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76-1-20H井钻井技术.pdf
第 3 5卷 第 2期 2 0 1 3年 3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0I L DRI L LI NG PRODUCTI ON TECHNOL0GY V0 1 . 3 5 No . 2 M a r c h 2 01 3 文章编号 1 0 0 07 3 9 3 2 0 1 3 0 20 0 2 60 5 苏 7 6 . 1 2 0 H 井钻井技术 王 先洲 蒋 明 邓 增 库 夏 景冈 0王 保军 刘 从胜 中国石 油渤海钻探 第五钻 井工程分公 司, 河北河间0 6 2 4 5 0 引用格式王先洲, 蒋明, 邓增库, 等 . 苏7 6 . 1 . 2 0 H井钻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3 , 3 5 2 2 6 . 3 0 . 摘要苏7 6 . 1 . 2 0 H井是部署在苏里格气田的一口长水平段水平井, 设计井深 6 3 4 6 m, 水平段井眼尺寸 O1 5 2 .4 mm, 采用 裸眼完井后下入 O 8 8 . 9 mm完井压裂管柱实施 1 5 段分段压裂。针对该井所面临的技术难点 , 从井眼轨迹控制、 摩阻扭矩预测 与控制、 地质导向技术、 钻井液技术、 井眼修复技术、 事故复杂预防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该井实钻水平段长2 8 5 6 m, 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为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积累了经验, 对高效开发低孔低渗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长水平段水平井;轨迹控制;摩阻扭矩预测;水力振荡器;苏里格气田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3 文献标识码 A Dr i l l i ng t e c hno l o g y f o r W e l l S u7 6 - - 1 - 2 0 H W A N G X ia n z h 0 u , J I A N G M i n g , D E N G Z e n g k u , X I A J in g g a n g , W A N G B a o j u n , L IU C 0 n g s h e n g N o . 5 D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a n y , B HDC , He j i a n 0 6 2 4 5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e ffic i e n c y o f l o w p o r o s i t y a n d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y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 A l o n g l a t e r a l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wa s d r i l l e d i n S u l i g e g a s fi e l d , w h i c h i s We l l S u 7 6 1 2 0 H. B a s e d o n t h e b o r e h o l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we l l b o r e t r a j e c t o r y d e s i g n f o r t h e we l l , t h e d i ffic u l t i e s we r e p r o p o s e d , wh i c h w e r e l o n g l a t e r a l , l a r g e fr i c t i o n t o r q u e , h a r d t r a j e c t o r y c o n t r o l , s ma l l we l l b o r e s i z e , h i g h c i r c u l a t i o n p u mp p r e s s u r e , d i ffi c u l t we l l b o r e c l e a n i n g t r e a t me n t , we l l b o r e c o l l a p s e , d r i l l i n g t o o l d e f o r ma t i o n , t e c h n i c a l c a s i n g we a r i n g , a n d S O o n .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we r e i l l u s tr a t e d d e t a i l e d fr o m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o f t r a j e c t o ry c o n t r o l , f ri c t i o n t o r q u e p r e d i c t i o n , g e o s t e e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t e c h n i q u e , we l l b o r e r e p a i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a n d c o mp l e x a c c i d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 T h e we l l c r e a t e s t h e r e c o r d o f t h e l o n g e s t h o riz o n t a l s e c t i o n o n l a n d wi t h i n CNP C, wi t h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l e n g t h o f 2 8 5 6 m , a n d s a f e t y a n d s mo o t h d r i l l i n g p r o c e s s , wh i c h p r o v e s i mp o r t a n t g u i d i n g r o l e for e ffic i e n t l y d e v e l o p l o w p o r o s i t y a n d l o w p e rm e a b i l i ty o i l a n d g a s fi e l d s . Ke y wo r d s l o n g l a t e r a l 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 t r a j e c t o r y c o n tr o l ; fr i c t i o n t o r q u e p r e d i c t i o n ; h y dro o s c i l l a t o r ; S u l i g e g a s fi e l d 苏里格气 田是 目前 中国产气 量最大 的整装气 田, 属于低孔 、 低渗、 致密储层型岩性气藏 j , 有效开 发的难度非常大 。水平井技 术的应用 , 极 大限度地 提高 了气藏的暴露 面积 , 可 以大幅提高单 井产量 和 采收率 , 对低孔 、 低渗气 藏具有显著的开发效益 。随 着水平井钻井技术 的快速发展和先进工具的开发应 用 , 水平段 的长度逐渐增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 开展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工艺研究, 形成切实可行 的现场应用技术 , 实现长水平段水平井技术的规模 应用 , 渤海钻探在苏里格气 田钻探 了一 口长水 平段 水平井苏 7 6 1 2 0 H井 , 实钻水平段长 2 8 5 6 I T I 。 1 井身结构 与井眼轨道设计 1 . 1 井身 结构 根据苏里格气田的地层特点, 考虑井眼轨迹的 控制和钻井工艺要求, 降低钻具摩阻和扭矩, 有利于 水平段的更大延伸。苏 7 6 1 2 0 H井采用三开井身 结构一开使用 0 3 7 4 .6 1T II I 1 钻头钻至井深 5 0 0 I n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 小井眼钻完井和增产改造一体化新技术” 编号2 0 1 0 D - 2 4 0 9 3 9 N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王先洲, 1 9 8 3 年生。2 0 0 5 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现主要从事钻井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电话1 5 9 4 7 4 9 4 9 2 5 。 E - ma i l wx z O 1 1 1 2 6 . c o m。 王先洲等 苏 7 6 . 1 2 0 H井钻井技 术 2 7 下人 0 2 7 3 . 0 5 m m表层套管至 4 9 8 . 1 8 m;二开使用 O2 1 5 . 9 mm钻头钻至井深 3 4 9 0 m, 下入 1 7 7 . 8 r n r n 技术套管至井深 3 4 8 7 . 4 2 m;j开使用 O1 5 2 . 4 mm 钻头钻至井深 6 3 4 6 m, 水平段采用裸眼完井后下入 08 8 . 9 mm完井压裂管柱实施 l 5段分段压裂。 1 . 2 井眼轨道设计 通过对比不同造斜率的几种轨道设计, 在苏里 格地区常规水平井的基础上增加靶前位移 1 5 0 m、 降 低造斜率 , 以便使井眼轨迹平滑减少摩 阻扭矩 。井 眼轨道设计参数见表 1 。 表 1 苏 7 6 1 2 0 H井井眼轨道设计 2 技术难点 1 水平段长, 摩 阻扭矩大 J , 易造成严重托压 ; 水平段施工泵压高, 排量受 限, 环空返速低 , 岩 屑床 不能及 时破坏 , 井 眼清洁难度 大, 致使摩 阻 因数增 大 , 滑动钻进钻压传递 困难 。摩阻扭矩 的控制程度 直接关系到水平段的延伸长度 J 。 2 苏里格气 田属辫状河沉积, 沉积环境复杂 , 气层薄 , 变化大 , 易尖灭 , 需要不断调整井斜跟踪气 层, 确保气层钻遇率, 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 3 采用 “ 长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完 井作业 , 下人完井管柱 的同时 , 需要下入 1 5个 O1 4 0 mm的裸眼封隔器, 环空间隙仅 6 . 2 mm, 对钻井液性 能和水平段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 4 定 向段泥岩存在水敏性 、 硬脆性 、 破碎性 、 周 期性多种方式的垮塌, 长水平段钻遇大段易塌泥岩 , 在长时间浸泡下 , 容易垮塌造成卡钻 、 憋漏地层等复 杂情况 , 同时也会引起井眼清洁和润滑问题 , 钻井液 必须有 良好的防塌性能。 5 O1 5 2 . 4 mm水平段井眼尺寸小 , 循环压耗大 , 高泵压带来设备和人身安全风险大。 6 小井眼长水平段施工, 对钻具变形情况需要 及时跟踪计算, 同时技术套管防磨工作难度大。 7 长水平段施工存在定向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 钻进和钻井液参数 、 钻具选择和钻具组合优化缺乏 经验等不可预知因素。 3 主要技术措施及应用效果 3 . 1 井眼轨迹控制 3 . 1 . 1 直 井段上 直 段采 取 防斜 打 直措 施 , 采用 P DC钻头 低 速直螺杆 钟摆钻具结 构的复合钻 井技术 , 通过调整钻井参数 , 保证井身结构符合设计 要求 , 减少造斜点处视位移 , 为下一步定 向段施工提 供有利条件。 3 . 1 .2 造斜段采用钻具组合 O 2 1 5 . 9 m m P D C O1 7 2 I I l l T I 1 .2 5 。单 弯 螺 杆 带 O 2 1 2 mm 稳 定 器 t 3 1 7 8 1 T U T I 浮 阀 { 2 I 1 7 8 mm1 wI _ 1 7 8 m m无磁 钻铤 1 根 1 2 7 1 T I 1 T I 无 磁 钻 杆 1 根 O1 7 2 mm 防 磨 接头 O1 2 7 mm 钻杆若干 随井斜角的增大逐步倒 装 O1 2 7 mm加重钻杆 1 0根 O1 6 5 mm随钻震 击器 O1 2 7 mm 加重钻杆 2 0根 O1 2 7 mm钻杆。 斜井 段简化钻具结构 , 用加重钻杆代替钻铤 以降低 摩阻和扭矩 j , 加装随钻震击器 , 减少井下复杂和事 故发生。钻进中根据测点 的井斜和方位以及钻具 的 实钻 造斜率准确预测井底的井斜 和方位 , 分析井眼 变化趋势 , 不断优化修正待钻井眼轨道 , 及时调整钻 井参数 , 尽 可能多 的采用转 盘旋转钻进 J , 减少滑 动钻进 , 采取复合钻进与滑动钻进相结合 的方式对 每根 钻杆钻进方式进行优化 , 使用 1 . 2 5 。 单弯螺杆 , 避免大幅度调整井斜 、 方位造成狗腿度过大 , 保证井 眼轨迹平缓。在井斜超过 3 0 。 以后钻进过 程 中, 坚 持每柱 打完 后倒 、 正技 术划 眼 2次 , 每钻进 7 0 ~ 1 0 0 m做 1 次短起下 , 保证井眼平滑 , 及时破坏岩屑床。 3 . 1 - 3 水平段根据大位移或长水平段水平井底部 钻具组合优选原则 , 水平段加装了随钻震击器 , 减 少事 故复杂的发生 ;加装 了防磨接头和 2 0个减磨 降扭接头, 间隔分布在造斜点以上至斜井段约 5 0 0 m 钻杆 中间, 对技术套管进行保 护;采用 O1 0 1 . 6 mm 钻杆代替 了 08 8 . 9 mm钻杆 , 降低循环压耗 , 增强钻 具抗扭强度 ;水 平段后期使用 了水力振荡器 , 减小 摩阻 , 解决长水平段送钻加压困难的问题 。 1 3 4 9 0 ~ 5 9 0 3 m井段钻具组合 O1 5 2 . 4 mm P DCO1 2 0 mm1 . 2 5 。 单弯螺杆 带 O1 4 6 mm稳 定器 O1 4 0 mm~ O1 4 8 mm 欠尺寸稳定器 O1 2 0 mm 浮阀 O1 2 1 mm无磁钻铤 内置 匣泰随钻仪器 1根 防 磨 接 头 S T 3 8 3 1 1 O1 0 1 . 6 n l / n钻 杆 若干 减磨降扭接头 2 0 个 O1 0 1 .6 m m加重钻杆 2 8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3年 3月 第 3 5卷 第 2期 2 0根 1 0 1 . 6mm钻杆 。 2 5 9 0 3 ~ 6 3 4 6 m井段钻具组合O 1 5 2 .4 mm P D C 13 1 2 0 m r n 1 .2 5 。 单弯螺杆 带 13 1 4 6 ra i n 稳 定器13 1 4 0 m m~ 131 4 8 m m欠尺寸稳定器 13 1 2 0 mi l l 浮 阀 131 2 1 r n l n无 磁 钻 铤 内置 斯 伦 贝谢 随 钻仪器 防磨接头 S T 3 8 3 1 1 13 1 0 1 . 6 ra i n钻杆 7 3 根 水力振荡器组合 131 0 1 . 6 mm钻杆 2 4 7 根 1 0 1 . 6 mm J [ 1 重钻杆 1 8 根 131 0 1 . 6 mm钻杆。 钻进中根据随钻伽马值监测和邻井资料对比, 在保证井眼轨迹于砂层内延伸的前提下, 尽量采取 调整钻压方式复合钻进, 采用 1 .2 5 。 单弯螺杆, 每次 定向钻进不超过 4 m, 保证井眼轨迹圆滑 _ 8 J。每次 下钻前根据上趟钻钻具结构复合钻进时的井斜变化 趋势 , 在 131 4 0 mm~ 131 4 8 mm之 间调整欠尺寸稳定 器外径 , 保证钻具有较好 的稳斜能力 , 还要具有一定 的造斜调整能力 , 通过螺杆本体稳定器配合不 同外 径欠尺寸稳定器 , 稳斜效果增强 , 达到了多复合少滑 动的目的, 整个水平井段滑动仅 1 7 3 . 9 5 m。自A靶点 至 B靶点的实钻垂深控制范围为 3 1 6 5 . 6 2 - 3 1 6 9 . 3 1 m, 自B靶点至 C靶点的实钻垂深控制范 围为 3 1 6 9 . 3 1 ~ 3 1 7 1 . 9 7 m, 全角变化率控制较好。长水平段滑动钻 进困难 , 通过采取 以下措施 , 效果明显。 1 上提钻具。 在滑动钻进前 , 留足活动钻具的有效距离 , 上下大幅 度活动钻具 , 完全释放钻具上的摩擦阻力 , 然后摆动 工具面到要求位置, 继续大幅度活动钻具消除钻具 上 的摩擦阻力 , 开始滑动钻进 , 根据井下情况 、 钻压 情况 、 工具 面情况 间隔 l 0 ~ 2 0 mi n上提钻具 1 . 0 - 2 . 5 m, 以达到防止黏卡, 减少拖压的效果 。 2 摇摆钻杆。 在滑动钻进过程 中, 间隔 2 0 ~ 3 0 mi n , 在不上提钻具 的情况下根据井深 、 水平段长度正反转动钻具 1 ~ 4 圈, 以便起到活动钻具效果, 减少拖压现象。 3 加装 水力振荡器。水平段长 2 4 1 3 m 后井壁摩擦 阻力达 到 1 5 0 ~ 1 8 0 k N, 滑动钻进 困难 , 加装水力振荡器 , 放 置在距离钻头 当前水平段长度 1 / 2 ~ 1 / 3处 , 通过水力 作用产生轴向的蠕动, 将静摩擦变为动摩擦 , 以达到 减少钻具滑动钻进时的摩擦 阻力 、 解决送钻加压 困 难 的问题 。 3 . 1 .4 轨迹控制技术实施效果通过以上轨迹控制 技术的实施, 使该井的井眼轨迹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狗腿度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获得了较高的井眼轨 迹圆滑度。上直段 2 6 1 0 m, 造斜点井斜 0 . 1 8 。 、 方位 1 8 8 .3 。 、 位移3 1 . 3 8 m;斜井段8 8 0 m, 全角变化率2 .8 6 。 / 3 0 m, 最大全角变化率 4 .6 8 。 / 3 0 m;水平段 2 8 5 6 m, 井底井斜 8 9 .4 8 。 、 方位 2 0 4 .7 6 o 、 全角变化率 0 . 1 9 。 / 3 0 m, 最大全角变化率 2 . 3 9 。 / 3 0 m。 3 . 2 摩 阻扭矩预测与控制 3 . 2 . 1 摩阻扭矩的预测摩阻和扭矩对长水平段水 平井钻进是很重要的参数, 随着井深、 位移的增加, 摩擦阻力与扭矩也增大, 水平段的延伸在很大程度 上要取决于摩阻和扭矩的限制。摩阻和扭矩数值的 大小与井斜角、 井眼曲率、 滤饼的润滑性、 井眼清洁 程度 、 井筒液柱压力 与地层压力差 、 井 眼尺寸 、 地层 可钻性 、 钻柱结构与质量 、 钻井参数和钻井液性能等 有关。 该井钻至井深 5 7 1 6 m时 , 井斜角 8 9 . 5 9 。 , 垂深 3 1 7 0 . 2 9 m。根据地质要求垂深范围3 l 7 O ~ 3 1 7 2 . 5 m, 按照垂深范围内延伸水平段长度 , 模拟井深达到 6 2 0 0 m。针对实际使用的钻具组合, 进行了摩阻和 扭矩预测 。 1 模拟条件计算 。钻具组合 1 3 1 5 2 . 4 1T I I I 1 钻头 O1 2 0 m l n螺 杆 131 4 4 1 T l l n欠 尺 寸稳定 器 131 2 1 mm 无 磁 钻 铤 1根 131 0 1 . 6 mm 钻 杆 2 7 0根 131 0 1 . 6 m i n加 重 钻 杆 2 0根 131 0 1 . 6 rai n钻 杆。 工况参数 旋转钻进钻压 4 0 k N, 滑动钻进钻压 2 O k N, 起下钻速度 1 0 m/ mi n , 钻头扭矩 1 . 5 k N 1 3 3 。套 管内摩擦 因数 0 . 1 7 , 裸眼段摩擦 因数 0 . 1 7 通过现场 旋转扭矩值反算得出 , 钻井液密度 1 . 1 8 g / c m 。 2 模拟计算结果。裸 眼段钻进载荷计算结果见 表 2 。 表 2 13 1 5 2 . 4 mm井眼钻进载荷计算结果 注S代表 正旋弯曲 , H代表螺 旋弯曲。 3 摩阻扭矩预测技术应用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 出, 井深 5 9 0 0 m 时滑动钻进发生螺旋弯 曲, 所 以现 场在钻进过程 中必须维持井 眼高度清洁 , 保持较低 的摩 阻因数 , 尽可能采用旋转钻进方式 。根据摩 阻 扭矩预测在井深 5 9 0 3 m下入水力振荡器克服钻具 发生螺旋变形 , 同时解决 了滑动钻进送钻加压 困难 的问题 。 下入水力振荡器后滑动钻进摩阻明显减小 , 滑动钻进机械钻速高达 5 m / h , 较下入水力振荡器之 前提高了 7 9 . 2 1 %。 3 .2 .2 摩阻扭矩控制现场摩阻扭矩的控制主要采 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控制好井眼轨迹, 使井眼 轨迹圆滑, 以降低摩阻和扭矩; 2 简化钻具结构, 加 王先洲等苏7 6 . 1 . 2 0 H井钻井技术 2 9 重钻杆替代钻铤 , 适当延长扭方位井段 , 调整钻进参 数等措施 , 减小钻柱与井壁 的接触面积 ; 3 强化 固控 设备的使用, 使用 3 个振动筛, 2 个除砂器, 1 个除泥 器 , 2个离心机 , 控制好钻井液 的含砂量和固相含量 ; 4 做好短起下钻, 清除井壁岩屑床; 5 增加润滑剂 的加量, 改善滤饼质量, 保证井壁光滑; 6 使用水力 振荡器 , 减小滑动钻进时摩阻和钻具变形 ; 7 现场对 井眼清洁进行实时跟踪分析 , 确保井眼高度清洁。 3 . 3 地质导向 探气层着陆和水平段钻进过程 中, 为 了准确进 入目的层, 确保砂体钻遇率, 下人地质导向仪器, 并 与气测 、 岩屑 录井等 配合 , 分析 井眼轨迹走 向和位 置 , 达到准确着陆和在气层 中钻进 的目的。着陆时 , 准确记录伽马曲线 , 加强与邻井测井图的对比分析 , 结合气测和岩屑变化, 综合分析是否进入 目的层; 进入水平段后 , 根据储层 的沉积规律 , 随时观察分析 随钻伽 马、 钻 时、 气测 和岩屑变化情况 , 绘制地质跟 踪 图, 及时分析判断 , 以便及 时调整 轨迹。苏 7 6 1 . 2 0 H井应用地质导 向技术 , 实现 了一次性准确着陆 进入储层的 目的, 水平段砂体钻遇率 9 5 . 8 6 %。 3 , 4 钻井液 苏 7 6 1 . 2 0 H井上部地层胶结性差 , 斜井段和水 平段泥岩易坍塌 , 水平段井眼尺寸小 、 水平段 长、 井 眼清洁难度大 , 摩阻扭矩大、 润滑性能要求高 , 钻 井液必须有 良好的防塌性和润滑 防托压 、 携岩悬岩 能力 , 满足长水平段井壁稳定 、 井眼清洁和水平段有 效延伸 的 目的。根据苏里格地区的地层特点 , 优选 出了不 同井段的钻井液体系。 1 直井段采用 清水 聚合 物钻井液体系。采用 大循环 , 保持黏度 2 8 ~ 3 2 S , 在 钻进 过程 中根 据钻井 速度不断补充 K- P A M, 增强体系的抑制性 ;定期用 K P A M 、 F T - 3 4 2配置稠塞 清洗井底 , 以保 证井 眼干 净 ;每次起钻前用 2 0 m 稠浆封闭井底 3 0 0 ~ 5 0 0 1T I 井段 。 2 斜井段采用改进的聚磺钻井液体系。定向前 2 0 0 1 T I 转型为聚磺钻井液体系 , 钻进中保持各种处理 剂的有效含量 , 增加降滤失剂和防塌剂的加量 , 最大 限度地降低失水 , 加强封堵 防塌 能力 , 钻至 中完前 , 密度 控制 在 1 . 1 6 ~ 1 . 1 8 g / c m , 中压 失水 降为 2 mL, 9 0 。 高温高压失水降为 7 mL ;大斜度井段黏度控制 在 7 0 8 0 S , YP不小于 1 2 P a , 动塑 比不小 于 0 . 4 P a / mP a S , 读值不小于 6 , 以满足井眼清洁的要求; 保证 良好的滤饼和较低的固相含量, 采用固液结合 的复合润滑方式, 根据附加拉力和定向情况加大润 滑剂的用量, 提高钻井液的润滑防卡性能。 3 水平段采用 K C 1 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钻井 液 配 方 为3 . 5 % 膨 润 土 0 - 3 %K - P A M 1 . 5 % NH . H P A N3 %S MP 一 1 3 % 抗温抗盐降滤失剂 WB F 1 0 8 1 . 0 % . 0 %S N树脂 1 . 0 %滤饼质量改善剂 L N- 1 1 O %K C 】 十 5 T 3 4 2 2 %特带 0 孚 L 匕 沥清 a ZL Q 0 . 2 %XC H V 3 % 极 压 润 滑 剂 HC L UB E 3 % 液 体 润 滑 剂 R H Z Y 0 .2 %N a O H。按配方配好钻井液, 等浓度胶 液维护钻井液性能 ;保 证防塌剂 的含量 , 有效封堵 破碎性 和水敏性地层 ;严格控制滤失量 , 有效形成 优 质致密滤饼 ;钻 进过程 中使 用护胶后 的高浓 度 膨润土浆 、 XC或 KC 1 溶液调整黏切 , 控制钻井液黏 度 6 0 ~ 9 5 S , 动切力 1 2 ~ 1 9 P a , 动塑比不低于 0 . 4 P a / mP a S , 静切力 3 - 6 / 5 ~ 1 2 P a / P a , 保证钻井液有足够的 悬浮携带能力 ;用 I 8 0目筛布和离心机清除有害固 相和细小颗粒砂子 , 避免形成砂质滤饼 , 随着水平段 的延伸 、 钻具上提阻力和扭矩 的增大, 增大润滑剂的 加量 , 以达到降低井下摩阻及扭矩的 目的。 实践表明, 所用的钻井液具有很好的防塌性 、 润 滑性和携砂能力 , 钻进 过程 中无坍塌掉块及 阻卡 现 象 , 所有作业过程顺利 ;钻进 中返砂正常 , 未发现短 时无返砂现象 , 起下钻开泵顺利 ;全井摩阻因数控 制在 O . 0 4 ~ 0 . 0 7 , 滤饼质量 良好 , 无黏卡现象 ;定 向段 施工无托压现象 , 水平段 2 2 0 0 m 以内无托压 , 水平 段 2 2 0 0 1T I ~ 2 4 0 0 1 T I 有轻微托压 , 水平段 2 4 1 3 m 以 后下入水力振荡器施工正常 ;钻具上提附加拉力在 完钻 阶段一般为 6 0 ~ 8 0 k N。 3 . 5 井眼修复 完钻后依次采用钻头 01 4 8 mm稳定器通井 , O1 5 0 mm 通 井 规 01 0 1 . 6 mm 加 重 钻 杆 x l 根 01 7 7 . 8 mm套管刮削器刮壁 , 钻头 O1 5 0 r n n 3 西瓜 皮铣 柱 、 钻头 01 0 1 . 6 mm斜 坡 钻杆 x 1 根 01 5 0 m m 西 瓜 皮 铣 柱 01 0 1 . 6 m m 斜 坡 钻 杆 x 1根 0 1 4 5 mm通井短节 2 次模拟通井修复井壁。下钻 时精细划眼 、 优化钻井液性 能、 控制循环 时间、 增加 短起等, 提高井眼轨迹的圆滑度。通过井眼修复技 术的实施, 保证了完井管柱和 1 5 个 01 4 0 m m裸眼 封隔器的顺利下入 。 3 . 6 事故复杂预防措施 1 加强设备管理 , 提高循环系统压力等级 , 满足 高压施工要求 。 2 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排量, 做好技术划眼和短 起下钻工作。 3 加强钻具使用管理, 定期倒换, 改变钻具的受 力状态 ; 起钻检查探伤; 控制井眼轨迹, 保证井 眼轨迹平缓, 减小钻进时扭矩;使用较低的顶驱转 3 0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3年 3月 第 3 5卷 第 2期 速来降低钻具扭矩;在钻具组合中加装防磨降扭接 头 , 避免发生钻具事故 。 4 设计人员全程进行水平井磨阻扭矩、 管柱下 入能力分析 , 以及井眼清洁能力分析 , 发现问题并为 下步施工提供有效技术方案 , 保证长水平段水平井 的安全。 4 结论和认识 1 钻井设计与现场一体化技术服务为长水平段 的顺利完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保障。 2 形成 的井眼轨迹优化控制 、 摩阻扭矩预测与 控制 、 钻具组合的优化 、 井眼修复等技术配合水力振 荡器等减摩降扭工具 , 大幅延伸了水平段的长度, 保 证 了低孔低渗油气藏 的高效开发。 3 水力振荡器的使用能够有效缓解长水平段滑 动钻进钻具托压 、 钻头加压送钻困难问题。 4 较高的砂岩钻遇率是长水平段钻井成功的关 键地质因素。 5 国产定 向仪器在长水平段 中经常会 出现无脉 冲信号或不解码等 问题 , 其稳定性还需 提高 , 水平段 超过 1 5 0 0 m后宜选用进 口定向仪器 。 参考文献 [ 1 ] 闫振来, 牛洪波, 唐志军, 等 . 低孔低渗气田长水平段水 平井钻井技术 [ J ] . 特种油气藏, 2 0 1 0 , 1 7 2 1 0 5 . 1 0 8 . [ 2] 唐志军 . 水平井钻井技 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 J ]. 石 油钻 采工艺 , 2 0 0 9 , 3 1 6 4 0 . 4 3 . [ 3 ] 蔡利山, 林永学, 王文立 . 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综述[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0 , 2 7 4 1 - 1 3 . [ 4] 陈凤喜, 卢涛, 达世攀, 等 . 苏里格气田辫状河沉积相研 究及其在地质建模 中的应用 [ J ]. 石油地质与工程 , 2 0 0 8 , 2 2 2 2 1 - 2 4 . [ 5] 凌红 . 苏 1 0 3 1 . 4 8 H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 J ]. 石油天 然气学报 , 2 0 0 9 , 3 1 5 3 1 8 . 3 2 0 . [ 6] 杨晓峰 , 杜 晶晶 . 井眼轨迹连续控制钻 井技 术研 究与应 用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 1 1 0 . 1 3 . [ 7] 崔海林, 曹树生, 杨春旭 , 等 . D P 1 9小井眼欠平衡水平 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0 , 3 2 3 1 8 . 22. [ 8] 唐洪林, 唐志军, 闰振来, 等 . 金平 1 井浅层长水平段水 平井钻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0 6 l 1 . 1 5 . [ 9] 秦永和 . 大港油田大位移井钻井实践和技术最新进展 [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6 , 3 44 3 0 3 3 . [ 1 0 ] 汪志明, 翟羽佳, 高清春 . 大位移井井眼清洁监测技术 在 大港 油 田的应 用 [ J ]. 石 油钻 采工 艺 , 2 0 1 2 , 3 4 2 1 7 . 1 9. [ 1 1 ] 李文明, 向刚, 王安泰 , 等 . 苏里格气田大位移水平井 钻 井液技 术 [ J ]. 石 油钻 采工艺 , 2 0 1 2 , 3 43 l 3 3 . 3 5 . [ 1 2] 蒋希文 .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 [ M ]. 北京石油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2 . 修 改稿 收到 日期2 0 1 3 0 1 3 0 [ 编辑薛改珍 ] | . 3 - | . 孝 . 3 - | . | . | . | . 上接第 2 5页 效益。随着侧钻水平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液 压式 套管扶正 器完井工艺技术 将具有广 阔的应用 前景。 参考文献 [ 1 ] 刘乃震, 王廷瑞, 丁文正, 等 . 油气井侧钻技术研究与应 用 [ J ]. 特种油气藏, 2 0 0 8 , 1 5 5 9 7 1 0 0 . [ 2] 徐鑫, 魏新芳, 王书峰 . 水平井固井液压扶正器的研究 与应用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2 1 0 2 1 0 3 . [ 3 ] 刘景伊, 周全兴, 刘贵芝 . 钻井工具使用手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9 0 . [ 4 ] 李克向. 钻井手册 甲方 上册 [ M ] . 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 . 1 9 9 0 . [ 5] [ 6] [ 7] [ 8] [ 9 ] 李克向 . 实用完井工程 [ M ] . 北京l石油工业出版社, 20 0 2. 徐荣强, 邢洪宪, 张仁勇, 等 . 渤海湾边际油田水平井钻 完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0 2 5 3 5 6 . 张宏军 . 胜利油田开窗侧钻井完井固井工艺技术的改 进与发展 [ J ]. 钻采工艺, 2 0 0 9 , 3 2 3 1 0 3 - 1 0 5 . 马小龙, 乐振好, 王兴武, 等 . 文 1 3 . 侧 3 0 5井深部开窗 侧钻井固井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 2 4 5 - 47. 张吉江, 张鑫, 蔡光杰, 董蕾 . 油管完井在 Q H D3 2 - 6 - A平 台的成功应用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0 , 3 2 5 3 2 3 4 . 修改稿收到日 期 2 0 1 3 - 0 1 - 3 O [ 编辑薛改 珍]