 1 ] 陈庭根, 管志川 . 钻 井工程理论与技术 [ M ].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 出版社 , 2 0 0 0 0 6 . [ 2] 韩志勇 . 定向钻井设计与计算 [ M ]. 北京中国石油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7 . [ 3] 冉新权, 何光怀 . 关键技术突破 , 集成技术创新, 实现苏 里格气田规模有效开发 [ J ] . 天然气工业, 2 0 0 7 , 2 7 1 2 1 5 . [ 4] 胡景荣. 再论大斜度定向井的并眼净化问题 [ J ]. 钴 采工 艺. 2 0 0 1 . 2 4 2 1 4 1 7 . [ 5] 赵勇, 王晓荣, 王宪文, 等 . 苏里格气田地面X - 艺模式的 形成与发展 [ J ]. 天然气工业, 2 0 1 1 , 3 1 2 1 7 1 9 . [ 6] 刘银春, 王莉华, 李卫, 等 . 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天然气集 输 工艺技术 [ J ]. 天然气工业 , 2 0 1 2 , 3 2 6 I - 4 . [ 7] 刘霞, 程 波 , 陈平 , 等 . 泌页 F H1页岩油井钻井技术 [ J ] . 石油钻采 工艺, 2 0 1 2 , 3 4 4 4 6 . [ 8 ] 刘小龙, 靳秀兰, 张津, 等 . 冀东3号岛大斜度井钻井技 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 2 0 1 2 , 3 4 4 7 - 1 1 . [ 9] 崔露, 孟振期, 徐明磊, 等 . 阿尔油田定丛井井眼轨迹控 制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5 4 1 4 4 . [ 1 0] 赵长新, 张长花, 李建, 等 . 甲酸盐及有机盐钻井液基 液 的润 滑性 [ J ]. 钻 井液与 完井液 , 2 0 1 2 , 2 9 2 2 7 . 2 9. 修 改稿收到 日期2 0 1 3 - 0 8 1 1 [ 编辑薛改珍 ] 孝 . 备 . | . | . 鲁 . | . 孝 . | . 荸 . 鲁 . 3 - | . | . 3 - 上接 第 2 3页 海况下的一开技术 [ J ]. 石油钻采3 - . 艺, 2 0 1 0 , 3 2 3 1 5. [ 2] 谢 玉洪,黄凯文 , 余 洪骥 . 北部 湾盆地 易塌地层钻 井技 术 [ M ]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9 1 1 5 1 1 9 . [ 3 ] 刘向君 , 罗平亚 . 岩石力学与石油工程 [ M ]. 北京 石 油 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