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固井技术.pdf
第 3 l 卷 第 1 期 2 0 1 4年1月 钴井液与 完井液 DRI LL I NG F L UI D COM P L ETI ON F LUI D V0 1 . 3 l NO . 1 J a n.201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0 0 l 一 5 6 2 0 . 2 0 1 4 . 0 1 . 0 1 8 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固井技术 钟福海 , 刘硕琼 , 徐明2 , 党冬红 , 和建勇 , 刘明峰。 , 费中明 , 刘振通 1 . 渤海钻探第一固井分公司,河北任丘 ; 2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 3 . 华北石油管理局储气库管理处,河北廊坊 钟福海等 . 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固井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4 ,3 1 1 6 4 6 7 . 摘要位于河北省霸州市和永清县境 内的苏桥储气库群, 储层埋深最深达5 5 0 0m, 具有地层温度高、 气藏亏空严重、 孔隙压力系数低、易漏失、易垮塌、大井眼、长封固段等特点。通过技术攻关,研制的弹韧性水泥浆体系满足 了储气 库井水泥石力学性能要求 ; 采用前导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抗钙污染钻井液和低密度前置液抵消了地层承压能力不 足的问题,防止了地层漏失,提高了顶替效率 ; 研制的菱角形颗粒加重隔离液增强了对井壁的冲刷能力,保证 了界面 胶结质量 ; 研究制定的一系列固井技术措施对提高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井的固井质量收到 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储气库 ; 枯竭油气藏 ; 深井 ; 水泥浆 ; 隔离液 ; 固井 ;固井质量 中图分类号T E 2 5 6 _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5 6 2 0 2 0 1 4 0 1 0 0 6 4 . 0 4 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属于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 , 也是首座古潜山型储气库 [1 1 。 在储气库钻完井技术中, 因其固井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天然气是否“ 注得进、 存得住、 采得出” , 而且会影响地面设备设施及人员的 安全, 因此固井工艺成为储气库钻完井的关键技术之 一 。苏桥储气库井固井具有以下技术难点 [2 - 3] ; ①地 层承压能力低, 水泥浆密度和施工排量受到限制, 水 泥浆易漏失和窜槽 ; ②地层易垮塌,井径扩大率大, 顶替效率低,环空钻井液易形成滞留带, 替钻井液过 程中发生窜槽 , 保证固井质量难度大 ; ③水泥封固段 长,顶底温差大,顶部水泥浆易出现超缓凝现象,强 度发展缓慢 ; ④水泥环要承受最高 4 9 MP a 注气压力 及交变应力的反复变化,对水泥石的强度、弹韧性及 致密性要求高,水泥浆设计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苏桥储气库井特点的固井技术, 为 今后储气库固井质量的提高,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 井身结构及 囤井方式 苏桥储气库群井身结构分为2种,定向井采用 西1 7 7 . 8 mm套管坐进潜山顶,水平井采用 62 4 4 . 5 mm 套管坐进潜山顶 , 均采用四开钻井方案,除筛管井段 外要求水泥浆全井段封固。 1 定向井。一开使用 西 6 6 0 .4 m m钻头钻至井深 3 5 0 m,下人 4, 5 0 8 mm套管,采用内插管固井 ; 二开 使用 4, 3 7 4 .6 m m钻头钻至井深 3 4 5 0 m, 下人 4, 2 7 3 .1 mm套管双级固井 ; 三开使用 4, 2 4 1 .3 mm钻头钻至 4 5 0 0 4 9 0 0 m 井段,下入 4,1 7 7 . 8 mm尾管固井 四开 完钻后再回接固井 ;四开使用 西 1 4 9 . 2 mm钻头钻至 4 7 0 8 5 0 4 2 m井段,下人 西 1 1 4 _ 3 m m筛管完井。 2 水平井。一开使用 西6 6 0 .4 m m钻头钻至井深 3 5 0 m, 下人 西5 0 8 m i n 套管,采用内插管固井 ; 二开 使用 西4 4 4 . 5 m i l l 钻头钻至 l 6 1 5 ~3 5 0 5 m井段, 下 入 西3 3 9 . 7 II Lr r l 套管双级固井 ; 三开使用 3 1 1 .2 m m 钻头钻至 3 2 0 0 ~5 1 0 8 m井段,下人 西2 4 4 .5 m m套 管双级固井 2 0 1 3 年后改为先尾管固井再回接固井 ; 四开使用 西 2 4 1 -3 r f u T l 钻头钻至 3 5 0 0 ~5 5 0 0 m井段, 下人 西1 6 8 _3 1T U I I 筛管 西1 7 7 .8 mm尾管筛管顶部注 水泥固井, 再回接固井。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现场试验项 目 “ 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 固井技术与压缩机组现场试验” 2 0 1 2 F . 4 3 的部分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 钟福海,高级工程师,1 9 8 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现在主要从事固井技术工作。地址 河 北省任丘市北站路渤海钻探第一固井公司 ; 邮政编码 0 6 2 5 5 2; 电话 0 3 1 7 2 7 2 6 7 2 5; E m a i l g u j c _ z h f h 0 3 2 c n p c . c o m. c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1 卷 第 1 期 钟福海等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固井技术 6 5 2前 置液研 究 苏桥储气库采用定向井和水平井建造,为降低起 下钻摩阻,钻井液中加入了较高比例的油性润滑剂, 固井前井壁和套管壁上会黏附油膜 ,导致水泥环界面 胶结性能变差,严重影响双界面水泥胶结强度。因此 注水泥前必须使用去除油污的冲洗液,乳化冲洗环空 界面,改变井壁和套管壁的润湿性能。使用目前比较 成熟的 S 1 0 4驱油冲洗液 [4 ]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由 于苏桥储气库井地层承压能力低,一般要使用凝胶堵 漏钻井液堵漏,但其结构强度比较高,易在井壁形成 “ 封堵墙” , 黏滞性大、 不易冲刷。实验表明,驱油冲 洗液 水 1 2 %S 1 0 4 对凝胶的冲洗效果较差,因此 在使用驱油冲洗液去除油污的同时,还需要有一种冲 洗隔离液冲洗井壁上黏附的胶凝材料,以提高水泥与 井壁的胶结效果 ,为此研制了用菱角形加重材料配制 的冲洗隔离液 水 2 %悬浮剂 3 %高温悬浮剂 5 % 冲洗剂 3 0 %菱角形加重剂 ,提高冲洗效果。取苏 4 K 一 3 X井堵漏剂做冲洗实验,先将六速旋转黏度计 的转筒浸入 凝胶堵漏钻井液 中,以转速 为 2 0 0 r / mi n 旋转 1 0 S ,静止 1 m i n ,再将浆杯内换成冲洗隔离液, 用转速为 2 0 0 r / m i n冲洗一定时间,取出看冲洗效果, 直至转筒表面冲净,记录冲洗时间,即为冲净时间。 驱油冲洗液及冲洗隔离液性能及冲洗效果见表 1 。 表 1 前置液性能及冲洗效果 实验表明,加入菱角形颗粒加重剂的隔离液比单 纯的冲洗液能更快地冲洗干净凝胶堵漏钻井液。由于 实验是在六速黏度计光滑的不锈钢表面进行的 ,且流 速方向为切向,有离心力作用,与实际井壁表面和轴 向速度有较大不同,因此冲洗在井壁上的凝胶堵漏钻 井液效果会比实验效果差,但仍能定性说明冲洗隔离 液冲洗效果优于驱油冲洗液。施工中实际使用驱油冲 洗液量为 8 ~1 0 ,冲洗隔离液量为 3 0 ~4 O m ,实 际冲洗时间达到了 l 5 ~l 8 min ,保证了冲洗效果。 满足水泥环完整性要求。因此对储气库 固井水泥石要 求达到表 2的力学性能指标。 为降低水泥石的脆性、增加水泥石的弹性, 在水 泥浆中加入胶乳 [5 】 。并在水泥浆中加人增韧剂,提高 水泥石的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抗冲击时动能的 吸收,延缓微裂缝的扩展速率,增强水泥石的韧性。 为防止井漏,盖层套管固井时仅在井底 5 0 0 m井 段使用常规密度水泥浆, 其上井段使用密度为 1 . 5 5 ~ 1 .6 5 g / c m 的低密度水泥浆。水泥浆配方如下。水泥 浆性能见表 3 。 领 浆 l G级 水 泥 3 O %硅 粉 1 O %微 硅 1 0 % 微珠 4 %增韧剂 0 .8 %分散剂 1 . 6 %稳定剂 1 1 % 胶乳 1 .6 %胶乳调节剂 3 .4 %降失水剂 1 . 4 %缓凝 剂 0 . 1 %消泡剂 5 9 %现场水 领浆 2 G级水泥 3 O % 硅粉 l O %微硅 7 %微 珠 4 %增韧剂 O .5 %分散剂 O .8 %稳定剂 l 1 %胶 乳 1 .6 %胶乳调节剂 3 %降失水剂 3 .5 %缓凝剂 0 . 1 %消泡剂 4 9 %现场水 尾 浆G级水泥 3 5 % 硅粉 2 %微硅 4 % 增韧剂 0 .9 %稳定剂 O .7 %分散剂 8 %防窜剂 1 . 2 %调节剂 3 . 5 %降失水剂 0 . 2 %消泡剂 2 . 1 %缓凝剂 4 2 %水 表 2 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力学性能指标要求 p /P h / P d /7 d抗拉强 7d杨氏 . d /7 d线性膨 g / c m 3 MP a MP a 度 / MP a 模量 / G P a 1 0 q g m 胀率 / % 水泥浆 P 2 4 h / № P4 8 h / № P7 d /7 注 失水量测定温度为 9 3℃,稠化时间、抗压强度的测 定温度为 1 1 0 o C 。 3弹韧性水 泥浆研 究 储气库 井套 管及水 泥环 要承 受长 期周 期性 高强 度 4 固井施工技术 注采,要求水泥石的变形能力大于常规油井水泥,以 1 采用前导低密度钻井液和前置液抵消水泥浆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钻井液与 完 井液 2 0 1 4 年 1 月 柱增加的静液柱压力。苏桥储气库井采取钻进潜山目 的层 3 ~5 m再下人套管进行盖层固井 ,但因目的层 为枯竭油气藏,压力系数低,且孔隙发育,易漏失 , 承压能力无法满足水泥浆柱压差要求。前期几口井的 实践表明,进行多种方式堵漏后,地层承压能力的增 加并不明显,堵漏时间长反而造成井径扩大率严重增 大,影响水泥浆顶替效率和水泥环胶结质量。因此研 究改进了承压和满足平衡压力固井的方法,不以水泥 浆柱增加的静液柱压力要求承压能力,只要地层承压 能力能够达到 2 MP a 以上,则按照水泥浆柱静液柱 压力超过承压能力的部分,采用前导低密度钻井液和 前置液的办法,来抵消水泥浆柱增加的静液柱压力, 实现平衡压力固井, 减小承压要求,降低承压堵漏难 度,缩短堵漏时间,防止井径扩大。 2 增加阻位以下套管长度,保证套管鞋附近封 固质量。通过对储气库井固井质量图进行分析, 发现 套管鞋以上 5 0 m左右井段固井质量比之上井段较差, 分析原因认为是水泥浆行程长,碰压胶塞 尾管或双 级固井不能使用空心胶塞 把套管内壁上黏附的钻井 液膜刮替至套管鞋附近环空井段,造成底部井段固井 质量较差 【6 】 。为了提供容留刮下的钻井液膜的足够空 间, 下套管时将碰压座安装在井底第 6 ~7 根套管上, 以保证套管鞋附近井段的固井质量。 3 提高套管扶正器复位力,组合使用弹性、 刚性旋流扶正器。在大斜度和水平井段,尤其是 2 4 4 .5 m r fl 套管本身重量大,对扶正器的正压力大, 套管不居中问题更为突出。适当加大弹性扶正器外 径,增加扶正器片的刚度,在起动力和下放力满足标 准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套管的复位力,保证套管居中 度。同时对井径不规则的 “ 糖葫芦”井眼井段,交替 使用弹性扶正器和刚性旋流扶正器,使流体在环空中 改变液流方向,其扰动作用将 “ 糖葫芦”井眼内滞留 的钻井液驱替出来, 使水泥浆充分充填。扶正器的加 人数量和位置采用固井软件进行计算,使居中度达到 6 7 % 以上,防止水泥浆窜槽。 4 采用前导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钻井液和 前置液提高紊流程度和接触时间 【1 。使用前导低密度 钻井液降低液柱压力的同时,降低前导低密度钻井液 的黏度和切力,并进行抗钙处理,既有降低环空流动 阻力的作用,又有稀释和降低井内钻井液黏度、切力 和温度的作用 , 提高了紊流程度和紊流接触时间,具 有提高顶替效率和保证固井施工安全的双重效果。 5 盖层和生产套管固井时水泥浆批混批注 璐 】 , 确保水泥浆性能达到要求。为防止注水泥时密度波动 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确保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滤失 量、游离液和水泥石参数达到储气库井要求,盖层技 术套管和生产套管固井时水泥浆采用批混批注技术。 6 采用较大排量注替水泥浆。注水泥浆时较大 的排量可以起到减轻水泥浆在套管内“ 穿心” 产生的 掺混现象, 较大的顶替排量能使水泥浆产生较大的 驱动能量, 实践表明该区块使环空返速达到 1 . 1 ~1 .2 r n / s ,就能获得较好的顶替效果。在 2 4 4 .5 i / lr n尾 管固井中,实际最大注替排量分别达到了 2 . 6 和 3 -3 m。 / mi n , 1 7 7 . 8 n q lT l 尾管固井中实际最大注替排量分 别达到了 1 .5 和 2 .6 m / min ,井下正常,固井质量显 著提高。 7 回接固井采用预应力技术。为解决水泥环与 套管密封问题,采用预应力固井,提前给套管施加一 个径向预应力,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是固井时采用清 水顶替,使管外静液柱压力高于管内静液柱压力 1 0 MP a 左右,使套管与水泥环结合更紧密,从而提高 水泥环胶结质量,降低微环隙形成的可能性,保障水 泥环长期整体密封l生 能,消除环空气窜通道。 5 现 场应 用 1 苏4 9 K . P 1 井 2 4 4 .5 m m盖层尾管固井。苏 4 9 K P 1 井三开使用 西3 1 1 .2 r ll r n 钻头钻至井深 5 1 0 8 m, 进入奥陶系潜山地层 4 m中途完钻,钻进过程中 在井深 4 8 1 0 m发生漏失, 漏失钻井液 1 4 . 6 m ,漏速 为 3 3 m / h , 在 4 6 6 9 ~5 1 0 2 m井段共钻遇煤层 1 2 层, 累计 厚度 为 2 3 m。完钻 钻 井 液密 度 为 1 . 4 6 g / c m , 黏度为 l 1 4 S ,切力为 8 / 3 5 P a / P a 。井底垂深 为 4 8 7 7 m,水平位移为 5 0 9 .5 m,最大井斜为 6 3 。 / 4 9 9 1 m, 实测井底 温度为 1 3 8℃,井径扩 大率为 1 1 . 6 3 %。进 行堵漏后 ,钻井液密度为 1 . 4 5 g / c m。 时 ,地层实际承 压能力 为 2 . 4 MP a 相 当于 当量密度 为 1 . 5 0 g / c m 。 2 4 4 . 5 I i l i / 1 盖层 尾管下 深为 5 1 0 7 m,尾管全 长为 1 7 0 4 .9 1 m,阻位为井深 5 0 3 5 . 0 5 m,下入弹性扶正 器 7 3 个, 旋流扶正器2 O 个。固井前钻井液密度为 1 .4 3 g / c m ,黏度为 7 0 S ,切力为 3 / 1 1 P a / P a 。 施工过程为依次注入 4 0 r n 3 密度为 1 .3 2 g / c r r l_3 黏 度为 4 3 s 的前导低密度抗钙侵钻井液、1 0 m 驱油 冲洗液、3 5 m 密度为 1 . 1 5 g / c m 3 的冲洗隔离液、7 3 r n 3 平均 密度 为 1 . 6 4 g / c m3 的领浆 稠化 时 间为 3 2 2 mi n ,失水量为 3 8 mL ,游离液量为 0 , 4 8 h抗压强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l 卷 第 1 期 钟福海等苏桥深潜山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固井技术 6 7 为 2 1 . 6 MP a , 批混注入 2 4 r n 平均密度为 1 . 9 0 g / c m 的尾浆 稠化 时间为 1 5 4 mi n ,失水量 为 2 0 mL,游 离液量为 0 , 4 8 h抗压强度为 2 3 . 2 MP a , 注入排量为 2 .4 1T I /mi n; 压胶塞 5 m ; 替浆 9 6 . 8 m ,排量为 2 .7 m3 / mi n ,最高泵压为 1 9 MP a; 碰压为 1 3 MP a; 起钻 3 柱 ,循环一周候凝。之后进行尾管回接固井,固井 质量见表 4 。 2 应用效果。2 0 1 2 年 6月之后在苏桥储气库施 工的 7口盖层套管固井,平均优质井段封固率达到了 7 9 .2 7 %,平均合格井段封固率达到了9 4 . 0 6 %,平均 盖层连续优质段长达到了 4 2 .6 n l ,高于中国石油集团 公司 “ 油气藏型储气库钻完井技术要求”盖层段固井 连续优质水泥段不小于 2 5 r ll 的要求,且固井胶结合 格段长度不小于 7 0 %的标准。盖层套管单井固井数 据见表 4 。其中苏 4 K 一 2 X井由于处理悬挂器中心管密 封问题,套管在井 内静止 2 1 d 后进行固井,影响了 水泥胶结质量。 表 4 苏桥储气库 7口盖层套管固井情况 。 封固段 井径扩 最大井斜 /优质合格 盖层连续优 长 / m 大率 。/ m 率 / %率 / % 质段长 / m 注 除苏 4 9 K - P 1 、苏 4 K - P 4 井的套管外径为 2 4 4 . 5 m m 外 ,其余井套管外径均为 西1 7 7 . 8 n l n l 。 6 结论 1 . 采用前导低密度钻井液和低密度前置液能够抵 消地层承压能力不足 、防止低压易漏层漏失的问题 。 2 . 前导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抗钙污染钻井液和菱 角形颗粒加重冲洗隔离液,提高了紊流程度和接触时 间,对保证固井施工安全、提高顶替效率和胶结质量 起到了重要作用。 3 . 研制的弹韧性水泥浆满足储气库井水泥石力学 性能要求。 4 . 研究制定的固井技术措施,保证了苏桥储气库 井的固井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枯竭油气藏深潜山储气 库固井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 杨再葆,张香云,邓德鲜 ,等 .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注采 完井工艺 [ J ] . 油气井测试, 2 0 0 8 , 1 7 1 6 2 . 6 5 . Ya ng Za i b a o, Zh a n g X i a n g y un, De n g De x i a n, e t a 1 . I n j e c t i o n -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f o r u n d e r g r o u n d n a t u r a l g a s s t o r a g e b a n k [ J ] . W e l l T e s t i n g ,2 0 0 8 ,1 7 1 6 2 - 6 5 . [ 2 】 钟福海 ,钟德华 . 苏桥深潜山储气库固井难点及对策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3 4 5 1 1 8 . 1 2 1 . Zh o n g F u h a i ,Zh o n g De h u a . Ce me n t i n g d i ffi c ul t i e s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d e e p b u r i e d g a s s t o r a g e i n S u q i a o a r e a [ J ] . Oi l D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2 0 1 2 ,3 4 5 l 1 8 . 1 21 . [ 3 】 杨再葆,张香云,王建国,等 . 苏桥潜山地下储气库完井 工艺配套技术研究 [ J ] . 油气井测试,2 0 1 2 ,2 1 6 5 7 . 5 9 . Ya ng Za i b a o, Zh a n g Xi a n g y u n, W a ng J i a ng u o,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o n s u p po r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e l l c o mp l e t i o n i n b u r i e d h i l l u n d e r g r o u n d g a s s t o r a g e o f S u q i a o [ J ] . W e l l T e s t i n g ,2 0 1 2 ,2 1 6 5 7 - 5 9 . [ 4 ]4 范先祥 , 钟福海, 宋振泽 , 等 . 楚 2 8 平 1 井固井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5 ,2 2 2 6 2 . 6 4 . Fa n X i a nx i a n g, Zho n g F u ha i , S o n g Zh e n z e, e t a 1 . Ce me n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C h u 2 8 H一 1 [ J ] . Dr i l l i n g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0 5 ,2 2 2 6 2 - 6 4 . [ 5 ] 靳建洲 , 孙富全, 侯薇, 等 . 胶乳水泥浆体系研究及应用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6 ,2 3 2 3 7 . 4 0 . J i n J i a n z h o u,S u n F u q u a n,Ho u We i ,e t a 1 . S t u d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a t e x c e me n t s l u r r y s y s t e m[ J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0 6 ,2 3 2 3 7 - 4 0 . [ 6 ] 钟福海,宋元洪,费中明,等 . 缅甸 D区块窄密度窗 口 防漏防窜固井技术探讨 [ J 】 _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0 , 2 7 5 61 . 64. Zh o n g Fu h a i ,So n g Yu a n h o n g ,F e i Zh o n g m i n g,e t a 1 . Ce m e n t i ng t e c h no l o g y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l e a k i n g a n d c h a n n e l i n g wi t h n a r r o w d e ns i t y wi nd o w i n b l o c k D i n b u r ma [ J ] .Dr i l l i n g “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 2 0 1 0 , 2 7 5 6 1 . 6 4 . [ 7 ] 刘振通,吴洪波,宋元洪,等 . T h i n g a d o n g 一 1 复杂高压 气井大尺寸套管固井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 2 0 1 1 , 2 8 4 5 7 . 5 9 . Li u Zh e n t o n g ,W u Ho n g b o , S o n g Yu a n h o n g , e t a 1 . Ce me n t i n g t e c h no l o g y i n l a r ge c a s i n gs o f h i g n p r e s s u r e g a s we l l T h i n g a d o n g 一 1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1 1 , 2 8 4 5 7 . 5 9 . [ 8 ] 何世宝,李兵 ,范成友,等 . 提高龙岗地区固井质量的 工艺技术 [ J ] . 钻采工艺,2 0 0 9 ,3 2 2 8 4 . 8 6 . He S h i b a o,Li Bi n g,Fa n Ch e n g y o u,e t a 1 . Te c h n o l o g y o f i mp r o v i n g c e me n t i n g q u a l i t y i n l o n g g a n g a r e a [ J ] . D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 2 0 0 9 , 3 2 2 8 4 8 6 . 收稿 日期2 0 1 3 . 0 9 . 1 4 ;H GF 1 4 0 1 M4 ;编辑马倩芸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