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天然气成因.pdf
第 3 3卷第 2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松辽盆地 宋站 南地 区天 然气 成 因 申家年 于勇 孙东2 王雅春 1 .大庆石油学院2 .中国石油大庆油 li t 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摘要根据宋站南地区天然气与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型气及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组分、 甲烷 碳同位素类比证明 宋站南地区存在煤型气、 油型气和无机非烃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 研究区的天然气类型的平 面和垂向分布明显受气源岩的分布和断裂控制。宋站南地区断裂发育且腹地有较好的煤型气源岩分布, 其煤型气 更有勘探前景。图5表 3参 8 关键词宋站南地区天然气成因煤型气油型气类比 0 引言 宋站南地区是指宋站 以南 、 东西长约 3 5 k m、 南 北宽约 1 7 k m的地理 区域 , 构 造上位 于松 辽盆地 中 央坳陷区三肇 凹陷的东北斜坡带 , 西邻升平构造 , 北 与宋站鼻状构 造接壤 , 南部 为榆树林 构造 图 1 。 区内与油气关系密切的有两套地层 断陷层和坳 陷 层。断陷层发育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煤系烃 源岩, 而坳陷层青山口组及嫩一、 嫩二段发育湖相烃 源岩 表 1 , 为下气 徐深气田 上油“ 层楼状” 油气 聚集模式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目前在中浅层 含油气组合 的葡 萄花油层 P 、 扶余油层 F 、 杨大城子油层 Y 均发现 了油层 , 在 扶余 、 杨大城子油层以及深部地层发现了气层 , 且 已 在研究区的周边地 区进行 了勘探开发 图 1 , 但核 心地区的勘探潜力 尚不清楚。 研究区及周边勘探历史较长 , 已积累了较丰 富 的天然气组份分析数据, 但相应的配套同位素数据 较少。由于各种原 因再采集气样分析测试也存在一 定困难。因此通常采用 的以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做为 主要判识依据的天然气成因分析方法难以使用。本 文利用现有资料 , 通过天然气组分类 比为主的方法 , 分析研究区周边的天然气成因, 为弄清宋站南地区 天然气来源、 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机理, 及进一步评 估核心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提供依据。 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 根据油气田的位置将 研究区划分为 4个 区块 图 1 宋站 区块 , 升平 区 块 , 榆树林 和中问区块。 器 。 围 吕萋 嗣 藉 露 罄 边 界 线 藉 舞 碧 露 譬 边 界 线 图 1 宋南工 区位置 图 1 由天然气化学组分分析天然气成因 目前, 松辽盆地北部已发现有生物气、 油型气、 煤型气 , 也有混合成 因气。根据生物气的一般组分 和分布特点, 对比宋南及周边天然气主要成分及产 出深度 表 2 , 可以初步判定宋南及周边天然气不 是生物气, 而是油型气或煤型气或二者的混合气。 1 . 1 典型的油型气和典型的煤型气 在松辽盆地北部最典型的油型气是齐家古龙凹 陷葡萄花油层天然气 ; 最典型的煤型气为徐家围子 断陷深层天然气。 作者简介中家年, 男, 1 9 6 2年出生,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教学与研完。地址 1 6 3 3 1 8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 展路 1 9 9号。电话 0 4 5 9 6 5 0 4 6 9 9。Ema i l s h e n j i a n i a n s i n a . c o r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 0 1 0年4月出版 表 1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 油气 组 段 岩 性 储集层 明水 灰绿、 棕红、 灰黑色泥岩 m 夹砂岩 四方台 棕红色、 杂色泥页岩夹红 1 2 8 色砂岩、 砂砾岩 五 嫩江 四 黑帝庙 下部灰黑色页岩夹油页 r i 岩, 上部灰绿、 灰黑、 紫外 1 2 n 线红色泥岩夹砂岩 萨尔图 姚家 S 灰绿 、紫红、 灰黑色泥岩 1 2 y 葡萄花 与砂岩、 粉砂互层 P 青山口 高台子 底部灰黑色泥岩与砂岩、 G 页岩夹油页岩、 泥灰岩条 q n 带, 中上部灰黑、 灰绿色 泥岩夹砂岩 扶余 四 F 紫红、 灰绿色泥岩与中层 场大城子 砂岩不等厚互层 泉头 Y K l q 上部 褐红色 泥岩夹粉砂 岩, 下部 中厚层砂岩, 紫 红色泥岩互层 , 夹薄层凝 灰岩 四 上部过渡岩性段, 下部块 登楼库 状砂岩段 K t d 上部为暗色泥岩段, 底部 砾岩、 砂岩为主 营城子 K I y c 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 岩及沉积岩夹煤层 沙河子 K 1 B h 灰黑色泥岩与砂岩、 砾岩 互层夹煤层 火石岭 K I J l 8 1 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岩 夹煤层 齐家古龙凹陷是松辽盆地最大的生油气二级构 造, 葡萄花油层是直接上覆于凹陷内最重要的烃源 岩层青山口组的油气层, 也是凹陷内的主力油气层。 由于凹陷内的青山口组以I 型干酪根为主正处于大 量生油气的成熟一高成熟阶段, 葡萄花油层紧覆其 上 , 因此青山口组所 生油气直接向上进入葡萄花油 层聚集成藏; 另外青山口组泥岩既是生油气层也是 好的区域性盖层, 这使得凹陷内葡萄花油层天然气 的组分基本不会受到青山口组以下可能存在的气源 的影响。这种产出地质背景决定了齐家古龙凹陷葡 萄花油层天然气是典型的油型气。 2 。 松辽盆地北部另一主要生烃凹陷是三肇凹陷, 其主要源岩层的层位、 丰度、 类型、 成熟度、 规模等均 与齐家古龙相同或相近, 所不同的是三肇凹陷的葡 萄花油层不发育, 难以找到像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 油层这样的典型油型气。 “ 十五” 以来 ,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 气勘探获得重要突破, 大大拓展了松辽盆地天然气 的勘探范围。已普遍认为该天然气主要是源自 深层 沙河子组的煤型气 J 。 1 . 2 根据烃气组分类比分析天然气成因 由于天然气 的组分不仅与生气母质有关还与母 质演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使油型气和煤型气的烃类 组分含量上有很大的重叠 J , 难以用天然气组分直 接推测其成因。但是在某一具体研究区, 油型气和 煤型气的烃类组分含量就可能有明显差别, 这正是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和徐家围子断陷深层 天然气的甲烷含量和重烃含量差异很大 图2 、 图3 , 图中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数据据参考文献[ 1 ] , 葡 萄花油层天然气 甲烷含量集 中在 6 0 % 一8 5 %之间, 重烃含量集中在 1 6 % ~ 4 0 %之间; 徐家围子断陷深 层天然气甲烷含量集中在 8 5 % 一1 0 0 %之间, 重烃 含量集中在 0- 4 %间。 结合表 1 容易看出, 升平区块天然气甲烷含量 皆在 9 0 %以上, 重烃含量皆在4 %以下, 二者均与煤 型气特征吻合, 可推测升平区块天然气应属煤型气。 榆树林的3口井中, 东 1 6 3 井和升 3 7 2 井无论是甲 烷含量还是重烃含量都接近油型气; 同理, 宋站区块 的东6井 Y 和宋 3井 d 的烃气亦具有明显的油 型气特征, 其它井天然气可推测为煤型气。榆树林 的尚深 1 井和宋站区块的东3井 F 的甲烷含量接 近于油型气, 重烃含量又接近于煤型气, 其成因或者 是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气, 或者有其它原因。 1 . 3 根据非烃气组分类比分析天然气成因 一 般油型气 中 N 2 含量小于 4 o k, C O 2 含量小于 3 %; 煤型气中 N 含量变化较大, C O 含量一般小于 5 %【 3 ] 。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天然气中9 0 %以 上样品的 N 含量小于 6 % , 9 0 %以上样品 C O 含量 小于4 %。据霍秋立- l 统计,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 中C O 。 含量主要集中在0 5 %之间, 占总样品数的 8 5 %, 而少量 C O 含量高的样品的位置分布较为集 中, 属无机成因气。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中的N 含 量主要集中在0 5 %之间, 占总样品数量的9 0 %, 超过 1 0 %的样 品很少。可以看出, 无论是油型气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3卷第 2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表 2 宋南及周边中浅层天然气主要组份 升 4 O 2 2 1 3 9 . 4 2 1 3 3 . 6 Y 9 5 . o 2 1 . 6 7 0 . 1 6 0 . O 1 0 . 0 3 1 . 8 7 9 8 . 0 r 7 2 . 7 7 0 . 2 7 升 5 0 3 2 0 4 8 . 7 2 0 5 3 . 0 Y 9 2 . 2 o 1 . 2 6 o . 0 9 0 . O 0 0 . O 1 1 . 3 7 9 8 . 5 4 5 . 8 5 0 . 4 7 升 5 4 2 0 3 2 . 6 ~1 9 5 2 . 4 Y 9 4 . 0 6 1 . 5 O o . 1 8 0 . 0 2 0 . o 3 1 . 7 3 9 8 . 1 9 3 . 5 8 0 . 5 8 升 8 1 1 2 7 1 . 4 1 3 2 1 . 0 F 9 3 . 2 6 1 . 0 9 0 . 2 9 0 . 0 3 0 . 0 7 1 . 4 9 9 8 . 4 3 5 . 2 1 0 . o 5 升深 ’’ 3 0 0 2 .1 3 2 4 0. 0 y e 91 . 4 4 1 .1 1 0. 0 7 0. O 0 0 . Ol 1 . 1 9 9 8 . 7 1 5 . 2 1 1 . 7 3 2 0 3 ’ 升平 升 4 0 1 2 1 0 1 . 6 2 l 1 8 . 2 Y 9 3 . 8 O 1 . 8 5 0 . 3 5 0 . 0 2 0 . 0 4 2 . 2 6 9 7 . 6 4 3 . 1 5 0 . 7 3 升 5 0 1 2 0 l 1 . 6 2 0 4 7 . 0 Y 9 3 . 3 4 1 . 2 3 0 . 1 0 0 . O 1 0 . 0 2 1 . 3 6 9 8 . 5 6 4 . 2 0 1 . o 3 升 6 0 1 2 1 4 0 . 2 2 1 4 3 . 8 Y 9 4 . 4 4 1 . 0 6 0 . 1 1 0 . 0 1 1 . 2 0 9 8 . 7 5 4 . 1 4 0 . 1 5 升 6 0 4 2 1 0 6 . 2 2 1 0 o . 6 Y 9 O . 3 8 1 . 7 2 0 . 1 7 0 . 0 3 0 . 0 4 1 . 9 5 9 7 . 8 9 6 . 6 0 0 . 9 8 升深 2 2 9 o 4 . 0 2 5 7 1 . 0 d 2~ d 4 9 2 . 2 7 1 . 1 9 0 . 1 1 0 . O 1 0 . 0 2 1 . 3 4 9 8 . 5 7 4 . 4 1 1 . 9 7 升深 3 2 8 o 5 . 0 2 7 0 6 . 4 d 3 、 d 4 9 4 . 7 4 1 . 5 8 0 . 1 9 0 . 0 3 0 . 0 4 1 . 8 5 9 8 . 0 9 2 . 9 3 0 . 4 6 中心 升深 8 2 9 6 2 . 5 2 9 8 1 . 0 y e 8 1 . 2 1 2 . 4 1 0 . 3 9 0 . O 1 0 . O 1 2 . 8 6 9 6 . 6 0 8 . 6 2 6 . O 1 东 3井1 0 0 0 . 8~1 0 1 5 . 2 F 6 1 . 3 9 1 . 3 4 0 . 0 5 0 . 0 2 0 . O 1 1 . 4 2 9 7 . 7 4 1 7 . 6 3 0 . 1 6 东 3井1 1 3 3 . 81 1 5 7 . 6 Y 9 2 . 9 8 0 . 5 0 0 . 0 2 0 . 5 2 9 9 . 4 4 6 . 4 4 0 . o 2 东 6 9 9 8 . 0 1 0 8 5 . 0 Y 7 1 . 2 2 7 . 4 6 9 . 5 7 1 . 3 0 3 . 5 1 2 2 . 6 4 7 5 . 8 8 5 . 5 5 0 . 5 2 东 6 6 9 1 . 0 7 0 5 . 0 G 9 5 . 5 4 0 . 9 5 0 . 1 8 0 . 0 2 0 . 0 3 1 . 1 9 9 8 . 7 7 2 . 4 1 0 . 8 3 宋 1 1 1 0 6 7 . 81 0 7 1 . 4 F 9 5 . 6 6 o . 3 8 0 . 0 2 0 . O l 0 . O 1 0 . 4 l 9 9 . 5 7 3 . 6 7 0 . 2 3 宋站 宋 l 4 1 3 3 6 . 0 1 3 3 2 . 4 F 9 2 . 1 O 1 . 2 2 0 . 3 5 0 . 0 5 0 . 1 2 1 . 7 9 9 8 . O 9 5 . 8 6 0 . 1 8 宋 1 6 9 3 6 . 8~9 3 4 . 2 F 9 7 . 1 2 0 . 5 6 0 . 0 4 0 . 0 2 0 . O 1 o . 6 3 9 9 . 3 5 2 . 1 0 0 . 1 3 宋 3 2 3 1 4 . 3 2 3 9 7 . 9 d 8 1 . 7 6 l O . 3 9 3 . 8 5 0 . 5 9 0 . 5 9 1 5 . 6 7 8 3 . 9 2 1 . 9 9 0 . 4 4 宋 3 1 1 5 0 . 81 1 2 4 . 6 F 9 4 . 3 O 1 . o o 0 . O 1 0 . O 1 0 . O 1 1 . O 3 9 8 . 9 2 4 . 5 5 0 . 1 1 宋 1 8 3 1 9 9 2 . 8 1 9 2 7 . 6 Y 9 3 . 8 1 1 . 3 O 0 . 0 7 0 . O 0 0 . 0 4 1 . 4 2 9 8 . 5 1 4 . 4 4 0 . 2 8 榆 东 1 6 3 1 7 1 4 . 4 1 6 6 4 . 0 F 8 8 . 9 2 3 . 0 6 2 . 2 8 0 . 2 5 0 . 7 5 6 . 4 3 9 3 . 2 6 3 . 8 2 0 . 2 5 树 尚深 1 2 6 6 o . 0 2 6 8 0 . 0 d 2 5 0 . 9 7 1 . 0 6 0 . 2 8 0 . 0 2 0 . 0 3 1 . 3 8 9 7 . 3 7 4 4 . 8 0 0 . O 0 林 升 3 7 2 1 3 1 1 . 2 ~1 2 8 9 . 2 P 7 7 . 7 5 2 . 6 7 6 . 1 3 0 . 8 4 2 . 6 8 1 3 . 4 7 8 5 . 2 3 7 . 7 4 1 0 . 8 0 6 O 兰4 0 匿 n 臣 嚣2 0 0 ● .一⋯。 一 圉 阉 f1. l 5 3 5 5 5 7 5 9 5 天然气 甲烷 含量 % 图2 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 甲烷含量分布 还是煤型气, 其非烃成分中的 N 和 C O 含量差异 不大 , 也就是说 N 2 含量一般 小于 6 % , C O 2 含量一 般小于 5 %。 工区内天然气中非烃成分较丰富, 除 C O 和 N 普遍存在外, H 和 H e等均有一定 的含量 未列 出 。升平区块天然气 中 N 含量 和 C O 含量变化 不大 , 分别 2 . 7 7 % ~6 . 6 0 % 和 0 . 0 5 % ~1 . 9 7 % 之 间, 为有机成 因气特征 ; 宋站区块除东 3井 F N 含 图3 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 重烃含量分布 量为 1 7 . 6 3 %。明显异常外, 其它井天然气的N 2 含量 和 C O 含量较低 , 为有机成因气特征; 实际上, 东 3井 F 非烃成分中还含有高达到 1 4 . o 6 %的 C O 、 H 2 含 量亦达到5 . 0 1 %, 表明有无机气贡献; 榆树林区块尚 深 1 井 N 2 含量特别高 , 达到 4 4 . 8 0 % , 也应有无机成 因气贡献 , 其它 2口井也是有机成 因气特征。另外, 位于研究区中心的升深 8 井 N 和 C O 的含量相对较 高, 分别为 8 . 6 2 %和 6 . 0 1 % , 尤其是 C O 含量明显 比 其它井高得多 , 也可能存在无机气混入。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 0 1 0年4月出版 2 根据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析成因 天然气烷烃的碳同位素首先受生气母质的同位 素影响, 油型气的甲烷碳 同位素偏轻, 煤型气甲烷碳 同位素偏重; 其次不论是煤型气还是油型气, 其 甲烷 的 8 C值都随有机母质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大。 据戴金星研究 , 我国煤型气 、 油型气的甲烷碳 同 位素区间值一般在 一4 2 % o 一一1 5 % o 和 一5 5 % 0 一 一 3 0 %o [ 4 ] 。 ,宋岩给出的我国煤成气、 油型气的 甲烷碳 同位素区间值一般在 一 5 2 % 0 一一 2 4 % o 和 一 5 8 % o 一一 3 0 % o ] 。也就是说 , 一般情况下油型气和煤型气的 甲烷碳同位素存在较大重叠, 单独依靠甲烷碳同位 素一般分布范围不能区分油型气还是煤型气 。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 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区 间在 一 1 5 . 0 8 % 0 一一 4 5 . 8 3 % o , 大约有 8 4 %的样 品集 中在 一 2 0 % o 一一 2 9 % o , 平均为 一 2 6 . 2 8 %。齐家古龙 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型气的甲烷值主要分布在 一 5 2 % o ~一 4 4 % o 图4 , 这表明两类典型有机成 因气的 甲 烷碳同位素有明显差异 , 可以用于区分油型气还是 煤型气。 4 i 5 0 4 6 4 2 3 8 8” C. ‰ 图4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天然气 8 n C 。 分布 从表 3中可以看出 本 区甲烷碳同位素普遍分布 在 一 4 8 . 4 2 % 0 一一 2 2 . 6 9 ‰ , 属于有机成因范围。升平 区块天然气 8 c , 介于 一 2 2 . 6 9 ‰ 一一 3 2 . 9 9 ‰, 与徐家 围子断陷煤型气分布范围一致, 故应为煤型气; 榆树 林区块的升深 3 7 2井和宋站区块的宋深 3井 d 井天 然气从 8 c 看明显应为油型气; 宋站和榆树林其它 井天然气更接近于煤型气。另外, 我国无机成因气二 氧化碳碳同位素值区间一般在 1 % o 一一 1 0 % o , 主频段 在 ⋯ 3 % 0 9 % 。 ; 有机成因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一般 在⋯ 1 0 % o 2 5 % 0 , 主频段在 一 1 2 % o 一一 1 7 % o 【 o J , 升深 8 井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为 一 5 . 8 5 % o , 落到天然气无 机成因的主频段内, 应为无机成因。 表3 宋站南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3卷第 2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3 结论 与讨论 综合天然气 的化学组成和 甲烷碳 同位素分析 , 升平区块天然气为煤型气 ; 宋站区块除东 6井 Y 和宋 3井 d 是油型气外 , 其余天然气也为煤型气 ; 榆树林区块的3口井中尚深 1 井是混有无机气的煤 型气 , 其余 2口井是 油型气 ; 升深 8井是 混有无机 C O 的煤型气。 可以看 出宋南地 区天然气成因、 分布复杂 , 表现 为3方面 ①有三种天然气, 煤型气、 油型气、 无机 气; ②同一H井不同层位 或深度 天然气成因可能 不同 如东 6井高台子油层为天然气煤型气 , 杨大城 子油层天然气油型气 ; 油型气 出现在煤 型气 之下也 有些反常 ; ③无论是煤型气还是油 型气垂 向分 布范 围都很大 , 煤型气最深的为升深 2 0 3井 , 3 0 0 0余米 ; 最浅的为宋 1 6井扶余油层 , 不足 1 0 0 0米 ; 油型气最 深的宋 3井登娄库组 2 3 0 0多米 , 最浅 的东 6井不足 1 0 0 0米。 笔者认为宋南地 区烃源岩的分布和断裂发育状 况是本 区天然气成因、 分布复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升平一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地层发育较厚的煤层 , 最 大累计厚度可达 1 0 5 . 5 m, 同时还发育有很厚的暗色 泥岩 J , 煤系烃源岩的生烃 强度 远大于泥岩烃源岩 ] 。据付广统计, 本区目前已发现的气藏均布在徐 家围子断陷高排气 区的内部或边部 J , 表 明该深层 天然气成藏形成与分布明显受到气源供给条件的控 制; 而榆树林 区块沙 河子 组 的泥 岩 和煤 系均 不发 育⋯ , 这是升平 、 宋站区块 天然气 主要是煤型气 有 少量油型气 、 榆树 林 区块 主要 是油型气 的主要控 制因素。本区发育有方 向一致 的深浅断裂 , 有些 断 裂长期发育 , 从石炭系顶 火石岭组底 一直到青 山 口组顶面, 有些断裂则为晚期发育, 断开青山口组顶 面及其以上地层 图5 。这些断裂是深部的无机气 和深层的煤型气向上跨层运移和聚集桥梁l 8 3 。本 文只说明了在2口井中有非烃气混人, 但表 2中普 遍存在烷烃组分碳同位素反序现象, 表明可能有少 量无机烃类气混入。研究区的中心区域勘探程度很 低 , 其下部是沙河 子烃源岩发育区 , 不乏供气条件 , 在断裂带周围寻找储盖条件好的圈闭是天然气勘探 的最有利 目标 , 同时也应注意无机气 的勘探问题。 图 、断略 期形成增略 期反转期i舌 动的断裂 \断 陷期形 成坳陷瓣 括曲的断 裂 例 / 坳陷 期形成构遗 反转期继续活 曲的断裂 \瑚略期 形斌的断 裂 图 5 松辽盆 地宋站 以南地 区断裂分布 图 参考文献 1 霍秋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 研究[ D] . 大庆石油学院博士论文 , 2 0 0 7 , 3 4 5 . 2 任延广.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 规律[ D] .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2 0 0 4 , 6 1 7 6 . 3 王涛.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基础与实践[ M] . 北京 石油 工业 出版社 . 1 9 9 7 , 2 8 3 4 . 4 戴金星. 各类烷烃气的鉴别 [ J ] . 中国科学 B辑 , 1 9 9 2 。 2 1 8 71 9 3 . 5 宋岩 , 徐永昌.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J ]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 2 0 0 5, 3 2 4 , 2 4 2 9 . 6 戴金星, 戴春森 , 宋岩, 等. 中国一些地区温泉中天然气的 地球化学特征及碳、 氦同位素组成[ J ] .中国科学 B辑, 1 9 9 4 4 , 4 2 6 4 3 3 . 7 李景坤, 刘伟 , 宋兰斌.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烃条 件研究[ J ] . 天然气工业. 2 0 0 6, 2 6 6 2 1 2 4 . 8 付广, 石巍.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有利勘 探区预测[ J ]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6 , 2 5 3 2 3 2 6 . 修改回稿 日 期2 0 0 9- 0 8 2 4 编辑景岷叠 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